变流技术整理

变流技术整理
变流技术整理

1电力变换分类:①交流AC(整流)?逆变直流DC②逆变,有源。无缘

③直流(斩波)→直流④交流(变频)→(变相)交流

2主电路:电气设备中直接承担电能的变换或控制任务的电路。

3电力器件的损耗:通态,断态,开关。

4通态损耗是器件功率损耗的主要成因。

5电力系统由: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主电路

6控制程度分类:①不可控器件(二极管)不需要驱动电路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

不能控制其关断③全控器件(场效应管)可控导通,可控其关断。

7晶闸管工作特性:①承受正向电压时仅在门极有触发电流的情况下才能导通。

②关断,只能使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一下。

8电力晶体管特性:耐高压电流大开关特性好

9效应管特点:驱动电路简单,需要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

10它与GRT(双极性)相比较耐压和导通能力进一步提高,保持开关频率高

11I擎住电流:由断态转变成通态所需的最小电流

12维持电流:导通所需要的最小电流il=2~4in

13mct-mos-gto:优点高电压大电流承受功率大开关损耗小

14驱动电路任务:使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在较理想的开关状态,缩短开关时间

15晶闸管的触发电路要求: ①触发脉冲有足够的幅度。②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③不超过门极电压④脉冲宽度保证可靠导通前沿要陡。作用:产生符合要求的门极

触发脉冲保证晶闸管在需要的时刻由阻断转为导通。

16过电压①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操作②内因:主要来自电力电子装置

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

17快溶对器件的保护方式:全保护短路保护

18触发角: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的电角度。

19导通角: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

20相位控制方式: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方式。

21阻感负载的特点:电感对电流变化有阻抗作用,是的流过电感的电流不发生突变

22电感作用:平波延长导通时间

23续流二极管的作用:避免可能发生的失控现象。

24自然换向点:二极管换向时刻。

25三项半波阻感负载特点:L值很大ID值波形基本平值。移向范围90度

26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整流电路工作状态增多。出现换向重叠角

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降低

28整流电路多重化目的:随着整流装置进一步加大它所产生的谐波无功功率对电网

干扰随之加大,为了减轻干扰采用多重化整流电路。

29多重化电路:将两个或者更多个相同结构进行组成,将整流电路进行移向范围连接

可以减小交流侧输入电流谐波而对串联整流电路采用顺序控制方法可提高功率因素。

30无功的危害:①导致设备容量增加②使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增加③线路降压增大

31谐波的危害:①降低设备的效率②影响设备正常工作③对通信系统造成干扰

④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⑤引起电网局部谐波;

32变频:交交变频,直交变频

32换流方式:器件换流,电网换流,负载换流,强迫换流

33逆变产生的条件:有直流电动势极性和晶闸管导通方向一致:晶闸管控制角>9Ud为负值。34逆变失败的原因:晶闸管发生故障,触发电路工作不可靠,交流电源缺相或突然消失,

换相的量角不足。

35pwm脉宽调制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的获得所需的波形

36pwm多重化逆变电路的目的:提高等效开关频率减少开关损耗减少和载波有关的谐波分量37交流调压应用:灯光控制,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调速),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

38调压和调功区别:控制方式不同。

39交流电子开关优点:响应快无触点,寿命长,可频繁控制通断。

40与交流调功的区别:并不控制电路的平均输出功率控制频度通常比交流调功电路低的多三相交流

41 交流调功电路相同点: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不同点:控制方式不同;

42软开关:在原电路中增加了小电感、电容等谐振元件,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消除电压、电流的重叠。降低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

43交交变频电路主要应用于大功率交流电机调速系统,使用的是三相交交变频电路。由三组输出电压相位各差120度的单相交交变频电路组成。

44电路接线方式:1公共交流母线进线方式2输出星形联接方式。

斩波电路三种控制方式:1T不变,变ton---脉冲宽度调制2ton不变,变T—频率调制。3ton 和T都可调,改变占空比—混合型。

45交交变频电路的优点:①效率高②可方便地实现四象限工作③低频输出波形接近正弦波46交交变频电路的缺点:①接线复杂,采用三相桥式电路的三相交交变频器至少用36只晶闸管。②受电网频率和变流电路脉波数的限制,输出频率较低③输入功率因素较低。④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大,频谱复杂。

