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打开外交新局面(20200806104950)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 建”,准确的说指() A、委任官职 B、严密监视 C、进行分封 D、将他们变为地主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 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 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 民治这三个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B、地方势力的削弱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 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 9、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 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10、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和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 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之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征辟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 1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郡县制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分段治理 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 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B.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 C.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明实行中外朝()

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政治 (2018.11) 一、单选题(每题3分,20题,共60分) 1.书法爱好者在春节前夕书写近千幅春联赠送给市民。他们在旁边放着爱心捐助箱,市民不管捐助多少,都可以获得一幅春联。材料中的近千幅春联() A.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具有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2.古玩市场上一张布币在拍卖市场上估价3000—5000元,这3000—5000元是 A.观念上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 C.等于自身价值D.低于自身价值 3.2017年9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其最新手机产品iPhone 8 系列。2018年4月9日,Apple 宣布退出红色特别版iPhone8及iPhone8 Plus ,售价人民币5837元起。这里的“人民币5837元”是() ①手机的价值②在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③手机的价格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乔布斯曾说,“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对这一观点应这样理解:( )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5.据《全国县域地区网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县域地区平均每人网购花费甚至超过一、二线城市的人均花费。中国约61%的网购消费取代了线下零售,约39%的网购消费是如果没有网络零售就不会产生的新增消费。据此可以推断() ①电子商务发展能激活我国消费市场②消费者总是期望尽量减少消费成本 ③网购消费是人们从众心理引发的④农村消费者比城市消费者更加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有位老农问马寅初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21.(28分)(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3分) 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3分) (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6分) (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6分) (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4分) 22.(12分)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4分)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示例二: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4分)阐述: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8分)示例三:论题:行省制度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4分)阐述: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总之,行省制达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8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80分)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 ②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③公民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④任何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有的②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能履行义务④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3.近年来,我国“民告官”的事件屡见报端。民能够告官体现了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公民具有监督权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在我国,既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发展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工人阶级领导B.工农联盟为基础 c.人民当家作主D.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6.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是 ①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②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④在中国历第一次实现了绝绝大部分人的民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食品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一届全国*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务院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和检察机关调查发现,“9.8”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山西省襄汾县原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副县长韩保全到事故现场实地查看.在明知当天当地没有降大雨暴雨的情况下,谎报事故原因和性质,瞒报死亡人数.其行为涉嫌构成滥用职权犯罪和玩忽职守犯罪.2008年9月24日,检察机关决定对上述三人刑事拘留。完成8-10题。 8.上述材料体现了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 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历史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新... 高一历史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1.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③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独立;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革命运动。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这一建交原则是: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3.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1)"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3)"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4.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1、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1)平等互利 (2)和平共处 (3)互不干涉内政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A、(1)(2)(3)(4) B、(1)(4) C、(2)(3) D、(3)(4) 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不包括( ) A、"一大片"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一边倒"

消费类型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

消费类型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小王在2018年“五一”举办婚礼。他在结婚前贷款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后来花了3万多元购置了家用电器,举办婚礼时为妻子租了一套婚纱。小王的这些消费方式分别属于 A.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B.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 C.贷款消费、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 D.贷款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 一、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划分,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三种类型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我们目前消费的主要方式,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所有权以及相关责任发生转移。 ②贷款消费。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时,贷款消费就成了人们的一种选择。在未来收入容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消费。贷款消费和人们的心理预期相关,人们预料未来的收入会上升,就会增加贷款消费。 ③租赁消费。租赁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消费需要按协议规定向出租方承租某种物品并支付一定量的租金的消费形式。通过租赁的方式,该商品的所有权并不发生变更,承租方只是获得该商品的使用权。 (3)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的增长侧重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这两方面消费的增长快于生存资料消费的增长。到一定阶段,在全部消费中,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会明显低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所占比重。 二、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及其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这个系数最大不超过100%,也就是说食品不可能取代其他消费项目;最小不为0,即食品消费不可能为0。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单元练习(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序号_________ 评分________ 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方国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D实行分封制. 2.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制 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 5.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6.在分封制下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序列,这也是宗法体系,其中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绝对的大宗是() A.周王 B.诸侯 C. 卿、大夫 D.士 7.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 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 8.分封制与内外服制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 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有自主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卷选择题(共26题,每题2分) 1.2017年3·15晚会上曝光了耐克、互动百科等公司的不法行为,再次引起全国关注。全国上下之所以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价格 ③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价格高低④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价值实现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当下,“健康、绿色、环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服装市场,面料健康环保、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废弃以后能够回收利用的绿色服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 ) A.其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 B.其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C.其具有较高的价值 D.其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3.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通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这里的“5999元”、“5000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A.商品流通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商品流通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4.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普通纪念币,该纪念币面额为5元,发行数量为3亿枚,已于2016年11月5日开始兑换。下列对该纪念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国家发行该纪念币会导致通货膨胀 B. 该纪念币的面额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决定的 C. 该纪念币可以与流通币一样按币值在市场流通 D. 纪念币流通性较强是人们选择的主要原因

5.某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10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等于原来________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 A.0.6、物价上涨 B.2.4、物价下跌 C.0.2、物价上涨 D.1.2、物价持续下跌 6.微信支付是集成在微信客户端的支付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快速的支付流程。微信支付以绑定银行卡的快捷支付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微信支付() A. 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手续、方便消费 B.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C. 可以减少货币发行量,稳定物价 D.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7.某国政府表示2017年在宏观上将继续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生通货膨胀会带来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该国商品的价值量则会(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8.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B.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C.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D.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9.近几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高一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世官制 D .郡县制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 .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 .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 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 .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 .各自为政,分段治理 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6.《汉书·百官公卿表》 载:“大率十里一亭, 亭有亭长;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 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 .三公九卿制 B .法律制度 C .中央集权制 D .皇帝制度 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 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 A .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B .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 C .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 .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 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明实行 中外朝( ) A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 .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 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 A .皇帝制度的确立 B .郡县制的实行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 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A . ①③ B C . ①② D 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 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12.古代中国地域辽阔, 交通不便, 中央政府鞭长莫及, 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通过建立巡视制度, 中央对地方情况了解比较全面真实, 对典正法度、 维系纲纪、 改善地方吏治及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 常实行自上而下的 ②西汉设置中朝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 ①④ . ②④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D ) A.刀耕火种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B ) A 铁农具 B牛耕C曲辕犁 D筒车 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B )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 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B )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D ) 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 ) A都江堰的修建 B郑国渠的开凿 C坎儿井的修建 D白渠的修建 8、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B ) 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授田制 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B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 11、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 B )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B、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注: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