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九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感遇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渭川田家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行经华阴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5.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7.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8.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9. 南园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附:【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20.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鼎彝(yí)

爝(ju?)火

附: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21.《钱塘逢康元龙》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22.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3.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5.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6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第二部分:课外经典文言文

要求:三篇文章《师说》《孔子世家赞》《黄生借书书》全文背诵。其余三篇熟读,背诵划横线的句段。

1 师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终不解矣。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焉,惑矣(21)。彼童子之师(2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7)乐师百工(28)之人,不耻相师(29)。士大夫之族(30),曰师曰弟子云者(31),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2)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3)。”呜呼!师道之不复(34),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5)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

圣人无常师(39)。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9),不拘于时(50),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51),作《师说》以贻(52)之。

2. 孔子世家赞(1)(汉)司马迁

太史公(2)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虽不能至,然心乡(4)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5)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6)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7),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8)者折中(9)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3 黄生借书说(1)(清)袁枚

黄生(2)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3)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4)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5),然(6)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7),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8)积、子孙弃者(9)无论(10)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11)之物而强假(12)焉,必虑(13)人逼取,而惴惴焉(14)摩玩(15)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16)为吾所有,必高束(17)焉,庋(18)藏焉,曰‘姑俟(19)异日(20)观’云(21)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22)。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23),归而形诸梦(24)。其切(25)如是(26)。

故有所览辄省记(27)。通籍(28)后,俸(29)去书来,落落(30)大满,素蟫(31)灰丝(32)时蒙卷轴(3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34)之岁月(35)为可惜(36)也。”今黄生贫类(37)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38)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39)。

4 黄州快哉亭记(宋)苏辙

江(1)出西陵(2),始(3)得平地。其流奔放(4)肆大(5),南合沅、湘(6),北合汉沔(7),其势益张(8)。至于赤壁(9)之下,波流浸(10)灌,与海相若。清河(11)张君梦得(12),谪(13)居齐安(14),即(15)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16),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17),南北百里,东西一舍(18)。涛澜汹涌,风云开阖(19)。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20),动心骇目(21),不可久视(22)。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23),举目而足(24)。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25),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26)。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27)之滨,故城之墟(28),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29),周瑜、陆逊之所骋骛(30),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1)。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32),有风飒然至者,王披(33)襟当(34)之,曰:“快哉,此风(35)!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36)。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37)。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38)焉?士生于世,使(39)其中(40)不自得(41),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42),将何适(43)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44),窃(45)会计(46)之余功(47),而自放(48)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49)瓮牖(50)无所不快,而况乎濯(51)长江之清流,揖(52)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53)以自适(54)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55)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56)日,赵郡(57)苏辙记。

5 卜居《楚辞》

屈原既放(1),三年不得复见(2)。竭知尽忠而蔽障(3)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4)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5)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6)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7),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8),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9)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10)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11)乎,将哫訾(12)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13)滑稽(14),如脂如韦(15),以洁楹(16)乎?宁昂昂(17)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18)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19)乎,将随驽马(20)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21),将与鸡鹜(22)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23)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24)为轻;黄钟(25)毁弃,瓦釜(26)雷鸣;谗人高张(27),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28)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29)有所不逮(30),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6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唐)骆宾王

伪(1)临朝(2)武氏者,性非和顺,地(3)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4),曾以更衣(5)入侍。洎(6)乎晚节,秽乱春宫(7)。潜隐先帝之私(8),阴图后庭之嬖(9)。入门见嫉,蛾眉(10)不肯让人;掩袖工谗(11),狐媚(12)偏能惑主。践元后(13)于翚翟(14),陷吾君于聚麀(15)。加以虺蜴(16)为心,豺狼成性,近狎(17)邪僻(18),残害忠良(19),杀姊屠兄(20),弑君鸩母(21)。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22)。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23);贼之宗盟(24),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25)之不作(26),朱虚侯(27)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28);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29)。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30)。奉先帝(31)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32)之兴悲,良(33)有以也;袁君山(34)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35)。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36)之推心,爰(37)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38),北尽三河(39),铁骑成群,玉轴(40)相接。海陵红粟(41),仓储之积靡(42)穷;江浦黄旗(43),匡复之功何远?班声(44)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45)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46)或居汉位,或协周亲(47),或膺(48)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49)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50)未干,六尺之孤(51)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52),共立勤王(53)之勋,无废旧君(54)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55),徘徊歧路,坐昧(56)先机之兆,必贻 (57)后至之诛(58)。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第三部分:《孟子》选章

