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调试公需课程

心理健康与调试公需课程
心理健康与调试公需课程

1. 1990年,WHO将(d)纳入健康的概念中,形成了新的健康概念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

D.道德健康

2. 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工作者以(b)的标准界定心理活动是否正常

A.行为学

B.统计学

C.心理学

D.医学

3.(C)患者病前个性大多孤僻、敏感、多疑、好幻想,有遗传倾向

A.人格分裂

B.妄想症

C.精神分裂

D.抑郁症

4.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是(D)

A.合理变通

B.合理治疗

C.合理思考

D.合理宣泄

5.(A)可以说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的一种结合

A.认知行为治疗

B.心理治疗

C.合理情绪疗法

D.合理思考疗法

6.对于压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有压力是正常的,可以不用管它

B.压力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应对

C.有压力生活反而会更放松

D.压力都是来自外界的

7.压力管理是信念、价值观和(A)的组合,三者缺一不可

A.个人习惯

B.行为习惯

C.生活习惯

D.饮食习惯

8.培养个体科学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是(C)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9.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侧重的是(B)方面

A.适应生活

C.适应工作

D.适应环境

10.造成狭隘性格的原因中的决定性因素是(D)

A.先天因素

B.遗传

C.家庭环境

D.后天环境

11.以下临床症状中,(A)属于心境障碍的症状

A.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B.视听幻觉

C.思维逻辑倒错

D.情感冷漠、倒错

12.“心理”一词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认为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的是(C)

A.过程心理

B.活动心理

C.认知心理

D.综合心理

13.行为主义理论中把个体的思维、观念、意向等称为(B)

A.显性行为

B.隐形行为

C.个体行为

D.个性行为

14.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上、(D)、社会适应上都处于完好的状态”

A.性格上

B.环境适应上

C.情感上

D.心理上

第15题:

神经症也称(A)

A.神经官能症

B.神经病

C.精神障碍

D.精神病

第16题:

(D)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满灌疗法

D.厌恶疗法

第17题:

人类总胆固醇含量的(A)是自身的产物,剩下的从食物中摄取

A.80%-90%

B.70%-80%

C.60%-70%

D.50%-60%

第18题:

有的运动是压力生活中的一种情绪宣泄,以下哪种运动是减少压力而非增加压力的C

A.足球

B.摔跤

C.散步

D.拳击

第19题:

我国约有(D)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A.40%

B.50%

C.60%

D.70%

第20题: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D)

A.体力节律理论

B.情绪节律理论

C.智力节律理论

D.人体生物钟理论

第21题:

个体由于经常重复或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称为(B)

A.习性

B.习惯

C.个性

D.惯性

第22题:

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D)。

A.喝酒

B.吃大量的东西

C.压抑负性的情绪

D.和朋友倾诉

第23题:

哪种情况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B)。

A.步当车

B.多食肉

C.雨中行

D.静坐思

第24题:

专家认为,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D ):

A.鼓励

B.宣泄

C.疏导

D.爱

第25题:

那个迹象不是情感和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D)

A.手心出汗

B.容易心烦

C.记忆力丧失

D.心跳加快

第26题:

“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的是( A)的症状。

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第27题:

关于吸烟的危害哪种说法不正确。(C )

A.二手烟可导致肺癌

B.香烟的烟雾会导致儿童的支气管炎、肺炎

C.香烟的烟雾会使人麻木、让人产生幻觉

D.烟草的烟雾会使耳的分泌物聚集,导致耳朵感染

第28题:

哪种方法不会改善健康生活。(B )

A.时时调整心理健康

B.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给自己足够压力,催人奋进

C.积极的工作表现

D.与家人和睦相处

第29题:

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D)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

第30题:

健康的家庭关系不包含哪个方面?(B )

A.健康的婚姻关系

B.亲密的婆媳关系

C.良好的亲子关系

D.和谐的原生关系

第31题:

婚姻(家庭)“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因素都可以相互影响,其中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是:(C)

A.家人的性格特征

B.日常生活事件

C.人格和观念的差异

D.社会支持

第32题:

为了推进婚姻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实现婚姻和谐,必须在家庭成员直接推行什么原则。(C)

