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

§1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如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或“?,”或“”等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

线(面)的关系 。

(2)A B = ;A B = ;U C A = . (3)交、并、补的运算性质:对于任意集合A 、B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切记:A B A B A ???=?A B A B B ???=. (4)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2n

-1),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

-2)。

二、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 则q ;⑵逆命题:若q 则p ;⑶否命题:若?p 则?q ;⑷逆否命题:若?q 则?p 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 q ?否定形式是p q ??;否命题是p q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q ; p q p ∧q p ∨q ?p ⑵或(or ): 命题形式 p ∨q ;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2函数和导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自然定义域、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应用题中的定义域等);

2.值域(求值域:分析法、图象法、单调性法、基本不等式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判断方法:

Ⅰ.定义法——步骤:求出定义域并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求)(x f -; 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Ⅱ.图象法;

常用的结论

①已知:)()()(x g x f x H =

若非零函数)(),(x g x f 的奇偶性相同,则在公共定义域内)(x H 为偶函数; 若非零函数)(),(x g x f 的奇偶性相反,则在公共定义域内)(x H 为奇函数; ②若)(x f 是奇函数,且定义域∈0,则(0)0f =.

4.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一个子集内考虑),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1).定义法 步骤①:设2121,x x A x x <∈且;②作差)()(21x f x f -(一般结果要分解为若干个因式的乘积,且每一个因式的正或负号能清楚地判断出);③判断正负号。 另解: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1212()()

0(),f x f x f x a b x x ->?-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

[]1212

()()

0(),f x f x f x a b x x -

(2).(多项式函数)用导数证明: 若)(x f 在某个区间A 内有导数,则

()0f x ≥' ()x A ∈ ?)(x f 在A 内为增函数;()0f x ≤' ()x A ∈ ?)(x f 在A 内为减函数.

(3)求单调区间的方法: a.定义法: b.导数法: c.图象法:

d.复合函数[])(x g f y =在公共定义域上的单调性:若f 与g 的单调性相同,则[])(x g f 为增函数; 若f 与g 的单调性相反,则[])(x g f 为减函数。注意:先求定义域,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 (4)一些有用的结论:

①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②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③在公共定义域内:

F (x )(增)=)(x f (增)+)(x g (增); F (x )(减)=)(x f (减)+)(x g (减); F (x )(增)=)(x f (增)-)(x g (减); F (x )(减)=)(x f (减)-)(x g (增); ④一个重要的函数:函数)0,0(>>+

=b a x b

ax y 在???

????

+∞??? ?

?-

∞-,,b a

b a 或上单调递增;在

???

?

???????

?-b a b a ,或00,上是单调递减.

5.函数的周期性

(1)定义:若T 为非零常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一x ,使)()(x f T x f =+恒成立,则()f x 叫做周期函数,T 叫做这个函数()f x 的一个周期. T 的整数倍都是()f x 的周期。

二、函数的图象

1.基本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2)二次函数、(3)反比例函数、(4)指数函数、(5)对数函数、

(6)三角函数、(7)函数)0,0(>>+

=b a x

b

ax y . 2.图象的变换 (1)平移变换

①函数()(0)y f x a a =+>的图象是把函数()y f x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0)y f x a a =+<的图象是把函数()y f x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

②函数()(0)y f x a a =+>的图象是把函数()y f 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0)y f x a a =+<的图象是把函数()y f x =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

(2)对称变换

①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0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f a x += ()f a x -,那么)(x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

a x =对称;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2f a x f a x

b ++-=,那么)(x f y = 的图象

关于点(,)a b 对称。

③函数)(x a f y +=与函数)(x a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④)(1

x f

y -=与)(x f y =关于直x y =对称。

(3)伸缩变换(主要在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中) 三、函数的反函数: 1.求反函数的步骤:

(1)求原函数)(x f y =)(A x ∈的值域B

(2)把)(x f y =看作方程,解出)(y x ?=(注意开平方时的符号取舍); (3)互换x 、y ,得)(x f y =的反函数为)(1

x f y -=)(B x ∈.

