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刷子李》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刷子李》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刷子李》教案1

《刷子李》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

许多学生对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这是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不仅很难感受“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不可能去体会作者的写法。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走访活动,听一听家长对粉刷的介绍,或看一看粉刷工人的操作,或做一做粉刷工作。通过走访,让学生对粉刷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教学建议:

1.教学时,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两个问题交流讨论。最后整理小结,若有可能,再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

2.组织学生开展走访活动,听一听家长对粉刷的介绍,或看一看粉刷工人的操作,或做一做粉刷工作。

3.推荐同类文章让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高超技艺的赞叹,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3.激发学生对高超技艺的赞叹,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是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故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3.通过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一个姓李的粉刷匠的粉刷技艺高超。)4.是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

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魏的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就叫他——风筝魏,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墙技术特别好的,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

二、检查预习,读准难读字音

1.师:大家预习过了课文,预习是一种好习惯,好习惯就要延续下去。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三、浏览课文,找找奇特之处(第一次)

1.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刷子李奇在哪儿,绝在哪儿。

用笔画一画,找到一处就用笔标上①,再找到一处就标上②……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记录下你的感触。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描写刷子李的神奇之处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3.全班交流:

(1)“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①我们见过的粉刷匠都是什么样子的?

②刷子李穿一身黑衣,身上却没有一个白点,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可以说——黑衣无瑕。(“瑕”就是瑕疵、白点的意思。)

(2)“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3)“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个规矩非常奇特。)

(4)“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①“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刷墙的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刷子李一人。读读这句话,读出“悠然”。(齐读)

②我们也来学一学。请生举起手来边读边学刷子李刷墙的动作。

4.梳理上面4个句子。

(1)读着读着,刷子李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了,已经成了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刷子李在你的心目中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粉刷艺术家、舞蹈家、画家、裁缝、书法家。)

(2)这几个句子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

5.小结:文章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

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课外拓展,再次体会“刷子李”的“奇”

在民间,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可以搜集一些这样的奇人奇事,并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刷子李

冯骥才

技艺高超?????规矩奇特效果非凡动作娴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语言独特的韵味。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后听写本课生字。

2.简单介绍一个你了解的“俗世奇人”。

二、浏览课文,找找出乎意料之处(第二次)

1.快速浏览第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最后才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2.交流(出乎意料的句子):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2)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3)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3.细品第(1)句:

(1)哪个词直接写出了“出乎意料”?(居然)

(2)“出乎意料”的是什么?(连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用一个线条图来表示曹小三的心理图示。(师出示)

4.学生自己品读第(2)(3)两句,也学老师来画画曹小三的心理图示。

5.交流:

第(2)句“出乎意料”的词是“竟然”,师傅如山般的形象在曹小三的心里轰然倒塌。学生想出的字有:吹牛!切!晕!吹吧!……

6.想象写话:

(1)师:看这个线条图,用一个成语来表示:(一波三折)

(2)小练笔:如果你是曹小三,选择一处,写出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①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曹小三明白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观察分段,体会小说结构的“一波三折”

1.师出示课文的分段(大屏幕):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另一个“一波三折”:

(1)读第一部分有什么感受?(半信半疑、技艺高超、神奇)

(2)第二部分发出了赞叹。(名不虚传)

(3)这也是“一波三折”。这是小说结构的“一波三折”,因为有了这个“一波三折”,小说才会这么好看,真的要感谢作者,写出了这么精彩的小说。

3.你们读了这篇小说,明白了什么呢?(刷子李的本领是勤学苦练形成的。)

四、拓展延伸

送“刷子李”一副对联:

上联:天衣无缝刷子见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

横批:俗世奇人

五、课堂小结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冯老先生的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奇,那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吗,同学们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书中奇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肯定会令你拍案叫绝。

板书设计:

刷子李:技艺高超?????规矩奇特效果非凡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心服口服

教学反思:

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我把这堂课定位为“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课堂上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

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