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浏览次数:1377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7-12-30 20:49 |提问者:hello2103

最佳答案

自信与实际的差别

爱情与物质的交错

人生前途的迷茫

自信心的衰弱

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心理,及解决方案

[ 标签:大学生,矛盾心理 ]

匿名回答:3 人气:14 解决时间:2009-06-24 10:23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这些显示了大学生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和冲突。

4.情绪性与理智性的矛盾。

人的活动是一种知、情、意、行的过程,大学生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一遇适当情境,他们会热情奔放、勇往直前;一遇困难和挫折,他们就兴致皆无,情绪一落千丈。表现出大学生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忽冷忽热,一忽儿,情绪主宰一切,难以驾驭;一忽儿,理智又使他们摇头叹息。从而形成了处理问题时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

5.异性间吸引与隔离的冲突。

大学期间,异性间的吸引是正常而又自然的心理现象。但在刚进大学时,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导致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这种情况近年来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大学新生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高职大学生常见的心里矛盾

2008-10-04 16:49:5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理想与现实

2.独立&依赖

3.轻松感&压力感

4.自尊&自卑

5.强烈的交往需要&孤独感

6.现代性文化&传统性文化

7.自我改变意愿&自控力不足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生活百度(转载)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

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大学是激荡青春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

如歌、青春如画的美丽境界。而往往忽视了校园还是一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

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成才标准亦

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

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过度的学业压力、家庭困境、就业压力、情感迷失等等心理困境。因而,有人把处于这种

心理焦虑状况下的当代大学生戏谑为“天之焦子”。

一、青年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

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

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在调查中发现,有

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

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

、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

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一这样的一个人……”。

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划脚,随意摆布。因此,表现为人们所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无法承受学业之重

在调研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有48.4%的学生把学习压力排在了第一位。“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心燥,失虑,一上考场我就拉肚子……”,一位

女大学生如是说。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3.对就业的焦虑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在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对

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据统计近几年在

求职择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惹,对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

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4.人际困惑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代大学生在

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37.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

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

理疾病。

5.情与性的困惑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又是处于性活跃

期的群体。大学生私自校外租房同居、某大学一男生宿集体嫖娼、某大学两女大学生在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机关抓获……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成

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经济上并不独立,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调查,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事发当时即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如愤怒、羞耻、不洁等;12.5%的男生和28.8%的女生在事隔多年后心理上仍然留有阴影;“我不再是姑娘了”、“我为他奉献了一切,他应该心里只有我”、

“她是我的人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等等。婚前性行为后,青年大学生经常出现懊悔

、负罪感、出现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怕怀孕和人流的痛苦

、怕处分、怕婚姻不再有选择;怕事情暴露,担心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6.面对繁华物质世界的失落

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四川省四所高校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51.4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经济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46,而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1.52,可见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我为何不出生在豪门”、“勤奋学习不如别人有

个好爸爸”……面对高档物质享受的无奈,他们发出如此感慨。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

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地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与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困

难,使一些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7.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

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洒、打扑克、

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康。一位即将退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大学里,我们有了最大的自由

去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谈恋爱、成天上网、游玩、赌博、喝得醉眼朦胧……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角落,好像什么也不是,好像又什么也是,觉得整个人都很颓废、惰性,慢慢地成绩开始下降……”。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

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

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

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

二、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调控

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联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机制,形成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生的快速危机反应体系,开设从心理

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正确总结和处理受危

机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心理疾患预防和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创新辅导

内容及方式;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开展集体辅导为主导、个别辅导相补充的

辅导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从“以

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

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大学生自杀增多五原因:: (转载)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大学生自杀增多五原因

新华网(2005-09-21 14:30:31 )来源:手册2005年第5期

大学生自杀增多五原因

7月25日,北京大学33号宿舍楼,一名心理学系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坠楼身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北京大学发生的第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今年上半年,北京高校中已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

大学生成自杀高危群体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的行列。据《中国日报》的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20岁~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西方研究显示:中国青年自杀剧增,每天约有600多名中国人自杀,有自杀企图的人在250万~350万之间,其中青年人占据不小的比例。今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

存在敌对情绪。

大学生缘何走上绝路

据专家们分析,大学生自杀率攀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

1.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2.恋爱失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

3.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

4.家庭原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此外,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5.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

