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复习要点

机械原理复习要点

绪论

1.何为机器?其三个特征是什么?

2.何为机构?其三个特征是什么?机器和机构有何异同?

3.何为构件?构件是什么单元?

4.何为零件?零件2345565件是什么单元?

5.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间的关系。

6.机械原理的三大内容:(1)结构分析(2)运动分析(3)动力分析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1.运动副的分类。

2.何为构成运动副的元素。

3.何为I级副?II级副?III级副?如何确定机构的级别?

4.何为运动链?运动链按开、闭形式可分为几类?常见的运动链为何种形式?

5.何为机架?何为原动件?

6.运动简图和示意图的区别?

7.绘制运动简图应搞清那些问题?

8.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9.当m个构件在一处构成转动副,其转动副应为几个?

10.虚约束有几种类型?

11.局部自由度常见的场所?

12.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不剔除虚约束的影响,机构的自由度会如何?

13.当不剔除机构的局部自由度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结果如何?

14.当计算一个运动链的自由度时,计算的结果F=0,这时:

(1)若想使其成为自由度为F=1的机构应如何?

(2)若想使其成为自由度为F=2的机构又如何?

15.高副低代是瞬时替代还是永久替代?

16.高副低代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速度瞬心的概念?

2.何为绝对瞬心?何为相对瞬心?当两构件之一为固定不动,另一构件为活动时,

它们的瞬心为什么瞬心?

3.当运动副为下列几种类型时,瞬心位置如何确定?

1)移动副。2)转动副。3)高副(滚滑副、滚动副)

4.瞬心的数目如何确定?

5.瞬心法是否可用来求加速度?

6.当机构位置改变时,瞬心位置是否改变?(哪些改变?哪些不变?举四杆机构为例)

7.当已知某一构件上一点速度,求其他点速度时,用什么方法?

8.当机构中存在滑动副(导杆与滑块)时,求它们某重合点间的速度时,用什么方法?

1)一般动点选在何处? 2)动系选哪个构件?

9.相对速度矢量下标与其矢量图中代表矢量下标字母顺序是否一致?

10.在矢量图中:

1)P点代表什么? 2)bc代表什么? 3)pc代表什么? 4)相对速度矢量是从那里画出的?

5)绝对速度矢量是从那里引出的?

11.何为速度影像定理?加速度影像定理?速度多边形、加速度多边形与机构中某一构

件上各同名点构成的多边形是什么关系?顺序字母是什么关系?

12.速度影像定理,加速度影像定理是否可用来求不同构件间的速度和加速度?

13.在什么情况下,存在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a k = 2w k vjk中, ωk是指哪个构件的

角速度?

14.在什么情况下,不存在哥氏加速度?

第四章力分析

1.驱动力与其作用构件运动间的关系?

2.阻力与其作用构件运动间的关系?

3.机械上的平衡力是否一定为驱动力?

4.低速机构是否需要作动态静力分析?高速机构呢?

5.何为动态静力分析?

6.分别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分析构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

1)匀速移动的滑块. 2) 加速移动的滑块.

3)匀速定轴转动的曲柄(质心S在转轴,质心S不在转轴).

4)加速定轴转动的曲柄(质心S在转心处,质心S不在转心处).

5)做平面运动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7.总惯性力是如何求得的?(当已知F i,M i如何合成F i总)

8.质量代换应满足的三个条件?

9.何为动代换,何为静代换,哪一种代换求出来的总惯性力与采用一般力学方法求

出的总惯性力完全等效?

4--3

1.分别在三种情况下讨论移动副中的摩擦力F f和摩擦系数f ,f v.

1)平滑块. 2)v形槽滑块. 3)半圆形槽滑块.

2.转动副的摩擦的总反力作用的位置?其对转心所取力矩与构件转动的关系如何?

3.滑动副总反力的作用位置和与构件相对运动的关系如何?

4.摩擦圆直径等于多少?

5.轴端摩擦力矩如何求?

1)未跑合轴端. 2)跑合轴端.

6.不考虑摩擦时,下列情况的运动副反力的方向和大小(或作用点)两因素哪个是未

知.

1)转动副的F R(大小,方向,作用点);

2)移动副的F R (大小,方向,作用点);

3)高副中的F R (大小,方向,作用点);

7.每个构件可列出几个独立的力平衡方程?

8.构件组的静定条件是什么?

第八章四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有几种?

2.原动件运动规律一定时,可通过改变各构件的相对杆长而使从动件具有不同

的运动规律(对;错?)

3.连杆机构中有曲柄的条件是什么?

4.四杆机构中的周转副、摆动副的含义?

5 .图8—2中,杆AB为主动件时,求机构该位置的压力角和传动角?

6.双曲柄有几种类型?它们各自的运动特征为什么?(共3种类型)

7.等腰梯形机构是什么机构?

8.曲柄滑块机构是由什么机构演化而来的?滑块是哪个杆演化而来的?如何演化

的?

9.图8—16(a)、(b)两机构的关系?

