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学作业

土壤物理学作业
土壤物理学作业

1、根据土壤物理学原理,简述节水种植的技术途径。

答:(1)旱地农业生产采用稀穴密株高效节水种植技术,利用集雨补灌技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可协调降雨季节的不均衡性,达到有效利用降雨的目的(2)应用改良剂(如有机肥料、蛙石、塘泥)改善沙土的持水能力,从而提高水分利用率(3)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全国统筹网络化的科学管理;建立节水高效灌溉农田;最大限度地收集天然降水;推广覆盖耕作技术;建立灌溉设备和灌溉系统。(4)水产的水肥综合管理技术,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制度的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早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技术、抗旱剂、保水剂应用技术等,节灌技术包括渠道衬砌防渗处理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灌技术,利用自然落差自压供水,倒虹吸式供水组成的田间供水工程技术,以膜上灌、细流沟灌、担水点浇、坐水种等组成的地面灌溉技术;雨水的高效利用技术除适宜的配套节灌技术外还包括土壤墒情监测,灌水预报技术,灌区输水系统的测量与自动监控技术。

2、用土壤物理原理解释间断性洗盐和连续洗盐哪种效果好?

答: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间断性洗盐是就是在洗盐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里洗盐。而连续洗盐就是在洗盐过程中持续不断的灌水连续洗盐。而洗盐季节应在水源丰富、地下水位低、蒸发量小,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因为地下水位低,灌水洗盐时表层盐分向下淋洗得深;蒸发量小,在洗后不致强烈返盐;温度高,则盐分易于溶解。洗盐用水量一般情况下,洗盐用水量大比用水量小好。但如果用水量过大,则不仅浪费水,还会造成地下水位高、土壤养分大量流失等副作用。一般以硫酸盐为主的土壤可大些,含氯化物为主的土壤可相对小些。一般洗盐2-3次,每次用水量80-100m3,总用水量200-300m3即可。所以间断性洗盐比连续洗盐效果好。

3、试用土壤水的能量关系分析“蒙金土”的水气状况。

答:从能量观点来看,水分运动和其它物质运动一样总是自发地从能量水平高的向能量水平低方向运动。而蒙金土含有有效水的数量较多,间质势、溶质势、压力势、温度势,以至总水势相对比较平衡,田间持水量比较高,且土壤上层的质地以砂质为主,透水通气良好,可以迅速的接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下层质地偏粘,起保水托肥作用,减少养分下渗流失,又有回润水分的能力。这种质地剖面即发育小苗又发育老苗,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较好,适宜于作物生长。

4、解释土壤水滞后现象的机理及其在生产中的体现。

答:土壤水的容量和状态的平衡所导致的现称为滞后现象。滞后效应可以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1、土壤孔隙的非均匀性(它们之间彼此分开,中间有小通道连接)导致了“瓶颈理论”,2 接触角理论,由于推进过程的接触角和曲率半径比撤退过程的要大。相同水分条件下,脱湿时的吸力比吸湿时的大。在前进的半月板的情况下比后退的情况下大,给定的含水量因此将展示出在脱湿过程中比吸湿过程更大的吸力,当表面被置换的时候,(由于表面粗糙度,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的存在和其中液体分子吸附和解吸机理,接触角的滞后性就会增大)。

3 封装在“盲孔”或是“死胡同”孔隙中气体将会大大地减少湿润土壤的含水量。由于其不能获得真正的平衡(严格说来,不是真正的滞后性),滞后效应就不明显。

4 膨胀、收缩、或是老化现象将引起样品湿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在土壤干湿体系中,空气缓慢溶解或是溶解在土壤中的气体的释放也会影响吸力-湿度之间的关系。在生产中主要用作制作水分特征曲线可以了解给定土类的一些土壤水分常数和特征指标。

1:M盒=50g,V=168cm3,M湿土=352-50=302g,M干土=214g,P b(湿)= M湿土/V=1.80g/cm3;P b(干)= M干土/V=1.27 g/cm3;W含水率=(M湿土- M干土)/ M干土

=0.41;

2:R=5.05/2=2.525cm,H=5cm,Vt=R2*3.14*H=100.1cm3, M盒=150g, M

=132.5g; M干土(900℃)=126g;

湿土=312.5-150=162.5g,M干土(105℃)

P b(湿)= M湿土/Vt=1.62 g/cm3, P b(干)= M干土(105℃)/ Vt=1.32 g/cm3;M有机= M

-M干土(900℃)=6.5g; W含水率=,(M湿土- M干土(105℃))/ M干土(105℃)=0.23;M 干土(105℃)

