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对山歌

三月三对山歌
三月三对山歌

三月三对山歌

刘三姐: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要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

荀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对歌

男方:

什么水面打跟斗呢,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呢,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呢?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呢,嘿了了啰

大船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

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呢。

男方:什么结果抱娘颈呢,嘿了了啰什么结果一条心,嘿了了啰

什么结果包梳子呢,

什么结果披鱼鳞呢?

刘三姐:木瓜结果抱娘颈,嘿了了啰香蕉结果一条心,嘿了了啰

柚子结果包梳子,

菠萝结果披鱼鳞呢。

男方:什么有嘴不讲话,嘿了了啰

什么无嘴闹喳喳,嘿了了啰

什么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刘三姐:菩萨有嘴不讲话,嘿了了啰铜锣无嘴闹喳喳。嘿了了啰

财主有脚不走路,

铜钱无脚走天下。

互嘲互赞

罗秀才:刘三姐,你太放肆了,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竟敢唐突莫工?刘三姐:好笑秀才酸气多,

快回书房读子曰,

之乎者也学会了,

才好摇头晃脑壳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五篇精选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五篇精选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800字一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的由来一 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的由来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的由来三 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包五色糯米板 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和仫佬族等到民族中间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活动。据考证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列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壮族三月三歌节故事传说

民俗故事之——壮族三月三歌节 提到三月三,绝大数人首先想到“壮族三月三申遗”,其实不然,三月三后面的民俗小故事更让人温暖。 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约在古代,有一位老婆婆,无夫无子,心地善良的她救了一条小蛇,当然不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老婆婆一直照顾着小蛇直到它的伤完全愈合,康复后小蛇却不想离开老婆婆了,作为报恩,想一直一直呆在老婆婆身边,像她的孩子一样尽孝心。但是,人和动物是有别的,小蛇为了和老婆婆在一起斩断了自己的尾巴,尾巴变短的小蛇从此就成了“特掘”,从此,“特掘”是它的种类也是它的名字。在壮族文化里,“特”是男的意思,“掘”就是短尾巴的意思,这一切也特别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老婆婆也当真把特掘当做她的儿子来养,相处还特别的和睦,用当今的话来说即使人和动物和睦相处,老婆婆就是这个号召的先祖。后来在壮族里,壮族人也习惯和流行把打猎而来的活物拔掉尾巴上的动物毛,使之成为家里的一员。说明了啥,最开始的驯养动物,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肯定也有人会疑问,为什么非要把动物的尾巴给去掉了,其实这也是人们原一个原始人进化到堂堂正正文明人的美好寄托和转变。 故事当然还没有end,突然有一天,老婆婆去世了,左邻右舍帮忙下葬了老婆婆后,对特掘说:“特掘,老婆婆平时对你挺好的,视为己出,现在你该怎么报答她呢?”特掘仿佛听懂和明白了左邻右舍的话,灵力大作,自己带走了老婆婆的灵柩到大明山峰上,供老婆婆死后能够清修。刚好,这天就是三月三,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三,大明山地区都会阴雨绵绵,当地人就知道是特掘回来看望老婆婆了。 人们被老婆婆的善良和特掘的感恩之心所感动,特此给老婆婆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壮族人也开始将蛇视为神圣之物。在中华文化里,有很多的图腾都可以看见蛇的影子。大明山也被视为人死后灵魂的最后归属,名副其实的圣山——大明山。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

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所以三月三也可以说是中华圣诞节。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去,感受节日的喜悦,享受大好春光。 而现如今,这个节日也被流传了下来,最为著名的要属壮族三月三了,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这么有趣的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庆典呢?三月三放风筝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壮族歌圩节三月三歌圩,又叫歌婆节,是壮族的重大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

息。 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 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黎族爱情节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这是黎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 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 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 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畲族乌饭节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又称乌饭节,传说这天为谷米的生日,家家要吃乌米饭。 乌饭是用一种叫乌稔子的野果的汁液,把糯米饭染黑制成。 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 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 布依族地蚕会三月三是布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 古时称为地蚕会,适逢冬去春来、春耕播种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少带着家炒的玉米花,一同到田间地头踏青,吃玉米花、唱山歌。

