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定义】

本病多与跳蚤、螨、蚊叮咬或进食了某些食物如鱼虾、饮料以及消化障碍等有关。

【症状及诊断要点】

1、皮疹为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水肿性红色梭形风团样丘疹,中心有丘疱疹或水疱,甚至大疱。数目多少不等,散在或群集。

2、儿童多见。好发于四肢、躯干。

3、常发于春、夏、秋季。

4、自觉剧痒,夜间为甚。

5、数天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常反复成批发生,约经数周逐渐痊愈。来年又可发疹。

6、无全身症状,少数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毛囊炎、疖等而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

7、应与水痘、荨麻疹等鉴别。

【治疗方案】

1、抗组胺药1-2种口服。

2、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3、外用药:樟脑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外用。

【沟通内容】

1、寻找和去除诱因。

2、避免蚊虫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及花草。

第五节湿疹

【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

【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病人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乏脂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

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嗜酸细胞增多症、培拉格病等;

2、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

3、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

【治疗】

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当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

1、基础治疗

(1)患者教育:需要说明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也应提出相应建议。

(2)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如乏脂性湿疹应去

除使皮肤干燥的因素,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

(3)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

2、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利凡诺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疑与细菌感染有关者可合用外用抗生素类制剂或使用含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

一般弱效或中效激素即有效。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霜对湿疹有明确治疗作用,且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

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8,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可选用各种抗菌素、化学性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

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3、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2)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

7-10天;

(3)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

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

(5)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激素时使用;

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1 (340-400 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 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

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6、复诊及随防: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患者在治疗后1-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时评价疗效、病情变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以及评价依从性等。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病例,要注意分析是否存在:

(1)刺激性因素;(2)忽略性接触过敏原;(3)交叉过敏;(4)继发过敏:如对治疗中的外用药物过敏;(5)继发感染;(6)

不利环境因素和;(7)不良全身因素等。

2014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指南)

2014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就诊指引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就诊指引 (2014年第一版) 一、基本要求 1、严格门急诊的筛查和监测,把住医院大门。 2、针对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规定报告和转运。 3、应建立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排查诊疗专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掌握相关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术,做好个人防护。 4、医务人员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进出隔离病房的人员遵循伙伴原则进行相互检查、相互监督。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的要求,做好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 6、留观、疑似病例转走后的诊室或留观室严格终末消毒后才能接诊下一个病人。 7、发现符合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 (共26页)

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二、相关病例 (一)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二)病例分类 1、留观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 2、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3)不明原因猝死。 3、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 2 -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荨麻疹吗?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 性痒疹。与中医“水疥”类似,已有学者称本病为“水疱湿疡”。是一种婴幼儿常 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深入研究和了解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补充抗过敏益生菌 台敏乐是减少或避免其发生与急性加重的重要策略。 一、发病原因:引起丘疹性荨麻疹的二因素很多,主要分以下4类: 1、昆虫:臭虫、跳蚤、蚊虫、螨等昆虫的叮咬,会引起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尤其是小 儿,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有一种属于螨类的小虫子,它常藏在谷草、草席、面粉、灰尘里,由于它的个子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但如果被它叮咬一口之后就 会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少数儿童还可由于误食了含有肠道寄生虫的食物而引起过敏 性反应,也可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2、接触花粉:花粉也是引起儿童过敏的原因之一。 3、过敏性食物: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品,属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如果食用了这 些食物,就 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4、宠物:有宠物的家庭中,小孩会接触到猫、狗的皮毛、鳞屑及寄生虫,也可 能引起丘疹 性荨麻疹。 二、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 1、免疫性荨麻疹分为3型:

▲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急性荨麻疹。常见变应原为食物、药物、气源性变应原、微生物等。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荨麻疹性血管炎。 ▲自身免疫反应:慢性荨麻疹。 2、非免疫性荨麻疹分为3种: ▲假性变态反应(组胺释放剂引起):急性荨麻疹。组胺释放剂包括阿托品、吗啡、哌替啶、阿司匹林、可待因、维生素B1,各种动物毒素及食物(鱼、虾、蟹、蛋、蘑菇、草莓等),以及水杨酸、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 ▲物理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病因不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三、临床表现: 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龄期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典型损害为纺锤形,水肿型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但一般不对称。皮疹奇痒,夜间尤甚。常反复发作。 四、如何治疗丘疹性荨麻疹? 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关键在于控制体内IgE的合成,在各类免疫球蛋白中,IgE 是合成率最低的如果自体合成IgE的能力过高,与过敏原结合物就越多,引起的组胺等炎性介质就越多,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的发生。那么,控制IgE的合成就成了预防荨麻疹的关键。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与诊疗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te d’Ivoire 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4%-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EBV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 1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丘疹性荨麻疹药方

丘疹性荨麻疹药方 验方一 组成: 麻黄连翘荆芥僵蚕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制用法: 各味药物均予常规剂量,小儿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黄生用,煎时后下,全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 丘疹性荨麻疹。 加减: 若风盛痒剧,风团多,要酌加祛风药如防风、钩藤、蝉脱;若湿盛疱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车前子以加强利湿之效;若热盛皮疹红赤,可酌加栀子、黄芩以长清热之能;若平素血虚,面白舌淡,脉濡细,可酌加当归、生地、白芍、丹参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肤,继发感染而生脓疮、糜烂,则本方宜去麻黄、僵蚕,加蒲公英、苡仁、败酱草等,重在清热解毒。 验方二 组成: 当归20克黄芪30克艾叶10克大枣10枚香附15克荆芥2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芩20克陈皮20克沙棘果25克党参25克用法: 此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日服3次,每次服药量约200毫升左右。 功用: 养血,祛风,止痒。 主治: 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验方三 组成: 路路通10~20克乌梅6~10克地龙6~10克北防风6~10克蝉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 疏风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通络,透疹止痒。

主治: 过敏性皮肤病风热型,症见皮损为丘疹、红斑或风团,伴有轻度发热、口渴、瘙痒等症,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加减: 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有表证者加荆芥。 风疹疗法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在表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后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45克,竹叶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荆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2、邪毒内盛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 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蝉衣7克,连翘12克,黄连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红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大便干结加全瓜蒌、郁李仁等。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埃博拉出血热等 6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等 6种传染病 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 目录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8) 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3) 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17)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3) 拉沙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27) 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32) 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35) 西尼罗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40) 西尼罗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45) 马尔堡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50)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te d’Ivoire 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4%-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EBV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 1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 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埃博

埃博拉应急预案

桥西中心 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护我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方案,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结合我中心实际,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措施,预防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和流行。 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发挥三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的作用,强化常规监测和依法报告疫情,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迅速采取措施救治病人、隔离密切接触者,切实做到“四早”。 2 、以专为主,专群结合。 坚持以专业防控为主,结合实际,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实行协调联动、出入双控机制,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蔓延。 积极防御,快速反应。 充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通讯渠道畅通,加强专业队伍培训和技术演练,强化应急意识,做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坚持科学决策、科学防控,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埃

博拉出血热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报告疫情,依法采取措施,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监测与预警 认真执行卫生部下发的卫生系统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方案,按期完成疫情监测报告和疫情直报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网络畅通。 三级疫情监测网。巩固和完善各居委会疫情监测报告网。发现可疑患者情况,向中心防疫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2、疫情报告。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和预检诊室作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监测点。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 中心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对违反规定,漏报、缓报、瞒报疫情的任何科室和个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病例诊断中心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根据《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进行初步诊断,并配合专家组做好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排除。 三、组织指挥 日常领导管理机构中心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一)领导小组: 组长:马俊财

