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汽车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类似于房地产业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水平,但入世以来随着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国汽车产业及国际贸易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本论文在前人的探索研究基础上,主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建立论述分析框架,并对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与国外先进国家进行比较总结。文章目的在于阐述我国目前该产业现状,参考国际上对汽车产业的评价体系研究,对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分析举措与建议。文章主要是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产品、企业以及行业三个角度进行实际的分析,进而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水平做出判断,并就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 at this stage the economy and major economic growth point, similar to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led to launch a systemic stimulus.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a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and leve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but since the WTO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uto industr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lso faces enormous pressure of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main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build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arget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is paper aims to set for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 the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make their own analysis of initiatives and proposal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ducts, companies and industries such as the angle of the actual analysis, and thus the level of Chinese auto industry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tatus quo to make judgments, an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ese auto industry and raised the level of trade own suggestions.

Key words:Automobile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trade

产业的竞争力和国民生活水平乃至国家的产业安全紧密相连,如果存在问题不及时解决,国际竞争中就会被动甚至影响国际经济运行安全。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汽车业一般都是制造业中的受重视的核心板块。另外,汽车产业对经济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拉动作用显着,比如像钢铁、橡胶、特种塑料、玻璃、电子、金融、维修等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就更加突出。当下经济形势,我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几个不同具体事例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现状做出判断分析,并就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贸易水平和竞争力提出自己的措施和建议。

一、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及评价

(一)国际竞争力概念

国际竞争力这个新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也是这些年伴随国家间经济贸易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名词。从出现的时间来看,也就是上个世纪不断传播开来的,至今这一国际化的概念意思解释仍然不是很清晰。至于什么是“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定义,学术研究方面专家也不能统一意见。正如世界上着名的国际竞争力专家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所说的:这是一个分类概念对于企业,国际竞争力就是产品出口以及国际合作,意味着在全球化进程中过得更多的利润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对于许多西方国家国会议员来讲,国际竞争力就是带来更多的国家的贸易顺差和国际影响力;对一些研究者而言,国际竞争力则是根据汇率变动国际间贸易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世界经济贸易论坛则偏重于企业国际竞争力,大体上重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出售交易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其中由企业规模和交易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质量是国际竞争力反映,并直接表现在实际中影响价格和质量,企业只有生产低廉的商品和价格分布,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竞争力量源于优质的服务,企业才能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可言①。

(二)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广泛比如它应用在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学科。就国家间贸易来说,比较优势比较生产力是其核心并起到关键作用,推动国际竞争与贸易。主要理论就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了。依据目前国际经济理论而言,

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表现在两大方向。首要表现是商品的流动,即国际贸易;二是资本的流动,即跨国投资。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如果各国都有专门生产本国最具有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弥补自身的劣势不足,那么国际贸易将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达到互利共赢体现的是一种全球的优势互补。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研究各国国际贸易中的优劣势及互相经济影响关系,具体是各国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联动反应,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论证国家间产业分工与贸易合作的经济意义①。

企业永远是国际市场上经济活动竞争的主角,因为只有它才能创造并保持竞争条件。国家则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保障与后盾。波特提出:“这个行业的研究竞争力的基本单位是产业”目标很明确,“优势竞争国”可以理解为这个国家的整合引导资源优势,出台政策支持发展,促进特殊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力,国际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三)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在对数百个国家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国际知名的行业专家波特得出,行业特定国家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需求状况的因素、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企业战略等,结构和竞争这四个因素有关系,而机会和政府两个因素也对竞争优势的一个显着的影响②。波特教授研究的钻石模型见图1。

在汽车工业中钻石图案模型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三方面的。工业雇佣劳动可以选择这一指标来表示人力资源。而至于资本资源,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都密集型产业,在公开市场资本生产率高低影响金融资金资源产业规模的丰度,它可以被用来代表资本生产能力。汽车基础设施可以用汽车密集度和停车满足率来衡量。国内需求的条件,包括要求的规模,行业地位,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独立的采购商,竞争对手,贸易和市场指数的一些国际指标的度量。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配套率和汽车消费信贷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百分比来表示。企业战略可以构建市场集中度指数和R&D经费的变化。政府这一因素取决于消费市场秩序指标和环境指标。

