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课后选做题-配有答案

《精馏》课后选做题-配有答案
《精馏》课后选做题-配有答案

化工原理精馏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1个大气压.96℃时, 苯的饱和蒸气压p A =160.5(kPa),甲苯的饱和蒸气压p B=65.66(kp A ),苯--甲苯混合溶液达于平衡时, 液相组成x ______.气相组成y =______.相对挥发α=____.

(***答案*** 0.376 0.596 2.44)

2.在汽-液相平衡的t-x-y图中,沸点与液相组成的关系曲线,称为________,沸点与汽相组成的曲线,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液相线(或泡点线) 汽相线(或露点线))

3. 在汽-液相平衡的t-x-y图中, 液相线与汽相线将图平面平分为三个区:汽相线以上的区域称为________,液相线以下的区域称为_________,汽.液相线之间的区域为___________.

(***答案*** 汽相区液相区汽液共存区)

4.在y-x图中,以A组份标绘的平衡曲线在对角线的左上方,则表示A组分比B组分的挥发度______.平衡曲线若在对角线的右下方,则表示A组分比B组分挥发度_____. (***答案*** 高低)

5.精馏过程,就是利用混合液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方法,将各组分得以分离的过程. (***答案*** 沸点(或挥发度) 多次部分汽化多次部分冷凝)

6. 某泡点进料的连续精馏塔,已知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80x+0.17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_______,原料组成x =________.釜液组成y=1.3x-0.018,则回流比 R=_______,馏出液组成x=

x =_________.( ***答案*** 4 0.86 0.38 0.06)

7. 某泡点进料的连续精馏塔中,进料组成x =0.35,系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44, 当x =0.93时,达到此分离要求的最小回流比R =____. (***答案*** 1.66)

8. 当塔板中______________时,该塔板称理论塔板。

***答案*** (上升的汽相与下降液相之间达到相平衡时)

9. 某理想混合液, 其中一组平衡数据为x =0.823,y =0.923,此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α=____。 (2.578)

10. 分离某些α接近1的物系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精馏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萃取精馏恒沸精馏)

11. 分离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为一定时,在五种进料状况中,____进料的q值最大,其温度______,此时,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____,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________。(***答案***冷液tF <t泡最远最少)

12. 精馏过程设计时,增大操作压强,则相对挥发度____,塔顶温度____,塔釜温度____。(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答案: 减小,增加,增加)。

13.对一定组成的二元体系,精馏压力越大,则相对挥发度______,塔操作温度____对分离______。( 越小越高越不利)

14.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塔顶液相回流塔底上升气流)

15. 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__,其沸点则逐渐___。(*答案* 减小升高)

16.. 总压为 101.3kPa,95℃温度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 155.7kPa与 63.3kPa,则平衡时苯的汽相组成=___,苯的液相组成=______。(均以摩尔分率表示)。苯与甲苯的相对挥发度=___。(***答案*** x A =(p-pB°)/(pA°-pB°)=(101.3-63.3)/(155.3-63.3)=0.411 y A=pA°×x A /p=155.7×0.411/101.3=0.632; α=pA°/pB°=155.7/63.3=2.46)

17. 试述五种不同进料状态下的q值:(1)冷液进料____;(2)泡点液体进料_____;(3)汽液混合物进料___;(4)饱和蒸汽进料____;(5)过热蒸汽进料________。

(***答案***(1)q>1(2)q=1(3)0<q<1(4)q=0 (5)q<0)

18.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1)回流比等于___;(2)馏出液量等于___;(3)操作线斜率等于___。(以上均用数字表示)(∞;0;1)

19. 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为F,x F ,要求塔顶为x D ,塔底为x W 。设计时若选定的回流比R

不变,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加料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需理论板数N ___,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__,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精馏段下降液体量L____。(增加,不变,减少)(***答案***减少,增加,增加,不变,不变。)

