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即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四军团兼有称谓。鄂豫皖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是1931年11月初成立的。1931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曰,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四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红四方面军成立初期,在1931年12月下旬其攻克鄂东重镇黄安获重大胜利后,《红色中华》报道中即称红四方面军为“红军第四军团”。

史载此时在鄂豫皖地区活动和取得上述战绩的红军非四方面军莫属,故红四军团即是红四方面军无疑。

1932年7月开始,中华民国政府军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2日,迫于政府军的强大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苏区,开始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

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和骑兵师奉命西渡黄河后,11月8日改称西路军,致力于打通前往苏联的通道,但是因受马家军阻截,加之后无援军,全军覆灭,余部分为两部,一部分436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被当地军阀盛世才缴械,后编为红军特特种大队,另一部分各自突围后分批回到延安。

1937年8月,剩余红四方面军部队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投入抗日战争。

兵团第一师农业产业风险分析

兵团第一师农业产业风险评估 一、兵团第一师地理气候条件 (一)地理信息 第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境内,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东临沙雅县,西抵柯坪县,傍依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台兰河、多浪河水系。地跨阿克苏地区5县1市(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沙雅县、阿克苏市)。东西相距281千米,南北相距180千米。境内有国道217线、314线和省道207线、210线、309线,玉(尔衮)—阿(拉尔)公路、阿(克苏)—塔(里木)公路、阿(拉尔)—图(木舒克)公路、阿(拉尔)—和(田)公路、阿(拉尔)—沙(雅)公路交汇与此。师部驻地阿拉尔市,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010千米,阿拉尔市距阿克苏市120千米。总面积4196平方千米,占农一师总面积的65.5%;其中城区规划控制面积879.64平方千米,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总用地21平方千米。垦区由塔里木的阿拉尔、沙井子2大垦区和四、六团2个独立垦区组成,2019年全年新增新井子镇、甘泉镇、花桥镇、幸福镇、金杨镇5个镇,共9个建制镇。

(二)自然气候条件 第一师阿拉尔市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气温10.7℃,≥10℃积温4113℃,无霜期220天,极端最高气温35℃(沙井子垦区每隔5~10年遇最高温40℃),极端最低气温-28℃(四团垦区最低气温为-33.2℃)。垦区太阳辐射年均133.7~146.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556.3~2991.8小时,日照率为5869%,4-10月平均日照9.5小时,适宜长绒棉、细绒棉栽培。垦区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为40.1~82.5毫米,年均蒸发量1876.6~2558.9毫米。 垦区灌溉水源主要引自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已建有多浪、胜利、上游三大平原水库,总水面248.8平方公里,库容5.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土壤属塔里木河平原,地势平坦,高差为1/3000,经多年开垦发育为灌耕草甸土。 二、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阿拉尔市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依靠科技赋能,成为全国重要的细绒棉和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以及新疆特色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的示范基地。粮、棉、果、蔬、畜、禽等主要特色产品可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具有前卫魅力的彩色棉、生态棉相继在此落户。目前年产皮棉18.3万吨,其中长绒棉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5%,细绒棉平均亩产皮棉140公斤以上;长绒棉平均亩产皮棉100公斤以上。由于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瓜果含糖量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一、第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蒋介石黄埔嫡系,从王耀武、张灵甫到俞济时。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 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4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该军抗战开始时组建,首任军长为俞济时,当时辖51师、58师。1938年初,将原来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的阮肇昌皖军57师吞并,以后一直下辖这3个师。74军战斗力很强,编制较大,是4个攻击军之一,该军直辖有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辎重团、2个补充团等,有员额约3.5万人。1939年由王耀武接任军长,1944年施中诚任军长。该军为中部战场的救火队,先后曾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会战、南京会战,1938年武汉会战中的万家

岭战役,1939年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1941年的上高会战第一次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获得了一号、二号武功状,但随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被全军击溃。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余程万死守常德,是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都没有出彩,但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打败了孤注一掷的鬼子,为其抗战历程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将领有王耀武、俞济时、张灵甫、施中诚、李天霞、余程万、邱维达等。二、第5军: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化装甲军,其第200师更是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19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 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

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 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胡琏,字伯玉,老

