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案

年月日教案
年月日教案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6份不同的年历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由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齐回答)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生日是1982年10月9日,哪位同学愿意告诉老师你的生日?

生1……

生2……

师:记录我们的生日用了哪三个汉字?

生:年月日

师:它们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一、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把它整理出来,请看大屏幕

(出示:1、一年有几个月?2、每月有几天?3、一年有几天?)

(一、探究一年有几个月)

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出示:一年有几个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年历表仔细观察回答这个问题。

师:我们每个小组的年历表不同,得到的答案却是相同的。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二、探究大月、小月、特殊月的天数)

师:接着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出示:每月有几天?)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从年历表中去发现。(出示:把12个月出示出来)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你手中的年历表回答下面问题:

1、1月有几天?生回答,老师出示(31天)

2、2月有几天?生回答

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说28天,有的同学说29天,正确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其他年份的年历表(出示2019年和2020年的年历表)看来2月确实是28天或29天,为什么2月是28天或29天,下节课就会揭晓答案。(出示28天或29天)

3、3月有几天?生回答。(出示31天)

……

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探究到的知识整理一下,把天数相同的月份整理到一起。生: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31天。

师:习惯把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几个大月?

(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大月 7个)

生: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把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有几个小月?

(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小月 4个)

生:2月28天或29天

(板书:2月28天或29天)

(三、探究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师:一年这12个月,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一个特殊月份,我们怎么能很快知道哪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看,方法来了。

方法一:拳头法(带领全班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桌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二八二九来变化.

方法三:规律记忆: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

反复练习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小游戏。(找大月,找小月)

(四、探究全年天数)

师:同学们平复一下心情,我们的第三个问题还没探究呢?(出示全年有几天?)不管哪一年都是有7个大月,4个小月,只有2月份的天数是不同的。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出全年的天数?

(板书:全年365天或366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年月日这3个时间单位,除了这些,还有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周、旬、季度等。(简单介绍周、旬、季度)可别小看了这些时间单位,它们总是帮咱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例如: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5月下旬我们进行了期中检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整理一下,看谁整理的多。

四、课堂检测

下面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堂检测题)

1、填一填:

(1)一年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

(2)今年的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劳动节是()月()日,儿童节是()月()日。

(4)小亮在奶奶家连住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是()月和()月。2、判一判:

(1)每个月都是30天。()

(2)一年有6个大月,6个小月。()

(3)一、二、三、四月是第一季度。()

(4)爸爸是9月31日才从北京回来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检测,同学们这节课学得还不错。我们来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每天都有小收获,每月都有小进步,每年都有大变化,长大后像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那样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能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题。

小组合作制作一张2020年的年历表

提示:先确定好1月1日是星期几,节日要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年一年有12个月全年365天或366天

月大月(31天) 1、3、5、7、8、10、12月 7个

小月(30天) 4、6、9、10月 4个

二月(28天或29天) 1个

周、旬、季度……

年月日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学具:一张年历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1993—2004年2月的月历、统计表 二.教学课题:走进天文馆信息窗2——年月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注意事项:“合作探索”部分的三个例题,分别是学习一年有多长、学习月的知识、学习有关日的知识,从中不难发现,它是延着年、月、日的知识体系而编排的。其中,例题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内容的学习质量。 教学的层次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三个例题虽然都属于“合作探索”,但这里的探索必须划分层次,否则就会使教学陷入无序的状态之中。 四.教学方法:(一)尊重学生已有的年月日知识。虽然年月日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要经验基础。如果学生不具有这样的经验,教学只能是灌输式,所以教师要在正确估计的基础上提前布置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关的经验。 (二)教学的基本方法——归纳法。年月日作为计量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间单位,这方面的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通过年月日时间规律的归纳与探究,梳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对比辨析进行归纳,这就是归纳法。 五.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内容: 百度【地球的公转】:https://www.360docs.net/doc/86300216.html,/view/43547.htm 百度【地球公转怎么回事】?https://www.360docs.net/doc/86300216.html,/question/80389092.html

《吨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学院:物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雪 学号:2011012715 姓名:王亚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间间隔和 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数轴正确描述直线运 动的位置和位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分析,理解时间间隔、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领 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方法 2、通过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初步体会用图示表 示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坐标系描述物理量,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通过对生活实例、情景的分析,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大家在咱们学校呆的时间也不算 短了,我相信大家都把学校的各个位置摸清楚 了。对吗?如果现在学校交给咱班一个任务,让 我们绘制一幅地图作为给以后的新生的参考,那同学们会怎么描绘路线呢?正好,我这里有一幅学校部分的剪影,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从寝室到教室的路线。今天早上大家肯定都是从其中的一条路上走过来的,或者你也可以说一下你早上来上课的路线。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如果只用上节课学得质点,参考系的知识,能准确描述三位同学的运动吗? 所以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要引入其他的一些物理量。刚才同学们的描述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现,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 两位位学生回答 集体回答:不能 在学生描述路 线的过程中复 习质点参考系, 坐标系的知识, 并会用到时间, 时刻,位置的变 化等知识,引出 新课。

