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导论

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摘要:近期以来外军专家纷纷指出:纳米军事离我们并不遥远,纳米技术革命并非海市蜃楼,纳米

战争从实验室走向未来战场将使新知世界大门洞开,届时联合作战态势更加复杂多变,战争更加扑朔

迷离……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军事变革风起云涌。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视,到底什么

科技能够像核能和微电子技术一样,对未来军事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并将主导新一轮军事变

革?国外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纳米技术将在21世纪引发重大变革,并成为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

Abstract: since the recent foreign experts have pointed out that: nano military is not far away from us, not the Nanotechnology Revolution mirage, nano war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battlefield of the future will make the new world the gate opens, then joint combat situation more complex, more whirling war...... Ent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ke a raging fire, military reform be raging like a storm. Standing o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to examine, what technology can be like nuclear and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bringing revolutionary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military development, and will lead the new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Foreign scholars pointed out: "nanotechnology will cause great chang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become the core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一.纳米陶瓷及其发展历程

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国防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传统陶瓷的脆性,使其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与传统陶瓷相比。纳米陶瓷的原子在外力变形条件下自己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较好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英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卡恩在Nature杂志上撰文道:“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

中国的陶器可追溯到9000年前,瓷器也早在4000年前出现。最初利用火煅烧粘土制成陶器。后来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出现, 发现高温烧制的陶器, 由于局部熔化而变得更加致密坚硬, 完全改变了陶器多孔、透水的缺点, 以粘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烧制而成的瓷器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型陶瓷诞生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陶瓷基础上, 一些强度高、性能好的新型陶瓷不断涌现, 它们的玻璃相含量都低于传统陶瓷。纳米陶瓷的研究始于80 年代中期。

所谓纳米陶瓷,是指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都限于100nm以下,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陶瓷材料。由于纳米陶瓷晶粒的细化,品界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使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大为提高并对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与传统陶瓷不同的独特性能,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

2.1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是蒸发凝聚法和高能机械球磨法两种。

蒸发凝聚法:在真空蒸发室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加热金属或化合物蒸发源,

由此产生的原子雾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而失去能量,凝聚而成纳米尺寸的团簇,并在液氮冷却棒上聚集起来,最后得到纳米粉体。1987年美国Argonne实验室的Siegles采用此法成功地制备了Ti0

2

纳米陶瓷粉体,粉体粒径为5—20nm。

高能机械球磨法:利用机械摩擦的方法得到纳米晶粒。是将粉体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随着容器的旋转、振动或剧烈摇动而得到超细微粒。采用此法已制备了19nm左右的压电陶瓷粉体。此外还有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法等其他物理制备技术。

一般说来,纳米陶瓷粉体物理制备方法的工艺条件较为苛刻,应用范围较窄,粉体粒径控制较为困难,而化学制备方法是在液相和气相条件下,首先形成离子或原子,然后逐步长大,形成所需要的粉体,容易得到粒径小、纯度高的超细粉体。2.2化学制备方法

化学制备方法分为气相化学法和液相化学法。

气相化学法:是在远高于热力学计算临界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产物蒸气形成很高的过饱和蒸汽压,使其自动凝聚形成大量的晶核。这些晶核在加热区不断长大,聚集成颗粒。随着气流进入低温区,颗粒生长、聚集、晶化过程停止,最终在收集室内收集得到纳米陶瓷粉体。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1100~

1400℃温度下,分别用Si(CH

3)

2

C1

2

、NH

3

、H

2

作为硅、碳、氮源和载气,制得了平

均粒径为30~50nm的SiC纳米粉和平均粒径小于35nm无定形SiC/Si

3N

4

纳米复合

粉体。气相化学合成按加热热源可分为电阻法、等离子体法、激光法和电子束法等。对于原料容易挥发、蒸汽压高、反应温度不是太高的、反应性高的有机硅、金属氯化物或其它化合物,采用电阻加热法即可。目前有产业化趋势的制备方法是等离子体法和激光法。等离子体法是纳米陶瓷粉体制备的常用方法之一,用该

方法制得了A1

20

3

、Si

3

N

4

、Si

3

N

4

/SiC、AlN、ZrN、TiN等氮化物纳米陶瓷粉体。激

光诱导气相沉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气体分子(或光敏剂分子)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引起反应气体分子激光光解、激光热解、激光光敏化和激光诱导化学合成反应,经成核生长成超细粉末。

液相化学方法是通过液相来合成粉体,包括沉淀、溶胶凝胶、喷雾热解、水热合成。

沉淀法: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得到陶瓷前驱体沉淀物,再将其煅烧形成纳米陶瓷粉体。为了避免严重的硬团聚,往往引入冷冻干燥、超临界干

燥、共沸蒸馏等技术手段。已制备Y-TZP和Y

20

3

一Zr0

2

粉体。

溶胶凝胶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早期主要用于制备陶瓷材料,其原理是将醇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入蒸馏水使醇盐水解、聚合、形成溶胶,然后随着水的加入转变成凝胶。凝胶在真空状态下低温干燥,得到疏松的干凝胶,再将其高温煅烧,可得到氧化物纳米陶瓷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很

容易合成A1

20

3

、Fe

2

3

、Zr0

2

以及氧化物复合粉等纳米粉体。天津大学的侯峰等人

也因此法制备了钙钛矿纳米陶瓷薄膜。

喷雾热解法:将金属盐溶液以雾状喷人高温气氛中,此时立即引起溶剂的蒸发和金属盐的热分解,随后因过饱和而析出固相,从而直接得到氧化物纳米粉体。或者将溶液喷人高温气氛中干燥,然后再经热处理形成粉体。赵新等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纳米复合粒子.