水= M湿土- M干土(105℃)=30g;⊙=V水/ Vt= (P b(湿)- P b(干))/Pw=0.3cm3/cm3; 4:(1)Ps=2.65g/cm3;Vt=1.0cm3.Vs=0.5cm3,Va=0.2cm3,Vw=0.3cm3;

Ms=Ps*Vs=1.325g,Pb=Vs/Vt=1.325g/cm3;Vf=Va+Vw=0.5;f=Vf/Vt=(Va +Vw)/Vt=0.5;f a=Va/Vt=0.2;S=Vw/Vf=0.6,e=Vf/Vs=1;

(2)⊙=Vw/ Vt;p水=1;

W重量含水率=Mw/Ms=Vw*p水/Vs* Ps= Vw /Vs* Ps=⊙/ Ps;

5:Pb=1.5mg/m3=1.5*10-6mg/cm3;⊙=0.2; Vt=1000cm3;

W重量含水率=⊙/Pb=0.133;W水= W重量含水率* Ms= W重量含水率*Vt*Pb=0.02mg;

6:M湿土=100g, W重量含水率=0.04, W重量含水率=Mw/Ms= =Mw/( M湿土-Ms);so, Mw=3.85g; Ms=96.15g;

7:S面积=10m2,假设H=1m,得Vt=10m3;⊙初=0.1m3/m3, ⊙总=0,2m3/m3, ⊙增加=⊙总-⊙初=0.1m3/m3,由⊙=Vw/Vt;得Vw增加=1m3,又由Vw增加=h* S面积,的h=0.1m=10cm;

《物理学方法论》

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思考之一————《物理学方法论》目录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认识论与物理学关系初探 2、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3、科学理论与实验(包括理想实验)的关系 4、科学史与科学关系浅议 5、科学难题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6、物理学与美学 7、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提倡宽松的环境 8、基础研究的批判性 9、基础科学研究应该具有勇气 第二章: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与困难 1、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2、现代物理学难以解释的几个实验 3、现代物理学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4、现代物理学的批判 5、理论物理学发展方向一窥 附录1:名言录

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科学认识宇宙事物的方法论体系,其内容包括:1,逻辑方法;2 ,数学方法;3,哲学方法;4,观察试验方法. (一)还原论 还原:把特殊形式的运动归之于机械运动.(相信自然界的规则是由少数有限规则构成).例如:能量守恒,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运动:两种基本模型,质点的运动,连续介质的运动(波动). 化学----原子论-----机械运动,热学-----分子运动论-----机械运动,声学------机械运动,光学------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机械运动,电 磁学------波动-------以太学说--------机械运动,生命------?------机械运 动. 描述机械运动的理论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即把各种形式的运动还原为牛顿力学可以描述的机械运动. 玻耳兹曼1886年5月29日在皇家科学院的讲演中断 然宣称:“如果你要问我,我们的世纪是钢铁世纪、蒸汽世纪,还是电气世纪,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的世纪是机械自然观的世纪……”美国华裔物理史学家和哲学家曹天元教授在《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说,“以往人们喜欢先用经典手段确定理论的大框架,然后再从细节上做量子论的修正,这可以称为“自大而小”的方法.……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也许“自小而大”才是根本的解释宇宙的方法.”基本规律知道了,具体规律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推出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19世纪有一种极端的意见,就是所谓实证论的观点,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家只须追求宏观物体之间的规律,去搞清微观的规律似乎没有用处;而且微观是否存在,分子、原子是否存在,他一概采

经济学方法论平时作业(共4次)