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

心理危机干预靠全社会的努力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的损失的发生频率都很高,帮助他们缓解这些困扰,往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由于经费等问题,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

法被接听。

尽管政府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但高校中的专职心理咨询员数量却严重不足。例如,目前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不到100人,而需要量至少为200名。现有的心理咨询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实效的帮助。此外,由于职称和晋升得不到重视,专职心理咨询员的流失也很严重。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联系到如今中小学里千方百计躲闪和回避“挫折”的情形,如学生做错事不批评、作业题错了不打“×”、学期评语不写缺点等,人们不禁忧虑,在这种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刻意营造的“没有差别、没有竞争、没有先后”的“无挫折”环境和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是何等的脆弱不堪!

有专家呼吁,应该有意识让青少年在挫折中去体验痛苦,逐渐增强对挫折窘困的耐受力,以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理智地正视人生的风云变幻,勇敢面对逆境与厄运的挑战。要强化和培养大学生的家庭责

任和社会责任意识,“选择自杀,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不负

责任”。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生活百度(转载)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

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大学是激荡青春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

如歌、青春如画的美丽境界。而往往忽视了校园还是一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

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成才标准亦

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

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过

度的学业压力、家庭困境、就业压力、情感迷失等等心理困境。因而,有人把处于这种

心理焦虑状况下的当代大学生戏谑为“天之焦子”。

一、青年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

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

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

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

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在调查中发现,有

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

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

、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

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一这样的一个人……”。

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

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划脚,随意摆布。因此,表现为人

们所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无法承受学业之重

在调研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有48.4%的学生把学习压力排在了第一位。“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心燥,失虑,一上考场我就拉肚子……”,一位

女大学生如是说。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

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3.对就业的焦虑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在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对

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据统计近几年在

求职择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惹,对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

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4.人际困惑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37.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

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

理疾病。

5.情与性的困惑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又是处于性活跃期的群体。大学生私自校外租房同居、某大学一男生宿集体嫖娼、某大学两女大学生在

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机关抓获……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成

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经济上并不独立,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调查,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事发当时即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如愤怒、羞耻、不洁等;12.5%的男生和28.8%的女生在事隔多年后心理上仍然留有阴影;“我不再是姑娘了”、“我为他奉献了一切,他应该心里只有我”、

“她是我的人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等等。婚前性行为后,青年大学生经常出现懊悔

、负罪感、出现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怕怀孕和人流的痛苦

、怕处分、怕婚姻不再有选择;怕事情暴露,担心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6.面对繁华物质世界的失落

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四川省四所高校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51.4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经济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46,而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1.52,可见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我为何不出生在豪门”、“勤奋学习不如别人有

个好爸爸”……面对高档物质享受的无奈,他们发出如此感慨。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

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地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与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困

难,使一些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7.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

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洒、打扑克、

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康。一位即将退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大学里,我们有了最大的自由

去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谈恋爱、成天上网、游玩、赌博、喝得醉眼朦胧……我不知道

自己属于哪个角落,好像什么也不是,好像又什么也是,觉得整个人都很颓废、惰性,

慢慢地成绩开始下降……”。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

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

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

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

二、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调控

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联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机制,形成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生的快速危机反应体系,开设从心理

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正确总结和处理受危

机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心理疾患预防和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创新辅导

内容及方式;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开展集体辅导为主导、个别辅导相补充的

辅导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从“以

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

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费太贵,中国有178万贫困大学生等待经济援助

自信与实际的差别

爱情与物质的交错

人生前途的迷茫

自信心的衰弱

爱情困惑

坚持了不该坚持了

受伤害了不知道怎么去处理

白天空虚晚上忙

重庆渝中区状元考上北大缴不起学费

7月23日,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杨越一家快乐不已:他以渝中区理科状元(裸分)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录取了、本硕连读八年。然而,距北大新生入学缴费截止日期(8月15日)只剩下10天,6000元的学费和1200元的住宿费,成了横亘在杨越赴京求学路上的“天堑”。一家人东拼西凑也仅仅筹到3470多元。看着孩子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处理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迫使大学生不断学习以防止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然而,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失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来看,我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成为了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不适应、调试方法、大学生 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社会 压力,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身心巨变加深了他们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使得 其心理、行为问题增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加。许多学生因经受不住在 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压力和挫折而产生极大的挫折感、高度焦虑和抑郁。 据1998――2001年对各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心理障 碍的学生比例占学生总人数的15%――20%,呈上升趋势。各高校都有因心 理疾病而导致盗窃、自杀、流氓等行为的现象。最新研究表明,大学生具有 灰色心理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很多地方已达到30%。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让人甚忧,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急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 理适应能力,这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其应 对社会压力及挫折能力、形成个体健康个性的客观需要,是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 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但是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1、生活环境不适应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在上大学前,许多学生的 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 的特殊照顾,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落差太大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 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

