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选读

论孟选读
论孟选读

《<论语><孟子>选读》精选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臂)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云尔。”

5.子曰:“君子之道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未得及改正。

8.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9.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

10.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求得保住生命而损害仁,而应为做到仁献出生命。”

1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怎样做到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这五项,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项?”〔孔子〕说:“庄重,宽厚,守信,勤敏,慈惠。恭敬庄重,就不会受到侮慢;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守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役使别人。”

1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7.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2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传而不习?”

2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3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0.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41.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4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4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44.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4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言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你,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7.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58.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60.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选。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6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7.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帮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68.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69.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7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1.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玩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7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73.孟子曰:“人不中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7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6.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7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78.子曰主:“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孟门山 拒马河 黄牛滩 西陵峡 原文及翻译

《孟门山》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扞,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翻译 (前一段)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后一段)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水经注《拒马河》 【原文】 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注释】 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 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论孟名句1

《论语》《孟子》选读之名句整理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五》)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七》)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七》)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十四》)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十八》) 7、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孟子〃万章下》 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六》) 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十七》) 10、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1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尽心上》 1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尽心上》 1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回〃十二》)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十五》) 15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1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里仁〃四》) 17、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十七》)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二》) 1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四》) 2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十三》) 21、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十三》) 2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十六》)23、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季氏〃十六》) 2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十九》)

2020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 第六专题人与文化(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精品

2020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教案:第六专题人与文化(苏 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教学内容:《人与文化》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 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 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谈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 二、文本研读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 5.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可以没有大错误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2)蔽:概括的意思。(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意思是内心无邪念。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

《论孟》选读复习

灌云县第一中学《论孟》选读复习 姓名:班级:得分: 1、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2)上面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主张和思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 2、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上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学观点?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 3、“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 (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 。 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请结合实际对“和而不同”的观点加以评述。 。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结合这段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表达了对君子的怎样的要求? 。 6、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从“齐人有一妻一妾”这则寓言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寓意?简略分析孟子的论辩特色? 。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导读: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

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

《论语》《孟子》选读:我读论孟、从孔子到孟子

【课程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展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3、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学习要求】 1、阅读文化论著,能把握主要观点和关键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阅读文化论著,重在整体把握。研读不必面面俱到,一些比较冷僻的知识和艰深的内容可以从略。例如,阅读《论语》《孟子》,首先选择适合的注本,把握其主要内容,弥补选读带来的结构上的片面性;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诵读其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最后可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重点研讨,注重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和反思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例如,通过《论语孟子选读》的学习,了解儒家学说,崇尚孔孟人格,乃至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研究方法。 【教学步骤】 《我读论孟》四步法:释——译——解——记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翻译文句,读懂文章内容。[自学为主、课前完成] 2、检查、交流并梳理语言障碍。[生生互助、师生互助] 3、选择部分章节,提供诸家集释,弄清其主要观点和侧重点。[教师提供素材,师生揣摩分析概括] 4、在诸家的解读中,你欣赏哪点或哪些认识?简要说明理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根据自己的见闻或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应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关注现实,认真思考] 6、孔孟的话给你什么启迪?请模仿诸家中的某一语言风格或另劈蹊径,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反思交流,历练自得] 7、背诵一些名句。 第一课时 一、为什么还要读孔孟的书?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柳诒徵,231页)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 文翻译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 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 修教案设计) 【教学步骤】 《我读论孟》四步法:释-- 译-- 解-- 记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翻译文句,读懂文章内容。[ 自学为主、课前完成] 2 、检查、交流并梳理语言障碍。[ 生生互助、师生互助] 3 、选择部分章节,提供诸家集释,弄清其主要观点和侧重点。[ 教师提供素材,师生揣摩分析概括] 4 、在诸家的解读中,你欣赏哪点或哪些认识?简要说明理由。[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 、根据自己的见闻或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应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注现实,认真思考] 6 、孔孟的话给你什么启迪?请模仿诸家中的某一语言风格或另劈蹊径,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反思交流,历练自得] 7 、背诵一些名句。 第一课时 一、为什么还要读孔孟的书?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柳诒徵,231 页)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

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 这里讲的是识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 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 经典]” (《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 页)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二、怎样阅读经典? 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域,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文学(经典)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经典)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 说与写] 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敏感、驾驭能力,也应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 与开掘] :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 与开掘] ,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 与开掘] 。说到底,这乃是对人[ 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5.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三、仁者爱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10.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孟门山原文和翻译

郦道元是作山水文的大家,他的《孟门山》,在对祖国山川景物的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不少篇章,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注释】 1.北屈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北。 2.风山。在今山西吉县西北。 3.龙门: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北。