图1 波特钻石模型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在发达国家,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紧张的工作已逐渐从工业生产汽车转向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汽车发展在发展工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显着的高。因此,美国,欧洲,包括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厂商通过各种方式瞄准新兴市场,特别是对发展和中国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增长潜力。国内各企业进行合作或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投资建厂,也带来了市场挑战。汽车行业占据了制造业相当大的比重,产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在促进行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范围广,要求高技术,全方位,多数量的部件,增值等多种功能。到2015年,564,000辆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主,同比增长109%,全球销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新能源汽车,其中最重要的主要市场,占全球市场的近60%①。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将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800万。所以了,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汽车动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五年。这已经是历史和全球汽车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状态,西方国家,包括技术的发展,市场几乎饱和。技术和资金将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继续扩张。 表1

数据来源:世界汽车组织报告

(二)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况

国家政策方面,近两年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已经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并积极配合目前市场发展现状,以达到改善汽车企业出口的过程。为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保护汽车产业的整体利益,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等部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我了解到相关文件,在2009年3月初,企业出口经营资格的汽车,显着提高出口的质量。方针位居市场预期的效果十分明显,打造国际交流与汽车零部件,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视野,贸易商务部主导建设的合作平台也即是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大大方便了在国内和海外交易的进出口业务,由商务部部牵头和支持科研大楼出口基地和开发,信息服务,认证建设产品,检验检疫,人员培训等五大服务平台公众。在我国,为了解决运输中国出口汽车的困难,贸易部大力推进海洋运输集团和中国汽车的骨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打造汽车和滚装出口队以促进中国企业贸易等。

(三)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我们都知道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很快,仅仅用不到30年的时间便能够同西方国家在一个水平,他们的汽车工业在世界上也是举足轻重,而且出现了以丰田、本田等代表型的极具影响力的一批跨国公司。总结日本汽车产业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学习借鉴运用到我们汽车工业复兴中去,对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竞争有重大借鉴和启示作用。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值得借鉴学习:

1.日本政府的保护、支持与合理调控

日本政府保护和支持民族汽车工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限制进口汽车及零部件,限制了1965年外资对国内汽车行业的渗透,对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进口,日本政府限制,以保护国内汽车产业。 1951年,政府明确欧洲和美国汽车的进口征收高达40%的高额关税;其次,国内企业在资金支持生产汽车,税收抵免等等。 1952年,日本政府制定“合理的经营促进法”,它强调,在汽车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加速折旧,增加留存收益等会计处理。 1957年,日本政府实施了“特别纳税措施法”使企业能够满足机械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第三,推动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奠定了生产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56年,日本政府支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内,根据“办法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法”,工业组件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机械,”15年来的支持一套发展汽车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鼓励国内企业实现充分竞争的态势,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推出了“大型企业和大批量生产的少数车辆的”,该集团预计将导致日本汽车制

造商进行大规模业务的发展。其次,在1978年,日本修订的条例和噪音排放,以达到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国内企业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同时内部市场目标的超竞争环境,以改善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成功的企业文化与先进的管理技术

日本的企业文化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的内在因素。日本的企业文化是特殊的思维和以价值为基础的系统行为。创新精神和开拓的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等发展的漫长过程提升。作为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精神,在这样的氛围里工作,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敬业精神,有一个天生的内部经营管理的激励。这个国家主要尊重和创新创业的刺激重点,承诺和员工的集体主义特征的价值观的集体利益的尊重方面的主要优良传统。此外,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同类公司在欧洲和美国,由于日本企业的科学高效的管理的水平。就业生活的日本企业,系统Nenko大大增强归属感和员工忠诚感,营造一个日本公司的员工愿意牺牲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日本企业的奇迹,因为上世纪中期20年。日本企业开展活动名为“5S”的创新服务,创造一个环境整洁、干净有序的工作,使员工素质有了更深的增进,提高了积极性和JIT弹性工作人员的效率,而且深刻影响着质量、成本、周期控制等,这些项目强烈影响日本制造业的发展。该系统形成日生产管理的独特性①。