《经济学方法论》平时作业(共4次) 《经济学方法论》作业(一) (导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8分。) 1、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 A )。 A.不可能像物理学、化学那样进行人为控制的实验。 B.可以像物理学、化学那样进行人为控制的实验。 C.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 D.以上说法都对。 2、最早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系统讨论的是( A )。 A.西尼尔 B.配第 C.斯密 D.萨伊 3( A )最早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堪称科学的经济学体系。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马克思 4、“凯恩斯革命”把心理原则扩展到对一国(D )的分析。 A.经济流量 B.经济存量 C.经济个量 D.经济总量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8分。) 1、经济学研究只能使用(bcd )等方法。 A.实验室实验 B.逻辑推理 C.抽象演绎 D.统计归纳 2、经济学理论的产生与经济学家( abc)密切相关。 A.所处的时代 B.所奉行的价值标准 C.思维方式 D.所学专业 3、科学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acd)三个层次。 A.具体方法 B.抽象方法 C.一般方法 D.哲学方法 4、社会科学方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bcd)等构成科学方法基本要素的方面。 A.研究对象 B.物质手段 C.思维方法 D.理论工具 三、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可能像物理学、化学那样进行(人为的控制实验),而只能使用(逻辑推理)、(抽象演绎)和(统计归纳)等方法来研究。 2、由于经济学家所处的(历史时期)、(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 3、经济学家在研究时首先要建立或接受一套他认为是科学的(理论范式),然后用这个(范式)去观察、解释客观社会。 4、经济学方法论是关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论述的体系)的学说,是(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或体现。 5、最早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系统讨论的是1827年(西尼尔)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导论》)一书。 6、古典经济学形成以前的经济学,大都是采用(经验式的归纳法)。 7、马克思以其深厚的(哲学)功底,最大限度地将传统的(历史经验总结法)运用于对经济内在普遍规律的(抽象推理)过程,从而把以往的(经验归纳法与抽象演义法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峰。 8、凯恩斯的追随者分为以(萨缪尔逊)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两大流派。 9、哲学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更大,往往决定着( 社会科学 )研究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 10、经济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客观对象)的变化而引致的,另一方面,在于(方法论)的发展以及不同(方法论)的差别。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方法论:是科学认识活动的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认识活动的方式、方法和体系的学说。 2、经济学方法论:是关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论述的体系的学说,是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或体现。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萨缪尔逊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都是我们先入之见的俘虏。”这句话应如何理解?这实际上是说经济学家所处的历史时期、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对他的研究结论起决定作用。 2、简述马克思经济学方法的形成。 马克思以其深厚的哲学功底,最大限度地将传统的历史经验总结法运用于对经济内在普遍规律的抽象推理过程,从而把以往的经验归纳法与抽象演绎法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峰。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论是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反对庸俗方法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3、简述以“心理原则”为基石的新古典学派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以“心理原则”为基石的新古典学派以先验的假说为演义的起点,并引入古典数学的精密函数形式与公理化手法为表述方法,完全放弃了历史与现实经验对于理论形成的能动作用。分析方法:他们认为经济学的分析始点是关于现实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一些公理,这些公理又若干不言自明的命题构成;在此基础上,有关经济实情的描述在理论中都被纳入导出命题。将基本命题与不同的导出命题结合起来,而形成不同的应用性理论。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

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 主要教学目标:本章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以及土壤孔隙等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改良不太适宜林业生产的某些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些方法。如客土、土壤耕作、施用化学肥料和土壤结构改良剂等。 第一节土壤质地 一、几个概念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 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二、粒级划分标准: 我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2、现在我国常用的分级标准是: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 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 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三、各粒级组的性质 石砾:主要成分是各种岩屑 砂粒:主要成分为原生矿物如石英。比表面积小,养分少,保水保肥性差,通透性强。 粘粒: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比表面积大,养分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但通透性差。粉粒:性质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四、土壤质地分类 1、国际三级制,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2、简明系统二级制,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我国较常用。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我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五、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性状关系 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1、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供给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数学方法论必做作业

数学方法论第二章作业 :学号: 设x1,x2……,x n∈{+1,﹣1},且x1x2+x2x3+……x n-1x n+x n x1=0,求证:n是4的倍数。 证明: ∵x1x2+x2x3+……x n-1x n+x n x1=0 ① 由于x1,x2……,x n∈{+1,﹣1},根据正负抵消规律,n必为偶数。 设n=2k,k∈N+,方程①可变形为: ∵x1x2+x2x3+…x n-1x n+x n x1= (1+1+…+1)(k个)+(-1-1-…-1)(k个)=0 ② ∴(x1x2)(x2x3)……(x n-1x n)(x n x1)=1k(-1)k =(x1x2……x n)2=1 从而k必为偶数,设k=2m,m∈N+,易得n=4m,m属于N+得证n是4的倍数。 数学方法论第五章作业 :学号: 5.何谓计算证明法,有哪些具体的计算证明方法,它们又各是如何进行应用的,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把证明问题转化为计算的方法叫做计算证题法,该方法一般思路单纯(即使算式紧杂但难度降低),较易著手,且能对免添加过多的辅助线。 1、代数法 代数法一一用代数知识来研究或证明几何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常用于涉及度关系的几何问题,主要用代数上的恒等变形方程知识。 教材上对于该方法的两个例题中,例5.1较简单。 2、三角法 三角法一用三角加识来研究或证明几何或代数间题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三角函数、三角换元法、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方程、证明三角不等式等方面的知识。 3、坐标法 坐标法一一通过建立坐标系,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证明几何问题的方法。 此法使用时注意选取坐标轴和原点尽量为已知元素(减少辅助线),尽量减少参数(可取单位1),以便点坐标或曲线方程表达简单、运算方便。 4、复数法 复数法一一用复数知识解答其他数学问题的方法。 5、向量法 向量法一一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计算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对于几何中的平行、垂直、线共点、点共线等问题往往更有效。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标题: 《物理学史》 主讲教师:傅志挺吴菊英 教学材料:汇编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高一年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以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五次大综合、大统一为主线,分章节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系统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从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物理学宏伟大厦是如何建造,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的相互联系能有全面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条件让学生重复物理学发展中的著名实验,经历、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3、在物理学史教学中通过介绍知识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融入物理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和提高。 4、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物理学 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

