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识字教学设计

琥珀  识字教学设计
琥珀  识字教学设计

案例:《奇异的琥珀》拓展提升课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北京实验教材第10册《奇异的琥珀》拓展提升课

授课教师:赵雅臣(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小学,小学高级)

指导教师:宋燕晖(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高级)

齐静(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高级)

【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拓展提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阅读《黄河象》等化石题材的文章提升学生对“化石”的认识,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有什么作用。

2.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同为化石类的科学小品文,作者布局谋篇的不同。

3.通过“化石”专题的拓展提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联系《琥珀》内容,与《黄河象》整体比同,快速感知《黄河象》内容。在拓展

阅读中提升学生快速准确把握关键内容的能力。

2、通过“化石”专题的拓展提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同为化石类的科学小品文,作者布局谋篇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奇异的琥珀》文章的内容

导学:上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25课《奇异的琥珀》,知道了琥珀这种化石,请你

简单说说你对化石有了哪些了解?

预设:

(1)化石的形成得经历地质变化

(2)化石的形成得经历成千上万年

(3)……

1.请你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块琥珀的?

预设:

课文先介绍了一个科学家推想的故事。在故事介绍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接着介绍了这块琥珀是在海边的沙滩上被一个孩子发现的,最后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非常奇特,因

为里面包裹着一对天敌。

2.这样一块琥珀,有哪些科学研究价值呢?

(1)一万年前就已经有了松树和那样的苍蝇、蜘蛛。

(2)一万年前气候炎热(也有炎热的夏天);

(3)在发现琥珀的地点曾经发生过地质变迁。

小结:你们学的真不错,作者就是从这几方面来介绍。

二、对比《奇异的琥珀》的文章结构猜测《黄河象》的内容

(一)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1、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出图片)

2、这也是一种化石,有没有人认识它?(不认识)这具化石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假如现在我请你给大家介绍它,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

预设:

(1)从哪里发现,是谁发现的

(2)样子

(3)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

(4)黄河象骨骼化石的科学研价值

3、六年级正好有这么一篇文章,今天我把它带来了,快拿出来,我们边读边思考,

作者的介绍跟你们想的一样吗?

预设:跟我们想的一样(直接进入完整)这篇课文也写了黄河象的样子,如何的形成、最后写了地质变化和发掘。

跟我们想的不一样,你这个发现真好,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话题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强烈的愿望去猜想。当孩子们表达出了相同或者不同的见解之后,便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我的猜想对不对啊,是不是可以这样介绍呢?这时候,我马上让学生拿出信封中的《黄河象》去读,学生期待

着自己的猜想能够得以验证,此时,他们的阅读愿望是自主的,状态呢,是积极的、投入的。】

(二)品悟“完整”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过渡:你们真聪明,跟科学家的介绍差不多。咱们现在已经了解了两种化石,一个是琥珀,一个是黄河象,咱们想想化石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化石的价值在于,我们借助化石能够了解很久以前的很多的信息。

1、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化石最有价值?(ppt两张图片)

2、这块琥珀最重要的价值在哪儿?

3、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呢?你再来读一读文章,在相关的段落中找一找。

预设:完整

4、体会“完整”

(1)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读给大家听。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是的,黄河象是一种剑齿象,这具黄河象化石是剑齿象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

(2)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这个特点。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

读句子,简单说说即可。

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你找的这句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进一步强调了你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象舌骨化石。第一个呀,把你找的这句再读一遍。

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读句子,简单说说即可。

5、建立“完整”的形象,体会举例说明的作用

①大家刚才提到的就是这些语句。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②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看,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已经把它不仅高大而且完整的特点写清楚了,(略停顿),为什么还要写中间两句呢?

