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库存登记表样本

标准物质库存登记表样本
标准物质库存登记表样本

标准物质库存登记表( 更新日期: 02月11日)

仓库出入库管理系统流程

仓库出入库及盘点管理流程 总则 为了规仓库物料管理,合理控制库存,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以便物料收发有序的流转,制定以下操作流程。 第一节、物料采购入库管理流程 第一条. 由采购部对供应商下发物料采购计划单,并注明采购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及到货时间。 第二条. 库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核对到货物料数量及时间,预期未到货应及时向采购部门主管反应,由采 购部门催促供应商。到货物料仓库应先清点数量, 并取样抽查,如发现短缺少货现象,应向采购部门 主管反应,由采购部与供应商联系。 第三条、采购物料到货,由采购员填制一式四联的采购验收入库单传递给库管员,采购员(供应商)协助配合 库管员在待检区根据采购计划单,核对物料规格型 号,清点数量,核对准确后由库管员通知进料检验 员进行检验,检验员按进料检验标准对物料进行检 验,库管员对检验合格的物料办理入库手续,不合 格物料严禁入库。 第四条采购员、库管员、进料检验员、厂商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

第五条“送货联”由采购员,作为送货和挂帐报销凭证;“库房联”库管员留存,作为登记库存账簿凭证;“财务 联”财务部留存作为成本核算凭证(由库管员暂为 保管并及时交财务部门);“存根联”由厂商留存。第六条填制单据时物料代码、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标识,必须填写完整,字迹复写清楚,对于新增物料代码 应由库管员申请后补填。 第七条、对于消耗物料(劳保用品、工具等)采购,物料到货必须先送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然后采购员通知 申购部门领用并办理出库手续,严禁办理一进一出 的入库、出库手续。 第八条、办公用品采购入库后,由行政部到库房办理出库手续,行政部办公室指定专人管理。 第二节、物料出库管理流程 第一条、生产车间勤根据生产计划单打印生产领料单,经生产车间主任审核,审核后由领料员送仓库备料。生 产领料单应提前一天送交仓库,库管员应根据车间 生产领料单提前将所需材料配好,生产领料单一式 三联,由库管员、领料员、生产部门主管在领料单 上签字,

最新CMA+CNAS二合一程序文件-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对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范围 适合用于检测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使用、运输、储存、保管等活动。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对标准物质管理的执行情况,及报废的审核。 3.2 资料(物品)管理员负责标准物质的管理。 3.3 检测室负责标准溶液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 标准物质的管理要求。 4.1.1 检测室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上报中心主任审批,具体的采购计划,详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4.1.2 标准物质的选用原则 4.1.2.1标准物质应选择能溯源到国家级或相应的测量基准的标准物质,优先选择一级标准物质,再选择二级标准物质。 4.1.2.2 选用的标准物质基体应与被测的物质基体一致,或者尽可能接近。 4.1.2.3 选用的标准物质应最大限度地覆盖承检产品或检测项目。 4.1.3新购置的标准物质应检查货号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完好,定值证明或标签是否清晰、有效。验收合格后,资料(物品)管理员负责登记《标准物质登记表》。 4.1.4标准物质设专柜保管,不与试剂混放,以防交叉污染和误用。标准物质的领用应履行登记手续,坚持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 4.1.5所用于检验的标准物质均应贴有唯一性的管理编号,并有唯一的量值溯源状态标识、注明编号、品名,以防止超期限、超范围使用; 4.1.6 标准物质的储存应有专人妥善保管,必须做到: 4.1.6.1 分类造册登记并注明特征值、购进日期; 4.1.6.2 保持定值证书或标签完整无损; 4.1.6.3 分类存放,按其特性妥善保管,预防污损、受潮和变质; 4.1.6.4 标准物质的使用必须由技术负责人批准; 4.1.6.5 进行领用登记,领用时应确认其符合使用要求; 4.1.6.6 每年至少清点一次,保持物帐相符,报废失效变质的标准物质。 4.1.7对于过期的、变质的、已失去使用价值的标准物质,则由资料(物品)管理员提出申请(见《标准物质报废记录表》),技术负责人审批,进行回收、销毁等方法妥善、