国民革命军72军

国民革命军72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72军。 ①1937年9月组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9月12日任命孙元良为军长,隶属第9集团军。 在南京保卫战中,该军在中华门地区组织防御,阵地被突破后,孙元良只身逃命,致 使部队溃散,全军覆没,该军番号被取消。 ②1938年由川系刘湘集团新组建了第72军。1938年4月6日,刘湘将所属独立第12旅扩编组成新编第14师,并与新建的新编第13师合编组成第72军,任命王陵基(号方舟)为军长,28日王陵基被任命为第30集团军总司令,仍兼第72军军长,7月27日任命韩全朴(字守斋)为副军长。该军下辖:新编第13师,刘若弼任师长;新编第14师,范南煊任师长。新组建的第72军是中央军旁系部队,隶属第30集团军。该军组成后,由四川调往湖北,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初,国民党军整编时,该军新编第13师与第78军新编第15师对调建制。此时,该军下辖新编第14师、新编第15师。此次建制调整后,该军先后开赴江西、湖南,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等。 1940年2月13日,韩全朴升任军长,陈良基任副军长,下辖:新编第14师、新编第15师编制不变。1941年3月至12月,该军先后参加了上高会战和第2次、第3次长沙会战。在此期间,新编第14师改番号为第34师。1942年4月,韩全朴调离,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再次兼任军长,3月28日,该军新编第15师师长傅翼(字西屏)升任副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34师,祝顺锟任师长;新编第15师,江涛任师长。 1943年2月18日,王陵基不再兼任军长职,由副军长傅翼继任军长,同日,第78军副军长汤敏时(号逊甫),改任该第72军副军长。同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第78军被裁减,所属新编第13师、第16师编入第72军。此时,第72军下辖:第34师,祝顺锟任师长;新编第13师,唐郇伯任师长;新编第15师,江涛任师长;新编第16师,吴守权任师长。此次整编后,该军参加了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1945年春,该军新编第16师改隶第30集团军总部直辖,此时,该军下辖第34师、新编第13师、新编第15师参加了湘粤赣边区作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改隶第27集团军。1946年5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第72军改称整编第72师,师长仍是傅翼,参谋长胡学熙。不久,傅翼被免职,另调中央军陈诚军事集团之嫡系将领、第94军副军长杨文瑔继任该整编第72师师长,下辖原第34师改编为整编第34旅,祝顺锟任旅长;新编第13师改编为新编第13旅,杨本固任旅长;新编第15师改编为新编第15旅,江涛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军参加了中原战场与解放军的作战。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27军】(全文)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27军】(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27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27军 一、皖军第3混成旅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直系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安徽境内后,北洋军阀 孙传芳所属直系皖军第3混成旅投靠北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王普任军长,下辖3个师(旅)。该军组成后,隶属第3路军随北伐军参加北伐。10月1日,该军番号撤消,所属部队被缩编为独立第3师,徐琏任师长。同月5日,该师被李宗仁第7军在南京下关缴械,所属部队编入第7军。 二、新编第10军改称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鄂军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1928年2月25日,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因与杨胜治新编第10军番号重复,国民政府将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该称为第27军,夏斗寅任军长,佘式谷任副军长,朱怀冰任参谋长。下辖:第63师,万耀煌任师长;第66师,张森任师长。1928年底,国民党对军队重新编谴时,该军番号被撤消,所属部队整编为陆军第13师,夏斗寅任师长,率部移防湖北大别 山一带。

三、镇嵩军一部组成的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河南镇嵩军一部。1930年9月,蒋介石把中原大战中收编的镇嵩军刘镇华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王振任军长,下辖第1、第2师。不久,徐源泉率第10军沿平汉路被进时,遭遇王部的阻击。其时,徐源泉不知王部已经被收编,在率部作战中把王振打死后将其部队编并。此次作战后,该军番号被取消。 四、湘军一部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湘军谭延闿所属第50师和何键的独立第3师。1931年6月,蒋介石为加强对种苏区和中央红军的“围剿”,将湘军谭延闿所属第50师和何键的独立第3师合编为第27军,隶属“剿匪”第6路军。李云杰任军长,许克祥任副军长,下辖第23师由第50师改编组成,李云杰兼师长;第24师由独立第3师组成,许克祥兼师长。该军组建后,从1931年下半年至1933年上半年,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多次“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该军先后参加了对转入中央红军长征的追击与堵截作战和对湘鄂边区红军第2、第6军团的“围剿”等作战。1935年1月,军长李云杰病死后,刘兴继任军长,戴岳任副军长。在此期间,该军下辖第23、第24师编制不变。1935年12月,第24师奉命调往陕西并改隶第37军。 五、第37、第39军各一部组成的第27军