3.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

5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生产技术也是一样的落后。为了达到在短期内世界先进水平的远景,他们认为技术引进是一条捷径。 1952年至1960年,日产,三菱重工和汽车厂有资格建立了合作关系。 1952年9月日产和英国公司奥斯汀已经达到了专利合作和技术援助,将奥斯汀轿车日产汽车制造技术的国家。 1951年至1969年里,日本进口了405先进的技术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这将有助于加快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产业,以促进技术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唯一的例外是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的日本丰田之道。 1961年,日本工业公司经过测试研究后西德汪克尔转子发动机专利权买后发现,气缸与活塞的接触点产生振动模型,东洋工业开始了这项技术的专项研究。 1964年,石墨径向密封材料技术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大大提高转子发动机的性能,这表明日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与独立能力,与科研机构与厂家,及时引进技术,消

化和创新密切的沟通非常重要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因而成为了在世界上最大的,日本的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创造条件①。

(四)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

(一)产品竞争力原因

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考察案列发现,在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以及维修服务领域中,本土公司最近地气最能够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特别是很多先天资源条件并不太占据优势的中小民营企业。历史原因本土公司起步晚较于跨国公司在技术和品牌上也很吃亏,但是同时也拥用本国市场和政府扶持的另一扇门的优势:本国公司在适应国家政策性改变以及市场本地化方面要比外国公司强,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公司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影响力强大大的企业要强于完全学习西方的公司。总体上来看,我们也应该预测的到未来五到十年,想让消费者的观念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参与国内市场和全球化竞争,未来有望深刻改写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利润分配。

(二)企业竞争力原因

我国汽车制造产业是一个发展不充分、起步较晚原始积累比较少的年轻产业。但是在同国内其他产业横向比较时,汽车业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值,甚至有的指标高于国际上同等的竞争对手;而另一方面,原始积累起步较晚技术研发投入不多,直接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产出少,制造工艺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查阅大量资料我们分析大致有3大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仅从国内产业结构发展的角度来看,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影响尤为明显,需要我们的政府反思推动。另一个维度从优势企业的发展侧面具体来看,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1.我国企业R&D资金投入不足,R&D投资主体错位

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行业为例,主要是企业投入大量R&D资金用于研发,截然相反的政府的财政支出作为辅助作用,这个R&D投资主体充分反映了一个行业市场的经济运作规律。相关实际数据显示,我国与其他国家R&D经费按部门投资来源分类所占比重的比较为例,政府投资占比明显过多与国外恰恰相反,我国企业自主投资中的R&D经费仅占48.9%,研究机构和高校占比总额才55%,这个数据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不合理的,2011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大约为亿元,占整个汽车工业销售业绩

总额的%,2012年甚至下降到%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西方发达国际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高达6%,有的甚至高达10%。资料数据不难看出,我国汽车业R&D 经费按来源部门分类投入比重不合理,这个就直接导致投资主体不平衡,更现实的问题是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不紧密,投入的资金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产出就低。这个现象跟多年以来我国国情关系很大: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干预,各行各业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掺和就是过度的国家化和行政化。汽车行业的科技运作同样深受影响,科研、生产研发联系不大,企业不占据不到地位就会出现转化为经济产出低的怪像。

表1 2011-2015年我国汽车产业R&D投入比例

数据来源:2015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高级R&D人员严重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和知识经济时代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力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这个直接关系到研究和开发,尤其是研发(R&D)的能力水平。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重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不断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和积极引导。2014年,我国整个汽车制造行业的R&D经费投入总和约1954.4亿元,逐渐的慢慢变好企业R&D投入量大幅上升。但与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企业的R&D 高级管理人员又跟不上市场需求了,主要表现为人才素质不高和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匹配。科技人才始终应该考虑的是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增长的协调贡献能力就业能力。人才结构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仍然是研发人员在企业中的老去,也是最发达的国家管理问题,2005年美国企业R&D人员总量的研发人员高达%,而我们的数据只有%是严重不合理的。大量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没有太大的效果这项技术运用在目前的市场和生产,人才结构和布局触摸严重影响了科技的力量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中国汽车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员工补充的科技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几十所大中型研究所得科技研究人员,拥有高级的工程师职称的只占极少数,呈现出的科研

开发能力微弱,极少数工作人员不到%,工作人员数量是不足以支撑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①。

