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文学-看古代各国性状况

性文学-看古代各国性状况
性文学-看古代各国性状况

从经典性文学看古代各国性状况

在世界古代文学宝库中,一些焕发出灿烂光辉的文明古国都有具有世界性代表意义的性文学,这可以以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代中国以及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很大的日本等国家和民族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古希腊的著名戏剧中也有许多性的内容,无论喜剧还是悲剧都是如此。例如在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吕西斯忒拉忒》里就很典型。在他的其他作品里也不乏性内容,特别是他的《青蛙》一戏,性内容更多。其实,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中有性内容的比比皆是,例如欧里庇得斯的《厄勒克特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勒克斯》中都有许多性内容,对乱伦的描述更多。可能像希腊神话一样,反映出那个时代这种杂交状况在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残余。

在古罗马时期,最重要的性文学著作是奥维德的《爱经》(又称《爱的艺术》)。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把它推崇为一部启蒙著作。他们认为,此书表明了爱不仅是一种动物本能或需尽的义务,而是一种需要人精心培养的复杂又充满人性的升华了的两性关系。直至今日,人们读这部书,还可以了解2000年前古罗马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那时的性知识、性技巧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印度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视性爱为神圣悦乐的国家,古印度的一些性文学艺术的价值更为突出,像一串串光彩夺目的珍珠,照耀着历史发展的道路。

印度的性文学在体裁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史诗或叙事诗,如《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二是论述,以《欲经》为代表;三是故事集,通常取名“夜谈”或“夜话”,其代表作品就是《鹦鹉七十夜谈》。

从总体来看,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虽然有不少性的内容,但并不是性爱著作。印度的第一部性爱著作是《欲经》,也有译为《印度爱经》、《卡玛箴言集》的。这是世界性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之一。

印度人认为,性是生活中最自然、最美好的事情,《欲经》的作者婆蹉衍那所强调的性的至高无上的愉悦正是当时社会观点的一种集中表现。在印度,性不仅被认为是正常的和必须的,更被看成是神圣的。它被作为宇宙的人类衍生物及印度的宗教象征来加以强调,它也作为精神和物质的联合体、作为湿婆和拜力神祗交合的象征,也就是说,性创造了世界。正因为古代印度人把性提到这么一个高度,所以从这一高度出发的《欲经》,成为印度文化传统中的基础部分和印度著作中的伟大经典。

在中国的近邻日本,最古老的性文学著作当推《源氏物语》。它出现在公元10世纪前后,比卜迦丘的《十日谈》早300年,比曹雪芹的《红楼梦》早700年。同时,它也是当时世界上篇幅最长、女主角最多的小说,但是女主角虽多,全书却大部分以一个男主角串联情节。全书共54卷,前40卷的男主角叫光源氏,《源氏物语》的书名即由此而来。本书的作者叫紫式部,是一个宫中女官。

《源氏物语》结构宏伟,辞藻美丽,文学价值很高。在这部书中,恋母情结、家族情结、近亲相奸、见异思迁、性错乱及无穷无尽的色欲,都被揭发出来。作者可能通过这一连串的情节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也可能通过这一连串的意淫和肉欲来表现人性之无可救赎,最后达到日本文学传统之一的“物之哀”。认为在人的世界经过性的欲望和荣华富贵后,最后带是空虚的悲哀,即佛家所说的“寂灭”。

历史发展到14、15、16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主张光复人性,所以性

的解放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人们的这种愿望与追求的反映,大量的性文学作品应运而兴。在这方面,打响了第一炮的是卜迦丘的《十日谈》。

