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数学专项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公式》

2020高中数学专项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公式》

a ?

知识回顾

然数, 验证 a n - a n -1 ( a n

a

) 为同一常数 。 (2) 通项公式法。 (3) 中项公式法 : 验证

2a n +1 = a n

+ a n -2 2

n +1 n -1

= a n a n +2

)n ∈ N 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 a }中,有关 S 的最值问题:(1)当a

>0,d<0 时,满足?a m ≥ 0 的项数 m n n 1

? m +1 ≤ 0

使得 s 取最大值. (2)当a <0,d>0 时,满足?a m ≤ 0

的项数 m 使得 s 取最小值。在解含 m 1 ? ? m +1 ≥ 0 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a a m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n m a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n n a a =.(2)当n n n a a =;当n ,0||,0n n a a a a a a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重点难点突破: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同步讲义

【人教A 版】高中数学重点难点突破: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同步讲义 (学生版) 【重难点知识点网络】: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 θ cos sin , 2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 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 .ααααcos sin 21)cos (sin 2 ±=± ?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 ?= ). 3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 sin 2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221cos 21cos 2sin ,cos 22 αα αα-+= = 4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sin()y x ω?=+,(A,ω,?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 T π ω= ; 函数tan()y x ω?=+,,2 x k k Z π π≠+ ∈(A,ω,?为常数,且A ≠0)的周期|| T πω= .

三角函数的图像: 【重难点题型突破】: 一、和差公式的化简及求值 例1.(1)(2019·山东高一期末)10208020cos cos cos sin ?-??=( ) A . 2 B . C . 12 D .12 - (2).(2018·广东高一期末)sin 49sin19cos19sin 41??+??=() A . 1 2 B .12 - C D . 【变式训练1-1】、(1).(2019·兰州市第五中学高一期末)sin15 =( ) A . 4 B . 4 C . 24 + D . 4 (2).已知()2tan 5αβ+= ,1tan 44πβ??-= ???,那么tan 4πα? ?+= ?? ?( ) A . 1318 B . 13 22 C . 322 D . 518 例2.(2020届甘肃省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已知tan 3α=,则sin 22πα? ? + = ?? ? ( ) A .45 - B . 35 C . 35 D . 45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题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题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题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唯一的零点在区间内,那么下面命题错误的( ) A 函数在或内有零点 B 函数在内无零点 C 函数在内有零点 D 函数在内不一定有零点 2.若,,则与的关系是 ( ) A B C D 3. 函数零点的个数为 ( ) A B C D 4. 已知函数y=f(x)有反函数,则方程f(x)=0 ( ) A 有且仅有一个根 B 至多有一个根 C 至少有一个根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5. 某林场计划第一年造林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则第四年造林( ) A 亩 B 亩 C 亩 D 亩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6.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5=0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为x0=2.5,那么下一个有根的区间是

7.函数f(x)=lnx-x+2的零点个数为 8. 设函数y=f(x)的图象在[a,b]上连续,若满足,则方程f(x)=0在[a,b]上有实根. 9. 若点(2,1)既在函数的图象上,又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本小题13分) 某商品进货单价为元,若销售价为元,可卖出个,如果销售单价每涨元,销售量就减少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则此商品的最佳售价应为多少? 11.(本小题14分) 设与分别是实系数方程和的一个根,且,求证:方程有且仅有一根介于和之间。 12.(本小题14分) 函数在区间上有最大值,求实数的值 B组题(共100分) 四. 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如果二次函数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2,6] C {-2,6} D (-,-2)(6,+)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等差数列{a 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A.130 B.170 C.210 D.260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 3.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a n+1=3S n(n≥1),则a6=() A.3×44B.3×44+1 C.44D.44+1 4.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5.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10a1,a5=9,则a1=()A.B.C.D. 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A.138 B.135 C.95 D.23 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 m﹣1=﹣2,S m=0,S m+1=3,则m=()A.3 B.4 C.5 D.6 8.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2,a4,a8成等比数列,则{a n}的前n项和S n=() A.n(n+1)B.n(n﹣1)C.D. 9.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10.设数列{a n}(n=1,2,3,…)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2a n﹣a1,且a1,a2+1,a3成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下难题突破