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很荣幸入选成为今年新生的助导,一个月来的深入接触发现了新生们有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为他们解决这方面困难的同时也在自我提高。以下是一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包括新生的问题,也包括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大一刚开学: <1>、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作为象牙塔的骄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3>、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成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以后,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可能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疏离的结果 2、大二适应生活后的问题: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有些同学很勤奋,但是成绩可能总是不如人意,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

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未成熟期,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人际关系、恋爱、职业选择等等。以这种尚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会更复杂多变,更具独特性。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在我周围身边存在的普遍的心理问题有这几方面:大学生的理想我和实际我出现矛盾;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人际关系的圈子窄,缺乏交往技巧,自我封闭与自傲或自卑的心理过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等,不知如何面对困难,调整心态或寻求帮助,致使个人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心,产生好感心理,渴望与异性接近交往意识。 我们来看看晓明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晓明在班上看到很多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新同学当上了班干部,可是他却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越想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于是产生自卑心理;他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 人际交往困难:想要交往又怕交往 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我的心理困扰 别人说我这个人真怪!我不太爱说话,甚至有点沉默寡言。我想的东西特别多,想到不愉快或勾起伤心的回忆,情绪一来,泪水就涌得很突然,但我不会哭出声来,我也不会和别人说。有时就引起一种偏重的忧郁情绪,这种心情来的很突然的。我会这样,觉得就是自尊问题,面子问题,性格形成问题!然后昨晚我还和一个师兄去喝酒了,因为我实在没法忍这种郁闷的压抑,很难受。 也许和我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我长在单亲家庭,从小是婆婆带大我,后来继母的融入,然后我就多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后来因为经济问题,父母为此吵得不少。我家的复杂也引起有些邻居的闲话。就这样,我越长大越安静,有时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别人问我问题,有时也不回答不出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念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跨越了几乎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独木桥来到令人羡慕的象牙塔,人生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着适应社会等等。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身份角色的大幅度改变,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适应;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难于抉择而产生巨大的困惑。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过于激烈和持久,则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高中时代,学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升学率,在鼓励学生时经常以“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类考上大学一了百了的言论误导学生,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学习当作副业,沉迷于交友、网络、玩乐,然而又迫于学分压力,只在考试的前两星期或前几天突击,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另一种极端则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进度快、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且任课教授往往上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

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应对策略

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应对策略 1.现实落差 主要表现和原因分析: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像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所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应对策略和自我调试方法: 大学新生入学一两个月后,有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所谓的“幻灭”之感。他们抱怨说,真没想到堂堂高等学府,教学设备如此陈旧,师资水平如此低下,图书资料如此贫乏,他们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命努力是否值得。 其实,在他们在入学之前,心里都有一幅“大学”的美丽图画,但这幅图画多少有些失真。虽然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赶不上发展的需要。比如这两年“扩招”,使得许多大学校舍和师资都非常紧张。在某些大学,8个人一个宿舍并不少见。除了硬件外,确实也有部分大学老师水平低、不敬业,令学生十分失望。这一方面需要大学进一步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们能够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大学与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同样的条件下,人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可见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 2.目标重建 主要表现和原因分析: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已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却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及对策 罗朝阳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性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展前倾,性观念开放和性行为公开化。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意识如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的困扰,性行为如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等的困扰。大学生性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与青春期提前、性知识的匮乏、性诱惑与性观念的混乱、性知识的渴求与教育的滞后等有关。解决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应该注意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打破性神秘感,男女生共同活动,满足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培养选择信息的能力,抵御不良性刺激,充实精神生活,转移兴奋点,增强自制力,用意志调节情感并应控制性冲动。 【关键词】大学生; 性心理; 对策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性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性体像意识的困扰