20. 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在具有理论板的精馏塔内于全回流条件下作精馏塔操作,已知x4=0.3,则y3 =___(由塔顶往下数 (***答案***y4=αx /(1+(α-1)x )=3×0.3/(1+2×0.3) =0.563

x3=y4=0.563 y3=3×0.563/(1+2×0.563)=0.794)

21. 某精馏塔在操作时,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液体进料改为冷液进料,且保持F,x ,回流比R和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不变,则此时D____,x ____,W____,x ______。(增加,不变,减少,无法确定)(***答案*** 减少,增加,增加,增加)

22. 精馏塔中的恒摩尔流假设,其主要依据是各组分的__________,但精馏段与提馏段的摩尔流量由于__________影响而不一定相等。(***答案*** 摩尔潜热相等进料状态的不同) 23. 某精馏塔操作时,F,x F ,q,V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则此时x D ___,x W ____D

____, L/V____。(增加,不变,减少)(***答案***增加,增加,减少, 增加)

24. 某精馏塔操作时,F,x F ,q,D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则此时x D ___,x W ____V ____, L/V____。(***答案*** 增加,减少,增加,增加。)

25.精馏过程的回流比是指,最小回流比是指。

(***答案*** 回流量与塔顶产品量之比;塔板数为无限多时的回流比的极限值)

26.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点是(1)_______; (2)_________。简单蒸馏操作时易挥发组分的物料衡算式是___________。(

②=0, Wx=(W-dW)(x-dx)+ydW)

***答案*** ①不稳定操作R

27. 如图所示

a点表示________;b点表示________;c点表示________;

ab段表示_____________;bc段表示_____________。

(填空题27题附图)(填空题33题附图)(选择题3题附图)

 

(***答案***a)(x n-1,y n);b)(x n,y n);c)(x n,y n+1);d)x n-1-x n; e)y n-y n+1)

28.某连续精馏塔,进料状态q=1,D/F=0.5(摩尔比),x F=0.4(摩尔分率),回流比R=2,且知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为零。则: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斜率(L’/V’)=___,馏出液x D=____。

***答案*** y=(L’/V’)x-Wx W/ V’,∵D/F=0.5 , x W=0,又q=1

∴L’/V’=(R×(D/F)+1)/((R+1)×D/F)=(2×0.5+1)/(3×0.5)=4/3,

x D=x F/(D/F)=0.4/0.5=0.8

29. 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q,x F ,D不变。(1)若采用回流比R小于最小回流比R min,则x D____,x W ____;(2)若R增大,则x D____,x W ____,L/V____。

(增加,减小,不变,不确定)( ***答案*** (1)减少,增加。(2)增加,减少,增加。)

30. 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进料组成不变,进料量适当增加,则塔顶组成x D将____,塔釜组成x W将_____(泡点液体进料)。(***答案*** 不变; 不变)

31. 精馏塔操作时,保持F,x F ,q,R不变,增加塔底排液量W,则:x D ____,L/V____,x W ____。(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答案*** 增大,不变,增大。)

32.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主要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物系,采用第三组分的办法改变原物系的____________。(恒沸物体系、沸点相差很小;相对挥发度)

33. 已知图中的平衡曲线,且知泡点进料,回流比R=4,原料液、塔顶产品、塔底液组成分别为0.30、0.90、0.10,此时所需理论板数为________。

34. 板式精馏塔中每层塔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提供气、液两相接触场所,在塔板上及其板上方空间进行传热和传质作用。)

35. 常压下沸点为185℃与水不互溶的A组分,若采用水蒸汽蒸馏方法,在常压下,此不互溶的混合物的沸点会降至________℃以下。(***答案*** 100)

36. 对现有一个精馏塔,若将其回流比增大时,其需要的理论板数会_______,产品的浓度会_______。(***答案*** 减少;增加)

37. 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1.3x-0.018,系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5,当x W=0.06时(摩尔分率),此时从塔底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数(塔底可视为第一块理论板)下流液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 (***答案*** 0.120(摩尔分率))

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馏出液组成为x D=0.96(摩尔分率)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4.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α=2.5,此时从塔顶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上升蒸气组成为y2=________.

