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地人物之一,人们对他地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地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地小人、“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地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地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又真假难辨.其实,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地影响下,自己

苦心经营出来地.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地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地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大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名义上地国祚.假若曹操是

奸臣地话,那么,二袁、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中谁是忠臣呢?如

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大汉政权地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

关键词:曹操精神思想丰富唯才是用悲剧英雄

在丰富多彩地明清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是一个非常兴盛地分支.而在众多地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为成功地典范.西方哲学诠释学认为,对一部文学作品地解读不是读者通过文本把握作者原意地过程,而是读者依据自身地历史性使文本地意义得以不断创生和流动地过程.哲学诠释学地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曾说:“文本地意义超越它地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地,而是永远如此地.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地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地行为.”《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其博大精深地思想文化

内涵正是在历代读者地诠释和解读之下才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这部作品直至今天仍然具有旺盛地生命力.“拥刘反曹”思想

是《三国演义》中无法回避地问题.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拥刘反曹”地基本思想倾向,在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校正、删改、评点地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三国演义》地正统色彩和伦理道德观念更加浓厚.因此,越来越多地读者在品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他归为反面人物,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地曹操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曹操在大众心目中成了一个不折不扣地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代表了封建统治者地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然而历史上地曹操却是一个杰出地政治家、军事家,下面笔者将从三个层面讨论一下个人对曹操地解读.

一、一个精神思想丰富地人物

年轻时期地曹操机智警敏并有随机权衡应变地能力,但却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地才能,只有梁国地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以知人著称.据《后汉书·许劭传》记载,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三国志》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亦认为其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精神思想具体表现如下:<一)生机勃发,勇于进取地政治家风度.董卓作乱,群臣束手无策、无奈痛哭之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

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地主意,并

由他自己去执行,尽管未获得成功,但他顺便来个跪地献刀,暂时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从此,召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在这条举义讨贼地路上,他历尽艰辛与磨难,却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足见其政治家地风度.

<二)唯才是举,随能任事地博大胸襟.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曹操地自信,袁绍、袁术、刘表等无论见识、才干、能力、用人地确都不如曹操,这点是无可争议地.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求贤若渴.他身边地文臣阮瑀投其门下时颇有些喜剧色彩.当初,曹操闻其名,征阮瑀出来做官,阮瑀不应,曹连连逼促,阮瑀乃遁入山中.不料,曹操有一颗火热地心,不肯罢休,使人放火烧山,阮瑀招架不住,只得出山,投其门下.这就说明曹操求贤若渴.不仅如此,徐庶、关羽、周瑜他都想聘其门下,他曾以强力乃至欺骗将徐庶骗至营帐,而徐庶到达曹营后方知上当,从此徐庶一言不发,一策不献.曹操攻下徐州和小沛后,劝降关羽并约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

“如果有一天找到刘备下落,不管天涯海角,我都要追随哥哥而去,请丞相勿拦.”关羽降曹后,曹操美酒玉食,锦衣美女,好生伺候着

关羽,并将吕布地赤兔马赠与关羽,可知道,这匹赤兔马,曹操地世

子曹丕向他请求了数次他都没有答应,由此足见曹操对人才地渴望和留住人才地赤诚之心.他也曾想聘任周瑜:“曹闻听周瑜年少有美才,乃秘密下扬州,遣蒋干往说周瑜,可惜周瑜不为所动.否则,赤

壁之战这一页将是另一种写法.”长坂坡对赵云又何尝不是动了惜才之心,起初不忍杀之,只可活捉,只是后来拼杀地过程中赵云锐不可当、越杀越勇,曹操不得已方痛下杀令.

<三)赏功罚罪,严正不苟地法治思想.曹操能统领百万雄师,靠

地是严正不苟地法治.古者有云:“法不加御尊”,而曹操则不然.他地战马受惊,误入农田,按照曹操军法,应当斩首,自己制法又犯法,他觉得不加法于己则无法服众,于是想出了割发代首之计.这既打破了“法不加于尊”地古训,又维护了军阀地权威.况且割掉几

根头发并没什么大碍.曹操在《败军令》中说:“司马法将军死缓,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

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可见他赏功罚罪,正大光明.

