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一)

人教版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一)
人教版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一)

常见的晶体结构及密度、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一、四大晶体比较 1、晶体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结构特征

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

结构微粒无序排列

性质特征 自范性

有 无 熔点 固定

不固定

异同表

现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二者区别方法

间接方法 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科学方法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 (3)晶胞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4)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5)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的粒子数和晶体的化学式:均摊是指每个结构单元(晶胞)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在晶体中,一个粒子同时为n 个结构单元(晶胞)所共有,那么对一个结构单元(晶胞)来讲,该粒子只能算作

n

1。 以立方体晶胞为例:

①凡处于立方体顶点的微粒,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属于该晶胞的为 1/8 ②凡处于立方体棱上的微粒,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属于该晶胞的为 1/4 ③凡处于立方体面上的微粒,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属于该晶胞的为1/2 ④凡处于立方体体心的微粒,完全属于该晶胞 2类型

比较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概念 只含分子的晶体(即分子构成的晶体)或者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形成的晶体 相邻原子间以共

价键相互结合形

成空间网状结构

的晶体

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通过金属键键形成的具有

一定几何外形的晶体

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构成粒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某些含氢键)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硬度 较小 很大 有的很大,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 较低 很高 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较高

溶解性 相似相溶

难溶于任何溶剂 难溶于常见溶剂 大多易溶于水等极

性溶剂

导电、传热性

一般不导电,溶于水后有的能

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电

电和热的良导体

晶体不导电,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 物质类别及举例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气态氢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SiO 2除外)、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机

盐除外)

部分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硅、晶体硼)、部分非金属化合物(如SiC 、SiO 2)

金属单质与合金(如Na 、

Al 、Fe 、青铜)

金属氧化物(如K 2O 、Na 2O)、强碱(如KOH 、NaOH)、绝大部分盐(如

NaCl)

3(1)CO 2晶体晶胞:CO 2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O 2的晶胞呈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顶点有一个CO 2分子,每个面上也有一 个CO 2分子,因此,每个晶胞中有4个CO 2分子。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距离最接近且相等的CO 2分子有12个 (在三个 互相垂直的平面上个4个)

(CO 2晶体晶胞) (碘晶体的晶胞) (冰晶体)

(2)冰晶体: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范德华力还有氢键,而冰晶体水分子之间主要是依靠氢键形成的。由于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 性,中央的水分子与周围的四个水分子结合,边缘的四个水分子也按照同样的规律再与其他的水分子结合。在冰的晶体中,每个 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虽然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却也具有方向性,即氢键的存在迫使在正四面体中心的水分子与四 面体顶点方向的4个相邻的水分子相互吸引

(3)若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则分子晶体采取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在分子晶体中,原子先以共价键形成 分子,分子再以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尽可能采取密堆积的排列方式 如:干冰、O 2、I 2、C 60等分子

(4)若分子间靠氢键形成的晶体,则不采取密堆积结构,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数要小于12个。因为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一 个分子周围其他分子的位置和数目是一定的。如:冰晶体、苯甲酸晶体

4、常见原子晶体的晶胞 【硼晶体、金刚石、晶体硅、锗、SiO 2、SiC(金刚砂)、BN(氮化硼)、Si 3N 4】 (1)金刚石

a 、每个碳与相邻4个碳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均为109°28′

b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式结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

c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一个六元环实际拥有

2

1个碳原子

d 、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1:2,12g 金刚石中有2 mol 共价键

(2)Si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 体硅的晶胞

(3)SiO 2: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便可得到SiO 2晶胞 a 、SiO 2晶体中最小的环为12元环,即6个O ,6个Si

b 、每个Si 与4个O 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 ,4个“1

2

O”,n (Si)∶n (O)=1∶2

c 、每个Si 原子被12个十二元环共用,每个O 原子被 6个十二元环共用

d 、每个SiO 2晶胞中含有8个Si 原子,含有16个O 原子

e 、硅原子与Si —O 共价键之比为1:4,1mol Si O 2晶体中有4mol 共价键

(4)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其中晶胞 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

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4个硅原子,含有4个碳原子

b 、1mol SiC 晶体中有4mol Si —C 共价键 5、石墨晶体的结构——混合晶体

(1)结构:石墨不同于金刚石,它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sp 3杂化,而是呈sp2杂化,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因此石 墨晶体是层状结构的,每一层内部碳原子间是共价键相维系,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 层间距离为335pm ,说明层间没 有化学键相连,是靠范德华力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2p 电子,它的原 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既 不是原子晶体,也不是分子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2)晶体微粒间的作用:碳原子间有共价键,层与层间有范德华力,金属键