要求:不加“*”号的篇章背诵,加“*”号篇章的熟读。

第一单元民贵君轻

(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1)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2)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3),粢盛(4)既洁,祭祀以时(5),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一四)

(二)汤放桀

齐宣王(1)问曰:“汤放桀(2),武王伐纣(3),有诸?”孟子对曰:“于传(4)有之。”曰:“臣弒(5)其君,可乎?”曰:“贼(6)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7)。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梁惠王》下?八)

(三)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1),所恶勿施尔也(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3)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4);为丛驱爵者,鹯也(5);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6)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7)。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8)。’此之谓也。”(《离娄》上?九)

*(四)庄暴见孟子

庄暴(1)见孟子,曰:“暴见于王(2),王语(3)暴以好乐(4),暴未有以对(5)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6)!”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7)好世俗之乐(8)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9)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10)?”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11)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12)之音,举(13)疾首蹙(14)曰:‘吾王之好鼓乐也,夫何使我至于此极(15)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16)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17)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也,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梁惠王》下?一)

*(五)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1),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2)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4)!”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5)而王,莫之能御(6)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7)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8)。”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9)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10)也,臣固知王之不忍(11)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12),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13)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14)?王若隐(15)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16)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17)也,是乃仁术(18)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19)庖厨也。”

王说(20)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1)。’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2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23)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24),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25)之末,而不见舆薪(26)。’则王许(27)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28),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29),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30),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2),天下可运于掌(3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34)。’言举斯心,加诸彼(35)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36)所以大过人(37)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38),然后知轻重;度(39),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40),王请度之!抑(41)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42)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43)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44)不足于口与?轻煖(45)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46)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47)土地,朝秦、楚(48),莅(49)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50),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51)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52)!”

曰:“殆有甚焉(53)!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54);齐集有其一(55)。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56)!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57)皆欲藏(58)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59)其君者,皆欲赴愬(60)于王。其若是(61),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62),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63)而有恒心(64)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65),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66)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67),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68)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69)善,故民之从之也轻(70)。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71),奚暇(72)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73)狗彘(74)之畜(75),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76),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77)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78)者不负戴(79)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七)

(六)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1)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2)矣!河内(3)凶,则移其民于河东(4),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5),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6)鼓之,兵刀既接,弃甲曳兵(7)而走(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9)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10),谷不可胜食(11)也;数罟(12)不入洿池(13),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14)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15)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6),涂有饿莩(17)而不知发(18)。人死,则曰:‘非我也,岁(19)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20)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梁惠王》上?三)

*(七)邹与鲁哄

邹(1)与鲁哄(2)。穆公(3)问曰:“吾有司(4)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6),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7)实,府库(8)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9)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10)。’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11)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一二)

(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四)

(九)孟子告齐宣王曰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1);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离娄》下?三)

(十)诸侯之宝三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尽心》下?二十八)

(十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孟子曰:“人有恒言(1),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五)

第二单元因先尊贤

*(一)离娄之明

孟子曰:“离娄(1)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3),不能成方员(4);师旷(5)之聪,不以六律(6),不能正五音(7);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8),而民不

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9)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10)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11)。’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12),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13),而仁覆天下(14)矣。故曰:为高必因(15)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16)也。

上无道揆(17)也,下无法守(18)也;朝不信道(19),工不信度(20);君子犯义(21),小人犯刑(22)——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23),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24),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25)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26)。’泄泄,犹沓沓(27)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28)先王之道,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29)谓之恭,陈善闭邪(30)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31)。”(《离娄》上?一)

(二)交邻国有道乎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1)、文王事昆夷(2)。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3)、勾践事吴(4)。以大事小者,乐天(5)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6)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7)云:‘畏天之威,于时(8)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9)。夫抚剑疾视(10)曰:‘彼恶敢当我(11)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12)云:‘王赫斯(13)怒,爰整其旅(14),以遏徂莒(15),以笃周祜(16),以对(17)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18)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19),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20),有罪无罪惟我在(21),天下曷敢有越厥志(22)?’一人(23)衡行(24)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唯恐王之不好勇也。”(《梁惠王》下?三)

(三)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2)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3)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4)。今此下民,或敢侮予(5)?’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6),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7)。’太甲(8)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9)。’此之谓也。”(《公孙丑》上?四)

(四)孟子见齐宣王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1)者,非谓有乔木(2)之谓也,有世臣(3)之谓也。王无亲臣(4)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5)也。”

