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什么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什么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也是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第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二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设计,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者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应用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设计。两者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原理。但有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没有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二次开发应用设计,再好的原理设计,也不能够付之于社会实践中。

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

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

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理论界都在研讨,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至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底经历了几次历史性飞跃?综合相关的研讨资料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两次“飞跃论”。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这次历史性飞跃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这次历史性飞跃由列宁完成。这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公认的,也就是说这是在我国理论界都被接受的没有疑义的观点。

二是三次“飞跃论”。就是在前两次飞跃基础上再增加一次飞跃,即二战结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观点是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看作是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我国学界对这第三次“飞跃”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属于量的变化,不能算是一次飞跃,应是第二次“飞跃”的延伸。有的观点还以习近平论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并把它划分为六个时间段,但是没有这个时间段为依据,认为这不算第三次“飞跃”。该讨论还涉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属于哪次飞跃?大多数观点认为应属于第二次“飞跃”。因为毛泽东曾明确说过:“中国人民一贯地把中国革命看作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继续。”

三是四次“飞跃论”。就是在三次“飞跃”基础上再加一次飞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学界对第四次“飞跃”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观点认为,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果,但目前还不构成一次“飞跃”,要到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才可以说是又一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充分认识和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关系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关系到坚持我们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关系到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