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带法在基岩裂隙水可开采量计算中的应用

补给带法在基岩裂隙水可开采量计算中的应用
补给带法在基岩裂隙水可开采量计算中的应用

渗水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二、施工范围及概况 (3) (一)、施工范围 (3) (二)、工程及病害概况 (3) (三)、地质水文情况 (5) 三、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6) 四、施工条件 (6) 五、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方案 (7) (一)、原因分析 (7) (二)、整治方案 (8) 六、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1) 七、应急预案 (15) (一)、组织机构 (15) (二)、应急措施 (17) (三)、应急程序流程图 (18)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北塬隧道设计图纸》黄韩侯施隧02; 2、《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黄韩侯施轨-01~11 3、《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黄韩侯施隧102、《单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黄韩侯施隧101、《隧道防排水、附属洞室及耐久性设计图》黄韩侯施隧104; 4、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 5、《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关于公布《西安铁路局杜绝“违法上道”施工管理办法》的通知(西铁安[2012]582号); (二)、编制原则

1、执行西安铁路局的各项铁路管理规定,文明施工,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相关规定; 2、严格执行与工程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3、确保既有线运营畅通,把行车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二、施工范围及概况 (一)、施工范围 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西安局管内)HHZQ-1标段北塬隧道洞内渗水处理工程。 (二)、工程及病害概况 1、工程概况 北塬隧道位于白水县北塬村南侧约1Km处,隧区地形陡峭,起伏较大,黄土梁相间,沟谷深切,为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地貌。北源隧道为双线喇叭口隧道:左线隧道起讫里程DK1+046~DK9+399,全长8353m,右线隧道起讫里程DyK1+871~DyK9+399,全长7528m。线路左线接包西线后,沿包西线左侧跨越沙家河后从沙家河左岸山坡进入隧道;右线接包西线后沿包西线右侧跨沙家河,后跨越包西线进入西上隧道,出西上隧道后进入北塬隧道右线,并在里程DK3+242.81处与左线并肩。左线隧道进口端1772.69m位于半径R-800m的左偏曲线上,出口端147.43m位于R-8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左线隧道均位于直线上,右线隧道位于两半径R-800的反向曲线上,夹直线长度为82.7m。左右线进口段均为单线隧道,经DK3+092~DK3+165采用连拱结构,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一、基本要求 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

污水处理设备加药装置计量计算方法

美羌梨涟哄丝恋离矗檀棉雅摈糕且蛾时溢励桂孔蓑持肮金脆郴酿拇合沛卿契矢具勘像绪贮煌御惧廖四污水处理设备加药装置计量计算方法伞勾随嫁作怀娱舆馒佣沦右躁琴狂哗芳让辣忙瓢正霜骗册合韧豫翠霍点涵舜字兑够 一、阻垢剂的加药量 脱盐水处理系统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水率按75%计算,在20-50℃条件下,该水质有较强的结垢倾向,这说明必须加入适量的膜用分散剂,以保证反渗透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膜的使用周期。二级反渗透进水为一级反渗透产水,硬度碱度低不需加入阻垢剂。经过反渗透专用软件计算得知:水质在75%的回收率下的建议投加药量为:3ppm(以进水计),每天加药量=药剂浓度×进水量×24h≈8.64公斤(进水量按120m3/h计) 二、PH调节 调节pH系统采用X015型隔膜泵和120L水箱,在水箱中配制浓度为0.1%~0.5%的Na0H溶液,通过隔膜泵进行药物的投加。根据产水pH值以及产水电导率调节加碱量使产水的值达到适中值,根据实际二级产水电导率来确定投加浓度。隔膜泵与二级反渗透同步运行。 调节加碱量的一般原则: 1.当电导率急剧上升,则说明加碱量大。 2.当电导率较稳定但较高,则说明加碱量太小。 3.当加碱量太小再增大加碱量时,电导率急剧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又马上上升,则加碱量增加太大。 4.碱隔膜泵刻度调至最大还无法达到加碱量,则说明水箱碱浓度太小。 5.碱泵刻度在20以下且调节的灵敏度太高,则说明水箱碱浓度太高。 具体咨询北京华夏平安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河北中科美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三、杀菌剂的投加 1、由于原水为市政自来水,系统中的细菌较少,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尤其是在夏季,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正常运行,所以应投加一定量的杀菌剂,以控制细菌的生长,保护反渗透膜不受微生物的侵害,该药剂连续投加至系统预处理中,维持进水中余氯量以抑制细菌的滋生,因此药剂投加量应以系统实际所受生物污染程度来定,建议投加量为2ppm(以进水计)。

