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学习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学习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1、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学习的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第二,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

2、所谓学习心理辅导(简称学习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的四大主题是: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3、无条件刺激是指在未经学习的反应动作中,引起反应的因素。在巴氏实验中,肉粉引发狗分泌唾液,其中的肉粉即为无条件刺激。

4、无条件反应是指非经学习而来的行为,即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如肉粉引起狗分泌唾液,其中分泌唾液,就是无条件反应。

5、条件刺激指在学习过程中,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狗学会听到铃声即分泌唾液,其中铃声即为条件刺激。

6、条件反应即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狗学会听到铃声即分泌唾液,分泌唾液即为条件反应。

7、行为矫正是系统地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以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正强化法(即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个体满意的刺激来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建立符合要求的行为)、负强化法(是指个体一旦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他减少或消除原有的厌恶刺激,以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率)、消退法(即用漠视、不理睬等方法来减少和消除个体不良行为)、代币制(即当个体的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一种“标记”或货币,去换取种种优待,作为强化目标行为的强化物,以改进个体行为。)

8、情景记忆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语言运用所必需的记忆,即人所具有的知识的有组织的贮存。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9、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体能叙述实际情形的知识,系一种“知其所然|”的知识,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工作目标等的了解与信念。

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体能按实际状况的需要运用策略,以解决问题的知识,系一种“行其所宜”的知识,包括执行不同的信息。10、交互作用概念: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驱动,也不单由外部刺激控制,而是个人行为,个人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环境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观察学习的概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而无须直接强化所进行的学习。

11、自我调节即按照自我强化的方式,驱使并规范自己去做应该做的事,或避免自己认为不应该做的事。它有三个阶段: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应。

12、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能为个体行动提供能量与方向。

13、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4、归因: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

15、控制点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

16、角色转换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或其他行为问题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策略。

17、“学习策略是引导成功地执行学习任务的认知计划”,它包括选择和组织信息,复述学习材料,提取记忆中的信息,增进理解材料的意义。策略还包括激发与维持积极的学习心向,如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我功效感,合理的学习价值观,以及培养积极的学习期望和态度。

18、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从认知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

19、复述策略是指在学习者的有意控制下,主动地以语言的方式,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先前学过的材料,以帮助记忆。

20、组织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归类、组合,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

21、精细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对学习材料精心加工,以增加理解与记忆。

22、支持性学习策略系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具体方法的运用等,又称为外部学习方法。23、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属学习新知识的准备阶段。

24、复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巩固阶段,它可以使学生

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系统连贯、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从方式上可以分为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做习题等。

25、听课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

提高听课效率须做到:(1)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2)多思多问(3)有张有弛

26、自我调控,在心理学辞典里有多种解释:(1)皮亚杰的术语,指有机体能改变自身的潜在能量的规律;(2)班杜拉的术语,指个人调整其自身行为的过程;(3)个体按内部标准而不用别人控制或环境约束的内部控制活动;(4)有机体调整自身运动以维持内部稳定状态的机能。

我们认为,自我调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以达到其目标的心理活动。

27、所谓规程化即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里,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自动化。

28、问题解决是指一种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性操作序列活动。

问题应包含三种成分,给题: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即通过一不定期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29、阅读概念意义:科威尔认为阅读有四层含义

①对词解码,并决定这些词在特殊句子中的意义。

②将个别词的意义联合起来,以完全了解句子。

③了解段落和段落所隐含的主旨。

④评价各种观念,包括逻辑证明、真实性和价值判断等。

近年来对阅读又有进一步的界定,有些学者提出阅读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阅读技能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包括知觉、认知和语言加工。

②阅读是阅读者在多种水平获得信息的感官上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从基本译码到理解的连续过程。

③人的信息加工系统限制了对课文加工的能力,当低水平加工达到自动化,会转向更高水平的功能。

④阅读是一种策略,包括建立目标,选择策略,监控过程,简言之,它是一种元认知活动。

30、所谓解码是指阅读者译解印刷符号的过程。解码有两种方法,全词法和语音法。

31、阅读理解是指为了一个特殊目的使用信息和知晓印刷符号意义的过程。成功的理解需要理解概念,基本技能自动化水平和有效使用策略。

32、学习障碍是指这样一个异质群体,这些人在获取和利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这些异常起因于个人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3、学习困难学生诊断是指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有关背景资格的分析与综合,判断其学习困难的特征、性质和原因。准确诊断的三项条件为:详尽的资料,可靠的测验工具,诊断者的鉴别和判断能力。

34、教师效能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表现的一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行为。教师效能的评估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若教师的行为能使学生成绩提高,就表明具有教师效能。