《十日谈》中有许多故事描述已婚女子与情人的幽会。这些故事粗粗看来似有诲淫性质,没有多少深刻的含义,但是实际上卜迦丘是以对中世纪禁欲主义与贞节观的憎恨和反叛来写这本书的。例如第七天的第二个故事:有个石工娶了个漂亮妻子,每当石工去工厂做工时,妻子就叫情夫在家幽会。有一天正在幽会,丈夫突然回家,妻子叫情夫躲在木桶里。丈夫带来一个买木桶的人,说愿出五弗令金币来买这只桶;妻子急中生智,说有人愿出七弗令,这人现在正钻进桶里查看木桶是否完好。这时情夫从桶中出来,抱怨这个桶内部太脏,于是丈夫就爬进桶内去洗刷,妻子则将头探进桶内指挥洗刷。这时,情夫就用“后入位”的姿势和这女人性交,性交完事后,桶也洗刷好了,于是妻子就叫丈夫出来把桶运到情夫家去。

在这一时期,还有个十分著名的作家马奎斯?德?沙德,可以说他是性文学史上的一个怪人和狂人,他的名字沙德(Sade)为欧洲语言留下了“虐待狂”(Sadism)的字样。可是,由于有伤风化、违反道德,他的手稿能够留传下来的大约还不足他的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仅仅这一小部分已经令人叹为观止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性心理学家哈夫洛克?霭理士曾经称沙德的作品为“18世纪的性变态百科全书”。他幸存的主要作品有《贾斯坦》(1781年)、《一百二十天的淫乱》(1785年)、《艾琳和瓦尔库尔》(1788年)、《闺房里的哲学家》(1759年)、《朱丝汀——美德的不遇》(1796年)、《爱的罪恶》(1800年),等等。

在19世纪后期,又出现了一本著名的性小说《披兽皮的维纳斯》。此书重点描写性变态,堪与上一个世纪沙德的作品媲美。这本书形式上是小说,但在内容上有很大程度的自传成分。作者是萨克尔?马索。该书的主要价值恐怕也只是让人们借此了解在历史上存在过这种性心理变态,而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种作品来,也正是因为他自身就是个性心理变态者。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性文学作品产量很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需要。维多利亚时代是性禁锢十分严酷的时代,而出现了以上这种现象明显地是一种“反弹”作用。关于这一时期的色情书籍,斯宾塞的目录索引中搜集的书名有:《床上伴侣》(又名《年轻小姐指南》,1820年)、《夫人的女仆三部曲:冒险、私通、奸情》(1822年)、《现代浪子》(1824年)、《淫荡的淘气鬼》(1828年)、《引诱红衣主教》(1830年)、《塞拉格里奥发生的故事》(1830年)、《维纳斯的爱》(1830年)以及《怎样求爱》、《如何唤起爱欲》、《多种作爱法》、《两位女士的淫史和她们的密信集》、《英俊完美的表哥》、《第一次性交感觉详述》、《它们的引见》、《他们正享受着美妙春情》等等。此外,还有些色情文学作品,尽管名义上是英国出版,实际上是在巴黎或布鲁塞尔出版的。这些书之所以要冒“英国出版”的名,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英国出版的性文学作品比较“正宗”。

在这个时期,美国出版了一本相当有名的性文学作品《1601,都铎王朝时一次壁炉边的社交谈话》,简称《1601年》或《壁炉边的谈话》,作者是塞谬尔?兰霍恩?克莱门,即马克?吐温。这是一本以色情内容对话形式写成的小说,具有很大的讽刺意义。对话是发生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和各个大臣之间,其中还包括很多文化名人,如莎士比亚、培根、本?约翰逊、瓦尔特?拉勒夫等,也有一些虚构的女士。马克?吐温说:“我写的是可能有过的对话,我使用了当时(1601年)的语言习惯。”