选择题难题突破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函数6(3)3,7, (),7. x a x x f x a x ---≤?=?>?若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且{}n a 是递 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34?????? B .9,34?? ??? C .()2,3 D .()1,3 试题分析:因为()()n a f n n N *=∈,{}n a 是递增数列,所以函数 6 (3)3,7(),7.x a x x f x a x ---≤?=?>?为增函数,需满足三个条件 () ()30 178 a a f f ?->? >??

高中数学专项训练(数列提升版)

高中数学专项训练(数列提升版) (含详细解答) 1.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A. 100 B. 99 C. 98 D. 97 2.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4+a5=24,S6=48,则{a n}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3.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2,a3,a6成等比数列,则{a n}前6项的 和为() A. ?24 B. ?3 C. 3 D. 8 4.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2=3,S4=15,则S6=() A. 31 B. 32 C. 63 D. 64 5.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则使得S n取最小 值时的n为() A. 1 B. 6 C. 7 D. 6或7 6.等比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5a6+a4a7=18,则log3a1+log3a2+?+ log3a10=() A. 12 B. 10 C. 8 D. 7.已知等比数列{a n}满足a1+a3=10,a2+a4=5,则a5=() A. 1 B. 1 2C. 1 4 D. 4 8.设各项均为正的等比数列{a n}满足a4a8=3a7,则log3(a1a2…a9)等于() A. 38 B. 39 C. 9 D. 7 9.已知等比数列{a n}为递增数列,S n是其前n项和.若a1+a5=17 2 ,a2a4=4,则S6=() A. 27 16B. 27 8 C. 63 4 D. 63 2 10.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3+a4+a5=3,a8=8,则a12的值是() A. 15 B. 30 C. 31 D. 64 11.等差数列{a n}中,已知S15=90,那么a8=() A. 12 B. 4 C. 3 D. 6 12.正项等比数列{a n}中,存在两项a m、a n使得√a m?a n=2a1,且a6=a5+2a4,则 1 m +4 n 的最小值是() A. 3 2B. 2 C. 7 3 D. 9 4 13.等差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分别为S n,T n,且S n T n =3n+1 n+3 ,则 a2+a20 b7+b15 =______ . 14.若数列{a n}的首项a1=2,且a n+1=3a n+2(n∈N?),令,则 _________. 15.若数列{a n}满足a1=12,a1+2a2+3a3+?+na n=n2a n,则a2017=______ . 16.设{a n}是等差数列,若a4+a5+a6=21,则S9=______.

最新高中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28__求空间距离

1 难点28 关于求空间距离 2 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3 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4 ●难点磁场 5 (★★★★)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A⊥平面ABCD,PA=2c,Q 6 是PA的中点. 7 8 求:(1)Q到BD的距离; 9 (2)P到平面BQD的距离. 10 ●案例探究 11 [例1]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F分别是AD、12 BC的中点,点O是原正方形的中心,求: 13 (1)EF的长; 14 (2)折起后∠EOF的大小. 15 命题意图: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 16 立体几何问题,属★★★★级题目. 17

知识依托: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数量积公式. 18 错解分析: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必须保证x 轴、y 轴、z 轴两19 两互相垂直. 20 技巧与方法:建系方式有多种,其中以O 点为原点,以、、的方21 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最为简单. 22 解:如图,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形ABCD 边长23 为a ,则A (0,- 22a ,0),B (22a ,0,0),C (0, 22a ,0),D (0,0, 2 2a ),E (0,-24 42a , a ),F (42a , 4 2a ,0) 25 21| |||,cos ,2||,2||8042)42)(42(420) 0,4 2 ,42(),42,42,0()2(23 ,43)420()4242()042(||)1(2 2222-=>=<== - =?+-+?=?=-==∴=-+++-=OF OE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EF a a a a a 26 ∴∠EOF =120° 27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 1C 1与AB 1间的距离. 28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属★★★★级题目. 29 知识依托: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30 面距离,或面面距离,亦可由最值法求得. 31 错解分析:本题容易错误认为O 1B 是A 1C 与AB 1的距离,这主要是对异面直32 线定义不熟悉,异面直线的距离是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上垂足间的33 距离. 34