水热合成法:是在密闭反应器中以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水溶液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来进行材料制备。利用超临界的水热合成装置,可

连续获得Fe

20

3

、Ti0

2

、Zr0

2

、BaO·6Fe

2

3

、Fe

3

4

、NiO、Ce0

2

等一系列纳米氧化物

粉体。国外采用气相氢氧焰水解法大批量生产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对于CdS、In

2S

3、

ZnS、SnS

2、CoS

2

等纳米粉体都可用热合成。

三.纳米技术在导弹快艇上的应用

导弹快艇是指运用于舰载机动发射的舰艇,主要适用于海基短程和中程导弹的部署、调整和发射等作业的机动性载具。是现代海战的“格斗性”武器,该装备的突出性能在于“狠”和“快”二点,可担当海上大型舰船(包括航母)的“终结者”。该装备在实战状态下,以下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装备的实际战斗力:一、反应速度快;二、高速续航能力强;三、作战半径大;四、配套补给易;五、维修保养强度低。在导弹快艇的发动机、齿轮箱、燃油系统和高速传动系统中,合理利用相应的纳米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上述五点性能,提高装备的实际战斗力。

导弹快艇的发动机一般采用船用柴油发动机,相应的润滑产品使用的是柴油机油。导弹快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高速续航能力,都取决于发动机的实际运行性能。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冷启动的干磨损要占整个发动机自然磨损的2/3。原因是舰船停泊以后,机油全部回流到底部的油箱中,在发动机各运动部位的金属表面上只剩余一层薄薄的残存油膜。这层油膜在发动机启动后几秒钟内即已破坏,所以没有预热直接发动起航会导致发动机严重的干磨损。

船用柴油发动机属于内燃机,发动机的运行温度主要来源于内燃机的燃烧热量,特别是高速运行时,最高温度将达到600℃。而柴油机油在60℃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进而快速失去柴机油应有的润滑效果。为了保证导弹快艇的高速续航能力,只能缩短更换机油的保养周期,也就是增加了保养的频率和强度,进而增加导弹快艇部队的后勤补给任务。

应用于柴油机油的纳米润滑添加剂是液态的,与主体的柴机油是同质的,在原来使用的柴机油中按比例添加健龙节油养护剂LONG-0101或直接使用含有这种纳米润滑剂的健龙节油养护柴机油LONG-03021/2,不会对柴油发动机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这种液态纳米添加剂的基本形态是哑铃状,即两个纳米级球体之间有化学键链接。在常温非工作状态下,这个链接纳米球体的化学键没有打开,纳米添加剂的实际形态是由两个以上纳米球体通过化学键链接在一起,有些链接较多球体的微粒直径并不是纳米级的。在发动机启动运行状态下,高温和高剪切力都能使这个链接纳米球体的化学键打开,这些被打开的纳米球体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快速在润滑面上形成纳米吸附膜和纳米反应膜。这种纳米吸附和反应膜的形成和运行是动态的,与润滑油中纳米球体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所以使用这种纳米机油可以让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进行养护。

根据许多民用车辆的使用验证,可以预测健龙节油养护柴机油LONG-03021/2在导弹快艇发动机应用效果如下:1、延长机油的换油周期四倍以上,机油节省3/4以上,大幅降低导弹快艇的保养频率和强度;2、由于润滑工况改善,平均节省燃油率超过10%,也就是扩大10%的作战半径;3、能平衡提高缸压,增加快艇的动力5%以上;4、快艇可以冷启动,发动了即可起航,即使不预热也不会出现干磨损,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5、降低冷却水温度5~12℃,避免水箱开锅;

6、延长发动机的大修周期数倍以上;

7、能降低尾气烟度排放,提高快艇的最高时速10%以上。

导弹快艇使用的燃油就是柴油,由于柴油质量的变化,可能使柴油发动机遇到预燃及后燃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后果:轻度使柴油发动机不能启动,严重使整个汽缸发生燃烧故障。由于柴油的不饱和烃、重组分和杂质超标,会导致柴油

发动机的油路结垢、沉积物增加,使发动机动力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油路堵塞,使发动机熄火。另外柴油的润滑性能不足,会导致燃油泵和喷油嘴磨损,使得发动机动力下降。常规的保养方法就是经常清洗油路及相关部件,作业频率高且作业强度大。

应用于柴油添加的健龙节油养护伴侣LONG-02012柴油是有机化合物,不含金属元素,不含卤素,不含氮(N)、硫(S)、磷(P)等其他元素,与柴油完全互溶,燃烧充分、完全,无有害气体产生,对发动机无任何不良影响。该有机纳米添加剂的纳米特性包括:清洗特性、分散特性、高吸附特性、高渗透特性、大表面积特性、抗摩擦特性。据大量民用车辆的实际验证,其突出优点如下:1、能清洗燃油系统的积碳、油泥、胶质和水份保证油路通畅;2、能疏松和燃烧积碳,可消除火花塞油垢、活塞、喷油嘴等处的积碳;3、能优化柴油的润滑性能,降低燃油泵及喷油嘴的磨损,使燃油雾化充分、燃烧完全;4、能优化燃油的燃烧性能,提升发动机的动力;5、能明显地减少尾气排放;6、平均省油率超过10%,进一步降低导弹快艇的油料补给量和扩大作战半径;7、延长发动机的油路清洗保养周期,降低油路保养强度。