抗战史上最悲壮瞬间 国军坦克孤身扑入敌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史上最悲壮瞬间国军坦克孤身扑入敌营 导语:淞沪会战,中日坦克首次交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规化、大规模的全面对外外争是中国各种力量都无法承受的。尽管就全球范围而言,日军没 淞沪会战,中日坦克首次交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规化、大规模的全面对外外争是中国各种力量都无法承受的。尽管就全球范围而言,日军没有像样的坦克机械化部队,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新四军,还是国军,在当时都无法有效地在决定性战役中给予日本军队以致命性打击。 1937年“8.13”事变爆发,上海淞沪会战打响,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役,由于受市区建筑的限制和坦克本身的机械问题的影响,坦克发挥的作用有限。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坦克首次交锋,但这些战斗并没有对战役结果造成多大影响,双方的坦克均从属于步兵方阵,掩护步兵冲锋。 当然,这些数目有限的坦克也对战役部署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国民政府在此次会战中,动用了40万大军,张发奎中将指挥第8和第10集团军在战线右翼(包括浦东、川|沙),朱绍良上将指挥第5和第17集团军在战线的中央位置,陈诚中将的第15和第19集团军布置在左翼(包括宝山)。这些中国军队的精锐部分都是由德国军官训练,采用德式先进装备,号称“国军精华”。而与之对阵的为日本第10军,包括从华北抽调的第5和第6师团、从东北调来的第18和第114师团,第1和第2预备步兵旅团,一个战车联队和3个从日本本土运来的独立轻型坦克大队。截止同年11月7日,日本华北方面军所属的9个师团在日本海军第3、第4特遣舰队(含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的护送下,全部抵达上海战区。此时,日军在当地集结了30万官兵、200辆坦克、200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六)

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史上的70个军(六) 仅供参考 第51军: 由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9兵团改编而来。1949年7月改编为第51军,辖第211、第212师,张珍任军长,杨春圃任政治委员。1950年11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52军: 由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一部改编而成。1949年11月改编为第52军,辖第214、第215、第216师,王劲修兼任军长,杨树根任政治委员。主要在广西桂北执行剿匪任务。1951年11月该军军部和番号撤销。 第53军: 由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保安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1949年11月改编为第53军,辖第217、第218、第219师,彭杰如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主要在广西桂北执行剿匪任务。1951年11月该军军部撤销。 第54军: 由原第45军和原第44军各一部合编组成。1952年10月改编为第54军。辖第130、第134、第135师,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55军:

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1952年10月改编为第55军,辖第144、第215、第219师,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担任守卫雷州半岛的任务。1985年10月31日该军番号被撤销。 第58军: 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及其改编的桐柏军区。1949年2月改编为第58军,辖第172、第173、第174师,孔庆德任军长,方正平任政治委员。成立后随即执行剿匪任务。1949年9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60军: 前身是华北军区第8纵队。1949年2月改称为第60军,辖第178、第179、第180师,王新亭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山头是根据地的俗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这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颇有相似之处,其间分化组合,关系非常复杂。下面我把我军各山头的形成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爱好军史的朋友有所裨益。 山头的形成分三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一、红军时期 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大大小小的山头数不胜数,其中,除琼崖红军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以外,其他山头都逐渐合并,最后形成了四大山头: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其中大山头里面又有小山头。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团:1军团、3军团、5军团。 先说5军团,该军团前身是国民党西北军26路军,1931年在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后来一、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会师后,该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后来参加西路军,在甘肃被马家军全部消灭,该山头遂不存在。5军团出的最高级人物是当过副总理的姬鹏飞和副总长李达上将。 下面详细说说1、3军团。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一军一师,起义部队由武汉国民警卫团、安源矿工和萍、浏、澧的农军组成。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上了井冈山,又收编了王佐袁文才的地方武装,这是毛泽东的最基本部队。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宋任穷、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上将都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残余部队,发动了湘南暴动后,也来到井冈山。这支部队出了朱德陈毅林彪三个元帅和粟裕黄克诚一个半大将,还出了6、7个上将。两支部队会合后成立了红4军,下辖3师8团,但只有两个团是主力,即秋收起义部队的31团和南昌起义部队的28团。后来红4军(28团为核心)、红6军(黄公略组建的江西

