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之我见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师,主要设计参数,外部概貌与内部结构设计。这是我自己的一次游历,也是一次开眼界的过程。全文都以我的游览顺序为线索,从我的视角出发,着重介绍了内部结构中的北水下长廊、公共大厅、音乐厅、戏剧场和花瓣厅。除了描述它们的外形和展厅布置,分析了色彩以及应用性,还分别指出了各个场地的特色设计,包括材料的运用,特殊设备的采用以及走向的设计,从环境心理学,领域性与人际距离,私密性与尽端趋向,依托与安全感,从众与趋光心理等着手分析,对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完全的解释。但是由于本人知识与经验有限,所以肯定有不完备的地方。相关参数有参考网络数据,虽然不完全是自己写的,但至少数据真实性可以保证,自己也有相关看法在里面。

关键词:尽端趋向,趋光心理,人性化设计,色调,材料,心理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除了占据着地理优势之外,其独特的壳体造型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瞩目。

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 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走进国家大剧院,首先来到的是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下长廊。这条水下长廊长约80米,宽约24米,顶部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白天,上方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在太阳的照耀下,透过玻璃质地的天花板投影下来,与两侧青石板墙壁上疏密有致的气泡状小孔相映成趣,游客犹如置身于艺术海洋一般。这类设计,除了在视觉方面给予人们以享受之外,水适宜的比热容对于剧院内部的温度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廊道内部有对称式的小

花坛,伴着大圆柱,虽然过于严谨,但透露出了剧院庄重的风格,色彩丰富的小花以及独具艺术特色的雕像常常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北水下长廊东西两侧设有艺术展厅,常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展厅是内嵌式的,而且深入内部还有连通的各个房间,每个房间内有不同的内容,互不影响而又有联系,满足了人们的“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穿过有着别致的椭圆形的钮钉的大铜门,来到了公共大厅。公共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穹顶距地面46米,由无数根巴西红木拼装而成,其间以金属条分割为若干个区域。每条红木的色彩深浅有别,每个区域的拼贴走向各不相同,充满变化和层次。公共大厅北侧巨大的玻璃帷幕,采用弧形设计,营造出舞台上幕布缓缓拉开的景象。掠过人工湖,有一弧形的走道,在大剧院之内时,透过玻璃帷幕往外看,上面行走穿梭或者活动的人俨然成了演员;而身处剧院外的行人,同样可以透过它看到剧院中来来往往的人影,如同观看一出正在上演的舞台剧一般。公共大厅的地砖都是由中国各地采集而来的名贵岩石打磨而成,及其华贵与出彩。白天的此地,成为剧院内最为光亮的地方,设计者及其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在此处设有咖啡厅与临时的小舞台,让来此处的游客休息与消费。

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观众席

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最别致的是它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让人心理感到舒适。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主要上演话剧、京剧、地方戏曲等演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墙壁是由杭州的丝绸包覆而成,极具奢侈,又不失名族特色。座椅颜色为暗红,也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需求,每个座椅都有独立的空调,而且还考虑了女性穿裙子的特点,将风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除了各种各样的演出厅,剧院由很多别致的空间也令人欣赏。首先是衣帽间,按照国际标准,国家大剧院设置了容量可观的衣帽间,大剧院衣帽间分东西两侧,一侧是蓝色衣柜,一侧是红色衣柜,分别列在检票通道的两侧。每侧衣柜分别有9组衣柜,可以同时寄存848件包和664件衣服。即便是在大剧院三个剧场同时散场时,最多14分钟便可以保证包和衣服全部取完。

其次是花瓣厅,其位于歌剧院五层屋顶平台,因独特的形状、位置和视角,成为大剧院里最具特色的开放空间。从这里可以俯瞰公共大厅,并透过渐开的玻璃幕墙放眼远望,剧院内外的美景尽收眼底。大多数参观的都喜欢来到这里,光线明亮视野好,还有各种展品,包括纪念物,知名音乐家的手模与戏服等,满足了

人们想要拉近与大师距离的心理追求。

最后关于公共设施的设计。剧院的电扶梯十分科学与人性化。在无人的时候,它是缓慢运作的,一旦有人上去就会加速。运作在国家大剧院的东北角专门安装了轮椅升降机,并有工作人员在无障碍通道处值班,负责送坐着轮椅的观众入场。此外在国家大剧院的各个楼层也都设置了专门供轮椅乘坐的电梯,以方便大家观演游览。在各个主体建筑内部都有多个应急通道,保证了紧急情况时的安全疏散。