荨麻疹的类型

荨麻疹的类型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发病迅速,消退亦可迅速,有剧痒。我们常见的荨麻疹有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和丘疹性荨麻疹,而针对四种具体的荨麻疹,我们有怎样的药用方法呢? 荨麻疹的类型1、急性荨麻疹 治疗急性荨麻疹,首先要了解急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病因,这样疾病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们荨麻疹的发作是由于血毒,血燥,血热引起的,血毒是难以清除干净的,原因在于内脏像一个造毒机器不断向血液中输入毒素,所谓:表在血毒,根在脏腑,五脏之毒不除,血液中的毒素就无法清除干净,清血毒必先排脏毒,这样表皮细胞的分化机制才能得以完善。用有针对性的中成药物由内进行温和调理,将毒素排出,从而是可以达到根治的。 荨麻疹的类型2、慢性荨麻疹 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进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非常有疗效。另外,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慢

性荨麻疹患者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荨麻疹的类型3、寒冷性荨麻疹 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内用中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中药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中药可以抑制风团的产生。中药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荨麻疹的类型4、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龄期前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可用熏洗疗法,取鲜红萝卜全株,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日洗1次。 温馨提示:荨麻疹常常会因卫生问题而产生,所以要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

丘疹性荨麻疹越挠越麻烦!

前言:夏天气候湿热,预防丘疹性荨麻疹要注意清洁空调、凉席,及时清理积水。 陆小姐是位办公室白领,平时着装以长裤为主,夏天到来,办公室的空调也开始派上用场。一天开完会后,突感自己的脚踝奇痒无比,随后发现鞋子与裤子之间唯一裸露的脚背处长了很多一粒粒花生米 大小的红色“疙瘩”,由于奇痒难当,她又只能抓挠,谁知道越抓越痒,“疙瘩”越变大,不久“疙瘩”上面长起了小水泡。平时蚊子咬,过一天就会自动消失,她百思不解今年的蚊子怎么会这么毒?无奈之下,只能到皮肤科就诊。 对此,皮肤科专家解释到:由于目前正值炎夏,气温高、雨水多,因蚊虫叮咬患上皮肤病而前来就诊的病人比之前明显增多,其中妇女、儿童是高发人群。陆小姐患上的是丘疹性荨麻疹,通常是臭虫子、蚤、虱、螨及其他昆虫叮咬所致。皮损往往持续数天以上不消退,一抓就变大,甚至还在表面生水疱,儿童易抓破继发皮肤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主要是由臭虫、跳蚤、虱子、螨虫、蚊子、米恙虫等叮咬引起的过敏。皮疹一般发生于躯干和四肢的裸露部位,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约花生米大小,顶端部可有小水疱,剧痒。除此之外,部分食物也可诱发类似表现,与虫咬不同的是,不仅限于裸露部位,因为从体内发出,所以身上、四肢非外露部位都会有。欧淇贝康抗菌乳膏专家说到:丘疹性荨麻疹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情有独钟,一般来说,此类的病人如做过螨虫皮试,大多呈阳性反应。

温馨提示: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如消灭臭虫子、蚤、虱、螨及其他昆虫,对长时间停用的空调、凉席在使用前要积极清洗、消毒,其中往往有大量螨虫滋生;注意避免可疑食物。治疗上可以用炉甘石洗剂(痱子水)1瓶加四环素4片混合外涂,每天数次,坚持一周以上;如果晚上睡觉感到奇痒难当,可以服用扑尔敏1片。尽量避免搔抓,或者用热水洗烫,以免加重症状。