高中数学开放题专项练习

2020年高中数学开放题专项练习(2) 一、解答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56.0分) =√5asinB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1.在①3asinC=4ccosA,②2bsin B+C 2 面问题中,然后解答补充完整的题.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______,a=3√2. (1)求sin A; (2)如图,M为边AC上一点MC=MB.∠ABM=π ,求△ABC的面积. 2 注:如果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2.已知{a n}是公比为q的无穷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满足a3=12,___.是否存 在正整数k,使得S k>2020?若存在,求k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从①q=2,②q=1 ,③q=?2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问题中并作 2 答.

3.给定数列{A n},若对任意m,n∈N?且m≠n,A m+A n是{A n}中的项,则称{A n}为 “H数列”.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 (1)请写出一个数列{a n}的通项公式______,此时数列{a n}是“H数列”; (2)设{a 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H数列”,且a1=6,a2∈N?,a2>6,求公差d 的所有可能值; 4.在①tanα=4√3,②7sin2α=2sinα,③cosα 2=2√7 7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 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决问题. 已知α∈(0,π 2),β∈(0,π 2 ),cos(α+β)=?1 3 ,______,求cosβ.注:如果选择多个 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5.在①函数f(x?π 3 )为奇函数 ②当x=π 3 时,f(x)=√3 ③2π 3 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答. 已知函数f(x)=2sin(ωx+φ)(ω>0,0<φ<π 2 ),f(x)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______.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高一数学公式大全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tanA/(1-tan) ctg=(ctg-1)/2ctga cos=cos-sin=2cos-1=1-2sin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 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_函数中的综合问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 函数中的综合问题 函数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之一,一般难度较大,考查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本节课主要帮助考生在掌握有关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基本解题技巧和方法,并培养考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难点磁场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对任意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当x >0时f (x )<0且f (3)=-4. (1)求证:f (x )为奇函数; (2)在区间[-9,9]上,求f (x )的最值. ●案例探究 [例1]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对任意x 1、x 2∈[0,2 1 ],都有f (x 1+x 2)=f (x 1)·f (x 2),且f (1)=a >0. (1)求f ( 21)、f (4 1); (2)证明f (x )是周期函数; (3)记a n =f (n +n 21 ),求).(ln lim n n a ∞→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概念,图象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以及数列极限等知识,还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依托: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抓住条件f (x 1+x 2)=f (x 1)·f (x 2)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错解分析:不会利用f (x 1+x 2)=f (x 1)·f (x 2)进行合理变形. 技巧与方法:由f (x 1+x 2)=f (x 1)·f (x 2)变形为) 2 ()2()2()22()(x f x f x f x x f x f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解:因为对x 1,x 2∈[0,21],都有f (x 1+x 2)=f (x 1)·f (x 2),所以f (x )=)2 ()22(x f x x f =+≥ 0, x ∈[0,1] 又因为f (1)=f (21+21)=f (21)·f (21)=[f (2 1 )]2 f (21)=f (41+41)=f (41)·f (41)=[f (41)]2 又f (1)=a >0 ∴f (21)=a 21 ,f (4 1)=a 41 (2)证明:依题意设y =f (x )关于直线x =1对称,故f (x )=f (1+1-x ),即f (x )=f (2-x ),x ∈R . 又由f (x )是偶函数知f (-x )=f (x ),x ∈R ∴f (-x )=f (2-x ),x ∈R .

