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

学会如何爱自己的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姚集中心小学马玲

当今的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根本没有机会体会四季的冷暖;当今的孩子被几代人的爱层层包裹,根本没有机会体验成长的酸甜;当今的孩子被现实“神”化了——家庭、学校是他们绝对行使权利的场所,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眼下的教育制度是他们“模糊自我”的催化剂;我们的孩子要成长,我们的孩子要独自面向真实的社会,想一想:从小到大没有品尝过跌倒的滋味、没有挨过小伙伴的拳头、没有体会过害怕犯错后被惩罚……就这样没有给予任何正能量的技能训练就把他们推向社会,这和温室中的花朵突然暴露于酷暑和严冬又有何区别呢?学会爱我们的孩子吧!

一.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机会

不要试试包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分内的事儿要做。成人赚钱养家教育子女天经地义,学子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自理技能习得礼仪实属分内之事,学龄前儿童,幼儿同样需要靠成人帮助下而习得的基本技能。

二.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才子”。

我想:这就是让孩子“忆苦思甜”,锻炼坚强的内心吧!

三.帮助孩子正确的看待“挫折”

山有巅峰,也有低谷;水有深渊,也有浅滩。人生路也是一样,有坦途,也有坎坷。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行走在崎岖路上所感悟到了多少哲理。每个人的成长、成熟乃至成功都绕不过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它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在的孩子别说承受挫折,就连感受挫折的机会也少之甚少: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不缺爱的孩子——整日有几代人的陪伴,分内的事有“佣人”(把孩子当成小皇子)争先恐后的包办、代办,“挫折”尚未露面就被早早铲平。这样怎么能行?孩子应该接受自然风雨的洗礼,放手吧!小小的挫折会让幼苗更茁壮,过分的爱只会让幼苗变成弱苗、残苗。

四.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机会

孩子从出生、成长到成熟需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的过渡与融合,在不同阶段会经历不同的挫折。

(一)“家庭”挫折——来自于家庭的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有家人关爱的孩子固然挫折也很少,而有这样一群人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孤儿,单亲孩子,父母外出就业的留守孩子……尽管生活境况各异,但内心有着同样的感受——孤独、自卑、恐惧、无助……

告诉这些孩子不要怕“苦难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困境中引爆潜力。先让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些小故事:

1“破茧”

一天,有一个小孩凑巧看见一只茧在树上蠕动,像是飞蛾要破茧而出。可是过了好长时间,飞蛾还在茧里奋力挣扎,怎么也挣脱不了茧的束缚。小孩儿等不及了,“干脆帮帮它吧”。于是,他就用小剪刀在茧上破了个小洞,飞蛾出来了,一个身体臃肿,翅膀异常萎缩的飞蛾蹒跚的爬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再也不可能

坚硬,更不可能伸展,只能跌跌撞撞的爬着……最后,飞蛾死掉了!唉!善良的孩子,有些障碍是不可能靠别人克服的。就像飞蛾破茧,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液体才能流到翅膀上,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2.“缺陷也是一种美,缺憾也许就是幸运”。

海伦.凯勒在一岁的时候,因为生病,眼睛看不见东西,而且又聋又哑。想一想:一个听不见声音,看不见东西,又说不出话的孩子比起那些孤儿、单亲孩子、留守儿童能算得上是幸福的吗?有父母的陪伴就不孤独、不自卑、不恐惧、不无助了吗?她会怎么办?她哭过,她也闹过,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会比我们这些肢体健全,身体健康的人多得多……她放弃了吗?没有!海伦.凯勒并没有向不幸低头,她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耐心帮助、指导、熏陶、教育下,逐渐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生活的故事》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挫折的态度。

(二)“学校”挫折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不同境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素养,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聚在一起;需要思想碰撞,需要行动交往,需要争取,需要忍让;会产生骄傲,会充满信心,会满怀沮丧……这些是孩子们必须经历的“酸”和“甜”。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当允许他们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想办法修正、改变、完善。别再因孩子之间的小小磕碰去学校大吵大闹,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引路人”。别再为自己的孩子因不完成作业、扰乱课堂纪律……而受到小小的惩罚就对老师破口大骂,甚至是大闹学校,要知道孩子正处于善于模仿的年龄,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榜样。他们更需要在“学校教育”这片土壤中,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更加茁壮的成长。然而,现实的大气候和现行教育制度牢牢的捆绑着“仁师”的手脚,让他们活得非常小心。作为教师的我们整日想的不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不是学生习得了多少学习策略的技能……而是如何不迁怒于家长,如何稳当的上好一节课——哪怕是批评了学生,课后还要及时的做好沟通,生怕学生想不开(如今的孩子心理太脆弱),生怕家长来找事儿……教师的心路充满迷茫——在学校该如何给予适时适度的“挫折教育”?“有心而无力!”目前,小心翼翼的教师只能也只敢给自己的孩子一些“挫折机会”,也只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能正视并承受适当的挫折。可我们打过书的孩子怎么办?谁来为孩子们未来的路“保驾护航”?谁又能为孩子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甚至无法“正视”生活中的小小挫折买单?这值得每一个家庭,甚至全社会反思。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三)“社会”挫折

人生本无坦途,社会是成长的舞台。成长的道路充满荆棘,布满崎岖。咬牙跨过去就是强者,一时的挫折并不代表整个人生,只要有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你会发现风雨后的彩虹更美。好莱坞著名演员史泰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追星之路”并不是想想中铺满鲜花和掌声。他也曾穷困潦倒(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购买一件像样的西装)的行走在追梦的路上——好莱坞当时共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仔细划定的线路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一一前去拜访。但第一遍拜访下来,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无情的拒绝,史泰龙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不久,他有从

第一家开始了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与第二轮相同。但他没有放弃,不久后又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第350家电影公司时,这里的老板竟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几天后,他被应邀前去仔细商谈。就在则此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他的处女作《洛奇》终于问世了。怎敢想向?——面对1850次的拒绝,怎样坚强的内心,怎样坚定的信念才可鼓起如此惊人的勇气?真的难以想象!

回到现实,擦亮眼睛,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再看看自己,看看我们的孩子,缺失什么,而作为家长、老师、教育机构的领导又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