三月三活动总结

“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总结“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借以深入贯彻弘扬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部门指示,开展一系列以发扬“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我们本着使学生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传统、贴近民俗,了解“壮族三月三”文化的宗旨,基本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以***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小组发起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方案的征集讨论会,初步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一)确定以“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为主题;(二)定下各项活动实施的时间;(三)完成对各项活动负责人的妥善安排;(四)制定各个监督与协助机制。为高效完成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活动开展多方式 (一)创设民族传统节日氛围。学校多方位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与“壮族三月三”民族风俗绚丽多彩的氛围。 1. 利用电子屏显示“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的主题横幅,提前营造活动氛围。 2. 出版“壮族三月三”民族知识教育板报,让学生了解壮乡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由来。 3. 校园广播增设“少数民族习俗知多少”栏目,通过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趣味趣

事和播放民歌等,让学生陶醉于声乐,感受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二)开展主题班会。各班利用每周一班级例会开展一次切合“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上的汉族学生与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民族传统趣味游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乡的传统习俗,班会上还给学生发放民族知识手册,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族民政策和民族文化知识。 (三)国旗下的演讲。国旗下的演讲是每周升旗仪式上的惯例。为契合“壮族三月三”,三月二十八日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由学生作以“三月三,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演讲。 (四)承办民族宣讲会。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承办开展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报告会,由市民委专家***作精彩演讲,宣讲会后还指导我校开展更深入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五)体验节庆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我校积极通过纸质通知和校园广播形式给全校师生传达我市三月三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师生可以利用三月三假期亲临活动现场,感受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的氛围。使师生在体验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六)举办歌唱大赛。此次歌唱大赛以“民族梦,中国梦”为主题,七年级以班级合唱为单位赛红歌,八年级以个人为代表赛民歌。已确定《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广西武鸣三月三民歌节简介

广西武鸣三月三民歌节简介 以下是关于广西武鸣三月三民歌节简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从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的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1日—7日在武鸣县城举行。 今年的歌圩和旅游节将有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展演、武术散打擂台赛、马术表演、斗鸡斗鸟等20多项活动项目,其中多项活动在花花大世界、灵水、伊岭岩、大明山等旅游景区开展。 今年的歌圩和旅游节新增有几个项目,如“昂逢逢”街舞大赛、“骆越风情·壮乡情”壮乡风情游、“木棉花盛开”壮民族服饰展示等。传统保留节目如民族体育竞技,多了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自上阵,体验参与的乐趣。 武鸣县地处广西中南部,为首府南宁市辖县,总人口6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6%,史有“首善之县”之称,亦是壮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壮族被认为是古骆越人的后裔。根据研究,龙母文化是以龙母赡养一条小龙蛇并为民治百病,小龙蛇对龙母报恩的古老传说为中心起源发展的,是以壮族先民有龙母崇拜的 ·

习俗。为了祭祀龙母,壮族先民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以山歌传诵龙母,因此聚集形成了歌圩活动。随着时代变迁,歌圩逐渐演变成以歌唱爱情、向往美好生活为主的男女追逐对唱活动。 在壮话中,“歌圩”的“圩”为市集之意,“歌圩”便是指民众因唱山歌而聚集形成的市集。武鸣歌圩自古就十分盛行。每逢歌圩之日,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汇聚于林荫下溪流边,唱对应答,三天三夜不散场。 从1985年起,武鸣县连续举办了18届“三月三”壮族歌节。2003年,武鸣县正式将“歌节”复名为“歌圩”。至今已走过整整31年的武鸣“三月三”歌圩,成为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对外交流、招商引资平台,提升武鸣知名度的最佳载体。通过树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办节理念,武鸣县在推出了“山歌擂台赛”、“千人竹杆阵”等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的同时,将招商推介会、房地产展销会等经贸活动融入歌圩整体活动中,呈现出“表演活动万人空巷,经贸活动盛况空前”的火爆场面,极大地带动县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精心打造,“三月三”歌圩具备了越来越高的文化品牌价值,成为凝聚、弘扬武鸣壮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2008年“三月三”歌圩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三月三”歌圩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 ·