丘疹荨麻疹症状图片

丘疹荨麻疹症状图片 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斑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E中介的,然后是较为持久的丘疹样反应。立即型风团红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而丘疹存在时间较长。有人认为属迟发性过敏反应,初次叮咬后致敏需10天左右,此时再受叮咬即发生皮疹。此外,有些患者可能与环境变化、胃肠道障碍或食物过敏等有关。 丘疹性荨麻疹 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常分批出现,散在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图1)。 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 本病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皮疹,皮疹为纺锤形,水肿性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痒,抓破后容易糜烂而致继发感染。单个损害的皮疹约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新损害的皮疹常不断发生,所以同一人皮肤内可见不同期的皮疹。 按中医辨证,皮疹成批出现,丘疹色红,坚硬如粒,瘙痒明显,哭闹不安,舌尖红或边红,或兼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咽痛,咳嗽,是风热壅滞证。如果皮疹比较大,上有水疱,痒痛明显,面黄烦躁,或精神困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是湿热蕴滞证。病程已久,皮疹反复发作,色红而痒,口渴口臭,时有腹痛,大便干结,夜间磨牙,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厚腻,是积滞蕴热证。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6种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指南和诊疗方案

6种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指南和诊疗方案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近日通知印发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 尼罗热、马尔堡出血热等6种输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以有效防控这些输入性传染病,并为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一.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该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二.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该 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在蚊和非人灵长类之间周期性地发生自然感染循环。 三.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 尼日利亚、利比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寒战、咽炎、胸骨后疼痛和蛋白尿,可出现多系统病变。 四.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人感染裂谷热病 毒后多无症状,少数可有发热、头痛、视网膜炎、出血等表现。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中东地区也有报道。 五.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感染鸟类、人类和马、牛等哺乳动物。鸟类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人主要通过带毒蚊虫叮咬而感染。人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多数没有症状,约20%可主要表现为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性脑炎。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在北美、欧洲和非洲等地引起流行。 六.马尔堡出血热是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伴有严重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 染性疾病,经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绿猴并主要在非洲流行。 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这6种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报告

治愈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疗方法大全

治愈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疗方法大全 治愈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疗方法大全 1:拔罐疗法 处方:凡士林、酒精各适量,火罐一个 用法:先将凡士林一薄层于脐部,再将酒精滴数滴与火罐内,棉球引燃,火旺时将罐扣在脐眼侧位,5-10分钟拔罐,日拔3次。 疗效:拔罐1天,有效率达96.1% 2:药酒疗法 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日3次疗效:用药3天,治丘疹样荨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 3:中成药疗法 药名:云南白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险子1粒,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不服保险子。 疗效:服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疗法 处方:鲜红萝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 避风。日洗1次疗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慢性荨麻疹也出现以下一些特殊的症状:

(1)蛋白性荨麻疹(食物型):食用鱼、虾、蟹、鸡蛋、牛奶,牛肉,羊肉,猪肉等各类含蛋白质的食物,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 (2)压迫性荨麻疹(压力型):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 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 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3)血管炎性荨麻疹(风团型):特点是皮疹为风团,持续时间长,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出现血管炎症变化.主要是过敏原 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可伴有不规则发热,继而皮肤出现风团皮疹,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 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血管炎性荨 麻疹常也是皮肌炎、变应性血管炎的早期症状,故应及早及早脱敏 治疗,防止症状复杂化。 (4)色素性荨麻疹(色素型):有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色素性结节,搔抓摩擦后变红发胀,留有色素斑的慢性荨麻疹. (5)水肿性荨麻疹(水肿型):水肿型巨大荨麻疹,是真皮深部和皮 下组织过敏导致血管扩张,形成局部性水肿,具有反复性特点,突然 在脸部,四肢和全身出现皮肤水肿,肿胀,浮肿。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 咽部和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6)日光性荨麻疹(日光型):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以女性多发。 (7)药物性荨麻疹(药物型):是由于服用各种中药和西药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 斑样表现。患者还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 样反应,可有心肾损害,属过敏性荨麻疹复合反应。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和()为本病传染源。 2、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 3、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是()天。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5、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病毒,是一种感染( ) 动物的疾病。 二、是非题:(每小题5分)。 1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2、目前只发现4种埃博拉病毒。() 3、人群对埃博拉出血热普遍易感。() 4、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控意识,洗手很重要。() 5、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不需要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三?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 1关于埃博拉病原体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 B.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C.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 链DNA病毒D.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2、埃博拉病毒对人不致病的类型为:() A.扎伊尔型B苏丹型C.本迪布焦型 D.莱斯顿型 3、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A.接触传播B、性传播C、气溶胶传播D、消化道传播