剧院的设计十分新颖,建筑内部与外部结构独特,让人难以摸透下一个景观会是怎样。但正是这样的设计,才能让人感兴趣,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趣味。我本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游览了一盘,我喜欢别致而富有特色的事物,所以国家大剧院的某些地方让我特别喜欢,但是,对于某些材料的运用,我觉得过于奢华,例如公共厅的地砖,虽然华贵,但又会显的主次不分,铺张浪费了一点。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声学工程(包括剧院座椅声学)

国家大剧院声学工程(包括剧院座椅声学)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剧院声学设计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座的歌剧院、2017座的音乐厅、1040个座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东西长210米,南北长140米,高46米,地下部分深-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入口和通道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剧院声学设计声学主设计为法国CSTB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国内声学配合单位,协助CSTB完成深化设计、理论计算、实验研究等工作,就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建筑声学新方法、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 国家大剧院的4万m2“蛋壳”屋盖非常巨大,为减轻结构荷载,采用了钛金属为装饰面的轻型屋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降雨时,室内会受到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干扰。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该屋盖结构的空气声隔声和雨噪声隔绝实验研究,在进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屋盖底层采用纤维素喷涂防止雨噪声的方案,并最终得到了应用实施。即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的K-13纤维素喷涂吸声材料。 实验显示,未喷涂纤维素前,屋盖空气声隔声量最高只能达到Rw=37dB。喷涂后,屋盖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提高到Rw=47dB。在雨强1mm/min的大雨下,雨击隔声量可达到Lpn,w=40dB,估算大厅室内噪声小于25dB(A)。 纤维素喷涂能够大大提高屋盖隔声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一、纤维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厚钢板上起到了一定的声阻尼作用,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二、纤维素为密实颗粒状粘稠材料,喷涂后起到了良好密封作用。 另外,纤维素喷涂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据检测,25mm厚纤维素喷涂层降噪系数NRC 达到0.75。国家大剧院的屋盖经纤维素喷涂后,大厅内混响明显降低,语言清晰度明显提高。另外,纤维素喷涂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建筑节能效果明显。纤维喷涂吸声材料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但在国内,国家大剧院剧院声学设计工程首次大规模应用。因其良好的声学、环保、防火、粘着力强、易于施工等特性,必将广泛地被体育、文化等大型建筑场所采用。 2 戏剧场的MLS声扩散墙面 戏剧场观众厅墙面采用了MLS设计的声扩散墙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列的竖条,目的是扩散、反射声音,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音更美妙动听。MLS称为最大长度序列,是一种数论算法,其扩散声音的原理是,声波到达墙面的某个凹凸槽后,一部分入射到深槽内产生反射,另一部在槽表面产生反射,两者接触界面的时间有先后,反射声会出现相位不同,叠加在一起成为局部非定向反射,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凸槽整体上形成了声音的扩散反射。剧院声学设计MLS扩散墙面的设计需要进行数学计算,并在声学实验室中测量设计方案的效果。 戏剧场MLS墙面的凹槽深度15cm,每个凸起或凹陷的单元宽度约20cm,面层为约4cm厚的木板外贴粉红色装饰布,凸起单元内部填充高密度岩棉。其热烈夺目的视觉氛围和神秘十足的声学造型,为戏剧场增添了令人遐想的艺术效果。