2.定理:(1)b a f a b f

=?=-)()(1

,即点(,)a b 在原函数图象上?点(,)b a 在反函数图象上;

(2)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3.有用的结论:原函数)(x f y =在区间],[a a -上单调的,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1

x f y -=也

单调的,且单调性相同;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四、函数、方程与不等式

1.“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有实数解”转化为“042

≥-=?ac b ”,你是否注意到必

须0≠a ;当a =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042≥-=?ac b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

函数或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

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21,x x 为方程)0(,0)(>=a x f 的两个实根。

①若,,21m x m x ><则0)(

?

③当在区间),(n m 内有且只有两个实根时, ④若q x p n x m <<<<<21时

注意:①根据要求先画出抛物线,然后写出图象成立的充要条件。

②注意端点,验证端点。

五、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式与对数式:

0,1,,0

log a a b R N b a a N N b >≠∈>=←?????→=

对数的三个性质:①0N >;②log 10a =;③ log 1a a =

对数恒等式:①

log a N a N =;②log log log m a m N N a

=;③log log m

n

a a n M M m = 对数运算性质:①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②log log n

a a M

n M =;

③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0.1,0,0)a a M N >≠>> 指数运算性质:①r

s

r s

a a a

+= ②()r s rs

a a = ③()r

r r ab a b =()0,0,,a b r s Q >>∈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特征图象与性质归纳(列表)

(2)有用的结论

①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0a >且0a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函数x y a =与x

y a -=(0

a >且1a ≠)图象关于y 轴对称;函数1log a

y x =与log a y x =(0a >且0a ≠)图象关于x 轴对称.

②记住两个指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如何区别? 六、导数:

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0='C (C 为常数) (2) '1()()n n x nx n Q -=∈ (3) x x cos )(sin =' (4) x x sin )(cos -=' (5) x x 1)(ln =

' (6)e a x x

a log 1)(log =' (7) x x e e =')( (8)a a a x

x ln )(=' ?????????>><-<≥??0

)(0)(20

n f m f n a

b m ()0()0()0()0

f m f n f p f q >??

??

2.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u x ?=在点x 处有导数''()x u x ?=,函数)(u f y =在点x 处的对应点U 处有导数

''()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在点x 处有导数,且'''

x u x

y y u =?,或写作'''(())()()x f x f u x ??=. 4.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1)几何意义:k =f /

(x 0)表示曲线y=f(x)在点P(x 0,f(x 0))的切线的斜率。

曲线在点P(x 0,f(x 0))处的切线方程为:/000()()()y f x f x x x -=- (2)V =s /

(t)表示即时速度,a=v /

(t) 表示加速度。 5.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x f y = ①分析)(x f y =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 )(x f y '=';

③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或用列表法,见课本)

6.求极大、极小值:已知)(x f y = ①分析)(x f y =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 )(x f y '=';

③求解方程()0f x '=(设有根12,,,n x x x );

④列表判断1n +个区间内导数的符号,判断12(),(),,()n f x f x f x 是否为极值.....,如果是,是极大还是极小值。

注:判别)(0x f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当函数)(x f 在点0x 处连续时,

(1)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则)(0x f 是极大值; (2)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则)(0x f 是极小值.

注意:f /

(x 0)=0不能得到当x=x 0时,函数有极值;但是,当x=x 0时,函数有极值? f /

(x 0)=0

7.求函数在某闭区间[a,b]上的最大、最小值:

①②③同上;④比较()f a 、12(),(),,()n f x f x f x 、()f b ,最大的为max ()f x ,最小的为min ()f x . 注意:极值≠最值;最值问题一般仅在闭区间上研究(实际应用题除外,即应用题中有开区间问题).