47相位控制方式: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方式。

48单相半波公式:Ud=1/2π?上π﹢α下αㄏ2U2sin wtd(wt)= ㄏ2u2/2π(1+cosα)=0.45u2 1+cosα/2

49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影响:①出现换向重叠角,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ud降低。②整流电路的工作状态增多③晶闸管的di/dt减小,有利于晶闸管的安全开通。④换向时晶闸管电压出现缺口,产生正的du/dt,可能使晶闸管误导通,为此必须加吸收电路。⑤换向使电网电压出现缺口,成为干扰源。

50①星形接法的硒堆过电压保护;②三角形接法的阻容过电压保护;③桥臂上的快速熔断器过电流保护;④晶闸管的并联阻容过电压保护;⑤桥臂上的晶闸管串电感抑制电流上升率保护;⑥直流侧的压敏电阻过电压保护;⑦直流回路上过电流快速开关保护;VD是电感性负载的续流二极管;L d是电动机回路的平波电抗器;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

流式细胞术详解 一. 流式细胞术概述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科学技术 ,它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于一体, 同时具有分析和分选细胞功能。它不仅可测量细胞大小、内部颗粒的性状,还可检测细胞表面和细胞浆抗原、细胞内DNA、RNA含量等,可对群体细胞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 在短时间内检测分析大量细胞,并收集、储存和处理数据,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 能够分类收集(分选)某一亚群细胞,分选纯度>95%。在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广泛应用。 国内使用的流式细胞仪主要由美国的两个厂家生产:BECKMAN- COULTER公司和Becton-Dickinson公司(简称B-D公司)。流式细胞仪主要有两型:临床型(又称小型机、台式机)和综合型(又称大型机、分析型)。BECKMAN-COULTER公司最新产品为EPICS ALTRA和EPICS XL/XL-MCL, B- D公司最新产品为FACS Vantage和FACS Calibur。EPICS XL/XL-MCL和FACS Calibur是临床型;EPICS ALTRA和 FACS Vantage是综合型,除具备检测分析功能外,还具有细胞分选功能 ,多用于科学研究。 二.流式细胞仪主要技术指标 1.流式细胞仪的分析速度: 一般流式细胞仪每秒检测1000~ 5000个细胞,大型机可达每秒上万个细胞。 2.流式细胞仪的荧光检测灵敏度:一般能测出单个细胞上<600个荧光分子,两个细胞间的荧光差>5%即可区分。 3.前向角散射(FSC)光检测灵敏度:前向角散射(FSC)反映被测细胞的大小,一般流式细胞仪能够测量到0.2μm~0.5μm。 4.流式细胞仪的分辨率:通常用变异系数CV值来表示,,一般流式细胞仪能够达到<2.0%,这也是测量标本前用荧光微球调整仪器时要求必须达到的。 5.流式细胞仪的分选速度:一般流式细胞仪分选速度>1000个/秒,分选细胞纯度可达99%以上。 三.流式细胞仪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 流动室及液流驱动系统 流式细胞仪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①流动室及液流驱动系统②激光光源及光束形成系统③光学系统④信 号检测与存储、显示、分析系统⑤细胞分选系统。 流动室(Flow Cell或Flow Chamber)是流式细胞仪的核心部件,流动室由石英玻璃制成,单细胞悬液在细胞流动室里被鞘流液包绕通过流动室内的一定孔径的孔,检测区在该孔的中心,细胞在此与激光垂直相交,在鞘流液约束下细胞成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激光检测区。流动室里的鞘液流是一种稳定流动,控制鞘液流的装置是在流体力学理论的指导下由一系列压力系统、压力感受器组成,只要调整好鞘液压力和标本管压力, 鞘液流包绕样品流并使样品流保持在液流的轴线方向,能够保证每个细胞通过激光照射区的时间相等,从而使激光激发的荧光信息准确无误。见图12.1流动室示意图。流动室孔径有60μm、100μm、150μm 、250μm等多种,供研究者选择。小型仪器一般固定装置了一定孔径的流动室。 图12.1流动室示意图(采自Coulter Training Guide) 四. 流式细胞仪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 激光光源及光束形成系统

伺服与运动控制技术答疑

《伺服与运动控制》技术答疑 2013年4月 李方园 【问题1】什么是编码器的长线驱动?普通型编码器能否远距离传送?请举例说明。 【解答】 长线驱动也称差分长线驱动,5V或TTL的正负波形对称形式,由于其正负电流方向相反,对外电磁场抵消,故抗干扰能力较强。 普通型编码器一般传输距离是100米,如果是24V HTL型且有对称负信号的,传输距离300-400米。 图1所示为Hlperface编码器的长线驱动接线示意,表1为其端子定义。 图1 编码器的长线驱动接线示意 表1 编码器端子定义