标准物质的管理

标准物质的管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标准物质的管理 实验室对标准物质统一细化规范管理,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标准物质状态失效而产生的风险,及时发现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出现的量值失准,确保标准物质在使用和存储过程的溯源性,防止在存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或损坏,以保证其完整性和校准状态的置信度。有效维护实验室和顾客的利益,更好地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那么如何更好的管理标准物质呢 1建立规范各类台账记录 (1)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应建立标准物质台帐并及时更新,应包括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批号、浓度及不确定度,定值日期及有效期,定值单位,入账日期。标准物质应有标准物质证书,并可溯源到登记表上登记,管理人员确认。并可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参考基准。 (2)作好标准物质的领用的记录。包括领用日期、领取数量、剩余数量、领用人、发放人。岗位人员无论何时领用标准物质,都应在标准物质发放登记表上登记,管理人员确认。 (3)标准物质溯源记录。包括适用的检测项目,标准物质状态,样品来源,能否溯源国家基准或参考基准。 (4)标准物质使用记录。岗位人员在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及时在标准物质使用记录表上登记。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效时间,样品编号。

(5)标准物质销毁记录。标准物质应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使用,超过期限的作废弃处理,并填写《标准物质销毁登记表》,废弃处理的标准物质不得污染环境,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应采取相应安全处置方式,销毁标准物质名称,销毁数量,销毁方式,批准人。 (6)建立标准物质档案。将标准物质按检测项目分类建立档案,包括上述各类记录使用后统一归类存档。 2定期核查标准物质参数 核查参数包括种类、级别、介质、浓度含量、有效期、批号、环境条件、储存方法、帐物相符等。 (1)定期检查实验室各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是否相符。对新增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应及时纳入规范管理。 (2)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根据检测方法或有关规定对标准准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标准物质的级别,在满足工作地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3)存放环境条件和有效性。按标准物质证书上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方法进行存放,及时检查是否过期。标准物质的储存环境应保证其特性完整不变。 (4)标准物质所用介质和浓度是否满足检测方法对介质的要求。浓度是否合适,所用的介质对分析是否有影响。

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附表)

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在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应当有统一、细化、规范的操作准则。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布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通过实验室认可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提出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评审要求,明确规定实验室应定期对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期间核查是在相邻的两次校准(或检定)期间内进行核查,以验证标准物质(或设备)是否处于校准状态,确保分析结果的质量。有证标准物质还能定期用于内部质量控制。 为规范管理章程,减小实验偏差,现制定期间核查计划。此计划对核查频度、核查内容等进行合理安排,使期间核查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核查对象包括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和已开封正在使用的标准物质储备液、标准气体、固体标准物质等。 1. 职责 1.1 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严格按照以下核查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1.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配合期间核查的进行。 1.3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监督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2. 核查规程 2.1 核查前的准备

2.1.1 查询所使用的标准物质是否为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 基准的物质,满足时核查才有意义。 2.1.2 建立《标准物质入库登记表》(附件1),内容包括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入库数量、购置日期、有效日期、浓度不确定度。 2.1.3 查询标准物质在保存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包括状态、颜色、气味、腐蚀性、毒性等,以备检查时作为参考。 2.2 核查频度 根据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核查频度: 2.2.1 有效期在6个月以下、经常使用、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一些标准物质实行每季度一核查。如绘制工作曲线用的系列标准溶液、用于修正工作曲线的偏离的标准物质。 2.2.2 有效期在6—12个月、不常使用的标准物质实行每半年一核查。 2.2.3 有效期在12个月及以上、稳定性较好的标准物质实行每次使用前核查。 2.2.4 只用于加标回收试验的标准物质,确定在有效期内的,仅在实验前核查其不确定度。 2.3 核查项目 2.3.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依据物质的状态查看固体是否变色、液体是否澄清、溶液是否有沉淀等,并填写《期间核查记录》(附件2) 2.3.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容器是否有损伤、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2.4核查结论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作者:————————————————————————————————日期:

1 目的 对实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基准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用于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 职责 3.1质控室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申请实施工作,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发放。 3.2质控室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及正确使用。 4 工作程序 4.1 标准物质的申购 4.1.1 各部门于每季度初上报本部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范围、数量,交质控室汇总。质控室编制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上报质控室主任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4.1.2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部门(人)、申购日期。 4.2 标准物质的采购 标准物质季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质控室负责购买,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在有效期内。 4.3 标准物质的验收、管理 4.3.1 标准物质验收时应检查:外观、保质期及证书,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最后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型号规格、标准值及不确定度、数量、研制单位、有效期、验收情况及日期。 4.3.2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主要用作实验室绘制校准曲线及校正分析仪器。对于标准溶液,需填写《标准溶液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名称及编号、介质、标准值及相对不确定度、数量、有效期、领用人、领用日期。 4.3.3 标准样品,按每年技术校核计划发放考核标准样品,刮掉原样品安瓿瓶上的标准样