§3数列

一、数列的定义和基本问题

1.通项公式:)(n f a n =(用函数的观念理解和研究数列,特别注意其定义域的特殊性); 2.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

3.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关系(是数列的基本问题也是考试的热点):11,

1,2

n n n S n a S S n -=?=?-≥?

二、等差数列:

1.定义和等价定义:1(2){}n n n a a d n a --=≥?是等差数列;

2.通项公式:B An d n a a n +=-+=)1(1;推广:d m n a a m n )(-+=;

3.前n 项和公式:Bn An d n n na n a a S n n +=-+=?+=

2112

)

1(2; 4.重要性质举例:①a 与b 的等差中项2

a b

A +=

; ②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③奇数项135,,a a a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2d ;偶数项246,,a a a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2d . ④若有奇数项21n +项,则21(21)n S n a +=+中;中偶奇a S =-S ,中奇a 21n S +=,中偶a 2

1

n S -=,

(n 1a =a +中); 若有偶数项2n 项, 则d 2

n

S =

-奇偶S ,其中d 为公差; ⑤设n A=S ,2n n B=S -S ,3n 2n C=S -S , 则有C A B +=2; ⑥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当10,0a d <>时,n S 有最小值.

⑦用一次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二次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8)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等差数列{}n b 的前12-n 项的和为'

12-n S ,则

'1

2

1

2--=n n n n S S b a 三、等比数列: 1.定义:

1

(2,0,0){}n

n n n a q n a q a a -=≥≠≠?成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推广n m n m a a q -=;

3.前n 项和1

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注意对公比的讨论)

4.重要性质举例 ①a 与b 的等比中项

G 2

G ab G ?=?=,a b 同号);

②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若2m n p +=,则2

m n p a a a ?=;

③设n A=S ,2n n B=S -S ,3n 2n C=S -S , 则有2

B A

C =?; ④用指数函数理解等比数列(当10,0,1a q q >>≠时)的通项公式.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举例 1.{}n a 成等差数列?

{}n

a b 成等比数列;2.{}n

a 成等比数列{}0

log n a b n

a >?成等差数列.

五、数列求和方法 :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几种特殊的求和方法 (1)裂项相消法;)1

1(1))((1C

An B An B C C An B An a n +-+-=++=

(2)错位相减法:n n n c b a ?=, 其中{}n b 是等差数列, {}n c 是等比数列

记n n n n n c b c b c b c b S ++?++=--112211;则1211n n n n n qS b c b c b c -+=+??++,… (3)通项分解法:n n n c b a ±=

六、递推数列与数列思想 1.递推数列

(1)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常见题型:由(,)0n n f S a =,求,n n a S .解题思路:利用)2(,1≥-=-n S S a n n n 2.数学思想

(1)迭加累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若1(),(2)n n a a f n n --=≥,则……; (2)迭乘累乘(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若1

()(2)n

n a g n n a -=≥,则……; (3)逆序相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错位相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1.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终边在x 轴上;终边在y 轴上;终边在直线y x =上;终边在第一象限等),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个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

数的关系式(三个: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数关系)22

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 221

1tan cos αα

+=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和(差)角公式

(1)sin()αβ+= ;(2)sin()αβ-= .

(3)cos()αβ+= ;(4)cos()αβ-= . (5)tan()αβ+= ;(6)tan()αβ-= . 2.二倍角公式:(1)sin 2α= ;

(2)cos 2α= = = ; (3)tan 2α= .