☆只说突出了它特别完整、能让我们知道有多完整

——那你说说,它完整到什么程度。

小结:你们的回答解决了我的疑问,有了这两个例子我们就能知道它完整到什么程度,如果没有例子只知道它完整但并不知道它完整到什么程度。就是通过这两个例子补充说明

这具化石完整的程度,这两句不能少呀。

③这么完整的骨骼化石,想看看吗?(图片)

④带着我们的感受一起来读——

6、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同学们,不知你们想过没有,高大、完整都是这具化石的特点,可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它的“高大”,而是在“完整”上花了这么多的笔墨呢?

预设:大象都很高大,而黄河象这么完整,很少见——描写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呀

是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对,重要依据

小结:高大、完整都是它的特点,但是黄河象骨骼化石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它的完整,因为它这样完整所以一出土就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轰动。

三、联系《琥珀》结构,与《黄河象》结构比异,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一)联系《琥珀》结构,与《黄河象》结构比异

1、请同学们看两篇文章的结构是不是这样的?(出示)

2、这两篇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上有一些区别,《黄河象》也像《奇异的琥珀》一样

的顺序安排(略停顿,给学生看、思考的时间——取得学生的认同),你看,是不是也可以呀?

3、既然可以,为什么《奇异的琥珀》先写的是推想,而《黄河象》先写的是样子呢?

预设:

(1)因为这块琥珀能同时包住一对天敌是非常罕见的,更让人吃惊的是苍蝇和蜘蛛

保存的相当完好,连细小的毫毛都能看清楚。那么它的形成过程一定是非常巧合的,人们

一看见就想知道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先把这个推想放在前面。

(2)黄河象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完整,完整到什么程度,所以作者把他最大的特

点写在前面。

4、看来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在如何组织这几方面内容的时候费了不少心思,通过刚才的比较啊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1)我想我写作文时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来安排材料。

(2)我的收获是又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独特就可以把这个事物最大的特点写在前面来吸引读者。有时候也可以用个有意思的故事来吸引读者。

四、篇章比较,体会科普类文章形式的多样性

(一)推想比同,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趣味性

1、《奇异的琥珀》这篇文章你们爱读吗?爱读那一部分呢?

2、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你认为他读得好吗?你听出了什么?

4、谁还有同样的感觉,也来读一读?

评价:你语感真好,我仿佛都看到了松脂滴下来的那一瞬间。谁还愿意读一读。

5、《黄河象》这篇文章中的故事你爱读吗?你先自由的读一读,一会带着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6、你想读出一种什么感觉?用一个词先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吗?

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我都被带到了当时的情景中去了,仿佛看到一万年前松脂滴下的那一瞬间,又仿佛感受到了200万年老象失足落水时的惊险。《奇异的琥珀》《黄河象》两篇文章都是介绍化石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小结: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关于化石的知识,就是通过这么生动的的故事传达出来的。

(二)拓展阅读《会说话的石头》

导语:我这里还有一篇介绍化石的文章《会说话的石头》我觉得这篇文章介绍化石也挺好的,有没有同学和我一样喜欢这篇文章?

预设:喜欢,这篇文章有很多化石方面的知识,而且文章很短、很直接。

评价:想深入了解化石方面的知识,你就有意识的多读读这方面的书籍,也许将来你会成为考古学家呢。

不喜欢,这篇文章读起来没有趣味,特别难懂。

评价:对于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当然还是那两篇文章更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想要直接了解更多话是方面的知识还是要看一些专业的文章。

小结:同样是介绍化石的文章,可以有咱们书中的那种方式,生动有趣,也可以是这种方式简明、直接。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拓展阅读了两篇与化石有关的文章《黄河象》和《会说话的石头》说你说得哪方面有所提升呢?