( ***答案*** 0.919)

二、选择题

1.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0.6相应的泡点为tb,与之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 A =0.7,相应的露点为td ,则:()。

A. tb=td;

B. tb<td;

C. tb >td;

D. 不能判断(A.)

2. 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发生。(D.)

3.某二元混合物,汽液相平衡关系如图。t1 和t2 分别表示图中相应点的温度。则:()

A. t1=t2;

B. t1<t2 ;

C. t1>t2 ;

D. 不能判断. (D)

4.(2分)精馏塔设计时,若F,x F ,x D ,x W ,V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态从q=1变为q>1,设计所需理论板数:()

A. 多;

B. 少;

C. 不变;

D. 判断依据不足。(B.)

5.某精馏塔精馏段理论板数为N 层,提馏段理论板数为N 层,现因设备改造,使提馏段的理论板数增加,精馏段的理论板数不变,且F、x F 、q、R,V等均不变,则此时:()

A. x D减小,x W增加;

B. x D减小,x W不变;

C.x D,x W减小;

D.x D减小,x W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A)

7. 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x F,q,V'不变,减少D,则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η变化为()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确定(B)

8. 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中,相异分子间的吸引力较相同分子间的吸引力()。

A. 大;

B. 小;

C. 一样(B)

9. 非理想溶液不一定都有恒沸点,只有对拉乌尔定律有明显的()的非理想溶液才具有恒沸点。

A. 偏差小;

B. 偏差大

C. 偏差中等(B)

10. 精馏操作进料的热状况不同,q值就不同,沸点进科时,q值为();冷液进料时,δ值()。

A. 0;

B. <0;

C. 1 ;

D. >1 (C; D)

11. 在指定条件下进行精馏操作,所需的实际板数较理论板数()。

A. 为多;

B. 为少;

C. 相等;(A)

12.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R/(R+1),全回流时其斜率等于()。

A. 0;

B. 1;

C. ∝;(B)

13. 从沸点一组成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将混合液加热到()才能从混合液中分出易挥发组分增多的蒸汽。

A. 液相区;

B. 气相区;

C. 气液共存区(C)

14. 常压下沸点为185℃与水不互溶的A组分,若采用水蒸汽蒸馏方法,在常压下,此混合液的沸点为()。

A.〈100℃;

B. >185℃;

C. =100℃;

D. =185℃(A)

15.当回流从全回流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为达到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 A. 逐渐增多; B. 逐渐减少; C. 不变(A)

16. 精馏塔的进料状况为冷液进料时,则提馏段的液体下降量L'()

A. >L+F;

B. <L+F

C. =L+F (注:L一精馏段液体下降量;F一进料量)(A)

17.用y一x图表示精馏塔在某一回流比操作时,其操作线的位置()。

A. 在对角线之下;

B. 与对角线重合;

C. 在对角线与平衡线之间(C)

三.问答题

1.精馏塔在一定条件下操作,试问:回流液由饱和液体改为冷液时,塔顶产品组成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从泡点回流改为冷液回流时,x D↑。其原因是:冷液回流至塔顶时,冷凝一部分蒸气,放出的潜热把冷液加热至塔顶第一板的饱和温度。冷凝部分中含难挥发组分较大,使气相易挥发组分增浓。同时,在塔顶回流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了塔内的内回流,这也有利于分离。

2.精馏塔在一定条件下操作时,试问将加料口向上移动两层塔板,此时塔顶和塔底产品组成将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当加料板从适宜位置向上移两层板时,精馏段理论板层数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分离能力下降,x D↓,易挥发组分收率降低,x W↑。

3. 精馏塔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案*** 无影响。因从图解法求理论板数可知,影响塔板层数的主要参数是x F,x D,x W,R和q。而进量的改变对上述参数都无影响,所以对塔板数无影响。

4. 为什么说全回流时,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

***答案*** 全回流时,操作线与y-x图的对角线相重合,此时的操作线偏离平衡线最远,即传质推动力最大,故要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时,其所需的理板数为最少。

