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新蔡二高教学设计

16级语文组主备课人:王丽时间:2018.3.8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万世师表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对

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在弟子们的眼中到底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又是如何态度的?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来认

识一下孔子。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则。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则。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一)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

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

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

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

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

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

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二),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

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

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

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板书: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9、10、11、12、13则。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则。

《当仁,不让于师》第二课时

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③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吾辈。”有类于此。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

4、课外拓展:

孔子对颜回的好感,还因为颜回的好学。

比如: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11第7》)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

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11第11》)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小结

四:作业:习题二

《当仁,不让于师》第三课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生平(略)和教育思想(详)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字、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文中孔子的弟子们的志向,树立自己正确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了解重点字、词、句意思,能够通译全文

3以“志”为文章的核心,了解四位学生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对他们各自的评价,讨论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准备。

范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山东旅游么?如果有同学去过那么一定去过孔庙。孔庙是为了纪念谁啊?(孔子。)对,就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今天啊,我们就要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走进孔子的课堂。(二)阅读课文:

1.学生齐读。

2.音频范读,对照刚才的齐读,标注出读错的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

(三)合作学习:

2.逐字逐句疏通文意,过程中注意特殊句式的学习和掌握。

例:(1)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不了解我们。(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即“则以何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3)浴乎沂——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4)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3.课文分层:

(1)第一层(1 ):孔子问“志”

(2)第二层(2 —12):学生谈“志”

(3)第三层(13—17)

:孔子评“志”

4.以“志”为核心,展开讨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志向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

特点?

(2)简析孔子对学生述“志”的态度。

A.子路——哂之: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冉有——叹之: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

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C.公西华——惜之: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D.曾皙——与之: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

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

(3)结合课文中孔子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A.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

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

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B.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

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

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

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5.展开交流,互述志向。

附:板书设计

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唯求则非邦也与

孔子问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学生谈

孔子评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

——非诸侯而何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先秦诸子选读 理解性默写

1.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智慧就在于“,,。”真的错误在于“,!” 2.孔子认为“道”与“人”的关系是“,。” 3.“,!”也就是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少些怨恨。 4.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因为“, 。” 5.“,,?”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同时,又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后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 6.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 7.说明君子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片刻不会脱离“仁”的句子“,,。”同时,君子立身处世“义”才是标准,故曰:“,,。” 8.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要注意“,”,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如果学生“”,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

9.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因为“,。,。”百姓和国君的“乐”与“忧”是联系在一起的。 10.“得道”与“失道”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11.君子把“仁”和“礼”长存心中就会懂得“爱人”“敬人”,而“爱”与“敬”是相互的,因为“,。,。” 12.居上位者只有懂得了“,”推己及人,成就王业才能像拨弄手中的东西一样容易。13.关于“得志”与“失志”,孟子曾有独到的看法,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的另一句“,”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3.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7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1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

《有无相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求神问卦时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二、老子及《道德经》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

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出生 老子既是神灵,他的降生也不同于一般的凡人。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序》:老子“当周时李氏女妊之八十一,部左腋而生”。(敦煌本《玄言新纪明老部》引) 葛玄《老子序诀》说:“周时复托神李母,部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 《列仙传》说:“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事类赋》卷26引) 葛洪《神仙传·老子》说:“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老子的形貌及其世系。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历史上只说他是个寿者,具体的面貌形像,后代人也是无从知道的。但在葛洪《神仙传·老子传》里说: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讲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莒. 父(jǔ) 2. ( n í) 3.( yu è) 4. 彫. (di āo) 二、通假字 1.是知. 也 通智,聪明 2.诲女. 知之乎 通汝,你 3.如日月之食. 焉 通蚀 4.无. 欲速 通毋,不要 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也 通凋,衰落 三、古今异义 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在动作或情况之后 四、一词多义 1.知????? ①知.之为知之 知道②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③其无知.,悲不几时 灵魂④绝宾客之知. 交情⑤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⑥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