浅谈地域性格特征

浅谈地域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的形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基因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生活环境,生平际遇不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里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归结性格特征与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地域性格。 地域性格 地域性格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因地域环境、人文和经济发展不同,人的性格也会出现较大差异的现象。但性格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对当地人的性格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不同地域的人。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地方才呈现出不同的性格。 影响因素 地理特征 山西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这样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一边伸向太平洋,另一边伸向黄河,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它处于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历史文化 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同一性,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形成的。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东北,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游牧民族很少有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因此他们的民族文化也就很难对南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定,就会安心于自家生活。历代皇帝都很青睐江浙居民,因为他们对财政的贡献很大却从不造反。这些历史渊源也造就了江浙人安逸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人伦理道德观念非常强烈而且比较守旧。他们的家族观念比其他地区都要强烈,并且在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性观念上是非常传统的。同时,受中庸之道影响,山东人从政的很多,人也很精明。 生活方式 广东大部分地区都是沿海的,绝大多数人都以打鱼为生。在海上,每天都要经历大风大浪,并且需要很多人合作,这就促使广东人形成了勇敢的性格和极强的团队精神。 北方地区居民大多以种田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合作,因此,北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摘要: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别具魅力的一部分,它是远古历史的记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那么它流传到今天,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其价值自不必说,而其本身的特色也是很鲜明的。这里就其现实性与浪漫性做一点阐发,其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与品味。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现实性;浪漫性 中国古代神话流传到今天,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而其中绝大多数的神话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银屏,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就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才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单就属文学范畴来说,还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价值都是极高的。集中到其某一特征上,现实性与浪漫性可谓是比较突出的,下面就此做一点阐述。 首先,就其现实性来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马克思对于神话的科学概括。简单地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传说。引申来说,“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1]当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有规则的运行;看到白昼黑夜的变化;看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看到潮涨潮落、阴晴雨雪、花开花落;以及动植物、甚至人类自己的生殖繁衍等现象;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惊奇!而看到雷电、山火、洪水、猛兽、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的肆虐,又会是多么恐惧!面对这一切,他们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力。因此他们就把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现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并在口头流传。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句哲学思想:“物质决定意识”。即神话的创作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实的。 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构成,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在今天看来虽不免荒唐可笑,但绝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怀有征服自然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驩头国的人有翼、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摘要: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和男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通过女性 的特殊的视角和女性独特的叙事手法,重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 关键词: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种族;女性话语 一、华裔女性文学的历史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在美国华裔文学开创初期产 生过较大影响的一对中英混血儿姐妹艾迪丝·伊顿(edith eaton)和温妮弗莱德·伊顿(winnifred eaton)的作品。尤其是姐姐艾迪丝·伊顿常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先驱,是北美第一位华裔女作家。她于1912年发表的短篇故事集《春香夫人》(mrs.spring fragrance)描写了中国血统的女子在西方的处境,开创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先河。同时,这部作品也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身为第二代美国华人,黄玉雪(jade snow wong)创作的《华女阿五》(fifth chinese daughter)成为最早的畅销自传。此书以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女性的自传方式,呈现出作为美国模范弱势族裔的华裔美国人。 在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和6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华裔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反越战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多元文化的兴起、

美国亚裔运动等等,都对华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历史的机遇使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华裔美国女性作家走出了“边缘”,步入了美国“主流”文坛。 被誉为“亚裔写作先驱”的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因为受到中美文化的双重压力,使得华裔美国女子处于双重边陲化的弱势地位。这些都在激发着汤亭亭积极突破困境、建立自我。两部代表作《女勇士》(thewomanwarrior)和《金山勇士》(china men)可谓是汤亭亭的“发愤之作”[1]。像汤亭亭一样以古老中国神秘、奇异的历史背景编写故事而取得不俗表现的华裔女作家还有程美兰(linda ching sledge)和杨萱(belle yang)。其中程美兰创作的《太平天国》(empireof heaven)更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乱世佳人》。 同汤亭亭相同,谭恩美(amy tan)也是一位开拓者。她的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一部极为畅销的小说。以家族为背景讲述了四个家庭四对母女间的不同故事。通过描述母女之间的冲突,展现中国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冲突,以及由文化冲突而引起的四对华裔母女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喜福会》(thejoy luck club)的巨大成功意味着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重大转折。美国华人作家今天的成功更多的是凭借其作品的主旨及内容,而非华人的族裔特点[2]。类似的以家族史为背景创作的小说还有李雷诗(lesliel)的《苦甜》(bitter sweet),伍慧明(fae myenne ng)的《骨》(bone),邝丽莎(lisa see)的《金山》(on gold mountain)

