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番茄栽培的技术

木本番茄栽培的技术

木本番茄栽培的技术

木本番茄(cyphomandra befacea sende)为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属茄科,其果实多汁味酸甜,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作水果鲜食,或加工成罐头、果酱等。采果期可达20a(年)之久,种植1a(年)左右可挂果,果形似鸡蛋,单果质量约40g,可持续采果达半年以上。果实易于贮藏、运输,利于销售。每667 m2 产量4000kg左右。

1、种植区域的选择

木本番茄对温度的要求基本与普通番茄相同,适应性较广,但适宜在无霜地区种植,如在北方种植,冬季必须在温室内越冬。南方在海拔1400m以上地区种植,霜期来临前也要覆盖防寒,否则主茎上部和侧枝多被冻枯,甚至整株冻死。

2、园地选择及定植沟的开挖

园地宜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平地、缓坡地和台地,且有水源、土层厚、肥力中上、交通方便和便于管护。根据土地肥力种植密度可选择株距1.5m,行距2m或3m。定植坑(或沟)开挖的规格要求宽与深各为50cm,开挖后的定植坑或沟应填入有机肥,每667 m2施5000~10000kg 和复合肥20~30kg,回填挖出的熟土,然后再覆生土。

3、育苗

木本番茄可以直播,但为了便于前期管理,多采用育苗移栽方法,开春后到5月均可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0.5~0.7kg。播种前种子先进行浸种处理,可用20~30mg-kg-1”九二0加0.5%多菌灵浸泡24~48h(小时),以达到消毒种子、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的目的。浸种后催芽2~3d(天),当8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苗床宜选水肥条

春季塑料大棚番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6期 番茄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抢早熟、促高产,经过3年的大棚番茄栽培实践,摸索出春季塑料大棚番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现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目前,用于大面积栽培的番茄品种有很多,应选择早熟、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高产品种,但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而定。 2播种育苗 因品种特性、气候特点和栽培方式不同,各品种的育苗方式、苗龄也存在差异。一般早熟品种在温室无土育苗需55~60d;有条件的地区在温室加用电热线加温育苗,或用加温温室育苗,则需60~65d;日光温室育苗需经历65~70d。对中晚熟品种,其苗龄相应地比早熟品种长5~10d[1-2]。不同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是由定植期减去苗龄而得出,即是根据当地春季塑料大棚栽培番茄的安全定植日期推算出的。播种后,应保持合适的温湿条件,一般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不低于20℃,以促进花芽分化。5cm土层温度维持在25℃左右。第1片真叶长出时,为防止幼苗徒长,要适当地通风换气,利于降低苗床温度。 3适时移栽 大田应在移栽前做畦或起垄,覆膜,促进保温保湿。由于早春时节在塑料大棚栽培番茄的生长期较长,为获得高产,必须施足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复合肥。力求做到适时提早移栽,以达到大棚早熟栽培的目的。具体定植移栽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大棚内的温度变化、有无前茬作物或前茬作物种类以及大棚内覆盖薄膜的层次等因素确定。一般在大棚内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4℃以上,5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左右即可移栽。不同品种的移栽密度也各不相同,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的定植密度分别为7.5万、6.0万、4.5万株/hm2。 4大棚管理 4.1覆膜 移栽后及时覆膜,以促进保温保湿。如遇寒潮,要采用扣小拱棚或拉天幕等方式多层覆盖,或者在大棚四周覆盖草帘,可有效御寒[3-4]。 4.2温度管理 缓苗后为了给植株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白天大棚内气温保持在25~28℃,最高不超过30℃,夜间保持13℃以上。 4.3适时通风 随着大棚外气温的升高,应适当通风,一般进入5月中旬以后就要开始放风。通过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早放风、晚闭风,可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促进植株生长。 4.4水肥管理 根据土壤状况和植株生长态势适时浇水、合理施肥。移栽初期必须控制浇水量,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第1花序坐果后,追施复合肥450kg/hm2,结合追肥进行灌水。当表土稍干后中耕、耕翻土壤,培垄(地膜覆盖除外)。第2、3花序坐果后,于晴天上午再各浇1次水。灌水后要加强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否则易发生各种病害[5]。 4.5摘心、吊蔓、整枝 摘心依据品种而定,有限生长类型品种可留2~3层果摘心,无限生长类型品种可留3~4层果摘心。当第1序花开花时用塑料绳进行吊蔓,可用细竹竿插篱形架进行支撑[6-7]。采用单干式整枝,也可采用改良式单干整校,留主干,及时摘除侧枝。结合整枝绑蔓,摘除植株的黄叶、病叶、老叶。为提高果实的商品性,根据植株的长势,可适当进行疏花疏果。5病虫害防治 5.1播种期防治 一是因地制宜选用商品性好、产量高的抗(耐)病品种;二是在种子处理中,利用高温对种子进行消毒;三是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与细土混合均匀撒于苗床[8-9]。 5.2生长期防治 ①灰霉病。棚室种植的番茄发病重,应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态防治:以增温、排湿为目标,加强通风管理。药剂防治:用烟剂熏蒸、粉尘法防治病虫。科学喷花:喷花时,在配好的药液中加入0.1%速克灵可湿粉及少量链霉素水剂。②早疫病。清除病叶、病果,棚室内及时通风散湿。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7d左右喷1次,可喷用5%百菌清粉尘15kg/hm2防病。③晚疫病。首先要控制好温、湿度条件,宜降低大棚的温、湿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施药,喷用5%百菌清粉尘。④叶霉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病叶。在防治早疫病、晚疫病时可考虑兼治叶霉病,但喷药时应以叶片背面为主。药剂防治:可用粉尘剂或烟熏剂防治。⑤蚜虫。利用蚜虫的驱避性,挂黄板诱杀或挂银灰膜避蚜。化学防治:用0.36%世绿(苦参碱)1000~1500 (下转第131页) 春季塑料大棚番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魏荣彬 (黑龙江省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介绍了春季塑料大棚番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大棚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春季;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6-0128-01 作者简介魏荣彬(1967-),男,黑龙江鸡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 品种选育和蔬菜栽培工作。 收稿日期2011-02-24 128