(3)金刚石与石墨比较

晶体

比较

金刚石

石墨

键长 金刚石中C —C>石墨中C —C

键能 金刚石<石墨

键角 109°28′ 120°

稳定性 金刚石<石墨 熔、沸点 金刚石<石墨

杂化方式 sp 3 sp 2 配位数

4 3 晶体内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

结构特征 正四面体形立体网状结构 正六边形平面层状结构

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 混合晶体

有无未成键电子

无 有

6

堆积模型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钾型)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型) 六方最密堆积(镁型) 晶胞

代表金属Po Na K Fe Cu Ag Au Mg Zn Ti

配位数 6 8 12 12

晶胞占有的原

子数

原子半径(r)

与立方体边长

为(a)的关系

密度的表达式

空间利用率表

达式

(1)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3

3

3

a

r

V

V?

?

=

=

π

球数

空间利用率

晶胞

(2)配位数:在密堆积中,一个原子周围所邻接的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如果把金属原子视为一个球体,则一个圆球周围靠的最近的圆球为配位数

(3)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算法

7、常见离子晶体的晶胞【离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距离最近的异性离子的数目叫该离子的配位数】

(1)NaCl晶体:一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有4个Cl-

①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同时强烈吸引6个Cl-,形成正八面体形;每个Cl-同时强烈吸引6个Na+

②在NaCl晶体中,Na+和Cl-的配位数分别为6、6

③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每个Cl-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l-共有12个

(2)CsCl晶体:一个CsCl晶胞中,有1个Cs+,有1个Cl-

①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同时强烈吸引8个Cl-,即Cs+的配位数为8,每个Cl-同时强烈吸引8个Cs+,即Cl-的配位数为8

②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s+共有6个,形成正八面体形,在Cs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与它

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l-共有6个

(3)CaF2晶体

①1个CaF2的晶胞中,有4个Ca2+,有8个F-

②CaF2的晶体中,Ca2+和F-的配位数不同,Ca2+配位数是8,F-的配位数是4

(4)决定离子晶体结构(即配位数)的因素

①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

半径比(r+/r_)0.2~0.4 0.4~0.7 0.7~1.0 〉1.0

配位数 4 6 8 10

代表物ZnS NaCl CsCl CsF

【结论】AB

②电荷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比

(5)晶格能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叫晶格能,符号位U,常用单位KJ/mol,取正值

(2)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离子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

(3)晶格能的作用:

①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②晶格能也影响了岩浆晶析的次序,晶格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更容易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先结晶。因此,在岩浆中,晶格能

越大的的矿物越容易结晶析出

(6)碳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碳酸盐的热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中的氧离子,使碳酸根离子分解为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果

①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阳离子半径有关。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是:碱金属的碳酸盐>II B族金属碳酸盐>

副族和过渡的碳酸盐,如:Na2CO3>MgCO3>FeCO3

②在各族中,金属阳离子半径大的碳酸盐>金属离子小的碳酸盐,如:BaCO3>SrCO3>CaCO3>MgCO3

二、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同种晶体类型熔、沸点的比较:则比较晶体内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1)原子晶体:看共价键的强弱,取决于键长即成键原子半径大小

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金刚砂(碳化硅)、晶体硅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2)离子晶体:看离子键的强弱,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大小和带电荷数

①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大,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②衡量离子晶体稳定性的物理量是晶格能。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3)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一般先氢键后范德华力最后分子的极性)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CH3—CH2—CH2—CH2—CH3>

(4)金属晶体:看金属键的强弱,取决于金属阳离子半径和所带电荷数即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如:熔、沸点:Na

三、描述核外电子的常用方法:以Fe为例,质量数为56

(1)原子符号:

(2)电子排布式:

(3)简化电子排布式:

(4)价电子排布式:

(5)M层电子排布式:

(6)原子结构示意图:

(7)Fe2+的电子排布式:

(8)Fe3+的电子排布式:

(9)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10)价电子排布图:

(11)最外层电子数:

(12)价电子总数:

物质结构专题训练(一) 1、1-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B.由于C2

2-和O2

2

+互为等电子体,所以可以推断O2

2

+的电子式为

C.根据岩浆晶出规则,Ca0比Mg0更容易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先结晶

D.液态HF通常也可以写成(HF)n的形式,是因为液态HF分子间存在氢键

1-Ⅱ.

