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当代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当代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1

当代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狭义)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4、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应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①等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象征性功能

5、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征: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代表作:《学记》。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柏拉图、苏格拉底;代表作:《理想国》、《雄辩术原理》。柏拉图认为: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 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卢梭(法)《爱弥尔》柏拉图(希腊)《理想国》洛克(英)《白班说》凯洛夫(苏联)《教育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杜威《民本主义教育》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

1、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一)政治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峙,形成了持续40年的冷战局面。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宣告结束。旧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艰难的形成。(二)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历了恢复、高速发展、危机、萧条和停滞、缓慢发展等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同时经历了动荡、分化和严重的曲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三)科技革:以蒸汽机、电力为代表的第一、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使人类知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必将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人口增长: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极不平衡。这对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的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

程快、流动性强。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㈠重建时期(20世纪40~50年代)(二)大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有三个:教育先行、教育内涵、教育高速发展。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显著特征。(三)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四)新增长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4、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大;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不平等严重存在。

5、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

6、多样性模式是指由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7、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8、教育机会的平等的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9、教育平等: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用其才各展其长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10、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1、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住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

1、1953年2月7日,毛泽东提出了三大任务:①要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②要学习苏联③要在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2、建国后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①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②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③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④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3、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5、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6、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急剧增长的需求,并满足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入高等学校的一部分以就业青年的学习愿望。

7、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10、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①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②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个人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11、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让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③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④养成学生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式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12、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美育工作内容: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3、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14、如何评价中国教育的成就?

①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提高,辍学力降低,青少年文盲减少

②中学阶段驾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在校生人数增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③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术教育体系④适龄人口入学率提高,成人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⑤教师培养质量提高,队伍人数增加

⑥教育经费,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财政拨款制度,增加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教育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又称之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2、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3、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4、个体发展的特征: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个性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个体发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潜在性。

5、试评述:一亮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答:不正确。①夸大了遗传的作用,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遗传(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自然与社会环境,促进或制约作用)、教育(主导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动力因素)

6、教育主导作用的原因: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④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7、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地位的不断的提升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②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③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④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 8、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9、素质可分为三类:即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10、素质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全面发展教育史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二者即不可彼此取代,又不可混为一谈。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就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

第5章教师与学生

1、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教师职业专业训练的内容:①专业意识②专业态度(鞠躬尽瘁、甘为人梯)③专业知识

④专业技能⑤专业品质(广泛的兴趣、乐观精神)

4、教师被有效的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知识,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5、反映教师的职业本质--教书育人。

6、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①专业知识的发展②专业才能的发展③专业情意的发展④专业的成熟

5

7、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够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行为的表现较有弹性,较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

9、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 1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①儿童利益最佳原则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③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④无歧视原则 11、试论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P85-88

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

1、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泰勒把课程的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问题:

①学校应努力达到什么教育目的?②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③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2、英国-斯宾塞认为在学校课程中自然科学知识应占最重要的位置。 3、美国-布鲁纳--结构化思想。

4、法国-卢梭把人的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5、英国-洛克--“白板说”。

6、美国-多尔--后现代课程观。

7、当代课程从实质上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单一性形式,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与综合、必修与选修、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界限正在淡化。

8、布鲁姆认为潜在课程的功能就在于使学生爱学习过程中发生强烈动机,养成适当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实施掌握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9、夸美纽斯--以泛智主义的课程思想设置课程。 10、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①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②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③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⑤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⑥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学生的需要。

6

第八章当代教学理论

1、教学: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3、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拉特克和捷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书籍)。

4、赫尔巴特提出著名的四个教学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的理论。

5、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是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①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②利于学生接受③既经济又系统的传授人类文化遗产④耗费课时最少。局限性:①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②易束缚学生的思维③课堂气氛沉闷④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⑤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 7、苏联-斯卡特金--图例讲解法