2.过?????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过错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③花过.而采 过去④愿枉车骑过.之 拜访 3.文????? ①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②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字 4.而?????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连词,表转折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连词,表并列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连词,表假设④必不得已而.去 连词,表因果 5.信?????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可 名词,信用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相信③信.可乐也 副词,确实④低眉信.手续续弹 副词,随意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过. 而能改 过:犯了错误 2.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掩饰 (二)使动用法 1.人能弘.道,非道弘. 人 弘:使……弘扬,使……扩大 2.则远. 怨矣 远:使……远,远离 3.足.食,足. 兵 足:使……充足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表判断) 2.是知也 (“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于孔子) (省略状语) 2.于斯二者何先(去) (省略动词) (三)宾语前置句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 一、兼爱

作者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苛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享乐奢侈生活的抗议。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弟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则为他们所克服。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扫描 因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单元导读 本单元内容有三节。《兼爱》宣扬“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墨子认为,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则是消除祸篡怨恨的妙药。《非攻》认为“亏人自利”是不仁不义之举,而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最大。《尚贤》认为崇尚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这三篇文章的主题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力训练:第1单元《论语》选读1-7(附答案)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①羔豚者弗饰贾②;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③。”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粥:通“鬻”,卖。②贾:同“价”,价格。③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大司寇行摄. 相事 摄:代理。 B .不曰“乐其以贵下. 人”乎 下:谦虚地对待。 C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 者八十人 好:美丽。 D .送冉求,因诫. 曰 诫:勉励。 解析:D 项,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符。 答案: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我之为.先并矣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 B.????? 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出 C.????? 以.吾获罪于孔子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 D.????? 吾不知所以裁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A 项,表被动/动词,给予;B 项,于是/才;D 项,代词/结构助词,的。 答案:C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 .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 .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 .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概述 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简称,它相对于经学、史学子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研究这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1—4题每题3分,5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怃.然(wǔ)以杖荷蓧.(diào)揠.苗(yàn) B.喟.然(kuì)庠.序(xiáng)腊.肉(xī) C.莞.尔(wǎn)朝觐.(jiàn)一箪.食(dān) D.哂.笑(shǎi)怵.惕(chǔ)耦.耕(ǒ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致力于推动历史前进,还是抱残守缺 ....,既无思想又无作为。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考试答卷书写用笔要挑选好。笔要滑、细、深。滑者流畅,细者清楚,深者醒目。 D.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 ....,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C.生活节奏加快了,中年人大多工作繁忙、家务劳累,因此要加强健身运动,选择一些放松性的、能缓解肌肉紧张及精神的锻炼项目为宜。 D.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4.把下列4句话填入文段的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 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6《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概说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6《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概说 教案 《论语》简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核心思想提要: 一、为政以德 文化思想 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 (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

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先秦xx选读教学建议 拓展课程加深课程 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 2.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文言: 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读懂文章 文章: 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 文化: 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 教学建议: 1、紧扣文本 非哲学课、思想史课 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 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 2、落脚到对文化传统的体认上 落脚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立身处世 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社会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问题有非凡的洞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

3、和必修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4、挖掘先秦xx的艺术魅力 5、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取舍、补充、拓展)《论语》: “学与思”、“言与信”、“己与人”、“义与 利”、“孔子论仁”、“孔子论友”、“孔子论诗”、“孔子论教育”、“孔子的审美观”、“孔子的师生观”等。 处理教材—— 考虑三对矛盾: 多与少、深与浅、难与xx 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 重点内容: 论语、xx 三类课型——诵读、精讲、探究交流 1、感受典雅,自主诵 2、读课。 朗读、品读、悟读、赏读 2、教师精讲,点拨求思课。 学生自己不能驾驭的文言知识 选择、精讲某个文化专题(xx“仁”)