第三章、经典光学的形成 第四章、电磁理论的建成 第五章、热学发展史 第六章、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第七章、量子理论的建立 第八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第九章、多彩的物理新世界 第十章、奋起直追的我国物理学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是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多种教学形式的整合。实施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我感悟,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1、组织形式:每班25~30人为宜,5、6人为一学习小组 2、实施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操作,课堂交流汇报等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一学期开9周,一学年共计18周18课时 4、教室场地:带多媒体的教室(最好是在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1、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评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2、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如材料的收集与归纳、总结中体现出的学生学习热情与思考程度,动手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模块,进行专题的整理总结,写出总结论文,若能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如实验演示、媒体展示等,可提高评价等级。

物理实验方法论-课程体会及作业

上《物理实验方法论》课程的体会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教学更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物理实验教学论这门课程相对来说,对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更加有效,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不仅提升了我对物理实验的认识,而且在对物理实验教学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让我反思了自己的实验教学,提升了自己的物理实验教学理论,最后在中学物理实验专题部分,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的迷茫和困惑,对中学物理中的一些重点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们对这些实验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示范。总之,这门课程在教育硕士的所有课程当中,我认为它的价值更大,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在物理实验的认识方面,讲解了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更是物理学的方法,跟紧前言物理,物理学诺贝尔奖的获得,举例很多,说理非常的充分,讲解了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内容、方法和手段,凸显出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确实提升了我们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理论方面,更加详细的让我们认识了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物理实验的能力,物理实验的类型,物理教学实验的特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原则,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评价,物理实验研究方向。在这些基础上,讲解了演示实验、边学边做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四类实验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列出了很多的实例,解答了很多在这些实例中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四类实验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四类实验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而且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总能引起我对自己这三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所在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的反思,以及自己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例如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一节内容中,教学实验类型应该为演示实验,但是总有老师认为实验比较简单,应该由学生演示完成,尤其是在相关人士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理念下,学校领导或者非本学科的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殊不知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天功的道理。还有提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管理到位,规划务实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仪器设备心中有数,实验精度心中有数,实验教学心中有数),我认为叙述非常到位,很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很多仪器的使用中,都会涉及到读数的问题,很

天津大学现代物理与高新技术讲座节课作业

一、论述学习本系列讲座后的实际收获(宏观或微观,对整体讲座或者某一讲也可结合所在专业或阅读文献后的收获) 《现代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系列讲座让我对物理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前沿、也深入的了解,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进步的历程中,基础性很强的物理科学和应用性很强的高新技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深刻的相互作用。讲座中老师精彩的讲授,提升了我对物理学的兴趣,让我在生活和本专业的学习中,能主动地思考我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尤其是物理学发展所产生的高新技术在医学和检测方面的应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物理之美,技术之妙。 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开始,到现在一百多年,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X射线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CT检查技术、核磁共振检查技术(MRI)、超声检查技术等建立起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体系。先进的影像检测技术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和迅速地确认患者的病灶和病因,拯救了无数的生命。几年前,我的外祖父身体不适,在做心脏造影过程中发现两处血管严重堵塞,进行了搭桥手术,现在身体和精神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造影技术,我的外祖父很可能要长久地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会过早地去世。因此现代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和贡献,让我满怀感激之情。 在系列讲座中,老师提到了很多现代检测技术,它们的基础和核心基本都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产物,我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下查阅资料明白了很多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和应用。 比如,老师在讲解超导物质时提到了,MRI是超导物质的一项重要应用。通过进一步查资料,我了解到,MRI的物理学基础是以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核磁共振现象。MRI 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而那个特殊的磁场,则是MRI设备中一个核心部分——磁体系统。磁体系统中的主磁体的有永磁型、常导型和超导型三种,其中超导型材料通过电磁作用产生磁场,常用的超导材料为铌钛合金,使用液氦冷却,因为造价昂贵,所以检测费用也十分高昂。但相比于X射线检测、CT检测,MRI 彻底摆脱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又有参数多,信息量大,可多方位成像,以及对软组织有高分辨力等突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对有些病变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在我的专业学习中,也经常会用到很多检测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SEM、TEM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我们合成的产品或材料提供了全面且准确的检测手段,帮助我们判断实验方案的准确性和优良性,帮我们及时、正确地修正实验方案。如果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持,各类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如鸟儿没有了双眼,轮船没有罗盘一样,举步维艰吧。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物理学,但物理学及其衍生出的高新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学好物理学,并且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工作中,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高新技术发展的脉搏,让现代物理学与高新技术帮助我们各个学科和领域发现更多,创造更多,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做出更大贡献!