10.在曲柄滑块的基础上通过机构的倒置,可分别获得哪些机构?(第197页,

图8—17)

11.运动副元素的逆换?(第199页,图8—22)

12.四杆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可用哪两个参数来描述

13.行程速比系数K和极位夹角θ的关系是什么?

K=?θ=?有急回运动?

K=?θ=?无急回运动?

14.何为机构的极位?何为机构的极位夹角?何为摇杆的最长摆角?

15.何为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这两个角在哪个构件的哪一点上?

16.为何用传动角来描述四杆机构的传力特征?

17.最小传动角的位置?

18.对应机构的极位,曲柄的位置是什么?

19.当连杆与摇杆间所夹的位置角为锐角(钝角)时,传动角与其位置角的关系是什

么?

20.四杆机构在什么条件下具有死点?死点的位置是什么?死点产生的原因是什

么?

21.举例说明死点的利与弊?

22.掌握四杆机构如下设计方法:

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设计。(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

反转法设计(习题8—14、8—17、8—20、8—24、8—25)

23.有能力的同学做8—27。

第九章凸轮机构

1.从动杆的运动规律取决于什么?

2.圆柱凸轮机构属于什么凸轮机构?

3.哪些运动规律的凸轮机构有刚性冲击?哪些有柔性冲击?哪些无冲击?(等速、

等加速、余弦加速度、正弦加速度)

4.为了避免冲击,可采用什么方式的运动规律?

5.掌握直动从动杆、摆动从动杆的凸轮的设计方法?

6.凸轮的基圆是怎样作出来的?在滚子从动杆凸轮机构中,基圆是指哪个轮廓线上

的圆?

7.何为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平底从动杆的压力角=?斜底的?

8.应严格控制哪个运动过程中的压力角值?

9.压力角和基圆的关系是什么?

10.压力角和偏心距的关系是什么?

11.为保证推程压力角不至过大,应如何布置从动件?

12.临界压力角与什么有关?

(第277页,图9—13,倒数第一行)

13.外凸式、内凹式凸轮机构哪种会出现运动失真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运动失真现

象?

14.平底推杆凸轮机构是否会有运动失真现象?(第282页)

第10章齿轮机构

1.何为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2.何为啮合节点?节点P是如何得出的?一对齿轮若没有安装,是否有节点?

3.何为节圆?节圆是如何作出的?一对齿轮的啮合传动相当于节圆作什么运动?

4.渐开线的6个性质?

5.何为渐开线方程。

6.何为渐开线齿轮的压力角、展角?如何测量K点的压力角?

7.渐开线齿轮为何能满足定传动比要求?满足定传动比要求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节

点P的位置)?

8.基圆越大,渐开线越怎样?

9.渐开线上的压力角是如何随所在圆的位置而变化的?越靠近基圆处压力角越怎

样?

10.何为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性?

11.齿轮传动时过接触点所作的公法线又是什么线。

12.何为渐开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半径(向径),两者有何不同?如何计算?

试从渐开线方程r b=r k cosαk(r b=r i cosαi)

解释:当r b一定时,离基圆越远的部位压力角越大。

13.试从渐开线方程r b= r k cosα(r b= r i cosαi)解释:当rb一定时,离基圆越远的部位,

压力角越大.

14.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哪几个?

15.模数m是怎样推导出的?模数m的大小反映了齿数的什么?

16.分度圆压力角反映了齿轮的什么?

17.在选用标准模数时,应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模数还是第二系列模数.

18.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尺寸有什么特点?(p=πm,e=s=πm/2)_

19.渐开线齿轮的尺寸有几个名称的圆?其相互关系是什么?(d=?,d b=?d a=?d f=?)

20.何为基圆齿距?其符号是什么?它与法向齿距Ρn的关系如何?

21.试用渐开线方程说明不同圆处压力角不等.离基圆越远的部位压力角越

大.(r b=r k cosa k, a k=arccosr b/r k)

22.齿条是如何演化而成的

23.齿条与齿轮相比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24.内啮合齿轮的分度圆,齿根圆,齿顶圆的关系.

25.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

26.何为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标准中心距?(标准中心距应满足什么条件?) 标准中心距

的四种表示方法.

27.当标准齿轮正确安装时,其分度圆与其节圆的关系是什么?

28.当标准齿轮不能正确安装时,(a’>a, a’

29.何为标准顶隙? 标准顶隙的意义是什么?

30.何为啮合角?

31.啮合角与分度圆压力角的关系?

32.节圆压力角与分度圆压力角的关系.

33.啮合角与节圆压力角的关系.

34.何为一对齿轮连续啮合传动的条件?

35.何为实际啮合线?实际啮合线是如何求出来的?

36.何为起始啮合点(针对主动轮而言)何为终止啮合点(针对从动轮而言)

37.何为双齿啮合区,何为单齿啮合区.?

38.标准齿轮的局限性是什么?(三条P319)

39.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分度线与被加工轮坯的关系是什么?

40.加工变位齿轮时,刀具的分度线是否还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

41.在什么情况下,加工出来的标准齿轮会发生根切?

42.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是什么?

43.何为正变位齿轮? 何为负变位齿轮?