35、课堂环境,有的称之谓课堂心理环境,即指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班集体中的心理气氛,这种气氛对学生所学的东西产生潜在的影响;也有的称之为课堂学习环境,是指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互动。

36、教师期望是师生互动中,对学生学习影响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尽量克服标签效应和思维定势,对每一个学生建立恰当的期望,以激励学生学习。

37、什么叫内隐记忆

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试者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再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

从研究模式上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种记忆任务,这类任务不要求被试者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要求被试者去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者的操作中反映出其多学内容的作用。

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对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多重记忆说的理论假设,推测记忆系统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线记忆这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如果一个小学生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在90;110之间为中等,在110;120之间为偏上,在120;130之间为聪明,在130以上者为天才。相反,当智商在80;90之间为偏下,在80以下为弱智。通常我们会把智商在90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 2.稳定的情绪。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适度的反应。 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 4.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健康心理的小学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很少与人往来,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 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不正常的。 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

学校心理辅导习题集

学校心理辅导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意识辅导属于()。 A.小学生生活心理辅导 B.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C.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 D.高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2.下列方法中()属于心理诊断方法。 A.暗示法 B.刺激疗法 C.观察法 D.松弛疗法 3.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的技术是()。 A.真诚 B.尊重 C.接纳 D.对峙 4.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同的要求。 B.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 C.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D.心理健康是就是没有疾病。 5.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只是想“混”到毕业的高中生而言,对其学习动机辅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当数: A.明确学习目标 B.动机迁移 C.创设问题情境 D.奖惩 6.焦虑症属于()。 A.行为异常 B. 情绪异常 C.青春期异常 D. 人格发展异常 7.小学生的情感教育要()。 A.从认知入手 B.减少说教 C.多讲道理 D.多示范 8.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削弱以致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A.强化 B.系统脱敏 C. 消退 D.自由联想 9.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A.心理辅导 B.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C.心理训练 D.心理知识讲座 10.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者与来访者位置的最佳角度为()。 A. 90度 B.45度 C. 零度 D.180度 11.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方法提出挑战,提出应以当事人为中心,给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的心理学家是( )。 A.艾里克森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12.“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 A.概括化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都不是 二、填空题 1. 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以及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 2.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大功能是、与。 3.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的,不是的。4.心理健康的“五快三良”是指、、、和,除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1、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3、正式的学生群体含义: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分类: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 4、教师对学生期望:可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5、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学习目标之父。 6、发展的概念: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发展的方向:头—尾梯度;近末稍梯度。顺序:感觉运动向主观的直观的“前概念水平”;接着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更进一步又发展到形式的、抽象水平上的逻辑运算。发展的一般趋势:综合的分化、平衡化、概念化、社会化、个性化。

7、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倾向。调节环境倾向称之为适应。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8、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9、顺应:当主题不能利用原有的图示接受或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10、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英气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更具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学习这种现象的关键:a要有变化的发生b变化相对持久;c变化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d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e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学习后表现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特点:A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B组织计划性。C有效性。D年龄差异性。E面向未来特征。 11、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12、恢复: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地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为恢复。

心理卫生及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名词解释 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蒂神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増进人的心理健康。 3?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璨于完英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摘和虚弱的状态。 4?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才盾心理状态。 5?挫折:是个休从爭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阴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6?心理防街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木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于?段。 7?应激:又称I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9?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拆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來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10?适应性辅导,主婆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描导.帮助他们提商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W环境变化带來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11 ?发展性辅导:主要是抬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ifli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12?个别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所开展的辅寻活动。 13?小组辅导:又称团体辅寻.是辅导人员面对一组学生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4?重复:就是辅寻人员对來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再向《作全部或部分的复述。 15?重读:是辅寻人员对來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性语气进行重复。 16?摘要:是指辅导人员把來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粽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來。 17?情感反应:就是辅寻人员对來访者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的理解与反应。 18.指导:就是辅导人员直截r wi地拆示來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或如何说。 19?解释:就是为來访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或者说,是辅导人员依据某一理论架构或个人经验,对來访者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并进一步改变其思维、观念与行为。 20?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是抬辅寻人员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來访者共同分担或分亨。 21?影响性摘要:是指辅导人员将自己所谈的主题、观点、意见等信息.经整理组织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來访者。 22?心理评估:指评估者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技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问題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定的过程。 23?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要遵循实爭求是的态度?依据被评论者的客观心理事实和科学的方法,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防止主观臆断.更不允许猜测虚构。 24?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拆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观点对被评估的心理现象及影响W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整合研尤?同时对被评估的心理现彖进行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分析。 25?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指辅导员嬰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力求做到动态的考察.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和外部影响的脉络.防止ffl化的评估模式对评估工作的干扰。 26?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中除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外.还要根据需嬰结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取斜报佳的评价结果。 27?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是指对來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评估后,对其W在的心理问题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il?划地对來访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 29?谈话法:是辅寻员根据心理评估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來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30?问卷法: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il?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31?心理测验:是通过测g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a分析的科学手段0 32?阻抗:又称“抗拒作用”,指來访者有意识或无恿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寻重心偏移。也可以看作是阴抗那些使自我过分痛苦或引起焦虑的欲望、情绪或记忆进入意识的力a。 33?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主要是诱寻來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绪,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來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