(1)三聚氰胺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其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l mol三聚氰胺分子中含molσ键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则其基态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为____

(3)过渡金属配合物Ni(CO)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____

(4)碳化硅的晶胞结构(如右图)与金刚石类似(其中“●”为碳原子,“○”为硅原子)。图中“●”点构成的堆积方式与下列图式中所表示的堆积方式相同

(5)碳化硅的结构中,与碳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碳原子有个。设晶胞边长为a cm,碳原子直径为b cm,硅原子直径为

c cm,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2、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写出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与Cu同周期的元素中,与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还有

(填元素符号),上述方程式中涉及到的N、O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PO43-的空间构型是

(3)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各举一例)

(4)氨基乙酸铜的分子结构如图,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 mol 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

(6)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7)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的原子半径为127.8pm,列式计算晶体铜的密度

3、卤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1)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_区;溴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太稀的溶液中,氢氟酸是以二分子缔合(HF)2形式存在的。使氢氟酸分子缔合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表提供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_________。

氟氯溴碘铍

第一电离能

(kJ/mol)

1681 1251 1140 1008 900

(4)已知高碘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5IO6()和HIO4,前者为五元酸,后者为一元酸。请比较二者酸性强

弱:H5IO6_____HIO4。(填“>”、“<”或“=”)

(5)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小,但在碘化钾溶液中溶解度却明显增大这是由于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I-+I2=I3-。I3-离子的中心原子周围σ键电子对对数为_____,孤电子对对数为______,I3-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与KI3类似的,还有CsICl2等。已知CsICl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倾向于生成晶格能更大的物质,则它按下列_____式发生。

A.CsICl 2=CsCl+ICl B.CsICl2=CsI+Cl2

(6)已知ClO2-为角型,中心氯原子周围有四对价层电子。ClO2-中心氯原子的杂化

轨道类型为______,写出一个ClO2-的等电子体_____

(7)右图为碘晶体晶胞结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取向,2种取向不同的碘分子以4配位数交替

配位形成层结构

B.用均摊法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原子

C.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是原子晶体D.碘晶体中的碘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和范德华力

(8)已知CaF2晶体(见右图)的密度为ρ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a2+的核间距为a cm,则CaF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4、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如下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

(2)如下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

是,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3)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下图3所示.该晶体的类型属于(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或“金属”)晶

体,该晶体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4)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力求尽可能多的接触,以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稳定存在。已知Na+半径是Cl-的a倍,Cs+半径是

Cl-的b倍,请回顾课本上NaCl和CsCl的晶胞,其晶胞边长比为

(5)Fe的一种晶体如甲、乙所示,若按甲虚线方向切乙得到的A-D图中正确的是,铁原子的配位数是,

假设铁原子的半径是r cm,该晶体的密度是p g/cm3,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5、碳元素不仅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能形成多种无机化合物,同时自身可以形成多种单质,碳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广泛。

(1)C60分子中每个原子接2个单键和一个双键,它与F2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为;C60的晶体中,每个C60晶胞的质量为。(用含N A的式子表示)

(2)干冰和冰是两种常见的分子晶体,下列关于两种晶体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晶体的密度:干冰>冰b.晶体的熔点:干冰>冰

c.晶体中的空间利用率:干冰>冰d.晶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类型相同

(3)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常见单质,下列关于这两种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b.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金刚石中C—C<石墨中C—C;

c.晶体的熔点:金刚石>石墨

d.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角:金刚石>石墨

e.金刚石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石墨晶体中则存在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

f.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都很高,所以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原子晶体

(4)金刚石晶胞结构如图,立方BN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在BN晶体中,B原子周围最近的N原子所构成的立体图形为

,B原子与N原子之间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比为,一个晶胞中N原子数目为

(5)C与孔雀石共热可以得到金属铜,铜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金属铜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则Cu的晶体中

Cu原子的配位数为。已知Cu单质的晶体密度为ρg/cm3,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N A,则Cu的原子半径为

6、I.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配位氢化物、富氢载体化合韧是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储氢材料。

(1)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

数为

(2)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利用实现储氢和输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b.NH+4与PH+4、CH4、BH-4、ClO—4互为等电子体

c.相同压强时,NH3的沸点比PH3的沸点高

d.[Cu(NH3)4]2+离子中,N原子是配位原子

(3)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相同,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

II.氯化钠是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也是结构化学中研究离子晶体时常用的代表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设氯化钠晶体中Na+与跟它最近邻的Cl—之间的距离为r,则该Na+与跟它次近邻的C1—个数为,该Na+与跟它次近邻的

Cl—之间的距离为

(2)已知在氯化钠晶体中Na+的半径为以a pm,Cl—的半径为b pm,它们在晶体中是紧密接触的,则在氯化钠晶体中离子的空间利用

率为(用含a、b的式子袁示)