四、计算题

1.(10分)某连续精馏塔进料液中含易挥发组分55%(摩尔百分数,下同)(与此相平衡的汽相组成为75% ),要求塔顶产品含易挥发组分95%,饱和液体进料。试求:(1)求最小回流比。(2)若加料板上液体组成与进料组成相同,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时,求进料板上一板流下的液体组成。

***答案*** Rmin=(x D-y e)/(y e-x e)=(0.95-0.75)/(0.75-0.55)=1,

x F=x F y F=[R/(R+1)]x F-1+x D/(R+1) , 0.75=[1.5/(1.5+1)] x F-1+0.95/(1.5+1),x F-1=0.62

2.(10分)用连续精馏塔每小时处理100 kmol含苯40%和甲苯60%的混合物,要求馏出液中含苯90%,残液中含苯 1%(组成均以kmol%计)。试求:(1)馏出液和残液各多少kmol.h -1。(2)饱和液体进料时,已估算出塔釜每小时汽化量为132kmol,问回流比为多少?

① F =Dx D +Wx W W=56.2kmol.h -1 D=43.8kmol.h -1 

***答案*** F=D+W Fx

②∵∴-D=132-43.8=88.2 R=L/D=88.2/43.6=2.02

q=1 V'=V L=V

3.(12分)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理想二元混合物,进料为饱和蒸汽,其中易挥发组分的含量为0.54(摩尔分率),回流比R=3.6,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1.25,截距为-0.0187,求馏出液组成x D 

***答案*** q线方程: y=x F =0.54 (1),精线方程: y=0.7826x+0.217x D (2) 提段方程: y=1.25x-0.0187=0.54 (3)。式(1)与(3)联立得两操作线交点坐标x d=x=0.447

将y =0.54, x d =0.447代入(2)得x D=0.8764

4.(15分)用常压精馏塔分离双组分理想混合物,泡点进料,进料量100kmol.h-1 ,加料组成为50%,塔顶产品组成x D=95%,产量D=50kmol.h-1 ,回流比R=2Rmin,设全塔均为理论板,以上组成均为摩尔分率。相对挥发度α=3。求:1.Rmin(最小回流比) 2.精馏段和提馏段上升蒸汽量。 3.列出该情况下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答案*** 1.y=αx/[1+(α-1)x]=3x/(1+2x),泡点进料q=1, x e=x F=0.5,

y e =3×0.5/(1+2×0.5)=1.5/2=0.75,Rm/(Rm+1)=(0.95-0.75)/(0.95-0.5)=0.20/0.45=4/9 , Rm=4/5=0.8

2.V=V ′=(R+1)D=(2×0.8+1)×50=130kmol.h -1 ,

3.y n+1=[R/(R+1)]x n +x D /(R+1)=0.615x n +0.365

5. 某二元系统精馏塔在泡点下进料,全塔共有三块理论板及一个再沸器,塔顶采用全凝器,进料位置在第二块理论板上,塔顶产品组成x =0.9(摩尔分率),二元系统相对挥发度α=4,进料组成为x =0.5(摩尔分率),回流比R =1时,求:(1) 离开第一块板的液相组成X1为多少?(2) 进入第一块板的气相组成y2为多少?(3) 两操作线交点d 的气液组成?

***答案*** y1=xd=0.9, x1=0.9/(4⑴-3×0.9)=0.692, y2=1×0.692/(1+1)+0.9/2=0.796,⑵

x ⑶d =xf=0.5, y d

=0.5/2+0.9/2=0.7

(计算题5题附图) (计算题8题附图)

6.(12分)已知某精馏塔进料组成xf =0.5,塔顶馏出液组成x D =0.95,平衡关系y =0.8x +0.2,试求下列二种情况下的最小回流比Rmin 。(1)饱和蒸汽加料;(2)饱和溶液加料。

