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木兰诗》

1.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

5.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队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名词作动词,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13.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4.溅溅:水流声。

15.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6..旦:早晨。

17.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

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军事。文中指战争。

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关山,关塞和山脉。度,过。

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

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2.铁衣:铠甲,古时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服装。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24.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侯、选拔人才的地方。

25.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zhuǎn),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2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7.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当,不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

官员称尚书郎。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

31.郭:外城。

32.相扶将:相互搀扶。

33.红妆: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妆,妇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事物。

34.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35.著:通“着”,穿。

36.裳: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都穿。

37.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贴在额头正中的一种装饰。

38.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伙伴”。

39.扑朔:动弹

40.迷离:眯着眼

41.傍地走:并排跑

42.儿:木兰自称

43.云鬓:像乌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②火伴皆惊惶:“火”通“伙”。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市:①集市,eg:东市买骏马。②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①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②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①愿意,eg:愿为市鞍马。②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孙权劝学》

1.初:当初,当时。

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3.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4.辞:推辞。

5.务:事务。

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7.治经:研究经书。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8.博士:古代学官名。

9.涉猎:泛览。

1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11.乃:于是,就。

12.及:到了…的时候。

13.过:到。

14.及:等到

1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6.非复:不再是

17.更:重新

1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1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0.见事:认清事物。见:认识、认清。

21.但:只,仅

22.孰若:哪个像

23.谓:对……说

24.遂:于是,就

25.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

26.何:为什么

27.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28.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

29.何:为什么

30.乃:于是,就

31.始:开始

32.与:和

33.论:讨论

34.议:议事

35.大:非常,十分

36.惊:惊奇

37.今:现在

38.复:再

39.即:就

40.何:为什么

41.拜:拜见

42.遂:于是,就

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②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一词多义:当:①应当,eg:但当涉猎。②正,eg: 当涂掌事。

见:①了解,eg:见往事耳。②认清事物,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今异义:①博士:古义指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指一种学位。

②往事:古义指历史。今指过去的事。

《口技》

1.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宴请。厅事:大厅,客厅。施:设置,安放。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但:只。闻:听见。坐:通“座”。然:...的样子。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乳:喂奶。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舒:伸展,松弛。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走:跑。奋袖出臂:扬起袖子,举起手臂。奋:扬起,举起。几:几乎。战战:打哆嗦,打战。

目:侧目(名作动,看)

会:会宾客大宴(古:适逢;今:会议)

但:但闻抚尺一下(古:只;今:表转折,然而)

施:施八尺屏障(古:设置;今:设施)

是:当是时(古:代词,这;今:判断动词,是)

虽:虽人有百手(古:即使;今:虽然)

奋:奋袖出臂(古:扬起;今:兴奋)

走:几欲先走(古:逃跑,跑;今:行走)

战:两股战战(古:大腿;今:屁股)

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听见;今:听说)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名作动,“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名作动,摆酒宴)

《夸父逐日》

1.逐:角逐;

2.逐走:竞跑,赛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4.于:到。

5.河. 渭:黄河和渭水;

6.不足:不够;

7.北:向北

8.大泽: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9.至:到;

10.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11.而:表因果;

12.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13.其:代词(代夸父);

14.邓林:桃林。

《狼》

1屠:宰杀牲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止:通“只”

4.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5.从:跟从。

6.并驱:一起追赶。

7.窘:困窘急迫。

8.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9.顾:看,看见。

10.积薪:堆柴。薪,柴草,这里指麦秸。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12.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3.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14.少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走开。

16.犬坐于前: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17.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8.暝:闭眼。

19.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20.暴:突然。

21.毙:杀死。

22.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

23.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24.尻:屁股。

25.股:大腿。

26.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

27.盖: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28.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29.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通假字:①“止”同“只”,只有。eg: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一词多义:止:①只有,eg:止有剩骨。②停止,eg:一狼得骨止。

意:①神情,eg:意暇甚。②想,eg: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①威胁,胁迫,指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②敌方,敌人,eg:盖以诱敌。

前:①前面,eg:恐前后受其敌。②向前,eg:狼不敢前。

词性活用:①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②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虚词的用法:

①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以: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③“其”的含义

1.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4.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5.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6.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木兰诗》

1.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鞍鞯[an 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zi]霍霍[huo]可

汗[ke 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①.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②.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②.溅溅:流水声。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⑤.不用:不愿做。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孙权劝学》

1.字词句:

A.词义:

?.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②.辞:推托。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⑥.更:更新。

?.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口技》

1.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呓[yi]语齁[hou]曳[ye]屋许许[hu]声

B.词义:

?.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②.既而:不久,紧接着。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⑤.一时:同时。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⑩.倾侧:翻倒倾斜。⑩.齁:打鼾。

《夸父逐日》

1.字词句:

A.词义:

?.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狼》

1.字词句:

A. 字音:缀[li]行苫蔽[shan bi] *[kao]尾

B. 词义:

?.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语翻译易错点

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例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成语:严惩不贷)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力有未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钟离)牧遣使慰譬,登皆首服(三国志)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 贾黄中先后共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文言文字词翻译教学总结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é (1)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 动词 战胜,攻下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 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 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

文言文翻译中的高频词

文言文翻译中的高频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7.趣、趋:①“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 ③——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次

14.让:谦让,辞让。指责,责备。 16.坐:因为;犯罪,犯......罪;座;徒,白白地。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阻挡。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一)

1.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我从小没有适应适俗的性格,天性本来热爱山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爱护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译:当初假设韩魏楚三国爱惜各自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到秦去。 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会商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不露面,害我挠头正徘徊。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译:见大王的爱女在荒野上放羊。 安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距离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风雨不动摇,像山一样安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使它的恩德和道义很深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岂能屈身低眉讨好权贵,使我反而不能开心舒颜 沛公安在 译:沛公在哪里 被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译:成名归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披盖冰雪一样。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译:承蒙您加惠于我,怎能背弃恩德 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 译:再次是戴刑具,受杖打而受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译: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消失。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译:夏桀王和殷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到寸步难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边走边吟叹。 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译: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记他的恩德的。

文言文带翻译 有字词解释

1.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高考文言文常考字词

高考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 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 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 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 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 2 鄙鄙陋,目光短浅 3 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 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 5 察观察,明察,识别 6 彻穿透 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 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 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 (知道,了解)(看到) 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 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 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 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 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 19更更换 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 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 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 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 24好(hào)喜欢,喜好 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 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 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 29极极点,尽头 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 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32假借,借来 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 34简挑选,选择 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 36节气节 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 38尽完,没有了 (过完) (毫无保留) 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 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 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 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 43俱在一起,一起 44聚征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 词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赵国是处在秦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译:张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 文言文虚用法 之 一、代 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 于勺。(《曹》)② 佐之,并两尉。(《涉世家》)③ 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 之。(《扁蔡醒公》) 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 1、构助,作“的” 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 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①医之好治不病 以功。(《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曹》)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 恨久之。(《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大椎》) 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 而 一、 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捕蛇者》)③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 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 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扁蔡桓 公》)③尉挺,广起,而尉。(《涉世家》) 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③千里常有,而伯不常有。(《》) 4、表示关系的。作“而且”“并且”或不。①以三保勇而多, 推。(《婉》)② 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亭》)③敏而好学。(《 < >十》) 5、表示修关系,可“地”“着”或不。①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 起,其缶。(《捕蛇者》)③睨之,久而不去。 (《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 泉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