导弹快艇的齿轮润滑使用齿轮润滑油,由于齿轮属于高速重载,使得传统润滑下齿轮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短。齿轮系统的齿轮油中添加健龙节油养护剂LONG-0101,可以降低齿轮箱发出的噪音,延长齿轮油的使用寿命,延长保养周期和降低维修强度。例如南京的一辆越野车,因原齿轮箱在高速行驶时发出噪音,维修保养周期在二个月左右,就是更换全套新齿轮轴承也得不到改善。在该车的齿轮油中添加健龙节油养护剂LONG-0101之后, 14个月了仍能正常运行。

导弹快艇高速传动系统上使用的是润滑脂,而常规润滑脂润滑并不能满足该系统长时间高速运行的需要,使得相应的轴承使用寿命极短。据专业资料,轴承内径乘以转速就是DN值,常规润滑脂只能满足DN值小于300000mm.r/min的润滑需要,而含有材料基态纳米材料的润滑脂能满足DN值150万以上润滑工况的需要。

举一个应用实例:江南计算所(总参五十六所)的数控加工中心VMC1250,功率37KW,主轴直径130mm,最高限速为5000r/min。2005年9月2日因加工需要在5000 r/min的状态下连续工作4小时时发生“抱轴”事故。3日在清洗主轴换用健龙高温润滑脂LONG-0501后,该设备创下了5000r/min连续工作24小时的记录,目前该设备已长期稳定运行。分析一下,本例数控加工中心的DN值已达到65万,原来使用的润滑脂并不能满足高速运行时的润滑需要,所以容易发生“抱轴”事故。

装备永远不会说谎,通过使用燃油和燃油添加剂的添加记录,可以计算出实际的节油效率;通过尾气烟度检测,可以测出实际的减排效果;通过计算吨公里的航行消耗,可明白该快艇的航行效率;通过维护保养周期的延长,可以计算节省的机油、润滑脂、轴承、摩擦副和维修的费用等。对不同装备的验证试验进行总结,我们能制定出规范的执行标准,也就是纳米技术升级军用油料的军标,有利于该技术在全军的推广应用。

四.纳米技术在潜艇上的应用

美国海军情报局2009年报告书指出,中国技术依然很落后。近年来建造的“晋”级潜艇的噪音水平还不及前苏联30年前建造的“德尔塔”-3级潜艇。美国海军在距离中国数千公里的关岛便可以捕捉到中国“晋”级潜艇发出的噪音。美军最新型的“海狼”级核动力潜艇比现役的“洛杉矶”级攻击潜艇要安静70倍。

有分析认为,“海狼”级潜艇以25节时速巡航,产生的噪音也比“洛杉矶”级停靠在港口时的噪音要小。因为技术差距大,美国目前依然不把中国潜艇战斗力的迅速增强视为大的威胁。对美国来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差距尤其大。但美国海军在各类报告书中,多次指出中国的“基洛”级、“宋”级、“元”级等柴电潜艇日益大型化,噪音也不断降低,比核潜艇的威胁更大。

攻击航母在内大型水上舰船,攻击性潜艇是绝对的主力战士。同时,潜艇又是中远程战略导弹的机动性载具,可以执行核打击任务的战略制衡武器之一。当今世界,地面和空中目标都完全暴露在美国的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监控之下,海中的潜艇则是GPS的“盲区”。如果潜艇的静音技术能成功逃避敌人的声纳系统,潜艇无疑将成为海中的“隐形杀手”。据上述资料,美国海军在距离中国数千公里的关岛就能捕捉到中国“晋”级潜艇的噪音,显然噪音是潜艇的致命伤,如不克服这一致命伤,潜艇将毫无实战价值。

潜艇的噪音主要来自发动机、齿轮箱和高速传动系统,高温、高速、震动、摩擦、磨粒等因素都是噪音的来源。据上述资料,美军最新型的“海狼”级核动力潜艇比现役的“洛杉矶”级攻击潜艇要安静70倍,“海狼”级潜艇以25节时速巡航,产生的噪音也比“洛杉矶”级停靠在港口时的噪音要小。这种潜艇超低音技术的核心,就是合理应用纳米润滑技术。美国合理应用纳米润滑技术有两个环节,一是在动设备和部件的先天制造环节,利用材料基态纳米润滑剂进行润滑预处理;二是在动设备的后天使用环节,使用相应的纳米润滑剂在运行中修复和养护设备,使设备处于理想润滑状态。

第一个制造环节的纳米润滑预处理,是在零件加工环节把材料基态纳米材料加入加工液中,不同的材料添加的纳米材料也不同,然后再进行润滑预处理。润滑预处理是利用材料基态纳米材料,在模拟零件运行的超高低温、高辐射、重载、高速、真空等极端环境中磨合,磨合完毕润滑面上就形成了一层完美的纳米润滑层。零件实际的使用环境都不会超过磨合时的极端环境,所以这层先天形成的纳米润滑层终生不会被破坏。这种经过纳米润滑预处理的装备,美国主要应用于航天、核工业和高尖端军工装备等领域。