***答案*** Rmin=(x D -y e )/(y e -x e ) ---(1);y e =0.8x e +0.2 ---(2); y e =q×x e /(q-1)-x F /(q-1) ---(3) q =

0, ⑴由(3) y e =x F =0.5; 由(2) xe=(0.5-0.2)/0.8=0.375, Rmin=(0.95-0.5)/(0.5-0.375)=3.6

q =1, ⑵由(3) x e =x F =0.5, 由(2) y e =0.8×0.5+0.2=0.6; Rmin=(0.95-0.6)/(0.6-0.5)=3.5

7. 某厂用一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连续精馏浓度为50%(质量%)的稀酒液。要求获得浓度为0.82摩尔分率的酒精700kg.h -1 ,残液中含酒精不超过0.1%(质量%)。采用间接蒸汽加热,操作回流比为3.5。试求:(1)进料和残液各为多少kg.h -1 ?(2)塔顶进入冷凝器的酒精蒸汽量为多少kg.h -1 ?回流液量又为多少kg.h ?(3)沸点进料时提馏段操作线方程。附:乙醇分子量46

***答案*** 1)F ,W ;x D =(46×0.82)/(46×0.82+18×0.18)=0.92(质量分率)

代入方程:F=700+W , F=1289kg.h F×0.5=700×0.92+W×0.001, W=589kg.h -1 

2)V ,L : V=(R+1)D=4.5×700=3150kg.h L=DR=700×3.5=2450kg.h -1 

3)提馏段提作线方程: L ′=L+qF 而 q=1 L ′=2450+1289=3739kg.h ∴-1 

又:x W =(0.001/46)/(0.001/46+0.999/18)=

0.0004; y ∴m+1′=(L ′/L ′-w)x m ′-w/(L ′-w)x w =(3739/3739-589)x ′-(589/3739-589)×0.00041.19x ′-7.5×10-5 或:y=1.19x ′-7.5×10-5 

8. 常压下,某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每小时处理10t.h -1 苯一甲苯二元溶液。进料液含苯40%,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苯96%,塔底产品含苯5%(以上均为质量%)。如果进料为饱和液,试求:(1)塔顶,塔釜的产品量为多少kmol.h -1 ? (2)最小回流比;(3)若R=2Rmin ,用图解法求理论板数,并指出加料板位置。附:苯的分子量78.1,甲苯分子量 92.1

***答案*** 1)D ,W ;单位换算:x D =(96/78.1)/(96/78.1+4/92.1)=0.966

x F =(40/78.1)/(40/78.1+60/92.1)=0.44, x W =(5/78.1)/(5/78.1+95/92.1)=0.058

原料液的平均分子量M =ΣM i x i =78.1×0.44+92.1×0.56 =85.94

F=10000/85.94=116.4∴kmol.h -1 116.4=D+W ∴; 116.4×0.44=D×0.966+W×0.058

解出:D=49kmol.h W=67.4kmol.h

2)Rmin :由公式:R min =(x D -y e )/( y e - x e );∵饱和液进料 ∴x e =x F =0.44

由x e =x F =0.44在y-x 图上在平衡线上找到 y e =0.65则:Rmin=(0.966-0.65)/(0.65-0.44) =1.5

3)N 和进料板位置; 由R=2R =2×1.5=3作图得 N =10(块) 注:作图方法略

从图中可知:加料板为第5块(从上向下数)理论板。

9. 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0.75x+0.2075,q线方程式为y=-0.5x+1.5x F,试求:(1)回流比R ,(2)馏出液组成x D ,(3)进料液的q值,(4)当进料组成x F =0.44时,加料板的液体浓度;(5)要求判断进料状态。***答案*** y n+1=[R/(R+1)]x n+x D/(R+1)