【免费下载】露地番茄种植技术

露地番茄种植技术1..产地环境:?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并符合GB/T 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 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2. 种子:种子质量符合DB 3703/003-2002《无公害蔬菜生产 投入品使用准则》。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耐贮运、适 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拒绝使用转基因番茄品种。? 2.1种子处理?2.1.1 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中,搅拌至30℃后浸泡3-4小时。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晚疫病。?2.1.2 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2.1.3 干热处理:将干燥种子放于80℃的恒温箱中处理48小时,可有效防治病毒病。 2.2 浸种催芽?浸种后将种子放置在25-28℃的条件下催芽,待60-70%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3.培育无病虫壮苗?3.1 播种前准备?3.1.1选用温室、大棚、阳畦等育苗设施,为有效防治病虫害,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 3.1.2 调制营养土:用1/3充分腐熟的圈肥,2/3无病原物熟土,拍细过筛;每m3营养土中,加过磷酸钙1kg ,草木灰5kg 或氮、磷、钾复合肥2kg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9西红柿种植技术

白果家庭农场西红柿种植技术 一、概述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番柿等,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在秘鲁厄瓜多尔,玻璃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番茄的驯化栽培地是墨西哥和中美地区,16世纪番茄还是被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欧洲,18世纪后半叶才开始作为蔬菜和食用。美国1781年开始有食用番茄的记载,但栽培并不普通,直到19世纪,才迅速发展起来。番茄传入我国大约也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明代万历年间,而且也是作为观赏植物。到20世纪初,城市效区开始有栽培食用;在我国作为蔬菜栽培的历史也仅有百年左右。 二、栽培技术 1.植物学特性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一年生草本蔬菜植物。 2.生育过程及对环境条件要求 (1)生育过程,番茄的生育过程可分为: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第1片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第1片真叶显露到第1花序显蕾。此期茎叶生长与花序分化同时进行、中晚熟品种在2-3片真叶展平时,第1花序即开始分化,7-8叶展平时,第1花序显蕾。 ③开花结果期:从第1花序显蕾到果实采收完毕。其间又可分为:始花结果期——从第1花序现蕾到座果,是由以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的过渡阶段,须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第1花序座果。开花结果盛期——从第1花序座果到果实采收完毕。茎叶生长与开花座果同时进行,开始转向以开花座果为主,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开花结果期内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协调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以延长结果期。番茄开花至果实成熟需30-60天。果实生长至“S”形曲线,即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果实成熟过程又可分为青熟、转色、半熟、坚熟、完熟等五个时期。 (2)对环境条件要求 ①温度:番茄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10-30℃温度下生长。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一定差异。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30℃,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幼苗期的适温白天20-25℃,夜温10-15℃,在苗期相对较低的温度,特别是夜温往往能提前花芽的分化,降低第1花序的着生节位和增加每花序的花数,但多心皮的畸形花也显著增多;相对较高的温度,虽然增加苗的生长速度,但往往降低苗的素质。利用苗期番茄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栽培上在定植前,对番茄苗进行适当的低温锻炼,可以提高苗的素质。番茄开花期的最适日温是20-25℃,夜温15-20℃,低于15℃和高于35℃的不利于花的发育和结实。结果盛期要求日温25-28℃,夜温15-25℃,较低的温度果实生长缓慢,12℃以下着色不良,日温在35℃以上红色的茄红素难以形成。番茄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日夜温差,自然或创造在白天接近光温适温,夜间降到最低的适温条件,有利于同化产物的形成、运输和贮藏,因而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②光照:番茄对光照周期要求不严格,生长发育要求充足的光照,其饱和点为7万Ix,低于1万Ix不能正常生长。光照充分,开花座果正常,产量高;光照不足植物易徒长,茎叶细长,叶片变薄,叶色变淡,花不正常,容易落花落果。③水分:番茄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其土壤湿度,幼苗期为60%,结果期为80%,果实成熟时,若土壤水分过多和干湿变化剧烈,易引起裂果,降低商品价值。番茄要求比较干燥气候,空气湿度宜保持在45%-55%。

