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探析

摘要:课程教学设计是一名任课教师形成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背景下,统计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方差分析这一知识单元为例,具体展示了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

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is a process of a teacher to form specific teaching schem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n demonstrates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as an example.

关键词:教学设计;统计学;方差分析

key words: teaching design;statistics;analysis of variance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65-02

0 引言

课程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有序、优化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设计思想在教学活动环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实践活动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统计学(回归分析)演示教学

统计学论文(回归分析)

◆统计小论文11财一金一凡 11060513 指数回归分析 ●摘要:指数,根据某些采样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所设计并计算出来的统计数 据,用来衡量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形。 ●经济学概念:从指数的定义上看,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 指数函数图像 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指数的应用和理论不断发展,逐步扩展到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铁路运输、工资、成本、生活费用、股票证券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些指数,如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生活消费价格指数,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有些指数,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投资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晴雨表。至今,指数不仅是分析社会经济的景气预测的

重要工具,而且被应用于经济效益、生活质量、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 引言:在这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年代,企业的发展尤为突出,针对年度销售额进行的指数回归分析,能够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管和提高发展水平。通过对标准误差、残差、观测值等的回归分析,减少决策失误,使企业更好的发展。销售额是企业的命脉,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参考指标,针对年度销售额的指数回归分析,切实保障了企业在当今竞争中的地位与经济形势。 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 首先是对线性回归模型基本指数介绍:随机变量y与一般变量x的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如下: yt = b0 + b1 xt +ut(1)上式表示变量yt 和xt之间的真实关系。其中yt 称作被解释变量(或相依变量、因变量),xt称作解释变量(或独立变量、自变量),ut称作随机误差项,b0称作常数项(截距项),b1称作回归系数。 在模型 (1) 中,xt是影响yt变化的重要解释变量。b0和b1也称作回归参数。这两个量通常是未知的,需要估计。t表示序数。当t表示时间序数时,xt和yt称为时间序列数据。当t表示非时间序数时,xt和yt称为截面数据。ut则包括了除xt以外的影响yt变化的众多微小因素。ut的变化是不可控的。上述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1)b0 +b1 xt是非随机部分;(2)ut是随机部分。 二、回归模型初步建立与检验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统计学课程心得体会

统计学课程心得体会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 操作软件的应用。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 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 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 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 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 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 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 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 统计实验的基础。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 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 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 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 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 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 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 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 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 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 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 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 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已,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验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A 90% B 95.5% C 96% D 3 % 96%5.95%90++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 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特点浅析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特点浅析 作者:王琳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10-2-4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特点浅析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内容涉及讲课所要运用的语言、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 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前者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后者针对的对象则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意在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以及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统计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2020年统计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统计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统计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大一下半学期,我们农学院就上了学科导论这一课程。从原本对农学专业的一知半解,经过老师们从各方面对这一专业的解读,到现在,对这一专业也逐渐有了一些日认识,也对自己日后的学习发展开始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规划。 很多老师都对我们说过,我们农学这一专业啊,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读研继续深造的,将来一部分的同学会选择从事科学研究。以前总是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直到现在才发现只要努力,刻苦探索钻研,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什么是科学呢 科学,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就是知识。 2、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4、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是这么评价科学的: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爱因斯坦也说过:科学是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条理的思想。它是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

笛卡儿在《方法论》(1637)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 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可见科学研究有多么重要。 作为我们学生,有应该在大学期间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了解到我们农学专业是要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具备植物生产与管理、植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农业科学领域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大学毕业时应获得以下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统计学基础(第2版 附微课视频)——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统计学基础》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所属分院:会计金融分院 制定人:危磊 合作人:周剑华 制定时间: 2014-9-15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是会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提供方法论。除此之外,该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以便学生获得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 能力目标: 通过统计调查和整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等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学生能运用所学相关统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根据国家《统计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处理包括统计图表、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水平指标分析、速度指标分析、因素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业务。最终使得学生所学的技能整合成类化经验,真正成为技能型人才。 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统计基本业务的能力。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过程。让学生首先学会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计算分析资料,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调查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诚实、严谨、细心的治学态度 ●逐步树立运用统计参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分析-共20页