国民党第六十军(滇军60军)改编记

文章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5期作者:陈义风原题为《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记》 1948年9月12日,羽翼渐丰的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锦州失陷退向关内的通道被堵死后,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宣布起义,不再为国民党政府卖命,接受东北野战军的改编,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这座前伪满洲的首府。 起义了,但旧影响不会自行消除 1948年10月18日,起义的国民党六十军按照东北野战军规定的行军路线开往长春东北方向的九台县。解放区军民在沿途组织了欢迎队伍,并出动许多车辆帮助六十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 起义部队开进九台地区后,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的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为了不使起义部队伙食质量有所下降,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在六十军开赴解放区之前,哈尔滨市就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当时吉长地区

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棉服正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忧心的问题。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十分感慨。 但是,起义官兵的思想仍然比较混乱,各种说法都有。由于六十军历史上屡建奇功,尤其是在事关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以简陋的武器装备抵御了日寇数万人的多次绞杀,许多人战死在沙场,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就是他们打的。因而对于弃守长春,不少官兵心中是有想法的。 有个班长说:“台儿庄的功劳,这回全丢光了!”有的人愤愤不平:“过去说死也不投降,但为啥没怎么打就起义了?!”有的士兵说:“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这样举着白旗输给一群土八路,咱们的脸面往哪搁?”也有的士兵说:“当兵的只要有吃有穿,在哪里干都行。” 对正在向华北推进的战争,许多官兵的认识就更糊涂了。有人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是为了争地盘争天下,都想当皇帝,到头来还是老百姓遭殃。”有人说:“共产党有苏联支持,国民党有美国援助,打不出结果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有个老兵说:“我打了三十多年仗,也没打出什么和平来。不管共产党胜也好,国民党胜也好,快一点结束吧!”

董宋珩带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十六兵团起义的经过

董宋珩带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十六兵团起义的经过.袁南峋 推荐本文0分享: □袁南峋 1949年冬天,国民党在全国的几百万军队已被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剩下的残兵败将节节败退到了四川北部,在董宋珩将军(任川鄂绥署副主任)和曾甦元将军(任第十六兵团副司令)带领下,于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北部什邡县正式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中间经历了不少的艰难、曲折和危险。董宋珩将军是笔者的大舅父。笔者(当时19岁,后来又担任他的警卫员)对这个过程有较多的了解。特把这个过程简略地写出来,以飨读者。 董宋珩将军的一些特点 董宋珩将军号长安,老家四川省仁寿县文公场,在旧社会的高级军官中有不少有别于他人的地方。 第一,他是有名的大孝子。他的父亲姓宋,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带着他改嫁到董家,在董家又生了四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继父去世以后,为了纪念两家的父亲,就改名为董宋珩,在他当了师长有了钱以后,就在仁寿县文公场修建了一所很大的祠堂,取名“董宋大本堂”。以表示对两家的深切怀念。 第二,他从小读书就非常用功,从四川陆军小学、陕西陆军中学到保定军校(他是第一期毕业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第三,在那些妻妾成群的旧社会大官当中,他从未娶过姨太太,也没有找过姘头,为人善良,不管是军中下属还是家里的佣人、佃户,我从未见过他打人、骂人的事。我想,他这种性格和他后来起义是有内在联系的。 董宋珩与孙震的长期合作与隔阂 他在保定军校毕业后,就回到四川当军官。在当上师长以后就长期与孙震合作。孙震号德操,和董宋珩是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和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还是同乡。董一直做孙的副手,孙当二十九军军长,他就当副军长,孙当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他就当副总司令。由于董确有一定才能,孙的许多指挥和军务方面的大事都倚重董宋珩。但孙震对军权、财权和人事权紧紧抓住不放,董宋珩在与他合作的年代中,从未单独管过一个军或其他的独立单位,所以孙、董之间又存在着相当的隔阂。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四川军队出川抗战,孙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董任副总司令。在抗战中,二十二集团军曾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有过合作,董还见过朱德总司令,听过朱总司令的讲演。董对八路军抗战的勇敢,而且敢到日本侵略军的后方去抗日很佩服,对八路军的官兵平等和朱总司令的平易近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是他亲自对我说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二十二集团军驻在河南郑州,番号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以后又改为第五绥靖区,孙当主任,董当副主任。解放战争中期,蒋介石把第五绥靖区的主力部队四十一军和四十七军合并为十六兵团,把十六兵团调到徐州附近,准备与解放军决战,但仍然留下了第五绥靖区的一个空名,这时孙和董的矛盾激化了。主要原因是孙震向蒋介石保荐自己的侄儿孙元良任十六兵团司令,董就成为一个道地的空头副主任了。 孙元良这个人在军中的名声一直很坏,贪财又贪色,既没有指挥打仗的真本事,而脾气又很坏。打仗出了什么事总是怪下级,从来不承认自己指挥有问题,但因为他是黄埔一期毕业,是蒋介石的“学生”,又是孙震的侄儿,当了十六兵团司令之后,就更加专横跋扈和目中无人。