3.产业集中度过低,单个企业竞争力不足

统计了下2012年,我国本土三大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全年汽车总量,占包括合资车企汽车产量的%。查阅了西方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普遍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近年来国内很多地区纷纷建设新的汽车工业园项目,进一步向分类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大规模的汽车生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来看,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年产量是不占优势的,分散到个别车企产量更低,销量利润就是更不足为奇了。产业集中度、竞争力低说明产业内没有那个企业有绝对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汽车业要知耻而后勇奋力赶上,才有机会保障一个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行业竞争力原因

消费者的品味等级追求越来越高,需求出现明显的细分化。对品牌的信任度比较强烈。导致我们本土的车企在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可以说是异常激烈的市场局面。特别是在具有消费代表性的家用轿车行业,从国内10个较大轿车生产厂商销售规模的数据集中度看,拥有消费者十分信任的车企不多,车企生存发展任重而道远。还好近些年汽车行业单车成本显着下降:老百姓购车需求销量增长非常快,规模效益逐渐现现以及国产化率国产工艺质量的提高,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资源在优化,零部件进口关税逐年下降,综合这些利好的因素,我们看到整车行业在激烈的环境下整体利润在趋稳回升。

三、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举措

(一)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之前的生产研发与现在的多种市场需求是不适应的。因此,迅速提高国产汽车工业技术的技术水平已是重中之重。有选择的跟欧美车企合作引进技术,是增强自力更生,逐步实现向汽车强国结构地位等转变的必由之路。这对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把引进整车原配套的国外先进企业生产线作为首要工作,而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我们的发展之路应当是通过合资、合作和消化吸收的过程,不断地壮大自主研发实力,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超越发展。

(二)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整顿出口秩序

企业要加强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员工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内部整合计划,降低各环节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口碑;加大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同时拓展企业销售渠道,加强售后服务。政策分析为充分利用其国外市场的了解,并避免与美国和欧洲的产品的直接对抗;车型选择在市场上大多数发展中国的经济模式的国情。在汽车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外贸,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应对出口受阻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力量,加强宏观调控。出口许可证的车辆产品的系统的实施,实施出口管理系统的培训,财政紧缩措施的实施的汽车制造商,该公司获准出口控制等汽车公司。

(三)提倡自主创新,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中国汽车行业学习先进的技术,而且还主动强调,加强自主创新,引领跟踪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跟随其他国家的汽车价格后面。因为汽车产业的诞生那车已经经历了技术的三个转变,就目前而言,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由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过渡技术的传统技术变化集成的,也不可能是由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机遇。而国家政策的支持。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必须消除行政准入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培育和维护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我相信,在国家的支持,公司的创新努力,我们的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会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将是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看到的结果。

(四)改革汽车消费税

汽车消费税是不鼓励购买私家车以及汽车限制汽车消费被认为是“奢侈”的介绍新的税收制度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是其一;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位于该公司的单,征税已经成为汽车价格,汽车由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改革价格放开价格仍然在使用税的同样的价格后,,这是其二。今天,国家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含小汽车),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它竟然是“关于汽车特别消费税”,并决定不合理之间的价格的经营方面的决定;二是车辆购置税,车辆消费税是双重一样的,它的意义有一定的重复,所以引进汽车消费持续无尽的契合。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的扞卫者,鼓励其品牌的现状的创建,建议自主品牌轿车的消费税汽车消费税改革改革逐步显现。

(五)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政策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同时,大力推进过程中,建议

国家在很多方面提供支持。首先,对于汽车动力发展的新计划的发展,尽快,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联合研究的收集,技术的迅速改善,缩小差距,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专注于领先的技术(如锂)产业化,协调项目选择,资金部门的支持(包括补贴资金技术,免息贷款和贴息等)的整合,主要用于验证试验试验能力建设和其他技能。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协同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的认证,检测,检验,安全性,充电设施,并尽快一系列标准的形成;充电站,充电器等社会建设和系统的基础和投入,统一标准或产业导向政策,集中资源和共同努力开发,谨防从众,投资和重复建设。