这个纳米润滑预处理,实际上就是提高润滑件光洁度的表面加工过程。除了在制造环节可以使用这一润滑预处理,在装备维修保养环节也可以使用这一处理。国内的有关大学已对各种不同纳米材料的纳米润滑特性进行了定性基础性研究,纯国产的材料基态纳米润滑剂也已研发成功。我们可以利用国产材料基态纳米润滑剂,对我国的现役装备进行润滑预处理。那层先天形成的纳米级精度润滑面,为我们潜艇的静音技术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使用环节选用适宜的纳米润滑剂,还能使装备在运行中养护和修复,使设备永远处于理想润滑状态下运行。当传统润滑油膜不能满足现代设备实际运行的需要,称为病态润滑;当润滑技术改进能满足现代设备实际运行的需要,称为满足润滑;当润滑技术能使现代设备在运行中养护,不断地自我修复,称为理想润滑。理想润滑的定义是:润滑产品中含有与润滑油或润滑件同质或近质的纳米润滑材料,这些纳米润滑材料结合其他伴随技术后,能根据润滑工况的实际需要形成一种动态修复膜或称实际运行膜,只要使这层动态修复膜的形成环境一直保持,设备将能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地自我养护,永远都不会毁坏。

这个在运行中动态修复和养护,应该这样理解:如果润滑件的润滑面已被磨的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只要能运行起来,材料基态纳米润滑剂能让工况变的越来越好。举一个应用实例:2005年3月,仪征化纤热电生产中心的2#炉乙侧吸风机

(功率260KW),轴承有异音,温度27℃,水平振动156μm。近两个月,车间在做了动平衡和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振动依然没有缓解。3月2日换用国产材料基态纳米润滑脂后,噪音和振动明显降低,在做了动平衡后,温度降到25℃,水平振动值降到了14μm,运行2个月后振动降到了5μm,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行。润滑脂更换周期从原来的2~4个月延长到36个月,原每次换脂需要1800g,现6个月补脂160g。

美国的纳米润滑技术源自其航天领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材料基态纳米润滑剂在航天、核工业和军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纳米技术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速度,与欧美国家基本上能保持同步。在纳米润滑领域,某些纳米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纳米润滑油是我国独有的),只是中国没有对各种成熟有效的纳米润滑技术进行规范整合,同时相应的纳米润滑产品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l】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等.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3:42

【2】陈煌,林新华,曾毅,等.热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研究进展【JJ.硅酸盐学报,2002,30(2):235

【3】朱教群,梅炳初,陈艳林.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J】.佛山陶瓷,2002,58(1):l

【4】Siegel R,Ramasamy S,Hahn H,et a1.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Ild pmperties of naIlophase TiO2【J】.J.Mater.Res.,1988,3:1367

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前景

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前景 作者:李倩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陶瓷材料发展历史及其概念的内涵 陶瓷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陶瓷产品的应用范围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它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列复杂、从粗糙到精细、从无油到施釉、从低温到高温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各个历史阶段赋予陶瓷的涵义和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 原来的陶瓷就是指陶器和瓷器的通称。也就是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成型烧结体。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是指硅铝酸盐。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硅铝酸盐的选择要求不高,纯度不大,颗粒的粒度也不均一,成型压强不高。这时得到陶瓷称为传统陶瓷。后来发展到纯度高,粒度小且均一,成型压强高,进行烧结得到的烧结体叫做精细陶瓷。 接下来的阶段,人们研究构成陶瓷的陶瓷材料的基础,使陶瓷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陶瓷内部的力学性能是与构成陶瓷的材料的化学键结构有关,在形成晶体时能够形成比较强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化学物质都可以作为陶瓷的材料。这重要包括比较强的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能够形成原子晶体的单质和化合物,以及形成金属晶体的物质。他们都可以作为陶瓷材料。其次人们借鉴三维成键的特点发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更进一步拓宽了陶瓷材料的范围。因此陶瓷材料发展成了可以借助三维成键的材料的通称。 陶瓷的概念就发展成为可以借助三维成键的材料,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烧结体。(这个概念把玻璃也纳入了陶瓷的范围) 现代陶瓷材料具有高新技术内涵。与传统材料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为背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为高新技术产品。 (2)制造工艺复杂,需要现代科技成果的指导.因而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 (3)具有优异的威特殊的性能,能满足商新技术产业的要求。 二、陶瓷材料的分类 研究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也得到了展开:陶瓷材料,内部微结构(微晶晶面作用,多孔多相分布情况)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发展。材料(光,电,热,磁)性能和成形关系,以及粒度分布,胶着界面的关系也得到发展,陶瓷应当成为承载一定性能物质存在形态。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摘要】纳米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潜力的学科分支,有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前二十年的主导技术。本文概述了纳米技术在陶瓷、电器、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0.引言 纳米技术是上世纪末出现的高技术,有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纳米材料将是“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技术甚至会超过计算机和基因学,成为“决定性技术”.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学》这两种国际性专业期刊也相继问世.从此一个崭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纳米科技开始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1] 1.纳米技术 1.1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纳米技术飞速发展。自首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召开以后,世界各国的纳米技术研究风起云涌,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像雨后春笋遍布世界各地,纳米技术研究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及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纳米技术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纳米材料领域,人们研究出了纳米金属、合金、陶瓷和有机高分子等复合型材料并在实际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 1.2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性 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可能在精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化工、生物和生命技术以及生态农业等方面产生新的突破。世界各国都给予极大的重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列为政府重点支持的22项关键技术之一,制定了投资2亿美元进行大规模开发纳米技术的10年计划。英国成立了纳米技术战略委员会,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已开始实施。科学家们认为,纳米技术的深远意义可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媲美,它的重要性非常大,表现在技术和科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纳米技术是一项交叉领域学科,对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能否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2)由于它的交叉学科性能,决定了它不仅应用于一种技术领域,它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并起到推动的作用。