国民党军历史上的兵团

国民党军历史上的兵团 第一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汤恩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隶属第一兵团的国民党头号主力整编74师被歼灭后,第一兵团因此被撤消。 1947年8月第一兵团重建(又称胶东兵团),司令官为范汉杰,辖第8、9、25、45、54、64六个整编师,1947年12月胶东战役惨败后被撤消。 1948年3月,以负责长春城防的新6军(由原新1军新38师扩编)及60军6万人编成第一兵团,司令官为郑洞国。1948年10月在吉林长春地区投降。 1948年11月,第一兵团在武汉重建,辖29军、71、79军,司令官为陈明仁。后兵团改驻长沙,辖14、71、100军。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 1949年8月,陈明仁兵团起义后,国民党政府重建第一兵团,辖14、71、97军,司令官为黄杰。黄杰兵团后逃入越南,由法国殖民政府船运台湾 第二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王敬玖。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中隶属第二兵团的暂编第4纵队等部被歼灭,第二兵团因此被撤消。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5军为基础,建立第二兵团,辖5军、12军、70军、74军、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司令官为杜聿明(1948年10月杜聿明调东北指挥作战,邱清泉接替司令官)。淮海战役中指挥第5、12、70、72、74、116军、兵团独立旅、独立骑兵旅。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第三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区震。1947年底,第三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 1947年11月以驻安徽的桂系军队主力第一纵队成立新的第三兵团,辖7军、整编48师(后改为48军),4.5万人,司令官为张淦,在广西战役中被歼灭。 1949年11月以湖北保安部队改编的暂8军、暂9军共3万人,重建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朱鼎卿,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第四兵团 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进行时,为救援王敬玖兵团,临时成立了第四兵团,司令官为王仲廉,旋即因增援不利而被撤职,罗广文接任兵团司令官。1947年底,第四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 1948年6月重建第四兵团,辖整编第10、28、85师,司令官为吴绍周,1948年7月改为12兵团。 1948年11月将保定绥靖公署改为第四兵团,辖16军、94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 1949年江西第三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四兵团(在广东作战时也曾称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为沈发藻。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第五兵团 1947年9月成立,辖整编第3、15、41师,共3万人,司令官为李铁军,成立后立即投入中原战场。1947年12月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被解放军陈赓兵团歼灭,兵团编制也被国民党政府撤消。 1948年重建第五兵团,辖17、36、38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9月改为第七兵团。 1949年9月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新建第五兵团,辖27、36、69、90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2月在成都被歼灭。 第六兵团: 1947年以在东北的滇军成立,始为东北第一兵团,司令官为孙渡,驻锦州,辖9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六兵团。1948年6月孙渡调任热河省主席,卢浚泉继任兵团司令官。1948年10月锦州周围的新8军、93军、184师共10万人全部归第六兵团指挥,但旋即就在辽宁锦州地区被歼灭。Q`B) GMV 1948年11月,将第九绥靖区司令部改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从东北撤退的39军、54军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99军,司令官为李延年。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解放军突破江防南逃,后负责福州地区防御,兵团辖第25、73、74、96、106军5个军十万余人。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第七兵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