44.正变位加工出来的齿轮其分度圆齿厚s,齿槽,e齿顶高,齿根高会发生什么变化,分

度圆齿距是否会发生变化.

45.正变位的齿顶厚s a会发生什么变化?

46.基圆不变,变位前的渐开线廓线是否会变化?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 点总结完整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调制)传输。 3、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 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质分类,可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有线通信是用导线(如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波导等)作为传输媒质 完成通信的,如市内电话、有线电视、海底电缆通信等。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知识分享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功能原理设计 2、简单动作功能 3、复杂动作功能 4、机械创新设计 5、机械协调性设计 6、核心技术 7、关键技术 8、弹性强化 9、塑性强化 二、简答题: 机械设计学课后习题 1-1机械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机械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和商品化设计” 1-2、机械设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机械设计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多解性 (2)系统性 (3)创新性1-3、近代“机械设计学”的核心内容 1)“功能”思想的提出:l947年、美国工程师麦尔斯创立了“价值工程“。他真正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关于‘功能”的思想。2)“人机工程’’学科的兴起:“宜人”的宗旨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

的基本观念。 3)“工业设计”学科的成熟。工业产品设计的原则是:“技术第一,艺术第二”。工业设计师应该首先是一个工业技术专家,而不首先是一个艺术家。 1-4、从设计构思的角度机械产品设计可归纳为三大步: 创意、构思和实现。 创意:重点在于新颖性,且必须具有潜在需求。 构思:重点在于创造.即要构思一种新的技术方向或功能原理来实现某创意。 实现:重点在于验证构思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模型或原理样机来检查构思的合理性。 1-5、机械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适应性设计仅改变某些尺寸、外形或局部更改某些结构,使产品适应特定的使用条件或者用户特殊要求。 2)变型设计功能原理保持不变,变动产品部分结构尺寸参数,扩大规格,以满足更大范围功能参数需要的设计。 变型性设计是产品系列化的手段。 3)创新设计在全部功能或主要功能的实现原理和结构未知的情况下,运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成果所进行的新型的机械产品设计。 3-1、什么是功能原理设计? 答:机械产品设计的最初环节,是先要针对该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的构思。这种针对主要功能的原理性设计,可以简称为“功

深圳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试卷

精品文档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A 课程编号 2313100401 2313100402 2313100403 课程名称 通信 学分 2.5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2009 年 5 月 15 (1)可以带计算器 (2)可以带一张手写A4大小资料 . 选择题(4x6=24分) 1. 设ξ(t)为实平稳随机过程,R(τ)为它的自相关函数。ξ(t)的平均功率为 ;ξ(t) 的直流功率为 ;ξ(t)的交流功率为 。 (A )R(0); (B) R(∞) (C) R(0)- R(∞); (D)不确定 2. 对于带宽为B 赫兹的低通型系统,该系统无码间串扰的最高传输速率 为 波特。 (A ) B (B) 2B (C) 4B (D)不确定 3. 假设基带信号波形带宽为B 赫兹,对于2ASK 信号的带宽为 赫兹;2PSK 信号的带宽为 赫兹。 (A )B (B) 2B (C) 3B (D)4B 4. 传送码元速率R B =2x103波特的数字基带信号,试问系统采用图(1)中所画的哪一种传输特性好 。 图1 . 填空题(6x6=36分) 1. 已知二元离散信源只有“0”、“1”两种符号,若“0”出现概率为3/4,则出现“1”所含的信息量为 (bit)。 -4X103π -2X103π -103π 0 103π 2X103π 4X103 π ω

2. 在2FSK 调制解调实验课中,二进制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为2KB ,载波频率分别为 32KHz 和16KHz,实验中“1”和“0”2FSK 信号里含有的载波周期个数分别为 和 。 3. 设窄带随机过程()t ξ是平稳高斯窄带过程,且均值为零,方差为2 n σ。则它的同相 分量()t c ξ和正交分量()t s ξ也是平稳高斯过程,其均值和方差相等,分别为 和 。 4. 对于理想低通系统来讲,其频带利用率η的取值为 波特/赫。 5. 对于某双极性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为 其带宽为 。 6.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赫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若对其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时,抽样间隔最大允许值为 秒时,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对于我们话音信号来讲,其抽样频率为 赫。 三. 计算题(40分) 1.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10000100000000001101,试确定相应的AMI 和HDB 3码(10分) 2. 采用13折线A 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1101单位: (1)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10分) (2) 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5分) 3. 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1001000101,采用2FSK 方式传输.已知码元传输速率为 1000波特,“1”码元的载波频率为3000Hz,”0”码元的载波频率为2000Hz. ()2 sin ? ? ? ???=s s s s f T f T T f p π

拉盖尔高斯光束经透镜传输光场计算

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吴宪班级学号1109020117 专业光信息科学 与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拉盖尔高斯光束经 透镜传输光场计算 评 语 组长签字: 成绩 日期20 13 年12 月 27 日