7、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铜、镍等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镍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2)在配离子[Ni(NH 3)4]2+中,配体中N 元素与它相邻的C 和O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这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配体NH 3中N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据报道,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

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晶体的结构可看作由镁

原子和镍原子在一起进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晶体中每个镁原子

周围距离最近的镍原子有 个,若已知晶胞的边长为a pm ,阿伏

伽德罗常数为N A ,则该晶体的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g ?cm -3

(用a 和N A 表示,只列式,可不用化简)。

8、许多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 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 (2)配合物Ni(CO)n 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 =______,CO 与N 2结构相似,CO 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_

(3)NiO 、FeO 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回答:

①Ni 2+ 和Fe 2+ 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 和78 pm ,则熔点NiO_ FeO(填“<”或“>”); ②NiO 晶体中Ni 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 (4)金属Cu 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 原子位于顶点,Cu 原子位于

面心,则该合金中Au 原子与Cu 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 ,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______ g·cm -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 9、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中,A 和B 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

有1个,并且A _

和B +的电子相差为8;与B 位于同一周期的C 和D ,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回答下列问题: (1)D 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 、B 和D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D 的配位数为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 -3(列式并计算)

10、(1)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单位质量的A 和B 单质燃烧时均放

电离能(kJ/mol) I 1 I 2 I 3 I 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元素位于周期表五个区域中的 区

②ACl 2分子中A 的杂化类型为 ,ACl 2的空间构型为 (2)Fe 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与Fe 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结构特征是 ②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不存在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σ键 E.π键

③写出一种与 CN —

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分子式

(3)一种Al -Fe 合金的立体晶胞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

②若晶体的密度=ρ g/cm 3,则此合金中最近的两个Fe 原子之间的距离(用含ρ的代 数式表示,不必化简)为 cm

11、已知A 、B 、C 、D 、E 、F 、G 为前四周期七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的基态原子中

没有成对电子;B 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比未成对电子数多1个,其氢化物常用作致冷剂,D 原子未成对电子

与周期数相同,在E 元素所在周期中的基态该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F 原子价电子ns n -

l np n+l ;G 单质是硬度最大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G 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2)B 、C 、D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 (填元素符号),常温下硬度最大的B 单质、E 2F 、H :D 及H :F 的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填化学式) (3)D 元素与氟元素相比,电负性:D 氟元素(填“>”、“=”或“<”),下列表述中能

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选项序号)- A .常温下氟气的颜色比D 单质的颜色深 B .氟气与D 的氢化物剧烈反应,产生D 的单质 C .氟与D 形成的化合物中D 元素呈正价态

(4)离子化合物CA 5的晶体中含有多种化学键:但一定不含有的化学键是 A .极性键 B .非极性键 C .配位键 D .金属键

(5)B 2A 4是重要的基本石油化工原料。B 2A 4分子中B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 ;1molB 2A 4分子中含 键 mol

(6)如图是E 的氯化物的晶胞示意图,最近两个E 离子之间距离为a cm ,则该晶体密度为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 镁原子 镍原子

碳原子

数为N A)

12、Ⅰ.铬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主要化合价+2,+3 ,+6,单质硬度大,耐腐蚀,是重要的合金材料。

(1)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CrCl3·6H2O实际上是配合物,配位数为6,其固体有三种颜色,其中一种浅绿色固体与足量硝酸银反应时,1mol固体可生成2mol 氯化银沉淀,则这种浅绿色固体中阳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Ⅱ.砷化镓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

(3)砷化镓可由(CH3)3Ga和AsH3在700℃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sH3空间构型为,已知(CH3)3Ga为非极性分子,则其中镓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

(5)砷化镓晶体中最近的砷和镓原子核间距为a cm,砷化镓的摩尔质量为b g·mol-1,阿伏伽德

罗常数值为N A,则砷化镓晶体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 g·cm-3

13、现有a A、b B、c C、d D、e E、g G六种短周期元素,a+b=c,a+c=d,a+d=e,d+e=g,B、C、E、G的单质

均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C、D、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2)请比较C2A4、D2A4、G2A4三种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有某种分子式为C4D4E8的物质(该物质中同种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不含碳碳

双键)是一种威力极强的炸药,则可推知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Ⅱ.BG是一种耐磨材料,其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右图为其结构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它

可由B的三溴化物和G的三溴化物于高温下在氢气的氛围中合成

(1)指出B的三溴化物中B的杂化方式为______;G的三溴化物分子的结构为______型

(2)写出合成B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晶体中B与G原子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g/cm3