收获落脚点:

(1)对化石的形成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2)写文章时应该考虑到如何突出事物的特点。板书:写

(3)再读书的时候可以两篇相似的文章比较着读,这样可以很快的抓住文章的要点。板书:读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石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更多化石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能成为科学家、考古学家。也希望你们把刚才提到的好的学习

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六、作业

1、对化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自然博物馆参观。

2、在班中办一个“化石”专题的展览。

附: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

《黄河象》拓展提升

《会说话的石头》

附三篇课文

奇异的琥珀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sà)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股松脂(zhī)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dǎn)掸翅膀,拂拭(shì)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桂在

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

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niánchóu)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黄河象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

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

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的

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

首阔步向前跑。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200万年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

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

先来到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

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

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

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

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地变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

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

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会说话的石头

什么是化石?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

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

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

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

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

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

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化石呢?

在科学家眼里,化石又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认识过去的生物,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也就为人类了解生命的历史、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环

境的变迁提供重要的线索。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一课,是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北京版第10册第25课《奇异的琥珀》

之后,又拓展阅读了北京版第12册的16课《黄河象》和教材外的阅读材料《会说话的石头》。我们把这样的课定义为——拓展提升课。

其实说到“拓展”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以往的语文课上,也常常见到拓展阅读的环节。有的老师在课前拓展,也有的在课中拓展、课后拓展,等等。但是今天的这

节“拓展提升课”,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拓展环节”是不一样的,它是基于“比较

思想”下的一节“拓展提升课”。

我们一起来看“拓展提升课”的定义:拓展提升课,是指以一篇课文的某个特点为标杆,引入类似的一篇或几篇新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借助阅读视野的拓宽和阅读体验的

丰富,使学生某方面情感、认知、思维、语文能力等得以提升。

在这节课上,我是紧紧围绕着“化石”这一题材进行了拓展阅读的选文。我先以“奇异的琥珀”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作为标杆,引入了,与之在“内容和结构上”“类似”的《黄河象》,进而又引入了与这两篇文章在“形式上”“不同”的《会说话的石头》来进行阅读。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上我老师借助着比较的方法,拓展阅读了两篇新

的文章。

我在第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着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请你结合着《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

想一想,如果让你来介绍,你准备介绍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哪些内容啊?”这一话题,

特别巧妙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强烈的愿望去猜想。当孩子们表达出了相同

或者不同的见解之后,便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我的猜想对不对啊,是不是可以这样介绍呢?这时候,我马上让学生拿出信封中的《黄河象》去读,学生期待着自己的猜想能够

得以验证,这时候,他们的阅读愿望是自主的,状态呢?是积极的、投入的。

语文课,姓语。在这节课的试讲过程中,我激发孩子们对“化石”的兴趣,运用了很多图片和资料,学生在对化石兴趣很高却忽视了课文所承载的语文的信息。于是我又几经

调整。我对于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这样几点:通过两篇文章的比同,实现快速阅读,快

速提取到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两篇文章的结构比异,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通过两

种形式的科普文比较,拓宽阅读视野。

我最终的目标定位没有在语言文字的品析上,但是,是不是这种新的课型就不要品词析句了呢,肯定不是,我在引导学生对《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进行学习时,落实

得非常到位,由“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完整的”,到“是怎样写出完整的程度的”,再到“为什么作者着力去写完整”,实际上是从“写出了什么”到“怎么写的”到“为什么这

样写”,步步落实,非常扎实到位。这里的品词析句,目的是要为两篇文章在结构上比异

打下铺垫。因为“完整”是黄河象骨骼化石的独特之处,珍贵之处,所以,作者才将这样“高大、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的样子,首先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

生体会到作者布局谋篇的意图所在。

我在观看自己的录像课时,发现了很多不足。我觉得自己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以便促进学生的生成。我记得学生在感悟黄河象完整的部分时有这样的发言: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3、4厘米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其中将三四厘米误读成了3、4米。而我当时竟然没有注意倾听,及时纠正。

如果,当时我抓住了这样的生成,就可以借此时机让学生对文本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此外,我的评价语言还应该更加丰富,根据生成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的话,课

堂会更加精彩。

案例二:《识字8》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识字8》(苏教版一年级)