小番茄千禧栽培技术要点

西北地区小番茄栽培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喜温,生长发育适温为23—28度;夜温为15—18度;喜欢充足的阳光,对土壤湿度要求为60—80%,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为6—6.5的微酸性土壤为宜。 二、茬口安排: 秋冬茬主要以粉果小番茄栽培为主。8月底—10月上旬播种,春节上市,笠年5—6月结束,(适宜品种有:千禧、碧娇、粉秀、春桃、小霞)。秋延迟主要以大红小番茄栽培为主。6月份播种,9月底上市,(适宜品种有:丽红、红提、小红、格格、玛丽)。 三、栽培技术: 1、浸种催芽:将种子放于55度温水中,并不停顺时针搅拌,待水温降至30度时,停止搅拌,浸种2—3小时,捞出后用湿棉布包好,放于28—30度环境下催芽24小时80%露白即可播种,也可浸种后直接播种。 生产中为培育壮苗,提高产量、安全生产。使用穴盘育苗即方便、出苗整齐、又安全。其使用方法如下:先将营养介质(壮苗一号)用水充分拌湿、干湿程度为手能握成团,但不滴水,一触即散便可。然后将营养土装入穴盘中铺平以待播种。也可用自已配制的营养土(营养土必须严格杀菌、杀虫处理)、营养钵育苗。 2、播种:将种子平放入营养钵或穴盘内,一穴一粒,然后将剩余营养土盖在种子表面,盖土厚度0.5cm左右。 3、苗期管理:穴盘苗要及时上水,并做好防虫工作。可用防虫网封住所有通风口,以防各种害虫迁飞,特别是蚜虫、白粉虱。浇水时须加药(如叶绿精加绿享一号或农抗120)以防苗期病害。苗龄一般为25—30天即可定植。 4、施肥、整地:整地前施入磷酸二铵180斤、尿素50斤、硫酸钾80斤、腐熟油渣500公斤左右及有机肥5000—7000公斤,深翻后浇水,使化肥充分溶解,加通风;使之分墒。 5、定植:地分墒后,按宽行80cm,窄行60cm、起垄、腹膜。于下午按株距35cm为标准定植,然后浇少量缓苗水,便于缓苗。 6、管理:定植后高温、高湿管理,促使缓苗;随后降温,排湿,以控秧促根为主,并加大昼夜温差,促使花芽分化,为以后夺取高产打好基础。 7、整枝: 无限生长型品种:A、可采取单干整枝(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留一个主干,其它侧芽全部摘除)。B、双干整枝(在主干第1花序下部留一侧枝,让它与主干同时生长,形成两个主枝,其余侧枝均全部摘除)。 半停心型品种:采用连续换头,单杆整枝,两序果一打顶留第一花序下的芽子继续生长,一