物理学概论习题答案(1)

第二章习题答案 1.什么情况下你可将物体视为质点?从“质点模型”你能获得一种研讨问题的什么方法? 解:质点是指只有质量而无大小、形状的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忽略,从而可以把地球看成是一个“点”,但考察地球自转问题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一个“质点”了。 从方法论上叫做建立模型,简称建模,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哲学上说叫抓主要矛盾。 3.你能表明描写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物理含义及单位吗? 解:位矢物理含义:由坐标原点向质点所在位置画一个有向线段r 来表示质 点所在的位置, 这个有向线段称为位矢。单位是米,符号m 。 位移的物理含义:由t 时刻质点位置指向t t ?+时刻质点位置的一个矢量。单位是米,符号m 。 速度的物理含义:无限小位移r d 和经历此小位移的无限小时间t d 的比值, 称为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单位是米每秒,符号m/s 。 加速度的物理含义:无限小速度变化量v d 与对应的无限小时间t d 的比值, 称为瞬时加速度,简称加速度。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 2s m 。 4. 知道了在平面上运动质点在s 21=t 时刻的坐标为(3m ,8m),在4s 2=t 时刻的坐标为(7m ,14m),试分别确定在2,4秒时的位矢和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及平均速度。 解:对于平面运动,位置矢量表达式为)(m j y i x r += s 21=t 时,位矢为)(831m j i r +=。 4s 2=t 时,位矢为)(1472m j i r +=。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648)-14(3)-7(12m j i j i r r r +=+=-=? 平均速度)(m/s 322 464j i j i t r v +=-+=??=

《土壤物理学》试卷

《土壤物理学》试卷 1、根据土壤物理学原理,简述节水种植的技术途径。 答:由于土壤入渗过程受土壤初始含水量、供水强度、水质、供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灌溉的过程中,保持连续补给水,供给水的速度应小于或等于水在土壤中的下渗速度。 2、用土壤物理原理解释间断性洗盐和连续洗盐哪种效果好? 答:间断性洗盐时,土表湿润,与底土的水分发生毛细管连接,使土面蒸发增强,表土盐分进一步增加,因此间断性洗盐可能会加剧土壤的盐渍化。 3、试用土壤水的能量关系分析“蒙金土”的水气状况。 答:蒙金土即土壤上层的质地以砂质为主,透水通气良好,可以迅速的接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下层质地偏粘,起保水托肥作用,减少养分下渗流失,又有回润水分的能力。这种质地剖面即发育小苗又发育老苗,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较好,适宜于作物生长,群众称之为“蒙金土”。 对于蒙金土而言,因细质土壤较粘重,导水率小,当湿润锋到达细土层,入渗速率立即并持续降低,进而在两土层之间形成一个滞水层,从而导致下层土壤通气不良。 停止灌溉时,随着蒸发的进行,上层为砂土,大孔隙多,容易失水,因而通气良好,下层粘土不易失水,通气不良。不论植物根系在

哪一层土壤中,均对其生长不利。 4、解释土壤水滞后现象的机理及其在生产中的体现。 答:机理; (1)瓶颈理论 土壤中较大的孔隙彼此分开,中间由较小的孔隙相连,从而在土壤中形成肚大口小的形状。在吸湿过程中,小孔隙首先充水,接着大孔隙慢慢充水,基质势逐渐增加,但只要基质势还没有达到最大孔隙对应的基质势水平,大孔隙就会对一部分小孔隙充水产生瓶颈作用,不能充水。随着基质势继续增加,达到最大孔隙对应的基质势水平时,所有孔隙对应的基质势均低于此值,瓶颈作用消失,所有孔隙都将迅速充满水分。脱湿过程则与此相反,对于开始充满水分的孔隙,在基质势减小时,水分并不立即排出,因为虽然最大孔隙对应的基质势大禹此值,但外围的小孔隙对应的基质势仍小于此值。外围小孔隙对内部大孔隙的脱水产生瓶颈作用,只有当基质势降低到外围小孔隙对应的水势水平时,土壤孔隙才开始排水,并且是孔径大于外围小孔隙的孔隙水分全部排空。 (2)弯液面延迟形成理论 滞后作用不一定在大孔隙与小孔隙相连时才能发生,在单个孔隙中也能发生。开始时水分可能在单个的毛细管中凝结,随着凝结水的增加。最后水分在孔隙的中间处结合。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凹的弯液面。在水分结合以前,体系中的压力为“正”,结合以后,突