国家大剧院发展目标及做法

国家大剧院的兴建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综合国力提升在文化领域内的体现,彰显了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国家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担负着展示和引领中国表演艺术、推动中外艺术文化交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和培养人才这两大主题促发展、促繁荣,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开放和交流水平,积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1.努力成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意志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其使命在于,展示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示范性、导向性和代表性的作用,激发民族文化艺术形式的更新和创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日趋强烈的需求。作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关注艺术水准,由艺术委员会和艺术总监严把艺术关,坚持艺术性、经典性,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开创民族文化艺术的新格局。国家大剧院致力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多民族表演艺术的卓越成就,追求艺术性、原创性、经典性,扶持本民族原创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通过委托创作,政策扶持等鼓励民族舞台艺术的创作与展示,借助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将本土表演艺术推向世界。 . 2.努力成为艺术教育普及的引领者 国家大剧院是面向大众开放的文化艺术场所,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国家大剧院立足于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艺术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演出、展览、举行讲座、开展大师授课、组织后台参观、进行远程辅导等方式,使艺术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普通家庭服务,全面引导和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 3.努力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最大平台 艺术交流的活跃与频繁,是国家大剧院生命活力的一个侧影,更是国家大剧院融入世界一流艺术机构、跻身国际知名大剧院领袖级成员的重要体现。国家大剧院要致力于汇聚人类表演艺术精华,为中外优秀文化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平台。国家大剧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要引进国外优秀剧目,也要积极为优秀剧目提供创作、表演的机会和舞台,更要为民族优秀剧目走向世界做出贡献,力争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最大平台。 4.努力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国家大剧院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以公益性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强内在创新能力和产业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过投资剧目创作、开发延展性文化产品等多种方式拓展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大剧院品牌为核心,辐射众多相关企业与产品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开设音像制品店、音乐书店、艺术书店等市场手段经营相关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产品发展方向、开拓文化艺术产品的市场空间;通过完善的法律程序保障自主知识产权,充分释放文化创造活力、加强文化创新精神,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5.努力成为国际知名大剧院领袖级成员 作为国家级的现代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已经具备成为国际知名大剧院领袖级成员的体量、规模和设施条件。国家大剧院正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以广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人类文化精华,在世界主流文化走向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寻求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合作,打造艺术精品,使国家大剧院成为让世界同行所敬重的艺术殿堂. 二做法 现在国家大剧院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强、拥有六大品牌特征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用实践铸就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品牌。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吸引着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而随着对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机制、营销模式、国家大剧院品牌价值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国家大剧院的成功之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一)在抓剧目建设上,国家大剧院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1. 定位较高。剧院始终秉持“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艺术”的“三高”定位。

国家大剧院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 中国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的控制 刘文镔徐雷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摘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湿式自动喷水、干式自动喷水、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雨淋、水幕及水炮等各消防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并绘制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控制 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复杂,共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消防水炮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现将各系统的控制应用分述如下。 !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 剧场区消防环道上水泵接合器使用时,由消防队员电话通知消防控制中心远控或手动开启室外消火栓泵。 !%&室内消火栓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见图!。 图!室内消火栓系统工作原理 在消火栓箱内配置有消防按钮。当火警时,打碎或开启消火栓箱的玻璃门就可按消防按钮直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启动消火栓水泵系统。一般在消火栓箱边放有火灾报警器。当火灾时,也可打碎玻璃按动按钮直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 消防泵房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及远控开启和关闭水泵的装置。 在歌剧院的屋顶设有供火灾初期灭火用的消防水箱和增压稳压水泵及气压罐,由气压罐定压。平时消防管网处于高压状态(属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并保持罐内储存一定水量。由于管网泄漏等原因,系统压力下降到第一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启动;水压上升至第二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停泵。下次压力又下降到第一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启动。如此交替运行。一旦有火情发生,当系统水压下降到第三设定压力(!’"%$")*+)时,输出启动消火栓主泵的信号和声光报警。当消火栓主泵启动后,返回信号切断稳压泵的控制电源,之后由手动恢复控制功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见图&。 当火灾发生后,火源周围温度上升,喷头的热敏元件首先受热,脱离喷头,喷头自动开启喷水。同时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也向消防控制中心输出信号报警。喷头开启驱动水流指示器动作,水流过信号蝶阀和湿式报警阀。火灾初期的水源是屋顶水箱。水流动使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或屋顶稳压泵的压力信号均传至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设备上报警。同时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输出信号可以直接启动自动喷水灭火泵,也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远控启泵。此时湿式报警阀组的水力警铃由经过延迟器的机械水力推动发出声响报警。有压水流经过管网到达着火地点,向开放的喷头供水喷水灭火。! - 给水排水!"#$%&’"$(()&&* +%万方数据