【问题2】增量型编码器和绝对型编码器有何区别?做一个伺服系统时怎么选择呢? 【解答】 常用的为增量型编码器,如果对位置、零位有严格要求用绝对型编码器。 伺服系统要具体分析,看应用场合。测速度用常用增量型编码器,可无限累加测量;测位置用绝对型编码器,位置唯一性(单圈或多圈),最终看应用场合,看要实现的目的和要求。 【问题3】选用绝对型编码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解答】 A.机械部分: 1.测长度还是测角度,测长度如何通过机械方式转换(在上面有一些介绍,如不清楚可来电讨论)。测角度是360度内(单圈),还是可能过360度(多圈)。生产过程是一个方向旋转循环工作,还是来回方向循环工作。 2.轴连接安装形式,有轴型通过软性联轴器连接,还是轴套型连接。 3.使用环境:要注意粉尘、水气、震动、撞击。 B.电气部分 1.需要确定连接的输出接收部分是什么。 2. 需要确定信号形式。 3. 需要确定分辨率要求。 4. 需要确定控制要求。 【问题4】一个圆盘,分50个点,要实现定位控制,转速很慢,是要用到绝对型编码器吗?怎么找原点呢?50个位置定位是360度均匀等分吗? 【解答】 绝对编码器的编码都是2的幂次方,没有360度均匀50等分的,要近似,看精度要求有多高,选多高线数的编码器,如果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话,用8位256线的就可以了。编码器的每个位置都有唯一编码,编码为零的就可以作为零点,也可以任意位置定义为零,其他位置与其比较计算。 如果可以用参考点的话,也可以用增量式的,因速度慢,应该选3000线或以上的,每圈一个零位。 【问题5】光电编码器、光学电子尺和静磁栅绝对编码器的优缺点是什么? 【解答】 光电编码器: 1、优点:体积小,精密,本身分辨度可以很高(目前我公司通过细分技术在直径φ66的编码器上可达到54000cpr) ,无接触无磨损;同一品种既可检测角度位移,又可在机械转换装置帮助下检测直线位移;多圈光电绝对编码器可以检测相当长量程的直线位移(如25位多圈)。寿命长,安装随意,接口形式丰富,价格合理。成熟技术,多年前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2、缺点:精密但对户外及恶劣环境下使用提出较高的保护要求;量测直线位移需依赖机械装置转换,需消除机械间隙带来的误差;检测轨道运行物体难以克服滑差。 光学电子尺: 1、优点:精密,本身分辨度较高(可达到0.005mm);体积适中,直接测量直线位移;

流媒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发展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一.流媒体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 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相关的包称为“流”。流媒体实际指的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的媒体。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 输方式则是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 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 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 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 ?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 ?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transport)。 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 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 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这种传输方式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所以能够保证播放的最终质量。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前必须经历时延。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情况,如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实时传 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RTP/UDP)来传输实时数据。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一个实时音视频源或存储的音视频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数据包,而网络又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延也就不同,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需要使用缓存系统来消除时延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够连续输出。

流媒体技术原理、发展及应用

流媒体的定义 流媒体是一种使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在Internet及无线网络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流媒体文件格式是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非流式播放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能看到当中的内容,而是只需要经过几秒钟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计算机上利用相应的播放器对压缩的视频或音频等流式媒体文件进行播放,剩余的部分将继续进行下载,直至播放完毕。 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相关的包称为“流”。流媒体实际指的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的媒体。流媒体技术全面应用后,人们在网上聊天可直接语音输入;如果想彼此看见对方的容貌、表情,只要双方各有一个摄像头就可以了;在网上看到感兴趣的商品,点击以后,讲解员和商品的影像就会跳出来;更有真实感的影像新闻也会出现。 流媒体技术发端于美国。在美国目前流媒体的应用已很普遍,比如惠普公司的产品发布和销售人员培训都用网络视频进行。 流式传输方式则是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采用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声音数据。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新)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交卷时间:2016-01-05 17:55:56 一、单选题 1. (4分)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当触发角等90度时,电压波形正确的是() A. B. C. D.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4分)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电感性负载时,当负载电阻减小时,发生的变化是() A. 输出电压增高 B. 输出电压降低 C. 输出电流增大 D. 输出电流减小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3. (4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电感性负载时,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A. B. C. D.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4. (4分)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时,当负载电阻减小时,发生的变化是() A. 输出电压增高 B. 输出电压降低