物理学史课堂作业

物理学史课堂作业 1.谈谈你对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和你对他的评价。(15分) 科学成就: ①提出了类似于惯性原理的说法并第一次把外力和“引起加速或减速的外部原因”即运动的改变联系起来,为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③伽利略的落体实验使用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 ④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总结出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⑤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⑥创制了伽利略望远镜等等。 评价: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争取不受权势和旧传统压制的学术自由,为近代科学的生长,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并向全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因此,他是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N,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作为古代自然哲学和近代科学之间的过渡人物,为创建近代科学走的是一条很艰辛的道理,这从他的落体实验以及斜面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就可见一斑。伽利略创立运动学理论的过程相当复杂,既有思辨,又有实验,他依靠思辨和实验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这是一种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虽然他晚年终于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他开创新科学的意志并未动摇。他的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成果,永远为后代所景仰。 2. 从牛顿的研究道路来谈谈你对牛顿的认识和评价。(15分) 追溯牛顿作出人类史上如此丰功伟绩的渊源和他的创造过程:牛顿先研究过数学和天文学并思考过引力问题,后受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影响开始动力学的研究,开普勒和布里阿德的天文学工作启示了他对天文学的兴趣,创立了微积分之后,牛顿再次研究天体问题。正是有了这些研究,最后,牛顿终于领悟了万有引力的真谛,用数学方法把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体系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指数学原理》。这部巨著总结了力学的研究成果,标志了经典力学的研究成果,标志了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是天文学、数学和力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牛顿创造性研究的

《物理学史》作业参考答案

《物理学史》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的运动,提出了“等末速度假设”,即,静止的物体不论是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还是沿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从同一高度下落,他们到达末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答:卡诺在建立热机一般原理时,提出了一个理想热机模型和一个理想循环过程。卡诺的理想热机模型被设想为:热机由汽缸、活塞、空气工作物质、一个高温热源和一个低温热源组成。该热机按卡诺理想循环过程工作。 3.答:光量子假设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1905年爱因斯坦接受了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概念,并进一步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思想,提出光量子假设。爱因斯坦指出,光不仅在发射或吸收时具有粒子性,光在空间传播时也具有粒子性。光可以看作是一粒一粒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光粒子称为光量子,也称为光子。每一光子的能量是hv =ε,式中ε为光子的能量,h 为普朗克常数,v 为光的频率。 4.答:1822年,科学家阿拉果和洪堡在测定格林威治山的磁强度时,偶尔发现金属可以阻尼磁针的振荡。阿拉果由此想到,一个静止的磁针也一定可以被一个运动着的金属片带走。后来他作了一个圆盘实验(即阿拉果圆盘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其实验装置是,在一个可以绕垂直轴旋转的铜盘正上方悬挂一根磁针,当铜盘旋转时,磁针跟着旋转,但有所滞后。5.活力守恒定律 5.答:活力守恒定律是由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来的。1686年,莱布尼茨在其论文《关于笛卡尔和其他人在确定物体的运动中的错误的简要论证》中,以“力必须由它所产生的效果来衡量”为依据,提出mv 不宜作运动的原动力的量度,应把mv 2作为原动力的量度,并将mv 2 称作为“活力”。莱布尼兹认为,宇宙中运动的总量必须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应该是mv 2 ,这就是他提出的活力守恒原理。 6.答:牛顿基本上主张光的微粒学说。他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提出光是微粒流的理论。他主张光是从光源飞出来的微粒,在真空或均匀物质内由于惯性而作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认为光线可能是由球形的物体所组成,并用这种观点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反射定律。 7.答:卡诺研究热机时,提出了他的热机理论和理想循环过程。其理想循环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将高温热源接触气缸,气缸内的空气吸收高温热源提供的热质,在恒定温度下缓慢膨胀;第二阶段,将高温热源撇开,空气在没有接受热质的情况下继续膨胀,空气的温度降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相等;第三阶段,将低温热源接触气缸,空气在恒温下被压缩,把热质输送给低温热源;第四阶段,撇开低温热源,空气继续被压缩,直至回到原来的状态。 8.答: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作了测量G 的经典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两个小铅球被固定在轻杆的两端,用一根系在杆的终点的极细金属丝把杆沿水平方向悬挂起来,细丝上固定一面小镜子。小铅球的附近对称的安放两个较大的铅球,这两对大质量和小质量的铅球之间的引力使杆在水平面上转动。当金属丝扭转所产生的回复效应恰好与相吸引的力平衡时,杆就停在一个平衡方向上。根据金属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测出力的强度。卡文迪许的实验结果不仅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测定了G 的数值为,

