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浅谈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修改浅谈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修改浅谈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姓名: 徐希梅

单位:马头二小

浅谈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完善的校园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实的校园生活;正确的舆论氛围。如果校园注重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真正能美化校园生活,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效应。?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校园制度;校园生活;非主流文化?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

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的校园制度

制度是人类维系个性生活及社会关系的各种规章、法则和体制,学校作为微观的社会体系,也存在各种制度,如校规、班规、社团规定及《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虽然这些制度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不同,有成文或约定俗成的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即这些科学合理的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权威的、客观的力量,成为集体价值理念,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自主地接受它。但在目前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有这样的认识,在一所制度体系完善并能执行到位的校园中,学生会自觉的接受制度的规范、约束;而在制度管理比较混乱的校园中,学生往往会对制度的效用产生质疑,并尝试突破它的约束。这种情形在新建成的学校中比较常见,如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所任教的学校建成仅一年,由于管理层及教师

来自于不同学校,各自的理念及认识没有统一,导致学生违纪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一直在三年后,这一情形才有所改善。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应列在首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校园文化的完善。

但制度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僵化,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又有这样的认识,校园的制度是天然合理的、公平公正的,是无须质疑其合理性的,对于制度,只存在遵守与否的问题,而不存在是否需要创新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制度的僵化,甚至可以理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僵化。如有些学校虽然制度完善,但其中有部分内容甚至沿用了数十年而没有作出任何改变,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做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正视而不是回避校园制度,要学会质疑德育制度的合理性。如我们可以对学校的德育制度进行德育合理性论证,在制度创新时坚持民主性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制度讨论、制定和落实的实践中来。

同时,在制度创新时,我们也要注意制度措辞。现在的校园制度,

多以“不准如何”“禁止如何”等来实现对学生的约束目的,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管住”学生,而是创新体制,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激励和引导学生走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

在制度创新时,要注意减少“硬”约束,强调“软”约束。如在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时尽量少说“不”和“不许”,多说“应该”,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不许作弊”改为“文明考试”,“不许骂人”改为“说话文明”等。写学校宣传标语时,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礼貌使你高雅”、“助人使你快乐”等。?二、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学校作为一个比较简单的社会体系,人际关系也相应简单,主要体现在师生及生生间关系上。校园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生生交往的需要,也有利于发展师生、生生间的友谊感,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性格。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具有消极影响,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师生与生生间。师生间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责难、误会或学生偏激的性格等。部分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往往带有上位者的优越感,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会导致师生间的疏离,使双方产生隔阂,以致无法完成德育目的。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喜欢责难、辱骂甚至体罚学生的教师往往无法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而一些和蔼可亲、心思细密的教师则往往成为学生倾诉的首选对象。但有时候也存在部分比较极端的学生,如笔者曾带过一届学生,其中有一位非常固执,认识非常极端,曾因小事多次与教师冲突,本人虽再三接触、交流,其父母也多次进行心理咨询,但始终不见成效,最终只得选择退学。以上案例告诫我们,无论何时,教师都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和纯洁的友谊,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形成朝气蓬勃的性格。至于学生间的矛盾,产生缘由比较复杂,我们作为引导者,更需要细致的了解,妥善的解决,力争使班级形成为和谐、融洽的集体,以避免消极情绪过多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师生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愉快,勤于工作,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三、充实的校园生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

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二个栏目:《才艺大比拼》,《放飞想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鉴于此,学校与集新的果林场进行定期挂钩,充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果树栽培种植的技术,懂得管理果树,同时也受到劳动思想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正确的舆论氛围?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体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共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学校都能通过各类形式,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如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

校务公开、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形式,及时报道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校园新人新事,师生美好的校园生活。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才能与智慧,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但我们也应注意到,目前的校园文化中,还存在一些非主流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不利于正确舆论氛围的形成。如课桌文化:公共课桌上不堪入目的话语;宿舍文化:宿舍“卧谈”内容的的庸俗、不堪;情感误区:写作以爱为主题,歌曲以情为时尚等。

对于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不良影响,德育工作者首先要及时、主动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危害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文化内容;其次可以通过开放、多元、互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引领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去寻找位置,演好角色,获得感受。只有如此,才能扫除校园文化中的阴霾,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强烈的、显著的德育效应,学校德育必须借助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载体。任何忽视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与德育相悖的。我们只有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范围充分宽广的校园文化,才能改善校园“气候”,美化校园生活,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效应。??【参考文献】

?[1]关建国.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 2004,(11).

