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文明精华,是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明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当下在全球化浪潮下,抵制文化冲击的重中之重。怎样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标签: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伴随我国历史长河中文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祖先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和凝聚力的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的过程中是对各个时代文化的扬弃而形成的文化精髓。它的博大精深不仅涵盖了爱国思想、知行合一、以和为贵、宽恕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涵盖了哲学思维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何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从学术界研究实践看,主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功能、特征等方面阐释较多。张岱年先生说:“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思想观点:一是人际和谐,二是天人协调。”在《传统文化的精华》一文中,他提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自觉的思想。”

钱逊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慎独”的高度自觉的道德精神以及敬老爱幼、尊师重道、温、良、恭、俭、让等,都是“传统美德”。罗豪才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下一统的国家观、人伦和谐的社会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勤俭耐劳的生活观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密切相关,是中国精神、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发展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就代表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

2 中国优秀传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文化历史中经历了风风雨雨,既有被完全认可的光辉岁月,也有过全盘否定的没落,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华夏文明的传承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更

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的兴趣。2.通过初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养成勤读、善思的读书习惯。3.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4.初步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每天早晨,我们都在读哪本书呀?有什么感受? 师:读书讲究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导做什么都事半功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类书的方法。 拿到新书时,我们该怎么去读呢?(看封面、前言后序、目录……)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读本》。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1)共有几个单元?你已经读了几个单元?你有什么感受? 这本书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经典启蒙、古诗诵读、古文今读、品味汉字、中华名人、民间传说、传统艺术、民族体育等,每一个单元都由经典名段、精彩的故事等内容组成。 2.初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读了这些目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啊,这些内容有的是反映治国齐家的经典诗文,有的是寄托情怀的诗歌,有的是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还有介绍汉字与人生、姓氏、家庭和朝代关系的。这些都是我国几千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瑰宝,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朗读、理解、感悟。 1.(板书“大学”)谁能说说对“大学”的认识? 2.是啊,在我们看来,大学是每一位同学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大学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那么,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大学”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简介《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书首篇就节选了《大学》的重要语段,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二、朗读经典名句,渗透阅读方法 1.名句示例,初步学会阅读古文。 出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2)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内容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优秀、高尚的民族,中国是光荣伟大的国家。从而由衷地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化解存在于一些人的民族自卑心理,使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变革与创新,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深化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也是我国走向世界的大势所趋。历史转折,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物质关系,也改变着社会的精神关系。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文化相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纯经济发展,而必然是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过程。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祖国统一,中华振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光大和繁荣中华文化,就是抓住了民族之魂,就可以大大加强祖国大陆同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对推动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振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察古鉴今,彰往而知来。今天的历史是昨天历史的发展,其间,有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要善于寻求,一定能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要说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既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事,乃至一篇一章,一则格言,一首诗歌,一幅绘画,一段乐曲,一帧书法……,往往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或深刻启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甚至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陶冶情操,砥砺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一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往往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密切相关,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如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不仅是莫大遗憾,还有可能被人看作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自强自立》教案 德庆县永丰中学陆荣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09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数学课堂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二)各阶段具体安排和计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低年级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中高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

2、校本课程开发: 2018年9月以前完成《经亦求精》校本课程的印制工作。 3、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9月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9月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5、学科渗透:2018年9月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2018年9月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

教育部印发纲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进入教材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0783345.html, 教育部印发纲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进入教材课堂 作者: 来源:《小演奏家》2014年第08期 近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习惯影响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之京剧。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2]其内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文献、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思想、观念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内化于人,形成整个民族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并且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诸子百家、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柄双刃剑,既是现代文化的垫脚石,又是现代文化的绊脚石!这话我甚是赞同,下面请让我表出个人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愚见!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

高校教育教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教学方面一直都是与高校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做好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的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教育教育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第二是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第三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拥有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我国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智慧源泉。在积极推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相融合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方法一、在高校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每一次传承和发展,都表现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只有先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高校要加强宣传和倡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并尊重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引导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结合高校具体实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在高校中定期举办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或者大讲堂。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和国学大讲堂等,这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传承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得这类的讲

座和大讲堂成为了高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入和传承的重要载体。2在高校中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线课堂。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线课堂在内容的设计方面要从高校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比如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历史人物典故和历史故事,巧妙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和贯穿其中,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线课堂的开设,一方面打破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的方式与课堂授课相比较而言,对学生的覆盖面要大得多,对学生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有利于高校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二、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长期摸索和积累而形成的,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就是中国人民社会实践的结果[4]。我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融入到对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正是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性。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以下几种方式1组织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进行参观和考察。中华大地秀美的自然山水和蕴藏其中的历史遗存,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都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对提高高校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认知有重要的意义。2鼓励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可以在平台上开展主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调查活动。通过一些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副组长:年级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 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论文题目: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因此,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影响意义