番茄育苗技术

番茄育苗技术 番茄是喜温的果菜类蔬菜,它不耐霜冻,也不耐高温,露地栽培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5C以上。在我国,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栽培的季节也不相同。东北及高寒地区,以夏季栽培为主;华北以春季栽培为主,也有少量的秋季栽培;长江流域地区,在春、秋两季栽培;华南地区则以秋、冬季栽培为主。所以,番茄的育苗方式、育苗时间、苗龄长短等,各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春季栽培时,为了提早供应和增加产量,均利用保护设施进行增温育苗。而夏、秋季栽培的,要避免高温、干旱,育苗采用遮荫降温的方式。因此,育苗的技术措施或管理的重点就有区别。 (1)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番茄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1 C,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也逐渐加快, 25—30C是发芽的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播种后4天左右出苗(干籽播种)。种子在浸种后2 小时内吸水较快,之后为缓慢的吸水阶段,大约7—8 小时吸水达到饱和状态,吸水约等于种子干重量的92%。番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般在吸水后36小时就开始发根,发根后2—3天根伸长约4—6厘米,侧根开始发生。大约在生根后2—4天,子叶从种子中长出,此时顶芽已分化出2片真叶。幼苗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0—25C,夜间为10—15C。秧苗对低温的反应,在8C左右生长变弱;5C时茎叶的生长几乎停止。 一般在-I—-2C就被冻死。但如果充分经过低温锻炼的秧苗,即使遇到一3°C 的温度,秧苗也能经受得住而不被冻死。番茄根系生长的适宜土温是23— 28 C,根伸长的最低土温7—8C。根毛发生的最低土温是9—10 C。 番茄是对光比较敏感的作物,其光饱和点为7001X,在冬季短日照和低光照的条件下,经常因光照不足而引起秧苗的徒长和嫩弱。一般光照越强,幼苗生育就越旺盛。在强光照下、叶数增加。叶面积增大而变厚,茎叶重/株高的比率也增大,秧苗健壮。光照时间以长为好,16小时的光照秧苗生育旺盛,表现出株高,茎叶重。超过16小时,生育受到抑制,4小时的光照秧苗停止生长。 番茄属半耐旱蔬菜。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水分,水分过少,生长不良。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持水量(相当于土壤相对湿度)60%一70%,空气相对湿度60%一70 %。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

番茄全套栽培技术(汇总版)

番茄,作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既是让人食欲大开的菜肴,又是营养美颜的水果,不仅有酸酸甜甜的口感,而且还有圆润讨喜的外形,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喜爱。 番茄的生物学特性

根系:根系较强大,分布广而深,盛果期主根深入土壤达1.5米以上,根展也能达2.5米,大多根群在30~50厘米的耕作层中。根的再生能力很强,其在茎节上易生不定根,所以扦插繁殖容易成活。

茎:半直立性匍匐茎。幼苗时可直立,中后期需要搭架,少数品种为直立茎。茎分枝力强,所以需整枝打杈。据茎的生长情况分为:自封顶类型和无限生长类型。

叶:分子叶、真叶两种。真叶表面有茸毛,裂痕大,是耐旱性叶。早熟品种叶小,晚熟品种叶大,大田栽培叶深,设施叶小,低温叶发紫,高温下小叶内卷,叶茎上均有毛和分泌腺,能分泌有特殊气味的汁液,固虫害较少。 花:两性花,每一花序的花数一般为5~8朵,多的20余朵,自花授粉。在不良环境下,特别是低温下,易形成畸形花,易形成畸形果或落掉。个别品种或有的品种在某些条件影响下可以异花授粉,天然杂交率4~10%。

果实:果实形状多种多样,有圆球形的、扁园形、梨形、长园形等。果实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的、粉红色、橙红色、黄色、绿色、白色等。

种子:肾形,千粒重3~3.3克,寿命4~5年,生产上多用1~2年的新种子。 番茄的生育周期 番茄在热带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在温带有霜地区则作为1年生栽培,其生长发育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大致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4个不同的时期。 发芽期: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正常温度下需6~9天,其生长所需的养分由种子本身来供应。 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正常温度下不经分苗一般45~50天。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