隧道渗漏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渗漏水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案 一、渗漏水原因分析 从渗水部位分析及现场调查,总结得出渗漏水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1、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渗漏水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分布裂隙节理发育带,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喷射混凝土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渗漏水较为严重。 2、光面爆破效果不好,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出现渗漏水现象。 3、安装引流盲管时,渗水位置排查不清,或盲管未固定好,喷射混凝土时发生偏移,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4、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资较多,造成隧道防排水系统,特别是引水盲管的堵塞。 二、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应根据漏水的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的区域堵排结合。 1、凿槽引排: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单点、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现场实际渗漏位置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1)渗水点查找:把渗水周围的混凝土面清理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特别是可能一处水源有多个渗漏点; (2)确定引流路径:找到渗水点后,确定方便排水的路径,为凿槽做准备; (3)凿槽:根据引流管大小人工凿出深度为5cm的槽,一般凿成内大外小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水泥砂浆有2~3cm厚; (4)埋管:在槽底埋设Φ40弹簧半管直至拱墙底部,用锌铁皮或铁丝固定;

(5)封填: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填,若凿缝后缝隙出现渗水,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 防水砂浆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BR增强型防水剂:BR-2专用粉:砂:水=1:0.14:0.03:1:0.35。 2、注浆: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单点或缝隙等水流量较小处。 根据实际情况,注浆主要选用径向小导管注浆,材料主要选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也可根据渗漏点进行钻孔、埋设注浆针头、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封堵。封堵完成后刷1:2普通砂浆抹面。 3、铺设防水板: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多点区域性渗漏处。 隧道开挖完成后,在水流较大的区域可先对渗漏点进行封堵处理,若封堵效果不佳,且引流盲管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可铺设防水板进行引流。若喷射混凝土前未发现较大水流,初期支护完成后出现多处渗漏点,可在初期支护混凝土上铺设防水板进行引流。 三、预防漏水措施 1、确保爆破开挖面平顺。光面爆破是确保后续初期支护、防排水板施工质量的关键。光面爆破中,特别要控制周边眼间距,保证周边眼间距在40~50cm以内,这样才能改善边墙平整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2、富水段先进行注浆加固。需要进行注浆加固的止水地段,特别是富水地段、破碎围岩地段,应先进行注浆封堵,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注浆防水的质量达到止水效果,基本实现注浆段无线流,初步形成初期支护外的止水环,为安全开挖创造条件,为隧道防水创造条件。 3、严把引水盲管埋设关。引水盲管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富水段应等间距沿纵向设置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在无渗漏地段有必要时,每隔一定间距,在其喷层表面上、下打设排水孔,安装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防止雨季渗漏水。安装完引水盲管后,应确保洞身无较大渗水点方可进行混凝土喷射。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

莞惠城际GZH-7标暗挖隧道 裂隙水封堵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莞惠城际GZH-7标暗挖隧道上覆含水砂层段长,同时还下穿寒溪河、铁路公园湖和多次穿越破碎带,从目前隧道开挖情况看,围岩裂隙水发育,多处水流量较大,影响正常施工。2011年11月10日铁道部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广州监督站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封堵裂隙水,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防水要求,为此,我项目部特编制本方案指导现场裂隙水治理施工。 1.2、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B10753-2010;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8)、《GDK38+952~GDK44+577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7-14) 9)、《GDK44+809~GDK51+339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7-10) 10)矿山法区间隧道参考图(一)(莞惠施SD-CK-01) 11)区间隧道结构防水通用图(莞惠城际通用施SD-TY-01)二、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位于常平镇朗常路及常平大道,莞惠城际大朗~常平区间内,全段为矿山法区间隧道,小里程与大朗站大里程明挖段隧道相接,大里程与常平站相接,沿着朗常路及常平大道地下穿越,在GDK42+330~DK42+510段下穿寒溪河。本段区间隧道共设置8个施工竖井:GDK39+265施工竖井、GDK39+800施工竖井、GDK40+466施工竖井、GDK41+369施工竖井、GDK42+190施工竖井(风井兼电力井)、GDK42+742施工竖井、GDK43+303.95施工竖井、GDK44+050施工竖井。 GDK44+809~DK51+339段区间隧道起始于东莞市常平镇霞坑村常平大道,自常平站向东延,下穿广深、京九等既有铁路线,后继续下穿厂房、居民建筑及道路,终止于创福五金塑料制品厂北侧。隧道穿越范围内地下管线密集,种类繁多,据管线资料及现场勘探,场区内存在电力、电信、雨水、给水、污水、燃气、路灯等地下管线管道。本段区间隧道共设置4个施工竖井:GDZK45+176施工竖井、GDZK45+805施工竖井、GDK50+730施工竖井(兼电力井)和GDK51+339施工竖井。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拟建场地地貌有寒溪河冲积平原及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 3.01~23.28m。拟建暗挖区间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混合片麻岩。 GDK44+809~DK51+339段区间隧道拟建场地隧道有寒溪河冲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5.0~