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刚、教材和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5、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疏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6、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7、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8、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增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0、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1、守恒:是指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12、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13、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4、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15、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系指个体在对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受到偏爱的和习惯化了的态度和风格。 16、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7、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18、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9、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条学习规律。 20、完形—顿悟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盲目尝试,而是对情境的一种突然领悟和理解,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的过程。

学校心理辅导作业

积极应对压力教案设计 79姚世玲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 2、通过心理游戏,领悟压力的内外原因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惯用的应对方式,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 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观念,在体验中释放压力 教学难点: 营造真诚融洽,学生愿意沟通的氛围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脑力激荡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硬币、轻音乐 教学对象: 高三 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暖身:我愿意理解你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反馈,高三阶段跟朋友、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引起心情不佳。其实,理解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愿理解的心,也要有被理解的心的双方,才能有效沟通,有效相处。该暖身与结束相呼应。) 师:大家都会握手吗?今天,我教大家一个新的握手方式,一会你们可要跟身边尽量多的朋友练习的哦!(示范,并集体按指令活动) 指令:集体起立,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大声重复三遍“我愿意理解你”。(背景音乐:《唯一的请求》) 二、约定 握手的感觉如何?生活中有说过这样的话吗?有尝试过理解他人吗?课前,我们做几个小约定,我每读一条,大家同意的举起双手,回答“我愿意”。 1、今日,我会一切听从指挥。 2、对于班级成员在活动中所言所行我绝对保密,活动外我不做任何有损班级成员利益的事。 3、班级活动时,我对其他成员持信任态度,愿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表露,我愿提供反馈信息。 4、班级活动时,我决不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5、班级活动时,我不做任何与班级活动无关的事。 三、我的“压力源” (一)寻找压力源 好,都同意了哦,那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今天的课是有关于什么的,有关于应对压力的。 作为高三的学生,难啊。学习上有烦恼、生活中也有,想学习有压力,不想学了同样烦心,与同学相处有矛盾,而家长似乎也不理解我们,老师呢,天天在耳边念叨,好烦阿!这一切就像一根根绳子一样捆着我们,捆得喘不过气来!怎么办?怎么办啊??? 今天,我们就跟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压力面对面地好好谈谈,让他们放过我们好不好?先请大家准备好两张纸,我们今天需要用两张纸。 应对压力第一招:找出压力源,干掉它。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一张纸上写出我的压力来源。 我的压力源:这段时间里:1、我都感到了哪些压力? 2、近期都有哪些烦恼? 3、我的压力、烦恼都来自哪里? (二)压力因心而生

管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个性: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等 动力方面的特点。 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群体: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为了某种共同目标,按照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需要: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感: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性格: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独特性、 整体性和持续性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和解释以作进一步反应的 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群体压力:是群体利用群体规范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活动的一致性,统一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而建立 的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相 符的现象。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五种理论:麦格雷戈《管理理论X或Y抉择-----企业的人性面》一文,反对X理论(对泰勒制的总结和概括),主张Y 理论。 超Y理论 梅约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群关系理论 日裔美国人威廉.大卫提出Z理论 五种人性假设:1965埃德加.施恩在《组织心理学》提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大题或者选择题),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1982迪尔和肯尼迪针对Z理论提出了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新资料推 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咨询流程图及心理咨询常规流程