授课教师:聂黎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小学一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

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学习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

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规定,让我们感受到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

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汉字中有8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形旁与声旁学习形声字的确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如果把这一规律生硬地教给一年级学生,他们可能会感到很抽象,但是教师还必须使

学生学会利用形声字规律自主识字。汉字中有8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形旁与声旁学习形声字的确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如果把

这一规律生硬地教给一年级学生,他们可能会感到很抽象,但是教师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利

用形声字规律自主识字。俗话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白板教学的环境

轻松,趣味盎然,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还能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

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得很容易了。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究,逐步找到了识字教学的捷径。以上的识字教学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4、你们愿意帮可爱的小青蛙找朋友吗?赶紧去池塘看看。

学习6个偏旁认识本课形

声字的6

个形旁,重

点讲解竖心

旁的书写及

记忆

1、学习六个偏旁

瞧,池塘里有这么多小青蛙在

做游戏呢!他们都挂着一个牌

子,认识吗?(出示4个已

学偏旁、指认)2、(出示:

目字旁、竖心旁)

这两个虽然是新偏旁,但我们

小朋友都认识。读读

3、同学们,心作为偏旁的时

候,笔顺也发生了变化。跟聂

老师一起说:左竖点、右斜

点,中间一竖个子长。这就是

竖心旁。

在旧知基础上,

有的放矢地了解

6个偏旁,重点

放在竖心旁,帮

助孩子识记

操作功能中的链接功能,

出示竖心旁的原形:心,

并利用透明度较高的功能

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笔顺

及位置的变化,形式新

颖,教学目标轻松达成

形声字学习:字与词的理解形旁与声旁

的组合,在

学习中区别

不同形旁的

意思,并进

行巩固识记

这些偏旁能和青青组成朋友

吗?那我们来帮他们手牵手、

一个个认识认识。(引导学生

组织语言:氵和青组合就是

“清”,“清洁”的清。)

不同的识字教学

方法,打破以往

沉闷的识字教学

课堂,白板功能

的充分调动学生

积极性,初步了

解形声字的规

律,并能熟练识

记所学形声字

1、利用图像层的变化进

行偏旁和拼音的拖拉,组

合成新的生字,将拼音的

颜色和背景图片设置为同

一颜色,学生任意点说,

教师随意拖拉,课堂教学

不再乏味无趣,白板制作

不仅更加美观大方,更多

了份机动性与灵活性

2、利用文本编辑工具

箱,将荷叶上的汉字进行

颜色的区分,再进行重叠

的设置,在部分偏旁教学

(拖拉操作)完成后便于

学生寻找新的偏旁,课堂

实效性大。

3、运用“钢笔工具”,更

方便简介地重点注释出

“心情”,笑脸和哭脸的绘

画,简单易行,理解时一

目了然,学生们兴致勃

勃。

4、操作功能中页号的“另A清清洁1、读字;

2、三点水的清字与什么有关

啊?看看图,这水怎么样?,

清澈见底。读词:清水

3、清洁:读读这个词。哎,

这和水有关系吗谁来读准它?

4、点形声字:这样的汉字,

他们的偏旁表示意思,另一部

分提醒我们它的读音,这样的

字我们称为:形声字!一起读

读。

B晴晴天

睛眼睛

1、再为他俩牵牵手,谁来

读?

2、太阳就是日,以前是这样

写的(手写象形字)像不像?

读词:晴天

3、“睛”哎,它俩只有一笔之

差,可意思就完全不同了!细

心的小朋友发现哪儿不同了

吗?目是和眼睛有关的(板

都读准了,谁再挑战下?