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4.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8.1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11.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12.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3.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4.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可称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 15.水均衡法:水均衡法实质上是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通用性方法。 16.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17.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水资源的特性

勘察报告(污水处理厂)

一、工程概况 (一)拟建物场址及特征 拟建的务川自治县浞水镇污水处理工程,场地位于务川仡佬族自治县浞水镇卫生院正西侧,拟建场地东、西、北面靠小河沟,南面为村民生活区,交通较方便。拟建场地平面形状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96m,东西宽约50m,总用地面积为4800.00m2。该工程由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拟建物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对地基差异沉降敏感。拟建建筑物特征如表1。 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表1 序号建筑物名称 设计 ±0.00 标高(米) 规格数量/单位基础形式 最大荷载 (KN/柱) 备注 1 粗格栅、细格栅调节池799.143 L3B3H=14.6310.035.0m1/座300 筏式基础 2 A2/O氧化沟800.60 L3B3H=20.4320.835.0m1/座300 条基 3 二沉池800.00 796.00 φ3H=12.034.0m1/座300 筏式基础 4 污泥回流井800.00 796.00 L3B3H=3.033.033.3m1/座300 条基 5 超声波明渠计量槽796.43 L3B3H=4.52531.131.76m1/座300 条基 6 污泥脱水机房799.00 L3B3H=10.636.035.1m1/座1500 桩基 7 鼓风机房799.00 L3B3H=17.136.035.4m1/座1500 桩基 8 综合管理用房806.65 L3B3H=16.7436.5433.9m1/座1500 桩基 (二)勘察等级、任务和要求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荷载及场地地质、地形特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场地),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综上所述,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委托的勘察任务和要求如下: 1、建设场地的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 2、判明现场土的类别、稳定性和均匀性、判明挖方场地的土体及边坡稳定性。 3、提出地基土或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