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男女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第二性征。如唐爱武( 1989)的调查报告中就有50 %的女生和16 %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女性对自己的乳房发育不满意,为形体的胖瘦而烦恼。有的青少年由于片面追求苗条而形成体像障碍,男性对自己的生殖器不满意,为身材矮小而苦恼。有的青少年认识不到生长的突增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不同时开始,因而产生体像和自信心方面的问题。 2 、性意识的困扰 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大学生的性意识常见的有被异性吸引、常想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这些性心理活动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许同学也能正确对待,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性心理活动却成了困扰其心理、行为的不良因素,并且发生率极高。 3 性行为的困扰青少年的性行为主要是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其中以自慰行为最为常见。自慰行为(手淫)是构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汉宾等报道,在被调查的600名大学生中, 79.5%有过手淫,手淫者中73.9%有自卑心理, 13.4%担心日后性功能障碍和影响生育。青少年常常为自己染上手淫习惯而担忧,不知道手淫是否会对身体和情感产生有害的影响,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少有的或不正常的活动,不知道其它人是否也有过手淫,也不知道这是否会损害以后的性生活。关于手淫会产生痤疮、精神失常或不育等种种荒诞的神话仍然到处泛滥。有调查发现,有35.8%的中学生有过约会,有20.1%的中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 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出现矛盾和困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出现矛盾和困扰在所难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估计要客观,不要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就夸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心理问题时这样说。 A 大学生成长中伴随的问题 问题:具有新特点 樊富珉教授认为,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心理是比较健康的,有一般心理困扰如恋爱、学习、交往问题的占20%至30%,对正常学习生活明显产生影响、有严重困扰的约占7%至8%,患精神疾病的不到1%。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心理障碍,而是走向成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如果主动关注、及时调节、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樊富珉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往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情感、求职择业等几个方面,近几年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自杀问题。大学生自杀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但大学生自杀率总体仍低于社会自杀率,不到十万分之十。但是遇到问题就自杀或者他杀,对生命的不珍视也反映了大学生中一些人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缺乏危机应对办法。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 网络依赖问题。有研究发现,60%的大学生网络活动正常,主要集中在发邮件、学习、查资料。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一天上网六七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主要用于玩游戏、聊天等,这势必影响作息、健康,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和与同学的交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生涯发展问题。大学扩招使更多的青年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应该看到,工作岗位毕竟有限,不少大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出现从未有的盲目考研热。低位高就使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受到冲击。考上大学就是为有好的未来,而上了大学又感到未来渺茫。 性问题。随着社会开放,人们对性开放和接纳程度有所提高。北京大学不久前做的中、日、韩三国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发现,在对性问题的态度上三国青年没什么差别,对性行为的包容者高达89%。对性问题更包容预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确实增多。 贫困生。专家研究发现贫困生心理问题比非贫困生多,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更多一些。经济压力会带来不良心理反应,如自卑、自我封闭、孤僻等。如果贫困生能客观看待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及不平衡,可以对社会现状有理性的认识并接纳现实,但如果引导不当会引发问题。另外,对贫困生的政策上有不当之处:一说到帮助贫困生就是捐款献爱心,一部分贫困生觉得是被施舍,而一部分人拿到金钱不知感恩,甚至产生依赖心理,自立自强教育不够。 中学:心理问题潜伏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连续8年进行的滚动调查表明,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施钢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在中学就有,主要是:生活适应问题,中学时就适应能力差;学习问题,由于大学和中学教学方式方法和要求的不同,中学是严格监督下的应试教育,而大学是相对自主的独立学习。导致进大学严重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中学时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性格情绪问题等。这些问题被非常明确而单一的考大学的目的和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给掩盖了。进入大学这个缺少了监护、相对独立自由的环境,面临新的压力、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使问题迅速爆发出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建中教授认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过度保护,导致依赖、被动、胆怯,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过度严厉导致淡漠、盲从、不灵活、缺乏自信;溺爱导致极端利己、骄横、情绪不稳定;专制导致消极、懦弱、无主见;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和预防措施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和预防措施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抑郁症,主要表现是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绝望等。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 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成功而忧郁、悲观, 由此导致失眠、思维迟钝、体重下降甚至自杀。 躁郁症(躁狂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极端的情绪变化。典型的躁郁症患者可以从狂喜滑落到狂悲,并呈周期性运动。躁郁症症状不一,有的严重,有的轻微,大多表现是:不愿做任何事包括起床,甚至不睡、不休息;常常不顾一切地表象下自我,喋喋不休等,这种疯狂症会突然来临,事先毫无迹象。 强迫症,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性障碍,是以重复出现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常为这些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苦恼,虽努力克制但无法摆脱,最终屈从于强迫观念以减轻内心焦虑。 