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

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
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

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Document number : 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七: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作者:不详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8日点击数:723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班主任工作复杂、艰辛、繁忙,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地付出心血和劳动。然而,精心的劳作,辛劳的汗水,换来的结果却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我们不得不在苦涩中沉思,思索管理中的科学,感悟管理中的艺术。确实,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还需要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

1、建立学生档案

要搞好班级管理,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状况,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建立学生档案。建档案,便于掌握学生的全面情况,减少班主任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2、制定远近目标

新学期一开始,就逐个找学生谈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要制订得很容易实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对照行为规范,改掉一个缺点等。长远目标増加一些难度,如体育达标、理想的实现等。

帮助学生制定远近目标,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治自管的目的。

3、培养得力助手

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要把有一定威信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挑选出来,扌日任班干部,还要对他们进行“就职培训”,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教给他们懂得如何协肋班主任管理班级。这样做,一方面使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工作方法,指导班级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看一个班级是否有生机,能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集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因为集体荣誉感是班级集体的精神动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队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好每一周的教育主题,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会、故事会,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

育,对班上发生的事或出现的问题,以在班上进行讨论。

6、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

实践证明,采用鼓励的教育方法比批评、训斥等教育方法效果要好,批评过多,过于严厉,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不断强化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很重要。

7.利用规章制度,实行严格教育

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正确对待有问题的学生

学生犯一点错误不可怕,问题学生也是可教、可转变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问题学生犯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对待他们要理解、宽容、善待和帮助他们。

9?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学生欢乐成长的教育,是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

10.利用班级议事

班上一般的重大事务都让班干部先商议讨论,然后利用班会课在班上公开讨论,形成统一决议,再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在每天班会时,由当天的值曰的班干部小结当天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情况。每周班会课时,由班长对本周的情况作出总结,对本周的优秀事迹提出表扬,对不良事件提出批评和希望。

11?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主要的班级管理者,他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用自己好的榜样来影响学生。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中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才会取得班级教育管理的良好效果。

二、班主任工作误区

误区1:把对班集体的管理混同于对班级群体的简单化管理。

班级群体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组织而言的人的集合,但是班集体则不同,它是包括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共同的集团意识和目标在内的正式组织。因此,班集体的管理是严格的、缜密的、有着科学规律的,而决不是简单的班级群体管理。

误区2 :把对班集体的管理简单的等同于抓教学

—些班主任认为班级工作在于搞好教学,而不是各种活动的开展,取消了各种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也就在观念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教学群体就是一个班集体的认识。我们说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离开了教学活动班级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是,教学并不是班级管理的唯一工作。当然,以上认识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使班主任只顾抓教学,而忽视其他方面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误区3 :把班级管理等同于对学生的强行管制,使学生失去其主体性

这种观点承认班级中存在着人为的建构过程,班级只有通过一定的手段,经过管理才能由无序走向有序,但认为班级的管理是班主任的事务,学生群体处于被管理状态,从而把学生放置在客体的位置上加以考虑,使班级失去了自组织功能,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班级管理误区,它的危害是让学生成为完全的服从者,而不是在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能动性,把其作为合作者来看待。这对学生的人格健全的培育是极其不利的。

误区4 :把班主任作为班集管理的唯一管理者

班主任无疑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但是科任教师同班主任一起都有承扌日管理的职责,那种把班级管理看作是班主任的专职,而排除其他教师参与的认识是极为片面的。而且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班级管理是一种“全员管理”。

误区5 :把班级的管理等同于德育教育

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管理的,而且德育在学生的成长中也非常重要。德育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专职管理人员,其目标在于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班主任工作在形势政策方面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发挥政治教育的优势功能,切实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重视学生德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并不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部。这是对班级管理的又一大i吴解。德育只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案例研究:

1、解读孙维刚老师

案例展示:

孙维刚老师,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与问候;他生病住院时,几十位家长自发组织守护几十个昼夜;让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大多数同学都考上清华、北大,创造了人间教育神话而。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模、北京市模范班主任以及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

崇高的荣誉令人惊羡,五彩的光环折射出孙老师丰富的人生和优秀品格。这位身患癌症,曾做过五次手术的老师,在北京22中任教38年.不唯官不唯利,以坚强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