(六)加大向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化的政策扶持

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是推动企业自主研究公司部分力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汽车企业的内部零件的地位面临资金来控制中国产品自主品牌轿车生产焦虑的发展,他不明白的机器自主品牌的主要部件的核心技术,就会出现“边缘化”“饥饿”的风险,汽车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控制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业将安全构成威胁。建议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规划“十二五”发展的车辆应确定必须实现的独立性和支持政策举措的目标关键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对于独立汽车产品的新类型基金的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应该在关键的汽车零部件增加实现自主化的政策倾斜支持。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汽车制造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下游主要为个人消费、基建、客运和军事等。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行业产销量萎缩。受行业收入下降及原材料钢材价格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有所加大,行业内规模体量小、盈利能力弱及对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信用风险或将明显 上升。 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样本企业汽车销量2018年来出现下降,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财务方面,由于销量下降及原材料成本保持高位,样本企业毛利率出现下降,且2019年前三季度降幅较为明显。得益于回款较好及费用控制,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尚可,但投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非筹资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般,且样本企业财务杠杆水平普遍较高,其中部分样本企业偿债压力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仍以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全部为AA+级以上(含AA+级),发行利差总体较小。级别调整方面,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行业共有3家主体信用等级下调,其中1家违约,其他主体信用等级无变动。 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继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且在前期政策刺激并较大量释放有效需求之后,政策空间及效果或将受到一定约束。行业景气度持续弱化有助于市场出清并实现优胜劣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外商独资新能源车企的顺利投产以及合资车企中外方持股比例的政策放开,或将给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及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行业基本面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历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高。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影响,2019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下行,产销量下降,其中乘用车降幅较大。在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汽车市场或已进入存量博弈与优胜劣汰阶段。 汽车制造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自2000年起步入快速发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前言: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不仅如此,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业步伐放缓,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71043981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5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8710439813.html,/R_JiaoTongYunShu/66/QiCheZhengCheZhiZaoFaZhanQuSh iYuCe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从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5个小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率在5个小行业中较高,分别为17.17%、16.28%和14.64%;改装车制造业和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9.41%和2.78%。2015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7496.9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2368.7亿元,同比下降1.9%。 华东沿海、华北平原以及华南经济特区,处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线大城市集中的地区,消费水平高,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华中、东北地区则属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西北则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同时也是最具汽车购买潜力的增量市场。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定位、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首先要解决的是集群区的选择问题,即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问题。在国内选择六大区块作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形成以“3+3”以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中国汽车在面临完全市场竞争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最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对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汽车整车制造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汽车制造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制造业现状 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161.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27.44%;进口整车17.57万辆,比1990年增长了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103.5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935.8%。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从90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特别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15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2004年全国15家大企业产量为458.3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0.4%,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制造业现状 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我国汽车业产销量达到不同百万辆级所用年限 产销量 (万

100 200 300 400 500 辆) 所需年限 36* 8 2 1 1 (年) 达到时的年份 1992 2000 2002 2003 2004 *达到100万辆时的始年,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汽车的 1956年算起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 1142.43%。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161.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27.44%;进口整车17.57万辆,比1990年增长了 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103.5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935.8%。 2)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从90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特别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15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2004年全国15家大企业产量为458.3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0.4%,已经形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报告编号:16673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6736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5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从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5个小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率在5个小行业中较高,分别为%、%和%;改装车制造业和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和%。2015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下降%。 华东沿海、华北平原以及华南经济特区,处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线大城市集中的地区,消费水平高,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华中、东北地区则属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西北则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同时也是最具汽车购买潜力的增量市场。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定位、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首先要解决的是集群区的选择问题,即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问题。在国内选择六大区块作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形成以“3+3”以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中国汽车在面临完全市场竞争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最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对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汽车整车制造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最后阐明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xx年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0年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核心提示: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 中国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综述 一、市场综述 汽车用品是汽车后市场三大板块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 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推动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使中国汽车用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愈演愈烈,众多高科技企业看好中国的汽车用品市场,纷纷挤入竞争行列。 目前国内汽车用品市场上呈现如下几大特点: (一)市场集中度高 目前汽车用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广州的永福路汽车用品市场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用品集散地,汽车音响、防爆膜、润滑油、轮胎等产品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上海或是北京设有办事机构,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用品行业将深入内地,武汉等华中地区,哈尔滨等东北地区,西南等地区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产品参差不齐 汽车用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需要专业技师安装的产品,例如音响、防爆膜等,这类产品除了产品本身需要专业的技术外,它的安装和售后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三分产品,七分安装”,重在售后服务。另一种是车主可以自行安装的小饰品,例如香水、座椅垫、座套等,这类产品技术要求不高,重点在于突出汽车的个性,起美观装饰作用,是随着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而成长起来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前一类汽车用品市场上多是以进口品牌占主导,暴利主要出现在新产品上,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了解,经销商加价情况十分严重;而对于出现较早,消费者比较熟识的产品,例如音响产品,价格已经趋于合理。 (三)细分市场特点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汽车制造行业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 汽车制造行业 2016年8月

