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教案)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教案)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教案)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教案)

一、知识点睛

1.检验和鉴别

检验:通常是指对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判断是否是该物质或是否存在该物质。

鉴别:通常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区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区分各是什么物质。

2.气体的检验和鉴别

初中阶段涉及检验的气体:

O2、CO2、H2O、CO、H2、NH3、HCl、CH4等。

注:检验气体要有明显的反应现象,而吸收气体必须尽量

完全吸收。

(1)可直接检验的气体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间接检验的气体

CO:转化成CO2进行检验。

H2:转化成H2O进行检验。

CH4:转化成CO2和H2O进行检验。

注:常见转化方法

①利用可燃性将CO、H2、CH4分别点燃。

②利用还原性将CO、H2分别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3)判断混合气体的成分或验证顺序

结合实验现象对判断出的某成分进行标记:

一定存在(√)、可能存在(不标记)、一定不存在(×)。

验证气体顺序的原则:各成分不能互相干扰。

3.固体或溶液的检验和鉴别

常考类型:

(1)判断所用方法是否合理

(2)用外加试剂法

(3)不用外加试剂法

例:FeCl3、HCl、NaOH、MgCl2、NaNO3

①先根据溶液颜色确定一种物质,用它作为鉴别试剂;

(如FeCl3)

②用鉴别试剂滴加其他溶液,依据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如NaOH、MgCl2)

③借助组内相互反应的产物与组内的某种物质反应进行鉴别。(如HCl)

(4)物质成分鉴别

对判断出的某成分进行标记(可参考气体的标记)。

(5)设计实验方案

①思路

先根据物理性质进行鉴别,然后根据化学性质进一步判断需要加入的试

剂,分别写出对应的现象及结论。

②操作要点

取少量物质→滴加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附表】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精讲精练

1.

2.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

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A.甲、乙、丙B.丙、乙、甲

C.丙、甲、乙、丙D.丙、甲、丙、乙

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查阅资料后,同学们

对气体成分作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①CO;②CH4;③CO和CH4。

【收集气体并进行实验】

(1)将收集的气体干燥后点燃,将内壁沾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观察到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______,证明有H2O

生成;

(2)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证明有_______生成。

【思考小结】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③正确;而乙同学认为

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____也会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

一步确认气体成分,还应检验_____的存在。

4.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

气、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

(2)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气体可能由H2、CO、CO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

以下实验,气体通过有关装置时的现象如下(假设反应均完全):A中溶液无明显现象,B、D中溶液均出现浑浊,C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E中物质由白色变成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若想证明该气体是否存在,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水区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7.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

B.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Ba(OH)2溶液]

C.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

D.CuCl2、NaNO3、K2CO3三种溶液[Ca(OH)2溶液]

8.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中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用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硝

酸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现象见下表:

(表中“↓”、“↑”、“—”分别表示有沉淀产生、有气体产生、无明显现象。)

(1)A、D中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有____________。

①CuSO4MgCl2 KOH NaNO3

②KOH Na2SO4Fe(NO3)3NaCl

③HCl Na2CO3BaCl2Na2SO4

④KCl AgNO3KNO3NaCl

1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

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II.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

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12.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

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

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II.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III.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

(2)图2中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从C到D溶液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请设计方案对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成分

进行验证。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2.(1)通入澄清石灰水

通过无水CuSO4粉末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

通入AgNO3溶液

二、精讲精练

1. A

2. D

3.(1)蓝色(2)CO2

②CO

4.(1)H2O、CO2、H2、CO

(2)吸收水煤气中的CO2固体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3)验证水煤气中有H2O存在验证水煤气中有H2存在

5.(1)CO2、CO

(2)H2在B、C之间加一个盛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再将D、E装置互换位置。

6. D

7. B

8.(1)H2SO4 CuSO4NaCl

(2)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9.(1)Ba(NO3)2Na2SO4

(2)Na2CO3+Ba(NO3)2BaCO3↓+2NaNO3

10.①③

11.(1)Na2CO3 NaOH

(2)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12.(1)Na2CO3、Na2SO4、Ba(NO3)2KCl