国家大剧院组织架构

国家大剧院组织架构 一、演出运营系统: 负责大剧院所有剧场演出的组织及运营。由演出部、市场部、舞台技术部、场务部、合唱团、管弦乐团六部分构成: 1.演出部:负责全年演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剧目的组织、安排;剧场的经营组织及演出的调度;协调大剧院艺委会相关事务。 2.市场部:负责市场推广、信息广告发布、会员管理;票务营销(包括套票订购、电话预订、贵宾及团体票务销售、送票服务、票务邮购及票务中心管理)。 3.舞台技术部:负责舞台管理、设备维护、技术保障、演出保障、应急处理。 4.场务部:负责场务服务及化妆间、琴房、演员休息室、排练厅管理。 5.合唱团:承担歌剧创作、演出及音乐会的演出任务,开展社会公益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6.管弦乐团:承担歌剧创作、演出及音乐会演出任务,开展社会公益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二、艺术教育交流系统: 负责艺术教育普及、对外文化交流和艺术研究,由艺术教育普及部、艺术交流部、艺术资料中心、节目制作部四部分构成: 1.艺术教育普及部:负责大剧院对外各类艺术教育普及工作,包括公益性免费演出、讲座及各种形式的艺术普及活动。

7.艺术交流部:负责国家大剧院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包括国际、 国内艺术访问、表演、学术交流;接待国外来访交流团体;组织各种国际性会议。 8.艺术资料中心:负责图书馆各类艺术资料的收藏、大剧院演出 历史档案、中外著名艺术家手稿的收集与数据化处理,各类艺术研究成果的制作和出版,围绕艺术类资料开展的研究、讲座及展览、“音乐发之友”俱乐部活动、音像店及书店的管理经营。 9.节目制作部:负责的国家大剧院节目的制作及录制,并提供技术保障。 三、大剧院经营系统: 负责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艺术品征集陈列、发展基金筹措,由品牌推广中心、艺术品部、发展部构成: 2.品牌推广中心:负责大剧院战略设计与实施,包括策划设计(CI)、品牌推介、广告媒介、制作监制、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包括参观)、公共关系(媒体合作)等。品牌战略是大剧院的核心战略。品牌推广中心是大剧院经营管理中的新尝试,是大剧院经营的核心部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最新理念设置。 3.艺术品部(博物馆):负责搜集、收藏、管理、展览大剧院所有的艺术品,内含征集部、收藏部、展览部;博物馆是大剧院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内容。 4.发展部:负责发展基金的筹集;政策的研究;与社会、企业建立沟通互动渠道;负责筹集管理各种捐赠并设计反馈;培育捐赠者、志愿者、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总述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 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9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入口及演员入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 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一流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招标与评标

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投标 背景情况: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建筑方案的选择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酝酿了40余年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经过两年的国际设计竞赛,终于以法国机场公司(ADP)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协作的方案尘埃落定。国家大剧院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1958年,中央批准国家大剧院立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选址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可是由于国家财力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便搁下了。改革开放后,文化部曾重提兴建国家大剧院之事,但却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建与不建或建在哪里。这之后的几年,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很高,到1996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才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 1998年1月8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国家大剧院投资估算25.5亿元,外汇额度1亿美元,其来源将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建成,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招标,约一年时间;第二个阶段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约一年半时间;第三个阶段进行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室外工程,约一年半时间。 1998年4月,中国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的招标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向国内外征集设计方案,先后有中、美、加、英、法、日、德、意、奥等国家的36家建筑单位投标,提交了44个设计方案。当时经过包括3位外国建筑师在内的11人评委会评选,认为这些方案均未达到要求,但从中选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英国塔瑞法若建筑设计公司、日本矶崎新建筑师株式会社、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德国HP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5个方案开始第二轮设计,并邀请了国内4家单位参加第二轮设计。在第二轮评选中,英、加、法三国的三家公司分别与三个中国的设计院联合再次递交方案。经过第三轮评选,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纳。据媒体报道,第三轮投票时国家大剧院专家评议委员会主席吴良镛、副主席加拿大的埃里克森、香港建筑师潘祖尧等七八位评委均没有参加。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文件 1.前言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自50年代起,几经论证和策划,历时近四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决定投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区段兴建国家大剧院,它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汇集世界现代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身,贡献人类表演艺术事业发展的宏伟巨作。为此,我们热忱邀请关心中国现代化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及丰富设计经验的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参与这一意义深远的设计方案竞赛。将国家大剧院真正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中国人民将由衷地感谢你们的友谊和贡献。 本次竞赛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监督下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进行,以保证竞赛活动的合法和公正。 2.工程概况 2.1甲方: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2.2项目:国家大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内容包括一个2500座的歌剧院,一个2000座的音乐厅,一个1200座的话剧院和一个300-500座的小剧院和其他附属设施(详见设计任务书)。 2.3地点:国家大剧院基地位于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