第八节 文学叙事

第八讲文学叙事 学习目标: 1.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叙事的构成 2.了解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 3.了解叙述话语: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 4.了解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 知识谱系: 讲义: 第一节叙事界定 本节论述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概念——叙事。分为四个问题来谈: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和叙事的构成。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往往是丰富多样、魅力无穷的。人们对叙事性作品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叙事性作品进行研究,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叙事理论。中国的古典小说理论则大致从明代开始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白话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关于叙事性作品的理论逐渐兴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明清之际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和剧本评点为代表的人物性格理论。总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这些传统

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兴起了叙事学。这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对叙事文学作新的研究的产物。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都致力于探讨叙事性作品的叙事奥秘,但在具体作法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其二,它不再把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声音、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关系等作为新的研究重点。叙事学对于叙事性作品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往往忽略传统叙事理论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忽视了具体叙事性作品的特殊性,因而存在一定偏颇。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叙事理论和当代叙事学各自的成败得失,吸取其合理成分,以便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学理论。 —————————————————————————————————— 问:传统叙事理论着重关注什么问题? 答: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相对于现代叙事学关注“故事是如何讲出来的”即话语而言,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已被讲出的故事”即内容,从而形成以故事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问:叙事理论在中国产生于何时?谁是突出代表? 答:叙事理论在中国是从明代开始逐渐产生的。它随着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而产生,其中明清之际金圣叹是突出代表,他在其小说和剧本评点中建立了以人物性格理论为特色的叙事理论。 ——————————————————————————————————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故事,按汉语中“故事”的本义来解释就是“过去的事”。鲁迅有一组历史小说就叫《故事新编》。英语中的“故事”(story)一词有“历史”或“史话”之义,当然也是“过去的事”了。 什么是文学的叙事?文学叙事,简称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这就引出叙事的基本特征:1.着重表达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情性作品注重主观情感表现、表意性作品强调观念表达不同,叙事性作品必须通过外在社会生活事件过程的具体刻画去把握社会现实。2.具有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这是说,叙事性作品所讲的故事,无需寻求客观社会现实事实的验证,而只需符合艺术世界的虚构性或假定性逻辑。 ————————————————————————————— 问: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 问:什么是叙事? 答: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 —————————————————————————————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叙事看起来是单纯的讲故事行为,但实际上与特定意识形态具有密切联系。由于文学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因而特定的文学叙事行为也必然会渗透进着特定的意识形

揭秘中国史上四大性神

揭秘中国史上四大性神 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有许多都是与美女有关的,以下这四位神仙们据说全与性有关,并被封为性神。 娥皇与女英 中国历史上最可歌可泣的性神是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又是舜帝的爱妃,《列女传》记载,她们曾经帮助大舜机智地摆脱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却鼓励舜以德报怨,宽容和善待那些死敌。她们的美德因此被记录在册,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 大舜登基之后,与两位心爱的妃子泛舟海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蜜月。晋代王嘉的《拾遗记》称,他们的船用烟熏过的香茅为旌旗,又以散发清香的桂枝为华表,并在华表的顶端安装了精心雕琢的玉鸠,这是记载中最古老的风向标,它可以为水手调整帆具提供依据。但这项发明却不能预测突如其来的噩耗。 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飞身跃入湘江,为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

娥皇与女英生前是贤妻良母,而在死后却成了风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则统称“湘夫人”,还有的则望文生义地弄出了一对“湘君”和“湘夫人”,并把被称为“湘君”的娥皇误认作男人。历史文本在漫长的转述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失真。 《山海经》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们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兴风作浪的过程。她们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变,行为方式充满了哀怨,出入总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气洒向人间。她们四周还时常会出现古怪的神仙,长相很像人类,脚下手上却缠握着毒蛇,俨然是娥皇与女英的护法。这使她们的气势变得更加嚣张。这种氛围长期缠绕着湘楚人民,令他们的生活散发出诡异动荡的气息。巫山神女 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女神是巫山神女。《宋玉》注称,当年楚怀王出游巫峡,住在名叫“高唐”的宾馆里,大白天昏然入睡,梦见神女前来倾诉她的爱情,引得怀王龙心大悦,跟她热烈地云雨了一番,事后又在巫山南面修建“朝云观”,以纪念这场短暂而美妙的“一夜情”。后来楚怀王之子襄王在御用诗人宋玉陪同下游玩同一地点,也做了一个类似的美梦,襄王醒来后诉说了梦中奇遇,并下令宋玉作《高唐赋》和《神女赋》来描述这两场令人惆怅的梦交。其中的《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整体性象征,夸张而热烈地描述了国王和