第一章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一、汽车行业发展规模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占全国工业比重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6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数量达到13868家,同比增长4.96%,占全部工业比重为3.72%;与企业数量相比,汽车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占全国工业总比重略大,2016年6月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5%,占全部工业比重6.03%。从行业发展规模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呈现较快发展趋势。 图表 1:2012年-2016年6月中国汽车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单位:亿元、家、% 时间 企业数量资产总计 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增长资产总计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增长 2012年10569 3.17 39447.74 5.30 12.72 2013年11599 3.29 9.75 46788.28 5.50 18.61 2014年12407 3.43 6.97 52144.40 5.64 11.45 2015年13431 3.59 8.25 57882.10 5.79 11.00 2016年1-6月13868 3.72 4.96 59975.60 6.03 11.3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汽车行业产销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1.3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2%,利润总额6071亿元,同比增长1.34%,汽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 2013年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并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246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近几年来汽车销量变化如下图。 图表 2:2010年-2016年6月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单位:万辆,%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制造业现状 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 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 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 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 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车工业的 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着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 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161.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27.44%;进口整车17.57万辆,比1990年增长了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103.5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935.8%。 产业集中度显着提高 从90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特别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15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显着提高。2004年全国15家大企业产量为458.3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0.4%,已经形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 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占领全国绝大部分市场的格局。 产品结构趋向合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汽车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一、汽车制造装备行业简介 发展汽车装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方面,汽车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装备水平;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和一个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正是近年大量先进数控设备的采用,使我国汽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才支撑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汽车制造装备业总体发展情况: 1、汽车是拉动机床市场的主要因素。汽车工业是机床消费的主体,消费了40%的机床。十二五是中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完成由汽车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提出2020年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几个指标,其中技术对外依赖度从目前的70%降低到2020年的30%。如果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能够达到50%,则汽车工业为国内机床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提供超过5000亿元市场。这是我国机床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大面积进入汽车产业最好的机遇期。 2、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制造成本。在汽车生产的三大成本中,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飙升,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迫使汽车价格下降。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制造成本。因而,依赖进口生产线制造中国车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汽车企业一方面积极选购合格的国产装备,另一方面迫于国内机床企业不能满足汽车企业需要而自发进行装备自主研发。主要汽车企业对制造装备自主创新有着2016年汽车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迫切的需要和高涨的积极性,但国产装备目前不能大范围进入汽车企业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成套和可靠等要求。 3、汽车是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发动机,汽车制造又是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经典。制造技术的发展只能依赖需求来推动,也即市场的驱动。世界制造技术最重要的发明,如流水生产线、数控技术、高速加工、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各种高效制造技术、精益生产等,大都发源于汽车和航空制造业。我国汽车制造装备市场巨大,将是世界汽车最大市场、最大生产国。按照发展总战略,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400~1800万辆,世界第一,并迈向世界汽车产业强国,其标志之一是,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同时,各汽车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改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可以断言,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时期内,汽车工业将一直是机床消费的主体。 总体来说,合资轿车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如万象集团)汽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另外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仍然主要使用普通(非数控)机床生产,造成质量低下,只能够生产低端汽车零部件。 二、行业分类介绍 汽车制造装备可以分为整车制造装备和零部件制造装备。整车制造装备可以分为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冲压)、车身焊接和装配自动化生产线(焊装)、喷涂自动化生产线(涂装)和整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总装),四者共同构成了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零部件制造装备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精密锻造生产线及制造单元、铸造生产线、激光切割和焊接设备、数控刀具系统等。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71043981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5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engCheZhiZaoFaZhanQuShiYuCe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从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5个小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率在5个小行业中较高,分别为17.17%、16.28%和14.64%;改装车制造业和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9.41%和2.78%。2015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7496.9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2368.7亿元,同比下降1.9%。 华东沿海、华北平原以及华南经济特区,处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线大城市集中的地区,消费水平高,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华中、东北地区则属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西北则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同时也是最具汽车购买潜力的增量市场。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定位、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首先要解决的是集群区的选择问题,即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问题。在国内选择六大区块作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形成以“3+3”以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中国汽车在面临完全市场竞争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最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对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汽车整车制造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最后阐明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是相关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1.1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PEST分析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汽车制造行业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汽车制造行业