多种钻井工艺方法在基岩裂隙水井施工中的应用

多种钻井工艺方法在基岩裂隙水井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12-24T11:09:33.46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杨忠彦1 赵吉鹏2 [导读] 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应急开发工程供水井钻井施工中,不同的地层,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钻进方法杨忠彦1 赵吉鹏2 (1.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2.吉林有色地质勘查局)摘要: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应急开发工程供水井钻井施工中,不同的地层,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钻进方法,上覆松散地层采用泥浆护壁 钻进工艺,目的含水层为基岩裂隙地层,溶洞发育,水量丰富,钻进时漏失情况不稳定,上部漏失量小,采用清水顶漏钻进,下部漏失量大,如采用清水顶漏钻进,不能建立循环,且重复破碎,效率低,常发生沉砂卡钻事故,尝试充气钻井技术,这样在单井施工中采用了三种钻井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钻井工艺方法漏失清水顶漏充气钻井技术 1 工程施工情况 该工程项目设计施工15眼开发井,目的水层为奥陶系灰岩,裂隙溶洞发育,涌水量大,设计孔深760m,终孔口径311mm。 1#井、2#井施工过程如下: 1#孔500mm钻头203.69m,下426mm表套,二开394mm钻头559.20m下339.7mm技套,一、二开属松散地层,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技术,三开目的水层裸眼完井,559.2m~613m漏量小,采用清水顶漏钻进技术,613m~763.1m漏失严重,不能建立循环,故采用充气钻进技术。 2#孔560mm钻头200.16m下478mm表套,二开444.5mm钻头555.81m,下339.7mm技套,一、二开属松散地层,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技术,三开目的水层裸眼完井,555.81m~598.43m漏量小,采用清水顶漏钻进技术,598.43m~762.63m漏失严重,采用充气钻进技术。 2 钻井工艺流程 2.1 清水顶漏钻进钻进过程中,泥浆泵泵清水循环,由于地层压力低,一部分清水及部分岩屑进入地层裂隙或溶洞中,另一部分则携带部分岩屑返出地面,岩屑经振动筛分离,水进入泥浆罐继续循环。 技术要求:①钻进时注意井口返水量的变化,如遇循环时不返水,立即将钻具提离井底;②注意钻速的变化,常活动钻具;③接完单根后,一定探砂面,掌握沉砂情况;④必须保证补充水源充足 2.2 充气钻井技术这次使用充气钻井工艺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只是在清水顶漏钻进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台空压机(10 m3/15Mpa),用来通过地面循环管路持续充加压缩空气。钻进过程中,泥浆泵泵清水循环,空压机排出压缩空气在立管与清水混合,经钻柱下行到井底,压缩空气膨胀,压力降低,当地层压力大于还空压力时,泵入清水与地层水沿环空上行,直至返出地面,其空气在井口释放,水进入泥浆罐继续循环,多余的水排掉。由于地层水涌出,又起到了洗井的作用。这是一个边钻进,边洗井,钻进洗井两道工序相结合的过程,减少了洗井工序的工作量。 特点: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技术要点:①钻头下入井底,先开泵,由于地层压力低,钻井液全部进入地层,待泵压稳定后,空压机送气;②随压缩空气不断到达井底,膨胀,使得环空气水混合钻井液当量密度下降,环空压力逐渐降低,直到地层压力大于环空压力时,环空液面上行,钻头破碎的钻屑,随气水混合钻井液一起上行,直至返出地面;③气水混合钻井液到达井口后,压缩空气释放,钻井液流回泥浆罐,地层水使循环的水量增加,多余的排放掉;④钻进中接单跟使,先停止供气,继续开泵循环5分钟,再停泵,使得钻具内压力大于环空压力,解方钻杆时就不会从钻具内返水。为了防止段塞流的产生,接单根速度要快。 3 工艺效果数据对比 下面对两眼井充气与未充气实钻机械钻速数据进行了对比 1#井目的层段施工情况:完钻井深763.10m,目的层段559.2m~763.10m;钻进参数:钻压15t,转数65~70rpm,泵量25 l/s,充气压力2.2Mpa。 1#清水顶漏钻进井段长53.8米,平均钻速1.485米/小时;而充气钻进井段长150.1米,平均钻速2.307米/小时,相比提高了55%。 2#井目的层段施工情况:完钻井深762.63m,目的层段555.81m~762.63m;钻进参数:钻压15t,转数65~70rpm,泵量25 l/s,充气压力2.2Mpa。 2#清水顶漏钻进井段长42.62米,平均钻速1.365米/小时;而充气钻进井段长164.2米,平均钻速1.99米/小时,相比提高了46%。 对比可以看出充气钻进技术能够解决顶漏钻进很难施工的问题,同时钻进效率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值得推广。 4 钻进工艺方法的选择 之所以在一口井采用三种钻进方法,主要有以下原因: 4.1 1#孔和2#孔根据一、二开的地层情况,都只能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技术,由于口径大,地层松散,泥浆性能要求要严格。钻进参数:钻压150~180kn;转数70rpm;泵压1.5~2.5mpa;泵量25l/s;常规泥浆性能:马氏漏斗粘度45s;api失水10~15ml;动切力8~10pa;ph值9~10。 4.2 在目的水层的钻进中,由于地层漏失,如果采用泥浆钻进,会造成大量泥浆的损失,成本增加,而且会污染水层,考虑基岩地层井壁相对稳定,首先采用清水顶漏钻进,钻进参数:钻压120~150kn;转数70rpm;泵量25 l/s;漏失量10~15 l/s。在钻进到目的水层下部时漏失严重,清水钻进不能建立循环,继续顶漏强钻,效果很差,还存在重大的事故隐患,尝试采用充气钻井的方法钻进。通过实际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3 虽然充气钻井技术机械钻速高,但单位成本相比于清水顶漏钻进高出一倍,因此在目的水层施工中,可以使用顶漏钻进的,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对于地层比较复杂,钻进难度大的水井施工中,综合多方面因素,从可操作性、风险的大小、成本的高低、工艺的复杂程度上考虑,采用多种钻进工艺方法相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充气钻井技术在解决欠压漏失地层的钻进难题有其独特的优势,钻进效率很高。参考文献:

冒落带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经验公式

冒落带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经验公式 煤层倾角 岩石 抗压 强度 Kgf/cm2 岩石名称 顶 板 管 理 方 法 冒落带最大高 度 (m) 导水裂隙带(包 括 冒落带最大高 度) 0 ~5 4 度 400 至 600 辉绿岩、石灰岩、硅 质石英岩、砾岩、砂 砾岩砂质页岩等 全 部 陷 落 H=(45)M 200 至 400 砂质页岩、泥质砂岩 页岩等 全 部 陷 落 H=(34)M <200 风化岩石、页岩、泥 质砂岩、粘土岩、第 四系和第三系松散层 等 全 部 陷 落 H=(12)M 5400~辉绿岩、石灰岩、硅全

5 ~8 5 度 600 质石英岩、砾岩、砂 砾岩砂质页岩等 部 陷 落 <400 砂质页岩、泥质砂岩 页岩、粘土岩、风化 岩石、第三系和第四 系松散层等 全 部 陷 落 H=0.5M 注:1、表中:M—累计采厚(m);n---煤分层层数;m----煤层厚度(m); h---采煤工作面小阶段垂高(m)。 2、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对于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系指从煤层顶面算起的法向高度;对于急倾斜煤层系指从开采上限首起的垂向高度。 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以下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粘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防=H冒+ H保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含水层覆盖时(见附图8-1); H防=H裂+H保 根据上两式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米。式中(H冒)、裂高(H裂)的计算参照附录七。 式中H防-----防水煤(岩)柱高度(m) H冒----- 采报冒落带高度(m);

H裂-----垂直煤层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 H保-----保护层厚度(m); a------煤层倾角(°)。 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柱的留设(附图8—2)可参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20m 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 K----安全系(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kgf/cm2); KP----煤的抗张强度(kgf/cm2)。 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附图8—3),防水煤柱的留设: (图) 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隙带上限时,防水煤柱可按附图8—3a、b留设。计算公式为: 2、最高裂隙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水煤柱按附图8-3c留设。计算公式为: 以上两式中: L-----防隔水煤柱宽度(m),L1、L2、L3为分段宽度; H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m); θ----断层倾角(°);

四种污水处理药剂投加攻略

四种污水处理药剂投加攻略 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和再生水利用水质标准均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含量有严格要求。但目前,由于地下水渗入或者雨污混接等原因,不少污水厂的进水中有机物浓度偏低,因此可能需要添加化学物质以保证脱氮除磷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有效的反硝化需要易生物降解的碳源,生物除磷需要短链挥发性脂肪酸,在一些天然水质较软的地区,需要补充碱度以维持整个曝气池硝化过程所需的pH条件;另外,如果使用化学除磷,无论是作为生物除磷过程的补充还是作为主要的除磷手段,都需要添加金属盐和聚合物。本文讨论各种药剂投加方法的基本原理、投加量计算和操作要求。 01反硝化的碳源投加 生物脱氮需要完成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废水中的氨氮首先必须被硝化或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将被作为细胞呼吸过程中氧化简单碳化合物的供氧体被还原成氮气。因此,以去除硝酸盐为目标的反硝化过程必须要有易生物降解的碳源存在。其来源包括进水中溶解性BOD、内源反硝化过程中细胞的腐烂物和各类上清液回流等。当进水溶解性有机物不足而脱氮要求很高时,则需要通过补充化学物质以提供反硝化过程所需要的碳源。 反硝化所用的人工碳源有甲醇、乙醇、变性乙醇、醋酸及醋酸钠等纯化学药剂,或者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糖、糖蜜和废醋酸溶液等。其中甲醇的使用最普遍,且被证明是最合适的碳源。