国家大剧院考察报告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考察报告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察时间:2015.11.05 考察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一)北京以及国家大剧院的简单介绍 2015年11月1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为期七天的艺术考察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同时也是中国陆海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 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我们学校一共安排了6个地方进行考察,有颐 和园、故宫、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国家大剧院和 国家博物馆。我选择国家大剧院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 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而那卵型、半 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二)国家大剧院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

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重点演出剧目

12月22日(周六)9:00-17:00,大剧院四大剧场16场演出好戏连台、公共空间流动风景精彩不断、特别策划活动让人耳目一新……现将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活动抢先曝光。 好戏连台(四剧场玩PK,十大院团艺术家齐聚) 1. 歌剧院(4场) 第一场(9:30-10:15):中国民族民间舞集萃专场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 第二场(10:45-11:30):中国民族民间舞集萃专场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 第三场(13:30-14:15):歌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运河谣》片段) 第四场(15:00-15:45):歌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运河遥》片段) 看点:坐在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里,无论是观看风情浓郁的《紫气祥云》《梵境》《洛神》等民族民间舞,还是聆听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动人咏叹,都将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2. 音乐厅(4场) 第一场(10:00-10:45):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中国广播电影乐团,指挥:范焘[微博],首席:吴正明[微博]) 第二场(11:15-12:00):民乐作品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指挥:吴林励) 第三场(14:00-14:45):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微博],指挥:邵恩) 第四场(15:30-16:15):合唱音乐会(中国武警文工团,指挥:郑健) 看点:清新肃穆的音乐厅里,可以体验中国顶尖交响乐团奏响的气势恢弘,抑或沉浸在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悠扬诉说中,而磅礴大气的军旅合唱会让人倍感震撼。每场音乐会前,各团团长还将为观众进行讲解。 3. 戏剧场(4场) 第一场(9:30-10:15):戏曲专场演出(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 第二场(10:45-11:30):戏曲专场演出(国家京剧院[微博]) 第三场(13:30-14:15):话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风雪夜归人》片段) 第四场(15:00-15:45):话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风雪夜归人》片段) 看点:置身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观看迟小秋、魏春荣等著名戏曲艺术家现场表演,在京剧《锁麟囊》、昆曲《牡丹亭游园》等经典节目中寻觅中国戏曲的大雅之美;抑或在大剧院院庆大戏、吴祖光经典话剧《风雪夜归人》中体验感人肺腑的人性情怀。 4. 小剧场(4场) 第一场(10:00-10:45):室内乐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二场(11:15-12:00):室内乐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三场(14:00-14:45):合唱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青年室内合唱团,指挥:焦淼) 第四场(15:30-16:15):合唱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青年室内合唱团,指挥:焦淼)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无论从它的建筑功能分区、体形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结构特点来说,都是相当完美与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该建筑主要是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国家大剧院整体是壳体结构,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的材质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内部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内部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彰显国家大剧院的恢宏与奢华。歌剧院的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众所周知,歌剧院最重要的是音乐厅里面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内部无论从天花板、墙面还是座位都是经过特殊的声学处理,使得国家大剧院里面的声音效果达到了极致。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在声学技术上又很多创新方面,外部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院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金属透声装饰网,还有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许多声学技术,将国家大剧院声学效果设计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国家大剧院工程施工总体规划