3.有用的公式

(1)升(降)幂公式:2

1cos 2sin 2αα-=

、2

1cos 2cos 2αα+=;1sin cos sin 22

ααα=; (2

)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b ααα?+=

+(?由,a b 具体的值确定)

; (3)正切公式的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t a n t a n

t a n

t a n 1t a n ()

αβαβαβ+?=-+

4.有用的解题思路

(1)“变角找思路,范围保运算”;(2)“降幂——辅助角公式——正弦型函数”; (3)巧用sin cos αα±与sin cos αα?的关系;(4)巧用三角函数线——数形结合.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列表综合三个三角函数sin y x =,cos y x =,tan y x =的图象与性质,并挖掘:

(1)最值的情况; (2)三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sin()y A x ω?=+,x ∈R 及函数cos()y A x ω?=+,x ∈R(A,ω,?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

2T π

ω

=

;若ω未说明大于0,则2||

T π

ω=

;函数tan()y x ω?=+,,2x k k Z ππ≠+∈(A,ω,?为常数,

且A ≠0,ω>0)的周期T π

ω

=

. (3)会从图象归纳单调性、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si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22k k k Z ππππ?

?-+∈???

?单调递减区间为

32,222k k k Z ππππ?

?++∈???

?,对称轴为()2x k k Z ππ=+∈,对称中心为(),0k π()k Z ∈ cos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单调递减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

对称轴为()x k k Z π=∈,对称中心为,02k π

π?

?

+

??

?

()k Z ∈ ta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π?

?-+∈ ??

?,对称中心为(,0)()2k k Z π∈

2.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sin()y A x ω?=+的简图,并能由图象写出解析式.

(1)“五点法”作图的列表方式;

(2)求解析式sin()y A x ω?=+时初相?的确定方法:代(最高、低)点法、公式1x ?ω

=-. 3.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变换

切记:sin sin()y A x y A x ?ω

ωω?=???→=+平移

注意图象变换有时用向量表达,注意两者之间的转译. 四、解三角形、 1.三个重要结论 (1)正弦定理:

2sin sin a b c

R A sinB C

===(2R 为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直径)或写成::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余弦定理:A ab c b a cos 22

2

2

-+=,或写成ab

a c

b A 2cos 2

22-+=

(3)三角形ABC 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 2.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判断一解或二解的方法:⊿ABC 中,sin sin A B A B >?>

§5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

1.代数运算

(1)n n n A A A A A A A A 113221=+++- .

(2)若=(11,y x ), =(22,y x )则±=(2121,y y x x ±±). 2.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BD =b -a ,DB =a -b .且有︱a ︱-︱b ︱≤︱a ±b ︱≤︱a ︱+︱b ︱.

3.运算律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a +b =b +a (交换律); a +(b + c )=(a + b )+ c

(结合律)

; a +0=a a +(-a )=0. 三、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1.︱λ︱=︱λ︱·︱︱;

(1) 当λ>0时,λ与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与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0. (2)若=(11,y x ),则λ·=(11,y x λλ). 2.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λ. (2) 若a =(11,y x ), b =(22,y x )则a ∥b 01221=-?y x y x . 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若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

数1λ,2λ,使得=1λ1e + 2λ2e

2.有用的结论:若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一对实数1λ,2λ,使得1λ1e + 2λ2e

=0,则1λ=2λ=0. 五、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b ,作=, = b ,则∠AOB=θ (0

01800≤≤θ)叫做向量与b 的夹

角(两个向量必须有相同的起点.....

)。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

则·b =︱︱·︱b ︱cos θ. 其中︱b ︱cos θ称为向量b

在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若a =(11,y x ), b

=(22,y x )

(1)e ·=·e =︱︱cos θ (e

为单位向量);

(2)a ⊥b ?a ·b =0?02121=+y y x x (a ,b

为非零向量);

(3)︱︱=

=

(4)cos θ= a b

a b ?? =2

2

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可用于判定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4.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 ·

b = b ·a ;(λa )·b =λ(a ·b )=a ·(λb );(a +b )·

c =a ·c + b ·c

六、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

1.定义:设P 1、P 2是直线l 上两个点,点P 是l 上不同于P 1、P 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

P P 1=λ2P P ,λ叫做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

2.位置讨论:

(1)当点P 在线段21P P 上时,

λ>0;特别地: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是1λ=. (2)当点P 在线段21P P 或12P P 的延长线上时,

λ<0; 3.分点坐标公式:若P P 1=λ2P P ;21,,P P P 的坐标分别为(11,y x ),(y x ,),(22,y x )

;则???++

=++=λ

λλ

λ112121x x x y y y ,(λ≠-1), 中点坐标公式:

?