无公害樱桃番茄(水果型小西红柿)栽培技术教案

大棚无公害樱桃番茄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北部地区为9月中旬至翌年的1月上旬播种,12月底至翌年的5月中旬采收;南部地区8月下旬至12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至翌年4月采收。 二、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耐热、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推荐品种:亚蔬六号、翠红、龙女、红皇后。 三、育苗技术 1、育苗前的准备 (1)育苗设施: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选用塑料小棚或普通冷床等育苗设施,推广使用穴盘育苗技术,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塑料小棚:矢高0.5m —0.6厘米,跨度1.2—1.5米,长度不限。育苗穴盘:穴孔72—100个,穴盘长、宽、高为55厘米×35厘米×7厘米。 (2)营养土: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谷壳灰或椰糠、腐熟农家肥、沙土按6:3:1配制营养土。要求孔隙度约60%,速效磷100mg/kg 以上,速效钾100mg/kg 以上,速效氮150mg/kg 以上,PH6—7。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厘米,并装入育苗穴盘中。 2、种子处理 (1)消毒处理 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以下消毒方法。 a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55℃温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再用温水浸泡5—6小时。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 b )磷酸三钠浸种 先用清水浸种4—5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2)催芽 消毒后的种子捞出洗净,置于25℃—28℃保温保湿条件下催芽。 3、播种 (1)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气候条件、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具体播种期。 (2)种子质量:符合GBI6715.3-1999中2级以上要求。具体要求是:种子纯度≥95%,净度≥98%,水分≤7.0%。 (3)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克。 (4)播种方法:当催芽种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也可消毒后直接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速效磷100厘米。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括平床面,均匀播种子。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克70%五氯硝基甲苯可湿性粉剂拌干细土均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播后覆营养土0.8—1.0厘米。穴盘育苗先浇透基质,播种深度0.8—1.0厘米。根据气候条件覆盖地膜、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 4、苗期管理 (1)环境调控 a )温度:高温主要靠遮阳网降温。低温利用塑棚进行管理。最适日温25℃—28℃,最适夜温17℃—20℃。 b )水肥:出苗后适当控制水分。幼苗2叶一心后结合苗情施追提苗肥2—3 次。主要以

番茄种植技术手册

1、番茄晚疫病 晚疫病发病特点: 晚疫病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晚疫病防治方法: 1、大生+赛深,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2、大生或赛深+烯酰吗啉+氟吗啉等,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2、番茄早疫病 早疫病发病特点: 早疫病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早疫病防治方法: 1、大生+赛深,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2、大生或赛深+烯酰吗啉+氟吗啉等,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番茄叶霉病发病特点: 叶霉病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常见的是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 番茄叶霉病防治方法: 1、大生+福星,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2、信生+福星+加收米,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番茄灰霉病发病特点: 灰霉病可危害番茄茎、叶、花、果,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番茄灰霉病防治方法: 1、大生+速克灵或克得灵,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2、信生+凯泽,间隔7—10天,连续叶面喷雾2次。

番茄种植技术完全版(专家解答)

番茄种植技术完全版(专家解答) 番茄种植技术完全版(专家解答)西红柿打叶注意问题问题随着温室中西红柿的生长,下部的老化叶片应逐渐打掉。打掉这些叶片,一方面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另一方面打掉一此感病的老叶,减少病害的传播。同时,打掉老叶可以避免这些叶片无谓地消耗根系吸收的营养,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发育。西红柿打叶应遵循如下原则: 1.在西红柿最底部的一穗果达到绿熟期,即果实由绿变白,果实完全长大,种子已经成熟,开始变红时之前,其上部的叶片不能打掉。因为果实上部的2-3 片叶制造营养供给果实生发发育,打掉过早,影响果实生长。 2.凡是颜色浓绿,没 有病虫害、没有黄斑的叶片,不能打掉,因为这些叶片仍然能为西红柿的产量作贡献。 3.那些最底部一穗果实下部的叶色变黄,有严重黄斑或病虫危害的老叶可以打掉。 4.植株中 下部由于病虫危害严重或其他生理性病害造成的严重变黄衰老的叶片,可以打掉。 5.最底部一穗果实下部的叶片可以打掉。 6.打叶时,每次以 2 片为宜,不能过多。7.两次打叶的间隔时间,以10 天以上为宜。8.每次打叶应在晴天的中午12 时左右,不能在早晨露水很大时打叶,以免伤口感染发病。也不能在傍晚打叶,以免伤口未能愈合,而在夜间湿度大时染病。9.打叶后,应喷施天然芸薹素一硕丰481 一次,促进 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避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如果在打叶时,没有