3、通过这个蜻的偏旁你知道-----对了,不光是蜻,蜓也是个形声字,他的右半部分也读廷。谁再来试试

4、同学们都见过蜻蜓吧?看到这幅图,聂老师想起了两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总结:形声字学习规律,并复习巩固所学形声字与词1、同学们,青青找到的这些形声字朋友,形旁表示意思,声旁告示我们读音。有的声调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属于---形声字。

2、(录音:出示小青蛙)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名字吧。)(出示6组带拼音的词

儿歌学习,巩固新知情境图的学

习,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

解儿歌内

容,反复诵

读,积累词

语。

1、(录音:青蛙图出现)

(图片配音乐)

2、原来青青送给我们一首好

听的歌曲。谁能看图说一句

话,并用上今天学的一个字?

3、有一首儿歌描写了这幅图

的意思,让我们边听边帮他们

找找家。

4、欣赏FLASH(学生上台用

白板笔进行填空)

5、你能读准他吗?自己先练

练(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6、指导朗读

7、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

帮青青找到了这么多的形声字

朋友,他们的形旁可以帮我们

区别意思,声旁提示我们读

音,助人为乐的同时,我们大

家也学到了新本领,谁来将你

的本领展示下(复习不带拼音

的词语)

儿歌的编入加入

了新学的大部分

字词,为学生理

解字词提供了语

言环境,可以更

好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

识字效果。

设置对象的路径,为老师

与孩子们提供了互动的机

会,在选择正确答案的操

作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去

尝试,既新鲜又增强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操作功能中透明度较

高的功能,将所有字词的

拼音隐藏,便于老师检查

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3、利用对象前置的功

能,调整一成不变的识字

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学反思】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小结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1、利用图像层的变化进行偏旁和拼音的拖拉,组合成新的生字,将拼音的颜色和背景图片设置为同一颜色,学生任意点说,教师随意拖拉,课堂教学不再乏味无趣,白板制作不仅更加美观大方,更多了份机动性与灵活性

2、利用文本编辑工具箱,将荷叶上的汉字进行颜色的区分,再进行重叠的设置,在部分偏旁教学(拖拉操作)完成后便于学生寻找新的偏旁,课堂实效性大。

3、运用“钢笔工具”,更方便简介地重点注释出“心情”,笑脸和哭脸的绘画,简单易行,理解时一目了然,学生们兴致勃勃。

4、操作功能中页号的“另一页号”功能。将荷叶图标连接到需要的页面,进行每个词语的细致讲解;

5、利用钢笔工具,在学习区分“晴”和“睛”时,及是书写这两个偏旁的象形字,既减轻了讲解时的难度,又便于孩子们快速、轻松地掌握。

6、透视镜功能的使用,使得蜻蜓图片的出现既有趣味性又有诗情画意,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7、声音文件的插入环节孩子课堂短暂的疲乏,在童话般的语言里进行新的学习。

8、聚光灯功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黑色的背景下看到词语的出现,让学生有十分惊奇的感觉!

9、操作功能中的链接功能,出示竖心旁的原形:心,并利用透明度较高的功能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笔顺及位置的变化,形式新颖,教学目标轻松达成。

10、运用拉幕功能,出示字谜,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插入的录音更让孩子们陷入兴奋的课堂状态。

11、操作功能中的透明度较高功能,将谜底(青蛙)隐藏在谜面下面,慢慢透视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趣味性的识字课堂。

12、设置对象的路径,为老师与孩子们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在选择正确答案的操作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既新鲜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琥珀 教案

第四单元生命 琥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4生字,认读8个生字,并做摘录笔记。 2、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约莫、澎湃、前俯后仰、飒飒、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能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2、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

的?) (二)初读质疑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识字1》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课件;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出示挂图) 2、小朋友,你有没有感觉到最近几天的天气跟以前一段时间有什么不同呢?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