引言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1.1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2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第二,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第三,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第四,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1民族影响

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一、中华文化是什么 说起中华文化是什么,肯定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的活动方式。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全部的活动方式,是中国人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等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即56个民族)的文化总汇。但以汉族为首所发起的辛亥革命的口号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在众多人的心目中认为汉文化才是正统的中华文化,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之久,它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其他所有的思想。正因如此,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来说,真正有可能对我们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儒家文化。而且,现在新闻里也都是说的学习儒家文化,在外国开设的也是孔子学院,没有听说过有老子学院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重点就是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汉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延续了几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和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中华文化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归为这么几条:第一,包容性;第二,重视家族血缘;第三,崇尚和谐中庸。由此,可以衍生中国人的诸多性格特点,比如中国人内敛,做事掌握分寸;中国人注重乡土情结,叶落归根。这诸多的性格特点都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因为与中华文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为:天人相分,以个人为中心,理性精神。这些思想其实都是起源于文艺复兴,而这些思想应该说和中华文化背道而驰。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源远流长的独特的中华文化,将其特点应用于中国的崛起中,使其在中国腾飞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 二、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1、汉朝的强盛 汉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强盛时期,经过了春秋战国长期的战乱和秦朝短暂而不稳定的统一,中华民族终于第一次以团结的姿态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而这个在世界面前的亮相无疑是惊艳的,世界通过丝绸之路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强盛而有朝气的庞大帝国,而在这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限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地统治全国是难以达成的,而对于汉朝来说,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民众,这么复杂的民族,这么复杂的地形,怎么办?只有思想统一,才能达到统治万民的目的,才能让百姓的心思专注起来,实现大汉王朝的兴盛。 追溯中华千年文化史,儒学成为汉朝统治者的不二选择,董仲舒明确地主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要达此目的,首先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而统一思想的具体办法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汉朝中期被统治者接受为治国良策,这样统治者在精神上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汉朝的统治才能够真正稳定。这样,中华文化成为统治者实施统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虽然汉武“独尊儒术”的手段和秦皇“焚书坑儒”的做法被人们看做一种禁锢民众思想的错误行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思想上的统一的确也给统治带来了不小的积极影响,已经是当时人们所能想出的维护王朝和促进盛世产生的很不错的办法了。这种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并有效地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由汉朝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统一的思想的重要性,而这个统一的思想的角色在目

五年级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本(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三单元 诚信立身 “诚信”二字中的“诚”指的是真实、诚恳,“信”指的是信任、信用。“诚”“信”二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减信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最终也将一事无成。我们要牢记古人的教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经典驿站 1 忠信为宝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 注释:结:纽带。 文意:诚信,是社会关系的组带。 儒有不宝全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注程:儒:儒学、儒家经典。这里泛指有道德修养的人。宝,动词,珍视 看重。 文意:不看重金玉等钱财,而以忠信为宝。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乾》 注释:进德:提高道德修养。修业:扩大功业建树。修辞:修饰言群。居:积累。文意:君子要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忠诚守信,这是用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修饰言辞以树立诚意,是为了更好地积累功业。 温馨点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精神纽带,是

人性中最重要的美徳。它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高贵,让我们的品格变得高尚。我们一起查字典,找一找关于“信”字的解释吧 活动广角: 课文中这几句话道理深刻,你能背诵下来吗? 1.诚实 2.不怀疑,认为可靠 3.崇奉 4.消息 5.函件 6.随便,放任 你还知道些关于诚实守信的历史小故事?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我知道”曾子杀猪与“学布一话干金”的改事,还知道...... 成长阶梯: 你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如果能把这几句话背诵下来,就可以把红旗插到C峰上;如果你通过查字典了解了信”字的不同含义,就可以把红旗插到B降上;如果你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就可以把红旗插到A峰上啦!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一、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各部门主任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的指导;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德育处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办公室负责所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此外,我校还结合革命烈士命名的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地成立传统文化大讲堂专业团队。讲师团成员各司其职,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为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我校积极开展符合本地本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经典颂读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理论灌输,让学生懂得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并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如:让学生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认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形式使学生体验中华文化魅力。 三、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内容,我校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力图让校园的每面墙壁说话。针对不同的学校环境,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宣传,从浅显的语句,到古典的美图,从学生简短的感悟体会,到稚嫩的简笔画,无不渗透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每个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积累学生的所见,所思,所想。我校还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