? [2]孟韵.校园文化氛围与素质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1999,(2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19T16:53:36.3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黄利利 [导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这些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校园文化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谋求长期发展必须完成的根本性任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建设高水平的有持久生命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本文介绍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艺术创新。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艺术创新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又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回顾和总结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机制建构研究成果,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机制及其建构理论研究,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的文化品牌,增强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大学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大学校园文化深深的时代烙印就是大学文化时代性的具体体现,这种时代性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通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我们可知,一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便是文化,形成什么样文化是根据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是一样的。大学校园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主体,大学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步伐。所以,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并且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校园文化。 2、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变换和创新的过程。大学校园文化的不断变化表现在有选择性的借鉴以往的文化成果;同时,在不断继承和变化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文化建设的创新,创新是大学校园文化比较明显的特征。大学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人才的载体,其任务和使命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大学校园的师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各地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吸收了各种不一样的文化,他们有能力开辟大学校园文化的空白白区域,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新型的大学校园文化。 二、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校园的视觉景观环境建设成就显著,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进行依山就势的校园布局,以及独特的景观建筑,大众对许多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赞美有加。 1、校园绿地系统缺失生态艺术。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是校园文化、校园风貌的精致缩影,其造型艺术、品种选取、环境搭配、色彩艺术、空间布局等,对校园文化的传播、生态绿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新校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经历过短时间、超常规的改建、扩建、新建过程,由于对原有地形面貌研究利用不够,以及盲目跟风,为节约成本而设计雷同的绿地系统,从而造成生态艺术的缺失。如重庆某大学新校区,景观草坪的尺度过大,缺乏丰富的植被层次,冬季阳光虽好,但在炎炎夏日却酷暑难当,一味地最求“大”“广”“空”,学生无法停留进行校园活动,缺少曲径通幽、清新自然的生态艺术。 2、校园景观建筑与空间艺术设计缺位。校园景观建筑作为文化的容器,其造型风格、艺术色彩、材质肌理等,是大学校园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但一些大学新区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空间秩序较为单调,景观形态变化较少,没有很好地利用艺术设计来呈现校园建筑与空间的历史底蕴、遗迹风貌、传统特色等。除学校名称不同,很难找出校园布局、建筑风格与学校办学历史、学科专业特色有多大关联,庞大的规模、空旷的环境使校园优美感、舒适感及艺术创新有所缺位,甚至个别新校区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缺乏校园文化艺术的延续传承。 三、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艺术创新 1、完善校园规划,营造校园学术化、艺术化氛围从学术化、艺术化塑造角度对新校区、大学城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优化。一是要创造灵活的弹簧式校园结构艺术。不同的功能区建筑均空余相应的弹性区域,便于后期学术交流、学术文化景观的建设。二是完善人性化的空间艺术。摒除在以前的校园中心广场设计规划时“死板”的中轴对称建筑与空间尺度艺术,设置非对称格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充满阳光,适量进行硬质铺地,既能大型集会,又供平日休闲读书,且具有独特的格局艺术。三是解决好规划建设中新老校区的衔接过渡问题。综合考虑景观视角、绿植、地形、地貌及坡度、坡向、水文等诸多约束因素,借鉴老校区浓郁的学术景观环境,创新性地衔接新校区,保证校园建筑延续原有场域的历史文脉。 2、突出自然景观艺术优势,校园生态文化 (1)地形地貌的艺术构造。校园建筑、指示牌、景观设施、公共艺术等,应该依据所处的地貌特征建筑。地貌起伏所构成的景观骨架是一种自然美的景观形态,起伏的地形能不断改变观察角度,会给人们带来运动变化且不一样的景致。 (2)生物植被环境建设。生物植被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体现形式,能映照大学精神与文化内涵。桂花飘香、樱花盛开、油菜花黄、桃花潋滟、荷叶田田、梧桐秋叶等树木、花卉、植物已使许多院校美名传扬。基于生物植被的自然艺术,结合教职工、学生的精神文化及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生活区绿地艺术、园林空间,采用艺术设计来进行功能分区,满足课外休息、娱乐、健身等不同使用功能的环境要求;教职工住宅区绿地方面,在住宿地周边和景观园林的旁边设计修读点、游览区,创造充满情趣、安静优雅的生活园区和学习空间。古树名木亦能展现浓郁的文化价值、寓教于乐价值,依据学科特色建筑植物园林、生态园区等主题景观区。依据学科特色选定“校花”、“校草”等特色植物艺术,开拓植物生长栖息地,吸引生物园内驻足。重视睡莲、荷花、菖蒲、芦苇、鸢尾等水生植物和乡土鱼种,让主题园区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3)水体景观的创意设计。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创造了许多“曲水流觞”的动人故事,用水寓志、以水怡情的诗词更是赋予水景真、善、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可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尤为重要。作为绝大数青少年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校园对青少年的正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校园文化可能会导致在在校青少年素质极差,沉迷于网吧,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盲目的追求虚荣,模仿明星,无视学业且自私自利,谎话脏话连篇,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校与校之间仍存