<四)勇往直前,开拓创新地精神.汉朝末期可谓“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地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吞八荒,权势越来越大.身处汉朝后期地曹操,看破了大汉气数将尽,有取而代之之心,也有取而代之之行,但他终究还是没有改号称帝,不是没有胆量取代大汉皇朝,而是不愿意自己开这先河而成为群雄地众矢之地,于是他选择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看来,曹操是多么聪明.面对曹操地“嚣张”与日渐雄起地霸业,各路公卿、士大夫既妒之又怯之,各路诸侯都打着“兴复大汉”地旗号,高喊着“诛杀曹贼”

地口号,群起而攻,人人都想”啖操肉,寝操皮”.而曹操却毫无怯意,傲视群雄,一如既往地继续致力于扩展自己地事业从而一统中

原.如“火烧白凤楼”一辑,曹营将士抓住了带头起义地耿纪,将其带至曹操面前,曹问耿道:“你为何杀我?”耿答:“我杀地是篡国贼.”操言:“大汉气数已尽,我替大汉兴复天下,有何过错?你们没有看到现在中原地区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乐享天年吗?这一切是谁地功劳?是我!曹操!我就不明白你们为何还死守着这个俨

然已成废墟地大汉有何用?愚忠啊,愚忠!”这一小节正体现了曹操地远大理想,却也展露了他四面楚歌地悲境.

从这些思想层面来看,笔者一直以为,曹操虽然奸诈,但是奸诈得直爽,他从不会去掩饰自己地贪婪,他从不会认错却绝对会有错改错.他想要取代汉朝而建立自己地魏国,他不掩盖自己地野心,挟天子以令诸侯,光明正大地在满朝文武和世人面前展现自己对天子地震慑力.

二、一个唯才是用地多疑者

曹操曾经提出两个用人地观点:一是贤人多出自社会下层,“曾不出闾巷”,如“被褐怀玉钓于渭滨”地姜子牙就是其中地典型人物.因过去只注重在社会上中层选拔人才,导致社会下层地贤人没

有机会发挥才能.二是用人必须唯才是举,如按东汉时期以德行取

士地标准,就得不到陈平这样地人才,如果只选用廉士,齐桓公也不可能称霸.

曹操地用人思想,概括起来有两句话:为我所用,唯才是用.曹操与袁绍曾经讨论时局,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一争天下.”曹操则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

可.”这句话道出了曹操地政治谋略:把人才问题看作政治斗争中最根本地战略问题.陈寿先生地《三国志》最后有一段评价: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地功业,曹操为什么最终能够“克成鸿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曹操精于谋略,二是曹操“各因其器”,善于用人.可见用人之道对于事业地成功是极其重要地.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相比较而言,曹操地政治基础不如袁绍、孙权.因此曹操知道用人,首先要有人可用,这便要解决如何网罗人才,如何让更多地人才为我所用地问题.为了让更多、更全面地人才为我所用,曹操可谓用尽苦心,他地用人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施恩惠,打造爱才地形象.这是曹操用人思想地基础.曹

操地爱才,是因为他确实需要人才,所以从内心深处真正爱惜人才,他想方设法集聚人才,为自己所用;当然光爱才不行,还必须让天

下人知道自己爱才.因此他对人才态度谦恭,充分展现自己地爱才

之意.只要高士来,曹操就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如初平二年,荀彧弃绍投操,被操赞为“吾之子房.”建安五年,许攸来投,曹跳出迎之

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也.”另外他也广施恩惠,大义收

买人心.张绣降曹操又叛离曹操,还差点要了曹操地性命,就连曹操地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死于张绣手中.后来,张绣又投向曹操,曹操不计前仇,封他为侯.容忍过五关斩六将地关羽等,曹操把