??+

=+=2

22

12

1x x x y y y .

4.三点共线定理: 若OA xOB yOC =+

则A,B,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y=1

5.点的平移公式 ''''

x x h x x h y y k y y k ??=+=-?????=+=-????

'

'OP OP PP ?=+ (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

(,)P x y ,且'PP

的坐标为(,)h k ).

七、空间向量

1.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a ,b 〉

=

(a =123(,,)a a a ,b =123(,,)b b b ).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 B d

=||AB =

=.

§6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定理

1.实数的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0>-?>b a b a ; 0<-?

(1)a b b a 或a b b a >?<(反对称性)

(2)c a c b b a >?>>,或c a c b b a

(3)c b c a b a +>+?>

推论1:b c a c b a ->?>+(移项法则);推论2:d b c a d c b a +>+?>>,(同向不等式相加);(4)bc ac c b a >?>>0,,bc ac c b a 0,

推论1:bd ac d c b a >?>>>>0,0;推论2:n

n

b a b a >?>>0 (5)n n b a b a >?>>0(,2n N n ∈≥);(6)11

0,ab a b a b

>>?<(倒数法则)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和重要的不等式

(1)0,0,2

≥≥∈a a R a , 当且仅当0a =取“=”.

(2)ab b a R b a 2,,22≥+∈则(当且仅当a b =时取“=”) (3)+∈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a b =时取“=”)

注:

2a b

+

. (4)222

()22

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 4

、最值定理:设,0,x y x y >+≥由

(1)如积xy P =为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x y +

有最小值

(2)如和x y S +=为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大值2

()2

S .

即: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注: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性质: b a b a b a +≤±≤±(注意等号成立的情况). 二、解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 )0(≠>a b ax (1)???

?

??

>

>a b x x a ,0 ;(2)?

??

???<<或2

(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

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

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或.

(2)重要结论:2

0ax bx c ++>(0)a ≠解集为R (即02

>++c bx ax 对R x ∈恒成立),则0,0a >?<.

(注:若二次函数系数含参数且未指明不为零时,需验证0=a ).

3.绝对值不等式: (1)零点分段讨论??

?≤-≥=←0

0a a a a

a ,

(2)转化法:)()()()()()(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x g x f x g x g x f <<-?<; (3)数形结合

4.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

(2)当01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5.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序轴标根法(穿针引线法) 步骤:①形式:

()

0()

P x Q x >或()()0P x Q x >(移项,一边化为0,不要轻易去分母); ②因式分解,化为积的形式(x 系数符号>0——标准式);③序轴标根;④写出解集.

注意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的讨论............... 四、一个有用的结论 关于函数x

p x y +

=: 1.0p >时,当0x >

时p x x +

≥0x <

时p

x x

+≤-

在0(

、[上是减函

数;在-∞(

、[)+∞上是增函数.

2.0p <时,在()0-∞,、

0+∞(,)上为增函数. §7直线与圆

一、直线的基本量

1.两点间距离公式: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特别地:x //AB 轴,则=AB ;y //AB 轴,则=AB .

2.直线l :y kx b =+与圆锥曲线C :(,)0f x y =相交的弦AB 长公式

消去y 得02

=++c bx ax (务必注意0?>),设A ),(),,(2211y x B y x 则:

AB ==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0,)απ∈;当2

π

α≠

时,直线的斜率tan k α=.