遵循上述原则,不是造成病害严重,就是因叶片损伤太多,果实的营养积累不足,而严重发生空洞果、减产等损失,或大量落花落果。番茄的精品挂果率如何提高摘除每穗花的第一朵花每穗花的第一朵花一般要比后面的花早开 2 天左右,若点花时,点住此花,容易使营养集中供应此花和果实,会使后面的花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导致果实大小不一致,降低番茄的精品果率。后面的花开放时间基本一致,摘除第一朵花则可减少营养消耗,以积累充足的营养供应后面的花和果实,这样就可使后面的果实大小一致,利于精品果的生产。多点花、少留果、留好果一般情况下,每穗花都能开7~8 朵花,在点花时,根据植株的长势应尽可能地多点花,以备疏果、留果。当幼果坐住后根据需要选留4~5 个大小一致、果形相近且无病虫害的果实,然后将其余的果实摘掉。追施钾肥,促进番茄着色番茄进入结果期后钾肥需求量增大,为氮肥的 2 倍左右。若钾肥不足容易造成番茄着色不良发生筋腐病,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因此,当果实坐住如鸡蛋大小时应每亩每次冲施高钾复合肥25~30 公 斤,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实重量。 科学用药,确保果实正常发育番茄进入结果期后,应预防早疫病、晚疫病、细菌性溃疡病等多种危害果实的病害。在用药时,特别是在使用铜制剂、唑类药剂或抑制剂时一定 要注意使用浓度,以免浓度过大影响果实的膨大或造成药害,降低果实的商品性。番茄树定植管理定植前的准备工作(1)配制营养液 1 营养液配方:采用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番茄配方。此配方适于北方硬水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省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

樱桃番茄技术

樱桃番茄栽培 露地栽培樱桃番茄,春播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育苗,4月上旬终霜后定植,6月上旬进入采收期;秋播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育苗,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10月上旬开始采收。保护地栽培时,可适当 提早或延后。 播种育苗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湿种子,然后用纱布包好,放于10%磷酸三钠溶液中消毒5—20分钟,取出后入于28℃处催芽。催芽期间每天冲洗种子1次,3—4天后当有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育苗要适当浇水。播种后要覆盖1厘米厚的过筛土。一般每平方米苗床用种3—5克,每亩定植面积需6—8平方米苗床。出苗前苗床的地温应控制在25—30℃,大部分种子出苗后,要将温度控制在白天20℃、晚上12—15℃。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分苗,分苗应在晴天进行(夏季分苗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株行距约为10×10厘米。栽后灌水,并将温度控制在白天25—28℃,晚上15—18℃。缓苗后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晚上13—15℃。春季不浇水,夏天要经常浇水。幼苗长至8片真叶时定植。 定植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通气良好、排水方便、PH值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进行定植。定植前7—10天整地作厢,每厢种2行,单杆整枝的株距25—30厘米,双杆整枝的株距45—50厘米。整地时每亩撒施80—100公斤生石灰、2000公斤腐熟有机肥、80公斤饼肥、30公斤过磷酸钙和40公斤复合肥。其中,饼肥与60%的有机堆肥于最后一次整地前撒入土中,余下的充分混合后施入定植穴中。 田间管理第一穗花坐果后浇第一次大水,结果期间每5—6天浇一次水,要求见干见湿,采收期减少浇水以防裂果。缓苗后至开花前,每亩施速复合肥10—15公斤,第一穗果挂稳后重追一次保果肥,以后结合果实的批量采收补充追肥2—3次。樱桃番茄结果期的肥料宜施粪衡或专用复合肥,一般亩追30%的粪稀10——15担或专用复合肥10公斤左右。结果盛期,可叶面喷施1%的过磷酸钙或0.3%的磷酸二氢钾。缓苗后要及时插 入支架,引蔓上架。

番茄露地栽培技术(蔬菜种子类)