14、Ⅰ.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

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C.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D.其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2和sp3

E.其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3

(2)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II、A、B、C、D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半径依次减小。A与D的化合

物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B、C组成典型的离子化合物Y,其晶体结构类似于

NaCl晶体;A与C以原子个数之比1︰1组成化合物Z。

(3)写出Z的电子式

(4)C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5)B、C、D可组成离子化合物C m DB n,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右图所示。阳离子C x+

(○表示)位于正方体的棱的中点和正方体内部(内部有9个○,1个位于体心,另

8个位于大正方体被等分为8个小正方体后的体心);阴离子DB n mx-(●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和面心。则:x=、m=、n=。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a g/cm3 ,则该晶体中阳离子间的最近距离为

15、已知X,Y,Z,Q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R是长周期元素,X原子的电子占据2个电子层且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

的2倍;Y的基态原子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Z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Q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R+离子只有三个电子层且完全充满电子。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X、Y、Z、Q、R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X元素为,X、Y、Z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2)已知Y2Q2分子存在如图所示的两种结构(球棍模型,短线不一定代表单键):

该分子中Y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3)X与Y元素可以形成一种超硬新材料,其晶体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此晶体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

C.晶体的化学式是X3Y4 D.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4)有一种AB型分子与Y单质分子互为等电子体,它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其化学式为______

(5)R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R与Z形成的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该晶体的

密度为,则晶胞的体积是cm3

【物质结构专题训练(一)】答案

1、

2、(1)[Ar]3d 9

(1分);K Cr (2分) ; O <N (1分) (2)正四面体(1分)

(3)PH 3 或AsH 3 (1分)、H 3O +或CH 3-

(1分) (4)sp 3 sp 2(2分) (5)2N A (2分) (6)CuH (2分) (7)

(

)

33

100.910

8.1272264

4--?=???cm g N A (列式1分,计算结果1分)

3、(1)p ;4s 24p 5(2)氢键(3)碘(4)<(5)2,3,直线型,A (6)sp 3杂化,Cl 2O 、OF 2、BrO 2-等(7)AD (8)

A N a ρ3

2

2 4、⑴3s 23p 6(2分)

⑵SiH 4 (1分);在ⅣA ~ⅦA 中的氢化物里,NH 3、H 2O 、HF 因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 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

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a 点所在折线对应的是气态氢化物SiH 4(2分)

⑶原子(1分) ; sp 3杂化(2分) ⑷

b

a ++1)

1(3 (2分)

⑸ A (2分); 8 (1分); (2分) (1)~(6)题每空1分,(7)(8)题每空两分 5、(1)C 60F 60(2分) 2880/N A g(2分:没有单位扣1分) (2)ac(2分) (3)ae(2分) (4)正四面体(1分) 3:1(1分) 4(1分)

6、Ⅰ.(1)M (1分) 9(2分)

(2)cd (2分)

(3)N 、F 、H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为F > N >H ,在NF 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 ,偏离N 原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于与Cu 2

+形成配位键(2分)

Ⅱ.(1)8(2分)

3r (2分)

(2)%100)()

(323

33?++?b a b a π(2分) 7、(1)第四周期第I B 族(2分) 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2分)

(2)N>O>C (2分) O>N>C (2分) sp3杂化(2分) (3)12(2分)

3

10-A )10(a N 12

58.7324?+?+(3分)

8、(1)1s 22s 22p 63s 23p 6 3d 84s 2 (1分) C (碳)(1分)

(2) 4 (1分) 1∶2 (2分) (3) ①> (2分) ② 6 (2分)

(4)Cu + H 2O 2 +4NH 3 =Cu(NH 3) 4 2+ + 2OH - (2分) (5) 1∶3(2分) (197+64×3) ×1030/ (a 3N A ) (2分) 9、(15分)(1)

(2分)

(2)K (2分); F (2分) (3)①K 2NiF 4(3分); 6(3分)

23230

394592198

3.4

6.0210400130810-

?+?+?

=

????

(3分)

10、(1) ①能量最低规则(2分);s (2分)②sp杂化(1分);直线型(1分)

(2) ①具有孤电子对(1分)②B (2分)③N2(1分)(3) ①Fe2Al (2分)

②3

139

8

A

N

ρ(3分)

11、

12、

13、Ⅰ.(1)N>O>C (2分)

(2)N2H4>P2H4>C2H4(2分)

(3)(2分)

Ⅱ.(1)sP2 (2分);三角锥(1分)。

(2)BBr3+PBr3+3H2BP+6HBr (3分)

(3)

3

10)

10

3

4

(

42

4

-

?