(2)常见问题:倾斜角范围与斜率范围的互化——右图

4.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1)截距非距离;(2)“截距相等”的含义. 二、直线的方程: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1(,x y

a b x y a b

+=≠≠分别为轴轴上的截距,且a 0,b 0)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

①1212211221//00l l A B A B AC A C ?-=-≠且;②1212120l l A A B B ⊥?+=; 五、点到直线的距离

1.点00(,)P x y 到直线0=++C By Ax 的距离: 2

2

00B

A C By Ax d +++=

2.平行线间距离:若10Ax By C ++=、20Ax By C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且12C C ≠ 六、圆:1.确定圆需三个独立的条件

(1)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2)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0422>-+F E D 其中圆心为(,)22

D E --, 半径为2

422F E D r -+=

.

2.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

设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则相切?d=r ,相交?dr ;

3.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圆心距为d ,则

外离?d>R +r ,外切?d =R +r ,相交?R -r

§8圆锥曲线

一、椭圆,1.定义

(1)第一定义:若F 1,F 2是两定点,P 为动点,且21212F F a PF PF >=+ (a 为常数)则P 点的轨迹是椭圆。 (2)第二定义:若F 1为定点,l 为定直线,动点P 到F 1的距

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0

2.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122

22=+b

y a x )0(>>b a ;

焦点在y 轴上:22

221y x a b

+= )0(>>b a 。

(焦点的位置?标准方程形式) 3.几何性质(以焦点在x 轴上为例): (1)范围: a x a -≤≤ 、b y b -≤≤

(2)对称性:长轴长=a 2,短轴长=2b ,焦距

=2c

(3)离心率c

e a

=,准线方程c a x 2±

=

(4)有用的结论:212PF a PF -=,c a PF c a +≤≤-1, =11F A c a F A -=22,=21F A c a F A +=12,

顶点与准线距离、焦点与准线距离分别与c b a ,,有关.

(5)21F PF ?中经常利用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将有关线段1PF 、2PF 、2c ,有关角21PF F ∠ 结合起来,建立1PF +2PF 、1PF ·2PF 等关系 二、双曲线

1.定义:

(1)第一定义:若F 1,F 2是两定点,21212F F a PF PF <=-(a 为常数),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2)第二定义:若动点P 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e>1),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122

22=-b y a x )0,0(>>b a ;

焦点 在y 轴上:122

22=-b

x a y )0,0(>>b a .

(2)焦点的位置?标准方程形式 3.几何性质(以焦点在x 轴上为例)

(1)范围:x a ≥或x a ≤-、(,)y ∈-∞+∞

(2)对称性:实轴长=a 2,虚轴长=2b ,焦距=2c.

(3)离心率c

e a

=,准线方程c a x 2

±=

(4)渐近线方程:?=-02222b

y a x x a b

y ±=.

与此有关的结论: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

22

b y a x ;若双曲

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

(5)当?=时b a 离心率2=e ?两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x ±,

此时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λ=-2

2y x ;

(6)注意21F PF ?中结合定义a PF PF 221=-与余弦定理

21cos PF F ∠,将有关线段1PF 、2PF 、21F F 和角结合起来。

三、抛物线

1.定义: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即:到定点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e=1)。 2.标准方程(以焦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为例): 2

2(0)y px p =>(其

中p 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参数);

3.几何性质

(1) 焦点:)0,2

(

p ,通径p AB 2=,准线:2p x -=;

(2) 焦半径:02p CF x =+, 过焦点弦长p x x p

x p x CD ++=+++=21212

2.

(3)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2

p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 ;通径长=p 2(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

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中点。

(4)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

y

四、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判断

1.直线与双曲线: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交点. 2.直线与抛物线: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

§9立体几何

一、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 、Oy 。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 o'x'、o'y'、使∠x'o'y'=45°(或135° ); (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 侧+2S 底;②侧面积:S 侧=rh π2;③体积:V=S 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 侧+S 底;②侧面积:S 侧=rl π;③体积:V=3

1

S 底h : ⑶台体①表面积:S=S 侧+S 上底S 下底②侧面积:S 侧=l r r )('+π

⑷球体:①表面积:S=24R π;②体积:V=33

4

R π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二、主要思想与方法

1.计算问题:

(1)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0°<θ≤90° 方法:①平移法;②补形法.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0°≤θ≤90° 方法: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

二面角 方法: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

注:二面角的计算也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S ′=S cos θ来计算

(2)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平面的平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七种距离都是指它们所在的两个点集之间所含两点的距离中最小的距离.七种距离之间有密切联系,有些可以相互转化,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可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面间的距离或平行平面间的距离都可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

在七种距离中,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重点,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难点.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直接法,即直接由点作垂线,求垂线段的长.(2)转移法,转化成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3)体积法.