(2)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减小

(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滴加

硝酸银溶液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检验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但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白鉴定与鉴别。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 1.检验原理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 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中的一种:①变色;②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③生成沉淀等。 2.常见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 Fe2+:浅绿色Fe3+:黄色 Fe(OH)3:红褐色Cu:红色 CuO:黑色无水CuSO4:白色 CuSO4·5H2O:蓝色Cu2+:蓝色 Cu(OH)2:蓝色S:黄色(注:离子代表含有这种离子的溶液)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检验方法现象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有关容器内木条复燃 氢气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 水珠凝结 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白色的无水硫酸 铜 黑色氧化铜变红,白色 蓝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 杯,再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 水珠凝结,石灰水变浑浊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黑色氧化铜变红,澄清 变浑浊

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再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凝结,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 将点燃的木条插入有关容器内,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条马上熄灭,石灰水不变浑浊 氯化氢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通入水里,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水蒸气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 常见物质的检验 二、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 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解题的原则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即能用物理方法尽量不用化学方法。用最少的试剂,能不用其它试剂尽量不用。取得最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加以鉴别和检验。在进行实验时,步骤要严密而清晰;在进行判断时,证据要确凿。 当然在常见物质鉴别题可根据允许使用的试剂的多少分为3种类型: 1、任选试剂的鉴别题:(可用多种试剂) 2、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3、限制用被鉴物本身作试剂的鉴别题。 物质 使用试剂 现象 酸(H + ) (1)紫色石蕊试液 (2)PH 试纸 (3)加入锌粒或镁条 变红 PH <7 产生可燃性气体 碱(OH - )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 无色酚酞试液 变蓝 PH >7 变红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盐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铵盐 氢氧化钠,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蕊试纸变蓝

常见物质的检验

常见物质的检验(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NO3 NaCl NaOH B. KOH Na2CO3 HCl C. KNO3 NaOH FeCl3 D. AgNO3 BaCl2 HNO3 体验思路:能否共存就是离子间能否反应,离子的鉴定也是利用其发生的复分解反应,B项CO32-和盐酸电离的H+反应放出气体,C项Fe3+和NaOH电离的OH-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D项Ag+和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A。 思考2:推断可能存在的离子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CuSO4、CaCl2、Na2SO4、NaCl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再向其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HNO3沉淀部分消失,回答: (1)该固体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含;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物质的推断应该看成离子的推断,离子是由物质电离的,离子有物质必然有。由第一步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推断无CuSO4因为它电离的Cu2+在溶液中为蓝色,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且加硝酸后部分溶解,则必有两种以上沉淀,不溶的部分必为BaSO4,溶的部分为BaCO3,所以Na2CO3、Na2SO4一定有,又因为Na2CO3和CaCl2不能共存,所以CaCl2一定没有,剩下NaCl可能有。这样后面的两个反应也很明显了。 过程:(1)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 (2)略。 思考3:设计鉴别离子的试验方案 如上题,体验2中NaCl是可能含有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其是否存在。 思路:本实验实际为检验Cl-是否存在,所以很多同学马上想到: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但却没有考虑到溶液中已经有CO32-和SO42-硝酸虽可溶解掉CO32-但AgSO4微溶于水且不溶于硝酸,在溶液中也可能会产生沉淀干扰Cl-检验,所以应先设计方案除去SO42-,这样就想到了先加 Ba(NO3)2溶液除去SO42-再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就可以确定Cl-是否存在了。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学案(dy).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一、物质分离的方法 1.物理分离提纯法 常见的物理分离提纯法有:过滤、结晶(重结晶)、蒸馏(分馏)等。 例:在下列括号中填写适当的物理分离提纯方法。 ①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②从自来水中制得蒸馏水() ③从氯化钠和硝酸钾中提取硝酸钾()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用化学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操作简便,试剂价廉,现象明显,易于分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置换法: (4)加热法: 二、物质的除杂方法