三月三节日壮族活动安排

三月三节日壮族活动安排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也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日来由: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 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节日习俗: 汉族: 荠菜煮鸡蛋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 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 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 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 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 “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 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 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 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

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壮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 彩蛋的习俗。 古代,人们举行完祓禊仪式后,就坐在环曲的水渠边,把盛着酒的觞(古代盛酒器,为椭圆形带柄的浅木盘)放于流水上,任其顺流 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 罚酒三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 会稽的聚会了。晋永和三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 羲之邀亲友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并传承古俗举行了“曲水流觞”活动。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因如此,后人亦此碑贴称为 《禊贴》。 在绍兴,由“曲水流觞”活动形成的这种饮酒赋诗的雅俗一直盛传不衰。直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外书法家都要到绍兴亭 聚会,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咏诗论文,泼墨挥毫,纪念王羲之。有趣的是,我国“曲水流觞”之俗还东传日本。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游时间有先有后,农历三月初三与清明节时间相近,且“修禊”这一带有信仰民俗色彩的活动已逐渐被 水边饮宴、郊外游春取代,故三月三春游又渐与清明踏青混同。此外,据传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生日。这天,人们要到娘娘庙西王母 的神像前祈祷求福。有些地方还有将涂彩的熟鸡、熟鸭投入河后, 人们在各处守候,等其漂来取食的习俗。四川忠县则在这举行“三 月会”,纪念古代巴国英雄巴曼子。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初三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壮族人民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歌圩,壮语称“窝 被节”。相传这天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遇难日,故设节纪念。刘三 姐是唐中宗时壮族著名的女歌手,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会唱许多 优美动听的山歌,被人们尊为对歌活动的创始者和传播者。

“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总结

银海区第二幼儿园“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总结 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据自治区关于开展“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通知,我园开展了一系列节庆活动,让孩子充分参与节日民俗、民间技艺、歌圩文化等活动,亲身体验了民族文化魅力,初步提升民族文化素养。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为了丰富“三月三”活动,在3月25日我园召开了动员大会,决定4月7日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的传统游戏,我们请家长朋友们在“三月三”假期和孩子一同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绣球。孩子们拿着自己亲身制作的绣球开展游戏活动,一个个彩色的绣球在小伙伴们之间传递,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臂力量和抛接能力,也让他们爱上了民族游戏。 二、各班开展“三月三”节日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三月三”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孩子们和与老师一同创作了“三月三歌圩节”主题绘画墙,他们把自己对三月三节日的理解都装饰在了长长的墙面上,看那五颜六色的彩蛋、精致的绣球,还有那一个个声情并茂的唱山歌的小朋友,组合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节日热闹庆祝场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课,使孩子们了解了历年三月三歌节的精彩画面、丰富多彩的抛绣球、踩高跷、跳竹竿、比板鞋等体育竞技活动让同学们领略了我们壮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三月三的祭祖、五彩的糯米饭文化无不展现着壮乡文化独有的悠久历史。 三、4月7日上午开展热闹的全园“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壮族的风土人情,知道了“三月三歌圩节”的来历和内容。中大班的孩子们和老师一同唱起了壮族山歌,在班级之间开展了对歌活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只有山歌敬亲人》、《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朗朗上口的歌曲从孩子们的口中唱出,稚嫩的声音表达着孩子们对民族歌曲的喜爱之情。接着,全园的孩子们在山歌声中一起抛绣球、跳竹竿舞,玩得不亦乐乎。随后,中大班孩子自己制作了五色糯米饭,中餐时都品尝了“三月三”精心制作的五色糯米饭,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色彩鲜亮的糯米饭的同时也培养和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月三”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也体验到了“三