土壤物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物理学是研究土壤中产生的一系列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土壤物理学可以看成是叙述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预报以及控制在土壤中或通过土壤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的土壤学的分支。是阐述土壤中物质的状态和运动以及能量的传导和转化的科学。 比表面用每克或每立方厘米分散相中有多少平方厘米表面表示。(粘粒比表面积大透水性较差,CEC:蛭石>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土壤结构土壤中颗粒的排列和组织称为土壤结构。 节水灌溉农业是节水农业的主要类型,一般指为节约水资源,尽量减少灌溉水输送过程中的水份渗漏和蒸发,同时不断改进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减少灌溉定额,以尽量满足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实现高产的一种灌溉农业类型。 土壤水的类型包括固态水、汽态水、化学结合水和结晶水、物理束缚水(吸湿水和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所谓土壤水力平衡是在土-水系统中,各点土水势相等,因此在系统中土壤水不运动,处在静止状态。在不存在半透膜的情况下,把水势平衡又称为水力平衡。 SPAC系统是Soil---Plant---Atmosphere Cycling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统体。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旱作节水农业是在无补充灌溉水源的地区,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包括通过集雨措施)以达到有限增产的农业,亦可视为节水农业的范畴,即旱作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灌溉农业:节水灌溉,同时实现作物高产;旱作农业:充分挖掘降水潜力,达到作物增产、稳产 降低农田土壤蒸发的主要技术途径:1)地膜、秸秆、作物残茬覆盖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平整土面3)改变土壤耕作方式,如旋耕、少耕、免耕4)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作物时使用高分子树脂5)合理灌溉6)在土面喷洒一些蒸发抑制剂。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1、减少无效蒸发2、减少奢侈蒸腾3、调整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4、节水高产品种的培育5、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6、节水灌溉制度7、农业节水高新技术研究 土壤: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肥力:指土壤供给和调节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和耕性的能力。 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2)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增强土壤保肥性能(4)含碳丰富是土壤微生物所需能量的来源(5)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因素:A、土壤空气状况;B、土壤含水量;C、微生物活动;D、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E、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F、土壤的pH值。一般而言是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的。 影响蒸散的因素:(1)随空气湿度降低而增加(2)随风力增加而增加(3)随温度提高而增加(4)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 一定直径的颗粒沉降到L(cm)所需要的时间:t=1800Lμ/[d2(ρs-ρf)g];μ为水的粘度(Pa·s)d 为颗粒直径(mm)ρs为颗粒密度(g/cm3),ρf为流体的密度(g/cm3),g为重力加速度。利用沉降法进行历经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假定:颗粒是坚固的球体且表面光滑;所有的颗粒密度相同;颗粒直应达到不受流体分子布朗运动的影响;供沉降分析的悬液必须稀释到颗粒沉降互不干扰,即每一个颗粒的沉降都不受相邻颗粒的影响;环绕颗粒的流体保持层流运动,没有颗粒的过快沉降引起流体紊流运动。 1、土壤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获得对支配土壤行为及其在生物圈中的机制的基本理解,包