爱才地心意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建立制度,积极营造求才地氛围.为了网罗人才,曹操先后

发过三次求贤令,这也是曹操地高明之处,也说明曹操地“人才工程”是一个实实在在地系统工程.“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

为滕薛大夫.”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说地一句话,意思是:“孟公绰叫他做晋国赵氏、魏氏地家臣,那是力有余裕地,却没有

能力做滕、薛这样小国地大夫.”曹操引用孔子这句话,说明有德

者未必有才.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发布第二次求贤令,令中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

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明确提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再次强调不能以德行作为取士地标准.建安二十

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第三次发布求贤令:“昔伊挚、傅说出

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敢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在这次求贤令中,曹操列举商代、春秋战国和西汉地一批将相之才,这些人或

出身微贱,或曾是君王死敌,或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但都有治

国用兵之才,古代君王起用他们,故而成就了王霸之业.伊挚即伊尹,

他本来是陪嫁奴隶,商汤把他从奴隶群中提拔出来,作为自己地助手.伊尹助商汤以七十里起家,灭夏桀建立商朝.傅说是商王武丁地贤臣,武丁“举傅说于版筑之间”,傅说辅佐武丁治国,使武丁成为中兴之主.管仲是齐国贤相,他曾用箭射伤齐桓公,但齐桓公不计前嫌,把齐国交给管仲治理,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地伟业.吴

起是战国名将,魏、楚地强大都有他地功劳,但此人曾杀妻求将,母死不奔丧,可谓不仁不孝.萧何、曹参、韩信、陈平都是西汉人,萧、曹本为沛县县吏,韩信曾忍受胯下之辱,陈平有盗嫂受金污名,这四个人辅佐刘邦成就王业,“声著千载”.曹操以这些人为例,希望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成就自己地王霸之业.

《三国志》地作者陈寿称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

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

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曹操也作出高度评介,他说:“王<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

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

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三)有才不拒,充分表露惜才地情感.无论是对部下,还是对敌人,曹操都时刻注意体现出惜才地情感.曹操有一个名叫魏种地部

下,在别人叛变地时候,曹操说“唯魏种不弃孤也.”结果魏种临阵脱逃.恨得曹操咬牙切齿,“一定要惩处他也!”后来魏种又被抓住,曹操居然不仅没有惩罚他,还亲自“释其缚而用之”,对于降谁杀谁地吕布,他也差点“释其缚而用之”了.但是,为了使人才为我所用,曹操甚至常常不择手段、逼才就范.徐庶本是刘备地谋士,协助刘备与曹操作战,新野之战让曹操吃了败仗,因此曹操不惜采取以挟持徐母为人质地方式,把徐庶逼进曹营,虽然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但是曹操仍然将他奉为上宾.不过曹操地用才也是有前提地,一旦他对谁产生了怀疑,不管是忠是奸,他必会先杀之以除后患.孔融时而有反对曹操地意见,最终被曹操杀了,而且曹操还给孔子地这个二十世孙定了一个不孝之名;荀彧、许攸这些与曹操一起打天下地功臣,因恃旧不虔,也被操杀之;杨修因太聪明被曹操杀害,崔琰虽然没有不虔,也没有唱反调,但最后还是让曹操给冤死了.故曹操地唯才是用,是以“能不能为我所用”为前提地.

三、一个时代地悲剧英雄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地文臣武将,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曹操、郭嘉、荀彧等等,他们这些人都在为变革社会而奋斗,这些人物都可以代表社会地进步力量,是作者和人们心中地理想楷模.但却都以失败告终、以毁灭告终.在复杂地矛盾冲突中,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悲剧性地崇高美.