三、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2)Ba2+ (3)Mg2+ (4)Ag+ (5)NH4+ (6)Fe2+ (7)Cu2+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2)Cl- (3)SO42- (4)CO32- (5)HCO3- 4.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稀HCl 、FeCl3溶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四、典型例题 1、仅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醇、醋酸、植物油B.食盐、苏打、小苏打 C.大理石、生石灰、胆矾D.氧化铜、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案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价值取向和时效性等三方面来进行判断。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常识性比较强,针对此类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教学设计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日常实际案例出发,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鉴别和评价日常信息。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喜欢独立思考,而不喜过多表现自己。其次,本节课内容是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侧重理论,操作性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另外,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也具有一定的策略与技巧,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些参加网络活动和鉴别信息真伪的亲身体验。在此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的理解信息鉴别与评价这节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获得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怎样判断信息价值的基本过程和思维方式,能够对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较为合理地评价与鉴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信息鉴别与评价方法的掌握,提高对信息价值的理性判断能力,提升鉴别信息真伪价值的素养。通过对信息的质疑与思考,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 难点:能够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通过展示《害人的短信》、《房价现状》案例,教师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加深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害人的短信》、《房价现状》等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加深他们对信息鉴别方法的理解。 (3)讨论归纳法:比如通过观看《害人的短信》这段视频,师生一起讨论归纳从信息来源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再比如小结阶段,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教学准备 PPT课件,微型视频片段,多媒体机房教室。

1.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朱晶晶授课教师赵栋栋班主任上课时间 4 月6 日 20:30 时— 22:00 时主任审批授课标题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反应现象; 2、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和注意点; 3、熟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1、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 2、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 3、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 4、四种固体物质能区别硝酸银、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MgCl2溶液 B、FeCl3溶液 C、NaNO3溶液 D、K2SO4溶液 【跟踪训练】 1、下列各组中所选鉴别试剂正确的是() 待鉴别物质鉴别试剂待鉴别物质鉴别试剂A Zn Fe MgCl2溶液 B HCl溶液 H2SO4溶液Zn C KOH溶液 Ba(OH)2溶液Na2SO4溶液 C K2SO4溶液 BaCl2溶液Cu(OH)2溶液 2、鉴别BaCl2、AgNO 3、Na2CO3三种无色溶液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硫酸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

4、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的一组物质是( ) A 、生石灰、食盐、烧碱 B 、汽油、酒精、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 、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中用稀H 2SO 4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 、Ba(NO 3)2、K 2SO 4、Na 2CO 3 B 、KCl 、K 2CO 3、K 2SO 4 C 、NaOH 、NaNO 3、NaCl D 、BaCl 2、KOH 、MgSO 4 6、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 、Cu 粉 Fe 粉Fe 2O 3粉 B 、Na 2CO 3 BaCl 2 KNO 3 C 、NaCl 固体 CuSO 4固体 CaCO 3固体 D 、 (NH 4)2SO 4 KNO 3 NaNO 3 7、为了检验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进行下列操作: (1)取样,用_________溶解样品,配成溶液。 (2)往溶液中逐滴滴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往溶液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NH 4NO 3、424)(SO NH 、Na 2SO 4四种无色溶液。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 . 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 B.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钾 C. 氯化铁、氢氧化钠、硫酸、硝酸钡 D.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锌、硫酸 3、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 4、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 5、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 思路:闻气味... 、看颜色.... 、相互滴加..... 【跟踪训练】

高一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

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小结] 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 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

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复习 中考类型:选择题物质检验与鉴别(必考) 中考要求:综合应用:能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根据某些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净化。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离子(物质)的鉴别方法 2:学会利用物质或离子的特性差异来区别物质(离子) 【学习过程】: 壱、构建动场: 现有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分别是氯化铁、硫酸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试剂把它们区别出来。(要求现象要明显,操作要尽量简便易行) 学生活动一: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学生展示: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 【归纳总结】: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方法。

