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阳泉市郊区教研室郑忠青

2014.7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字、词、句、段、篇(语文的基础知识)听、说、读、写,书(语文的基本能力)三维目标的关系

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中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都属于语文能力这一范畴;

过程和方法,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是语文课的本质目标)又是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动力或激励力量。

这三维目标中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专职)任务,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效率低下的原因:

首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把握有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明确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或目标仅止于文本,课堂以表面上的热闹代替目标的完成。

2.语文课堂教学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教学目标单一。

3.有的教师不太注意根据课程目标、教材价值、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整合,热衷于游离文本浅层内容的分析解读,忽视学习能力培养。

4.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样样都要实现,结果是目标模糊,目标达成度低。

5.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多元目标进行人为割裂,为“目标”而目标。

当前,无论是教参还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表述不准”等问题。甚至,有的教参中提到的教学目标,让我们根本无法看出这是哪一课的教学目标——它所呈现的是一种“通用目标”。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也只能是模糊的发展,使得学生整节课都处在“云里雾里”。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的一篇课文,一位老师这样确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这个目标的问题分析:

每一条目标是那样的“虚”,让人抓不住,摸不着。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而上面的目标表述则与语文能力无关。看不出“读”要读到什么程度,“说”

要说到什么标准,“写”又要写到什么样的范式------是几句话,还是一段话等都不得而之。

修改为: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

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这个目标可操作性强:文中新词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和注释说出意思;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后要说、写一段话,这个“一段话”的“标”清晰明了,利于操作和检测;“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指向性明确,检测也方便。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顺序。

2、再读课文,了解小女孩的现实处境,读出自己的感受。

3、品读小女孩擦火柴部分,从幻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三、知识与技能

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读写7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修改如下:

1. 能正确读写7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幻想和现实的对比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火柴的段落,揣摩小女孩的内心活动,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感悟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读擦火柴的段落中,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即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凡卡》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

这些目标是这一课的目标还是这一课时的目标呢?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不清。而且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知道你这节课要干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凡卡》教学目标修改

1.正确认读“眯缝、、一缕、、撇嘴、匣子、、耷拉、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

3.研读、品读凡卡的信,了解凡卡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段。(教学重点)

4.读写结合,想象画面进行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姥姥的剪纸

一、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二、研读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三、品读课文,体会祖孙情深

四、课外延伸,总结下课

专家的意见,可以让课上的更好

一、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二、读姥姥技艺之“神”,学习品读方法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

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三、运用品读方法,读祖孙情

四、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话

五、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看编路-----单元导读中寻目标

二看题路-----课后习题中找目标

三看文路-----文本特点中觅目标

四看学路-----学生实际中定目标

以上都得遵循我们的课标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二、课标要求的年段目标

低段:重点字、词、句

1. 识字、写字、学词教学:

识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左右,掌握2000左右的常用词语,喜欢学习汉字,学生要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写字姿势要正确,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

2.读的技能

学习正确朗读,尽而做到读通、读顺。

不要把有感情的读作为重点,低年级正确的读是基本要求,是基础。

3. 理解方面

能利用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能从课文中提取简单的信息(低段没有提出把握课文内容的要求)

4. 听说(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做到会听、爱说、敢问,有和别人交流的愿望。

5. 写话、写句

练习写句子、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6. 阅读兴趣和习惯

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在课内外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的段与篇,低年级课文比较浅短,语言好,多数课文做到熟读成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积累语言。

(以上是基本目标)

例如:低年级二上《我是什么》

常识性课文。

目标:

1.识字写字学词,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一些常用词语,飘浮,暴躁,灌溉,淹没,庄稼,灾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用适合的语调读课文,小学朗读的毛病,不管什么题材都要让学生有感情。(说明性常识性课文不必有感情,要用合适的语调读,),一些长句子,要指导学生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培养学生基础语感。如:有时候我穿着包衣服,有时候我缠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不能一字一顿读,也不能拖长读,要注意停顿)

教师可以对长句子进行读范读,学生模仿,评议,一点一点培养学生基础语感。

例如:低年级二上《我是什么》

常识性课文。

目标:

1.识字写字学词,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一些常用词语,飘浮,暴躁,灌溉,淹没,庄稼,灾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用适合的语调读课文,小学朗读的毛病,不管什么题材都要让学生有感情。(说明性常识性课文不必有感情,要用合适的语调读,),一些长句子,要指导学生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培养学生基础语感。如:有时候我穿着包衣服,有时候我缠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不能一字一顿读,也不能拖长读,要注意停顿)