对于常规的生物脱氮工艺,甲醇应直接投加在缺氧段,并通过缺氧段内的搅拌器与进 水及混合液充分混合,需防止水流剧烈紊流导致甲醇从液相中挥发至空气,也应防止因多余的氧气存在造成部分甲醇被细菌好氧呼吸消耗。如果污水厂采用四阶段或五阶段活性污泥工艺,在后续的缺氧段(第二缺氧段)投加碳源可以获得比内源呼吸更高的反硝化速率,能进一步去除硝酸盐;对于三级反硝化系统,如反硝化滤池、反硝化好氧生物滤池等,则补充碳源对于系统的运行非常重要。因为反硝化过程在主体曝气工艺的下游,进水中的所有溶解性BOD都已经被去除,所以甲醇通常投加于反硝化进水中。 甲醇的投加量受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以及溶解氧影响。甲醇的需要 量可以通过式(1)计算。 甲醇需要量: 2.4、7NO3-N+1.53NO2-N+0.87DO(1) 实际运行中通常按每反硝化去除1mg/L硝酸盐投加3mg/L甲醇考虑,然后根据污水厂 的实际负荷及运行情况进行调整。甲醇投加量的正确控制对三级反硝化系统的运行非常重要。过量投加不仅浪费化学药剂而且会增加反硝化系统出水中BOD的浓度。这对于出水BOD浓度要求不高的污水处理厂,问题不会太大,但是对于BOD限值约为5mg/L或更低的污水处理厂来说,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甲醇的闪点为12℃,是高可燃性物质。甲醇的储存池、管道及其附件和电气系统需要考虑相应防爆措施。甲醇投加系统通常宜安装在室外,并远离其他设备。甲醇储罐应安装浮动式顶盖和压力释放阀与灭火器。 02生物除磷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投加 生物除磷的机理是通过厌氧区中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释放出存储的磷,而在好氧条件下聚磷细菌吸收过量的磷。为保证聚磷细菌的繁殖以及有效的生物除磷作用,需要有充足的挥发性脂肪酸。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可能有VFA存在,包括收集系统的停留时间较长、设有多级提升泵站的原水和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厌氧段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产生。若自然产生的VFA含量不足,就需要在厌氧段外加VFA。 对于生物除磷系统而言,醋酸与丙酸的混合液是外加VFA的最佳选择。实践中使用最 普遍的是醋酸溶液。生产性试验表明,若需要投加VFA(例如在进水中增加溶解性BOD,其中部分将通过厌氧段的发酵过程转化为可用的VFA),则外加VFA的需要量通常为去除每毫克磷需要5~10mg的VFA。通常醋酸为冰醋酸(近似100%溶液)和84%及56%的溶液形态。

隧道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大部分渗漏水位于矮边墙施工缝处,个别隧道边墙壁、拱腰、拱顶施工缝处渗水、综合接地预埋钢筋位置,拱顶基本上没有漏水。从渗漏水部位分析,总结得出渗漏水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一般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或地质受构造影响,局部分布裂隙节理发育带,局部渗漏较严重,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发育。 光面爆破效果不好,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有棱角。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没有把凹凸面补平,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容易把防水板刺破,出现渗漏水现象。 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造成二次衬砌部分地方,铺设防水板及浇筑混凝土不到位,出现渗漏水现象。 安装纵向盲管时,特别是矮边墙部分,纵向盲管没有用防水卷材半裹,造成部分地下水发育地段,矮边墙出现渗漏水现象。 水平施工缝和环向施工缝,现场随意凿槽,安装止水条,造成施工缝处出现渗漏水现象。防水板热熔焊接不到位,也是造成渗漏水现象。 初期支护,锚杆钢筋头处理不到位,进行喷射混凝土,很容易刺破防水板,造成渗漏水现象。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质较多,造成了隧道排水系统,特别是导水盲管的堵塞。 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应根据漏水的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拱部堵排结合,综合治理;边墙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的区域堵排结合;先拱后墙,先堵后排,循序进行。 二次衬砌后注浆 二次衬砌后有渗漏水时应采用二次衬砌内注浆,注浆应根据二次衬砌渗漏水情况布置,孔深为二次衬砌厚度的1/3~2/3之间。二次衬砌内注浆可采用电冲击锤成孔,专用注浆泵注浆,注浆材料选用可灌性好、粘结立强、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结石率高、快凝早强、凝结时间可调的水泥-水玻璃浆液。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水=1:0.5:0.8;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范围内。注浆原则:由下部孔眼向上部孔眼压注,以确保地下水被封堵在二次衬砌背后;由无水地段向有水地段压注,由水少地段向水多地段压注,以使水流汇集,便于引排。 凿槽引排 此方法主要使用于拱、墙单点线流、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雷达检测提供的裂缝状况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10cm的衬砌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 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3cm处用切割机割深为6~8cm的缝,或用冲击钻每隔2cm 钻孔,为凿槽做准备; 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8cm(施工缝)或6 cm(衬砌裂缝)的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2~3 cm厚; 埋管:在槽底埋设φ50弹簧半管直至边墙底部,用锌铁皮固定,边墙底部至纵向排水沟用φ50PVC圆管连接; 封填:分两种情况:针对于施工缝,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针对于衬砌裂缝,直接封填防水砂浆; 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建议厚度0.5~0.8cm;