?

?

a

N

A

14、(1)CE(2分)

(2)CH4·8H2O或6CH4·48H2O(2分)

(3)(2分)

(4)黄色(2分);在加热的条件下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电子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又重新跃迁到基态,在此过程中以光波的形式释放能量。(2分)

(5)1(1分);3(1分);6(1分)

(6)

3

840

4

3

A

N

a?

?

(2分)

15、

高温

Na+[ O O ]2-Na+

∶∶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 专题一基因工程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3.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上的差异较多,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丢失D.环境变化 4.不属于基因操作工具的是() A.DNA连接酶B.限制酶C.目的基因D.基因运载体 5.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工具()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连接酶 C.运载体D.目的基因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 7.通常情况下,下列变异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R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现象都可称为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只发生有丝分裂过程中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一定会出现基因突变的个体 9.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④②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10.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11.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12.用限制酶EcoRⅠ、Kpn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1 000bp(1bp即1个碱基对)的DNA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单位:bp)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选修三物质结构和性质带答案

1.已知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A

解答: 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C>Si, 故答案为:N>C>Si; (3)B元素为N2,结构式为N≡N,分子中有2个π键,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O或CN?, 故答案为:2;CO或CN?; (4)上述A的氧化物为CO2,为直线形结构,分子中C原子采取sp杂化,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故答案为:sp;分子间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专题测试卷(四) 含解析

专题测试卷(四)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加酶洗衣粉中通常加入蛋白酶而不加肽酶,原因是() A.肽酶制备成本高 B.肽酶会影响蛋白酶活性 C.衣物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变为多肽后容易脱落 D.蛋白酶把蛋白质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 [答案]C 2.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

[解析]解答该题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无关变量(如温度、pH、反应物量、反应时间)是保持恒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pH、反应物量、反应时间相同),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果汁的体积增加;当酶浓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即使再增加酶的用量,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 [答案]C 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植物体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所以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纤维素

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B 4.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混合 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解析]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以保证反应温度为设定的温度;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分析数据,在50 ℃时果汁量最大,所以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应在50 ℃左右,要在45~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高温可以使酶失活,由表格数据温度超过70 ℃后果汁量增多可以看出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专题6 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含答案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知道植物芳香油的来源与提取方法。(重点) 2.了解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难点)

一、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及特点 1.来源 植物芳香油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如玫瑰花用于提取玫瑰油,樟树树干用于提取樟油。 2.特点 (1)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 1.不同方法的选用依据:植物原料的特点。 2.提取方法 (1)水蒸气 蒸馏法 ? ? ? ? ? ? ?原理: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 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 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分类 ? ? ?依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 类型: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局限性:由于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 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因此对有些原 料不适用 (2)压榨法:主要适用于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

(3)萃取法??????? 原理:植物芳香油不仅挥发性强,而且易溶于有机溶剂步骤: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 ↓ 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 ↓ 蒸发出有机溶剂注意事项:有机溶剂必须事先精制,除去杂质 [合作探讨] 探讨1: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以从水溶液中萃取某物质吗? 提示:不能。萃取物能溶于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溶于水,导致水和有机溶剂不能分层,无法萃取,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探讨2:植物芳香油的哪些特点有助于将其从大量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提示:芳香油具有易于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 探讨3:橘皮精油的提取能否选用水中蒸馏法?为什么? 提示:不可以。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思维升华] 1.植物芳香油各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压榨法 萃取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学实验专题