壮族三月三的优秀作文六篇

壮族三月三的优秀作文六篇 壮族三月三的优秀作文1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布满了整个世界,我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我们并没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我们逼

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风遗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 壮族三月三的优秀作文2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

三月三介绍

关于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 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 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一一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四说,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

壮族三月三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 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1-2]、三月三拜轩辕说法[3];在壮族盘古、布洛陀传说里此日为亦为盘古诞辰日。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 始祖的重要日子。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7]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 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 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 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三月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 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 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三月三活动方案(内容清晰)

三月三活动方案 三月三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三月三"民族风情文化展示活动,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激发每个人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1. 活动时间:XX年3月30日--4月1日 2.活动地点: 三、活动内容 1."民族歌谣童谣"年级拉歌赛 (4月1日上午) (每个年级一首唱民族歌谣正副班主任负责) 2.参观民族风情文化走廊(4月1日上午午) (1)民族文化--壮语文字书籍展示区 (3月30日完成) (2)年级"民族生活(图片)、特色服装(图片)、工艺品、饮食" 等展示区 (每个各班负责一个特色展示区,正副班主任负责 3月31日完成。) 3.民族体育节:民族歌舞表演、跳竹竿竞赛、抢花炮比赛、30人板鞋

竞速比赛、投绣球比赛、集体花样跳绳比赛、滚铁环混合接力赛等。( 时间待定) 四、活动要求 1.各班级按学校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做好充分准备,落实好各项活动要求。 2.教育学生参加活动讲文明守纪律,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五、其他工作人员安排 三月三活动方案一、前言 一年一度的海南黎苗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盛会的主会场设在陵水,这对陵水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为陵水做宣传的机会。众所周知,目前陵水正在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很需要宣传与弘扬陵水优良文化。让前来陵水观看“三月三”节日的游人对陵水的发展有认同感,让他们知道陵水,了解陵水。而办好“三月三”也能让陵水人感到自豪,从而提高陵水人爱乡情怀,团结陵水人,为陵水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活动主题:服务陵水“三月三”,展现陵水新风采 2、活动时间:XX年3月29日(农历三月三日) 3、活动地点:陵水文化体育广场、陵河两岸 4、主办单位:陵水志愿者协会

关于壮族三月三作文5篇

关于壮族三月三作文5篇 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本文是为大家的关于壮族三月三作文,欢迎阅读。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天是传统的三月三上巳节,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节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在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习俗,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个亲水的节日。三月三这一天有春浴的习俗,这一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人们都会在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