心理咨询流程图来访者 预约登记 初诊接待 会谈法摄入性会谈一般资料 心理测验、观察法个人成长史 作品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精神状态 身体状态 既往史分析、评估社会工作及社会交往 症状诊断:缩小范围,在全部临床资料里面找出“阳性症状” 找出问题关键点:再缩小范围,再在阳性症状里面找出“核心症状” 病因诊断: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问题性质) 确定咨询方案(干预措施):制定咨询目标(重要) 实施方案:确定何种理论中何种技术 阶段小结 疗效评定,总结经验成功与失败的 结束(继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心理咨询的流程: 1、预约登记: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助理进行心理咨询预约登记。心理咨询师助理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向来访者介绍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形式,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畴,确保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有初步的认识。 ②:进行简单的询问,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大致判断来访者所要咨询的问题范围。 ③:填写《心理咨询预约登记表》。 ④:向来访者介绍对应领域的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以及该咨询师的擅长流派和技术。 ⑤:引导来访者填写《心理咨询来访者登记表》。 ⑥:与咨询师确认咨询时间,并提前将《心理咨询预约登记表》和《心理咨询来访者登记表》交给对应的咨询师。(来访者有特殊行为或特殊要求时,应一并告知咨询师。)

2、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根据预约进行咨询,在与来访者的初诊接待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咨询师需提前到达咨询室,做好咨询的相应准备工作。 ②:咨询师需在进行初诊接待前,需根据《心理咨询预约登记表》和《心理咨询来访者登记表》提前熟悉来访者的情况,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心理测验量表等。 ③:与来访者签订《心理咨询保密协议》(一式两份)。 ④: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出诊接待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收集、整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对来访者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估,明确症状、探究病因,形成初步诊断。 ⑤:如需要继续进行心理咨询,并且达成咨询共识的,咨询师可与来访者签订《心理咨询协议书》,确定下一步的咨询计划。 3、心理健康评估:咨询师在初诊接待结束后,需完善《个案咨询记录表》,根据面谈及心理测验量表的结果,严格遵守心理健康诊断的标准和原则,以《心理健康评估报告》的形式,给出心理健康评估结果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维护建议。 4、心理咨询:在与咨询师达成咨询协议的来访者,咨询师正式进入心理咨询过程,咨询师需要做到: ①:严格遵守咨询原则和咨询协议,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②:对于每一次的咨询过程,咨询师均需要进行咨询记录。 ③:若咨询过程中,反馈的咨询效果不理想,需要及时调整咨询方法和策略,遇到难题或者瓶颈,可申请上级督导或者朋辈督导。 ④:若咨询师或来访者觉得咨询不匹配,无法继续完成之前的咨询目标,可考虑咨询转介。 5、咨询结束:在达到咨询目标,或来访者主动提出结束咨询时,可对咨询进行结束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年龄特征:是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是心理的基本特点。心理年龄特征是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尺,它是从许多同龄人心理发展的事实中通过概括并与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而被确认的。 2.图式: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一些与环境相互作用,从环境中获取意义的固有倾向,即原初的图式,如吮吸就是一种最初的图式。 3.同化:就是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4.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过程称为顺应。 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6.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7自我同一性: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8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是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9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的个体感知,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10泛化: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这种现象就称为泛化。11分化:条件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是有机体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反应不作出反应。这一过程就称为分化。 12消退:指的是在没有无条件刺激的伴随下,多次单独呈现出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13、准备律:情境与反应间的联结是否能够建立,取决于个体身心的准备状态。若个体处于准备反应的状态下,此时引发反应会让其获得满足;若个体没有准备却让其作出反应,或个体处于准备状态下却不让其反应,都会引起不良的学习后果。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个体的准备状态作为学习的先行条件,是十分重要的。(P 103) 14.效果律: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否能建立,依反应之后是否能获得满足的效果而定,即“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P104) 15.练习律:对于已形成的联结,经常练习会增强联结(使用律),不用则会使联结减弱甚至消失(失用律)。不用的时间越长,则联结的力量减弱越甚;练习的时间越近,则联结的保持时间越长。(P104) 16.观察学习:观察学习主要经历四个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者对榜样进行知觉的过程。榜样和榜样行为的特点,观察者的特点,以及观察者和榜样的关系都会影响这一过程。保持过程是观察者对榜样示范信息的储存。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行为在记忆中以言语或图像等符号形式进行储存,此阶段对进行编码的符号系统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动作再现过程是观察者根据储存的信息亲身再现榜样行为。观察者对榜样信息的储存和提取会对榜样信息的储存和提取会对这一过程的顺利产生影响。动机过程是上述三个过程后,学习者可能会将所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出来。而这四个过程紧密联系不可分割。(P118) 17.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在强化等级中,处于较高一级的强化物比处于较低一级的强化物更容易引发操作行为,所以处于较高一级的活动可以强化处于较低一级的活动。(P108) 18. 潜伏学习:托尔曼将这种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就已经获得但没有表现出来的学习称为“潜伏学习”。补充实验结果说明(外在的刺激物和强化物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只是这时学习的效果没有表现出来而已。(P 133) 19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尊重个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误区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标准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作者:————————————————————————————————日期: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 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 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 (×)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心理咨询工作流程