番茄露地栽培技术(蔬菜种子类) 一、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春夏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果实发育快的早、中熟品种,夏秋及秋冬栽培选择抗病毒病、耐热的中、晚熟品种。 二、育苗 1、播种前的准备。 (1)育苗设施。根据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选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还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可釆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营养土。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腐熟农家肥、草炭、碧糠灰、复合肥等,按一定配制营养土,要求孔隙度约60%, pH6?7,速效磷100 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氮130毫克/公斤,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厘M。 (3)播种床。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播种床。每平方M播种床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水3升,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味散尽后播种。 2、种子处理。 (1)消毒处理。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C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 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4 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2)浸种催芽。消毒后的种子浸泡6?8小时后捞出洗净,置于25°C保温保湿催芽。 3、播种。 (1)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气候条件、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2)播种量。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20?30克,每平方M苗床播种10?15 克。 (3)播种方法。当催芽种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夏秋育苗直接用消毒后种子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营养土0. 8?1. 0厘Mo每平方M苗床再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冬春床面上覆盖地膜,夏秋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 4、苗期管理。 (1)环境调控。夏秋育苗主要黑遮阳降温,冬春育苗温度管理见表1。 表1苗期温度管理指标 冬春育苗采用反光幕等增光措施,夏秋育苗和秋冬育苗适当遮光降温。 分苗水要浇足,以后视育苗季节和墙情适当浇水。结合防病喷1000倍口菌清或500倍代森镭锌。 (2)分苗。幼苗2叶1心时,分苗于育苗容器中,摆入苗床。 (3)扩大营养面积。秧苗3?4叶时加大苗距,容器间空隙要用细泥或奔糠灰填满,保湿保温。 (4)分苗后肥水管理。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4叶时,可结合苗情追提苗肥。 (5)炼苗。早春育苗白天15?20°C,夜间10?5°C。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番茄种植技术手册

番茄种植技术手册 第一节概述 一、番茄来源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秘鲁、俄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形复杂的河谷和山川地带。16 世纪传入欧洲,起初作为庭院观赏用,到17 世纪逐渐为人们食用。大约在17-18 世纪,由西方的传教士、商人或者华侨引进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初迅速发展,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我国普遍栽培的主要果菜之一。 二、番茄植物学名 茄科番茄属植物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别名:西红柿,番柿,洋柿子。 第二节番茄生物学特性 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作物,在我国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了解番茄各个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和植株生长习性,认识植株及器官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把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是制订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是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获得丰产的前提。 一、根 番茄为深根性作物,根系发达,支根数多,分布深而广。在2 片真叶期时,植株主根即可长达50cm 左右。直播的成年植株主根深达成1m 以上,根幅直径可达2m 以上,

但侧根少;育苗移栽长成的植株,因主根多被切断,促进了侧根生长,相对根数增多,增加了根系吸收面积。在生产中,番茄大多采用育苗移植,根系大部分分布在离土表约20-30cm 深的适用范围内,所以比较不耐干旱,肥水供应不足也容易早衰。 番茄根系的发育和分布,除与种性有关外,因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而异,如土壤结构、土层深度、排水情况、肥力及土温等,还受地上部生长和栽培密度等的影响。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土层薄,都会阻碍根群生长,使得多数根群分布在近地表的土层中。夏季,高温多雨,表土层温、湿度变化大,不利根系生长,甚至会引起根系腐烂死亡,导致病害发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利根群向土壤深层生长,根群发达,分枝多,能增强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番茄而旱能力因生长时期而异,果实生长旺盛期,番茄需要肥水最多,只有肥水供给充足,才能获得丰收。土壤温度对番茄根生长也有很大影响。土壤温度低,根系分布趋向表层,温度高则趋向深层。土温在8℃以下,根系活动能力弱;土温高于36℃,生长受到抑制;土温18-24℃最适根系生长分布。栽培密度可以调节地上部生长,从而间接影响根系生长分布。株行距适当,茎叶生长旺盛,根系吸收的养分多,有利于向深广度生长;密植过度,地上部生长不良,根系也不发达,根系生长幅度比疏植小。 番茄根形态 二、茎 番茄按茎的生长习性,可以分为直立型、半直型和蔓生型3 种。直立型植株矮小,高度0.5-1m,茎木质化程度高,分枝少,产量低,栽培较少。大部分栽培品种均属于半直立型和蔓生型。半直立型,如早熟品种早雀钻,株高为1-1.5m;蔓生型,如品种真善美,株高可达2-5m。 幼苗期,番茄顶芽生长处于优势,植株直立,基本上不分枝。主茎第一花序出现后,顶芽生长优势开始减弱,侧芽萌发能力增强,开始发生侧枝,同时茎节间距由短变长。随着茎叶重量不断增加,茎杆支持不住,变成匍匐状。番茄侧芽抽生能力强,生长快,如果不及时去除侧芽,它会很快赶上甚至超过主枝生长。如果侧枝发生过多、长势过旺,就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另一方面,由于枝叶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为病菌繁殖提供条件,容易发生病害。所以,栽培番茄时应该经常整打杈,保护枝叶与花果分布合理,以便钻研身合理调节养分的调配,形成破产的株型。 番茄的茎非常容易产生不定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番茄扦插繁殖。在大田栽