8、布鲁纳极力提倡发现法,其特征是:A、强调学习过程,B、强调直觉思维,C、强调内在动机,D、强调信息提取。

9、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0、论述意义学习:(一)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只与心有关,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感情或个人的意义参加,它与全人无关。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实施积累的学习,而是一种是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二)包括四个要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②学习是自我发起的③学习是渗透性的④学习室有学生自我评价的(三)意义学习是一种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11、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12、教学环境四要素/属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第九章

当代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的特征:①指向性②可操作性③综合性④灵活性

2、根据教学活动过程,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反思策略

3、布鲁姆-目标分类学

4、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提前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5、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全班组织形式(现行最基本)、小组组织形式、个别组织形式(史上最早)

6、教学组织设计: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增进师生互动频率,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方面因地因时采取的积极尝试。

7、教学导入的作用:①集中学生注意力②引发学生兴趣③明确学习目标④铺垫后继学习⑤沟通师生心理 8、教学导入的原则:①导入要合情入理②导入要因课制宜③导入要简洁明快④导入要灵活多变 9、讲解法是古今中外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仍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10、教学讲解原则:①启发性原则②精讲原则③生动易懂原则④针对学生原则 11、教学提问原则:①激发兴趣原则②启发性原则③难度适宜的原则④面向全体的原则 12、教学提问的策略:①发问策略②候答策略③叫答策略④理答策略

13、教学指导的作用: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④促进学生认知发展⑤教会学生学习

14、开展教学指导时应遵循的原则:①启发思维原则②因势利导原则③循循善诱原则④过程互动原则 15、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做反思型实践者。

16、教学反思的内容:①对教学目标的反思②对教学内容的反思③对教学方式的反思④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17、教学反思的形式:①教学日记②案例分析③听课观摩④相互交流

18、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主要反思对象,理性省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发现不足,采取改进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动过程。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

1、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2、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3、德育:包括私德、功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4、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

5、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6、道德课的优点?①在学科教学日益智育化、且未寻找到有效的办法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形势下,单独设立道德课,至少可以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②有利于系统地全面地想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③如果教学得法,道德课还可以迅速地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7、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8、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9、体谅模式由英国麦克费尔首创。

10、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第十一章当代教育评价

1、泰勒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2、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

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3、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诊断功能(2)改进与形成性功能(3)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4)激励功能 (5)导向功能 4、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①评价的指导思想从筛选转向多样化;②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定的单一范畴,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③在方法和技术上从单纯的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④教育评价日益重视被评价者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⑤教育评价将更加重视对评价的再评价。 5、信度:是一个测验测量其所要测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6、我国的高中会考和教师自编测验就属于标准参照测验。

7、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确定其成绩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 8、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1、学生评价;2、同行评价;3、领导评价;4、自我评价;5、学生成绩分析 9、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内容。1、办学方向。2、学校管理。

3、办学条件。

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

1、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

和信息搜寻等形式。

2、西奥多·W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

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

4、筛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

5、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的横向结构:是按教育的类别或专业划分的各类教育在教育总体系中的比例关系。

7、教育投资来源的构成:国家的教育投资、企业的教育投资、个人的教育投资。

8、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个学生本身平均所消耗的全部教育资源。

第十四章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

1、教育民主化的概念:指民主的原则在教育领域的深化和扩展。

2、教育平等内涵:①人即目的②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③教育机会均等原则④差别对待的原则。

3、最早提出教育平等思想的学者是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柏拉图。

4、以杜威为标准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5、教育平等的实践表现在数量方面是,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扫盲运动的进一步深入、这已成为世界性趋势。

6、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平等的制度根源。

7、终身教育:制度平等的制度基础。

8、如何理解终身教育的基本性质?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实践,它是实现教育平等、推进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制度保障。

性质:(1)教育乃是一个人终身的事情,而非一个阶段。

(2)人们可以在环境、家庭和社会中获得大量的经验性知识,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使这种经验型知识加以系统化和概念化。

(3)终身教育是开放系统,它不仅要求发展非正规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且要求将整个制度化教育都纳入到本体系中。