2.平面图形的翻折,要注意翻折..

前后的长度、角度、位置的变化,翻折前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角度、长度不变

3.在解答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使用转化的思想:

①利用构造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将有关棱柱、棱锥的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去解决. ②将空间图形展开(移出)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为平面图形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③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复杂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

④利用三棱锥体积的自等性,将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问题转化成求三棱锥的高.

§10复数

1.复数的相等,a bi c di a c b d +=+?==.(,,,a b c d R ∈) 2.复数的运算法则:设12,.z a bi z c di =+=+则 ①12()()()()z z a bi c di a c b d i ±=+++=±+± ②12()()z z ac bd ad bd i =-++ ③

22

122222(0)z ac bd bc ad i c d z c d c d

+-=++≠++

3.复数12,.z a bi z c di =+=+的模(或绝对值)||z =||a bi +其中,.a b R ∈ ①;z z = ②

1

2

1

2

..;z z

z z

=

112

2

2

(

0);z z

z z

z

=

;n

n

z

z

=

⑤11;z z z =??= ⑥2

2

2

2.z z z z z z ====?

4.复数常用的运算技巧 ①41n

i

=,41n i i +=,421n i +=-,43n i i +=-,441n i +=,1230()n n n n i i i i n Z ++++++=∈

②2(1)2i i ±=± ③

1,1i i i +=- 11i

i i

-=-+ §11概率和统计

一、

概率

1,古典概率

⑴定义:我们把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是有限个;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具备以

上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率。

⑵求法:如果一次试验中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那么每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都是1

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m

P A n

=

P(A)∈[0,1] ⑶利用概率的古典定义来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步骤:

1)先判断 2)确定基本事件总个数n 3)算出事件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4)代入公式计算。

2.几何概型 A ()

P(A)=

()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3.互斥事件 A ,B 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加法公式P(A+B)=P(A)+P(B)

特例:A B =时,1)A (P )A (P =+,即对立事件的概率和为1

对于n 个互斥事件A 1,A 2,…,A n ,其加法公式为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4.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 P(A)·P(B).

n 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1· A 2·…· A n )=P(A 1)· P(A 2)·…· P(A n ). 5.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1).k

k

n k

n n P k C P P -=-

6.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1)0(1,2,)i P i ≥= ;(2)121P P ++= .

7.数学期望1122n n E x P x P x P ξ=++++

8.数学期望的性质:(1)()()E a b aE b ξξ+=+;(2)若ξ~(,)B n p ,则E np ξ=. 9.方差 ()()()2

2

2

1122n n D x E p x E p x E p ξξξξ=-?+-?++-?+ 10.标准差σξ=ξD .

二、统计

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定义;

2.抽样方法:统计抽样的基本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三种,这三种简单的抽样都是等概率抽样,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如下表:

[]r 0.75,1∈正相关很强,[]r -1,-0.75∈负相关很强,[]r -0.25,0.25∈相关关系较弱.

§12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

3.排列数公式m

n A =)1()1(+--m n n n =

!)(m n n -.(n ,m ∈N *

,且m n ≤).