大棚番茄春提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番茄春提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l 选用优种 大棚番茄春提早栽培应选择耐低温、耐寒、耐弱光、早熟、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率高的品种。近年来,适宜于尧都区春提早栽培的优种主要有:卡秋莎-2、宝来303、金明洙、粉罗兰、佳粉10号等。 2 茬口安排 尧都区大棚番茄春提早栽培于一月初在日光温室育苗,三月上中旬定植,五月下旬至六月中下旬收获。 3 培育壮苗 3.1 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水量是种子量的5倍,浸泡20分钟,使水温降到30℃后,恒温浸泡5―6小时即可捞出。将经过温汤浸种的种子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预防病毒病),或在1%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20分钟(预防早疫病),取出后用清水冲净药液,晾去种皮水分后进行催芽。催芽温度开始时25―28℃,后期22℃为宜。当大部分种子“破嘴”,即露出胚根,就可以播种了。 3.2 穴盘育苗 育苗时每方基质中加过磷酸钙l千克.50%多菌灵8―10克搅拌均匀后播种在60穴穴盘内。然后摆放在育苗畦上,

在穴盘上、下各盖一层地膜,温度保持28℃左右,当绝大部分种子破土后撤去上面的地膜,白天温度降至23―25℃,晚上13~15℃。定植前一周育苗室温度降至12―13℃,低温炼苗,增加幼苗抗性。当第一花序现蕾即可定植。 4 适期定植 大棚春提早栽培应尽量提早扣棚,一般定植前20―30 天扣膜,以提高地温。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8~lO方,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深翻25厘米左右,平整土地,起垄,宽窄行定植。垄高20厘米,宽行80厘米,窄行60厘米。尧都区适宜定植时间为3月中旬(棚内气温稳定在lO℃以上,10厘米低温稳定在15℃以上)。定植前一天窄行浇透水。按株距30―33厘米定植,亩留苗3200―3500株。定植后覆盖黑色地膜,可起到促进根系发育、防治杂草的作用。 5 定植后管理 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密闭大棚,使棚温保持280C―30℃,促进缓苗:缓苗后昼温保持22℃―25℃,最高不超过30℃,夜温13℃―15℃左右。开花结果期保持棚内适温低湿,白天25℃―30℃,晚上15℃~18℃,结果期白天25℃―28℃,晚上15℃―17℃。进入5月中旬以后就要昼夜放风,尽量控制白天不超过30℃,夜?g不超过17℃。 5.2 肥水管理

番茄露地丰产栽培技术

番茄露地丰产栽培技术 小型番茄简称小番茄,又称迷你番茄,一般单果重10~20g,果实有圆形、椭圆形、洋梨形等,颜色有红、黄、橙红色等,生产上一般以种植红色为主。小番茄可利用简易大棚生产,也可采用露地栽培,露地生产的可以分为秋植和春植,一般以秋植效果较好。1育苗①品种选择露地栽培小番茄一般应选择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早熟的品种有小圣女、龙女、甜蜜蜜、天红、红玉等,这些品种属于自封顶类型。圣女、千禧等品种属于无限生长类型。②适宜播种期小番茄喜温暖的气候,一般生长发育适温为20~25℃,超过30℃生长缓慢,35℃以上停止生长,低于15℃则不能开花或花蕾不发育。广州地区适宜秋植和春植。秋植育苗播种期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春植育苗播种期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宜。③基质育苗由于小番茄的种子小,为节省种子成本和提高种苗成活率,最好采用营养盘(或杯)播种育苗。为预防病毒病的产生,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3~4h,然后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30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可钝化种子携带的病毒。将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在装有基质营养土(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盘(或杯)中。每穴(杯)播种2~3粒种子,覆土1cm左右。④苗期管理秋季覆膜盖纱防雨降温,播种后及时搭建简易拱棚盖膜,并在拱棚薄膜上用50%的遮光网覆盖,形成阴凉的小气候以利幼苗生长。冬季育苗注意覆膜防寒保暖。其间注意猝倒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防治。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每穴(杯)留苗一株,去弱留壮,注意肥水管理,苗期追肥2次,保持基质土湿润为宜。幼苗要求矮壮无病,即节间短而粗壮,不徒长。⑤适宜苗龄移植苗龄不宜过大,幼苗出土后长至5~6片真叶为最适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

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 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10%─20%。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 (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