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文凤云

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人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因阅读少而引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与人交流的时候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文的时候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等。而阅读要用到的眼脑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比起看电视、电脑等形象化媒体来说,的确显得难多了。大家是否读过美国阅读专家崔姆吉利斯的《朗读手册》,这是一本写给所有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父母和老师读的书。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毁灭我们之前先歼灭它们……大家所面临的任务是,让下一代孩子深信,随身带书比带枪收获更多。”朱永新教授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他主张:要“营造书香校园” ,要求“图书馆应随时随地向孩子敞开” 。显而易见,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实在太重要了。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说的:“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何况,净化心灵,本来就是我们师生所追求的最主要人生目标。

在学校首届读书活动中,为了使孩子们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作为一(2)班的班主任老师,我着重做好引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建构----- 自由阅读

我们主要倡导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人类

是喜欢享乐的,这不仅是一个定律,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事实,快乐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注意力……”这就是说想要让学生乐于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对一个真心喜欢读书的人来讲,读书绝不是负担,也不是责任,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因此“快乐阅读”是我们追求的读书境界,开展快乐阅读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阅读,培养他们从小喜爱读书、爱好读书,养成终身以阅读为乐的好习惯。

我们的做法是:提出“广泛读书、丰富内涵、伴我成长”的口号;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实阅读资源;开设每周一节自由阅读课,提供相对的阅读时空;建立班级读书心得“周周读”制度,体现读书与交流并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明路星,这些都是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首先在图书中选择生动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这些故事都在我们图书柜中的图书里面。如果喜欢,那就赶快读读吧。在读书生活中我每天都给学生读《格林童话》或《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片段,很多学生听得入了迷,每每读到关键的地方就停下来,设置悬念,孩子们忍不住,嫌讲得太慢,于是我鼓励学生自己看书,亲自体

验阅读带来的乐趣。于是学生争先恐

后地传阅,有的学生利用课间来读

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仅借阅图书室的图书是不够的,于是学生便从家里把自己的图书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书目种类丰富起来了,有《唐诗三百首》、有《幼儿读物》、有《连环画》…… 等等。学生爱不释手,特

别是在“自由阅读课”中,尽情享受书带给自己的快乐。有时,那么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做完作业,我也允许他们读课外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分外高涨,给教师的教学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学校规定的古诗词背诵也被列入课外阅读之中,一年级学生要求背诵古诗词12 首,每天上课前,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吟诵诗文,感受诗文。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清脆的、有节奏的朗朗的背诵声。老师并不要求孩子们字字懂、句句通,而是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收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的陶冶。在学习背诵的过程中我只是简单的评出背诵篇目的大致思想,至于个别生涩的字词,不要求全部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沉淀在头脑里的优秀作品作出更精辟的诠释,而不会拘泥于成人对自己早期的灌输。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代,直面经典,获得中华美文的熏陶和积累,这将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文化准备。二、拓宽空间引导阅读

我们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经验,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孩子们选择阅读。下一步我准备让学生背诵《三字经》,七文字精炼,言简意赅,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怎么做人,怎样看待事物。在阅读内容上,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即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前苏联儿童文学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说:“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决定一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身的理想。”怎样的书是好书呢?在专家引领不可能,家长引导不可能的情况下,老师承接了这一角色。首先,以“新课程推荐书目”为准;其次以中外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罗兰、杨红缨、曹文轩、方素珍等优秀读物为主;再次,以传统阅读中认可的经典作品为准。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未必开卷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导适又给学生阅读指引了方向,那么广泛阅读则又让学生汲取全面营养。滋养心灵需要“杂读”,只有阅读了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生命成长的各种营养。鲁迅先生评到读书,就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给某大学学生作报告时曾说:“蜜蜂似读书方法。”这比喻形象的指出读书要“广泛”、内容要“杂”,范围要“广”,则数量“多”。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广泛的阅读,在博览全书的过程中实现厚积薄发,如蜜蜂采花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向学生推荐经典文学作品时,推荐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阅读”,向学生推荐有益图书: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国情教育拼音读本。

每周四下午的第六节课,是我们班制定的读书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所有学生都在读书,在阅读时我特别强调“静心读书”。静心阅读,顾名思义是静下心来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沉下心来读书”,因为,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读进去,必须让他们有一颗安静的心。最好的精心阅读状态是用高速运转的思维营造阅读的宁静。真正有质量的静心阅读应该表面静如睡莲,内心涌动波澜。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今后的阅读中指导形成)。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展快乐阅读活动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想在阅读中日渐深邃,学习态度在阅读中日益改观,语文学习能力日渐增强。一些后进生也能及时完成作业了,课堂上他们那闪烁着光芒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已不再讨厌学习。我时常

看到课间三两共读的孩子……是阅读自身的魅力感染了他们,改变了他们。空洞的说教是不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只有通过自身在阅读中的魅力去征服他们,那才是最富有内涵的阅读!

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着,教师也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快乐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