心理咨询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初诊接待 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咨询师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符合心理咨询的范围,以及咨询师自己能否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如果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或者不是自己心理咨询领域,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到相应机构或者咨询师那里寻求心理咨询。这个阶段一般在来访者进行电话预约时进行,或者在求助者亲自到咨询机构求助时进行。初诊接待一般需要花费 10 分钟左右时间。 2.心理诊断 咨询师需要对求助者的问题和相关的方面情况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对求助者的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一个诊断,需要对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心理诊断主要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与求助者密切关系人士的谈话、通过咨询师的观察、通过心理测验等方式进行。心理诊断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取决于求助者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生活经历复杂程度,心理诊断谈话一般在 30 分钟—180 分钟之间,即心理诊断谈话需要 1 次到数次咨询谈话时段。 3.确定咨询方案 在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对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一个诊断以后,咨询师会和求助者协商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首先解决哪个问题,然后再解决那个问题,与求助者介绍采用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协商心理咨询的时间、周期、费用等问题。与求助者达成一致。如果能够达成一致,就进入心理咨询阶段,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咨询活动就终止。确定咨询方案一般需要 15 分钟—30 分钟。 4.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咨询问题和使用方案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咨询性谈话,咨询师可能使用的技术有认知矫正、行为疗法、心理分析等方法。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有可能咨询师会给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或者对求助者进行训练等。本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和求助者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多少,咨询技术、以及求助者配合情况有关。如果求助者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如果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如果求助者未能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完成家庭作业,这些情况下咨询所需要的次数可能就比较长一些。 5.咨询结束 在咨询目标达成,或者求助者不愿意继续进行咨询,咨询即告结束。在结束的时候,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在咨询结束后一段时间里,还会与求助者联系,了解求助者的改善情况。 咨询流程图:

最新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精品文档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8、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10、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 往的过程? 11、胃亡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 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1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五里岗学校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

小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复习题 (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 A、心理抗病能力 B、身心健康发展 C、人格健全发展 D、社会适应能力 2下列有关心理辅导的描述,哪一个判断是错误的?() A、它是一种带有批示性的说服 B、它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C、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D、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3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 A、发展性目标 B、防治性目标 C、教育性目标 D、社会性目标 4 学习辅导的核心与归宿是()。 A、学习动机辅导 B、学习情绪辅导 C、学习机会辅导 D、学习能力辅导 5 学生的自尊、自信是其学业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而长期的自卑及由此引发的焦虑将导致神经症人格,由此可见()的重要性。 A、自我意识辅导 B、情绪辅导 C、青春期辅导 D、人际交往辅导 6 一个学生因咽炎发作,觉得咽喉部被包紧而难过,有异物感。正巧翻到一本医学杂志,其中提到咽喉部的异物感可能是癌症的信号,然后就对号入座,担心自己患上癌症,惶惶不可终日,这是青春期()的表现。 A、情绪冲突 B、心理生物性紊乱 C、人格冲突 D、性心理问题 7 个体所期望的自我形象称为()。 A、自我体验 B、自我理想 C、自我评价 D、自我概念 8 休闲辅导强调学习生活比学习工作更重要,它所重视的不是物质方面的享受,而是精神生活的内涵,使个人经由自我教育,更能懂得享受生活,这体现了休闲辅导的()。 A、非功利性 B、自主性 C、生活性 D、内隐性 9 提出职业发展五阶段的人物是()。 A、金兹伯格 B、霍尔 C、帕森斯 D、萨帕 10 直接影响职业活动的效率,决定能否在职业中取得好成绩的基本条件是()。 A、职业道德 B、职业兴趣 C、职业能力 D、职业个性 11 下列不属于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的是。() A、角色活动 B、体育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12 下列关于心理辅导课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心理辅导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B、心理辅导课程内容应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为主。 C、辅导目标、辅导内容和辅导活动的方式是心理辅导课程的三个基本成分。 D、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心理活动,达到老师帮助和自助相结合。 13 下列哪种心理辅导课程的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提高社会责任感最好的实践活动?() A、社会活动 B、社会考察 C、社会服务 D、社会实践 14 激发学习动机是对哪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A、动力型困难学生 B、能力型困难学生 C、暂时性困难学生 D、整体型困难学生 15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下列哪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问题?() A、课堂行为分析 B、能力诊断 C、出声思维诊断 D、教育会诊 16 以下个别辅导理论流派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刻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流派 B、行为主义理论流派 C、人本主义理论流派 D、认知主义理论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