(4)保障公共教育的教育机会,使人们的整个一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成长和发展。(5)重新设计和整合教育系统,以促使每个人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机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6)通过把教育和人们的整个生活紧密地相结合,使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适合于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手段,进而使每个人将各自的教育变义务为责任。 9、我国教育不平等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当代教育学题库1 教育与教育学教学提纲

当代教育学题库1教育与教育学

精品文档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是的基本途径。 2.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的典型表征。 5.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国家的义务教育。 6.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延长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7. 、、、和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8.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0.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 和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捷克教育家写出了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3.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写成的。 14.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15.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16.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17.主张“有教无类”的是,提出“教学相长”的是。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9.教育学是一门以和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二、选择题: 1. 18世纪80年代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 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期自然,便是最好的,这一主张是 提出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8年版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内容总结(个人笔记)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5 第1节教育的发展5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6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7 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 7 第2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 8 第3节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8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9 第1节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9 第2节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 9 第3节我国的教育目的9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0 第1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0 第2节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11 第3节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11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2 第1节教师12 第2节学生13 第3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3 第六章当代学习理论14 第1节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 14 第2节学习的心理条件15 第3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5 第4节学生的学习差异16 第5节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多元智力理论16 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17 第1节课程理论的发展17 第2节课程结构18 第3节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9 第4节我国当代课程改革19 第八章当代教学理论20 第1节教学与教学理论20 第2节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1 第3节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21 第4节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22第5节情感教学理论22 第6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3

第九章当代教学策略23 第1节教学策略概述23 第2节教学设计策略23 第三节教学实施策略24 第四节教学反思策略25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25 第1节道德、品德与教育25 第2节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实施德育的两大途径)26第3节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26 第4节体谅模式(英国麦克费尔首创)26 第十一章当代教育评价27 第1节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27 第2节学生评价28 第3节教师评价29 第4节学校办学水平评价29 第十二章当代学校管理29 第1节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30 第2节教师管理30 第3节班级管理31 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31 第1节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31 第2节教育的经济价值32 第3节教育资源的利用33 第十四章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34 第1节教育民主与政治民主 34 第2节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34 第3节教育制度与教育平等 35 第4节受教育权的确认和保障35 第5节中国教育的民主化35 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36 第1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36 第2节教育中的科学成分36 第3节新科技革命与教育37 第十六章教育与文化37 第1节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37 第2节学校文化37 第3节教师文化37 第4节学生文化38 第5节班级文化38

质量管理学重点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

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当代教育学[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1.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人力资本理论能创立来自于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深入。传统西方经济学把土地、劳动、资本看做生产的三个要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有学者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即归结为人力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涵义 ①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人的资本的形态。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②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会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或精神收益。 ③人力资本理沦的基本观点 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此外,贝克尔、丹尼森、闵塞、布劳格、萨卡罗普洛斯等都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如下: 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 素质。 第二,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第四,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 第五,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基本上同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 2.筛选理论 (1)筛选理论的产生 筛选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伯格等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 (2)筛选理论的基本思想 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既是求职者表达个人能力的信号,又是雇主鉴定求职能力的装置。 筛选理论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由于这种理论强调教育文凭的重要性,故它亦被称为“文凭理论”。

《教育学》复习重点总结

目录 《教育学》 (1)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3) 三、名词解释 (4) 四、论述题 (6) 五、案例分析 (9)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 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 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 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 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 《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 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 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 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 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