A.改变自己,适应对方

B.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对方

C.接纳差异,快乐互动

D.共同进步,减小差距

第33题:

和谐的家庭需要:(A )

A.“爱”+适应

B.宽容+理解

C.改变+付出

D.让步+牺牲

第34题:

家庭主观生活事件与当事人的什么相关?(B )

A.性格和脾气

B.人格和观念

C.感觉和态度

D.方式和方法

第35题:

哪个不是控制生活事件的方法?(D )

A.解决

B.回避

C.接受

D.指责

第36题:

什么是人的主要应激源。(C)

A.人格因素

B.应对方式

C.生活事件

D.社会支持系统

第37题:

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

A.家庭

B.职业

C.信仰

D.文化

第38题:

哪个不是正确对待个体差异的方法?(C)

A.认知调控改变观念

B.自我训练和矫正

C.忽视个性背后的文化差异

D.接受专业帮助

第39题:

哪个方法不能调控压力反应?(B )

A.释放

B.坚持

C.转移

D.松弛

第40题:

“众所周至,我们的大脑不仅是喜悦、欢笑产生的源头,也是我们悲伤、痛苦、愤怒产生的源头。”这句话是谁说的。(A)

A.希波克拉底

B.皮格马利翁

C.弗洛伊德

D.冯特

第41题:

大脑的感情过程里,二级水平是什么?(C)

A.反射性感情反应

B.高级情感

C.基本情绪

D.初级情感

第42题:

情绪调节受什么影响。(A )

A.文化

B.环境

C.人物

D.时间

第43题:

哪个不是调高正性情绪的方法。(B )

A.聆听情绪的乐曲

B.执着与坚持

C.信心与勇气

D.惊奇与灵感

第44题:

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以上都正确

第45题:

职业健康心理学主要的立足点是(B)?

A.职业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B.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D.职业健康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46题:

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雨果·闵斯特伯格

D.泰勒

第47题:

下列不属于组织因素压力的是(B)

A.工作任务要求

B.噪声干扰

C.职业发展

D.人际关系

第48题:

“我到底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这句话属于(A)冲突

A.角色间

B.角色内

C.行政角色

D.业务角色

第49题:

一个单位职业培训教育工作没有做好,则会产生(C)压力

A.工作任务要求

B.角色要求

C.职业发展

D.人际关系

第50题:

在与人相处时,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属于(C)反应模式?

A.攻击性

B.屈从性

C.超脱性

D.自卑性

第51题:

工作中对同事缺乏必要的关心,遇事喜欢落井下石,冷嘲热讽属于职业倦怠的(B)方面

A.情感衰竭

B.去人性化

C.成就感下降

D.幸福感下降

第52题:

心理学的规律说明,人的工作效率在(C)压力水平下最高。

A.高

B.低

C.适中

D.不变

第53题:

性格类型(D)。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第54题:

下列不属于组织层面预防职业倦怠的是(C)

A.任务分配明确

B.阐明角色和责任

C.归因训练

D.良好的沟通渠道

第55题:

如果压力过低、工作缺乏挑战性,使得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在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可能产生(C)

A.慢性疲劳症

B.假期综合症

C.职业倦怠症

D.职业厌倦症

第56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业倦怠的表现(A)?

A.喜欢与人聊天

B.身体疲惫

C.人际关系的疏远

D.情感衰竭

第57题:

事故倾向性理论认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人(D)?

A.做事稳健

B.对人友好和善

C.明哲保身

D.攻击性强

第58题: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是:(D)

A.安全生产知识的缺乏和技能不足

B.不安全行为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

第59题:

认为事故发生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的是(C)理论

A.两类危险源

B.能量意外释放

C.事故致因的突变模型

D.事故因果连锁

第60题:

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A)?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C)。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第62题:

在心理测量学上,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测量工具是(B),是心理健康评估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A.症状自评量表

B.评定量表

C.汉密顿焦虑量表

D.老年认知功能量表

第63题:

对群体或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结果以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和解释,这一过程称为(C)。

A.评价

B.解释

C.评定

D.测评

第64题:

呈现一组评定标准让评定者判断受评者是(C)评定量表?

