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环境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环境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环境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一: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环境问题也随着恶化。美好的环境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我们身体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才选了调查环境这个问题来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环境状况有一些帮助,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保护环境。希望尽我们所能的提出几条建议,改善环境,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一、调查目的

当今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亿吨。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XX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

组织规定的标准。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调查,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撰写此篇调查报告。二、调查途径(一)公众方面的调查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

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二)企业方面的调查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方面的调查时十分必要的,他不仅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决定环境和经济发展能不能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个企业发放的XX份,回收率高达%的问卷中我们也许能对此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在样本中,囊括了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它汗液分别占25。1%、%、%、%、%、%和%。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区占%。工业区占%,农业区占%。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多;城区企业多,国营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

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此外据了解自XX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比XX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提高了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提高了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提高了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亿元,提高近3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吧。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我们调查表明211个企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我们还对环保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全国平均

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经常出故障”的为%,而环保装置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调查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国家颁布了《放射性

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消除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奠定了法律基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国政府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批,提高执法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规划不合理导致区域功能混乱,是许多环境污染纠纷

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县的武溪、浦市两镇较为突出,白沙镇部分区域也有存在。常见规划不当的现象有:城镇小型加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小型的加工厂安插在居民楼,居住区中开办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这样往往易造成企业虽经规划部门批准且达标排放,但周边群众环境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

(二)老污染治理欠帐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移民、国企改制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

(三)以邻为壑,地方保护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仅仅考虑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对本地居民的污染影响,而无视对相邻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对排污单位鞭长莫及,排污地政府受利益驱动对污染问题是能拖则拖或仅做出象征性的处理,而上一级环保部门在协调处理时往往难以决断,导致不少跨界污染纠纷的出现。比如我县的饮用水

源保护区受到辰溪钒厂直排废水的严重威胁问题,峒

河水质污染问题等等。

篇二: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调查报告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XX级冶金工程小组成员袁贵龙 XX3351 徐云 XX3366 邓刚 XX3372 调查时间:XX年5月3号-XX年5月10号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城各高校及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纸质、网上调查问卷及面对面访谈形式

调查对象: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层次的人

调查内容:对中国经济、环境现状的看法

二.小组成员分工

1、问卷初稿:徐云、邓刚

2、问卷定稿:袁贵龙

3、纸质问卷发放及回收:邓刚

4、网上问卷发放及回收:袁贵龙

5、问卷整理:徐云

6、调查报告撰写:袁贵龙

7、调查报告校订:徐云、邓刚

三.社会现状

近年来,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很多人都只关注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专家预测环境污染将成为我国近20年内发展的最大影响,具体表现在:

1.严重的大气污染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而大气污染又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次能源中煤占70%以上,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都将增加。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沉降重点地区之一。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我国占7个。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为数很少。此外,汽车尾气污染突出。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流动污染源。

前一阵子,事件一度占据各大媒体版面,引发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关注。而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此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水域污染

由于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污染物使得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水质恶化。七大水系中,1/3以上的河段的水质不能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

在我国,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做法已经持续多年,这使得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海水,对我国近岸海域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十分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河流携带人海的污染物总量继续增高。由大气输

入海洋的部分污染物通量也呈上升趋势。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就XX年来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亿吨,比上年增长%。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上年增长%。以长江为例,新华社曾报道,长江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期。仅XX年一年,就有305亿吨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被直接排入长江。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3.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多起血铅中毒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有6000多人血铅中毒,还有其他各种重金属中毒事件发生。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每天早晨从我们起床时,我们就不断地受到污染的侵害,并且产生污染。空气质量不合格,最少就会引起我们的呼吸道感染,眼粘膜受刺激。

食用的蔬菜等农作物所种的土壤如果受到污染,不仅会造成农作物口味不佳,而且农作物中沉淀出的各种污染例如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内,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癌症和其他疾病。当我们出门时,开自家车或摩托车时排放的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其中含的铅等重金属会引起

土壤的污染。工作中打印,复印时纸张的油墨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会对人身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的种种都说明了我国现在环境正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要再不对现行经济体制做出整改,我国的环境状况将变得更差,到时候环境问题就会成为危及我们中华民族的大事。

而在我们看来,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要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更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所以,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主要想了解,作为一名公民,是否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我们也将对现在的环境问题该如何处理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从而更好地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美丽中国的构想。