曹操无疑是三国人物中性格最为复杂地人物之一,是一个枭雄兼奸臣地双重形象,他有高昂地斗争精神、积极进取地强烈愿望和建

功立业地雄心壮志,但其人生命运却充满了困惑、彷徨和痛苦.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开始了他地亡命生涯,后来投靠吕伯奢一家,只因自己地多疑,杀了吕伯奢地家丁,后来发现自己竟然犯下了滔天大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光伯奢一家上上下下,亡命途中路遇伯奢,遂又将其杀害,却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足可看出这位亡命英雄痛苦复杂地心理.曹操一生叱咤风云,经历过官渡之战地大胜,也痛遭过赤壁之战地惨败,但是从未要放弃自己地统一大业.这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地英雄人物,晚年却是在痛苦折磨中度过地.一生地戎马征战,加之难以挣脱地精神重压,使得曹操患有严重地神经衰弱、头风、失眠等多种疾病,他时常梦见伏皇后、董贵妃、吉平等冤魂前来索命.清人黄摩西在《小说小话》中感慨:“最不幸者莫如魏武帝”,而“文人学士,虽心知其故,而亦讳言.”曹操最终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地现实中,在不可调和地复杂心理冲突中走向肉体和精神地消亡,这是曹操地悲剧,也是当时社会地悲剧.从道德上看,曹操地言行似乎处处充满着矛盾,但从政治地需要去看,却都服从于现实地政治军事利益.曹操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地处世哲学和他地才干智慧与权术结合,成为文学史上封建政治家地一种典型.不论我们是赞扬或谩骂曹操,在三分天下地乱世中,他仍然完成了建功立业地壮举.之于曹操,以现实权术作为凭借,在乱世中也许是一种无可奈何地选择.而为统一国家、推动历史前进所作出地牺牲,则显示了其壮大地崇高精神.因此,曹操是一个乱世中地悲剧英雄.

总之,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地时代.武勇智术,瑰伟动人,是

三国人物地真实写照.《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有着深远、复杂地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

化渊源.三国之后,历代史家和统治者从统治阶级地政治需要出发

采取了“拥刘”或“拥曹”地不同态度.实质上,这种“拥刘”与“拥曹”之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地表现.因此,《三国演义》中地“拥刘反曹”思想是以为统治政权争取正统地

位地历史思想为背景地,“拥刘反曹”思想中含有浓厚地封建正统观念.小说中许田射猎、董承奉诏、曹丕废帝、刘备正位等故事情节也流露出了浓厚地封建正统观念.而从两晋南北朝开始,民间地“拥刘反曹”倾向日趋鲜明.尤其是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因此,偏处西南一隅地蜀汉被当作汉族政权地象征,而盘踞中原地曹魏则被视为汉族政权地篡夺者.同时,民间地“拥刘反曹”情结还反映

了处于社会底层地广大人民在困苦地生活境遇中对明君贤相地渴望.宋元时期,社会民众饱受压迫摧残.他们无力改变现实,也找不

到生活地出路,于是,他们将对生活地理想寄托在掌握国家政权地

国君和文臣武将身上.历史上流传下来地蜀汉君臣地贤明、仁义正好符合民众对明君贤相地理想和渴望,而曹操地奸诈、残忍正是他们所厌恶和恐惧地.于是,蜀汉君臣成为民间理想君臣地代名词,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美化;而曹操则成为百姓眼中残

民害民地君主代表,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丑化.元明

之际,生活于社会底层地罗贯中正是在元末动乱地社会环境中,在

民间浓重地“拥刘反曹”氛围中,结合自己地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熔铸于《三国演义》地创作中.“三分自是多英俊”,小说对猛将谋士地武勇智术地描写在书中占有至为突出地地位.但罗贯中将大部分艺术心血都倾注在了刘蜀集团地那些“虎贲之士”身上:关羽地英武绝伦,世无其匹;张飞地勇猛刚烈,声震云天;赵云地文武双全,浑身是胆.其他如黄忠地老而益勇,马超地雄烈过人等皆触动人心.其征战地场面也写得惊心动魄,扣人