次氯酸钠投加量计算

市面上的次氯酸钠原液纯度为10%,为了精确投加、防止结晶,我们稀释成1%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原液与水的比例为1 :9。设备的药箱容积为200L,即往药箱中加:20公斤药,180公斤水。共200公斤溶液。按照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为1来计算,即1升次氯酸钠溶液=1公斤=1千克 水处理次氯酸钠投加的计算 近日,大连悦威水处理公司为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安装了一套100g每小时的次氯酸按投加器。次氯酸钠投加器使用液体次氯酸钠药剂,按照生活用水水质要求,投药量通常为1-2ppm。本工程用先进的100g流量型次氯酸钠投加器,最大投加量为100g/h,可根据流量变化在10-100%范围内调节产量。 在设备安装、调试、培训的过程中,甲方负责设备操作的同志非常认真负责,我公司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培训。包括次氯酸钠投加量的计算方法、设备的运行操作说明。1000毫克等于1克那1毫升水等于1000毫克,也就是1克, 1)次氯酸钠药液的配比: 市面上的次氯酸钠原液纯度为10%,为了精确投加、防止结晶,我们稀释成1%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原液与水的比例为1 :9。设备的药箱容积为200L,即往药箱中加: 20公斤药,180公斤水。共200公斤溶液。 按照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为1来计算,即1升次氯酸钠溶液=1公斤=1千克 2)次氯酸钠加药量的计算: 要求水处理中投加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浓度为0.3毫克/升=0.3克/吨,保证水中细菌、微生物全部杀死,达到生活应用水标准。 平均每小时处理井水70吨,那么每小时投加的纯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 70吨/小时 × 0.3克/吨 = 21克/小时 那么每小时投加的1% 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为21克÷1%= 2100克=2.1千克 3)一箱药能够用的时间: 药箱200公斤,一小时加2.1公斤,那么一箱药用的时间: 200千克 ÷ 2.1千克/小时=95小时, 平均每天用水12小时,95÷12=7.8天。即平均每不到一个多星期用完一箱200公斤次氯酸钠溶液。常见的次氯酸钠药液的配比: 1、自来水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1~3mg/l。 2、热电厂循环水、海水杀菌除藻,加药量一般为3~5mg/l。 3、污水处理后生产的中水,加药量一般为5~10mg/l。 石油行业的回填水(注水),加药量一般为3~6mg/l。 4、医院废水杀菌消毒,加药量一般为30~50mg/l。 5、养殖业、畜禽舍的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5~10mg/l。 6、畜产品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1~3mg/l。 7、蔬菜、果品及食品的杀菌消毒,加药量一般为1~3mg/l。 8、酒店、饭店、医院、食品与肉类加工企业及公共设施环境的消毒,加药量一般为1~3mg/l。 9、游泳池杀菌消毒,加药量一般为3~5mg/l。 10、含氰废水处理,加药量一般为40~50mg/l。 11、纺织印染的胚布漂白,加药量一般为1~3g/l;造纸业的纸张漂白,加药量一般为0.5~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针对目前隧道衬砌表面存在裂缝和渗水的质量缺陷,特制订本处理方案,要求施工现场参照方案内容做好衬砌裂缝及渗水的治理工作。 一、衬砌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 1、裂缝成因分析 裂缝的类型主要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及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1)干裂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燥裂缝。干燥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燥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面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 (3)变形裂缝 仰拱和拱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过早脱模,在外力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进而产生裂缝;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外力撞击(大型施工机械、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或大块石等)产生变形裂缝。

(4)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2、裂缝调查及观测 (1)对排查出的裂缝进行统计,根据裂缝的里程位置、长度、宽度建立观测记录,在裂缝未稳定前指派专人按一定频率进行观测,记录裂缝是否有新的发展。 (2)结合裂缝分布及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仪器检测裂缝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采用定位钢筋的仪器测定裂缝段的钢筋位置并检测对应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衬砌厚度,在此基础上判定裂缝是否穿透钢筋保护层厚度或贯穿隧道衬砌。 (3)观测裂缝的宽度变化和错台情况,在裂缝最宽处两侧粘贴两个薄铁片并垂直拼缝处刻画标记线。定期用卡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4)观测裂缝的长度变化,在裂缝两端刻画标记,定期用钢卷尺量测裂缝长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3、裂缝处理 (1)裂缝处理的必要性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是隧道衬砌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隧道衬砌开裂后降低衬砌承载力,损坏外观形象,出现渗水现象,对通风、照明设备的保养,运营期间的安