C. 输出电流增大 D. 输出电流减小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5. (4分)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当触发角等150度时,电压波形正确的是() A. B. C. D.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6. (4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时,当触发角增大时,输出电压将如何变化()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波形平滑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7. (4分)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当触发角等90度时,电压波形正确的是() A. B. C. D. 得分: 0 知识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8.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摘要: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日益普及,流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首先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基本原理以及流式传输的基本过程,接着重点介绍了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Internet直播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业务,流媒体,流式传输,原理,应用,发展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带给人们形式多样的信息。从在网络上出现第一张图片到现在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三维动画,人们的视听觉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人们又面临着另外一种不可避免的尴尬: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媒体演示的同时,不得不为等待传输文件而花费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这就是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流式传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收听观看,而不需要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 目前,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A/V)等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一方面,由于音视频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这样的文件常常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所以采用下载方法的时延也就很大。而采用流式传输时,声音、图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只需经过几秒或数十秒的启动时延而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即可观看。当声音、图像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上继续下载。流式传输不仅使启动时延大大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之后才能观看的缺点。一、流媒体技术基础 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transport)。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这意味着在以调制解调器速度连接网络时图像质量较差。而且,如果因为网络拥塞或出现问题而导致出错和丢失的信息都被忽略掉,那么图像质量将很差。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这种传输方式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所以能够保证播放的最终质量。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前必须经历时延。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情况,如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半导体变流技术

实验一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及其导通、关断条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晶闸管的结构,掌握晶闸管测试的正确方法; 2.研究晶闸管的导通条件; 3.研究晶闸管的关断条件。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1. TH-DD 实验台电源控制屏; 2. DJK02三相变流桥路挂箱; 3.直流电压、电流表。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图1-1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及其导通、关断条件实验线路图 四、实验内容 1. 晶闸管导通条件的测试。 2. 晶闸管关断条件的测试。 3. 测试参数:触发电流(Ig );维持电流(I H );晶闸管导通压降(U AK );触发电 平。 12V

五、预习要求 1.阅读半导体变流技术教材中有关晶闸管导通与关断条件的内容。 2.掌握晶闸管导通与关断时参数的测定方法。 六、实验方法 1.选用DJK02挂件三相变流桥路上的一个晶闸管,按图1-1完成实验线路的连接。 其中电源采用实验台控制屏上的12V直流电源。 2.导通实验:先将电阻R1置最大值,R2置最小值,然后接通电源,缓慢调节 R1使门极与阴极回路的触发电流逐渐增大,同时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书 变化,当电压表上有电压值显示时,说明晶闸管已经触发导通,此时的电流表 读数为出发电流(Ig)记录之;同时测出晶闸管的导通压降(U AK);触发电平 (U KG)。 将触发回路断开,观察主回路的导通情况并记录之。 3.关断实验:恢复断开的触发回路,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下降,并注意仔细观 察电压表读数的变化,当电压表的读数从某个值突然降到零时,晶闸管已经关 断,此时主回路的电流即为维持电流(I H)。 七、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记录判断被测晶闸管的好坏,写出简易的判断方法。 2.根据实验结果说明晶闸管的导通及关断条件 八、注意事项 1.正确连接实验线路。同组同学互查一遍,通电实验前,应由指导教师检查一 遍,方可开始实验。 2.注意正确选择测量数据所需的仪表,合理选择测量档位。 3.电压源在连接的时候注意正负极性,防止电源短路。

现代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A)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现代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下) A 卷 答案1027888482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是以( )的形式定义的。 A.电流峰值 B.电流有效值 C.电流平均值 D.电流瞬时值 2. ( )是电流控制型电力电子器件。 A.GTR 、SITH B.TRIAC 、GTR C.P-MOSFET 、IGBT D.GTO 、MCT 3. 晶闸管变流电路逆变工作时,( )。 A. 90≤α B. 90>α C . 180>α D . 90>β 4. 场效应管三个电极分别为( )。 A.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B.第一基极,发射极,第二基极; C.源极,栅极,漏极; D.阴极,门极,阳极。 5. 120°导电型交-直-交电流变频器,任意时刻有( )导通。 A. 一只开关管 B. 两只开关管 C. 三只开关管 D. 四只开关管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有( )。 A. Thyristor 、GTR 、P-MOSFET 、IGBT B. GTR 、P-MOSFET 、IGBT 、IGCT C. IGBT 、MCT 、GTR 、GTO D. Power Diode 、MCT 、GTO 、IGBT 2. 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 )。 A. 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 B. 在控制极施加对阴极为正的且满足要求的触发脉冲 C. 阴极电位高于阳极电位 D. 在控制极施加对阳极为正的且满足要求的触发脉冲 3. 交流调功电路( )。 A. 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与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B. 靠改变移相触发角来改变输出功率; C. 将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个周波; D. 每个周期的控制触发角固定不变。 4.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自然换相点是( )。 A. 三相电源线电压的过零点 B. 三相电源相电压正半周波形的交点 C. 三相电源相电压负半周波形的交点 D. 三相电源线电压正半周波形的交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各章复习题