纳米技术发展史

纳米技术发展史 【摘要】纳米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它将引起一场各个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将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纳米技术的发展史。纳米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基本概念 纳米技术是以纳米科学为基础,研究结构尺度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制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 段。纳米技术以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理论为 基础,以当代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 段,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 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纳米领域,各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各学科高度交叉和融合。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 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 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 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 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 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课程名称:化工新材料概论姓名:邓元顺 学号:1208110201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2

浅析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狭义是指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 其中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nm。广义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100nm)限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2】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生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Abstract:Nanometer material is the abbreviation of nano structured materials.The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solid material of nano particles, in which the size of the meter particles is not more than 100nm. Generalized refers to a variety of solid ultrafine materials which are limited by nano scale (1-100nm) in the one-dimensional direction at least in one dimension.. Nanotechnology i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oday. Nano materials in mechanics, magnetism, electricity, heat, optics and life and so on the important role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发展应用 前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工程界都不是新生事物。在自然界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结构,只不过在透射电镜的应用以前人们没有发现而已。在工程方面,纳米材料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其粒径范围在1—100nm之间,故纳米材料又称超微晶材料。它包括晶态、非晶态、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能与微米多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瓷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性能,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内将投资250亿日元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科学技术;英国也将发展纳米材料科学技术作为重振英国工业的突破;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793”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将纳米材料列为优先资助项目。【1】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启动纳米技术的计划看作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一、纳米材料的发展史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教授费曼(R.P.Feynman)曾在1959年预言:“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21世纪,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之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简单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 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 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 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 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 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 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 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 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 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 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 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 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 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 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浅谈纳米材料应用及发展前景

Jiangsu University 浅谈纳米材料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 纳米材料展现了异常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特性、敏感特性和催化以及光活性,为新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纳米材料及其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材料向国民经济和高新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应用;量子尺寸效应 1.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工程界都不是新生事物。在自然界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结构,只不过在透射电镜的应用以前人们没有发现而已。 在工程方面,纳米材料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其粒径范围在1—100nm之间,故纳米材料又称超微晶材料。它包括晶态、非晶态、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能与微米多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瓷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性能,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受到世界各