A.数字

B.描述

C.标准

D.强迫选择

第65题:

生活事件量表适用于(B)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疾病求助者

A.14

B.16

C.18

D.20

判断题:

1.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F

2.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T

3.人类的情商(EQ)目前尚无法精确测定T

4.人的一切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F

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F

6.心与身无法分开,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变化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生理上的变化也会产生心理的变化T

7.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T

8.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F

9.某种意义上讲,控制压力最根本的办法是离开工作或隐居,但这显然是不现实T

10.锻炼是减轻压力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但是有些锻炼项目却会引起相反的效果T

11.领导比员工容易体验到更多的压力F

12.回避困难易,面对困难难F

13.脑力易疲劳,感到没有精力和脑子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记忆差是属于神经衰弱的症状T

14.强迫症患者往往是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有任何不正常的F

15.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T

16.临床医师认为,有精神障碍的的人,其脑部一定会有病理变化T

17.安静平稳,反应缓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波动和外露的人是属于黏液质T

18.当个体难以做出决断、或者当个体难以判定事务的轻重缓急时,这肯定是个体性格所致F

19.由于时间问题和兴趣问题,很多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更愿意与其他人交往F

20.运动越多,缓解压力的效果越好F

21.肾上腺功能亢进的人,神经系统兴奋性高,容易形成激动、紧张、烦躁等不良心理特征F

22.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T

23.健康就是不生病( )。F

24.疲倦是情感和心理健康的迹象。F

25.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F

26.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T

27.过度饮酒者长时记忆将收到严重损害。T

28.“系统”平衡就是幸福,“系统”不平衡就是痛苦,人生经常是幸福和压力同在的。T

29.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各不相同,不能只关注对方的语言,还要关注对方的情感反应、人格特点、观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T

30.在婚姻不同阶段,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F

31.“适应”是家庭和谐的关键。T

32.在家庭中,“爱”是没有理由的,是决定一切的。F

33.正确认识与合理调控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推动和谐家庭建设。T

34.情绪是人们时时刻刻都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T

35.情绪不仅对认知活动起着驱动作用,还可以调节认知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T

36.情绪调节既包括一直、削弱、和掩盖情绪的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情绪的过程。T

37.焦虑情绪会影响这我们的生活,没必要区分正常的焦虑和破坏性的焦虑。F

38.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短期效果来看,是可以改善抑郁情绪的。T

39.抑郁的症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悲伤。F

40.愤怒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情绪,现实生活中,愤怒情绪的表现无处不在。T

41.情绪及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起搏器也是人及通讯交流的手段。T

42.人类婴儿的感情性反应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从降生后就能主动地对外界信息产生反应。T

43.认识包含活动的驱动性,兴趣和好奇促使人行动。F

44.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及交往的通讯职能。T

45.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与职业健康心理学相关的专业期刊和学术机构。T

46.压力不仅仅是消极的,它还可以是积极的T

47.压力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F

48.高度神经质个性的员工更容易适应夜班的安排F

49.事故安全理论为工作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T

50.行为基础安全(简称BBS)仅仅是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设计的一套管理方法,并非是工作安全设计的全部。T

51.行为基础安全(简称BBS)干预工作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而不是“我们的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F

52.缓解压力的方法只要是不对集体、他人和自身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并有得于压力处理和缓解不良情绪的,都是值得尝试的。T

53.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T

54.压力都会对自身造成危害和痛苦,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压力观F

55.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表明,习惯内控型归因的人较外控型归因的员工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F

56.职业倦怠主要是个人原因造成的,不是组织管理的问题。F

57.时间管理中的80/20定律就是对紧急事务、日常事务要力争花20%的精力或时间来完成,而对于重要事务则应该用80%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T

58.心理健康评估的对象是病人。F

59.对引进的一些国外编制的评定量表必须修订后方能使用F

6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T

61.社会支持量表中总分得分越低,表明获得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F

62.生活事件量表中95%的正常人一年的总分不超过20,负性生活事件的分数越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大。T

63.阅读评定报告的人员也要学习一点心理或与心理测量相关的知识。T

64.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做一些容易的工作。F

65.事情发生了,问题出现了,我们应首先找到事情的原因。F

多项选择题

第1题:

新的健康概念包括了以下哪些内容ABCD

A.身体

B.心理

C.社会适应

D.道德

第2题:

心理学将心理不健康状态分为(ABD)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极度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导致异常心理的常见原因有(BCD)

A.环境因素

B.生物原因

C.心理因素

D.社会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有(ABCD)

A.思维障碍

B.感知觉障碍

C.情感障碍

D.意志行为障碍

第5题:

压力反应的三个阶段为(ACD)

A.警戒阶段

B.正视阶段

C.抵抗阶段

D.衰竭阶段

第6题:

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心理不健康状态,其中哪几个时期更容易发生(BD)

A.儿童期

B.青春期

C.壮年期

D.更年期

第7题:

常见的精神障碍有(BCD)

A.适应障碍

B.精神分裂症

C.心境障碍

D.神经症

第8题: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ABC)

A.条件反射原理

B.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C.模仿学习原理

D.适应学习原理

第9题:

下列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正确的是(ABC)

A.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C.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永恒的、不变的

第10题:

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BCD)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以下对压力的观点,不正确的有(ABC)

A.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没完没了的工作

B.如果真的喜欢工作,就可以想工作多久就工作多久,不会感到在受苦

C.精神饱满地运动,将很少感到压力,并且不容易患病

D.压力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组织的问题

健康生活方式之要点(ABCD )。

A.合理膳食

B.适量运动

C.戒烟限酒

D.心理平衡

第13题:

下列哪些是不健康的行为方式(ABD )。

A.不主动参加体检

B.较多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

C.和家人常交流心得

D.因工作紧张每天睡眠时间约5小时

哪些疾病被成为“心身疾病”?( ABCD)

A.哮喘

B.皮疹

C.腹泻

D.虚弱

第15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BC )

A.加强身体锻炼

B.必须了解各类心理疾病的一般性病理性知识

C.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及时了解自我和他人的身心状态

D.少与人交往

第16题:

如何促进家庭和谐?(ABCD )

A.和谐家庭需要调控

B.爱情需要调控

C.预防和随时处理好家庭“生活事件”

D.提高家庭成员的“应对能力”

第17题:

情绪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区分为哪几种?(ABC)

A.情感反应

B.情感状态

C.情绪特质

D.情绪状况

对情绪进行完整定义必须考虑哪些方面的成分。(ABC )

A.生理的

B.表达的

C.体验的

D.环境的

第19题:

如何调控家庭成员的“烦恼”。(ABCD )

A.释放情绪

B.转移注意力

C.学会放松

D.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第20题:

情绪调节的含义包含哪些。(ABCD )

A.情绪是认知和行为的调节者

B.情绪调节分为良好调节与不良调节

C.情绪调节也会受到文化影响

D.情绪调节也有个体差异

第21题:

如何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爱”。(ABCD)

A.认知调整,坚持接纳差异

B.调整需要和期望

C.改善环境

D.保健身体

第22题:

犯了抑郁症可以有哪些治疗方法?(ABCD )

A.接受心理治疗

B.寻求正确的社会支持

C.坚持体育锻炼

D.自我指导、自我调整

第23题:

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任务是:人们希望从工作中获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物质保证,还要有(ABC)?

A.安全感

B.成就感

C.幸福感

D.健康感

第24题:

“霍桑效应”的主要观点有(ACD)?

A.金钱并非人的唯一动力

B.提高工作效率、使利益最大化

C.工业文明中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D.工业文明中人们需要安全感、和谐感、归属感以及感情上的慰藉第25题:

工作压力按照来源可以分为(ABD)?

A.环境因素压力

B.组织因素压力

C.经济因素压力

D.个人因素压力

第26题:

马诗勒倦怠问卷从(ABC)方面对员工的职业倦怠进行测量。

A.情感耗竭

B.人格解体

C.个人成就

D.幸福感

下列属于个体时间管理错误表现的有(ACD)?

A.忙忙碌碌,却只是盲从

B.对于重要事务花20%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

C.对于紧急事务花20%的精力或时间来完成

D.经常被打断,缺少自己的时间

第28题:

人们在压力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有(ABCD)?