学院理学院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吴宪班级学号1109020117 课程设计题目拉盖尔高斯光束经透镜传输光场计算 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要求: 1)角向节线0,径向节线2的拉盖尔高斯光束(共焦参数=12000倍波长)通过薄透镜; 2)薄透镜(前置圆形光阑)焦距=1500倍波长,光腰在透镜处; 3)光阑半径=120倍波长。 任务: 1)计算该拉盖尔高斯光束经过薄透镜后时的轴上光强变化,分析焦点变化; 2)计算该拉盖尔高斯光束经过薄透镜前时的径向光强变化,计算截断参数; 3)计算该拉盖尔高斯光束经过薄透镜后的径向–轴向光强变化; 4)撰写设计论文。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一周教师讲解题目内容、任务和论文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星期四提出设计方案; 2. 第一周星期四到第二周星期三(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完成设计; 3. 第二周星期四上交论文; 4. 星期四教师审查论文,合格者星期五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 2013年月日专业负责人: 2013年月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3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设计原理 (5) 一.普通球面波的传播规律 (5) 二.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及特征参数 (6) 三.柯林斯(Collins)公式 (7) 四.基模高级光束的特征参数 (6) 计算结果10 一. 计算该拉盖尔高斯光束经过薄透镜前时的轴上光强变化,分析焦点变化 (10) 二. 计算该拉盖尔高斯光束经过薄透镜前时的径向光强变化,计算截断参数 (11) 三.计算该拉盖尔高斯光束经过薄透镜后的径向–轴向光强变化 (12)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1、现代机器定义:机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联系配合的构件所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其中某些构件限定的相对运动,能转变某种源动力和运动,以执行人们预期的工作,在人或其他智能体的操作和控制下,实现为之设计的某种或某几种功能。 2、从功能观点看:机器可分为工艺类和非工艺类;工艺类是指对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的机器,主要特征是既有专用工作头,并进行独特的工艺加工动作,非工艺类则不对任何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只是实现某些特殊的动作性功能。 3、机构能实现哪些动作功能:(1)利用机构实现运动形式或运动规律变换的动作功能(2)利用机构实现开关、联锁和检测等动作功能(3)利用机构实现程序控制或手动控制的功能①利用时间的序列进行控制②利用动作的序列进行控制③利用运动的变化等进行控制。 4、选择机构来实现功能原理的原则和范围:(1)功率性的机械运动形式或规律的变换功能 (2)固定轨迹或简单可调的轨迹功能(3)在特定条件下能优质地实现开关、联锁和检测等功能(4)简单的固定程序或可变程序的控制功能。 5、传动机构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楔块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摩擦轮机构、挠性件机构、弹性件机构、液气动机构、电气机构,及其组合机构)。 6、执行机构是带工作头进行工作并使之获得工作力或力矩的机构。其作用是(1)实现特定运动规律(2)实现特定的运动轨迹(3)实现某种特殊的信息传递。 7、工作头的作用是(1)夹持(2)搬运、输送及转换工位(3)施力。 8、运动机构协调设计的方法(1)集中驱动,分散控制(比较小型的机器上:家用缝纫机) (2)集中控制,分散驱动(比较大的机器上:挖掘机、大型工作机床) 9、整机总体参数确定方法:(1)理论计算方法(2)经验公式法(3)相似类比法(4)实验法 10、由多级传动机构组成的传动系统再将输入运动传递到输出级的同时,也将各级传动机构所产生误差向后续机构传递。输出角度包含了各级误差的叠加,各级传动所产生的误差对输出误差影响不同,合理分配传动比与各级传动件精度,可经济的实现合理的精度。分析发现:最后一级选择较大的传动比、较高的精度,可以提高整个传动系统的传动精度。传动总误差2212113i /i i /δδωω++=2 21i /θθθ?+?=?11、(1)传动系统可分为:单流传动(原动机所输出的能量顺序经过每一级传动件的传动形式)、(2)分流传动(原动机所输出的能量有多个分支传动到执行系统的传动形式)、(3)汇流传动(原动机所输出的能量经多条传动路线的传动后汇聚于执行机构)、(4)混流传动(在传动系统中既有分流传动又有汇流传动的传动系统) 12、机械设计的原理:①等强原理(要求设计者确定的结构参数应使结构的各部分具有形同