四.调查报告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回收后,有效纸质问卷为75份、网上问卷35份。而我们发现被调查人群年龄多集中于19-27岁,占调查总人数的%。他们或在学习,或已开始他们的工作,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将是中国的未来。所以他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看法,对我们也尤其重要。而我们所调查的人群,分布范围较广,其中40%来自农村,%来自中小城市,%

来自大城市,还有%来自县城。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去了解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一些看法。

而我们调查的人之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我国

目前的经济处于一般水平,而认为很好的人占了

20%,而认为不好的(包括很差及极差的)占了

%。说明绝大多数人是认可了今天中国经济发

展的水平的。但是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的经济还可

以发展的更好。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只有%的

人是满意当前的环境的。那就说明即使现在绝大多

数人认为我们经济发展不错的前提下,却并不认可

我们现在的环境状况。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

经济发展模式与当

前环境问题的关系程度的题目中,仅是%的人

认为这两者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而其他人都认

为经济模式与环境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关

联。这也说明很多人都意识到现在的河流污染,

等很多都是源于今天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

式。

同时,我们也发现%的人都认为国家的

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关心着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对新一届领导集体所制定的政策充满期待。说明经济改革迫在眉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声,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切身利益。而当谈到对经济模式的看法的时候,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一下,即政府在对待那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上,应该采取鼓励和引导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那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政府要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则,增加环保投入资金,限制污染的排放,而不仅仅采取罚款手段,

今天经济发展的所得都可能弥补不了今天对环境的破话。同时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的投入,增加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可循环性。只有协调好各行各业的发展,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访谈分析

这次我们采访的对象是一个公司的普通职员王先生。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去解析当下年轻人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些看法。我们发现当下的年轻人其实很关注国家的现状的。在他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只是意味着

吃饱穿暖,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应该得到提高,但同时也得让人民拥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他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经济发展免不了会破坏环境,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去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去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地去实现美丽中国的构想。只有当全社会都认识到经济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地去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才能够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

六.建议及对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明

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责和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政府投资加快从竞争领域退出,转为主要用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创新政府投资运作机制,积极推广"代建制"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投资利用效率。二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为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审批,政府仅从外部性、公共性、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履行好对重大项目规划协调、发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只有理性、合格的市场主体,才能有降低成本、追求技术进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载体。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经济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深化

篇三: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班级:级班姓名:学号: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农村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农民经济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但在人们感受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越发明显,令人堪忧。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已经危及到农民的生存问题,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疾病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种种有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据我的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所在的城市周边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二分之一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很多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惠及广

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农村的环境问题。为了进一步宣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发现农村环境问题,更好的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个人,针对我村环保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XX年8月11-17日七天时间在本村进行走访式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口头叙述和观察方式展开。随机访问40人,获得较客观真实的原始材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村的环境问题

1、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我家在xxxxxx的一个村庄,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尤其是村头的养殖场。在这个养殖场中有两千多只家畜,畜禽粪便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许多小型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

地下水后,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畜禽粪便经自然晾晒,臭气熏天,蚊蝇滋生。若有下雨天,水就沟内四处横流,以致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这不仅造成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2、农药、化肥污染问题

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全球每年有460多万吨化学农药被喷洒到自然环境中。农药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环境中的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扩散,致使全球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近几年由于农药的使用在我村每年玉米上都有大量的蜗牛横行,这

种现象又迫使农民使用更强的农药来提高产量。

3、秸秆焚烧污染问题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好的,大部分人家不再用秸秆当柴火改用天然气,在田地中的秸秆就没有了作用,又碍于下季庄稼的生长,村民们就果断的将其焚烧,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4、生活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据我粗略计算村上每家两天产一袋垃圾,一共有200家左右30天就能把一个3米深10米宽15米长的坑填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村头的小河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经过雨水的洗礼以及太阳的照射发酵产生刺鼻的难闻气味。

(二)对我村环境问题的分析

1、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从走访中可以发现,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有1/10的人非常了解,有1/5的人表示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知识,,2/5的人表示不太了解,

3/10的人没有概念;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在看新闻是,如果遇到有关环保方面的报到时,有极少的人会很认真的看、听,大部分人充耳不闻;对保护环境的认识程度:1/5的人认为是每一个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责任,1/2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5认为是环保人员,还有1/10的人不知道。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经济发展轻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开展。

3、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

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