解析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

解析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 发表时间:2019-07-22T14:52:34.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赵晓敏李雯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建筑设计在建设工程中起到关键作者用的。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建筑设计在建设工程中起到关键作者用的。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其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建筑作为当时的极具代表性的设计,则充分展现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品味、习惯、审美观、社会地位等。因此探讨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特点;建筑文化 前言:新时期,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不同建筑工程在规划设计环节,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从区域境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建筑整体风格,凸显建筑地域性特点,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季风、太阳光照等气候性因素的影响,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 1建筑地域性的主要特点 1.1地理位置特点 地域性特点的解释含义在建筑工程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建筑地域性是指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的风格结构不同,具体解释就是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的施工安排。通过炎热地区与寒冷地区、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地理条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建筑风格。狭义的建筑地域性实际上是指在小区域范围内,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风格特点的差异。 1.2气候差异特点 不同的建筑要与不同的区域相适应。譬如说: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明显,因此当地建筑设计要非常注重防御寒冷、保暖等问题,墙体一般比较厚重,建筑的房屋设计较为平坦;而地处我国南部地区的南方地区比较潮湿,因此当地的建筑设计要非常注重湿热问题,当地建筑设计一般具有防潮作用,建筑设计房屋一般比较陡峭;其次建筑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季节风向问题、光照强弱问题、雨水大小问题;不同地域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南有热带雨林气候,北有荒漠寒冷型的气候,这些不尽相同的气候特点铸就了当地建筑设计的不同建筑风格,建筑设计也必须要与这些不可控因素相互糅合,方能体现当地别具一格的地域性气候特点。 1.3绿化水化特点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开始注重居住生活的环境,基于这种市场背景的变化,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不仅应当重视满足建筑工程本身功能性以及稳定性质量的提高,而且应当重视对建筑工程项目周边绿化环境以及水化环境的建设工作,这些也是建筑工程中地域性特点的体现方式。 1.4政治、经济、文化差异 建筑设计中不但蕴含着当地人们的建筑设计的智慧,还包含着当地人们的辛苦劳作。建筑设计的风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问题的影响。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环境也各不一样,所以建筑风格的差异也比较突出,其实建筑设计也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综合情况的展现,一个地区想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显示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其建筑设计就不得不把当地的各种因素糅合进去,这样才可以完好的展现出当地的地域特点。 2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地域性优化策略 为了让建筑行业实现更好发展,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显得极为重要。而通过地域性优化策略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更好推动。 建筑朝向、体形、间距。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升高,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建筑设计优化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应当注意建筑本身结构性、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还应当重视对建筑需求用户的要求,分析其生活水平质量,有针对性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舒适性、环保型以及健康性等功能需求,随着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深化推广,建筑工程节能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提高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率,重视环保节能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 建筑朝向是影响建筑受到自然光照以及自然通风情况的重要因素,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节能方式,在设计建筑朝向时应当重视地域性特点的融入情况。