4 3 学生活动二:【自主学习】重点知识:常见离子的检验 1. 硫酸根离子(SO 2-)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 ,观察是否有 ,再 加入 ,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2. 氯离子(Cl -)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 ,观察是否有 ,再 加入 ,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3. 碳酸根离子(CO 2-)的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Na 2CO 3 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

3 4 , 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 小结:碳酸根离子(CO 2-)的检验:取少量固体或溶液于试管中,先 加入 ,观察是否有 ,再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 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4.铵根离子(NH + )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先加入 溶液、加热,闻是否有 气味产生,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 ,若变 色,则含有 铵根离子。 【典型例题讲解】 1.(07 济南)下列试剂中,能把 KOH 溶液、稀硫酸、CaCl 2 溶液一次鉴 别出来的是( ) A.KCl 溶液 B. K 2CO 3 溶液 C. NaNO 3 溶液 D.稀盐酸 2. (17 济南)某无色溶液 X 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Na 2CO 3 溶 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 X 溶液, 向其中分別加入酚酞试液 、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修订稿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 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2、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 3、掌握信息的价值取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搜索和分析,掌握对搜索的信息进行正确的鉴别与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增长学生生活的阅历,以及在网络上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方法 难点:1、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2、能采用合适的方法途径获取信息 3、能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以及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保存。会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现在同学们具有了一定的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再加上前面两节课的巩固,因此搜索信息的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于正处于高中时期的大家对因特网很感兴趣,这为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网络大家可以浏览大量信息,它们都是正确可用的信息吗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我们想搜索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却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搜不到,这和网络中的大量无用信息有必然联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而我们想要的并非浑水摸鱼,而是能有效率地从茫茫信息大海中获得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二) 新课讲授 展示目标: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师用课件展示,并在黑板上板书,要求学生自读教材预习本节课内容) 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进行交流。 近期,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中坦村的18岁大学新生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导致呼吸心脏骤停最终去世。 19日下午4点30分许,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这则电话的真伪。 师:组织学生阅读。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并完成任务。 师生交流:(1)玉玉从哪里获得“领助学金”的信息这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老师的引导:(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电话有人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 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 来源:170手机号 真实性:真为难辨,信息的发布没有经过审核,率选,真实性低 判别依据:来源机构没有权威性 (2)玉玉之前一天得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教育局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老师的引导:(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同样例子多) 真实性:比较高 判别依据:权威机构 (3)如果你是玉玉你会如何鉴别这个陌生男子所说的是真是假或者你会怎么做 老师的引导:(坚决不透露银行密码和身份证号码,看看其他同学怎么做,直接去教育部门咨询或者打教育部门电话咨询) 与同类信息比较师:汇总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与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鉴定(检验)与鉴别 鉴定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 (物质的鉴定题和鉴别题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 一、物质的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 物质检验试剂或装置或步骤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O2 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 CO2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 =CaCO3↓+H2O H2O 无水CuSO4变蓝 CuSO4+5H2O= CuSO4.5H2O H2 CuO由黑色变红 色,无水CuSO4变为蓝色H2+CuO=Cu+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O 氧化铜由黑色变为 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CO=Cu+CO2 CO2+Ca(OH)2 =CaCO3↓+H2O CH4 1、点燃 2、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3、将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中1、产生明亮蓝色火 焰2、烧杯内壁有 水雾生成3、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CO2+2H2O CO2+Ca(OH)2 =CaCO3↓+H2O NH3 1、闻气味2、利用红色的石蕊试纸1、有氨臭气味2、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 ﹨Fe 磁铁吸引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 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1、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1)酸液(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⑷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 [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2)碱液(OH-):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