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内将投资250亿日元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科学技术;英国也将发展纳米材料科学技术作为重振英国工业的突破;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793”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将纳米材料列为优先资助项目[1]。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启动纳米技术的计划看作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2]。 2.纳米材料的制备 现行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很多。但是真正能够高效低成本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还是现在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报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法、激光诱导法、真空成型法、惰性气体凝聚法、机械合金融合法、共沉淀法、水热法、水解法、微孔液法、溶胶—凝胶法等等。 3.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 3.1纳米材料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得通常在高温下才能烧结的材料如SiC 等在纳米尺度下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另一方面,纳米材料作为烧结过程中的活性添加剂使用也可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纳米粉体可用于改善陶瓷的性能,其原因在于微小的纳米微粒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扩散速度快,因而进行烧结时致密化的速度就快,烧结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与 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陶瓷材料向现代新型陶瓷材料转变的过程,新型陶瓷材料克服了传统陶瓷本身内部的缺陷,故使其性能大大提高,扩大了应用领域。然后论述了新型陶瓷材料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以及它们耐高温、生物相容性能、电磁性、质量轻等特性及各自的应用领域,重点讨论了新型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生物工程、电子工业等的应用,最后简单说明了新型陶瓷材料的近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新型陶瓷材料应用发展 引言: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每一项工业化的成就都与材料科学、材料的制造及实际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使得某些新的科学设想、构思及生产过程得以实现。离开了材料科学与材料工业,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创造和发明都是难以实现或达到的。陶瓷材料是继金属材料,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之后人们所关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同时兼有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两者的共同优点,此外在不断的改性过程中,已使它的易碎裂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它的应用领域和各类产品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提高。 1.传统陶瓷材料到新型陶瓷材料的演变 陶瓷一词(Ceramics) 来源于古希腊Keramos 一词,意为地球之神。传统的陶瓷材料含意很广泛,它主要指铝、硅的氮化物,碳化物,玻璃及硅酸盐类。虽然传统陶瓷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特性和较高的电阻率、熔点高,可耐高温,硬度高,耐磨损,化学稳定性高,不腐蚀等优点。但它也存在着塑料变形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和不易加工成型等缺点,这些原因大大地限制了在工业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机械工业上的应用。而在电器上的应用也主要局限在高压电瓷瓶及其绝缘体部件等少数几个方面。 为此人们开展对传统的陶瓷材料进行改性研究和有关材料的人工合成开发,现代合成技术已经能够通过物理蒸发溅射(Vapor processing) 溶液法(Aqueous precipitation) 溶胶—凝胶技术(Solgel-technology) 及其它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陶瓷或人工合成极少缺陷的陶瓷材料,其中较为重要的有Si3N4 ,A12O3 等。合成的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相比,它的性能大大提高,与其它材料相比,在同样强度下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热、机械及摩擦学(tribology)特性。它质轻,可以耐高温,硬度高,抗压强度有时超过金属及合金,具有较强的抗磨性和化学隋性、电及热的绝缘性都相当好,特别是由于采用纯净材料,消除了缺陷( eliminate-defects) , 它的易脆性( brittleness) 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其应用,特在现代机械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巳有大量的新型陶瓷材料被用于工业高温抗磨器件、机械基础元器件,除此之外,电子及电信行业,生物医疗器件乃至于陶瓷记忆材料,超导陶瓷等应用都与新型陶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有关。 2.新型陶瓷材料特性与分类 新型陶瓷材料按照人们目前的习惯可分为两大类,即结构陶瓷(Structural ceramics)(或工程陶 瓷)和功能陶瓷( Functional ceramics),将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的陶瓷列为结构陶瓷, 而将具有电、光、磁、化学和生物体特性,且具有相互转换功能的陶瓷列为功能陶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超为基数和符合技术的运用,材料性能和功能相互交叉渗透,确切分类已经逐渐模糊和淡化。根据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材料结构性能的设计,新型陶瓷材料的各种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新型陶瓷的应用与发展 新型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也称先进陶瓷、高性能陶瓷、高技术陶瓷、精细陶瓷, 为什么能得到高 速发展, 归纳起来有四方面原因:①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高强、高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热震 而且在热、光、声、电、磁、化学、生物等方面具有卓越的功能, 某些性能远远超过现代优质合金和高分子材料, 因而登上新材料革命的主角地位, 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需要。②其原料取于矿土或经合成而得, 蕴藏量十分丰富。③产品附加值相当高, 而且未来市场仍将持续扩展。④应用十分广泛, 几乎可以渗透到各 行各业。 应用领域 功能陶瓷主要在绝缘、电磁、介电以经济光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结构陶瓷除了耐低膨胀、耐磨、耐腐 蚀外,还有重量轻、高弹性、低膨胀、电绝缘性等特性。因而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应该是以陶瓷燃气轮机为代 表的耐高温陶瓷部件陶瓷广泛用于道具及模具等耐磨零件,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陶瓷的高硬度、低磨耗 性、低摩擦系数等特性。另一方面,陶瓷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所没有的高刚性、重量轻、耐蚀性等特性,从而被 有效地应用在精密测量仪器和精密机床等上面。另外,因为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生 物工程以及医疗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分几方面来介绍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 1)航空航天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当前耐高温材料已经成为航天先进材料中的由此岸优先发展方向,材料在高温下的应用对航天技术特别 是固体火箭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气体涡轮机燃烧室中燃气的温度要求越来越高,并更紧密地依赖于高温材料的研究开发,而先进陶瓷及其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质 量轻等优异性能,是最具有希望代替金属材料用于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4]。为此世界各国开展对陶瓷发动机的 研究工作。美、欧、日等越来越多的人体涡轮机设计者们开始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来制作旋转件和固定件。当前 对高温结构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ic、Si3N4、Al2O3和ZrO2等,尤其以Si3N4高温结构陶瓷最引人注目。这类 陶瓷的综合性能较突出,它们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已经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等方面得到了应用,非常适用于制作

纳米技术医学运用前景

纳米技术医学运用前景 一、在诊断技术方面的应用 扫描探针显微镜,其探针可以沿样品表面逐点扫描,针尖能随样品的高低起伏作上下运动,用光学方法测量针尖的运动,就可以得到分子的图像。目前已经用于人体多种正常组织和细胞的超微形态学观察,而且可以在纳米水平上揭示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通过寻找特异性的异常结 构改变,以解决肿瘤诊断的难题。另一种新型的纳米影像学诊断工具———光学相干层析术(OCT)已研制成功,OCT的分辨率可达纳米级,较CT 和核磁共振的精密度高出上千倍。它不会像X线、CT、磁共振那样杀 死活细胞。通过应用纳米技术,在DNA检测时,可免去传统的PCR扩增 步骤,快速、准确。美国NASAAmesCen-terforNanotechnology与中南 大学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将碳纳米管用于基因芯片, 可以在单位面积上连接更多的更高,样本需要量低于1000个NDA分子(传统DNA检测的样本需要量超过106个DNA分子);需要的样品量更少,可以免去传统的PCR扩增步骤;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实现 检测自动化。其基本原理是:连接在碳纳米管上的DNA探针通过杂交 捕获特异性的靶DNA或RNA,靶DNA或RNA中的尿嘧啶将电荷转到碳纳米管电极,电荷的转移通过金属离子媒介的氧化作用变成信号并放大。国外在80年代末开始着手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超微颗粒的研究,90年代把这种造影剂应用于临床。 其技术要点是:制备出高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其表面耦连肝癌 组织靶向性物质(如肝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肝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配体)制成特异性的MRI造影剂。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开发了应用超顺磁氧化铁脂质体纳米粒进行肝癌诊断的技术,可以发现直径3mm以下的肝肿瘤,还能发现更小的肝转移癌病灶。目前不加造影剂的磁共振检查能发现直径1.0cm的肝癌病灶,因此该成果大大提升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国家863资助课题“纳米复合包裹生物微系统制备、超 声造影和控制释药”,研制了纳米包膜微米微泡超声造影剂与包裹药物和气体的微球,造影后对比效果明显增强,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