教师可以对长句子进行读范读,学生模仿,评议,一点一点培养学生基础语感。

3.阅读理解。学生提取简单信息。

读后知道我是谁,我能变成什么?即把文初步读懂了。(简单信息)

4.说说水在生活中的变化。可用上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因为文中有两处在说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还可以画画写写。

5.背诵课文。

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

《画风》一课的随文识字“斜”

老师一边范写这个生字,一边告诉学生。这个字的左边的“余”的一捺要写成长点,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笔的竖要写直,千万不写斜了。

学生跟着老师试写一下。

再让学生上黑板,画三条斜斜的雨丝。

风把雨丝吹斜了,风把小雨吹弯了,这两样风,哪个风更大一些。

风把雨丝吹斜了,这样的风吹在我们的脸上也很舒服。把这句话读给我们听听,找找舒服的感觉。注意把“斜”这个字读好,读好“斜”字就找到了舒服的感觉。

中段:重点是词、句、段。

1.识字、写字、学词教学:

识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左右会写,掌握4500左右的常用词语,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交给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中年级识字、写字、学词仍然是重点

2.读的技能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划重点、批批感受、注注问题

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3.理解方面

能对文中的词句、内容作出解释,能初步把握文中重点段的主要内容、徐叔顺序和构段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加强段的训练,从自然段到结构段。

在段的训练要把握三点:

①能把握段的主要内容

②了解段的叙述顺序

③揣摩构段方式

4.口语交际。

听人说话要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表达感受,主动和别人交际。

5. 习作

学写片段,不拘形式写下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不拘形式,自由表达,鼓励孩子乐于写。不是写成篇的东西,不讲究开头结尾,也不一定要分段。

6. 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

1.识字写字学词,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积累富饶、颜色、形状、岛屿、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

中年级更加注重词语教学,更关注学词,因为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书面表达用的是词而不是字,中高年级更关注对词语的积累、辨析、运用。

2.朗读课文,读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背诵部分段落。把握文的基本情感基调,而不是技术性的指导,如:这个词怎么读,哪个句子怎么读,轻读重读等词句的朗读技巧。

3.阅读理解,知道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重点是鱼多的构段方式。作者运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4.知道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孩子读懂了,自然就知道了,不必多讲。

5.语言文字运用,练习用总分总段式写一段话。如课间十分钟。

高段:重点是句、段、篇教学

1.识字写字

累计识字3000个左右,会写其中2500个左右,掌握7000个左右常用词汇,有较强独立识字能力。遇到不认识、不会写的字自己能借助工具书查字典解决。

2.读的技能

朗读课文,能根据不同文本读出情感和语气,

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默读后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加工信息。

3.阅读理解。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文章叙述顺序,领悟基本表达方法。对文本的内容、语言、角色人物、写法敢于谈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4.口语交际

听人讲话,能抓住要点,讨论辩论中敢于发表意见,稍做准备当中一两分钟发言。

5.习作。

能写简单记实想象作文,常见应用文,习作有一定速度,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能够自觉的把书面表达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对自己的习作从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修改。

6.课外阅读。

扩大阅读面,注意阅读非连续文本,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

特点:课题,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昔日的圆明园,要关注。

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词四字词语多,积累理解:不可估量奇珍异宝举世闻名天南海北,甚至总到口头书面灵活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在阅读理解方面,抓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词

句的含义。

4.理解用大量笔墨来写昔日辉煌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5.运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图文资料,用喜欢的方法介绍你所了解的圆明

园,如宣传牌写介绍文字。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低段,要从课文教学中把时间找回来,还给识字写字学词时间。

中段要从整篇课文的内容分析中把时间还给段的训练。

高段要从重得意轻得言的教学向既得意,又得言的教学转变,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学段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盘古开天地》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一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三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分号是第三学段,所以只告诉学生这家分号,至于为什么用分号不教

★考虑课文的文体和语言特色

《花钟》三年级上册

4.仔细观察课文中写鲜花开放时间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凌晨四点

五点左右

七点

中午十二点左右

下午三点

傍晚六点

七点左右

晚上八点

九点左右

5.同样写鲜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有的用“左右”、有的却不用呢?

备课时凭借课文选好三个点:

语言的训练点,

能力的培养点,

方法的习得点。

在语文教学中,当老师们真正地用心思考“通过这短短四十分钟时间,学生到底该实实在在地得到些什么”这一关键问题后,在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低效教学行为,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也就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联系方式:

博客:文雨新空新浪博客或https://www.360docs.net/doc/8713475545.html,/wenyuxinkong

阳泉郊区教研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