A.数小时B、1-3天C、3-5天D、2-21天 5、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 A. 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 B. 多器官灶性坏死 C.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 D. 小包含体 6、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 A.注射疫苗 B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C.药物预防D.杀灭非人灵长 类动物 7、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B、埃博拉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超级病毒 8、埃博拉病毒对热有()抵抗力。() A、微弱 B、低度 C、中度 D、高度 9、埃博拉病毒60 C需()小时灭活。() A、1 B、2 C、3 D、4 10、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丫射线、甲醛、()、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A、高锰酸钾 B、次氯酸 C、漂白粉 D、漂精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 、简述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丘疹性荨麻疹能自愈吗

丘疹性荨麻疹能自愈吗 丘疹性荨麻疹易在儿童身上发作,当然成年人也会有发作的现象。丘疹性荨麻疹奇痒无比,越挠越痒,真的让人欲罢不能,而且很多人自控能力很差,经常忍不住去抓,抓破皮也没有停手的意思,皮肤看起来血肉模糊,这么折磨人,的丘疹性荨麻疹能够自愈吗? 丘疹性荨麻疹又被称作风疹、风团,在小儿时期易发,患病的孩子皮肤会有很多大小均匀的红色丘疹,或者是丘疹样水疱,瘙痒难耐,易反复发作。如果是成人免疫力下降,也会引起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因为奇痒,孩子会因此哭闹烦躁,抓挠破皮后会感染化脓。春夏季节属于丘疹性荨麻疹的高发季节。 丘疹性荨麻疹大多由被蚊虫叮咬引起发作,每个患者的病程也不相同,有的患者在1周后能够自行消退,皮肤会留下一些色素沉着,但是陆续又会出现新的皮疹,天气转凉后可以慢慢痊愈,但第二年的春夏季又会发生。 所以丘疹性荨麻疹一般很难自愈,即使暂时的皮疹消退,也很快会有新的皮疹发出,所以发病后应及时干预治疗。 丘疹性荨麻疹比荨麻疹严重吗 痒和痛,都是需要人们拥有一定能的耐力才能承受的,但其实痒比痛更折磨人。但痒比痛更让人难以忍受。丘疹性荨麻疹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让人痒到抓狂的疾病。丘疹性荨麻疹是幼儿常见的皮肤病。那你知道丘疹性荨麻疹和荨麻疹哪个更严重吗? 丘疹性荨麻疹和荨麻疹的严重程度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而且二者究其根本都是源于过敏。丘疹性荨麻疹属于荨麻疹中的一类。在发病机理上,其实两者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种免疫方面的变态反应。小朋友在被蚊虫叮咬后,很容易诱发丘疹性荨麻疹,被叮咬过的部位,会有很多红色大包出现,大小形态都比较均匀,少的情况下三五个,多了可连成片,群成堆;有时疙瘩中心有水疱,尤其是手足部位容易发生张力性水疱,奇痒难忍。 而荨麻疹所表现的疹为风团以及潮红斑,大小和形状都各异。荨麻疹会突然发生,几团大量涌现,可以在几小时后自己消退,而且在消退后看不到任何痕迹,但同样可以反复发作,痒的程度和丘疹性荨麻疹接近。 丘疹性荨麻疹能洗澡吗 丘疹性荨麻疹以发生在孩子的任何部位,看着宝宝身上的包,家长们就犯了难,孩子这种状况,能不能给孩子洗澡呢?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香坊区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50%-9O%。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加蓬、南非、乌干达、刚果、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病人、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与感染控制等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Ⅴero 和Hela等细胞敏感。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