⑵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 区别Cl-和SO42-:先用 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 (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化学必修教学设计: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苏教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 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 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 次观察到 什么现 象?出现 这些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 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 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案例背景信息 1 .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 .年级:高一年级 3 .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 .周期:第四周 5 .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6 .课时:一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与理念 本章学习采用的是建构-探究(Construction-Inquiry Learning)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协作的探索研究活动,完成学习目标、有效改善学习、培养学习者学习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 (三)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着的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章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内容,设计一个“旅游计划”。这部分内容涉及搜索引擎的相关操作,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没有从需求出发很难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我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主题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前提下,带着热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实例对信息的真伪、价值性和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判断 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哪里获得信息,是否真实可靠。通过同类信息比较从来源判断。引导学生完成附表1。 一、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1、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 2、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 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5、实地考证。 拓展:提问所有学生附表1第6问,引出:在网络上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向学生展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协作探究得出结论: ①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②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有权威性。③鉴别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发生、该事物是否存在,信息所反映的情况是否有偏颇之处。采用协作探究学习法,通过生活中常见实例,总结提炼有关信息的鉴别和评价知识,提高学生免疫力、辨别真伪的能力。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让学生阅读四条信息,选出最关心的一条: 1、瘦身宝典:八大享受型减肥习惯揭秘。 2、世界杯足球赛惊现“未来哥”,准确预言世界杯决赛双方。 3、国家开始控制房价,未来房价将逐渐下降。 4、我省今年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 5、武广高铁已经通车,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快捷。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另一方面内容: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学生发表意见,自己最关心哪条信息,为什么会关心这一条分享各自的结果;分析信息的价值取向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是不相同的。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任务驱动 探索新知 1、通过“奥运向前冲”报名办法的页面,说明信息的时效性在鉴定和评价信息的影响。 2、让学生上网查找世界华南虎的数量,并填写附表2: 引出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第三方面内容: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突发性、跃进性事实——第一时间报道。 渐进式事实——找到最新最近的时间点(遇险抢救/天气预报)。 过去的事实——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 提示:身边的天气预报、广告、消息等都具有时效性。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三个电话都有效,只是时间不同,针对活动开展的阶段不同。 学生上网查找、填表,并对找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不同时期世界“华南虎”的数量不同。 通过实例,从广为人知的电视栏目“奥运向前冲”的实例及上网查询世界“华南虎”的数量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了解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完整版)高中常见化学物质鉴别

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 一、鉴定、鉴别和推断的区别和联系 鉴定、鉴别和推断都属于物质的检验,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 1.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 气体检验方法 H2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O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l2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H2S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NH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NO2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NO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CH4 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4 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2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 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常见物质的检验》学案