第一节土壤物理性质定

第一节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非常密切。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热性质等。本节着重讨论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热性质的变化情况,并由此引起的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等变化规律。了解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的关系,可以为园林植物合理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土壤孔性 土壤孔性是土壤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土壤孔性反映在土壤的孔度、大小孔隙的分配及其在各土层中的分布情况等方面。土壤的孔性如何,决定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松紧度和结构性。调节土壤的孔性,极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发挥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土壤耕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 1.土壤密度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壤密度或土粒密度,单位g/cm3 土壤密度的数值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 一般土壤的密度在2.60~2.70g/c m3范围内,通常取其平均值2.65g/c m3,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密度为1.25~1.40g/cm3,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愈高,土壤密度愈小。 2.土壤容重 (1)概念土壤容重即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干燥土壤(包括土壤孔隙在内)的 质量。单位g/cm3。其数值大小随孔隙而变化,不是常数,大体为1.00~1.80g /cm3。它与土壤内部性状如土壤结构、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紧状况有关。 水田土壤水分饱和时的单位体积土壤(折成烘干土)质量称浸水容重。浸水容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水稻土在泡水时的淀浆、板结和肥沃程度。 (2)特点 ①土壤容重的数值小于土粒密度。因为计算容重的体积包括土粒间的孔隙部分。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答案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答案 【篇一:大学先修先修课程_6】 、计算概论(信息学学科)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c++语言,约占课时量的5%;(2)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约占课时量的95%; 在c++语言部分,主要为c++语言基础知识,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部分主要是用c++语言编程求解信息学竞赛的相关问题。需要编写 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程序。 学习过程类似于迭代过程: 周期一:感性认识计算机程序; 周期二:认识程序的组成部分; 周期三:了解各种算法; 周期四:使用c++中的stl; 该课程测试平台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提供。因课程内容较难,考 试为请全国统考,所以建议有信息学竞赛经验的同学参加。 授课大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基础 指针、结构体与链表 图论和动态规划算法在竞赛中的应用 线段树等高级数据结构的使用 竞赛试题选讲 参考资料 基本资料 主要参考本课程所提供的讲义,以及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885275980.html,/ 的相关练习题。 “练习题”是程序设计训练的重点!本课程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在线练 习(在线提交程序代码,在线反馈代码执行结果),届时,会要求 各位同学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885275980.html,/ 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完成作业。最终的全国统考也是通过 https://www.360docs.net/doc/885275980.html,/ 网站完成。 2、《普通地质学》课程介绍 课程安排: 每周一次课,每次一小时。2014年5月开始授课,2015年寒假后 参加北大先修课的统一考试。

课程目标: 普通地质学涉及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课程面 向大学专业选择对地理及相关专业有兴趣的同学。课程开设通过讨论、活动等形式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地球科学 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资源。 课程内容: 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质学的概况和一些 基本知识。 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范围包括了从地核到外层大气的 整个地球,但主要是固体地球的部分。该门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构造 主要研究组成固体地球的元素、矿物、岩石以及地球的结构构造。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球的静态特征。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这部分是普通地质学研究的主体,主要研究包括地球及类地行星的 起源、地球各圈层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固 体地球演化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动态特征。 三、地质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主要研究地质学在资源、环境、减灾的技术应用。 地理组 2014-04-09 3、《大学化学》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大学化学的特点是涵盖面较广,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无 机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某些地方也涉及有机化学内容。而《大 学化学》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因此,普通化学课 就像是一辆“旅行巴士”,带着同学们在化学的版图中沿途领略化学 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并且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停靠作重点访问。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化学的基础知识,也可以了解化学思想的源流,还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历史 和现状、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目前化学领域的某些热点问题以及化 学的未来前景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式的了解。 课程的讲授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化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借助化学史和化学前沿的生动实例来说明化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作业本及答案提示

第六章电压电阻 §6.1 电压 一、填空: 1.国际上用字母表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符号是,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必须在被测电路的两端。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必须从它的____ __接线柱流入,___ ___接线柱流出,因此电压表的“+”接线柱必须连在被测电路靠近电源____ __极的一端,否则指针会___ ___。 3.如图6-1-1,甲电压表的示数是;乙电压表的示数是。 4.某同学在用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0~3 V、0~15 V)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时,记录的是 5 V,他出现错误的原因图6-1-1 ,实际电压应是。 二、选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C.电子手表中氧化银电池的电压约为1.5mV D.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压约为10kV 6.关于如图6-1-2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7.如图6-1-3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图6-1-2 图6-1-3 8.如图6-1-4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 b是电表,则() A.a、b 均为电流表 B.a、b均为电压表 C.a 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 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图6-1-4 9.在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估计出被测电压的范围,应该先用电压表的大量程进行

试触.某次实验中,只知道电压不超过安全电压,所用电压表如图6-1-5所示.关于试触后的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示数大于15 V,则需调换接线柱重新试触图6-1-5 B.如果示数大于15 V,则必须换用另一个量程更大的电压表 C.如果示数在3 V与15 V之间,则需调换接线柱重新试触 D.如果示数小于3 V,则必须换用另一个量程更小的电压表 三、实验题: 10.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6-1-6,使电压表能测出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图6-1-6 §6.2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一、填空题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是各节电池的电压的,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 2.小明的一玩具电动火车要9V的电压才能起动,他要买节干电池并将它们联使用才行。 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4.四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某一电源两端而正常发光,用电压表测出一只灯两端电压为3.8V,则该电源电压约为;如果将四只灯泡并联在该电源两端,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5.如图6-2-1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发光,并且两块电压表的指针所指的位 置如图6-2-1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V,L2两 端的电压是_______V。图6-2-1甲图 6-2-1乙 二、选择题 6.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用 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6-2-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片B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果电池把内能转化为电能 D.水果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图6-2-2 7.如图6-2-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此时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A.3V和7.5V B.1.5V和4.5V C.3V和1.5V D.1.5V和3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