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的标准是:
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1复位影响因素年龄: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 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老年人机体原因恢复相对较慢。
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病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一般年轻人恢复的相对快一些,中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螺旋形和斜形骨折,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形骨折断面接触面小,愈合较慢。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愈合较慢。
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开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严重影响骨折愈合。
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 固定,影响骨折愈合,如果不注意还可能导致骨折部位二次受伤。
2中医护理在骨折功能恢复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促进愈合的措施有两种:中医用药恢复、锻炼恢复。
中医目前常用的是外敷健骨复位贴的方法,用于消肿止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此方法属于较为通用措施。
锻炼恢复主要为骨折恢复期关节的伸展活动,一般从最初的45度随着恢复程度,伸展可扩大至180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