通信原理(第7版)复习资料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3、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传输差错可控 (3)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4)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5)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6)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 (1)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2)对同步要求高 4、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3)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5)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6)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是“速度”问题; 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模拟通信系统: 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 可靠性:可用接收端解调器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2)数字通信系统: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6、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7、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8、信息量是对信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 的信息量;一个M 进制码元含有log 2M 比特的信息量。 9、信息源的熵,即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x (p log )x (p I i 2n 1 i i ∑=- = 结论:等概率发送时,信息源的熵有最大值。 第二章 信道与噪声 一 确知信号与随机过程 1、确知信号:是指其取值在任何时间都是确定的和可预知的信号,通常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它在任何时间的取值。 2、确知信号的类型 (1)按照周期性区分: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2)按照能量区分: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特点:能量信号的功率趋于0,功率信号的能量趋于∞ 3、确知信号在频域中的性质有四种,即频谱、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4、确知信号在时域中的特性主要有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 5、自相关函数反映一个信号在不同时间上取值的关联程度。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0)等于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0)等于信号的平均功率。 6、随机过程是一类随时间作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 ★7、随机过程具有随机变量和时间函数的特点,可以从两个不同却又紧密联系的角度来描述:①随机过程是无穷多个样本函数的集合②随机过程是一族随机变量的集合。 ★8、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由其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描述。 9、高斯过程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它的完全统计描述只需要它的数字特征。 ★★10、瑞利分布、莱斯分布、正态分布是通信中常见的三种分布:正弦载波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为莱斯分布;当大信噪比时,趋近于正态分布;小信噪比时近似为瑞利分布。 11、窄带随机过程:若随机过程ξ(t )的谱密度集中在中心频率f c 附近相对窄的频带范围?f 内,即满足?f << f c 的条件,且 f c 远离零频率,则称该ξ(t )为窄带随机过程。 ★★12、宽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P ??. ★★13、各态历经性定义及应用:P ?? 宽平稳与各态历经性的关系。 二、信道分类: (1)无线信道 - 电磁波(含光波) (2)有线信道 - 电线、光纤 2、无线信道(电磁波)的传播主要分为地波、天波和视线传播三种。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1-1“设计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三个发展阶段阶段1 直觉设计阶段阶段2:半经验半理论设计阶段阶段3: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1-2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1-3 “设计”是把各种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从合理的目标参数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创造出一个所需的优化系统或结构的过程。1-4由想法到产品的过程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认识需求→目标界定→问题求解→分析选优→评价决策→表达→实现。设计的第一步是认识需求,由此决定要设计一种装置满足它。认识需求有时是一种很高创造性的活动。第二部是目标界定。基本目的是把需求限定在某种确定方面,并限定满足需求的一些特殊的技术和特性,以便在下一步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解法。第三步是问题解决。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能原理设计,应该把各种可能的解法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供下一步分析比较,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第四部是分析和优选。第五步是评价决策,这是最困难的一步。第六步是表达,设计的表达有写说画。其中画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第七部是实现,实现的手段是实用样机,实现的最后标准是市场,市场是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一章 1.机械的概念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完成做功的各种具体机器和以传递力与运动的各类机构总称为机械。 2.机械设计主要特点 1)多解性2)系统性3)创新性4)设计与科学研究 3.“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 1)功能原理设计2)实用化设计3)商品化设计 4.现代设计,以功能为核心,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需的方法和手段,具体方法和手段有: CAD/CAM/CAE技术,CIMS工程、并行工程、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可靠性设计、创新设计、快速响应设计、反求工程、逆向工程、虚拟设计方法等。 5. 近代“机械设计学”的核心内容 1)功能思想的提出2)人机工程学科的兴起3)工业设计学科的成熟 6.机械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适应性设计2)变型设计3)创新设计 第三章 1. 任何一种机器的更新换代都存在三个途径: 1)改革工作原理;2)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材料提高技术性能;3)加强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使用者的心理。 2. 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 1).