自考质量管理学章节重点完整版

自考质量管理学章节重点 完整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1、当代管理环境:a. 日益剧烈的变化 b.掌握主导权的顾客 c.无所不在的竞争 2、变化的领域:a.政 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 技术领域 d.社会文化领域 3、质量:一组固有特 性满足要求的程度。4、质量特性的分类:a.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b.心理方面的特性 c.时间方面的特性d.安全方面的特性 e.社会方面的特性 5、过程:是指一组将 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6、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7、产品的类型:a.服 务 b.软件 c.硬件 d.流 程性材料 8、顾客:是接受产品 的组织或个人。 9、供方:是提供产品 的组织或个人。 10、不良:是指损害产 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 差错。 11、顾客满意:是指顾 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 程度的感受。 12、顾客不满:是指顾 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 烦恼、抱怨、投诉的这 样一种状态。 13、狩野纪昭三种主要 类型的质量特性:a.魅 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 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 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 不满的那些特性。b.必 须特性:是即使充分提 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 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 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 满的那些质量特性。c. 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 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 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 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 性。 14、朱兰质量概念的两 种理解:a.“质量”意味 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 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些 产品特征。 b.“质量” 意味着免于不良,即没 有那些需要返工或会导 致现场失效、顾客不 满、顾客投诉等的差 错。 15、促使重视质量的主 要原因:a.各国政府对 质量的管制 b.消费者权 益运动日益高涨c.在质 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 增强 16、管理:是指一定组 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 施计划、组织、领导和 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17、质量管理:就是为 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而进行的计划、组织、 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18、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三部曲):a.质量 计划 b.质量控制 c.质 量改进 19、质量计划、质量控 制、质量改进的关系: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 质量改进这三个管理过 程构成了质量管理的主 要内容。质量计划旨在 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 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 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 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 程。质量控制也就是实 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 措施的过程。质量改进 是指实现前所未有的质 量水平的过程。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当代教育学

当代教育学 一、填空 1.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5.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滞胀和教育悲观主义的双重影响,教育扩张速度有所放慢,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 6.20世纪80年代是教育改革和新增长的时代,各国普遍致力于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追求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系统。 7.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蓬勃发展的90年代,实行教育多样化,追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成了教育的新的理想。 8.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9.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一事实,满足学生受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10、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11、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12、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3、技能学习一般经历分解模仿、整体掌握和协调熟练三个基本阶段,指导、练习和反馈在技能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14、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15、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6、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17、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民主问题,是关于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扩展与延伸的问题。 18、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学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学。 19、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订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20、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问题情境、指导尝试、变式训练、系统归纳、反馈调节等五个环节。 21、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教育情况、改进教育效果、区分教育水准、激励教育热情和引导教育改进。 22、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2.教育功能的类型? 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5, 3.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正向空能 答:1.教育文化的保存功能。2. 教育文化的选择功能。3. 教育文化的融合功能。 4. 教育文化的创造功能. 5.教育目的的定义 答: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6.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边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据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7.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答:1,社会的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理性与有限理性问题2,人的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的需要。 8.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答: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与课堂的组织环境。 9.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6,相互影响。 10.教育专业化的特点及内容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通过专业训练和终生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 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至U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 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 选择: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改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由三个,即教育先行、教育内涵发生变化、教育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新增长时期,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不平等严重存在。 多样性模式是指有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学习苏联、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建国初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 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 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教师专业训练内容: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专业意识:从业、敬业、乐业。 专业态度: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倾心相爱、诲人不倦、精诚合作、协同施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专业品质:具有广泛兴趣、与学生打成一片、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客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 善于接受新事物。 教师为有效的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当代教育学读后感

《当代教育学》读后感 阅读完《当代教育学》一书后,我从中受益匪浅,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启发,真正觉得如果老师把认真准备的课堂付诸实施,把所学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理论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与学习风格,注重学生的道德、品德与德育,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真正做到实现21世纪的教育理想。 一、课堂目标要明确。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所说的,教学是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来武装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组织学生积极活动,以实现教育目标。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呢? 上课前我觉得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白一堂课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态度,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应该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学习的规律从而达到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老师上课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以及行为倾向等等,对学生因材施教,把对优等生的培养与对后进生的帮助有机结合,使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课堂重点要突出。 课堂教学内容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式教育强调的是以书本知识为主、以讲授间接经验为主、课程的规范程度较高,习惯以教科书为课程的范本。那么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能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有时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说,而对书本中的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教学,对重点要尽量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三、课堂内容要正确。

(完整版)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