A.不当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B.问题并非都是不好的

C.事出并非定有因

D.沟通与合作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把握的原则有(ABD)?

A.正直原则

B.诚信原则

C.吃亏原则

D.宽容原则

第30题:

心理健康评估的任务有(ABCD)?

A.评估疾病发展中的心理过程

B.评估生活方式对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影响

C.评估个体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

D.评估各种生态学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第31题:

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按评定者性质可划分为(AC)?

A.自评量表

B.描述评定量表

C.他评量表

D.强迫选择评定量表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 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 节。[1] 目 录 1 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 团体辅导 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 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 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 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 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 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 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 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二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也有荣辱、得、失,所以就有与只相应的七情六欲。 时刻与你相伴的情绪、情感。它可以使你从平凡走向卓越,也可以使你从天堂台走进地狱。 那么情绪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究竟怎样来影响人的行为?我们这一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情绪及其管理,做到我的情绪我控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如果客观事物能够符合我们的需要,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情绪差。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触景生情谈虎色变等等。 人类的基本情绪: (1)快乐:是人所追求盼望的目标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高兴地心花怒放。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等 快乐的程度:满意→愉快→快乐→狂喜 (2)悲伤:是有价值的东西丧失或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亲人的离去) 悲伤的程度:失望→遗憾→难过→伤心→悲痛→哀恸 (3)愤怒:目的或愿望不能达到,特别是目的一再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的程度:不满→生气→愠怒→愤怒→大怒→暴怒 (4)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习得实验,华生,1个月大小孩,毛绒玩具放其耳边。小孩一摸就发出巨响,小孩吓得不行。间隔几天再进行同样的实验,反复五次,长大了这小孩见者毛绒玩具就哭,甚至看见穿皮绒大衣的人也会哭,引发心理学实验的伦理学原则。 情绪的分类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情绪可以通过外部来观察,主要从面部表情,那么哪一个部位最能代表情绪呢?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暗送秋波眉目传情都指的是眼睛,但心理学家却不完全这样看,曾经做过实验:请一个好的演员,把他的各种面部表情都拍下来,然后把鼻子嘴巴眼睛都剪下来,把高兴地眼睛配悲伤的嘴,把悲伤的眼睛配高兴地嘴,观察哪一个部位更能代表情绪,结果发现情绪不光从眼睛流露,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位那就是嘴巴。 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外部刺激)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是由于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刺激事件或者叫诱发事件。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踩了一下你的脚,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加入踩你脚的是个美女,你又会作何反应呢? (内部刺激)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有一段时间会没来由的,莫名其妙的郁闷,很多风花雪月的往事涌上心头,受过的伤流过的泪这些体验在你内心演绎。或者会无缘无故的高兴,回忆一些快乐体验,平时积累的情绪。内心的记忆和回忆。(老大的幸福想美事我年轻我漂亮) 情绪的基本状态 (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且有感染性的情绪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良好的心境:“人逢喜事精神爽” 忧伤的心境:“见花落泪,对月伤心”黛玉葬花

最新心理健康教案情绪调节备课讲稿

《驾驭情绪主宰自我》高中心理健康课说课详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拥有良好的情绪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节课着眼于高三学生面对紧张的复习出现种种情绪波动的不良现象,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的指导,并学会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分析 1.心理课内容分析: 情绪是由现实事物引起的,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分析中,我看到现代中学生时常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还有自我成长,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障碍等。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这些问题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还会阻碍健康人格的发展。可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情绪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使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再加上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近年来,由于省市重点校的扩招使学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看到学生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有时早晨学生刚来就带着一脸愁容,仔细询问答案几乎同出一辙就是“心情不好”,个别同学还借助周记直接象我倾诉“最近比较烦”一类的心声。面对学生们的这些“高三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情绪的知识,认识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认清情绪波动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通过自我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反思、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即兴辩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提高认识,明确学会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波动,树立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同时借助校园情景剧表演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善于驾驭情绪,优化个性品质,从而更好地主宰自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情绪波动在学习生活中的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认识驾驭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情绪并指导于生活实践。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课堂教学会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内容的调查问卷,课件中融入能够展现学生情绪波动的图片和影像,增强教学的直观感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实效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1)确定主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面对高三紧张的复习,学生凸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波动,如静不下心,听不进去课,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进度的正常推进,出现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淮阳县育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一、指导思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目标任务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既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育人功能开展工作;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室)一箱(悄悄话信箱)一声(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的心理监护体系,大力向师生、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广大师生的心理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烦恼、困惑、焦虑等。 3.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家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请他们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合理调节情绪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合理调节情绪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合理调节情绪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愤怒,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消极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当务之急。 学情分析: 通过平常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易变、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极比较明显,情绪表现很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良的情绪很容易使学生不能专心致志、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些事情,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也因此受到干扰、影响,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如情绪)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更好的调控情绪,驾驭自己。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