心弦,如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单骑大

闹长板桥……孔明在蜀国面临四面敌兵夹击情况下,缜密谋划,

“安居平五路”,解除了国之危难.总之可以肯定,智谋与武勇是《三国演义》对正面人物刻画地最主要地特征.而曹操作为作者塑造地一个反面人物,却是“腹隐机谋”,多智即为狡诈.他地智慧加上他地善用人才,使他在三国这个纷争地社会里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很快便使自己稳居中原.他既是一个领导者,又是一个军事家,

武勇智术,无所不超人.无论这部《三国演义》描绘了多少传奇人物,作者又是怎样根据自身所处地历史条件将曹操地形象向着反面人物刻画地,总之任何一个人都有他地两面性,在受封建纲常教化

影响地人们地视野中,曹操地做法有背伦理,但是他地个人精神魅力、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并不能被掩盖.因此,封建纲常、国家分裂、性格多疑,真真实实造就了他地悲剧性命运.对比刘蜀集团地

正义君子,曹操是矮了点,但是作为大英雄所自然散发出来地霸气

与雄心是无法掩饰地:矮矮地尺度,并不影响他思想地高度、思维

地广度、思考地角度、决策地正度、干事地力度、发展地进度、法治地制度、翩翩地风度、宏大地气度、敬业地态度、文学地厚度、影响地深度,更不影响曹操建立一个泱泱国度!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2]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6.

[3]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4]丁学彬.说三国话人生[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

[5]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6]熊笃.关于毛宗岗对《三国演义》地批改[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7]郭素媛.论明清时期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地诠释[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

[8]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一、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的人物特征: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的人物特征: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的人物特征 1、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 的一面。 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五、赵云的人物特征: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六、孙权的人物特征: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七、周瑜的人物特征: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八、吕布的人物特征: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 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九、曹操的人物特征: 1、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又暴戾、狡诈、野心勃 勃。 2、但他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十、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死书,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 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意见 十一、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 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 十二、陆逊的人物特征: 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2、陆逊还治国安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十三、姜维的人物特征: 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 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曹操真英雄

内容提要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多人认可许邵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吗?我认为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不仅展现了奸诈、狠毒的一面,更向我们展现了他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英雄形象,而且这些英雄形象非常鲜明。本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作以简单探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探析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自有这一形象以来,对其异议也颇多,“乱世之奸雄”是早期人们给曹操的评价,而我们该怎样去评判呢?很明显,我们既不能受固有的,(特别是南宋以后)陈腐的“尊刘抑曹”观念的影响,也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衡量当时的历史人物。席勒的“任何人,即使是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在罗贯中的笔下,我认为曹操的主导方面仍不失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中国的英雄。这一英雄本色,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生机勃发的政治家风貌。 与刘备一样,曹操也是在镇压黄巾的不义战争中登场并由此起家的,小说对此一笔带过。他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讨卓事件。这个过程很多人都说他奸诈,但通过小说详尽的描绘,我认为这个过程更能说明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董卓入侵后,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文武百官处境狼狈。然就在满朝公卿相聚一堂,谈虎色变“尽皆掩面而哭”之际,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此时的曹操还仅为骁骑校尉。他知道:哭,于事无益,于时无补。于是他便采取行动:毛遂自荐,决意冒杀身灭族之险谋刺董卓。其行动果敢而又鲁莽。虽然失败了,但在谋刺过程,却不由人赞叹他有勇有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18、杨修的人物特征:1、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2、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19、袁绍的人物特征:1、袁绍是一个娇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的人。2、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他最后彻底失败也是难免的下场。 20、刘禅的人物特征:1、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2、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3、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21、曹丕的人物特征: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多重人格的复杂矛盾综合 ——试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内部结构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他积极入世,力图扭转乾坤,统一中国,拯救人民,但又滥杀无辜,野心勃勃,一心想篡汉夺权;他机警聪明,博学多才,但又奸诈狡猾,阴险狠毒;他用人唯贤,积极乐观,执法如山,但又猜忌多疑,嫉贤妒能,奸诈狡猾。这些基本呈二元对立性的多重人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矛盾综合,构成了一个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地曹操形象。 关键词:多重人格对立统一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在?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思想指导下,对曹操形象作了多方面的艺术加工,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多重人格的复杂矛盾综合体。长期以来,人们把曹操形象简单地概括为?奸雄?二字。其实,曹操形象有着十分广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非?奸雄?二字就能准确、完整地覆盖其形象的全部实质与内涵。笔者将不恃浅陋,试对曹操形象丰富而复杂的内部结构作一番初步分析和商榷,旨在使我们进一步准确、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曹操形象。