在环境条件以及地理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建筑走向以及形状设计都是相对自由的,即优先选择长方向的居住形体作为建筑工程的形状设计,尽可能保证建筑走向设计为朝南向北,保证南北通透的特点,除此之外,在设计建筑朝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当地区域的季风气候条件,因为疾风气候是影响风向的重要因素,结合疾风特点设计建筑朝向,例如,在北方地区的建筑朝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冬季严寒、寒流较多的特点,尽量避免建筑朝向对准冬季主导风向,而在南方夏季炎热的地理环境中,在设计建筑朝向夹角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与夏季主导风向之间留有30-60度的夹角,这样设计安排能够保证建筑内部良好的通风。 3建筑设计的文化差异 建筑文化与广义上的文化是有差别的,建筑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成点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建筑文化的影响之下,不同地区的建筑必然留下当地的政治文化烙印,甚至受到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可以说,建筑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不同地区的建筑呈瑰出体现不同地域特色的差异风格。所以,长期以来,对于建筑与文化的研究也是生生不息的。基于以上的现状,本文也针对这一日益被关注的话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在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区其建筑材料也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必须对建筑物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像在地震、泥石流、台风等频发的地区,必须使用材质较轻、密度较小的建筑用材,像竹木等;另外,因为建筑用材通常比较大,且用量很多,所以要充分发掘当地的建筑材料,像黄土高原地区,因其土质较硬,不同于那些土质疏松地区,所以当地人们较多住的是窑洞,这就充分体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还节约了建筑用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东西方文化开始交融,国外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施工特点逐渐进入国内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的兴起与谭恩美的_喜福会_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的兴起与 谭恩美的《喜福会》 包丽丽 内容提要 谭恩美的《喜福会》有着别具一格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改变了华裔在美国的文化形象,为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主题词 谭恩美 美国梦 代沟 文化 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进入主流文学并非易事,需要冲破多重障碍。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因为主流社会不但不重视少数族裔的文化传统,而且拒绝作为文化载体的“外国”语言。五十年代,犹太裔作家创作被美国主流社会“发现”之后,逐渐兴起一股少数族裔文学热潮。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许多犹太精英已进入高级阶层,其背后悠久的文化传统诱使人们阅读其作品。 相对犹太文化的精英形象而言,华人文化在美国显然是一种弱势文化,自视甚高的“纯粹”美国人并不将它作为竞争对手和学习榜样,而生活在美国的许多华裔也不具有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仅仅面向这个读者群的华裔文学具有自产自销的性质,难以进入主流社会,甚至难以为华裔美国青年所欣赏。 因此,华裔文学在表达华裔美国人的真实生活和他们面临强势文化的真切感受时,其主题必然与犹太文学有所区别。这个主题就是如何在美国的优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寻求定位、认同和归属感,并确立尊严和自信。华裔文学的兴起以妇女作家的创作为标志,她们的创作往往从亲身经历出发,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一般认为,汤亭亭1976年发表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标志着华裔作家创作进入美国文学主流的开始。作品讲述一名华裔妇女的童年经历,她的种族自我焦虑,种族自卑感,以及在痛苦生活多年之后,找到自我,确立自信,公开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情感。主人公是一个美国出生的华裔女子,她抱怨中国文化传统让她在美国生活得很不自在。她父母恪守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使她既不能按美国方式生活,也不能按中国方式生活。美国有评论认为:汤亭亭将自己作为华裔的个人经历公之与众,她将亚裔意识形诸笔墨,为亚裔美国人社会与文化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声援。 十年之后,另一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为华裔文学的兴起做出了贡献。其小说《喜福会》发表之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精装本在1989年即卖出二十七万册,不久后又改编为电影,广为传播。自此之后,美国出版商开始看好华裔作家,其作品更多地流入主流社会, ? 3 7 ?