大班数学认识年月日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年月日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年月日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能够了解年月日,感知年月日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多少天,会在生活中辨认日期,会在日历上查看日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年月日教案吧。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以来,每天都会有幼儿做值日生,在日历上写天气预报,这时就会发现有的幼儿不会看日历,不会在日历上查找日期,所以我希望设计一次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年月日,会察看日历.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课件和实物结合,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表达,自己总结、整理相应的规律。 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 活动目标: (1)能够了解年月日,感知年月日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多少天。 (2)会在生活中辨认日期,会在日历上查看日期。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日历,操作材料(作业、铅笔) (2)媒体: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3)经验:知道星期的概念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年月日的关系,认识月、日、星期 难点:在日历上查找日期 活动过程: 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故事引入:年妈妈和她的一家 听故事,进入活动情景 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 比较大小 提出观察要求,通过观察知道大月份有31天、小月份有30天,二月有28天 个别提问,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总结每月有多少天 教师提问: 他们住在几座房子里啊? 出示房子的图片:你们看看那个房子大,那个房子小,自己动手排一排。 提问:为什有的房子大、有的房子小呢?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年月日教学案例

《年月口》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教材在学生己经掌握了时、 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时间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建立时间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等 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年历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360多件衣,天天给他脱一件,等 到年底剩张皮一一打一物。(日历) 2.72小时一一猜一个字。(晶) 提问引导:一日是多少小时?72小时是儿日? 小结:因为1日二24小时,而72小时里面有3个24小时,也就是3日,3 个“日”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晶”字。 同学们,我们己经学过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那么还 有哪些时间单位呢? 评析:

猜谜开头,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既复习了旧知识“1日二24小时,”又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孕伏了新知识。 3.带领学生背学过的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的太阳跑。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并讲解: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大约是一月(板书:月),地球自己旋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单位。 评析: 儿歌的朗诵和教师的讲解,将数学知识与有关语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生活实际经验有机结合,既创造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恰到好处地简介了年、月、日规定的客观依据。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边出示年历卡边讲:这年历卡里面有许多“年、月、日” 的知识,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年历卡(2008)仔细看一看,你们各人的生口是哪一天,请你用铅笔圈起来,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评析:

(完整版)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

时间和位移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A C D 图1—2—3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 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 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 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 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教材46-48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学生们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例题1呈现2003年的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了解一年有12个月,发现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其中2月为特殊月。同时通过对大月小月的区分,让学生发现记忆大月小月的不同方法。 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所以,学生学会了年、月、日的知识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渗透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 老师说谜语,学生猜。揭示谜底“日历”。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3月12日植树节6月1日国际儿童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图,培养学生的观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优质教案(人教版必修1)

《时间和位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2.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确定时刻与时间、位置、位移及其路程的关系。 2.通过类比的数学方法用数学上的点、线段来突破时刻与时间的关系,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1.时间、时刻、位置、位移的概念。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2.用坐标表示时刻、时间、位移的方法。 3.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质点这一理想的模型,熟悉了参考系的概念,利用数学坐标系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然而有这些量还是不够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哪些物理量? 新课讲解: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运动是和时间相联系的,因此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就要先弄清楚时间上的两个不同概念——时间和时刻。那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请大家讨论回答。并列举出实际的例子。 时刻:某一瞬间;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间隔。 提出:怎样区别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 出示投影片,学生回答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 总结: (1)时刻: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与状态量相对应. (2)时间: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与过程量相对应. (3)时刻和时间的关系:时间=末时刻-初时刻。 (4)单位及符号: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另外还有分、时等,符号分别是s、min、h。 (5)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方法:①用停表;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后面第四节将详细讨论) 强调: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时刻、时间:时刻表示为一点,时间表示为一线段。这在以后的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的研究中,常要用到这两个概念。 二、路程和位移 同学们阅读课本P(14),思考下列问题: (1)从北京到重庆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改变是否相同? (2)怎样来定义位移和路程这两个物理量? 总结得出结论: (1)位移:位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物理量,它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来决定. (2)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 三、矢量和标量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年月日》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年月日》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教学的质量取决于课堂质量,课堂质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目的在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储备,让学生去发现、探究和获取知识。……我们特殊教育学校轻度智障班的实用数学课,能否也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教者对数学研究课《年月日》的教学,用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情况:本班是轻度智障班,全班共有学生12名,根据智力程度差异较大。把学生分成了两个组,每组都有A、B、C三类学生。 教学内容:培智教材第12册第3单元《年月日》。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过程】 片段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高兴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2013年10月18日。 师:这里有表示时间单位的三个汉字,谁认识它? 生回答。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点评:通过简单交流,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轻松、愉快地自主找出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尝学习成功的喜悦,揭示了课题。 片段二:观察、认识年历表 教师出示一张2011年的年历表。 师:这是一张年历表。并板书:年历表。生齐读两遍。 师:你知道这是哪一年的年历表? A类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A类生继续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师:要想知道是哪一年的年历表,就看上面数字是多少。 教师出示不同年份、不同形式的年历,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点评:培智学校课程教学要加强课程与学生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实用和个性化,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年历表,从而知道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激发智障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片段三:观察认识一年有12个月 师:过了一年我们就长大了一岁,一年的时间很长,它是由一个月一个月组成的。 PPT出示年历表。 师:大家观察年历表,数一数,一年又多少个月? PPT出示:一年有()个月?

人教版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 公开课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吴忠中学高一物理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矢量(位移)中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间间隔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得出概念,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时刻: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讨论:采用什么方法描述时间使它更直观?(数学方法:时间坐标轴) 例1:见图2—1—1所示,建立了时间坐标轴 提问:(1)第4秒、前2秒、最后两秒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2)第6秒末、第7秒末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注意:(1)在时间坐标轴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2)第几秒表示一秒的时间间隔; (3)表示时刻的关键词:初、末、时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内、经历、历时。 (先让学生根据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练习,然后教师随之进行补充讲解,加深学生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认识) 拓展: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