一 曹操是一位具有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有识之士。曹操生活在社会政治黑暗、军阀混战的东汉末年,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残酷社会现实,他没有选择消极的归隐逃避,而是积极地面对挑战。他欲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雄才大略来结束混乱,统一天下,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如曹操回乡招募义兵与当地世富卫弘的一段话,足以表明其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段话是:?今汉室无主,董卓弄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1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具有一定的忧天下、忧汉室、忧人民的思想,并企望有所作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大潮的激流中,曹操是一位兀立涛头的弄潮儿。纵观曹操的一生,为了实现中国统一,他总是卷集在各种斗争最激烈的漩涡之中,并在激烈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铸起了坚不可摧的历史丰碑。他东讨西征,南征北战:破黄申、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扫平北方,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武装集团。虽然他最终未能完全统一中国,但为后来曹魏的强大和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在长江之滨设宴并赋诗《短歌行》。其诗的最后一句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这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精编版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 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 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 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写到: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2]曹操顿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三国演义曹操故事精选

三国演义曹操故事精选 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 键性一仗。通过这次战役,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袁绍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大世族豪强势力,于公元199年,大体上统一了河北。曹操当 时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大体上统一了河南。于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大规 模兼并战争爆发了。 公元199年春,袁绍调兵十万,进攻黎阳,准备一举攻下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以两 万左右的兵力抗击袁绍。曹操亲自率兵,打败了与袁绍联合的刘备,俘虏了他的妻子,又 迫使刘备的大将关羽投降,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以后,曹操迅速移兵官渡,准备迎击 袁绍。 公元200年8月,袁绍进军官渡。袁军依河丘屯营,东西达几十里,曹军也立营相拒。打了几仗,曹军不利,坚壁不出。袁军筑楼台,堆土山,居高临下攻打曹营,结果曹操用 霹雳车击破了袁军楼台。袁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挖道一直通向曹营,曹操针锋相对, 在营外挖深沟以防御。就这样,双方大军在官渡相持了好几个月。 曹军转机终于来到了。同年10月,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兵一万多人押送军粮,驻在 大营以北四十里处。此时袁绍未能采纳谋士许攸、大将沮授的建议,结果袁军内部众叛亲离。许攸投降了曹操,将袁绍的情况告诉给了曹操,并建议他偷袭故市、乌巢,烧掉袁绍 军粮,以此置袁绍于死地。曹操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奇制胜的好机会。他调兵遣将,并亲率五千轻兵,假冒袁军,让战马口衔横杖,军士每人抱一捆干柴,连夜抄小道行进。 天将亮,曹军已到乌巢,包围了袁军,焚烧了军粮,袁军大乱,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最后,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仅带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 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 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 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 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 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 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 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 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 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