第一章 1.画出晶闸管的阳极伏安特性曲线。 2.画出I g=0时双向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试说明功率晶体管GTR的安全工作区SOA由哪几条曲线所限定?(5分) 4.使晶闸管正常导通的条件是什么? 5.画出晶闸管的双三极管模型。(4分) 6.试述晶闸管正常导通条件。(4分) 7.试说明GTR的安全工作区由几条曲线组成?分别是什么?(6分) 8.设某型号晶闸管维持电流I H=4mA,晶闸管使用在下图电路中是否合理?为什么(不考虑电流裕量)? 9.画出晶闸管在门极电流足够大时的伏安特性曲线。(4分) 10.什么是晶闸管的额定通态平均电流?(4分) 第二章 1.什么是整流?它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和晶闸管的哪些特性来实现的?(5分)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接大电感负载时,负载两端并接续流二极管的作用是什么?两者的作用是否相同? 3.直流电动机负载的特点及其等效电路如何?串接平波电抗器的意义如何? 4.单相可控整流电路观点给电阻负载或蓄电池充电(反电动势负载),在控制角α相同、负载电流平均值相等的条件下,哪一种负载电路中晶闸管额定电流值大一些?为什么?5.串接平波电抗器的电动机负载与大电感负载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输出电压波形一样吗?为什么?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d不起作用吗? 第三章 1.三相不控整流桥中,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二极管导通规律是什么? 2.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单脉冲触发方式的脉冲宽度为什么要大于60°? 3.试列写出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大电感负载)在A相向B相换流期间输出电压表达式和交流漏感上的压降表达式。 4.在有交流漏抗时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在换流期间输出电压呈现什么规律。5.三相全控桥式有源逆变电路中,每个晶闸管导通角是多少?每隔多少角度换相一次?换相按什么顺序依次进行?(6分) 第四章 1.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原理如图所示,若使功率从左向右传输,变流器Ⅰ、Ⅱ分别工作于什么状态?控制角α1、α2的大小上有何特点?输出电压大小、极性如何?(8分) 2.造成有源逆变失败的几种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产生有源逆变的条件是什么? 4.晶闸管二端并接阻容吸收电路可起哪些保护作用? 5.决定有源逆变电路最小逆变角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绪论 一、电力电子技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电力电子元器件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二、变流技术按其功能可分为: ?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固定的或可调的直流电。 ?逆变器:把固定直流电变成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 ?斩波器:把固定的电压变成可调的直流电压。 ?交流调压器:把固定交流电压变成可调的交流电压。 ?周流变流器:把固定的交流电压和频率变为可调的交流电压和频率。 三、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直流电机调速,交流电机调速,UPS,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高压直流输电,照明电源—电子镇流器,新能源并网技术。 四、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按照器件能够被控制的程度分: 半控型:通过控制信号可以控制其导通而不能控制其关断,如晶闸管。 全控型:通过控制信号既可控制其导通又可控制其关断,又称自关断器件,如MOSFET、IGBT。 不可控:不能用控制信号来控制其通断, 因此也就不需要驱动电路,如二极管。?按照驱动信号的性质:电流驱动型和电压驱动型。 ?按照驱动信号的波形:脉冲触发型、电平控制器。 ?按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单极型器件、双极型器件、复合型器件。 第一章晶闸管 一、晶闸管的工作特性: 1.当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不论门极承受何种电压,晶闸管都处于关断状态。 2.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导

通,正向阳极电压和正向门极电压两者缺一不可。 3.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不论门极电压是正还是负,晶闸管保持导通,故导通的控制信号只须正向脉冲电压称之为触发脉冲即可。 4.要使晶闸管关断,必须去掉阳极正向电压,或者给阳极加反压,或者降低正向阳极电压,使通过晶闸管的电流降低到一定数值以下。 5.当门极未加触发电压时,晶闸管具有正向阻断能力,它是一般二极管不具备的。 二、电流、电压的平均值、有效值的计算: 1、周期:[0 , ] 2、积分函数 3、有效积分区间: [0 , ] 4、平均值的计算: 5、有效值的计算: 6、波形系数:K f=I/I d >1 第二章单相整流 一、整流电路及其分类: 1、按组成的器件分为:可控、不可控、全控 2、按电路结构分:桥式、零式 3、按交流输入相数分:单相、三相 4、按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分:单拍电路、双拍电路 二、单相整流电路: 1、电路结构:

运动控制的基础

运动控制的基础 概观本教程是在NI测量基础系列的一部分。每个在这个系列的教程,教你一个常用的测量应用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理论概念,并提供实际的例子。在本教程中,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运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反馈装置,I / O。您还可以查看交互式演示,通过本教程的材料在自己的步伐。有关更多信息,返回到NI测量基础主页。目录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软件配置,原型设计,开发运动控制器移动类型电机放大器和驱动器汽车和机械要素反馈装置和运动的I / O NI相关产品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图1显示了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不同组件。图1。运动控制系统组件应用软件-您可以使用应用软件,以命令的目标位置和运动控制型材。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系统的大脑作用到所需的目标位置和运动轨迹,并建立电机的轨迹遵循,但输出±10 V的伺服电机或步进和方向脉冲信号,步进电机。 放大器或放大器(也称为驱动器)驱动器-从控制器的命令和需要开车或关闭电机的电流产生。电机-电机机械能变成电能和生产所需的目标位置移动到所需的扭矩。机械部件-电机的设计提供一些力学的扭矩。这些措施包括线性滑轨,机械手臂,和特殊的驱动器。反馈装置或位置传

感器-位置反馈装置是不是需要一些运动控制应用(如步进电机控制),但重要的是为伺服电机。反馈装置,通常是一个正交编码器,感应电机的位置和结果报告控制器,从而结束循环的运动控制器。软件配置,原型设计,开发应用软件分为三大类:配置,原型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ADE)。图2说明了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过程和相应的NI产品设计过程:图2。运动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组态 做的第一件事情之一,是您的系统配置。为此,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供测量与自动化浏览器(MAX),不仅运动控制,但所有其他NI硬件配置的交互式工具。对于运动控制,MAX 提供交互式的测试和调整面板,帮助您验证系统功能之前,你的程序。图3 NI MAX是一个交互式工具,用于配置和调整您的运动控制系统。 应用笔记 了解伺服调谐 使用1D互动的环境测试电机功能 轴运动控制器的配置 轴运动控制器设置 运动控制器的编码器设置 运动控制器的参考设置 数字运动控制器的I / O设置原型 当你配置你的系统,你可以开始原型和开发应用程序。在