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2、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 3、学习生字。 在这八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习的13个生字(课件)。 (1)音难字: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这些字,你觉得哪些字的音要特别注意,待会儿请你提出来。交流: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些字的音,为什么? 读音难字,教师注意点拨、示范。 (2)从字形上看,你觉得哪些字笔画多很难记? (3)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记“舞”“柳”。 (4)学生分小组讨论记忆其他字。 (5)交流:你能记住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记“歌”字时,引导认识“欠字旁”。 (6)去掉生字的注音,打乱顺序读生字。 4、生生互动,游戏巩固生字。 采用《悠悠课堂》里的游戏:雪人大战、送宝宝回家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

琥珀教案word版本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3、归纳琥珀的形成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2、在讨论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琥珀的成因及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明确琥珀的形成条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琥珀形成科学研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琥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来说一说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屏幕出示】判断题

(1)琥珀是松脂球。(×) 为什么是错的?(琥珀是经过松脂球和松脂球化石这两个阶段才可以形成的)(板书:松脂球、化石) (2)琥珀的形成差不多是一万年。(√) (3)琥珀只可以做装饰品。(×) (4)海洋与琥珀的形成有关。(√) (5)琥珀里都要有两只小虫子。(×)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琥珀里都要有两只小虫子吗?(不是)为什么呢?所以说像我们文中这块里面有两只小虫子的琥珀是很少见的,想看看它吗? 【屏幕出示】琥珀图片 2、同学们,这就是文中的那块琥珀,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假如你是一位讲解员,你能向大家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吗? 评价: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3、文中哪一个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4、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5、谁来读一读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6、通过你的朗读,你觉得这块琥珀里的蜘蛛和苍蝇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样吗?(一样) 7、但这只蜘蛛和苍蝇可不一般,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万年以前。 8、一万年前的事是科学家亲眼所见吗?(不是)那就只能是(推测)。 9、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推测出什么? 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或不知道) 生:知道。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琥珀”,(板书并指点学生读准课题,之后出示“琥珀”片) 琥珀大多呈浅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褐色的,可以做装饰品,老师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仔细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琥珀的样子。 二、学生描绘琥珀。 (这样通过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展示琥珀图片给学生清晰印象。让学生初步见识琥珀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打开书,看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回忆,前面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你一定还记得这篇童话在写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由实在事物进行合理想象。 师:那我们这篇课文是否也有这一特点呢? 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写实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读课文时别忘了做上记号,15分钟自由读课文。 三、自学过程 (以前介绍过高效读书法①看课题,提问题②接提示,归问题③初读文,读通顺④再读文,理内容⑤细读文,深研究。并且介绍过读书时的六种圈点符号:字加点,词横线。重要句,波浪线。分部分,双竖线。划层次,单竖线。疑问处,问号现。六种符号要记全。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正体现了自主教学的特点,而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这一任务并不难。) (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巩固前面学到的学习方法,而且能自觉吸收“活”知识。) 四、师生交流,互动互学。 师:好极了,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认真,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生: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苍蝇是飞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苍蝇,刹那间,蜘蛛和苍蝇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师:刚才,同学说这件事很巧,你发现了吗?究竟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刚、突然、刚好、一齐等这些词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极了。 师:你读一下这段突出巧极了,试试看。 生:读。(师指点生读,读出感情。必要时师可范读) 师:咱们接着交流所得好吗?好,接着来。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苍蝇很可爱。