癔症,癔症又称瘟病或歇斯底里症。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以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受不良暗示而发病。患者在躯体方面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瘫痪、过敏、麻木、震颤、肌肉痉挛、失语等;精神方面主要是突然精神失常、大哭大闹、打人、骂人等,有时喜怒无常、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有时出现夜游症。 疑病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患疑病症的人也知道病态怀疑对健康不利,却又不相信体检结果和医生的解释或保证。 妄想症,是一种慢性进行且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妄想的内容会涉及日常生活中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境如被人跟踪、下毒、爱慕、欺骗、陷害等。 网络心理障碍,是指患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现象。华东理工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里那些试读、留级或被作退学处理的“问题生”中,超过八成者与其平时沉迷于电脑游戏或上网娱乐而不能自拔有关。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一、大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心理矛盾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学生身体发育快,但身心发展不平衡状况比较普遍,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心智能力无法完全控制生理成熟而出现的冲动。因此,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两重性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又消极的一面,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意味着大学生要彻底切断自己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已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他们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了,要求独立学习、思考、生活和处理问题。他们并不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甚至有些大学生在自筹收入:或家教、或兼职。但与其已经成熟的生理相比,其心理发展是滞后的。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和能力还在培训中,加上长期形成的依赖感难以摆脱,面对复杂的环境,大学生常常心中茫然,不知所措,在许多方面还独立不起来。 从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大注意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从小对孩子百般呵护、大包大揽,为孩子安排一切,比如:高考填报志愿大多是父母或教师的意思,入学时也是由父母护送来校,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太强。这种情况随着现今独生子女的增多,已经越来越严重,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与人相处,更别说对父母的经济依赖了——无论是必要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奢侈的休闲娱乐消费,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大学生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显著的依赖行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现实的、客观的。 二、大学生求知与鉴别能力心理矛盾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基本特征是知识的急剧增加,它要求劳动者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这种要求反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成为一种内在需要,无论是追求高质量的未来生活,还是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都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大学是广泛、深入吸取知识的时期,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知识的愿望,他们渴望获得知识财富。一位新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殿堂,一个多星期的所见所闻,令我感慨万千。清晨,桂花树下、林荫道上的读书声,仿佛是呼唤太阳的晨曲;广告栏上色彩鲜艳的各种学术讲座海报,莫非就是大学的神秘面纱;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包括: 1、自卑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是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情感。进入大学后,有些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尤其是当学习、社交、文体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处于自卑阴影中的人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嘲笑;处处贬低自己,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从而把自己孤立起来,不愿与人交往,封闭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受煎熬。 自卑往往是自尊心受挫的结果,没有自尊心就不会有自卑感,而过强的自卑感往往又以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来。有些大学生非常敏感脆弱,经不起任何批评,原因就在于此。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难有作为。 2、狭隘 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生中的“狭隘”现象有增无减。狭隘就是日常说的“气量小”,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他人等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狭隘人格多见于内向者,尤其是女性。心胸狭隘往往影响人际关系,伤害他人感情,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心胸狭隘也常常给自己带来烦闷、苦恼,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因此,狭隘对自己及他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羞怯 羞怯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比如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不愿说话,眼睛不敢看人,在一些公共场合特别拘束、手脚不知往哪里放,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路上遇见异性同学会手足无措,见到老师会难为情,拘束不安等。羞怯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理过强的结果。他们过于关注自己,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出丑,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有人缘,由于这种意识过于强烈,而把别人的存在看得过重了,觉得自己时时处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敏感、拘束。每说一句话,总要在心里反复演习多次,每做一件事,总要思前想后,为此搞得神经紧张、坐立不安。因为希望别人看高自己,但实际上自己表现得比较笨拙,往往不能如意,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使自己得出“还是避开人好”的结论。虽然羞怯的人格特征与神经类型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地还是后天因素所致,所以通过有意识的调节可以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