精讲各则选文之间内在联系(“仁”与“礼”) 先秦xx选读教学建议 选择多种解释、解读的选文精讲 “学而时习之” 3、探究交流,拓展延伸课 先秦xx选读教学建议 一、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 xx先生说: 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比如,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是文章极盛时期,出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盛局面,“先秦诸子”的诞生,在今日启发引导我们陶冶身心,提高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著作,让我获益匪浅。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这给我国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的谈非常看重先秦诸子中的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以及道家。其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可以肯定,他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或“兼相爱”,他的主张都有一个核心的.考虑,就是兼相爱;《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与给现实人生确立一种根本法则…… 阅读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我感受到了先秦诸子各有千秋的地方,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无比宝贵的遗产,儒家有《论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韩非子》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每一类都那样独具特色,充满着卓越的智慧和魅力。 从先秦诸子们独特的主张思想中我豁然的领悟到他们独特的风采。孔子围绕着礼和仁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现实社会的紊乱以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墨子围绕兼相爱,交相利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亏人自利”的世风;孟子建立的仁义,仁政学说,回应的是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以及率兽食人,好战嗜杀的暴政;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他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做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的贱害。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和人,社会和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 背诵内容及理解性默写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子曰:“由,诲女【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译:孔子说:“由,我教导你的(东西),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是(真正的)过错啊!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孔子说:“自身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无,通“毋”】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在鲁国做了城邑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对他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看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就会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会办不成大事。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车为简体】,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车怎么能走呢?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彫,通“凋”】也。” 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之后知道松树与柏树,依然保持青翠不凋谢。”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在河岸上(看着奔涌向前的河水)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在不停地流逝。”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着粗食喝着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觉,快乐就在这之中呀。 用不正当的手段而让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于我就像浮云般轻。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恶,疑问代词,哪,何】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哪里能够成就君子的名声呢? 君子没有一刻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怃.然(wǔ)舞雩.(yún)取譬.(pì)贫而无谄.(chǎn) B.不悱.不发(fěi)畏葸.(xǐ)饿莩.(piǎo)孳.孳为善(zī) C.谆.谆然(zūn)粢.盛(zī)濯.濯(zhuó)为丛驱爵.(qùe) D.羽旄.(máo)横.逆(h?ng)孝悌.(tì)放辟.邪侈(bì)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畎.亩(quǎn)胶鬲.(g?)荑.稗(tí)怵.惕恻隐(chù) B.楛.耕伤稼(kǔ)籴.贵民饥(dí)卜筮.(shì)羞恶.之心(a) C.埏.埴(shān)惮.赫千里(dàn)织屦.(jù)强.恕而行(qiǎng) D.夭阏.(a)泠.然(líng)数.数然(shùo)决.起而飞(ju?)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汒.然(máng)隐.机(yìn)礨.空(lěi)棺椁.(guǒ) B.掊.击(pǒu)实熟则剥(pū)句.赘(gōu)腥臊恶嗅(xiù) C 期.年(jī)攘.取(rǎng)犬豕.(shǐ)钻燧取火(suì) D.嘬.其毋(zuō)短褐.(ha)罝.罔(jū)曩.将罪之(rǎng) 4.对以下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洁.其身②闻弦歌.之声③欲速.则不达④举直.错诸枉⑤不仁者远.矣⑥饭.疏食饮水⑦乐.然后笑⑧勇而无礼.则乱⑨请轻.之⑩树.之以桑 A、①/②⑧⑩/③⑤⑨/④⑥⑦ B、①③/②⑥⑩/⑤⑧⑨/④⑦ C、①/②⑥⑧⑩/③⑤⑨/④⑦ D、①③/②⑥⑧/⑤⑨/④⑦⑩ 5.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贤哉,回也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富哉,言乎 ⑤君子义以为上⑥文之以礼乐⑦以告者过也⑧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⑨起予者商也⑩其斯之谓与 A、①⑥/②④⑧/③⑨/⑤⑩/⑦ B、①⑤/②④⑧/③⑨/⑥⑩/⑦ C、①⑦/②⑧⑩/③⑤⑨/④⑥ D、①⑥/②④/③⑨/⑤⑩/⑦⑧ 6.对以下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苟为后义而先.利②出舍.于郊③遵海而南.④仰足以事.父母⑤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⑥人恒过.,然后能改⑦是以日.进也⑧文王康.之⑨因物而多.之⑩味.无味A、①⑤⑩/②④⑥/③⑦/⑧⑨ B、①⑤⑩/②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⑤/②④⑥⑩/③⑦/⑧⑨ D、①⑩/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7.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有日攘其邻之鸡者②先生将何之③祭祀以时④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⑤善哉,问也⑥凶年免于死亡⑦行有不慊于心⑧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⑨物之已至者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A、①⑨/②⑩/③⑦/④⑥/⑤⑧ B、①⑩/②⑨/⑥⑦⑧/③④/⑤ C、①⑨/②⑩/③⑦⑧/④⑥/⑤ D、①⑩/②⑨/③⑦⑧/④⑥/⑤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合集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概述 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