高中数学综合训练系列试题

高中数学综合训练系列试题(15)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理)复数Bi A i mi +=+-212(m A B∈R ) ,且A+B=0,则m 的值是( ) A 2 B 32 C -3 2 D 2 (文)已知集合{}{}|12,|35A x a x a B x x =-≤≤+=<<,则能使A B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4a a <≤ B {}|34a a << C {}|34a a ≤≤ D ? 2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2π B π C 2π D 4 π 3 不等式组?? ? ??≥≤+≤+-.1,2553, 034x 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形是( ) A 第一象限内的三角形 B 四边形 C 第三象限内的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4 如图所示,在两个圆盘中,指针在本圆盘每个数所在区域的机会均等,那么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奇数所在区域的概率是( ) A 49 B 29 C 23 D 13 5 已知()321 233 y x bx b x =++++在R 上不是单调增函数,则b 的范围( ) A 1b <-或2b > B 1b ≤-或2b ≥ C 21b -<< D 12b -≤≤ 6 (理)平面向量也叫二维向量,二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可以推广到n(n ≥3)维向 量,n 维向量可用(x 1,x 2,x 3,x 4,…,x n )表示 设a r =(a 1, a 2, a 3, a 4,…, a n ),b r =(b 1,

b 2, b 3, b 4,…,b n ),规定向量a r 与b r 夹角θ的余弦为cos n i i a b θ= ∑ 当a r =(1, 1,1,1…,1),b r =(-1, -1, 1, 1,…,1)时,cos θ= ( ) A n n 1 - B n n 3- C n n 2- D n n 4 - (文)m R n ∈,a r 、 b r 、 c r 是共起点的向量,a r 、 b r 不共线,c ma nb =+r r r ,则 a r 、 b r 、 c r 的终点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1-=+n m B 0=+n m C 1=-n m D 1=+n m 7 把函数x sin 3x cos )x (f -=的图象向左平移m 个单位, 所得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则m 的最小值为 ( ) A 65π B 32π C 3π D 6 π 8 已知关于x 的方程:a x x =-+242log )3(log 在区间(3,4)内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47[log 2 +∞ B +∞,47(log 2) C )1,4 7 (log 2 D ),1(+∞ 9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201210864=++++a a a a a ,则1193 1 a a - 的值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10 下面四个命题: ①“直线a ∥直线b ”的充要条件是“a 平行于b 所在的平面”; ②“直线l ⊥平面α内所有直线”的充要条件是“l ⊥平面α”; ③“直线a b 为异面直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直线a b 不相交”; ④“平面α∥平面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α内存在不共线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 (理)已知椭圆E 的离心率为e ,两焦点为F 1 F 2,抛物线C 以F 1为顶点,F 2为焦点, P 为两曲线的一个交点,若 e PF PF =| || |21,则e 的值为( ) A 33 B 23 C 22 D 3 6

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2019年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计算: (1); (2). 2.计算: (1)lg1000+log342﹣log314﹣log48; (2). 3.(1)解方程:lg(x+1)+lg(x﹣2)=lg4; (2)解不等式:21﹣2x>. 4.(1)计算:2×× (2)计算:2log510+log50.25. 5.计算: (1); (2). 6.求log89×log332﹣log1255的值. 7.(1)计算. (2)若,求的值. 8.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0.064﹣(﹣)0+160.75+0.25 (2)lg5+(log32)?(log89)+lg2. 9.计算: (1)lg22+lg5?lg20﹣1;

(2). 10.若lga、lgb是方程2x2﹣4x+1=0的两个实根,求的值. 11.计算(Ⅰ) (Ⅱ). 12.解方程:. 13.计算: (Ⅰ) (Ⅱ). 14.求值:(log62)2+log63×log612. 15.(1)计算 (2)已知,求的值. 16.计算 (Ⅰ); (Ⅱ)0.0081﹣()+??. 17.(Ⅰ)已知全集U={1,2,3,4,5,6},A={1,4,5},B={2,3,5},记M=(?U A)∩B,求集合M,并写出M的所有子集; (Ⅱ)求值:. 18.解方程:log2(4x﹣4)=x+log2(2x+1﹣5) 19.(Ⅰ)计算(lg2)2+lg2?lg50+lg25;