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类型 2、态度和情感目标: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能正确面对和调节不良情绪。 3、能力目标:学会几种控制情绪的方法,增强自控能力。 学习重难点: 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制作课件 学生:情景表演《考试之后》 学习过程: 一、感知“情绪”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老师深爱的学生,每个人都是一本生动而丰富的书,在老师眼里,你们生机勃勃:你们的聪慧,你们的纯洁,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让老师读也读不够。你们有成长的快乐,也都有成长的苦恼,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请你来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件播放图片: ①一群孩子面带笑容一起拍手唱歌; ②小刚听说小力在背后说他坏话; ③班干竞选,落选后悲伤、难过 ④小明考试得了满分高兴得蹦了起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大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虽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其没有独立的体制、机制,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从业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

补救性层面。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存在着错误认知,在自身心理出现问题时不能主动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1.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一般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学工干部等组成。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相对较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无法以专业的角度去答疑解惑,仅凭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较低。 1.3 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 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大学期间诸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教育覆盖面窄,教育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教学内容仅限于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教学的针对性差,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1、孩子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对于个人智力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此时学生心理处于成长和成型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将来,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3、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个人很容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因素,为将来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祸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孩子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方面的标志。 1.求知欲强.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都想学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达目罢休从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需要控制自己愿望和行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干扰集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能与人交往坦诚、随和掩饰自己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意见遇困难和挫折所引起良情绪能快释放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问题少表现出焦虑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和"亲社会"行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规范。 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将有以下危害。 1、犯错误。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 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2、人生失败。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 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由于患心理疾 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很多连工作也被心理 疾病弄丢了,他们苦恼、悲观、甚至绝望。 3、人际关系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和 身边的朋友也讨厌。 4、犯罪。心理不健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见报端的 连环杀手,这样的人心灵扭曲,仇恨社会,具有反社会人格 和严重的病态心理。 5、自杀。自杀者绝大多数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健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信息化时代人才成为各国竞争的对象,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虽然在生理发展方面已经渐趋成熟,但心理发展仍需亟待加强。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作为家国前进的顶梁柱,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持,他们肩负着现代化建设事业普及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所以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面临困难学会摆正自我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完善人生规划。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相关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所以现有的经验并不是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先后出台文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实行方案,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课程重视度不够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职能部门对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意义,虽然教育部要求以必修课程出现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但这项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误解,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在课程教学中,根本不关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只注重教师怎样在学期中考核,所以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也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国内对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短,所以在课程讲授时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着眼于矫治性与预防性,所以设置的学生发展目标重点偏低。教育部并没有对课程的属 性做出规定,所以有些学校直接将其设置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 要求学生背诵心理学相关知识,没有做到完善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 健康心理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程学习中没 有得到提升,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地位。还有些学校的 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交织在一块,模糊了两者的概念。 (三)组织形式单一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学生成为课堂 的主人,是学习中的主体,但心理健康教育授课仍然采用单一传统 的讲授制。从课程性质来划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操作性、实用 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研究不足,所以无法安排有效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情感体验,从 而忽视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无法有效挖掘出学 生的潜能。 (四)课程评价缺乏科学化、专业化从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 考试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这使得学生更加注重 理论知识的背诵,无法评估出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符合 教育部要求开设这种课程的初衷。课程评价是通过信息的采集,针 对目前开设课程的实施计划作出有效调整的一种方式,如果其评价 体系不能反映出科学化、专业化的真实现状,那么这种评价标准就 是失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处在没有正确指导的狭隘化评价体 系中,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出路 (一)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坚持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自我觉察与认识、潜能开发、青春期人际交往训练等。除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 发展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注重“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3. 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我们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遵循了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成了保证我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不同年级学生所讲内容不同,不同学生指导方法也不同。 4. 活动性原则 我们根据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我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方面内容: 1. 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具体包括: (1)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3)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 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是建立在情绪调节的基础上。广大学者不仅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 还注重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 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 有关成人情绪调节策略,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的调节和心境调节, 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方式, 了解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 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国外有学者在研究避免抑郁行为时, 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积极行为和欣赏音乐。在比较这些方式的有效性时, 认为社会支持、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宗教活动、锻炼等积极行为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 国外学者还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百余种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初步归纳出回避(从情绪或关注对象中转移注意力)、分心(寻找注意和行动的替代性焦点) 、面对(对情绪和关注对象的积极活动)、接受(被动地授受发生的结果)四种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 1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的安排和要求,特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心一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安排,协调,检查,指导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决定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王登谭任组长,郑新峰、张兰芳、李建成、王仲才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白彦革、高文国任办公室主任,中小学全体班主任均为成员。学校要把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理念,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学校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使教师成- 1 - - 2 -