校园文化建设XX优秀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XX优秀论文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风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即校风。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置身其中却无法让人感受到其有的历史文化气息。 __重建学校新文化?叶澜教授说过:当代,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更被关注的将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它在一定的意义上超越了原来只作为教育内容构成的定位,上升到目的层次。学校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要求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我们要使师生在跨入校园之前,内心已朝思暮想而且不可遏制地渴求,置身校园之中,内心会涌动几多难以割舍而徘徊瞻顾的依恋。可见,关注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赋予文化于时代气息,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这是良好教育的应有之义。许多研究资料显示:21世纪学校新文化应具有下面的特点:

1、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积极理性的研究态度,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要具有扎 根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创造现代文化的能力;2、文化交流开放与快捷,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3、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4、文化追求具有高层次、高品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5、有力地影响并引导社区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6、文化形态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到处充满文化气息,有选择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校外文化; 7、有机地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形为、价值取向等,但要严格控制文化动作的市场形为,防止商业化趋势。下面从两方面谈学校的文化建设。 一、创造生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包括校园的知识、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风尚和行为习惯、环境建筑等。我们应积极地物化学校的有形环境,对师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促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别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制造一具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养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一、环境育人,凸现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走廊艺术,成为孩子们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在我们每个班级别处的走廊里,都有一张巨幅照片,那是大伙儿一致推选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们的自我简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因此,每每新更换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脚观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艳羡,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校园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为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月之星”旁边的墙面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人名言”时,每个人都费尽心机,希翼自己能成为班级中的名人,就算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别例外。 2.教室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别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 、“成长的脚迹” ……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个地方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别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个地方凝结,智慧在这个地方闪光,个性在这个地方张扬,梦想在这个地方起航…… 3.“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觉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足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 学校是我家,干净靠大伙儿。”……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适应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脚欣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事实上它们也有生命。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日子。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爽朗、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春季运动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 ……从而丰富师生文化日子,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3.丰富学生的课余日子。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星期六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脚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三、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1.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惟独人格才干妨碍人格的进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算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间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闻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具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每个星期一坚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世界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快速地增加了各国信息、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交换速度与效率。在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文化呈现出了视觉多维化、选择多样化的态势。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许多传统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使我们的时空概念、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都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虚拟的空间、自由的平台、丰富的信息,在方便所需,获取知识、信息与服务的同时,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社会使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开放的网络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给大学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欣喜与困惑 1.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校从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乡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设想

郑家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设想 一、校门口文化 学校大门口:设计学校办学理念牌子“引领农村孩子踏上精彩人生”。 二、校园主题文化长廊(8块) 设计建设学校德育文化长廊,分八块。主题为: 学校中院“校园德育文化之一——主题雕塑” 苏宁校舍楼前“校园德育文化之二———好学乐知篇” 综合楼前“校园德育文化之三——科技教育篇”(以“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为主题,通过古代、近代、现代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发明、创造等有关人物及知识的介绍,将爱国主义教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学校让农村孩子“快乐学习、快乐实践、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 餐厅楼前“校园德育”文化之四—家乡资源丰富建设 学校操场“校园德育文化之五——阳光体育篇” 教学楼一楼“校园德育文化之六——文明礼仪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基本要求); 教学楼二楼“校园德育文化之七——感恩教育篇”(无法忘记的中国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他人等小故事);