————————————————————————————————作者: ————————————————————————————————日期: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 汽车制造行业 2016年8月

第一章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一、汽车行业发展规模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占全国工业比重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6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数量达到13868家,同比增长4.96%,占全部工业比重为3.72%;与企业数量相比,汽车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占全国工业总比重略大,2016年6月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5%,占全部工业比重6.03%。从行业发展规模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呈现较快发展趋势。 图表错误!未定义书签。:2012年-2016年6月中国汽车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单位:亿元、家、% 时间 企业数量资产总计 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增长资产总计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增长 2012年10569 3.17 39447.74 5.30 12.72 2013年11599 3.299.7546788.2 8 5.50 18.61 2014年12407 3.436.97 52144.405.64 11.45 2015年13431 3.59 8.25 57882.10 5.7911.00 2016年1-6月13868 3.72 4.965997 5.60 6.0311.3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汽车行业产销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1.3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2%,利润总额6071亿元,同比增长1.34%,汽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 2013年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并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246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近几年来汽车销量变化如下图。 图表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2010年-2016年6月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 化情况 单位:万辆,%

2016汽车制造业行业分析

汽车制造业行业分析 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中类行业。汽车制造业则又包括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汽车修理业等6个小类行业。 1、汽车制造行业的基本特征 2012-2015年,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上升,2015年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1527.48亿元,比2014年增长14.15%,如图1-1所示。 图1-1 2012-2015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情况图 2、汽车制造行业的竞争特征 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数量达到13431家,比2014年增长8.25%;全国汽车制造亏损企业的数量达到1751家,比2014年增长24.89%。从总体上看,汽车制造企业增加幅度低于汽车制造亏损企业增加幅度。说明,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竞争呈现增长趋势。如图1-2所示。

图1-2 2012-2015年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情况图 3、汽车制造行业的经济周期特征 由图1-3所示,2013-2015年,到GDP的增长速度下降时,汽车制造企业的投资增速也会发生一定的幅度的下降。这说明,当GDP 的增速发生变动时,汽车制造业的投资的增速也会随之变动,且其幅度会超过GDP的变动。由此可见,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较强 的行业,且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 图1-3 2013-2015年GDP增长率与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率的变动图 4、汽车制造行业的要素特征 技术和资金是汽车制造企业最重要的要素。汽车行业是高技术的制造行业。企业要想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首先就必须要有技术保障。汽车制造企业属于重资产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企业运营当中。

汽车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一、汽车制造装备行业简介 发展汽车装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方面,汽车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装备水平;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和一个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正是近年大量先进数控设备的采用,使我国汽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才支撑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汽车制造装备业总体发展情况: 1、汽车是拉动机床市场的主要因素。汽车工业是机床消费的主体,消费了40%的机床。十二五是中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完成由汽车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提出2020年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几个指标,其中技术对外依赖度从目前的70%降低到2020年的30%。如果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能够达到50%,则汽车工业为国内机床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提供超过5000亿元市场。这是我国机床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大面积进入汽车产业最好的机遇期。 2、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制造成本。在汽车生产的三大成本中,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飙升,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迫使汽车价格下降。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制造成本。因而,依赖进口生产线制造中国车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汽车企业一方面积极选购合格的国产装备,另一方面迫于国内机床企业不能满足汽车企业需要而自发进行装备自主研发。主要汽车企业对制造装备自主创新有着迫切的需要和高涨的积极性,但国产装备目前不能大范围进入汽车企业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成套和可靠等要