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 2 - - 3 - 人生观、价值观。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核心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完成其规定的教育内容、实现其预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实施。而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有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 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正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全面渗透”之所以被定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因为它最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体受教、全面铺开、全程实施”的“四全教育”的思想。全面渗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在德育工作、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在校园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述的基本途径外,还应有中心途径。中心途径也称专门途径,它与基本途径相比,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因而也是更为有效、更为直接的途径。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主要有两类:(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做到定时、定点、定员,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从理论角度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心理健康活动课为主,高中和大学阶段可适当增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学科课程,但总体上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职业性的帮助关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2当然,对个别严重或比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特殊治疗而学校又无力解决的学生,学校还应及时“转介”给有关心理卫生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配合有关专业人员和家长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康复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情绪》教案

《学会调控情绪》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知识与能力: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如何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 教学用时:1课时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时会开心得开怀大笑,有时会难过得落下眼泪,那么如何才能让快乐常驻心间,不会让忧愁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学会调控情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贝多芬、张海迪、史地生、桑兰等生活照片 提问: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即使生活如此的不如意,但他们依然微笑面对生活。 结论:热爱生活,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遇到挫折、失败,

依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我们拥有五彩缤纷生活,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积极地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勇气、信心和力量,消极的情绪会使我们冲动、忧郁。但是情绪是可以调控的。只要我们能调控好的情绪,生活处处充满快乐。 (二)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问:讲述老奶奶两个女儿的故事,一个是卖草帽的,一个是买伞的......? 师问:如果你是老奶奶你该怎么办,才能让自己快乐? 生答:改变自己的看法,调节自身的情绪。 问:那同学们在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时,认为缓解问题最有效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答:乐观、积极、宽容、豁达 小结: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会有积极健康的情绪。 1.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过渡:哲人说——人生是条河,有顺流而下,也有逆流而上,有水波荡漾,也有岩石险阻。所以生活中挫折、困难不可避免,烦恼事、伤心事谁都会遇到,那么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那么应该如何排解不良情绪呢? 老师把你们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大致归纳了一下,有以下几种好的方法: (1)合理宣泄法。

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辅导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辅导课(控制情绪)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复习进程

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使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一开始就能够科学化地进行,为了认真总结经验重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各种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必要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科研。同时,由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它与一般的学科教育课程教育不同,其成果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心理学的名词和定义,而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其质的提高,有赖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指导。现就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建议。 1、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教师。因此,应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第四,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中,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2、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小学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初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

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并重,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还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今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例如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学校正规计划中,保证课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创造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心理素质。利用班主任工作、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教育干预,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减少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要构建完善的指导网络,善于发挥多方力量。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就得让班主任、任课老师、教务处去做。一些造成行为失范的心理问题的指导让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去解决。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最重要的一方力量是班主任,许多指导工作靠他们去做。 5.要善于区分问题学生的类别。有些学生的问题的成因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而有些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道德水平低下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