识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识字》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 2、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学习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导入一:) 1、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以说,乐于说。充分调动了学生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PPT展示: (1)琥珀形成的过程;(2—13) (2)琥珀发现的过程。(14---19) 过渡:我们先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 2、PPT展示:琥珀之谜三: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3、同桌合作读2---13自然段,边读边标出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五、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 1、PPT展示:琥珀之谜四: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小组讨论: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每组先说一个条件,小组说完后仍不够完整,可以补充。 4、边汇报,师边引导,PPT展示 (1)天气炎热——文中哪些句子提到“天气”?读原文句子。为什么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生答。 (2)老松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琥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了解琥珀 1、揭示课题,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灯片2) 2、通过文字、图片资料,认识琥珀。 (1)(灯片3)看课后小资料: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外观像松香,由浅黄色、褐色、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还带香味。琥珀很“娇气”,怕敲击,怕暴晒,怕高温,怕汽油,怕酒精……包裹着小生命的琥珀很珍贵,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是人造品。 (2)补充湖泊的用途:(灯片4)琥珀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做饰品,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通五淋”。据说唐代有一产妇,产后暴死,埋葬时,恰好唐代名医孙思邈路过。他见到棺材渗出鲜血,断定死者尚有生机,便叫她丈夫打开棺材抢救,施以“神药”,三天后产妇病愈如初。这“神药”就是琥珀。 3、欣赏老师课前收集到一些琥珀的图片(灯片5) (二)巧设疑问引出课题 过渡:看一块块琥珀形态各异,似脂似玉,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在这些琥珀里,包裹着昆虫的是最为贵重的,我们称之为“灵珀”。 今天我们课文里写的是怎样一块琥珀呢?(灯片6)这就是文章里写的那块琥珀,看,里面还有两只小昆虫——小苍蝇和蜘蛛呢。一块多么美丽、奇异的琥珀,看到它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

拼音识字教学教案设计 模板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标准答题纸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小学教育专业14 年级 1 班姓名王可歆学号 《拼音识字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g、k、h”以及“合、姑”的拼音识字的教学授课教师:王可歆 一、教学目标:1. 学会ɡ、k、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 继续学习拼读方法,读准ɡ、k、h与单韵母e、u复韵母ui 、ei、ou相拼的节。 3.学会“合、姑”两个生字的拼读和写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ɡ、k、h”三个声母和“合、姑”两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准确拼读ɡ、k、h与单韵母a、e、u相拼的音节;正确拼写“合、姑”两个生字。 四、教具:拼音卡片,图片,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 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 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 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ɡ、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 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琥珀》教案设计

《琥珀》教案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要求: 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 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 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 指名读文 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

4、作业:抄写生字词 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 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 3、熟读课文 (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

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生:我认为“刚好”一词用得比较恰当,因为必须在蜘蛛要靠进苍蝇而还没有靠近的一瞬间,松脂才滴下来,正好把他们两个包住,松枝早点、晚点滴都不行。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不错,那么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就成了琥珀吗? 生:不是的,通过读书,我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甚至上万年。

《琥珀》教学设计_王玲湘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_王玲湘琥珀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二)学生学法 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疑点 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 (三)解决办法 讨论、交流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识字1》优秀教学设计

《识字1》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识字1》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 (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 (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 (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 (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 (1)齐读词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 6 琥珀》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和新词。 2、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重难点) 3、激发想象,合理叙写一个琥珀形成的故事。 4、激发探索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体会“稀奇” 1、今天我们学习《琥珀》一课,板书课题,两个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都是“王”,可见这种东西是珍宝。 2、字典里怎么解释?黄褐色透明体,是古代松柏树脂落入地下所成的化石,可做香料或装饰品。 3、这种东西有什么稀奇的呢? 交流预设: 时间。松脂球形成后,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因为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森林被水淹没了,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琥珀形成时间的久远,我们能够看出琥珀是稀罕之物。 数量。“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这里作者用“成千上万”形容多,“两只小虫”形容少,对比描写,突出了“这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样的琥珀极少极少,从而突出了它是稀罕之物。 形象。“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能够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能够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里描写了琥珀的形状,一切都保持着上万年以前那一时刻的情景。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可见是稀罕之物。 价值。课文最后一段,科学家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人们由此还能够了解生物演化、地壳的运动及地层年代。这样看来,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极其珍贵,从而也突出了琥珀是稀罕之物。 (二)读懂想象,叙述“形成”。 1、课文中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块琥珀?课文里的句子。划出。 2、从发现的这块琥珀里,作者想象了它形成的过程。 作者的想象中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你能说说这样想象的依据吗? a) 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b)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 c) 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d) 树林里长着很多高大的松树。 e)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结;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块里面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小苍蝇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但我们能够发现这想象是有根据的,是根据科学推测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想象作文。 3、读读课文,想想在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根据上面的这些推测,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 蜘蛛靠近小苍蝇