《常见物质的检验》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NH4+、Cl-、SO42-、CO32-等离子的检验方法;掌握焰色反应及常见离子的特征焰色; 2.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物质的组成。 【新课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测定物质的组成,确定它是哪种物质,即进行物质的检验。请同学们回忆下,初中我们接触过哪些物质的检验。 【实验探究1】NH4Cl、(NH4)2SO4、KCl和K2SO4均可用作化肥。下列实验将帮助我们探究这几种盐中所含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NH4Cl和(NH4)2SO4溶液,再各加入2mL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靠近试管口,闻气味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思考:试纸为何要润湿?答: 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NH4Cl和KCl溶液,各滴几滴稀HNO3,再各滴几滴AgNO3。 现象: 反应方程式: 思考:加入稀硝酸的作用是什么?答: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NH4)2SO4和K2SO4溶液,各滴几滴稀HCl,再各滴几滴BaCl2。 现象: 反应方程式: 思考:稀HCl的作用是什么?答: 友情提醒:不能用硝酸来排除干扰(硝酸具有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为SO42-)。 【归纳整理】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物质(离子)检验方法 碳酸盐CO32-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CO2)。 铵盐NH4+与NaOH浓溶液加热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刺激性气味气体(NH3) 硫酸盐SO4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盐酸盐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钠盐Na+焰色反应呈黄色 钾盐K+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2 遇淀粉显蓝色 丝绸制品 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蛋白质) 【实验探究2】如何区分NaCl、KCl溶液呢? 【归纳整理】二、焰色反应 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1、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2、实验步骤:一根铂丝,将铂丝在中蘸一下,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用灼烧后的铂丝蘸取少许待测物,火焰中灼烧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火焰(钾的焰色要透过钴玻璃观察)。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教学案》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姓名:学号:班级: 一.例题分析: 1.某盐溶中滴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盐溶液一定是硫酸盐溶液吗? 2.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 3.某淡黄色单质A的粉末与一种灰黑色的单质B的粉末混合后,用灼热的玻璃棒迅速与其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化合物C(B显+2价);A、B可在一种无色气体单质E中燃烧,A产生蓝紫色火焰,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B在E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G (1)写出C、E、F、G的名称:C 、E 、F 、G (2)写出四个可以生成气体E ①;②; ③;④。 4.现有A、B、C、D四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少量的存在于煤中,它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或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C元素的原子核通常无中子;D是组成石蜡 (1)元素名称:A 、B 、C 、D (2)写化学式:A的单质;C的单质;由其中两元素组成的常温呈液态的氧化物;由其中两元素组成,且质量比为1:1的化合物 二.能力训练 1、现有四组气体(1)N2和CO2 (2)O2和CO2 (3)H2和CO2 (4)HCl和CO2。分别加以区别,可用的同一种方法是( ) A、燃着的木条 B、滴入酚酞试液 C、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加入澄清石灰水 2、鉴别H2、O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 B C、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D 3、鉴别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是所选试剂,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 A、NaCl和NaOH(无色的酚酞试剂) B、氧化铜和炭黑两种黑色粉末(稀硫酸) C、Na2SO4和AgNO3两种溶液(BaCl2溶液) D、H2SO4和NaCl溶液(Ba(NO3)2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用水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Na2SO4、NaCl、CaCO3 B、气体:O2、H2、CO2 C、固体:NaCl、AgCl、CuSO 4 D 6、用一种试剂鉴别出硝酸铜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盐酸。下列可选用的试剂是( )

电子教案-《信息检索与处理》(第三单元第一课+评价和选择信息)-1.docx

教学设计模板 模块名称信息检索与处理题目体验信息处理 课时2(90min)教学对象19 级学生 一、学习目标 通过案例,感受信息的纷繁芜杂,强化建立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意识的重要性; 树立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意识。 以自身需求为导向从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对信息进行评价、选择、校核的过程,进 一步掌握信息分析判断的方法。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知信息评价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信息分析判断的方法。 三、学习内容(实践活动主题) 第三单元处理信息 1.查重法、时序法、类比法、评估法选择信息的实际运用(第一节评价和选择 信息); 2.综合分析判断的运用(问题——举措); 3.信息校核(溯源法)的运用 四、学习资源 《信息检索与处理》教材、PPT、手机、蓝墨云班课。 五、学情分析 19级新生是教学实验对象,经过了一个学期前三个模块的通用素质课程的学习,对分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形式比较了解,但如果引导不好,会导致学生思维过度拓展,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用生动的案例去吸引学生,去上好体验活动课。

六、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耳听 1. 蓝墨云班课 APP,PPT在讲解“耳 为虚,眼见为实,投票,表达对“耳听为蓝墨云班听为虚,眼 你同意这个观点虚,眼见为实”这个观课见为实”, 吗?第一轮投票,点的看法。时,故意引 确定投票结果及 2.听老师讲解后,进行入习主席的 占比。第二次二次投票。讲话引用 2.给出这句话的释 3.一二次投票意见不过,偷换概 义和出处,汉·刘向一致的同学,阐述自念,加强信 《说苑·政理》:“夫己想法改变的原因。息的可信 耳闻之,不如目见度,进而影 1.导入之;目见之,不如响学生的判足践之。”并指出断。通过两 (5min) 该句话习主席在次次投票的 在全国组织工作变化,让学 会议上的讲话生体会给予 (2013 年 6 月 28既定信息后 日)曾经给引用对自身判断 过,并再次提问。的影响,进 二次投票结果与而思考信息 第一次结果比较。鉴别的重要 3.请意见发生变化性。 的学生阐述自己 改变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