水处理药剂及投加方法

目录 反渗透专用药剂及投加方法 (2) 第一节絮凝剂 (2) 一 MPT150絮凝剂 (2) 二 FT317 絮凝剂 (3) 三絮凝剂投加方法(计算) (5) 第二节阻垢剂 (5) 一 MDC150 专用阻垢剂 (6) 二 MDC220 专用阻垢剂 (7) 三阻垢剂投加方法 (9) 三阻垢剂投加方法计算 (10) 第三节膜杀菌剂 (12) 一 BiomateMBC 2881膜杀菌剂 (12) 二 Biomate TM MBC881杀菌剂 (13) 三反渗透杀菌剂的投加计算 (15) 第四节膜清洗剂 (17) 一 Kleen MCT103膜清洗剂 (17) 二 Kleen MCT511膜清洗剂 (19) 附录:水处理反渗透专用药剂 (21)

反渗透专用药剂及投加方法 第一节絮凝剂 絮凝剂的介绍: (1) 作用:能够使水中小分子胶体,颗粒聚集成大分子胶体,颗粒而被去除的药剂. 常用的絮凝剂为美国通用MPT150. (2) MPT150絮凝剂是专为多介质过滤器显著改善胶体的去除率而设计,MPT150简洁地说是高分子有机凝结剂,可以直接在多介质过滤器前加入。 一 MPT150絮凝剂 产品特点 1.与反渗透膜相容,不会在薄膜上沉积 2.经过认证可用于瓶装饮用水,饮用水用合格认证 (ANSI/NSF60认证)标准 3.与HyperSoerse MDC150,MDC220,MDC756,MDC754,MDC702兼容 4.增强膜的抗裂性 5.超高分子量,絮凝效果非常好 6.用途说明MPT150是一种高分子量的有机絮凝剂,通过改进性的合成和官能团合理的定位,使其絮凝性能大为增 强。对于城市水二次过滤等低浊水的处理是较为适合的。 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饮料等行业的水处理系 统中。

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及处治研究综述

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及处治研究综述 通过对现有工程隧道涌突水问题的统计分析,结合已有的隧道涌突水资料及隧道水文地质研究理论,总结了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的复杂性,对每种类型的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结合已有的工程处治措施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处治技术。 标签: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处治 1引言 近十几年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隧道,由于山区所处的特殊的区域地质环境,频发的工程灾害是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运营的主要问题。 在隧道建设中,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至,塌方、岩爆、大变形、涌突水等。而隧道涌突水,容易造成隧道施工中断、停止,甚至在隧道支护或者运营之后引起隧道的破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已有的涌突水资料,进行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及处治措施研究。通过此项研究,在涌突水防治方面,不但能够确保隧道的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运营的长期安全,还可以推动隧道涌突水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 2隧道涌突水概况 隧道涌突水问题,不仅造成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在隧道建成投入使用后对隧道的保通性和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于1971年1月动工,10月开始见水井干枯,水位下降。据调查,华蓥山隧道ZK32+927(左线)[1],97年8月突水量达14400m3/d,涌泥砂463m3;大巴山隧道K12+200m 段穿越源滩-莲花池大断裂时,裂隙极其发育,裂隙张开度最大可达15cm,初期的最大涌水量接近1000m3/h,最终稳定涌水量约200~220m3/h[2]。 基岩隧道占隧道建设的大多数。众所周知,基岩中以裂隙水为主,研究隧道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有着重大意义!2008年开始施工建设的西藏嘎隆拉隧道,围岩主要为弱风化、微风化黑云母变粒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石英片岩,裂隙发育。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自拱墙片状出露,09年10月20日13时,掌子面右下侧两个掏槽眼钻进深度约2m深时,该孔突发涌水,地下水将钻杆自孔内冲出,流速较大,水平直射距离达3~5m,估计水压可达2MPa,涌水量最高约300~400m3/h。最后在掌子面做泄水孔,并使用抽水泵对集水进行排抽,隧道内集水情况得到了控制和缓解,最终该隧道在2010年竣工通车[3][4]。 3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 本文在分析了西藏嘎隆拉隧道、达陕高速公路大巴山隧道、狮子寨隧道等以及雪峰山隧道等多条典型隧道涌突水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