R/(R+1)=0.75 R=0.75R+0.75 R=0.75/0.25=3

②D/(R+1)=0.2075 x D/(3+1)=0.2075 x D=0.83

x

③-1)=-0.5 q=-0.5q+0.5 q=0.5/1.5=0.333

q/(q

④ x +0.2075=-0.5x+1.5x F ; 0.75x+0.2075=-0.5x+1.5×0.44

0.75

1.25x=1.5×0.44-0.2075=0.4425 ; x=0.362

⑤原料为汽液混合物

0

10. 某精馏塔分离A,B混合液,料液为含A和B各为50%的饱和液体,处理量为100 kmol.h-1 ,塔顶、塔底的产品量各为50kmol.h-1 ,要求塔顶组成x D =0.9 (摩尔分率),取回流比为5,间接蒸汽加热,塔顶采用全凝器,试求:(1)塔底产品组成;(2) 塔顶全凝器每小时冷凝蒸汽量;(3)蒸馏釜每小时产生蒸汽量;(4)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5)相对挥发度α=3,塔顶第一层板的板效率E mL=0.6,求离开第二块板(实际板)的上升蒸汽组成。

***答案***

⑴F=D×x D+W×x W,; 100×0.5=50×0.9+50x W, x W=0.1

F×x

⑵-1)

V=(R+1)D=(5+1)×50=300(kmol.h

⑶-(1-q)F=300-0=300(kmol.h-1)

V'=V

⑷(m+1) =L'×x m/V'-W×xW/V'=(5×50+100) x m /300-50×0.1/300 =1.167 x m -0.0167

y

⑸mL1=(x D-x1)/(x D-x1* ) -----------(1) ;x1*=y1/(α-(α-1)y)=0.9/(3-2×0.9)=0.75,

E

代入(1)式: 0.6=(0.9-x1)/(0.9-0.75), x1=0.81

y2=R×x1/(R+1)+x D/(R+1)=5×0.81/(5+1)+0.9/(5+1)=0.825

11. 用常压连续精馏塔,来分离某二元理想混合液。进料为汽-液混合物进料,经分析测得:进料中汽相组成为0.59,进料中液相组成为0.365,料液平均组成为x =0.44要求塔顶馏出液组成为0.957(以上均为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试求:1.该二元理想混合液的平衡线方程。 2.此种操作的进料线方程。 3.此种分离要求的最小回流比。

***答案*** (1) y*=αx /(1+(α-1)x* ); α=2.5; y=2.5x/(1+1.5x)

(2) qFx +(1-q)Fy =Fx F ; q=0.667; y=(0.667/(0.667-1))x-(0.44/(0.667-1))=-2x+1.32

(3) y=-2x+1.32 (A); y=2.5x/(1+1.5x) (B)

联立(A)、(B)得:x e =0.365;y e =0.59; Rmin=(x D-y e)/(y e-x e)=1.63

12. 实验测得常压精馏塔在部分回流情况下,在精馏段相邻两塔板的上升气相组成为y n=0.885,y n+1=0.842,已知操作条件下平均相对挥发度α=5,回流比 R=3.5,塔顶产品组成x D=0.95(以上均为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求以汽相组成表示的第n板的单板效率。

***答案*** 精操线:y=(3.5/4.5)x+0.95/4.5=0.7778x+0.2111

E mv =(y n-y n+1 )/(y n*-y n+1 ); y n+1=0.842=0.7778x n+0.2111

x n=(0.842-0.2111)/0.7778=0.8111;y n*=3×0.8111/(1+2×0.8111)=0.928;E mv =(0.885-0.842)/(0.928-0.842)=0.5 13..(10分)用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含苯0.5(摩尔分率,下同),塔顶馏出液含苯0.9,塔顶采用全凝器,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泡点进料,设加料板上的液相组成与进料组成相同,在此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汽压为145.3kPa,试求理论进料板的上一层理论塔板的液相组成。

*答案*y F=P A°y F /P=145.3×0.5/101.3=0.717; R min=(x D-y F)/(y F-x F)=(0.9-0.717)/(0.717-0.5) =0.843

R=1.5×0.843=1.26; y F =R×x(F-1)/(R+1)+x D/(R+1)

0.717=1.26×x(F-1)/(1+1.26)+0.9/(1.26+1); x (F-1)=0.571

选做题高考真题

选做题高考真题 2013年湖南卷 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一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天鹅,亦称 “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 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6分)【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与修改》,出自第一章第一节〈写作的多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地图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 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4)北极星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 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江苏高考地理试题高清版