国家大剧院工程施工总体规划 北京城建一香港建设一上海建工国家大剧院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联合体 1.1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1.1.1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天安门地区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南侧,石碑胡同以东,占地面积11.893ha。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94198 m2 (其中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为44678 m2),由北侧建筑(201区)、中心建筑(202区)、南侧建筑(203区)三部分构成;南北侧建筑201区、203区分别为地下三层、二层,包括票务大厅、消防通道、人员出人口、员工餐厅、停车场等。202区建筑外观是一个超级椭球形壳体,位于水池中央,其尺寸为:东西向长22m,南北向长143.64m,高度为46.285m。内部设有歌剧院(2416座)、音乐厅(2017座)、戏剧场(1040座)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三者的地下部分结构相连,不设变形缝,由通道分区;地上部分结构相对独立。建筑物最大埋深为32.5m,地下最底层位于一21.89m,歌剧院舞台下最深处标高层为一27.5m,混凝土结构顶标高为33.65m, ±0.000绝对标高为44.75m。见图1.12-1及图1.12-2。 图1.12-1 202区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组成效果图本工程建筑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剧场建筑等级为特级,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主要的结构柱采用H型钢一混凝土劲型柱,舞台口及局部大跨度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近震考虑。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防排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基础的外墙、底板为刚性防水混凝土。

国家大剧院工程椭球形屋顶采用钢结构壳体,内部无支点。椭球形壳体结构由设置在地面下的钢筋混凝土环梁支撑,环梁结构的外围是纯地下环形消防通道。钢结构壳体外饰大部分为。.4mm厚的钛板,中部安装玻璃,椭球体外四周水池环绕,人工湖面积达耐,分22个区域设置并组成一体,构成一水上明珠的建筑艺术造型。它的建造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与发展、中国文化事业走向世界的体现,是北京市又一座标志性建筑。见图l-12-3。 国家大剧院工程为国家重点工程,该项目由北京市建委、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组成业主委员会,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负责设计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巴黎机场公司所委托的国内配合设计单位。国家大剧院工程由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联合总承包施工,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监理。 1.1.2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之我见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师,主要设计参数,外部概貌与内部结构设计。这是我自己的一次游历,也是一次开眼界的过程。全文都以我的游览顺序为线索,从我的视角出发,着重介绍了内部结构中的北水下长廊、公共大厅、音乐厅、戏剧场和花瓣厅。除了描述它们的外形和展厅布置,分析了色彩以及应用性,还分别指出了各个场地的特色设计,包括材料的运用,特殊设备的采用以及走向的设计,从环境心理学,领域性与人际距离,私密性与尽端趋向,依托与安全感,从众与趋光心理等着手分析,对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完全的解释。但是由于本人知识与经验有限,所以肯定有不完备的地方。相关参数有参考网络数据,虽然不完全是自己写的,但至少数据真实性可以保证,自己也有相关看法在里面。 关键词:尽端趋向,趋光心理,人性化设计,色调,材料,心理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除了占据着地理优势之外,其独特的壳体造型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瞩目。 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 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走进国家大剧院,首先来到的是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下长廊。这条水下长廊长约80米,宽约24米,顶部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白天,上方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在太阳的照耀下,透过玻璃质地的天花板投影下来,与两侧青石板墙壁上疏密有致的气泡状小孔相映成趣,游客犹如置身于艺术海洋一般。这类设计,除了在视觉方面给予人们以享受之外,水适宜的比热容对于剧院内部的温度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廊道内部有对称式的小

国家大剧院 案例分析

共建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首都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安德鲁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可见,让建筑外部宁静而内部充满活力,让人们在从外到内的过程中感受气氛的变化,就是它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想法。 那么围绕着这个最初的想法,建筑师是如何用建筑语汇表现的呢?为此,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近距离感受这座建筑,并根据我个人理解,从以下三点阐述:第一在场地设计上,为了强调这座建筑外部宁静的气氛,好像与世隔绝,设计师让建筑向后退了70m,周围全部用来种植绿化,让其远离喧嚣的大街(如图1)。不仅如此,为建筑精心设计了“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的水池,让“巨蛋”坐落在水上,如此既利用水这一安静的元素烘托建筑,又使建筑和倒影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夜晚加入灯光,更加美丽。(如图2) 图1总平面图

第二在入口的处理方式上,设计师选择采用地下入口的方式(如图3),让主体建筑更加独立的存在。门厅功能十分清楚,两边是附属空间,正对入口的是通往建筑主体功能大厅的水下通道,屋顶用玻璃材料,水池正好在头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波光粼粼的晕,让这个走道光线丰富而充足,与门厅的黑暗形成对比,具有极好的引导性(如图4,5)。安德鲁曾说“大剧院的水下入口是我的得意之作,也是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个水下走道正是大剧院从室外过度到室内的过渡空间,此处正好形成空间序列上的一个小高潮,是“宁静”转向“活力”前奏,是最能表达作者设计意图的空间。 图2 图3图4 图5