教学楼三楼“校园德育文化之八——励志学习篇”(通过8幅中国古代成语、论语故事,激励学生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 三、班级(教室内外)文化 教室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班级(教室外)文化主题”,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以入学教育为主,设计启示牌,并且配上注音以便低年级小同学阅读。中年级同学,这个年龄的孩子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读童话故事,与我校的学校课程相结合,设计为童话世界,介绍中外童话名著及作家介绍。高年级同学,他们喜欢科学,勇于创新。因此设计走进科学的内容,介绍了天文知识以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事迹,让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各班以学生参与为主,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理念文化。 “班级(教室内)文化主题”以学生作品为主,适合学生认知特点,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建立起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学校要有总体规划和要求,自主权在班主任和学生。 四、厕所文化建设 使学校厕所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更富有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充分利用厕所这一隐性课程资源,使孩子养成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人,体现学校的人文教育。 整体思路:绿色与温馨、教育性与艺术性相融合。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白雪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高校文化的特点,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引言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一般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时代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建设人才的重任,高校校园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主题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时代旋律。因此,高校校园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各不相同。 1.2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其他文化现象影响和制约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主流和支流、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肯定要受到其他文化现象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要 作者简介: 白雪燕,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助教,硕士研究生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 “孟母三迁”就是环境熏陶人成功的范例。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小学的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校舍比较简陋等诸多因素。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从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校园文化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标志,加强农村小学物质文化建设。 1.要整体规划好校园。 学校的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布置要体现学校的人文特色,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会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⑴净化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⑵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⑶美化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 ⑷硬化学校地面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⑸规范化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励志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建设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 2、运用好校园资源,发挥每一角落的作用。 “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在教室、走廊、过道等处张挂名人字画,书写名言警句,使其能发挥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布置文化视角,创设文化生态环境,使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充满着飞扬的理想与激情。让学生在多彩多姿的文化板块中穿行,感受着书生意气,感受着中外文明,感受着生命与科技的伟岸,在幼小的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校园成为孩子们向往的热土,成了园丁们潜心学问的净土。弘扬正气,清除“垃圾”,与时代同步。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声誉,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内涵、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设意见及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他们将来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校园文化热”,到90年代关于校园文化的学术休眠期,已经形成了对校园文化五彩纷呈的界说。从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观点来看,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广义的校园文化则是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有三个层次,即外层——校园环境文化(亦即校园物质文化)、介层——校园制度文化以及内层——校园精神文化,它们是由外到里的三层结构的同心圆。我们探讨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从广义的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二、深刻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丰富校园生活,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氛围;校园文化;构建与管理 一、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它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历史沉淀。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二)高品位校园文化对高职培养特色人才的特殊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赶超国际技术水平,又要适应国内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

2019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小学XX年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仅供参考)

小学XX年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我校明确提出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引领师生走向成功的目标;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造就有特色、和谐、向上的文明集体。我们注重倡导特色,丰富载体,活动引领,学科渗透,积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深化,内涵升华,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 一、学校“三风”内涵解读及建设成效 校风:文明好学团结进取 文明:学校是文化传播的场所,在整个校园中,从环境布置的大方面,到师生员工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的小细节,处处体现文明的气息,并使之形成一种人人相互尊重,谈吐文雅,举止得体,知荣辱,明礼仪,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好学:喜爱学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要把学习知识当作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 团结:团结是力量,团结出效率,同时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要团结就可能战胜一切困难。 进取: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不断进取才能获得成功。 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 第 2 页共 10 页

敬业:就是忠于职守,潜心做好本职工作,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爱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永恒的动力源泉。爱学生,是一种深沉的情怀,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严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身正”,还要能“师表”。在课堂教学中,气氛要求活泼的同时,治学更要严谨,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最会利用语言的教师。因此,一个好的教师是很注意自己课堂语言规范度与思维严密度的。 创新: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要大胆运用新理念,积极尝试新教法,采用新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学风:勤勉乐学多思好问 勤勉:勤奋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要前提。勤勉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唯有勤奋,才能创造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辉煌。勤奋学习,不断勉励自己,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才会成功。 乐学: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兴趣浓厚,热情持久;愉快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 多思: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好问:广泛学习,不耻下问。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学生多问善问,积极去探究问题答案。 建设成效: 目前学校校风良好,先后被评定为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平安学校”、盐城市绿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国画特色学校。教风严谨,教师都能爱岗敬业,先后有12名教师被评为市县学科带头人或教 第 3 页共 10 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论文 浅谈先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树立的作用和意义 大学,人类社会智慧浓缩的地方,人类智慧的发展的地方;既有着历史的渊远,又有着时代的新鲜。美丽的象牙塔里有一朵奇葩,这花因孕育在象牙塔肥沃的土壤里,有着一种高雅、一种厚重、一种前所未有的古老气息,即文化之花。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大学生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年龄心理特征,都使他们向往高尚的文化生活,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形成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高尚的文化生活,必然是向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有理想的追求也具有时代的气息。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把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建国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着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并以之去抗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说,培养大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精神追求以及知识水平等都是极其重要的,那么,首先就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影响到当代的大学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培养和锻炼他们的高尚品质以及知识水平等; 那么,到底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树立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1)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但是,一个良好的校园园文化建设,它的核心价值需要反复的引导才能够形成,同时,也要被绝大多数的师生所认可并主动实施。所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化提高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