利用民族文化身份构建民族凝聚力——以广西“三月三民歌节”为例

利用民族文化身份构建民族凝聚力 ———以广西“三月三民歌节”为例 □杨火凤 【内容摘要】民族凝聚力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力量。科学合理地利用民族文化,推动民族交往更加和睦、民族交流更加畅通、民族交融更加和谐,实现更高层次的民族团结,从而铸牢民族凝聚力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 化认同是最高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源,是民族和谐的灵魂。广西的“三月三民歌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坚守,其充实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提升广西民族地区民族凝聚力的内容支撑。 【关键词】文化认同;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 【作者单位】杨火凤,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一、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民族文化认同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的长远根本途径是增强文化认同感,为各民族建设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的意识。”[1]文化认同是对一个国家最深刻的认同,是其文化心态的体现。这是个人或团体对文化系统的归属感[2]。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内容非常丰富,如经济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等。无论民族文化的内容如何,它始终是一种人类文化,体现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民族文化交流是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前提。在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各民族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关系。在这个系统中,连接和限制的各种族之间存在关系。人们总希望对于自己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人们会形成一定的民族凝聚力。在各民族交流过程中,民族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共享的意义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互动会为这个群体带来稳定的结构。对民族文化的承认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和信息的传播。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族群逐渐演变为有机整体体系。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人们理解文化认同,实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加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人们利用各种民族节日开展各种民族传统文化节。这些节日,如春节、端午、泼水节、古尔邦节等,历史悠久,群众性强,民族特色鲜明,都是民族文化的有力载体。里弗斯认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及其文化交流是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驱动力。文化认同表现为民族性、地域性,人们在共同文化利益和诉求上,达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地方性的文化认同使得当地人们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人是因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交往活动。人类和动物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是人们有社会实践,人们无法独自离开社会。社交互动是实现人们先进需求的方式,特别是在民族间的交流中。人们总是对与自己具有相同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了一个国家社区。文化是由特定的群体成员共同形成的。要促进和谐民族交往,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努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联系,是民族团结与民族凝聚力的结合。 二、广西“三月三民歌节”的历史 3月3日是中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统的上虞节是三月农历的第一天,后来改为三月三日,成为人们享受水边宴会和郊区春游的日子。魏晋之后,节日改为三月的第三天,所以也被称为3月3日。“王羲之书”也通过当时的写作场景与宇宙融合,写出了一部非常哲学的“兰亭收藏”。汉代的时候就有学者对这个节日进行过研究,发现在殷周时就已经存在,当时的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来进行主持。直到今天,壮、彝、苗、黎都把3月3日作为情人节。3月3日也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民歌节。2014年,“壮族3月3日”被选为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农历三月初三指定为整个自治区的法定假日。放假两天,举办相应活动,让民众享受节庆欢乐。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壮族民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曲在各地都很受欢迎。在清朝,一场数百到数千人的大型“歌曲”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名歌手。当代的歌曲也唱道:“3月3日,一只风筝飞过天空,抱着我的思绪和梦想,回到了童年。”在3月3日期间,活动非常丰富,包括五色糯米、抓烟花、绣球花和打杆。人们喜欢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节日期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有一部分的民间机构,组织抢烟花活动;绣球 · 801 ·

壮族三月三作文650字共五篇

壮族三月三作文650字共五篇 壮族 三月三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 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

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布满了整个世界,我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我们并没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我们逼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风遗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壮族三月三作文二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

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全区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每年采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有着将农历三月初三作为自己重要节日的习俗。下面我就挑选几个在广西世袭的少数民族为大家进行介绍吧。 壮族: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

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三月三’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并给予放假2天。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广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作为少数民族的后代,理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让民族之花在我们手中绽放!.

描写广西壮族三月三习俗的作文600字

描写广西壮族三月三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一】描写广西壮族三月三习俗的作文600字 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重要节日。每年的三月三壮乡武鸣就成了歌的海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好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煮好了彩色蛋,做好了各种小吃,来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人们就去赶歌圩了。 那天早晨,吃完糯米饭,我和妈妈来到城东大草坪。兴武大道上焕然一新,彩旗飘扬,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充气拱门犹如道道彩虹。人们穿着美丽的衣服,笑容满面,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涌向兴武大道。 十点钟,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盼望已久的三月三歌圩拉开了序幕。我和三百多名尼达妮歌手穿着蓝壮衣,面带微笑,在台上动情的唱起了《壮乡到处都是歌》和《壮乡五色饭》这两首歌欢迎中外宾客。我们那美妙的歌声博得了台下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表演完,我们来到千人竹竿阵现场,那里已被成千上万的观众为的水泄不通。“咚咚咚”,数十面大鼓响起来,“哒哒哒”几千根竹竿敲起来,歌圩最为隆重的重头戏——千人竹竿舞热闹开场。只见数千名身着五彩民族服装的壮乡男女,排着整齐的表演方阵,在近千米的竹竿阵里,合着鼓声和竹竿声,欢快的跳起来。来自城镇的参赛队,他们有的手打腰鼓,有的手捧壮乡五色饭,时而转圈喊起声,时而仰面

露笑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竹竿舞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还是自己亲身体验跳竹竿舞的惊险和乐趣。被欢乐气氛感染的观众也纷纷加入到竹竿阵里,兴武大道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也忍不住踏入竹竿阵中,随着竹竿的开开合合尽情的跳着。 这一天的武鸣,人如海,歌如潮,爱歌的你快点来武鸣赶三月三歌圩吧! 【篇二】描写广西壮族三月三习俗的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