4.排列恒等式 (1)1

(1)m m n n

A n m A -=-+;(2)1m

m

n n n A A n m

-=-; (3)1

1m m n n A nA --=; (4)11n n n n n n nA

A A ++=-;(5)11m m m n n n A A mA -+=+. 5.组合数公式 m

n C

=

m n m

m

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m ∈N *

,且m n ≤).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m

n C =m n n C - ;(2) m

n C +1-m n C =m

n C 1+

7.组合恒等式(1)11m

m n n n m C C m --+=

;(2)1m m

n n n C C n m

-=-; (3)11m

m n

n n C C m --=;(4)∑=n

r r n C 0

=n 2; (5)1

121++++=++++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

8.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m m

n n

A m C =?! . 9.二项式定理 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

10)(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r

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

=.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互为逆否 互 逆否互 为逆 否否 互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 2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函数 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12221212 2 2 22121) ()()(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考数学(理科)知识点总结(精辟)

2012高考数学(理科)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2593510 55 550 35 3322Y ??? ???∈?≥--?<--∈a a a M a a M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至少有一个为真、为真,当且仅当若q p q p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Y Y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义域是_。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 ;②互换x 、y ;③注明定义域) () () 如:求函数的反函数f x x x x x ()=+≥---

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a a (答:,)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A. 0 B. 1 C. 2 D. 3 ∴a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

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B A ? (或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 于B A ?(1)A A ?? (2) A C ?,则B C ?且B A ?若(3) A B =,则B A ?且B A ?若(4) A(B) 或 B A 真子集 A ≠?B (或B ≠ ?A ) B A ?中至少 B ,且有一元素不属于A 为非空子集) A (A ≠ ??)1( A C ≠ ?,则 B C ≠ ?且A B ≠ ?若(2)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 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 都属于A B ?(1)A A ?(2)B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它有21-个真子集,它有21-个非空子集,它有22-非空真 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A B I {|,x x A ∈且 }x B ∈ (1) A A A =I (2)A ?=?I (3)A B A ?I A B B ?I B A 并集 A B U {|,x x A ∈或 }x B ∈ (1)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补集 U A e {|,}x x U x A ∈?且 ()U A A U =U e2 ()U A A =? I e1 (1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 ||x a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ax b +把 型不等式来求解 ||(0)x a a >> (2()()() U U U A B A B =I U 痧?()()() U U U A B A B =U I 痧?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知识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则; ③若且,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 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集合 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最新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必修模块知识点总结 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3 集合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数学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复习

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总结 1、集合概念与特征: 例: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例: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3)36 1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 元素集合的关系:∈?或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或 例: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R R ∈+ B .{}Z x x x Z ∈≤?-,0| C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D .{}φφ∈ 3、集合的子集:(必须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若集合}8,7,6{=A ,则满足A 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例1:已知全集}{5,4,3,2,1,0=U ,集合}{5,3,0=M ,}{5,4,1=N ,则=N C M U I 例2:已知 {}{}=|3217,|2A x x B x x -<-≤=< (1)求A ∩B ; (2)求(C U A )∪B 例3:已知{25}A x x =-≤≤,{121}B x m x m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例5:方程组? ??=-=+9122y x y x 的解集是( ) A .()5,4 B .()4,5- C .(){}4,5- D .(){}4,5-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305555015392522∈--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9030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 §1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如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或“?,”或“ ”等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 线(面)的关系 。 (2)A B =;A B =;U C A =. (3)交、并、补的运算性质:对于任意集合A 、B ,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切记:A B A B A ???=?A B A B B ???=. (4)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2n -1),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 -2)。 二、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 则q ;⑵逆命题:若q 则p ;⑶否命题:若?p 则?q ;⑷逆否命题:若?q 则?p 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 q ?否定形式是p q ??;否命题是p q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q ; p q p ∧q p ∨q ?p ⑵或(or ): 命题形式 p ∨q ;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2函数和导数 一、函数的性质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则 ; ③若且,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 ,m∈z};对于集合n:{x|x= ,n ∈z} 对于集合p:{x|x= ,p∈z},由于3(n-1)+1和3p+1都

高中必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必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高中数学重难点知识点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习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 2、圆锥曲线: 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