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

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

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

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

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

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就可以这样导课:“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再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

3.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

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

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

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

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

能力。

4.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

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

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

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5.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入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

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

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

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6.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

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

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

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

奇心。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老师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①9999×9+9999=?

②127×36+127+63×127=?

③(100+8)×125=?

④98×35=?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时老师趁

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

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

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

学生的创造意识。

7.编拟童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化故

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

鸣,且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