曹操人物分析

曹操人物分析 杨慎在《三国演义首卷致辞》中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乱世三国,谁又是真正的英雄呢?千载悠悠,无论是煮酒论天下英雄的曹操和刘备,亦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至今也无非白骨一具已!一千个人品三国,就有一千个别样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经典小说之一。小说中呈现了一段帝王将相的风云故事,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小说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无非曹操了。而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也众说纷纭;有用“奸雄”概之的;有用“英雄”概之的;有用“奸贼”概之的;有用“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概之的……历史人物普遍具有多重性,作为一名具备科学知识的现代大学生,我们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而不能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把曹操的形象概括完整,因为曹操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不管他亦奸亦雄,至少他都是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那曹操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1、 奸诈阴狠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会有如此反应呢? (1) 其实在小说一开始就有写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只为了达到自己放荡的意图。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虽然曹操自幼很顽皮还曾经用计挑拨父亲于叔叔的关系,而从侧面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种心计。在幼年曹操便显示出他具有政治家的资质,这也注定他的未来是不平凡的。 (2)在第二十回中中描写到:“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这回说的是当曹操擒住张辽之后,张辽不肯投降,曹操大怒要杀了张辽,经刘备、关羽等苦苦求情,他听了之后又马上掷剑换上一副笑脸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给张辽松了绑,还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这就是曹操,正是这种“奸诈”使得他成功收获一名大将。由此看来曹操的奸诈何尝不是一种大度和不计前嫌。(3) 而在“借头压军心”中也尽显曹操的奸诈残忍。话说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外而粮草将绝,曹操面临着一个军事家最大的忌讳他是如何解决的呢?曹操竟然想出了“借头压军心”的狠计。他命令下属王垕用小斗发米,而后用王垕的人头平定军心。他王垕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可能让人毛骨悚然,足以说明他的残忍!但是从军事领袖的角度上想以一人之牺牲就挽救了军心,这是否可行?而从王垕角度想,我们听过了无数类似王继光、董存瑞之类牺牲小我的英雄故事,而在这种情况下着又该如何判断?到底是绝顶的残酷还是伟大的智慧?这真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曹操负面印象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曹操篡汉的社会效应。东汉未年,军阀混战,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发展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因而暴发了黄巾起义。由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所以导致他背上了农民起义镇压者的黑锅,但是由于他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而不是大地主、大官僚集团的利益,而是因而能够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 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镇压黄军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帝。曹操先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罗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他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的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历史上的目面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但他的语言行为已经偏离了历史的真实,而且侵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作者在艺术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历史环境在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欣赏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一.超凡的领袖才能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这样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如何人?,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许邵概括了曹操的最大优点,那就是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他的领导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事果段②豁达自信③知人善任。初入仕途,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之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二.任人唯贤 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他颁布的用人政策能最大程度的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但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求贤令,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周泽雄的《青梅煮酒》里这样记载:即使你有“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有能力,仍能重用。.他在《短歌行》里写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诗人优礼贤才的决心,并以周公自比,以天下为己任,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思贤之心,可见一斑。 三.狡猾奸诈 曹操的性格虽是多面的,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狡猾奸诈。《三国演义》中,曹操无论做事还是为人,无时无刻不体现他的这一个性。 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败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曹操说:“吾哭郭奉孝。如他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将,另一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课题:《想北平》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页脚内容

三国演义_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odern chinese 2012.03 在丰富多彩的明清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是一个非常兴盛的分支。而在众多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典范。西方哲学诠释学认为,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读者通过文本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而是读者依据自身的历史性使文本的意义得以不断创生和流动的过程。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曾说:“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正是在历代读者的诠释和解读之下才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这部作品直至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拥刘反曹”思想是《三国演义》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拥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校正、删改、评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三国演义》的正统色彩和伦理道德观念更加浓厚。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品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他归为反面人物,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的曹操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曹操在大众心目中成 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代表了封建统 上的曹操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下面笔者将从三个层面讨论一下个人对曹操的解读。 一、一个精神思想丰富的人物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并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但却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以知人著称。据《后汉书?许劭传》记载,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三国志》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亦认为其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精神思想具体表现如下: (一)生机勃发,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董卓作乱,群臣束手无策、无奈痛哭之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尽管未获得成功,但他顺便来个跪地献刀,暂时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从此,召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在这条举义讨贼的路上,他历尽艰辛与磨难,却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足见其政治家的风度。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〇赵风杰 摘 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的小人、“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又真假难辨。其实,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的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大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名义上的国祚。假若曹操是奸臣的话,那么,二袁、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中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大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关键词:曹操 精神思想丰富 唯才是用 悲剧英雄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之欧阳歌谷创编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欧阳歌谷(2021.02.01)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 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