标准物质的管理

标准物质的管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标准物质的管理 实验室对标准物质统一细化规范管理,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标准物质状态失效而产生的风险,及时发现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出现的量值失准,确保标准物质在使用和存储过程的溯源性,防止在存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或损坏,以保证其完整性和校准状态的置信度。有效维护实验室和顾客的利益,更好地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那么如何更好的管理标准物质呢? 1建立规范各类台账记录 (1)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应建立标准物质台帐并及时更新,应包括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批号、浓度及不确定度,定值日期及有效期,定值单位,入账日期。标准物质应有标准物质证书,并可溯源到登记表上登记,管理人员确认。并可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参考基准。 (2)作好标准物质的领用的记录。包括领用日期、领取数量、剩余数量、领用人、发放人。岗位人员无论何时领用标准物质,都应在标准物质发放登记表上登记,管理人员确认。 (3)标准物质溯源记录。包括适用的检测项目,标准物质状态,样品来源,能否溯源国家基准或参考基准。 (4)标准物质使用记录。岗位人员在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及时在标准物质使用记录表上登记。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效时间,样品编号。 (5)标准物质销毁记录。标准物质应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使用,超过期限的作废弃处理,并填写《标准物质销毁登记表》,废弃处理的标准物质不得污染环境,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应采取相应安全处置方式,销毁标准物质名称,销毁数量,销毁方式,批准人。

(6)建立标准物质档案。将标准物质按检测项目分类建立档案,包括上述各类记录使用后统一归类存档。 2定期核查标准物质参数 核查参数包括种类、级别、介质、浓度含量、有效期、批号、环境条件、储存方法、帐物相符等。 (1)定期检查实验室各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是否相符。对新增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应及时纳入规范管理。 (2)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根据检测方法或有关规定对标准准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标准物质的级别,在满足工作地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3)存放环境条件和有效性。按标准物质证书上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方法进行存放,及时检查是否过期。标准物质的储存环境应保证其特性完整不变。 (4)标准物质所用介质和浓度是否满足检测方法对介质的要求。浓度是否合适,所用的介质对分析是否有影响。 3期间核查 对标准物质定期进行期间核查,首先制定期间核查计划,编写核查规程,根据其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程度确定核查的频度。 (1)经常使用的,有效期较短,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标准物质,核查周期缩短,如果对分析结果可疑,可追溯上次核查的数据及结论。如绘制工作标准曲线工作系列用标准物质,校核工作曲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核和定位用标准物质。对于不常用的标准物质在使用前进行核查。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1 目的 对实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基准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用于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 职责 3.1质控室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申请实施工作,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发放。 3.2质控室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及正确使用。 4 工作程序 4.1 标准物质的申购 4.1.1 各部门于每季度初上报本部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范围、数量,交质控室汇总。质控室编制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上报质控室主任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4.1.2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部门(人)、申购日期。 4.2 标准物质的采购 标准物质季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质控室负责购买,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在有效期内。 4.3 标准物质的验收、管理 4.3.1 标准物质验收时应检查:外观、保质期及证书,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最后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型号规格、标准值及不确定度、数量、研制单位、有效期、验收情况及日期。 4.3.2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主要用作实验室绘制校准曲线及校正分析仪器。对于标准溶液,需填写《标准溶液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名称及编号、介质、标准值及相对不确定度、数量、有效期、领用人、领用日期。 4.3.3 标准样品,按每年技术校核计划发放考核标准样品,刮掉原样品安瓿瓶上的标准样

标准物质管理作业指导书

标准物质管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本中心标准物质的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管理。 3.标准物质管理 3.1外购标准物质的管理 3.1.1管理员: 标准物质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兼):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存档、发放、验收、销毁; 各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接收、保管; 3.1.2采购 标准物质只能向合格供应商购买,尽可能购买“有证标准物质”,以保证其量值能溯源到国家基准。不得购买不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 各部门设备管理员经常检查标准物质的库存数量和使用期限,对快用完的及快到期的标准物质进行补充,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3.1.3验收存档 标准物质的验收由质量控制部和检测室共同进行,不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应及时交质量控制部退货。 验收内容包括:名称、规格、生产单位、数量、有效期、外包装、定值和证书等是否符合要求。验收符合的标准物质应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统一编号,登记在《标准物质登记表》中,做到账物相符。购买的标准物质编号规定为:2016-×××(年号-三位数流水号),例如:2016-001。 管理员应为标准物质建立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供应商提供的所有资料、标准物质登记表、标准物质证书、标准物质使用证书等。 3.1.4发放与接收 由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发放给设备管理员,并在《标准物质登记表》中签字接收。标准物质证书应提供一份复印件予设备管理员保管。