用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来代替旧的物理效应,使机器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的变化的设计。 2).引入某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但首先要求设计人员有一种新想法(New Idea)、新构思。 3).使机器品质发生质的变化。 3. 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 1).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目标”.寻求一些(一种)“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例如:为实现直线移动的功能要求,可寻求液压、电磁或机构等物理效应,通过油缸、直线电机或刚体传动等作用原理,求得最终实现机械直线移动这个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2).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明确功能目标;(2)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3)改进、完善解法。 4.根据系统工程学用黑箱来描述功能,请描述采用的哪三种流的转换。 任何技术系统都可以视为3种流的处理系统: 能量流: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 物料流:气体、液体或各种形式的固体。信息流:各种测量值、输入指令、数 5.功能的分解。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通信原理期末考题A卷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2013-2014学年第1学期期 末 考试 A 卷 求:(共10分) 1. 无失真恢复m (t )允许的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多少? (5分) 2 ?量化信噪比是多少? (5分) 解: 1. m (t )的带宽 B 2000Hz ,最小采样频率 f smin 2B 4000Hz 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T smax 1/ f smin 0.00025s (5分) 4 16 2. m (t )的功率 P m 2 J 10 均匀量化信噪比 5kHz ,发送端发送功率为P t ,接收功率比发送功率低50dB 。信道中加性高斯白噪声的 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 0=1O -10 W/Hz ,如果要求系统输出信噪比不低于 30dB o 试求:(共10分)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考试形式: 一页纸开卷 考试日期:20 14年1月11日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0 %, 期中 10 %, 实验 10 %, 期末 70 % 本试卷试题由 .部分构成,共 、某信源的符号集由A 、B 、 C 和D 组成,这4个符号是相互独立的。 每秒钟内 A 、B 、C 、D 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125、 125、250,求信源的符号速率和信息速率。 (共10分) 解:信源的符号速率为R s 500 125 125 250 1000symbol/ S (4分) 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rP (2分) 信源熵H (X ) M Plog z P i 1 2 1^it/symbol (2分) 信源的信息速率为 R b R s H (X ) 1000 1750bit /s (2分) 、对模拟信号m (t ) 2cos (2000 t ) 4cos (4000 t )进行线性PCM 传输,量化器设计范围为[-10,10] ,PCM 码字字长为16位。 (2分) S 6.02n 4.77 10log D 2 N q 6.02 16 4.77 10(1 2) 6.02n 4.77 10log 马 102 91.09dB (3分) 已知某模拟基带信号m (t )的带宽为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激光谐振腔模式模拟 作者: 光电0905 唐世豪 一、原理分析 1.基本原理 在分析激光器工作原理的过程中,谐振腔中的模式分布占据着重要的意义。经典的研究激光谐振腔内激光模式分布及传播规律的方法是,运用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其关系式如式(1): u x,y=ik 4π u x′,y′e?ikρ ρ 1+cosθ S ds′ (1) 式中,ρ为(x’,y’)与(x,y)连线的长度,θ为S面上点(x’,y’)处的法线和上述连线之间的夹角,ds’为S面上的面积元,k为波矢的模。 一般而言,腔长比镜面的线度大很多,(1+cosθ)/ρ近似取为2/L。同时,假定腔面的线度a远大于波长,被积函数中的e?ikρ不能简单的近似,我们只能根据不同几何形状的腔型来进行合理近似。于是,将公式(1)作用于开腔的两个镜面上的场分布,可以镜面S1上场u1(x′,y′)与镜面S2上场u2(x,y)联系起来,经过q次传播后,根据上述的假设有公式(2): u q+1x,y=i λL u q(x′,y′)e?ikρ S1 ds′ (2) 对于对称开腔,当光波在腔内传播足够多次后(即在稳定情况下),镜面S1上光场传播到S2,出了表示振幅衰减和相位移动常数因子γ外,u q+1可以再现 u q ,形成这样一种稳态场:分布不再受衍射的影响,在腔内往返一次后能够“再现”出发时的场分布,即实现了模的“自再现”。简化后有公式(3)和(4): u mn x,y=γmn K x,y,x′,y′ S1 u mn(x′,y′)ds′ (3) K x,y,x′,y′=ik 2πL e?ikρ(x,y,x′,y′)=i λL e?ikρ(x,y,x′,y′) (4) 2.Fox-Li数值迭代法 积分方程(3)和(4)的解通过数学证明是存在的,但是实际求解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用近似方法求数值解。Fox-Li数值迭代法就是运用标量近似来分析模场特性。其运用的就是迭代的思想,其迭代公式为式(3)。 此方法的基本物理解释是将初始场分布视为由无数多个本征函数以一定比例叠加的结果,不同的本征函数对应不同的模式,在腔内往返渡越过程中,不同模的衍射损耗不同,经过足够多次往返渡越后,衍射损耗大的模受到的衰减程度比衍射损耗小的模大得多,当损耗大的模的贡献与损耗小的模的贡献相比可以忽略时,剩下的便是小损耗模的稳定场分布。 二、实现方案 1.计算流程 跟据原理进行迭代计算的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运用Matlab设计实现Fox-Li 数值迭代法程序的编写。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第九章 P296 9-9 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单位,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给定:x= +635, ⑴编码:c1=1;? ∴c2 c3 c4 =110,位于第7段,k=32; 由635≥512+32n,得n = (3)10 = (0011)2 ,于是 C=11100011。 ⑵译码:由相同方法得译码结果为608; 再加上k/2,添上符号得译码输出x’=+624;量化误差 q = x—x’ = 635—624 =11。 P294 9—3 对于低通模拟信号而言,为了能无失真恢复,理论上对于抽样频率有什么要求? 理论上抽样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2倍的截止频率(即T≤1/(2F H) T:抽样周期 F H:截止频率) 9-8 信号量化的目的是什么? 将模拟的抽样信号变换为能够进行编码的离散抽样信号。 9-9 量化信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量化后的抽样信号易于进行编码,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数字信号。 缺点:量化后的抽样信号存在一定的量化误差,处理不当将产生失真。 9-16何谓信号量噪比?它有无办法消除? 信号量噪比——信号功率与量化噪声之比,它没有办法消除。 9-X 什么是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对于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以根据这些抽样值不失真地恢复得到原来的模拟信号. 第七章 P234 7—3OOK产生与解调框图 产生