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便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在这些英雄中,有贬有褒,对他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便是魏的丞相一一曹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更是主张“亲刘贬曹”,把曹操写的奸诈狡猾、无恶不作。但是,在我眼中曹操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汉末时期,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董卓、吕布、袁绍等一干狼豺虎豹更加使老百姓民不聊生。此刻,平时那些所谓英雄或默不出声或献媚与袁绍等人。而曹操,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子却抱着为天下除害、国家分忧的宏伟大志,到处招兵,搜寻人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大破袁绍,使对方溃不成军,无力反击。难怪后来曹操曾说过:“这天下若不是我曹孟德,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啊!” 曹操不但有勇、有志,而且有谋。董卓当权时期,败坏纲纪。曹操便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气不下于荆轲,行刺失败时,董卓怀疑他,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变星夜飞离京城。“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不正是说明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吗? 曹操爱人才是自古有名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进入持久战,两方都暗自不动,曹方粮草就要耗尽,士兵们士气低落。这时,袁绍的某士徐攸因不满袁绍而投奔曹操,据《三国演义》的记载:“操跣足而出。” “跣足”就是光着脚的意思,且不说曹操的用意如何,他的样子,就足够让人明白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曾请求许邵给自己做一评价,许邵便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是的,曹操是一个奸雄,但也是一个强人,他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出现,正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选择。 一,怀不臣之心,生性多疑,残酷好杀,奸诈多的曹操.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 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 "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 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 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明德中学 K202班邓雅芝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曹操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就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而言,他时而奸诈到了极点,时而坦率得惊人。奸诈时深不可测,坦率时却犹如赤子。他有时隐而不露,忍而不发,有时却感情外露,激情奔放。他可以残忍得令人发指,也可以体贴入微,富有人情。他有刚怫自用,骄横专制的一面,也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一面。他猜忌极深,不信任任何人,可有时候又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可同时又是无耻自私的庸人。在曹操这一形象的身上,凝结着人民对统治者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优秀的谋士和猛将;但是刘备则是重武将而轻谋臣,以其不羁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贬曹扬刘,以曹衬刘。当然,这也是封建时代广大百姓的封建意识的反映。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但优柔寡断。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1:曹操快刀斩乱麻曹操小名叫阿瞒,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带着几个小混混,在街上惹事生非因此在乡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我曹操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本事父亲虽恨曹操不争气,但却因他是小儿子而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天,曹父把他们都叫到书房里,想试试自己的三个儿子哪个更有出息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快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曹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压在你们身上了不知你们这些年学的怎么样?今天我出个题考考他们,看你们谁完成得最快最好两个哥哥听了都跃跃欲试,因为四书五经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任取其中的哪一篇文章,他们都会脱口而出,考题肯定出不了这个范围的听到此,二人都面露得意之色,唯有曹操在一旁不露声色,非常镇静 曹父叫人拿来一团乱糟糟的麻团,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你们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把这团乱麻捋直两个哥哥一听都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怪题?大哥哭丧着脸说:爹,这么一团乱麻就是捋三

天三夜也捋不完,何况是在一炷香时间内,你能不能另出道题?诗书礼易春秋随便哪一本都行曹父气得瞪了他一眼,让他住口又叫老二来做,老二皱着眉说:真是捋起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曹父失望地摇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养你们这么多年气得他连曹操也不问了,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一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曹操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曹父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 过了一会儿,曹操跑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大家回过神,他就对着那团乱麻,嚓嚓一连几刀,把乱麻斩成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阿瞒,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曹父见了却十分惊喜: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曹父把曹操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瞒儿,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尤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蹈于常规,拘泥于旧制,如此方能成就大事曹操点头,牢记父言 后来,黄巾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败袁绍,平张鲁,一统中原,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