3.1.5储存与使用 (1)储存: 若标准物质标签上规定贮存条件的严格按照按规定条件贮存。若未规定的在2℃~8℃或严于2℃~8℃的条件下储存。 (2)使用: (a)标准物质使用时应从各部门设备管理员处领用,并填写《标准物质使用记录表》。(b)标准物质用多少取多少,已取出的标准物质严禁倒回原瓶中。 (c)移液管的使用 移液前应润洗移液管,每次取少量标准物质,润洗3次。移除的标准物质不得回放,润洗及取多的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废弃量)应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防止污染。 3.1.6 销毁 对于被污染,变质或其它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标准物质经批准后应及时销毁,在使用记录“备注”栏中注明后,按照相关规定作销毁处理。 3.2自配标准物质管理 3.2.1 自配标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由检测室指定专人配制、标定和保管; 3.2.2自配的标准溶液应贴有专用标签,标签应含有以下信息: (a) 标准溶液名称; (b) 溶液浓度; (c) 介质名称(必要时); (d) 配制日期; (e) 有效期; (f) 配制人。 3.2.3使用人在使用前应对标准溶液外观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停止使用或重新标定。3.2.4使用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之前的检验结果进行追踪。超过有效期的应及时清理。 3.2.5自配的标准溶液编号规定为:2016-Z×××(年号-Z+三位数流水号),例如2016-Z001。 3.2.6 标准物质用多少取多少,已取出的标准物质严禁倒回原瓶中,如用移液管移液时应润洗移液管,并不得回放,润洗及取多的标准物质应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防止污染。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实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基准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用于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职责 3.1质控室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申请实施工作,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发放。 3.2质控室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及正确使用。 4工作程序 4.1标准物质的申购 4.1.1各部门于每季度初上报本部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范围、数量,交质控室汇总。质控室编制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上报质控室主任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4.1.2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部门(人)、申购日期。 4.2标准物质的采购 标准物质季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质控室负责购买,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在有效期内。 4.3标准物质的验收、管理 4.3.1标准物质验收时应检查:外观、保质期及证书,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最后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型号规格、标准值及不确定度、数量、研制单位、有效期、验收情况及日期。 4.3.2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主要用作实验室绘制校准曲线及校正分析仪器。对于标准溶液,需填写《标准溶液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名称及编号、介质、标准值及相对不确定度、数量、有效期、领用人、领用日期。 4.3.3标准样品,按每年技术校核计划发放考核标准样品,刮掉原样品安瓿瓶上的标准样

2016年标准物质入库登记表--标液

类型:标液 SQQ/D4.4-26Ⅰ 第 页 共 页 序号 名称 批号 标准号 研制单位 内部编号 标准值 不确 定度 基体 规格 (ml) 数量 (支) 保存 条件 定值 时间 有效 期限 入库 时间 1 氨氮溶液 102219 GSB 05-1145-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1 500mg/L 1% 纯水 20 1 室温或冷藏 2015.4 2020.3 2016.1 2 钴溶液 100306 GSB 07-1255-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2 500mg/L 1% 3%HNO 3 20 1 室温或冷藏 2012.4 2017.3 2016.1 3 钙溶液 101508 GSB 07-1263-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3 500mg/L 1% 3%HCl 20 1 室温或冷藏 2015. 4 2020.3 2016.1 4 锰溶液 102606 GSB 07-1265-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4 1000mg/L 1% 1%HNO 3 20 2 室温或冷藏 2015.4 2020.3 2016.1 5 亚硝酸盐氮 溶液 203310 GSB 07-1272-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5 100 mg/L 2% 纯水 20 2 室温或冷藏 2015.4 2020.3 2016.1 6 二氧化硫溶 液 103513 GSB 07-1273-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6 100 mg/L 2% 甲醛 吸收液 20 3 室温或冷藏 2015.4 2020.3 2016.1 7 汞溶液 102912 GSB 07-1274-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7 100 mg/L 1% 3%HNO 3 20 3 室温或冷藏 2014.10 2019.9 2016.1 8 砷溶液 103012 GSB 07-1275-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8 100 mg/L 2% 微量硫酸 20 1 室温或冷藏 2014.10 2019.9 2016.1 9 锑溶液 103207 GSB 07-1277-2000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BWR16009 100 mg/L 1% 5%HCl 20 1 室温或冷藏 2014.3 2019.2 2016.1