解调 7—4 2FSK产生与解调框图产生 解调

7-9 2PSK和2DPSK 产生和解调框图2PSK的产生 2PSK的解调 2DPSK产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频带利用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 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二2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否。 6、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S C = B log 2(1 )。 N 7、设调制信号为 f (t )载波为COS c t,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1 f(t)cos c t,频域表达式为一[F(;i::■■'.■ c) - F(;r ?;.%)]。 2 8、对最高频率为 J的调制信号m(t )分别进行AM DSB 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 分别为2f H 、2f H 、 f H 。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2W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 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3折线近似,J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折线近似。 二、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有效性最好的是(SSE)。

激光原理设计报告

激光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大范围激光防盗报警器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日期:2012.12.10~2012.12.21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防盗报警系统是用物理方法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发生在布防监测区域内的侵入行为,产生报警信号,并提示人员发生报警的区域部位,显示可能采取对策的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是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通过声光报警信号在安保控制中心准确显示出事地点,便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防盗报警系统与出入口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等一起构成了安全防范系统。 本设计论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外围电路的连接,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连接电路,程序设计方法和相应的软件。通过555产生振荡,让74LS90不停的计数,大概50S左右清零计数器,产生一个进位去控制关蜂鸣器和停止延时电路的计数。通过控制电路控制NPN三极管的截止和导通,来控制蜂鸣器的鸣响。系统硬件电路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并且具有低成本的优点,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住宅和人群。 关键字: 防盗报警蜂鸣器激光报警器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 设计背景 1.2 报警器的分类 1.3 设计要求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 2.1 总体方案及设计原理 2.2 所需器材 2.3 实验电路及说明 第三章.总结与发展趋势

1.1 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不仅希望拥有舒适、温馨的住所,而且对安全性、智能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盗窃、入室抢劫等刑事案件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传统的依靠安装防盗门窗、或靠人防的防范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各种自动报警系统应运而生,被广泛地应用于需要高安全要求的各种场所。 激光引入安防系统的优异性,激光是一种高亮度的定向能束,单色性好、方向性好、具有优异的相干性。因此,激光不会象无线电波、红外光那样,受到背景、不同温度物体的干扰,无线电波也容易受电磁波的干扰,即抗干扰能力强。 ①激光是一种特殊光源与普通光不同②强穿透、远距离③抗干扰、不误报、不漏报④体积小、易隐蔽⑤用人眼看不见的激光设防,保密性好,难回避⑥可兼容各种形式的探测器同时探测⑦耗电少寿命长。主要针对户内外大型公共场所,如厂矿企业、大型油田、图书馆、银行、博物馆、展览馆、学校、养殖场、监狱以及有重要物品的商铺和仓库等,同样使用在家庭防盗上也更有安全保证!此方案有着较大的未来经济效益。 1.2 报警器的分类 (1)报警探测器按工作原理主要可分为红外报警探测器、微波报警探测器、被动式红外\微波报警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器、振动报警探测器、超声波报警探测器、激光报警探测器、磁控开关报警探测器、开关报警探测器、视频运动检测报警器、声音探测器等许多种类。(2)报警探测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报警探测器和被动式报警探测器。(3)报警探测器按探测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点控报警探测器、线控报警探测器、面控报警探测器和空间防范报警探测器。(4)防盗探测器是否采用电源分类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5)从防盗报警器与报警主机(后端处理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有线与无线。除了以上区分以外,还有其他方式的划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使用情况不同,合理选择不同防范类型的报警探测器,才能满足不同的安全防范要求。报警探测器作为传感探测器,用来探测入侵者的入侵行为及各种异常情况。在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和普通建筑物中需要安全防范的场所很多。这些场所根据实际情况也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防范目的和要求。因此,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报警探测器,以满足不同的安全防范要求。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1.1---1.3 基本概念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机械设计学》总复习答案

《机械设计学》总复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 2、原动机、传动机、工作机; 3、动作功能、工艺功能; 4、物场(或者S-Fields); 5、单流传动、分流传动、汇流传动、混流传动; 6、内联传动链、外联传动链; 7、承担载荷、传递运动和动力; 8、直接相关关系、间接相关关系; 9、工作要素(或工作表面)、连接要素(或连接表面);10、等强原理、变形协调原理、自助原理、稳定性原理;11、原始误差、原理误差、工作误差、回程误差;12、简单、明确、安全可靠;13、温度差,越大;14、运动循环图;15、人、机器、环境;16、理论计算方法、经验公式法、相似类比法、实验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 三、简答题 1、简单动作功能:圆珠笔的伸缩双动功能、带轴的轮子、拉链、门锁、电视机双动调节盒盖等。 复杂动作功能:硬币机的卷边功能系统所采用的一组六杆机构、硬币计数包卷机驱动工作头的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挠性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间歇机构六种基本机构的组合机构)等。 工艺功能:刮削器、耕地的犁、绞肉机、激光切割、水刀切割、割草机等。 2、P69-71 3、P75 4、习题(6-4) 5、习题(6-10) 6、P132 7、习题(6-5) 8、习题(6-8) 9、习题(6-9) 10、习题(6-11)