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 建设历程 筹划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49年前。 1958年——党中央觉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庆典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即建国十大建筑 后因文革原因国家大剧院工程一直未能上马 1990年——文化部组建国家大剧院筹备处进行前期工作 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三种建设方案的论证 第一种120000㎡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第二种97000㎡两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第三种105000㎡三个大剧院 最终建议方案总建筑面积100000㎡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计划地建设国家的剧院 1997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的剧院 1997年12月——有国内5家设计单位提出了7个设计方案 199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同时开始其建设方案的估计竞赛 邀请17家,自报名19家,共提出44个方案 第一轮:5个入围 第二轮:(1998年11月)评选结果五个入围,其中三个中外联合进行方案修改 最终提出三个方案 最终:决定采用巴黎机场设计公司方案,清华大 学配合修改 在调整方案时,考虑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广场和 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 扩到人民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第一次方案南 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国家大剧院 英文: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邮编:100031 中国国家大剧院简介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 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 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 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主体建筑由外部围 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091个坐席的歌剧院(含站席2398)、1859个坐席的音乐 厅(含站席2017)、957[1]个坐席的戏剧院(含站席1040)、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 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 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 场公司。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 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 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 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 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 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 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 概貌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

浅析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浅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内容提要]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特点设计理念 一、关于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长安街以南、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占地面积11.893万平方米,分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环境改造及地下停车场工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二)背景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二、设计来源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一)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我走近看到一个圆圆的半球坐落在很浅的水中,这是个人工湖,据说面积达到35500平方米。那个圆圆的半球就象一个透明的蛋落在了美丽的长安街南岸。我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参观了鸟巢,就一定要再参观大剧院。大剧院就象鸟巢了的大鸟生出的金蛋。” 走进大厅感觉就不同了,里边建筑恢弘。大剧院内有5层建筑,中间是歌剧厅、西侧是戏剧厅、东侧是音乐厅三个主厅,另有橄榄厅、水下长廊、展厅、艺术厅、新闻发布厅和花瓣厅、艺术精品长廊等等还有5个排练厅以及录音厅等等。每一片地的装潢采用的大理石都来自于国内的不同产地,因为花色不同,给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不同。在剧院内我感到象走迷宫。因为厅太多,来不及体会,就匆匆而过。直到5层坐在花瓣厅看独唱演出。站在同层我观看演出服装艺术展品,大厅中回荡着男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感觉动听、悠雅、美妙。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我走出这个国内最大的剧院。顶着天空的骄阳再次观赏这座美丽的殿堂。它的壳体钢结构耗费6475吨,整个耗资31亿元人民币。它的提出是由开国总理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批示的,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它的主体建筑60%在地下,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高。这个大剧院的设计方是法国巴黎机

场公司,主设计人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他曾经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进入一块梦想之地”。他认为,这个半球就象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他说这就是他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经过参观,使我对大剧院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层。它,含有丰富的内涵,徜徉其中,将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个国家大剧院是21世纪初在长安街的崭新的建筑标志,它的存在也给美丽北京的长安街装扮了一个流动的人工湖,使人们的视觉更宽阔,更轻松。祝愿这座美丽的建筑象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一样牢固,长久。 这个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二) 有朋友邀请我到新建的国家大剧院去看歌剧,大剧院之壮观美丽出乎我的意料,剧院中的所见却令人瞠目,写给大家开开眼界! 因为在规划行业工作,以前对大剧院的设计风格并不看好,甚至认为它也是北京浮躁的建筑风气的一个案例,行业中揶揄的“鸟系列”中,“鸟蛋”当然是首当其冲,总觉得在庄严肃穆、风格统一的天安门广场中建这样一个大剧院实在有些怪诞,所以虽然大剧院的建筑帷幕拉开已有些日子了,也从没有想去认真地欣赏,只是远远的望着那个巨大的蛋壳不以为然。 今日走近她,却不得不慨叹她的壮美,虽然并不见得认可她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是她创造的现代、豪华和宏大却不得不令人叹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