统计学考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统计学名称来源于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 A .社会科学 B .自然科学 C .方法论科学 D .实质性科学 3. 几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60,70,80,85,60,这几个数字是 A .指标 B .变量 C .标志 D .变量值 4.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 A .有关国际名声的单位 B .在总体中其单位数目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C .特殊的单位 D .其单位数虽少,但被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5. 调查某大学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是 A .该大学所有学生 B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 D .以上都不正确 6. 某公司员工的工资分为:(1)800元以下;(2)800~1500元;(3)1500~2019元;(4) 2019元以上,则第四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 .2019元 B .1750元 C . 2250元 D .2500元 7. 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 .按指标分组的数列 D .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8. 统计表的形式构成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A .数据资料 B .主词 C .宾此 D .以上都不正确 9. 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一般水平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 B .序时平均数 C .众数 D . 调和平均数 10. 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其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 .97.94% B .166.67% C .101.94% D .1.94% 11. 若两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总体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A .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B .人均国民收入 C .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D .某公司的平均工资 13. 拉氏指数所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A .基期 B .报告期 C .固定时期 D .任意时期 14.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 A .113.3% B .13% C .106.8% D .10% 15.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A .∑∑= 0q p q p K K p p B . ∑∑= 1 1111 q p K q p K p p C .∑∑= 1q p q p K p D .∑∑= 1 011q p q p K p

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9-30T09:04:21.56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期供稿作者:马杰 [导读] 统计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统计理论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提高学生统计实践的能力。 马杰 (郑州航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统计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统计理论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提高学生统计实践的能力。本文在分析统计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基础上讨论了在统计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包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l.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兴趣属于一种行为动机,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统计学是一门公认的难课程,学生对统计课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采用统计案例教学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结合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感到形象、生动、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升华,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1.2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统计案例教学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料来思考、研究并做出判断,赋予了学生充分表现个性的机会。 1.3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主导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素质,促使教师知识结构趋向综合化,既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又要懂得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求索适宜教的案例。 二统计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 2.1统计学课程的特点 (1)信息量大、结构复杂。 首先统计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分类过于繁杂,学生普遍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及作用不能正确理解,例如:不少学生对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难以区分;其次统计学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并通过对总体现象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它的内在规律性,每一个统计原理都有对应的现实素材,同时又以数学形式来表述,统计推断部分中的不少公式都需要有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如在讲授最小二乘法中的参数的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有偏微分的知识,虽然高职的要求是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公式,对公式的推导都不做要求,但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每种指标计算一般是按公式去讲授,学生很容易把每种指标孤立去理解或纯粹作为一种数学公式去掌握,而不能正确理解各指标间的联系及不同作用;再者各章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对独立,每一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指标体系及分析步骤。 (2)应用性、实践性强。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学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的经营和决策、科学研究等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现代统计学教学中鲜明的应用性已成其教学的主要方向。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 统计学只有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练习,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难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2.2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其效果是不思进取、缺乏新意。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学生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下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则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有限的,通过例题只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让学生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的角色是讲解员,强调对学生的“单向”传递,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他要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精选案例,课堂上要组织案例讨论,并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进

《经济统计学》课程学习体会-心得体会模板

《经济统计学》课程学习体会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我觉得也是学的有滋有味的一门课。通过这一个学期的《经济统计学》知识学习,在授课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获益良多。老师喜欢和我们同学一起互动,不象有的老师只是填鸭式教学,而不管学生吸收了没有。《经济统计学》不好懂是众所周知的,老师在上课时列举了很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师还会给我们留出提问的时间,解答疑难问题,更难得是在课后的时间里对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我将有关《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加深了自己对《经济统计学》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以前,我常常不知道那些客户的有关具体信息和购买习惯,在学习了统计学这门课程后,我对自己的客户资料进行的整理并对他们的购买记录做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这样,我就可以提前知道客户特别是重点客户的产品需求与服务需要以及自己的发展重点。我还在运用统计分析的结果后获得了客户的好感与信任,也获得了新的客户和新的订单。 例如,我们之前有一家公司客户往年只是订购一次我们的产品。在做了统计分析后,发现这家公司规模不断变大,新产品的需要不断增加,是值得开拓的潜在客户,于是我为该客户制定了一套全新的符合他们未来一年产品需求的企划书,并运用统计分析的知识对他们未来的产品需求用图表进行分析和商谈。结果客户很满意我的提案,一下子就跟我签订了连续3年的供货协议,并且称赞我的分析有水平。我的心甭提多高兴,感谢老师的教导,不但学到了《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还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真值。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A.120℃ B.100℃ C.90℃ 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2 ℃__,一天的温差为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