王曰:“吾何以识(6)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7),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七)

(五)尧以不得舜为己忧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gāo yáo)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1),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滕文公》上?四)

*(六)天下有达尊三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1),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2)?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3),莫能相尚(4),无他,好(hào)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公孙丑》下?二)

第三单元仁者无敌

*(一)晋国,天下莫强焉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1),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2);西丧地于秦七百里(3);南辱于楚(4)。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5),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6)。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7),薄税敛(8),深耕易耨(9),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10),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11)。彼夺其民时(12),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13),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14)?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五)

(二)人不足与适也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zh?)也(1),政不足间(jiàn)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子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二十)

(三)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1),是犹恶醉而强酒(2)。”(《离娄》上?三)

*(四)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1),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2)?”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3)?’曾西蹴(cù)然曰(4):‘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fú)然不悦(5),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6),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wai)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7),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wàng),由反手也(8)。”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9);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wǎng)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10)?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1),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jī)子、胶鬲(g?)——皆贤人也——相与辅相(xiàng)之(12),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zī)基(13),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14),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15);民之憔悴(qiáocuì)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

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上?一)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我国农村初中语文地作用

浅谈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开展举措 大村初级中学校梅源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核,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荟萃,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人格。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中学,国学经典诵读尤为重要。本文从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以及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两个方面入手,旨在引起农村学校以及家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视。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格;行为习惯;示;自觉认识。 正文: 一、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国学,在近几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对其进行推广,编辑了专业的国学诵读课本。大城市的学校与家庭,对国学诵读引起了高度重视。学校有配套的国学课,便于学生诵读;有些用心的家长,还在网上为孩子买了专业的诵读录音。这些用心的举措,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积蕴,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学的白热化,却受地域的限制,受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仅仅热于城市。经济稍显落后的农村,人们思想略微迟滞的偏僻小镇,

不论学校还是家庭,对国学都没有引起重视,更别说高度重视。大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目的只是让孩子认字。等孩子年龄大一些,就接过父母手中的交接棒,外出务工,拼命挣钱,至于孩子的思想与素质如何,似乎不在多数农村父母的考虑围之。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教学生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素质,学生的为人处事与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负责的教师会抽出一小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更多的教师就是教,就仅仅是教。 因此,在这样的生活与学习条件下生活的农村学生,素质较城里孩子差些。外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没有父母的看管,没有父母的教育与疼爱,在言行举止上就更为不守规矩,那么,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我认为应当从转变认识开始。农村学校应当认识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这意义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两点: (一)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塑造高尚人格 国学经典诵读,是学生塑造高尚人格,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法。著名作家金庸说:“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应在情与理之间。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是一次与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前辈的对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工作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工作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工作方案 新桥小学“传承国学经典,诵扬革命先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工作方案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在全区小学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为响应区教育局纪念清明节的批示,我们新桥小学特此举办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为切实做好有关工作,确保比赛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活动名称 新桥小学XX年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二、活动时间 比赛时间:XX年4月3日下午2:00 三、地点 新桥小学前楼小广场 四、活动主题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献给清明节的歌 五、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新桥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 2、比赛分组:比赛分一、二、三年级三个组

3、比赛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经典古诗等国学经典书目中自选。 4、比赛形式: 1、以个人诵读为基本形式,鼓励编排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参加展示活动; 2、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参加展示活动,人数为10―30人,每个节目时间3-5分钟为宜。 六、报名方法 由参赛单位班级报名。 报名时间:4月1-2日。 七、奖项设置 分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两个类别奖励,每个类别按比赛组别奖前三名。 八、活动组织机构 为确保活动取得效果,新桥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组委会。 组委会主任:张现霞顾兴娟续宗学杨西昆 评委成员:王晓宁翟明霞曹春梅曹光泉 陈夫宝李翠苹续宗君 新桥小学“传承国学经典,诵扬革命先烈”国学经典 诵读比赛报名表一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初中部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幸福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1、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践行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践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的发展,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活动,也可进一步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3、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邹庆平 成员:李宝成陈国胜王凤英 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典诵读辅导教师: 各班语文教师 负责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 诵读篇目: 《尊师》、《劝学》、《论语》、《大学》、《孝经》、《正气歌》、《赤兔之死》、《少年中国说》、《尊师》、《三字经》 四、活动方式: 1、每次语文早读的时候,要抽至少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一节的语文,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诵读,并讲解其中的精彩内容。 3、每周教研活动时,语文老师一起讨论国学经典中的难点,统一讲授下一周的内容。 4、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查阅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与故事,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感受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热爱国学经典。 5、营造氛围,要让整个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文化墙。在校园广播、板报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