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标准物质的使用要进行严格、严谨的管理。 2.范围 本部门所有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样品、标准溶液、标准气体等。 3.职责 3.1 化验室大班长负责标准物质的保管。 3.2 化验室负责人负责对标准物质使用的监督。 3.3 化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使用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 标准物质的购买。 4.1.1 由化验室专人提交采购申请单,总经理批准并在采购单上签名,由采购部负责购买。 4.1.2 购买回来的标准物质要进行验收、贴好编号、做好登记。 4.2 标准物质建立相应的档案和目录。 4.2.1 标准证书统一在一个文件夹内由专人管理。 4.2.2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表单,包括名称、规格、特性值、有效期、证书以及报废处理等。专人负责记录。 4.3 标准物质领用应由班长申请,必须填写领用登记表,并说明使用目的,由化验室负责人批准签名后使用。 4.3.1 标准样品应按其规定进行稀释制备。标准溶液根据其标识浓度逐级稀释至相应标准要求所需浓度,稀释级别一般一次不高于1000倍。制备好的标准物质应有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及配制人。配制好的溶液应妥善保存并做好标准溶液配制及稀释记录。 4.3.2 制备后的标准使用液应做盲样进行验证。 4.3.3 打开的标准溶液一次不能使用完时,应封口,贴上标签,注明打开日期及有效期。保存在保鲜柜中,并做好记录。

4.3.4 使用人应保证标准物质的完整无损,不受污染、损失、混乱和丢失,用后立即放回原处,并填写标准物质使用记录。 4.3.5 领用的标准溶液储备液安规定期限保存,使用前稀释,现用现配。 4.4 标准物质应存放在阴凉处,密封保存,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保存。 4.5 标准物质应定期检查,过期的应及时处理,不足时应及时申购。

标准物质的管理

标准物质的管理 实验室对标准物质统一细化规范管理,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标准物质状态失效而产生的风险,及时发现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出现的量值失准,确保标准物质在使用和存储过程的溯源性,防止在存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或损坏,以保证其完整性和校准状态的置信度。有效维护实验室和顾客的利益,更好地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那么如何更好的管理标准物质呢? 1 建立规范各类台账记录 (1)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应建立标准物质台帐并及时更新,应包括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批号、浓度及不确定度,定值日期及有效期,定值单位,入账日期。标准物质应有标准物质证书,并可溯源到登记表上登记,管理人员确认。并可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参考基准。 (2)作好标准物质的领用的记录。包括领用日期、领取数量、剩余数量、领用人、发放人。岗位人员无论何时领用标准物质,都应在标准物质发放登记表上登记,管理人员确认。 (3)标准物质溯源记录。包括适用的检测项目,标准物质状态,样品来源,能否溯源国家基准或参考基准。 (4)标准物质使用记录。岗位人员在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及时在标准物质使用记录表上登记。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效时间,样品编号。 (5)标准物质销毁记录。标准物质应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使用,超过期限的作废弃处理,并填写《标准物质销毁登记表》,废弃处理的标准物质不得污染环境,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应采取相应安全处置方式,销毁标准物质名称,销毁数量,销毁方式,批准人。

(6)建立标准物质档案。将标准物质按检测项目分类建立档案,包括上述各类记录使用后统一归类存档。 2 定期核查标准物质参数 核查参数包括种类、级别、介质、浓度含量、有效期、批号、环境条件、储存方法、帐物相符等。 (1)定期检查实验室各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是否相符。对新增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应及时纳入规范管理。 (2)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根据检测方法或有关规定对标准准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标准物质的级别,在满足工作地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3)存放环境条件和有效性。按标准物质证书上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方法进行存放,及时检查是否过期。标准物质的储存环境应保证其特性完整不变。 (4)标准物质所用介质和浓度是否满足检测方法对介质的要求。浓度是否合适,所用的介质对分析是否有影响。 3 期间核查 对标准物质定期进行期间核查,首先制定期间核查计划,编写核查规程,根据其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程度确定核查的频度。 (1)经常使用的,有效期较短,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标准物质,核查周期缩短,如果对分析结果可疑,可追溯上次核查的数据及结论。如绘制工作标准曲线工作系列用标准物质,校核工作曲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核和定位用标准物质。对于不常用的标准物质在使用前进行核查。 (2)不常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在每次分析检测前进行核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