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教学设计

宋婵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我们家乡的民俗民风。(板书课题: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

二、读题、解题

1、谁能说说通过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你所理解的民风民俗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如不完整教师补充。)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等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教师示范,了解方法,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老师的介绍。(播放土家摆手舞视频,教师结合视频向同学们介绍土家摆手舞。)

问:老师刚才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土家摆手舞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抓住特点有条理的进行介绍)

四、打开交流思路,激发交际欲望,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摆手舞”,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4人小组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元宵节舞龙灯、端午节划龙船;民族舞蹈摆手舞、肉莲花;特色小吃糯米包子、灰豆腐;特色民居土家吊脚楼等。)(课件出示搜集到的一些图片)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四、畅所欲言,召开“家乡民俗民风”发布会

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家乡民俗民风”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家乡民俗民风”发布会有关要求:

(课件出示:)

(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课件出示:)

评选标准:

(1)态度大方,口齿清晰,解答耐心细致;

(2)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五、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大家总结: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家乡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播放音乐《我在乌江山峡等你》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

节日习俗

特色民居

风味小吃

民族舞蹈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