《琥珀》教学设计76487电子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76487

6、《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体会“珍贵”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综合复习的第六课《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他们都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都是提“王”旁,汉字的偏旁大多都是表义的,(形容宝石,亮闪闪,美丽,珍贵)古时候,其实是 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二)交流预读,初步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你见过吗?欣赏图片 (2)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既然是科学小品,就应该有科学性? (3)、通过预习,你能提出那些疑问?(是有关科学的问题,思考的角度)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小组交流。(提取关键词) 2.文中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请在文中找一找,画出来。 请你把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推测 “推测”是什么意思?你能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

识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 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猜猜,这是什么歌曲? 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教师 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 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 、“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一一出示词卡一一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一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 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 字应为重音。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 、“百鸟争鸣”。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 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 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一一(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一一(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 ,学生接读:春回大地) 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 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抢答和合作朗读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春天美景,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增强趣味,又 符合阅读从整体一一部分一一再整体的螺旋上升规律】 四、总结全文,师生共读 1.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8 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8 个词语背下来。 五、识字交流,写字指导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琥珀》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 10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

---------------------------------------------------------------范文最新推荐------------------------------------------------------ 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 3/ 10

《琥珀》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提纲

“仁爱诚朴智美勤勇” 优秀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小学语文 授课教师:赵晓程 授课年级:五年级 2018年11月17日

长春附属学校(小学部) 课题《琥珀》学科小学语文授课教师赵晓程授课班级五年五班 设计理念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采取半独立教学法,以问题引导,使学生从(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2)怎么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来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明确科学小品文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小组研讨精炼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想象的合理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速度。在阅读中能够以问题为依托,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探求知识,并引发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引导法、总结法 学法小组合作、提取信息、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奥妙的世界, 去了解并认识新的事物——琥珀。 新课内容 师:有谁知道琥珀么?请为我们介绍下 生:琥珀是一种化石 生:琥珀通常都是由树叶、蚂蚁等小动物 被树脂包裹在里面,经过长时间石化形成的。 ……… 二、初识琥珀 师:大家基本从各方面介绍了琥珀,老师 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琥珀的图片,我们共同来看 下!(欣赏图片) 这美丽神秘的琥珀到底是什么呢?老师给大 家带来了较详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指名读资料) (资料补充: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 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 时有香味,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 入药,或做装饰品。琥珀是5000多万年前松 树脂的化石,在琥珀这种化石的植物脂内,常 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在蜜 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的翅膀, 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可谓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师:看过琥珀的图片和介绍之后,谁能用一个 形容词来限定或修饰下琥珀呢? 生:美丽的琥珀生:神奇的琥珀 生:珍贵的琥珀生:瑰丽的琥珀 师:的确,琥珀就是美丽、神奇的。我们本篇 课文也向我们诉说了琥珀的故事。这就是我们 课文中提及的那块琥珀,谁能结合图片说下这 个琥珀的样子呢? 生:她是透明的,带有淡黄色 生:这快琥珀里面有两个小动物,蜘蛛和 苍蝇,此时他们两个正在进行活动。 生:我能看出这块琥珀是透明的,有苍蝇 和蜘蛛在里面,可以看见他们身上每一根毫 毛,并且在里面挣扎,四条腿的周围有黑色的 圆环。 师:对这块琥珀的样子的描述,大家是从 哪里找到的? 生:文中最后一个段落 1、情境创设的基础上, 利用图片,了解琥珀 2、整体感受琥珀的艺术 价值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猜猜,这是什么歌曲? 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 【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 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 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精选4篇) 琥珀教学设计1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

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