小学经典诵读篇目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山居秋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凤凰镇中心小学寄宿部 2018年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培养锻炼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胆量,学校决定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具体安排如下: 一、主题: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二、主办单位:凤凰镇中心小学寄宿部 三、活动计划: 时间:2018年5月14日上午(暂定) 地点:学校舞台 参与人员:每班选派一支团队参加诵读比赛 四、具体内容: 步骤: 1、14个班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诵读; 2、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为每班选手打分; 3、统计分数及评出奖项。 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中华国学经典网诵读系列。 参赛形式: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 比赛规则:

1、本次比赛采用限时,时间限为5至7分钟以内。 2、参赛选手要求能脱稿。 3、是否配乐诵读自拟,若需配乐者,自行准备背景音乐并提前上交。 评分标准:比赛评分采取10分制,具体标准: 1、语言要求: (1)要求脱稿诵读。(2分) (2)普通话标准、流利,口齿清晰,吐字清楚。(1分) (3)声音洪亮,节奏优美,朗诵感情丰富。(2分) 2、表达要求: (1)表情自然大方,动作恰当;(2分) (2)诵读的艺术和技巧符合材料要求;(1分) 3、舞台表现: (1)上下场礼仪、仪态大方自然;(1分) (2)服装得体,整体印象良好。(1分) 计分方法: 1、比赛中所有评委同时打分。 2、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终得出的平均分为该选手的得分。 五、评委组成:沈大旭何海锋韦丽婷肖美何甜韦欣平 六、奖励方式: 本次经典诵读比赛将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奖金分别是50元、40元、30元。 ※注意:请各班于13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后,将报名表及背景音乐交至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xx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编写《国学经典习字本》,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50岁以上不低于2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晨课前20分钟诵读; 2、中午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

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诵读内容 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学校发的《弟子规》(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六、具体要求 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七、资料积累 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小学生学习国学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行动是紧接着得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着眼长远,谨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⑴所指定的篇目是否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 ⑵怎样安排诵读的时间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⑶如何对诵读进行过程管理; ⑷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与措施; ⑸如何呈现诵读的成效; ⑹诵读进度如何安排。 十月份:召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讨论会,课例展示于研讨。 十一月份:师生同背经典诗文主题诵读活动。 “不增加学生负担”是本次诵读行动的首要原则,在诵读过程中不搞过关,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1.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1.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同桌背 指名背 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 诵读第三首《春日》, 1.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5.布置背诵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1.doc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悯农(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回乡偶书(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梅花/ 梅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二0一五年九月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⑴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⑵,虚室有余闲⑶。 久在樊笼⑷里,复得返自然⑸。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7)一饮三百杯。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正路学区幼儿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学区特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神,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培育博学、多思的深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

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老子》、《周易》、《黄帝内经》、《黄帝四经》、《大学》、《中庸》、《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篇目。 3、比赛形式:以个人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每个节目时间3-8分钟为宜。 4、比赛时间:2016年4月19日 5、比赛地点:兔窝小学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区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学校选派学生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不记名打分。 2、分设幼儿组和小学组,根据比赛情况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以总分累加排名。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3、如一等奖有并列,取消下一等奖项。 4、学区将对获一等、二等、三等奖个人颁发奖状。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颁奖

2020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20xx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创建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道德经》、《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三字经》等蒙学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经典蒙学教材。传承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培养一代新人,必须对儿童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使他们能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建目的 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声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三、创建实施步骤 1、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国学班级理念 突出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深入学生的心灵,师生形成共识,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为这个特色而努力奋斗。 2、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墙一角,晨读和上课预备,都突显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的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班级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3、每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语感,感受国学经典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所以,本学期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下学期在继续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的基础上,完成论背诵论语名句十则。 4、每周晨读抽出十分钟背诵国学经典,每天中午的课前预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将背诵国学经典规定为寒暑假作业的一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把活动落到实处。 5、适时举行国学经典特色班级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国学经典特色班级升旗仪式汇报表演等等活动。 20xx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篇一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 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每月的黑板报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4、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四、教学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检查评比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篇二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温家宝总理在世界读书日时曾讲“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因此,特制定镇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word版本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弟子规”,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全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