11、P162 12、P178 13、P65 14、P58 15、P200 16、P261 17、千斤顶的基本功能:支撑和顶起重物;其辅助功能:动力和传动功能,千斤顶的升降、定位功能,自锁功能等。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功能: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其辅助功能:动力和传动功能,实现刀具的进给运动功能,刀具的装夹功能,工件的装夹功能、冷却液的开停功能、排屑功能等。 18、习题(6-6) 四、计算题 1.解:N=200,3)60(=n ,4)460(=+n ,6)664(=+n ,41 =?t ,62=?t 则[]()h n N n n /%13.04 3100344)60()60()460()60(=?--=?--+=λ []()h n N n n /%17.06 4100466)64()64()664()64(=?--=?--+=λ 2.解:(1)零件寿命服从)40,200(2N ,由δμ-= t Z 可得 )40 200100()()100(->=->=Z P t Z P R δμ )5.2(1)5.2(-≤-=->=Z P Z P 9938.00062.01)5.2(1=-=-Φ-= 失效概率 0062.0)100(1)100(=-=R F (2)当%10)(=t F 时,有)(1%90)(z t R Φ-== 则%10)(=Φz ,又因为%10)28.1(=-Φ 所以28.1-=Z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频带利用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否。 6、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7、设调制信号为f(t)载波为,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频域表达式为。 8、对最高频率为f H的调制信号m(t)分别进行AM、DSB、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2f H、 f H。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2W 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13 折线近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 折线近似。 二、简答题(总分18,共4小题) 1、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3分) 答: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多径传播 2、简述脉冲编码调制的主要过程。(6分)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幅值连续的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变换为幅值离散、时间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编码是把幅值、时间均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用一组数字序列表示。 3、简单叙述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6分) 最佳抽样时刻对应眼睛张开最大时刻;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有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图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幅度畸变范围;图中央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电平;抽样时刻上,上下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 4、简述低通抽样定理。(3分)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2、设信息序列为100000000001100001,试编为AMI 码和HDB3码(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并画出相应波形。(6分) 1、已知调制信号载波为,分别画出AM、DSB、SSB(下边带)信号的频谱。(6分) 3、设发送数字信息为110010101100,试分别画出OOK、2FSK、2PSK及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对2FSK信号,“0”对应T s=2T c,“1”对应T s=T c;其余信号T s=T c,其中T s为码元周期,T c为载波周期;对2DPSK信号,代表“0”、代表“1”,参考相位为0;对2PSK信号,代表“0”、代表“1”。)(8分) 四、(总分12分)现有一个由8个等概符号组成的信源消息符号集,各符号间相互独立,每个符号的宽度为0.1ms。计算: (1)平均信息量;(2)码元速率和平均信息速率;(3)该信源工作2小时后所获得的信息量;(4)若把各符号编成二进制比特后再进行传输,在工作2小时后发现了27个差错比特(若每符号至多出错1位),求传输的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解:解:(1)——(2分) (2)T s=0.1ms ,所以 ——(2分)(3)——(3分) (4)误比特率——(2分) 2小时传送的码元数为 误码率为:——(3分) 五、(总分12分)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在该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上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t)的频带限制在5K H Z,而载波为100 K H Z,已调信号的功率为10KW。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滤波,试问: (1)该理想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多大?(2)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3)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matlab仿真)

电子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激光原理与技术 课程设计 课程教师: 作者姓名: 学号:

题目一: 编程计算图示谐振腔的稳定性与光焦度1/F的关系。可取R1=∞, R2=∞, l1=250mm, l2=200mm。,用matlab程序计算光线在腔内的轨迹,演示腔稳定和不稳定时光线在腔内往返次数增加时光线轨迹。初始光线参数可以任意选择。 利用matlab编程如下: clear,clc L1=250;L2=200; R1=inf;R2=inf; syms d; T=[1,L1;0,1]*[1,0;-d,1]*[1,L2;0,1]*[1,0;-2/R2,1]*[1,L2;0,1]*[1 ,0;-d,1]*[1,L1;0,1]*[1,0;-2/R1,1]; A=T(1,1); B=T(1,2); C=T(2,1); D=T(2,2); h=(A+D)/2; ezplot(h,[0,0.012]) title('谐振腔的稳定性');xlabel('透镜光焦度D(/mm)');ylabel('等效 g1g2') 运行结果:

题目二: 和透镜上的模式半径与光焦度1/F的关系。 计算输出镜M 2 利用matlab编程如下: clear,clc L1=250;L2=200;R1=inf;R2=inf;w1=0.5*10^-3; syms d T1=[1,L2;0,1]*[1,0;-2/R2,1]*[1,L2;0,1]*[1,0;-d,1]*[1,L1;0,1]*[1,0;-2/ R1,1]*[1,L1;0,1]*[1,0;-d,1]; A1=T1(1,1);B1=abs(T1(1,2));C1=T1(2,1);D1=T1(2,2);h1=(A1+D1)/2; W1=((w1*B1/pi)^(1/2))/((1-h1^2)^(1/4)); T2=[1,0;-2/R2,1]*[1,L2;0,1]*[1,0;-d,1]*[1,L1;0,1]*[1,0;-2/R1,1]*[1,L1 ;0,1]*[1,0;-d,1]*[1,L2;0,1]; A2=T2(1,1);B2=abs(T2(1,2));C2=T2(2,1);D2=T2(2,2);h2=(A2+D2)/2; W2=((w1*B2/pi)^(1/2))/((1-h2^2)^(1/4)); figure (1) ezplot(W1,[0,0.012]); title('透镜上的光斑半径');xlabel('透镜光焦度D(/mm)');ylabel('光束半径') figure (2); ezplot(W2,[0,0.012]) title('输出镜上的光斑半径');xlabel('透镜光焦度D(/mm)');ylabel('光束半径') figure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