运动控制新技术及其应用

运动控制的发展,前景,及其应用 运动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CNC)、机器人技术(Robotics)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初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Stand-alone)的运动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但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通用运动控制器的发展成为市场的必然需求。1987年,美国政府组织开放式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即下一代控制器(NGC)研究计划。该计划首先提出了开放体系结构控制器的概念,制定了/开放系统体系结构标准规格(OSACA)0。自1996年开始,美国几个大的科研机构对NGC计划分别发表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国际标准研究院研制的/增强型机床控制器(EMC)0。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研制的/开放式、模块化体系结构控制器(OMAC)0,其目的是用更加开放、更加模块化的控制结构使制造系统更加柔性、更加敏捷。近年来,随着运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运动控制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接受,并且已经达到一个引人瞩目的市场规模。我国在运动控制器产品开发方面相对滞后, 1999年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开发、生产开放式运动控制器,随后,国内又有其他几家公司进入该领域,但实际上,其大多是在国内推广国外生产的运动控制器产品,真正进行自主开发的公司较少。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 Closed AC 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 Motor 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 Controlling 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 1 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充分发挥DSP的高速运算能力,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实时调节系统增益;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功能,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一般情况下,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大多工作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即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既作速度环,也作位置环。这种控制方式对于传动链上的间隙及误差不能克服或补偿。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应在最终的运动部分安装高精度的检测元件(如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即实现全闭环控制。比较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方法是:伺服系统只接受速度指令,完成速度环的控制,位置环的控制由上位控制器来完成(大多数全闭环的机床数控系统就是这样)。这样大大增加了上位控制器的难度,也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推广。目前,国外已出现了一种更完善、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使得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实现更为容易。 该系统克服了上述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伺服驱动器可以直接采样装在最后一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位置反馈元件(如光栅尺、磁栅尺、旋转编码器等),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此时仅作为速度环。这样伺服系统就可以消除机械传动上存在的间隙(如齿轮间隙、丝杠间隙等),补偿机械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如丝杠螺距误差等),实现真正的全闭环位置控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试题(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普通晶闸管内部有PN结,,外部有三个电极,分别是极极和极。 1、两个、阳极A、阴极K、门极G。 2、晶闸管在其阳极与阴极之间加上电压的同时,门极上加上电压,晶闸管就导通。 2、正向、触发。 3、、晶闸管的工作状态有正向状态,正向状态和反向状态。 3、阻断、导通、阻断。 4、某半导体器件的型号为KP50—7的,其中KP表示该器件的名称为,50表示,7表示。 4、普通晶闸管、额定电流50A、额定电压100V。 5、只有当阳极电流小于电流时,晶闸管才会由导通转为截止。 5、维持电流。 6、当增大晶闸管可控整流的控制角α,负载上得到的直流电压平均值会。 6、减小。 7、按负载的性质不同,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的负载分为性负载,性负载和负载三大类。 7、电阻、电感、反电动势。 8、当晶闸管可控整流的负载为大电感负载时,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平均值会,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负载的两端接一个。 8、减小、并接、续流二极管。 9、工作于反电动势负载的晶闸管在每一个周期中的导通角、电流波形不连续、呈状、电流的平均值。要求管子的额定电流值要些。 9、小、脉冲、小、大。 10、单结晶体管的内部一共有个PN结,外部一共有3个电极,它们分别是极、极和极。 10、一个、发射极E、第一基极B1、第二基极B2。 11、当单结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高于电压时就导通;低于电压时就截止。 11、峰点、谷点。 12、触发电路送出的触发脉冲信号必须与晶闸管阳极电压,保证在管子阳极电压每个正半周内以相同的被触发,才能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 12、同步、时刻。 13、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同步电压一般有同步电压和电压。 13、正弦波、锯齿波。 14、正弦波触发电路的同步移相一般都是采用与一个或几个的叠加,利用改变的大小,来实现移相控制。 14、正弦波同步电压、控制电压、控制电压。 15、在晶闸管两端并联的RC回路是用来防止损坏晶闸管的。 15、关断过电压。 16、为了防止雷电对晶闸管的损坏,可在整流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两端并接一个或。 16、硒堆、压敏电阻。 16、用来保护晶闸管过电流的熔断器叫。 16、快速熔断器。 二、判断题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普通晶闸管内部有两个PN结。(×) 2、普通晶闸管外部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3、型号为KP50—7的半导体器件,是一个额定电流为50A的普通晶闸管。() 4、只要让加在晶闸管两端的电压减小为零,晶闸管就会关断。(×) 5、只要给门极加上触发电压,晶闸管就导通。(×) 6、晶闸管加上阳极电压后,不给门极加触发电压,晶闸管也会导通。(√) 7、加在晶闸管门极上的触发电压,最高不得超过100V。(×) 8、单向半控桥可控整流电路中,两只晶闸管采用的是“共阳”接法。(×) 9、晶闸管采用“共阴”接法或“共阳”接法都一样。(×) 10、增大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控制角α,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会增大。(×) 11、在触发电路中采用脉冲变压器可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2、为防止“关断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可在管子两端并接压敏电阻。(×) 13、雷击过电压可以用RC吸收回路来抑制。(×) 14、硒堆发生过电压击穿后就不能再使用了。(×) 15、晶闸管串联使用须采取“均压措施”。(√)

《运动控制》学习课程复习

《运动控制》课程复习大纲王一开编 第一部分:填空题+简答题 1、PWM系统的几种工作状态。(P129) 分正向电动,反向制动,轻载电动三种状态 ■一般电动状态 在一般电动状态中,始终为正值(其正方向示于图1-17a 中)。 设ton为VT1的导通时间,则一个工作周期有两个工作 阶段: 在0 ≤t ≤ton期间,Ug1为正,VT1导通,Ug2 为负,VT2关断。此时,电源电压Us加到电枢两端, 电流id 沿图中的回路1流通。 在ton ≤t ≤T 期间,Ug1和Ug2都改变极性,VT1 关断,但VT2却不能立即导通,因为id沿回路2经二 极管VD2续流,在VD2两端产生的压降给VT2施加反 压,使它失去导通的可能。因此,实际上是由VT1和 VD2交替导通,虽然电路中多了一个功率开关器件,但 并没有被用上。 ■制动状态 在制动状态中,id为负值,VT2就发挥作用了。 这种情况发生在电动运行过程中需要降速的时候。 这时,先减小控制电压,使Ug1 的正脉冲变窄, 负脉冲变宽,从而使平均电枢电压Ud降低。但是, 由于机电惯性,转速和反电动势E还来不及变化, 因而造成E Ud 的局面,很快使电流id反向, VD2截止,VT2开始导通。 制动状态的一个周期分为两个工作阶段:

