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名词解释(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考试专用)

椎间孔: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称为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纵膈:是左右纵膈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膈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
齿状线:肛柱的下端和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白线:在齿状线下方1cm处,有一环形浅沟,称为白线,是区分内外痔的标志。
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房室口,包括右房室口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主要是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聚集一起称神经核。
膀胱三角:为膀胱底部内面的三角区,三角形底的两个角是输尿管口;其下角为尿道内口。因此区无黏膜下层,故其黏膜平滑。两侧输尿管口间有输尿管间襞,为膀胱检查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此三角也是肿瘤和结核好发的部位。
乳糜池:为胸导管起始处膨大,有一条肠干和左右腰干混合而成。
胆囊三角: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下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椎体交叉:在延髓腹侧面锥体束纤维大部分左右交叉,阻断了延髓的前正中裂的下端,形成了外形上可见的椎体交叉。
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形成,在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的动脉环称大脑动脉环。变异较多。
人体解剖学:是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展的科学。
咽峡:腭帆后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记。
直肠子宫陷凹:在腹膜腔内,器官之间形成较大而恒定的腹膜间隙称陷凹。其中,在直肠和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在座位和站位时,是女性腹膜腔最低处,且此处和阴道穹后部仅隔一阴道后壁。当腹腔积血、积液或积脓时,常集聚于此,可经阴道穹后部进行穿刺抽取。
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一条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膜前外侧壁的下部。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称灰质,因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
视神经盘: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盘,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视神经盘无感光细胞,称生理学盲点。
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为感觉血压变化的压力感受器。
肾门:肾的内

侧缘中央凹陷,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神经出入的部分,称肾门。
边缘叶:大脑皮质的膈曲、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构成边缘叶。
咽淋巴环: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共同围成的结构。
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围所形成的的结构。
黄斑:视网膜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处,呈黄色的小区,其中央凹陷处称中央凹,是视神经最敏锐的部位。
马尾:由于脊髓相对升高,使腰、骶、尾神经根在穿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这些神经根在脊髓圆锥以下,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脊管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硬膜外麻醉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
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巩膜静脉窦: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外面稍凹陷,称巩膜沟,靠近角膜缘的巩膜实质内,有一环形的管道,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肋膈隐窝:是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处为胸膜腔的最低位置,胸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内侧丘系:薄束核、楔束核分别接受薄束、楔束的纤维,而由此两核发出的纤维与中央管的腹侧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反折向上行,于左、右下橄榄核间形成内侧丘系,向上经过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内侧丘系是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纤维,传导的是对侧半躯干和上下肢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
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构成的密闭的腔。正常情况下,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冠状窦:是指位于冠状沟后部的静脉窦,它接受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的静脉血,通过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
小网膜:是连于肝门和胃小弯及十二指厂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分为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两部分。
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的分叉处稍右侧,有一结缔组织条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称主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若出生6个月此导管未闭锁,则为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白交通支:由脊髓侧角发出的具有髓鞘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连于脊神经和交感干之间,因髓鞘发亮,故称白交通支。因为侧角只见于脊髓胸1—腰3节段,所以白交通支只能在胸1—腰3共15对脊神经与交感干

间见到。
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二尖瓣复合体,它们共同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
骶副交感核:在第2骶髓至第4骶髓节段前角的基部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一神经核团,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细胞体所在的部分,称骶副交感核。
板障:颅盖骨的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其中含有板障静脉。
会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阴即产科会阴,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狭小的区域的软组织。广义的会阴指封闭小骨盆的所有组织。
乳房悬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分别连于胸筋膜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其支持和固定的作用,这些纤维束称为乳房悬韧带。
联合腱:腹内斜肌下部的肌束越过精索前面,延为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汇合形成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
精索:为一对圆索状结构,位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深环处,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淋巴管、神经、鞘韧带等被三层被膜包裹而成。
腹股沟三角:是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又称海氏三角。
肺门:肺内侧面中部有一圆形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在肺门的附近还有支气管淋巴结。
阴道穹:为阴道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在子宫颈周围形成环状间隙。阴道穹分为前部、后部和侧部。
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其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两侧的静脉角均有淋巴导管注入。
神经纤维:神经元发出的突起,被神经膜或髓鞘包被,称神经纤维。根据纤维外是否包有髓鞘又可分为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
骨髓:是充满于骨髓腔和松质内的软组织,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之分。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腹膜腔:腹膜有脏、壁层之分,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浆膜腔隙称之为腹膜腔。
基底核:是大脑半球髓质内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等四对灰质团的总称。
支气管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之部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是构成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
心包:为一圆锥形的纤维浆膜囊,包在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外面,可分为纤维性和浆膜性心包。
肋弓:第8—10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为重要的体表标记。
颈动脉窦:是指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可反射性调节血压。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裂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肝门:肝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

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状结构。
梨状隐窝:位于喉咽部,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深窝称梨状隐窝,为异物常泄流之处。
盆膈:由盆膈肌及其筋膜构成。由封闭骨盆下口和承托盆腔器官的功能。
颈动脉小球: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后方,有一扁圆形小体,为颈动脉小球。可反射性的调节呼吸。
第四脑室:指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分,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后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左膈脚上。十二指肠悬韧带和包绕预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