较大,但同一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 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Υ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主要传染源。狐蝠科的果蝠有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接触自然疫源地或实验室的感染动物可以导致人的发病。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定义】 本病多与跳蚤、螨、蚊叮咬或进食了某些食物如鱼虾、饮料以及消化障碍等有关。 【症状及诊断要点】 1、皮疹为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水肿性红色梭形风团样丘疹,中心有丘疱疹或水疱,甚至大疱。数目多少不等,散在或群集。 2、儿童多见。好发于四肢、躯干。 3、常发于春、夏、秋季。 4、自觉剧痒,夜间为甚。 5、数天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常反复成批发生,约经数周逐渐痊愈。来年又可发疹。 6、无全身症状,少数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毛囊炎、疖等而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 7、应与水痘、荨麻疹等鉴别。 【治疗方案】 1、抗组胺药1-2种口服。 2、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3、外用药:樟脑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外用。 【沟通内容】

1、寻找和去除诱因。 2、避免蚊虫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及花草。 第五节湿疹 【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临床表现】

荨麻疹介绍

荨麻疹专题 了解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俗称“风疹块”。其典型特点是:首先出现瘙痒,随后出现风团,抓挠后或出现抓痕,风团呈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红色、白色或皮色,一日可发数次,呈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奇痒难忍,坐卧难安。 身体不适: 部分人群有心慌、心律紊乱、烦躁、恶心、吐、腹痛、腹泻;有的可出现喉头水肿、头昏、血压降低或过敏性休克。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经数天或数周可恢复,后者则反反复复持续数月。 荨麻疹症状概括 瘙痒红肿热痛皮肤炸裂感针刺感晚上容易痒醒影响睡眠。 个别人产生内脏过敏,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甚至休克的情况。 荨麻疹反复出现怎么办? 通过对荨麻疹内在机制的分析,我们知道,无论是免疫性反应还是非免疫性反应,都是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组胺等过敏介质而引发荨麻疹。因此,得了荨麻疹单纯使用抗组胺产品起到的止痒作用很短暂,因为它们并不能防止组胺的释放,也就不能防止荨麻疹反复。再者,抗组胺产品只针对组胺,对其他过敏介质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这类产品,可对肝肾造成很大伤害。 对于荨麻疹人群来说,其感官上的瘙痒难以忍受,其反复出现更加折磨人。因此,止痒只是基本的需求,而能够防止荨麻疹反复,实现过敏体质的真正改善才是根本的要求。荨麻疹反复怎么办呢?景岳辅敏康高级专家陈博士指出,应该从荨麻疹的内在机制出发,对于免疫性反应,应远离过敏原,修复过敏参与细胞,改善过敏体质;对于非免疫性反应,应修复过敏参与细胞,平衡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体内或体外各种刺激因素的抵抗力。 引发荨麻疹的六大过敏原 辅敏康专家解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5以上的人一生至少得过一次荨麻疹。荨麻疹的原因比较复杂,随着多年我们研究总结,荨麻疹的发生多是由于过敏体质以及接触过敏原造成,下面讲述六点原因,可以帮助您知道易引发荨麻疹的具体过敏原。 环境因素 吸入物、物理或化学因素,可昆虫叮咬,毒毛刺入,以及接触荨麻等。 感染因素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饶虫等,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都可以导致。 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如愤怒,悲伤等引起体内乙酰胆碱释放,作为介质导致发生。 化学因素 青霉素、疫苗、破伤风抗毒素、痢特灵等;被狗咬伤,注射狂犬疫苗,用阿司匹林、造影液等引起荨麻疹。 食物因素 食用鱼、虾、蟹、蛋类等大量高蛋白食物,难以全部消化,被身体吸收后易引起荨麻疹。 遗传因素 父母有过敏史的子女发生荨麻疹可能性增加。父母一方有过敏体质的,后代有约50%机率遗传到,而如果父母双方均为过敏体质,后代有80%-90%过敏。 认清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