图1 图2 图3 2015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 1. 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 经济功能为主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 图。读图回答3—4题。 3.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月18日12时 月18日20时 月19日4时 月19日12时 4. 春节假期期间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 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图3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图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图4

高考历史选做题(选修)方法技巧汇总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 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 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 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 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 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 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 2、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 (1)变化: 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 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 (2)“不变”: 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考地理在答题时,应该有一定的程序,并养成习惯。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供参考!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微博)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2018高考地理全国1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与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与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就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就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就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就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就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就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 乙路段与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就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选做题全国高考文科数学历年试题分类汇编

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近三年试题分类汇编 大题分类之选做题 (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2015卷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2C x =-,圆222:(1)(2)1C x y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 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12,C C 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3C 的极坐标方程为()4R πθρ= ∈,设23,C C 的交点为,M N ,求2C MN ?的面积. 2.(2015卷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os :sin x t C y t αα =??=?(t 为参数,且0t ≠),其中0απ≤<,在以O 为极 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2:2sin C ρθ=,3:C ρθ= (1)求23,C C 交点的直角坐标;(2)若1C 与2C 相交于A ,1C 与3C 相交于B ,求AB 的最大值. 3.(2016卷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参数方程cos 1sin x a t y a t =??=+? (t 为参数,且0a >),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2:4cos C ρθ= (1)说明1C 是哪种曲线,并将1C 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直线3C 的极坐标方程为0θα=,其中0α满足0tan 2α=,若曲线1C 与2C 的公共点都在3C 上,求0α.

4.(2016年卷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6)25x y ++= (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C 的极坐标方程; (2)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t y t αα =?? =?(t 为参数),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AB =l 的斜率. 5.(2017年卷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3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41x a t y t =+??=-?(t 为参数), (1)若1a =-,求C 与l 交点的坐标;(2)若C 上的点到l ,求a . 6.(2017年卷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4ρθ= (1)M 为曲线1C 的动点,点P 在线段OM 上,且满足16OM OP ?=,求点P 的轨迹2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A 的极坐标为(2, )3π,点B 在曲线2C 上,求OAB V 的面积的最大值.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2020海南高考地理卷新变化:最后一道选做题改为必答题(最新)

海口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龙静玲老师介绍,今年地理卷将取消往年综合题最后一道选做题,而是固定考查范围为环境保护方面。“今年虽然是新高考第一年,但是为了确保平稳过渡,今年地理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龙静玲老师说。 关键词:新变化 最后一题由三选一改为一道必答题 龙老师介绍,往年海南省高考地理卷最后一道题为三选一的选做题,三道题的命题范围分别是: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旅游地理板块知识,考生需从三道题里选择一道作答。 “今年的地理高考卷将取消最后一道选做题,只出一道必做题,考查范围固定在环境保护方面。”龙老师介绍。她认为,这种变化让考生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更利于考生复习。“当然,其他两方面的知识或许在其他题目中出现,考生要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她说。 据介绍,调整后,海南省今年高考地理卷的结构和分值基本如下: 一、选择题,20道题,均为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二、综合题,3道题。其中,最后一道环境保护方面的题10分。 “近年来的高考地理注重对考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我们预测考题的材料可能会新颖些,但是题目的难度和形式与往年相比不会有大的改变。”龙老师分析,新高考第一年将以平稳过渡为主。 关键词:复习建议 调整复习时间、模拟高考,提前进入高考状态 最后一个月,考生如何做好地理科目的复习?龙老师结合丰富的经验向广大考生支招。 一、提前熟悉高考流程,将做题时间、思维角度向高考靠拢。 如地理科目的考试安排在下午,则考生在每天下午进行地理科目的学习。同时进行高考模拟考试,从做题的顺序、各题的时间分配等都要完全模仿高考的情况进行,提前熟悉,高考时才能从容不迫。她建议选择题在40分钟以内完成,综合题在30多分钟左右完成。 选择哪些试题做训练?龙老师建议,一是训练老师布置的试题,二是做高考真题。“这几年高考卷的每个单题考生可能都做过,但是他们做的往往是从整张