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如今的野蛮女友越来越多,但其实这个传统古已有之,这些猛女,演绎着各种惊世骇俗人生。 1、敢和皇帝离婚的文秀与溥仪 彪悍理由:敢与皇帝离婚,古今第一人也。 1931年文秀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颜面,还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2、夫妻皇帝武则天与李治 彪悍理由:同床夫妻,先后称帝。 高宗是非常喜欢武则天的,不然也不会废黜王皇后,改立昭仪武则天为后。从此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后来终于也当了皇帝。夫妻二人都当过皇帝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3、冲破世俗女追男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彪悍理由:冲破礼教束缚,打破爱情规则,谱写一段女追男的佳话。 卓文君看中能弹琴作诗的帅哥司马相如,毅然不顾家里阻拦与之相爱并私奔,去外地开起了小酒馆,一个当老板娘,一个当店小二。这在当时封建礼教家教严谨的社会,是很了不得的。 4、让丈夫死后成仙的花蕊夫人和孟昶 彪悍理由:将错就错,让丈夫死后成为人人膜拜的神仙。

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贵妃,她本与孟昶相处十分恩爱,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孟昶暴病身亡,花蕊夫人也被赵匡胤纳为贵妃,但她心里总抛不下与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他的像,私自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供的是张仙,可以求子,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后来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宫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后人有人作诗: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5、叔嫂之恋的曹植与甄氏 彪悍理由:兄弟如仇人,叔嫂却相爱,当真是爱情让人目眩神迷。 曹植着名的篇章《洛神赋》开始叫《感甄赋》,有人考证说是为了怀念他的意中人兼嫂子曹丕之妻甄氏所做,曹植少时和甄氏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但仅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甄氏死后曹丕还将甄氏的遗物送给了曹植。 6、儿媳妇嫁给公公的杨玉环与唐明皇 彪悍理由:爱情没有年龄差距,也居然可以不受辈分限制。 唐明皇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其子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明皇不顾人伦之理,将儿媳妇据为己有。唐明皇对杨玉环一直很宠爱。白居易《长恨歌》中对他们的爱情是肯定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细致地写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7、爱到死去活来的桃花女与崔护 彪悍理由:相思可以致命,爱情可以回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首着名的《题都城南庄》说的就是崔护和桃花女的事,崔护游玩时口渴去一农家讨水喝,与桃花女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但都没有说破,第二年崔护再来时小院已经锁上了锁头。崔护于是在左边的门上题了这一首诗,过了几天,崔护又去,听见院里有哭声,一老汉说:您害了我的女儿!从去年见到你后就精神恍惚,前天她看见门上的诗句,进门就病了,不吃也不喝地死了,是你杀了她。崔护伤感悲痛,请求进屋内哭她一回。崔护抬起她的头,枕着她的大腿,哭着祷告说:我来了。不久桃花女睁开了眼,活了过来。此事在孟棨《本事诗·情感》中有记载,多少有些夸张,但足见爱情之伟大。 8、与皇帝搞姐弟恋的万贞儿与明宪宗 彪悍理由:姐弟恋不是现代专有,敢和皇帝搞姐弟恋更是绝无仅有。 万贞儿比明宪宗大十九岁,是明宪宗祖母的贴身女婢,宪宗做太子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日久生情。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宪宗与吴皇后成婚后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梳理清晰版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梳理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先秦(商周)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百家争鸣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地域文化的特点

什么是地域文化,它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上述的“秦”、“巴”、“蜀”、“荆”、“楚”、“吴”、“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样。什么是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又是当今岭南文化的主体。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流散者的困惑——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解读

流散者的困惑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解读 陈爱敏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摘 要:美国华裔女作家作为海外流散华人的一部分,对祖先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想通过创作将中国文化推向 世界;但另一方面,为了融入主流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又不免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母亲被视为“他者”,而被扭曲。本论文从分析一些华裔女作家的身份入手,指出她们如何将中国文化/母亲塑造为与她们对立的他者,而予以拒斥。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意在说明:为了融入主流文化,获得“美国作家”的身份,一些华裔女作家自觉与不自觉地成了美国新“东方主义”的同谋。 关键词:流散;华裔文学;“东方主义” !"#$%&’$:&’()(*+,-./(’),*/012/34’45/6/37, 64*’4(’,12/34’4&84*/0(39,8439*/+4*’,,3+24,342(3.,’2,9(:443/3+4*4’+/3+24/*4+23/00;5+;*4,(3.(.4+4*8/3(+/,3+,/3+*,.;04/++,+249,*5.+2*,;729*/+/37 ;<;+,3+24,+24*,/3,*.4*+,<4845+4./3+,+248(/3’+*4(80;5+;*4,(3.+,74+(3/.43+/+=,-+24/*,93,+24=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