求。 3、汽车是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发动机,汽车制造又是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经典。制造技术的发展只能依赖需求来推动,也即市场的驱动。世界制造技术最重要的发明,如流水生产线、数控技术、高速加工、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各种高效制造技术、精益生产等,大都发源于汽车和航空制造业。我国汽车制造装备市场巨大,将是世界汽车最大市场、最大生产国。按照发展总战略,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400~1800万辆,世界第一,并迈向世界汽车产业强国,其标志之一是,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同时,各汽车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改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可以断言,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时期内,汽车工业将一直是机床消费的主体。 总体来说,合资轿车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如万象集团)汽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另外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仍然主要使用普通(非数控)机床生产,造成质量低下,只能够生产低端汽车零部件。 二、行业分类介绍 汽车制造装备可以分为整车制造装备和零部件制造装备。整车制造装备可以分为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冲压)、车身焊接和装配自动化生产线(焊装)、喷涂自动化生产线(涂装)和整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总装),四者共同构成了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零部件制造装备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精密锻造生产线及制造单元、铸造生产线、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制造业现状 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 汽车工业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就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与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与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与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161、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27、44%;进口整车17、57万辆,比1990年增长了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103、5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935、8%。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从90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特别就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15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2004年全国15家大企业产量为458、3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0、4%,已经形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

2019-2020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9-2020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汽车制造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下游主要为个人消费、基建、客运和军事等。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 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行业产销量萎缩。受行业收入下降及原材料钢材价格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有所加大,行业内规模体量小、盈利能力弱及对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信用风险或将明显上升。 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样本企业汽车销量2018年来出现下降,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财务方面,由于销量下降及原材料成本保持高位,样本企业毛利率出现下降,且2019年前三季度降幅较为明显。得益于回款较好及费用控制,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尚可,但投

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非筹资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般,且样本企业财务杠杆水平普遍较高,其中部分样本企业偿债压力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仍以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全部为AA+级以上(含AA+级),发行利差总体较小。级别调整方面,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行业共有3家主体信用等级下调,其中1家违约,其他主体信用等级无变动。 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继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且在前期政策刺激并较大量释放有效需求之后,政策空间及效果或将受到一定约束。行业景气度持续弱化有助于市场出清并实现优胜劣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外商独资新能源车企的顺利投产以及合资车企中外方持股比例的政策放开,或将给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及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行业基本面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历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高。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影响,2019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下行,

汽车行业SWOT分析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一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核心企业,是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开发、制造、销售乘用车及其配件。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FAW Car Co., Ltd.,简称“一汽轿车”,成立于1997年6月10日,同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800,注册资本金现已增至16.275亿元。 一汽轿车新址位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园区,于2004年7月建成投产,一期规划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建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由12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起步。 一汽轿车目前的主要产品有红旗HQ3、奔腾、Mazda6等轿车系列。 红旗是一汽的自主品牌、自有商标,诞生于1958年,2007年品牌价值达到60.67亿元,原有“旗舰”、“世纪星”和“明仕”等系列产品;HQ3是公司采取开放式自主开发模式,于2006年推出的红旗品牌全新产品,是我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高端豪华轿车。 奔腾是一汽轿车2006年推出的自主品牌新产品,也是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现已形成2.0L和2.3L两种排量、手动和手自动一体两种操纵方式的多品种系列产品。 Mazda6是一汽轿车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的世界知名品牌,2003年在一汽轿车投产并投放中国市场,至今已形成Mazda6四门三箱轿车、5HB轿跑车和W AGON 高性能多功能轿车等系列化产品。 是1997年经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7>55号文批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独家发起,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10日成立。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1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股票代码为000800。 注册地址:长春市高新开发区蔚山路4888号。 法定代表人:竺延风。 注册资本:162,750万元人民币。 编辑本段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理念 企业使命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为用户提供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轿车产品和服务。 核心价值观第一汽车,第一伙伴。 企业战略目标能够独立开发、生产、营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轿车产品;使红旗品牌成为世人喜爱的国际知名品牌。 企业经营基本理念做诚信、守法的企业公民;把满足用户的需要作为公司第一追求;创造最佳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回报社会;追求技术进步,不间断地向社会提供环保、安全、舒适、高品位的轿车产品;建立长期合作、协商共赢的共生链,形成良性生存的产业关系;为公司员工职业发展提供理想的人文环境;营造具有企业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荣誉(2007、2008年) ·2008年2月公司荣获“集团公司2007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3月公司员工齐嵩宇、马凌学、于彬的《点焊机监控器》项目,获得吉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7月该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9月获得2008年度中国发明家协会苏州国际发明家博览会银奖。 ·2008年3月6日在长春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98周年暨表彰大会上,长齿厂研究所工装设计室作为长春市“三八”红旗集体之一受到表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