纳米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NANO MATERIAL NANO MATERIAL NANO MATERIAL 纳米材料 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李明怡 摘要纳米材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材料,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主要制备工艺及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效应,将在工业和国防等领域中发挥巨大潜力,并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关键词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一类固体材料,包括晶态、非晶态和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在物化性能上表现出与微米多晶材料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诸方面的性能,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以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IB M公司首席科学家Ar mstrong认为:/正像70年代微电子技术产生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的核心。0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也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0由于纳米科学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美、英、日、德等国都非常重视这一技术的研究工作。美国国家基金会把纳米材料列为优先支持项目,拨巨款进行专题研究。英国从1989年起开始实施/纳米技术研究计划0。日本把纳米技术列为六大尖端技术探索项目之一,并提供1187亿美元的专款发展纳米技术。我国组织实施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也将纳米材料列为其中之一。纳米材料正在向国民经济和高技术各个领域渗透,并将为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影响。 2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性 我们所使用的常规材料在三维方向上都有足够大的尺寸,具有宏观性。纳米材料则是一些低维材料,即在一维、二维甚至三维方向上尺寸极小,为纳米级(无宏观性),故纳米材料的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是几个纳米长(典型为1~10nm)。如果在三维方向上都是几个纳米长,为3D纳米微晶,如在二维方向上是纳米级的,为2D纳米材料,如丝状材料和纳米碳管;层状材料或薄膜等为1D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多晶,可以是晶体结构,也可以是准晶或无定形相(玻璃态);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陶瓷、氧化物或复合材料等。纳米微晶的突出特征是晶界原子的比例很大,有时与晶内的原子数相等。这表明纳米微晶内界面很多,平均晶粒直径越小,晶界 20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概要

一、文献调研部分(获取综述的参考文献—精读全文)1.利用中文(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检出中文切题题录(批量),选择记录文摘格式10篇(其中学位论文要求不少于2篇、期刊论文6篇); [1]叶灵. 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资讯. 2011(20) 摘要: 很多人都听说过"纳米"这个词,但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着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eman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预言: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他所说的材料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 [2]赵雪石.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适用技术市场. 2000(12) 摘要: 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前景,使得纳米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3]何燕,高月,封文江. 纳米科技的发展与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摘要:纳米科技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世界各国把纳米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战略重点。在第五次科学技术革命中,新材料家族被推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顶峰。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中,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无疑将成为核心材料和核心技术。纳米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制造新功能器件,从而开拓人类崭新的生活模式。文章概述了纳米科技的发展过程及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制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并简述了纳米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巨大影响及潜在的、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4]何彦达. 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展望[J]. 科技风. 2010(01) 摘要:纳米材料(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5]樊东黎.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 金属热处理. 2011(02) 摘要:<正>2005年12月在克利夫兰召开了由美国金属学会和克利夫兰纳摩网主办的美国纳米技术应用峰会。许多实体企业,如波音、福特、通用、洛克希德、蒂姆肯等公司高管出席会议和发言。会议的特点是着重于纳米。 [6]张桂芳. 纳米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摘要:由于独特的微结构和奇异性能,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以下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7]杨萍. 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分析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多功能复合结构纳米材料能够将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整合到一个纳米器件中,从而为现代工业、生物医学