精品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淮北实验高中高三一轮复习电学实验(电阻测量) 专题训练 一、安培表内外接法、滑动变阻器分压限流接法及仪表的选择 例题1.用伏安法测待测电阻Rx的阻值,备有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x (约为5Ω) (b)电流表A(0.3A ,内阻约为2Ω) (c)电压表V(3V ,内阻约为1.5kΩ) (d)滑动变阻器R(10Ω) (e)电源(E=6V ,内阻不计) (f)电键,导线若干 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选择,内外接法的选择 例题2.如图所示为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所需的器材实物图,器材规格如下:(a)待测电阻Rx(约400Ω) (b)直流毫安表(量程0~10 mA,内阻50Ω) (c)直流电压表(量程0V~3V,内阻5kΩ) (d)直流电源(输出电压3V,内阻不计)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Ω~15Ω) (f)电键一个,导线若干条 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请设计出实验电路,并完成实物连线: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应用,内外接法的选择例题3.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提供以下器材: (a)小灯泡(3.8V ,0.3A) (b)电流表A1(100mA ,内阻约为2Ω) (c)电流表A2(0.6A ,内阻约为0.3Ω) (d)电压表V1(5V ,内阻约为5kΩ) (e)电压表V2(15V ,内阻约为15kΩ) (f)滑动变阻器R1(10Ω) (g)滑动变阻器R2(2kΩ) (h)电源E2(电动势4V ,内阻约为0.4Ω)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应用,电表的选择 例题4.用伏安法测量某一电阻Rx阻值,已知Rx阻值约10Ω,现有实验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0~0.2A,内阻0.2Ω) (b)电流表A2(量程0~60mA,内阻3Ω) (c)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3kΩ) (d)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15kΩ) (e)滑动变阻器R1(0~20 Ω,额定电流1A ) (f)蓄电池(电动势为6 V)、开关、导线. (1)为了较准确测量Rx阻值,电压表、电流表分别应选_______ 、_________ (2)画出实验电路图: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应用,电表的选择 二、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进行变换,充分考查学生对伏安法的理解 思考: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当题目中给定的电压表或电流表量程不符合要求怎么办? (方法一):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可当电压表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可当电流表用 (方法二):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当作电压表用,或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当作电流表用,注意有时需要进一步的改装 例题5.现用伏安法测R x的阻值,备有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 x(约为500Ω) B:电流表A1(量程0~6mA,内阻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0~3mA,内阻约为10Ω) D: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约为4kΩ) E:定值电阻R0(阻值为500Ω) F: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20Ω) J:电源E(电动势为2V,内阻不计) K:电键、导线若干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五专题六答案

专题五蛋白质技术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典例1】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B.电泳只是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不同,从而迁移速度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 C.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 D.装填色谱柱时要尽量紧密,减小颗粒间隙;避免出现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 【答案】B 【解析】电泳法依据的原理:①在一定pH下,蛋白质分子的某些基团解离后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②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间存在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这使得带电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变式1】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 ;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甲装置用于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答案】(1)运输 (2)磷酸缓冲液洗脱血红蛋白 (3)透析(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解析】(1)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2)由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可知,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磷酸缓冲液,其可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3)甲装置用于透析,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分子量大的流动速度快。(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专题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典例1】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用于提取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花开的盛期采收,大约是每年的5月上、中旬,原因是在此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2)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专题1测试题

政治选修3专题1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卢梭的观点() A。看到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B。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C.抹杀了国家的本质 D。抹杀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解析:选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所有社会成员通过契约而形成的政治体,这就掩盖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故选C项。 2。任何国家要实现统治阶级的民主,必须对被统治者执行专政职能,其原因是()A。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B.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C.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专政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为实施特征 D。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解析:选A。A项表明专政对民主的作用,符合题目要求,故入选;B项从民主的对立面专政来说明民主本身,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C项说的是民主与专政的区别,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错误,国家制度并非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3.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②先有民主,后有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④民主制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B。②错误,从产生过程看,民主和专政是统一的,不能说谁先谁后。①说明了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应选;③④说明了民主与专政的联系,应选。 4.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 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 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美、日、德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相同的.但所实行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却是不同的,故①符合题意。这种情况正是国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故③符合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检测1: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专题检测卷(六)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中,若植物有效成分在高温下易水解,则不宜采用哪种提取方法() A.萃取法 B.水中蒸馏法 C.压榨法 D.浸泡法 [答案]B [解析]水中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若在水中蒸馏中易导致原料焦糊或有效成分水解等,则不宜采用此法。但可以采用压榨或萃取的方法来提取。 2.下列对植物芳香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组成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B.来源广泛,几乎所有植物的任何器官都可提取芳香油 C.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且极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D.植物芳香油可从野生真菌中提取 [答案]C [解析]植物芳香油组成较复杂,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油主要来源于某些植物的特殊器官,且受人们的使用情况影响,如玫瑰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并且极易溶于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植物芳香油应从植物器官中提取。 3.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都必须用蒸馏法②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水蒸气蒸馏法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如玫瑰精油、薄荷油等。萃取法原理是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只要把溶剂蒸发出来,就可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适用范围较广。压榨法的

