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

陕西省: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

历年真题及答案

1、 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

在教育思想史上明确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教育家是(C)。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2.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是(B)。

A.愉快教学法

B.情景教学法

C.尝试教学法

D.成功教学法

3.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A)。

A.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D.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4.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B)。

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5.“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D)。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Www.KaOhttps://www.360docs.net/doc/853339204.html,

D.小组活动

6.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D)。

A.有正确的学生观

B.要树立育人意识

C.应具备管理能力

D.应具备专业化的素质

7.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C)。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8.随着教学的进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细目,表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这是(A)。

A.提纲式板书

B.重点词语式板书

C.对比式板书

D.问答式板书

9.主张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逻辑后果使学生从经验中体验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理论是(C)。

A.行为矫正理论

B.现实疗法理论

C.目标导向理论

D.和谐沟通理论

10.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D)。

A.教师从头讲到尾

B.以讲授法为主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1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2.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3.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B)。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1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D)。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D)。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16.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C)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7.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8.《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B)。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9.个别教师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对学生关禁闭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20.王安石的《伤仲永》说明了(D)。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1.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

__________、__________。(BD)。

A.精英教育观

B.人才观

C.应试升学观

D.教育质量观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AC)。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3.教学技能测评的构成因素有(AB)。

A.教学技能评定

B.教学技能测验

C.教学技能评价

D.教学技能测量

4.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CD)。

A.青年与老年的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D.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Www.KaOhttps://www.360docs.net/doc/853339204.html,

5.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基本教育能力素养有(AC)A.语言表达能力

B.发表论文的能力

C.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获得科研经费基金的能力

6.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AB)。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指向作用

D.选优作用

7.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D)。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8.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

9.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__。(CD)

A.德育目标

B.德育任务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0.人的身心发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AB)A.生理的发展

B.心理的发展

C.情商的发展

D.道德的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

2.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

3.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

4.小学生在观察时常会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

5.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

6.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精心准备。( )

7.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包括保护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

8.小学教育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

9.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 )

10.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

判断题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如何开展少先队社

区工作?

【答案要点】

(1)引导少年儿童争优创先。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娱活动。

(3)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4)引导少年儿童参与社区建设。

(5)加强少先队的社区阵地建设。

2.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3.教学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保持?【答案要点】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4.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板书?

【答案要点】

(1)目的明确;

(2)布局合理;

(3)呈现时机合适;

(4)与讲授相结合;

(5)书写工整,图文规范。

五、论述题(12分)联系实际试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答案要点】

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儿童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20分)赵老师是某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信服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

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案要点】

(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11年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

分)1.(A)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

A.《学记》

B.《论语》

C.《童蒙须知》

D.《小学》

2.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3.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B)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D)。

A.《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教师法》

D.《教育法》

5.“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6.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文件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Www.KaOhttps://www.360docs.net/doc/853339204.html,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8.(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9.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D)。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经验

D.间接经验

10.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2.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13.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14.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B)。

A.模拟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场景直观

15.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课堂教育

B.班

C.课

D.时

16.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C)。

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17.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C)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8.教师的(A)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学科知识素养

B.文化素养

C.语言表达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0.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AC)两种教育价值观。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角色除了教育者之外,他还是(BD)。

A.教学主导者

B.文化传播者

C.监护者

D.研究者

3.《学记》体现的教学原则有(BC)。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Www.KaOhttps://www.360docs.net/doc/853339204.html,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指(AB)。

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所制约

C.受教育人口的规模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D.学校发展规模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5.“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B)。

A.英国的高尔登

B.美国的霍尔

C.美国的华生

D.美国的吴伟士

6.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CD)。

A.基础性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选修课程

D.必修课程

7.新课程以(AB)为理论基础。

A.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自然主义理论

D.实践主义理论

8.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BD)。

A.素质教育

B.科教兴国

C.实施全民教育

D.人才强国

9.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直观感知的方法包括(AB)。

A.演示法

B.参观法

C.讨论法

D.谈话法

10.下列属于教育学专业期刊的是(AC)。

A.《教育研究》

B.《中国教师报》

C.《中国教育学刊》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

2.美国学者布鲁纳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

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 )

4.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6.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

7.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8.法国思想家卢梭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 )

9.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

10.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功能的生存功能。( )

判断题: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课程计划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要点】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2)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3)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2.什么是德育的途径?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要点】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12分)《礼记.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

【答案要点】

(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

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六、案例分析题(20分)下面是对某所学校《成绩册》改革的一段描述:

上学期放假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册》,上面不仅有考试的分数和班主任的评语。而且有老师的“悄悄话”,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自己评价自己、家长寄语、同学互评等栏目。

问题:

(1)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我国新课程改革要实现哪些方面的转变?