2018年全国卷高考地理选做题汇总

2018年全国卷高考地理选做题汇总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旅游经济活动通常由旅行、餐饮、住宿、交通、观赏、娱乐等多种活动所组成,因而旅游经济效益实上是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江西省正式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旅游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旅游风情小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小镇”。金溪香谷小镇等44个特色小镇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周末来金溪旅游的外地游客逐渐增多,但经济效益提高的却并不明显。 (1)目前外地游客来金溪县主要方式及客源地? (2)请为金溪县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提出建议。 【答案】(1)自驾游:抚州、鹰潭、南昌。 (2)打造高质量的特色小镇,形成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及手工艺品,通过旅游促销;结合网络,进行全方位营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解析】(1) 根据左图,目前外地游客最远距离是南昌,约165千米,距离近。来金溪县主

要方式是自驾游。主要客源地是抚州、鹰潭、南昌,距离分别是62千米、58千米、165千米。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玻璃栈道是由钢化玻璃凌空 高架在悬崖峭壁上形戒的旅 游观光悬空透明栈道近年 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 始修建玻璃栈道,在玻璃栈 道上除了体验惊险、刺激之外,还可以欣赏美景。图10为河南云台山玻璃栈道景观图。 分析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兴起的原因并提出在管理上应采取的措施。 14.原因: 玻璃制造与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在玻璃栈道上视野更开阔,可全方位观景;在玻璃栈道上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玻璃栈道丰富了旅游资源,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措施: 控制进入玻璃栈道的游客数量,(避免拥堵、踩踏等造成意外事件);设置安全警示牌(或游客较多时进行必要的疏导);玻璃栈道定期进行安全维护,避免存在安全隐患。【来源】【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兴起的原因、管理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 1特征描述类 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②植被状况 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4.气候特征: 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 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5.河流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6.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 7.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2011-2017高考历史选做题试题汇总

201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改革题统计与命题分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45.(15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5分)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0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依据材“社会矛盾加剧”等信息分析归纳。第(2)题,从材料中的“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等分析改革的弊端说明原因。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doc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 经线长111km,1 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 (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 ),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 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

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一) 一、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二、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三、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 二是流向较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一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 二是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四、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五、开凿隧道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 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六、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七、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 八、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九、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word版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 小时后抵达广州。图2为“航班起飞时 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 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 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 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 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一、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试题难度分析。2008-2010年,试题难度逐年加大。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还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高考的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均为主干知识中的核心知识,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增多,涵盖的知识点变多,集中考察了:化学常识;实验常识;物质最基本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等。试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步骤的设计气体除杂及其性质的检验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的选择和连接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题的特点:所取素材简单明了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追求问题有新意,侧重实验基础;仪器选择连接、操作的规范是考察主流,问题灵活多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的同时,重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 2.试题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环境、材料、化工等方面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力求以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关的内容为情景,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每一个小题的设计也都充分考虑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做到了题目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情景涉及生活实际、工业生产、科学事实、社会热点等方面,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教育意义,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准确的把握学科思想和意义,体现了高考试题命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统一。 3.试题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导向作用明显。 试题在继承了07、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的结构和题型,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如电解、原电池、盖斯定律、平衡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水解电离、元素周期律、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比如,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继续得到加强的同时,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实验不再取材课本,但又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考察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增加了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考察等,通过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考查平衡常数的考查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等。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试题语言更加简明、易懂、科学、规范,试题表述准确,无歧义。 4.有机选做题注重考查基础。 有机推断是中学化学习题中常见的习题,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07、08、09年高考都有这样的题目。此类题目知识综合性强,涉及的面广,解题能力要求高,难度大。在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析、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二、面对高考特点,我们高三化学复习的思路。 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针对近3年高考题的特点,我们以后的复习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选择题技巧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

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