日用陶瓷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

日用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法学092 刘婷09437105 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时间最早,并且应用领域最广的材料之一。它是一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粉状合成物,经过成型或高温烧结,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的无机化合物构成的固体材料。 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现在,最受关注的三大固体材料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陶瓷材料。按照其用途的不同,通常可将陶瓷材料分为工业、艺术和日用陶瓷三大类。其中工业陶瓷是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包括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子陶瓷和特种陶瓷几大类;艺术陶瓷主要指花瓶、雕塑等以陈列欣赏和美化环境为主要作用的陶瓷;而日用陶瓷主要是指如餐具、茶具、洁具等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陶瓷制品。本文主要研究日用陶瓷的应用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 相对而言,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可是其耐温性和耐腐蚀性较差。高分子材料具有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色彩丰富,但是其机械强度,耐高温性和耐磨性较差。陶瓷具有高硬度、耐磨、耐酸、耐碱、耐热、耐冷等优越的性能,肌理富于变化,色彩丰富而且不褪色,造型可塑性强,在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美化环境,以及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可达到作用,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陶瓷致命的缺点在于高脆性和韧性差,这是材料结构所决定的。在室温下,陶瓷材料分子结构几乎不会产生滑移和位错运动,材料处于受力状态时无法通过塑性变形来松弛应力[2]。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陶瓷新品种的开发,必然可在其原有基础上逐步改善其容易碎裂的不足,满足相应的产品设计要求。 现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餐具,容器等日用产品,走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陶瓷材料的分类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陶瓷材料的分类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摘要:根据陶瓷的不同结构性质对陶瓷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其用途进行阐述,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陶瓷性能和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的总结,来对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陶瓷材料分类性能应用发展前景 前言: 陶瓷作为如今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频繁的材料,其种类和应用方向也被越来越明细的分类。而且其发展方向和前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篇论文中我将通过借鉴一下查阅的资料等发表一下自己对这方面还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我对这方面的总结能对阅读这篇论文的人有些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陶瓷产品进行分类; 普通陶瓷: 建筑陶瓷: 包括有瓷质砖、锦砖、细炻砖、仿石砖、彩釉砖、劈离砖和釉面砖等。产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其花色品种及规格繁多(边长在5cm~100cm间),主要用作建筑物内、外墙和室内、外地面的装饰。 卫生陶瓷及卫浴产品: 包括有洗面器、便器、淋浴器、洗涤器、水槽等。该类产品的耐污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良好,具有多种形状、颜色及规格,且配套齐全,主要用作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处的卫生设施。除此之外,还有搪瓷浴缸、压克力浴缸、浴室等卫浴产品。 美术陶瓷: 包括有陶塑人物、陶塑动物、微塑、器皿等。产品造型生动、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款式及规格繁多。主要用作室内艺术陈设及装饰,并为许多收藏家所珍藏。 园林陶瓷: 包括有中式、西式琉璃制品及花盆等。产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艺术性,并有多种形状、颜色及规格,特别是中式琉璃的瓦件、脊件、饰件配套齐全,用作园林式建筑的装饰。 日用陶瓷: 包括有细炻餐具、陶质砂锅。产品热稳定性好,基本没有铅、镉溶出,具有多种款式及规格,主要作餐饮、烹饪用具。 陶瓷机械: 包括有球磨机、喷雾干燥塔、压砖机、辊道窑等建筑陶瓷生产用成套设备。 电工陶瓷: 绝缘器件等。 化工陶瓷: 试验器皿、耐热容器、管道、设备等。 特种陶瓷: 氧化物陶瓷: 氧化物陶瓷种类繁多,在陶瓷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常用的氧化物陶瓷是用

纳 米 技 术 专 题

纳米技术专题——综述 一门前途无量的新兴技术-纳米技术 前言 提到从九十年代初起,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得到迅速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它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许多其它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提到本文将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资料,对纳米技术进行介绍,以飧读者。 一、纳米技术的由来和发展 提到提到纳米技术,首先要了解纳米这一长度单位。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或千分之一微米。直观上讲,人的头发直径一般为20-50微米,单个细菌用显微镜测出直径为5微米,而1纳米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传统的特性理论和设备操作的模型和材料是基于临界范围普遍大于100纳米的假设,当材料的颗粒缩小到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由于组成纳米材料的超微粒尺度,其界面原子数量比例极大,一般占总原子数的40%-50%左右,使材料本身具有宏观量子隧道、表面和界面等效应,从而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不能被传统的模式和理论所解释。 提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有些资料为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它的本质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来创造具有全新分子形态的结构的手段,使人类能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它的目标是通过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控制结构来发现这些特性,学会有效的生产和运用相应的工具,合成这些纳米结构,最终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提到因而,各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潜心研制和分析纳米结构,试图发现单个分子、原子在纳米级范围内不能被传统的模式和理论所解释的现象以及众多分子下这些现象的发展,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纳米技术的基础,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 提到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提到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召开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预言:如果人们可以在更小尺度上制备并控制材料的性质,将会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一预言被科学界视为纳米材料萌芽的标志。 提到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格兰维斯特和布赫曼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纳米颗粒,开始了人工合成纳米材料。 提到1982年,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被发明。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物三李妍 1130060110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面向21 世纪的综合交叉性 学科领域,是在纳米尺度上新科学概念和新技术产生的基础.它把介观体系物理、量子力学、混沌物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和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超微细加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相结合, 在纳米尺度上(0.1nm到1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 作用,以及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历史背景 对于纳米科技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于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的一次富有远见性的报告 . 1959 年他在《低部还有很大 空间》的演讲中提出: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用单个原子制造物品的可能。也就是说, 人类 能够用最小的机器制造更小的机器。直至达到分子或原子状态, 最后可以直接按意愿操纵原子并制造产品。他在这篇报告中幻想了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他的设想 包括以下几点: (1)如何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记录到一个大头针头部那么大的地方; (2) 计算机微型化; (3)重新排列原子.他提醒到, 人类如果有朝一日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排列原子的话, 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4) 微观世界里的原子.在这种尺度上的原子和在体块材 料中原子的行为表现不同.在原子水平上, 会出现新的相互作用力、新颖的性质以及千奇 百怪的效应. 就物理学家来说, 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构建物质并不违背物理学规律.这正 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构想。20 世纪70 年代, 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构想。美国康奈尔大学Granqvist 和Buhrman 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出纳米颗粒, 提出了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 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之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雷克斯勒积极提倡纳米科技的研究并成立了纳米科技研究小组。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1981 年发明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操纵微观粒子的重要仪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 为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 年德国学者格莱特把粒径6 nm 的金属粉末压成纳米块, 经研究其内部结构, 指出了它界面奇异结构和特异功能。1987 年, 美国实验室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 多晶体。1990 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与第五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在美国巴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