【答案要点】

(1)以上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课程评价方面“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

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成为基本的评价方略。另外,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成为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目录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三、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五、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六、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七、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九、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十、学习动机理论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1)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教育心理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所谓“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2、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及著作 (一)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1.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有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2.教育对象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 3.教育目的 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教育内容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条原则不是孔子提出来的,而是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 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道德修养 第一,立志有恒 《论语.子罕》:“三军可以多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第二,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三,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第四,改过迁善。 7.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班别: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__、_智能素质_、__身体和心理素质__、__劳动和生活技能素质___等。专业或职业素质是指在各种专业或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和表现的素质。 2.师爱内容由低到高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其次是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是更高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3..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文明;(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 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可分为_社会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教育目的论两类。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7.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这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的教育。其中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9.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很需要途径。 10.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_联习的方式去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9分) 1.教育机智: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7.教育美育要是全部的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B)。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D)。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C)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A.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抓好学生学习 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A.观察 B.判断 C.反思 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D)。A.工作日记 B.客观题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B)。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9.(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C)。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A.殷周时代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C)。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B)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B)。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学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点全概括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模拟冲刺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 A.价值取向问题B.个人发展问题C.思想方法问题D.社会发展问题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4.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5.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人期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 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管理B.引导C.控制D.交往 8.“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这一条文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A.道德形象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 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 12.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 1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14.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系统性原则 15.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 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 16.评定学业成绩时,信度好,效度却往往不高的试题是() A.问答型试题B.论文式试题C.主观性试题D.客观性试题 17.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A.1998年B.1999年C.2002年D.2003年19.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A.教研组B.班级C.教师D.学生 2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的是()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模糊综合测评法D.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制定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依据是:对_________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_________的研究。22.学生是权力的主体。其享有的法律规定的社会权力包括:_________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力、_________的权力、安全的权力。 23.考察学生文化的特征,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文化的_________性、非正式性、多样性、_________

小学教育学整理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孟禄;(四)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教育的概念: (一)广: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二)狭:学校教育。 (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 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③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四、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比较完备,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含“文武”两方面,称“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潮: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孔子的《论语》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2、墨家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3、道家的核心是“无为”,主张回归自然; 4、《礼记》中的《学记》主张教学相长和循序渐进地开导学生,是罕见的遗产。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问答—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主张灵魂是人的本质,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 3、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全面发展教育。 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卢梭的《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原则; 3、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主张国家、民主教育。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教育学成为规范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的《教育学讲 授纲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对20世纪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凯洛夫的《教育学》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951引入中国。 要点:1、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述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1878年张焕纶的上海正蒙书院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3、1897年盛宣怀的南洋公学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的特点。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4.古代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5.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三级管理相结合。 A.国家、地方、校长 B.国家、地方、教师 C.国家、校长、教师 D.国家、地方、学校

7.教育家( )曾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8.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10.“学而时习之”反映的是( )的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1.( )是“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12.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 A.教师、学生、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B.教师、学生、教材、课时和场所固定 C.学生、位置、教材、课时和班级固定 D.教师、学生、内容、班级和时间固定 13.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体性活动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小学教育学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示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2.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例教学理论 13.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惟一选择 B.容 C.途径 D.基础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XX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校重点工作,打造有效教学课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真正办一所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抓教师队伍建设 1、师德建设;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 工作的科学论述。明确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营造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办法干好事,人人都有能力干好事”的良好氛围。 2 、业务提升:(一个医生面带微笑,但他没有医术,那他就没有医德;一个老师她面带微笑,但她没有能力,她也就没有师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丰富的内涵,要增强自身的素养,一是静下心来练内功。加强自身的写作和阅读训

练。二是开展各类活动。本学期我们将开展班主任演讲赛、. 青年教师赛教、示范课、公开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抓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导主任及时督促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分析、归纳、总结。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最终实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 1、抓教师队伍的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 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同绩效挂钩,在考核中坚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坚决杜绝上课接打手机,校园内穿凉拖、暴露的衣服。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不敷衍了事,上班时间不串岗、溜号、聊天,在工作中不干私活。教导主任跟踪检查,发现一次迟到早退扣10元,上课接打手机、乱串教室、发现教室无老师者罚款50元,责任区时间内有上访、违规违纪恶 性事件,不安全事故发生的,从绩效工资30%中扣除20%,并影响年终本人考核。 2、抓教学上的常规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 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一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牢固树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