(Ⅱ)已知a=,求÷. 20.求值: (1)lg14﹣+lg7﹣lg18 (2). 21.计算下列各题: (1)(lg5)2+lg2×lg50; (2)已知a﹣a﹣1=1,求的值. 22.(1)计算; (2)关于x的方程3x2﹣10x+k=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3.计算题 (1) (2) 24.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 (1) (2). 25.计算:(1); (2)lg25+lg2×lg50+(lg2)2. 26.已知x+y=12,xy=27且x<y,求的值. 27.(1)计算:;

高一数学下难题突破

1 / 6 选择题难题突破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函数6(3)3,7,(),7. x a x x f x a x ---≤?=?>?若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 =∈,且{}n a 是递 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34?????? B .9,34?? ??? C .()2,3 D .()1,3 试题分析:因为()()n a f n n N * =∈,{}n a 是递增数列,所以函数 6(3)3,7(),7.x a x x f x a x ---≤?=?>?为增函数,需满足三个条件 () ()30 178 a a f f ?->?>??

高一数学函数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XX 年秋高一数学第一学期函数压轴训练题 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x 满足不等式2112 2 2(log )7log 30x x ++≤,求2 2()log log 42 x x 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及相应x 值. 2.(14分)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2()1 2x x a f x -+= +是奇函数 (1)求a 值; (2)判断并证明该函数在定义域R 上的单调性; (3)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2 2 (2)(2)0f t t f t k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3.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定义在区间(1,1)-上的函数2 ()1ax b f x x +=+为奇函数,且12 ()25f =. (1) 求实数a ,b 的值; (2) 用定义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 (3) 解关于t 的不等式(1)()0f t f t -+<. 4. (14分)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对任意实数a,b +∈R ,均有f(ab)=f(a)+f(b)成立,且当x>1时,f(x)<0, (1)求f(1) (2)求证:f(x)为减函数。 (3)当f(4)= -2时,解不等式1)5()3(-≥+-f x f 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定义在[1,4]上的函数f(x)=x 2 -2bx+4 b (b ≥1), (I)求f(x)的最小值g(b); (II)求g(b)的最大值M 。

6.(12分)设函数()log (3)(0,1)a f x x a a a =->≠且,当点(,)P x y 是函数()y f x =图象上的点时,点(2,)Q x a y --是函数()y g x =图象上的点. (1)写出函数()y g x =的解析式; (2)若当[2,3]x a a ∈++时,恒有|()()|1f x g x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3)把()y g x =的图象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h x =的图象,函数1()22()()()2h x h x h x F x a a a ---=-+,(0,1a a >≠且)在1[,4]4的最大值为54,求a 的值. 7. (12分)设函数124()lg ()3 x x a f x a R ++=∈. (1)当2a =-时,求()f x 的定义域; (2)如果(,1)x ∈-∞-时,()f x 有意义,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3)如果01a <<,求证:当0x ≠时,有2()(2)f x f x <. 8. (本题满分14分)已知幂函数(2)(1) ()()k k f x x k z -+=∈满足(2)(3)f f <。 (1)求整数k 的值,并写出相应的函数()f x 的解析式; (2)对于(1)中的函数()f x ,试判断是否存在正数m ,使函数()1()(21)g x mf x m x =-+-,在区间 []0,1上的最大值为5。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 (本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1 ()(0x f x a a -=>且1)a ≠ (Ⅰ)若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4,3P 点,求a 的值; (Ⅱ)当a 变化时,比较1 (lg )( 2.1)100 f f -与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Ⅲ)若(l g )100f a =,求a 的值.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