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 4.工业生产上制取植物芳香油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植物芳香油的沸点不同,利用水蒸气可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B.植物芳香油的挥发性弱,不能随水蒸气蒸发,所以不能用蒸馏法提取 C.植物芳香油性质稳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D.植物芳香油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便宜 [答案]A [解析]根据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原理可知,A正确;植物芳香油一般挥发性较强,易溶于有机溶剂,能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价格一般较贵,B、C、D错。 5.工业生产上,植物芳香油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 A.利用水蒸气可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B.水蒸气蒸馏法可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C.植物芳香油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 D.操作最简单,成本较低 [答案]D [解析]在工业生产中,提取芳香油的原理与实验室提取的原理相同,只是在工业生产中,要考虑生产成本和操作过程等问题。在各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蒸馏法因成本低,操作简单而常被工业生产采用。 6.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花中的芳香油有() ①玫瑰油②香草油③香叶油④樟油⑤依兰油⑥薄荷油⑦橙花油⑧檀香油 ⑨杏仁油⑩金合欢油 A.①③④⑤⑦⑧ B.①⑤⑦⑩ C.②③⑤⑦⑧⑩ D.②③⑥⑦⑧⑨⑩ [答案]B [解析]玫瑰油、依兰油、橙花油、金合欢油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花中,香草油、香叶油、樟油、薄荷油、檀香油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枝叶中,杏仁油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种子中。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芳香油具有的功能的是() A.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提高免疫力 C.直接调节新陈代谢 D.保健、美容等 [答案]C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五、六

专题五蛋白质技术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方法及原理 方法原理 凝胶色谱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电泳法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 【典例1】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B.电泳只是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不同,从而迁移速度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 C.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 D.装填色谱柱时要尽量紧密,减小颗粒间隙;避免出现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 【变式1】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 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 ;乙装置 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甲装置用于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 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提取玫瑰精油实验①方法:水蒸气蒸馏法。②实验流程 (2)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①方法:一般用压榨法。 ②实验流程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2.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的性质: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实验设计①方法:萃取法,石油醚最适宜作萃取剂。 ②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3)鉴定方法:纸层析法。 【典例1】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用于提取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花开的盛期采收,大约是每年的5月上、中旬,原因是在此阶段_________。 (2)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

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练习

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练习1.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这个核反应如下:N+He→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 B.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C.O 2和O 3 互为同位素 D.通常情况下,He和N 2 化学性质都很稳 定 2.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 A.CaO B.SiO 2C.H 2 O D.Na 2 O 2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Cl B.H 2 S C.-CH 3 D.NH 4 I 5.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A、B、D不可能在同周期 B.D一定在第二周期 C.A、D可能在同一主族 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 6.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 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 2Y 2 Z 2 ②X 2 YZ 3 ③X 2 YZ 2 ④X 2 Y 2 Z 4 ⑤X 3YZ 4 ⑥XYZ 3 ,其中可能存在对应分子的是 ( )

生物人教版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试卷及答案

镇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卷后的答题卡内。共40题。1.5×40=60分。)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2.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A.反转录酶 B.DNA连接酶 C.RNA聚合酶 D.解旋酶 3.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 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 A.G与A之间的键 B.G与C之间的键 C.A与T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4.除下列哪一项外,转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D.是环状形态的DNA分子 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质粒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 B.在基因工程中染色体和质粒均可以作为运载体 C.染色体和质粒均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D.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相同 6.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A.是否有抗生素抗性 B.是否能检测到标记基因 C.是否有相应的性状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人教版选修一 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作业

人教版选修一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作业 [基础全练] 1.参与豆腐发酵的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 A.蛋白酶和淀粉酶 B.蛋白酶和脂肪酶 C.脂肪酶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解析:毛霉等微生物在参与豆腐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主要是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B 2.下列关于腐乳发酵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腐乳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毛霉、青霉、曲霉等 B.发酵后期需要密封腌制,由此可推知毛霉为厌氧型生物 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青霉为竞争关系 解析:A项正确,腐乳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如毛霉、曲霉、青霉等)参与,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项错误,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生物,后期发酵利用的是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C项正确,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项正确,毛霉和青霉共同生活在豆腐上,它们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答案:B 3.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关于装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 B.动作要迅速小心 C.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D.整齐摆放好豆腐 解析: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要防止杂菌污染,故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

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为防止瓶口被污染,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故选A。 答案:A 4.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和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能杀死腐乳里面所有的微生物 B.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C.酒含量越高越有利于腐乳的成熟 D.卤汤中酒含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 解析:用盐腌制时,食盐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但不会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同时它还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A错误、B正确。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杂菌繁殖快,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C、D错误。 答案:B 5.下列关于腐乳制作中温度控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期发酵将笼屉的温度控制在15~18 ℃ B.发酵过程中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 C.发酵过程中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 D.装瓶前,要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进行高温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解析:A项正确,前期发酵要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此温度适宜毛霉生长;B项正确,发酵过程中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C项正确,发酵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D项错误,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就是豆腐块上的毛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 答案:D 6.下列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是( ) 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消毒 B.在卤汤配制时加入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