在0 ≤t ≤ton 期间,VT2 关断,-id 沿回路4 经VD1 续流,向电源回馈制动,与此同时,VD1 两端压降钳住VT1 使它不能导通。 在ton ≤t ≤T期间,Ug2 变正,于是VT2导通,反向电流id 沿回路3 流通,产生能耗制动作用。因此,在制动状态中,VT2和VD1轮流导通,而VT1始终是关断的,此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示于图1-17c。 ■轻载电动状态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轻载电动状态,这时平均电流较小,以致在关断后经续流时,还没有到达周期T ,电流已经衰减到零,此时,VT2因而两端电压也降为零,便提前导通了,使电流方向变动,产生局部时间的制动作用。 轻载电动状态,一个周期分成四个阶段: 第1阶段,VD1续流,电流– id 沿回路4流通; 第2阶段,VT1导通,电流id 沿回路1流通; 第3阶段,VD2续流,电流id 沿回路2流通; 第4阶段,VT2导通,电流– id 沿回路3流通。 在1、4阶段,电动机流过负方向电流,电机工作在制动状态; 在2、3阶段,电动机流过正方向电流,电机工作在电动状态。 因此,在轻载时,电流可在正负方向之间脉动,平均电流等于负载电流,其输出波形见图1-17d。 2、直流电机的三种基本调速方法(P1) (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工作条件:保持励磁Φ = ΦN; 保持电阻R = Ra ■调节过程: 改变电压U N→ U↓ U↓→n ↓,n0↓ ■调速特性:转速下降,机械特性曲线平行下移。 (2)减弱励磁磁通Φ;

46-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对应院校专业 (3) 5面向工作岗位(群) (4) 6职业技能要求 (4) 参考文献 (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主持,联合东莞市技师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固高派动(东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宏、禹新路、吕恕、焦建宇、龚小云、刘宗礼、李泽源、杨江照、刘海光、周军、龙飞、吴小龙、刘飞、吴志敏、廖强华等。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205-1984控制电气设备的操作件标准运动方向 GB/T7345-2008控制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T420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操作规则 GB/T16855.1-2018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 国家、行业、企业有关标准 3术语和定义 国家、行业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 在复杂条件下将预定的控制方案、规划指令转变成期望的机械运动,实现机械运动精确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转矩或力的控制。 3.2位置控制position control 将负载从某一确定的空间位置按照一定的轨迹移动到另一空间的位置,例如数控机床、搬运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 3.3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velocity control and acceleration control

p2p流媒体技术及原理

1 P2P流媒体系统 1.1P2P流媒体系统播送方式 P2P流媒体系统按照其播送方式可分为直播系统和点播系统,此外近期还出现了一些既可以提供直播服务也可以提供点播服务的P2P流媒体系统。 1.1.1直播 在流媒体直播服务中,用户只能按照节目列表收看当前正在播放的节目。在直播领域,交互性较少,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因此P2P技术在直播服务中发展迅速。2004年,香港科技大学开发的CoolStreaming原型系统将高可扩展和高可靠性的网状多播协议应用在P2P直播系统当中,被誉为流媒体直播方面的里程碑,后期出现的PPLive和PPStream 等系统都沿用了其网状多播模式。 P2P直播是最能体现P2P价值的表现,用户观看同一个节目,内容趋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P2P的传递能力,理论上,在上/下行带宽对等的基础上,在线用户数可以无限扩展。 1.1.2点播 与直播领域相对应,在P2P流媒体点播服务中,用户可以选择节目列表中的任意节目观看。在点播领域,P2P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因为点播当中的高度交互性实现的复杂程度较高;另一方面是节目源版权因素对P2P 点播技术的阻碍。目前,P2P的点播技术主要朝着适用于点播的应用层传输协议技术、底层编码技术、以及数字版权技术等方面发展。 与P2P流媒体直播不同,P2P流媒体点播终端必须拥有硬盘,其成本高于直播终端。目前P2P点播系统还需在技术上进一步探索,期望大规模分布式数字版权保护(DRM)系统的研究,以及底层编码技术的发展能为P2P点播系统的实施铺平道路。 1.2P2P流媒体系统网络结构 目前存在很多P2P流媒体的研究成果及实际系统,它们在其覆盖网络的组织结构上可以被大体分成两大类,即基于树(Tree-based)的覆盖网络结构和数据驱动随机化的覆盖网络结构[1]。 (1)基于树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