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宋唐保《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

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

今生,不是人的来世。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

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

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实际,又不肤浅。入

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

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

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马克思哲学读书活动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共有二十八章,前三章与最后一章是以一种总观的视角概括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文化价值。而第四章至第二十七章则是《中国哲学简史》的主体部分,其中分为先秦部分(4—16章)、汉魏部分(17—22章)、唐宋部分(23—26章)、近现代部分(27章)四部分。从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看,先秦部分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发展阶段;汉魏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吸收兼容阶段;唐宋时期是其“更新”阶段;近现代部分则是中国哲学走出去和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读完本书,我首先明白了三个问题。

一、中国哲学的作用

中国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独特分支,它源于感性却最终超越理性,它使我们对自身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反思,并最终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说,中国哲学的目的是要使人成为“圣人”。

二、哲学史的作用

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不是什么,那么,研读中国哲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

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史”的作用是告诉我们:过去的哲学家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这些话时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们认为这些话应当意味着什么。历史需要真实,哲学史则更需要真实。

三、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最重要的问题)

形上学有两种方法: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正的方法的实质,是说形上学的对象是什么;负的方法的实质,则是不说它。这样做,负的方法也就启示了它的性质和某些方面,这些方面是正的描写和分析无法说出的。西方哲学以所谓“假设的概念”为出发,中国哲学以所谓“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结果,正的方法在西方哲学中很自然地占统治地位,负的方法很自然地在中国哲学中占统治地位。佛家加强了道家的负的方法。道家与佛家的结合产生了禅宗,禅宗的哲学可以说是静默的哲学。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完全的形上学系统应该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中国哲学史上,正的方法从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中国哲学历来缺乏清晰的思想,这也是中国哲学以单纯为特色的原因之一。清晰思想不是哲学的目的,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产生未来的哲学。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人必须在先说很多话后然后保持沉默。(书中归纳)

通读本书,可以知道《中国哲学简史》中论及的中国哲学派别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佛家。而各派别之哲学观点或对立或兼容,正是在这种“张力”关系的作用下,各派别或融合更新或退隐衰微。宋明的“理学”、“心学”的形成则是得益于儒家对道家、佛家(宇宙心)哲学思想的吸收;名家有道家最终继承并发展起来而逐渐淹没;法家哲学则成了官方统治所运用的隐形哲学;墨家哲学则在先秦时期便已“夭折”;佛学虽是外来“哲学”,但却在中国重获新内容,并且超越本土发展势头而在异土繁盛起来。

总的来说,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

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

而通过读各派哲学的发展史,我学到了更多。

最大的收获是有关人生的。谈到人生,就会提及哲学中的“人生意义”这一术语。冯友兰先生将人生意义概括为“四种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读完后,我的理解是“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一种层次最低的境界。这种境界里,人的生活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处在这一境界的人,简单说就是顺大流的人,大流善则善,大流恶则恶,只要活着就是目地,活着就是人生的目标。活着就好。“功利境界”在人生境界中高于“自然境界”。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已有了清楚地了解,但这种了解限于通过自己“心灵的计划”和自觉的行为来谋求自身的利益。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只为自己活着,有了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只为自己,为自己活着快乐就是目的,就是是目标。为自己活。“道德境界”是冯友兰认定的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人们依照“伦”“职”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便是“尽伦尽职”;“尽伦尽职”的行为便是道德的行为。处在这种境界的人,目的是为别人活着,但必须满足自己活着的本分,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而固守,目标是让别人活得更好。为别人活。“天地境界”不同于“道德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具有这种境界的人,不仅了解人在社会中的“伦”“职”,而且了解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对自己有明确定位但不固守,不固守而积极,是为天地万物而活,目标是同天地万物一起快乐地活着。为万物活。

最后我想还说说我最影响深

刻的两个学派——道家、儒家。

道家思想的发展史:杨朱的“贵生、养命、无用之用”、避世的“隐仕”哲学——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无为而不为、朴、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庄子的“至乐、绝对自由、大一、齐物、无知之知”的哲学思想。经过了汉代向秀、郭向对道家思想的理性的发展与修正,到魏晋时期道家对庄子的“艺术”哲学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在此阶段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特征或美学特色便应势乘时的而形成发展起来。

儒家在本书所占的篇幅共有10章,中心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王充、韩愈、周敦颐、“程朱”等。其哲学思想变化的过程可以说持续了两千五百多年,为达到“圣人”的目的,孔子推“仁”,孟子简“义”,荀子重“文化”;董仲舒则借助政治权利把“孔子”给“神化”;而王充、韩愈等人则把它拉回到现世。唐宋时期,儒家哲学与道家、佛家的部分思想相融合,而后,“程朱”等人创新了“理”、“气”、“太极”、“性和心”、“良知”等哲学术语的内涵。正是由于儒家思想与政治权利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儒家思想具有了浓厚的入世特征,表面看儒家思想更趋近于伦理学(道德哲学),它处理的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矛盾。但是,实际上它是使人在现实生活中懂得“理”,懂得人生的意义,从而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跨越,最终成为理想中的“完人、至圣”。当然,圣人不是为私的,而是要普济天下苍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书摘】

1.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2. 佛家就说,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疴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3.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实际,又不肤浅。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3.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也因此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4.富于暗示而不是一览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5.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

6. 人总是先要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