4.《山海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作者已无可考。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秦汉时又有增删。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山川、物产,并保留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 5.黄垩:一种黄土,可做涂饰之用。 6.涅石:矾石,色黑。 7.《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著,分内、外篇;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篇。 8.阜:土山。 9.《穆天子传》: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之一,作者不详。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后一卷记盛姬之死。文辞朴质。 10.磴:险峻的山坡。 11.阨:这里指阻塞的地方。 12.孟门津:在陕西宜川东南二十里,与孟门山参差相接。 13.漱广:因受流水冲击河床变宽。漱,指水的冲击。 14.倾崖返捍: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倾崖,水势象要倾动山崖。捍,摇动。 15.临危;临近危险的地势。 16.若坠复倚:象要坠落似的,而又有所旁依。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设计) 【教学步骤】 《我读论孟》四步法:释--译--解--记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翻译文句,读 懂文章内容。[自学为主、课前完成] 2、检查、交流并梳理语言障碍。[生生互助、师生互助] 3、选择部分章节,提供诸家集释,弄清其主要观点和 侧重点。[教师提供素材,师生揣摩分析概括] 4、在诸家的解读中,你欣赏哪点或哪些认识?简要说 明理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根据自己的见闻或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应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关注现实,认真思考] 6、孔孟的话给你什么启迪?请模仿诸家中的某一语言 风格或另劈蹊径,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反思交流, 历练自得] 7、背诵一些名句。 第一课时 一、为什么还要读孔孟的书?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 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 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柳诒徵,231页)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这里讲的是识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页)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二、怎样阅读经典? 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域,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文学(经典)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经典)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敏感、驾驭能力,也应是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孟子》选读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孟子》选读 《孟子》选读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社稷:谷神和土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指庶民、众民。) (《孟子?尽心下》) 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孟子?梁惠王下》) 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故为渊驱鱼者,獭(tà)也;为丛驱爵者,鹯(zhān)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是很自然的)。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林赶鸟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商末代天子桀和纣。)(《孟子?离娄上》)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5、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作流,逆流而上忘记返回叫作连,追赶野兽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作荒,喜欢喝酒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作亡。)(《孟子?梁惠王下》)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指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

(《孟子?离娄下》) 7、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反省自己的仁;治理别人没治好,反省自己的智;以礼对待别人可别人对待自己无礼,反省自己的敬。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需要反过来看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做好)。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诗经》上说:‘永远不要辜负天命(行事一直要跟天命相符),幸福都得自己追求。’”) (《孟子?离娄上》)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即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 (《孟子?梁惠王上》)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能做到这些的人可以称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铄:本指以火销金,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弗思耳矣:不用心想罢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仁、义、礼、智),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孟子?告子上》)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而

孟门山 拒马河 黄牛滩 西陵峡 原文及翻译

仅供个人参考原文孟门山》《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尺门山, 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 溢垩涅石。《淮南子》曰尺《穆谓之孟门。故逆流,无有丘陵、高阜 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 尺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天子传》曰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 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 返扞,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 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 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下龙门,流浮赑怒,鼓若山 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竹,非驷马之追也。翻译) 前一段(风山西面四十里,西面四十里有风山,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 旧城西,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是河南孟门山。《山 海经》记载: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吕梁未凿出,记载涅石。《淮南子》: 龙门未开辟,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 洪水。大禹疏通: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河道,称之为孟门。所 以《穆天子传》记载) (后一段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孟门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津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果然不来似的。古人曾说尺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

石头中。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错!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古时一种动物河水激起万重浪,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拒马河》水经注【原文】东南流,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郦亭沟水②注之。巨马水①又东,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注释】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qi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逎,同“遒”。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府君:汉代⑤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爰:助词,无义。阴:山北水南为阴。⑦翼:分列左右。:田园。pǔ)⑧缠络:缠绕,环绕。墟圃(xū:丰富,充足。怀:怀念。ni⑨匪(fě)直:不只是,不仅仅。赡(shà)⑩信:的确,实在。游神:游玩嬉娱。【译文】承接督亢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东面分列先贤乡迁居到这里,

论孟 名句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之名句整理 1.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五》 2.,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七》) 3.,,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七》) 4.,,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十四》)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6.,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十八》) 7.孟子曰:“伯夷,,耳不听恶声”。《孟子·万章下》 8.子曰:“,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六》) 9.子曰:“性相近也,。”(《论语·阳货·十七》) 10.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11.人性之善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尽心上》) 1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礼也;,智也。(《孟子·尽心上》)1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论语·颜回·十二》)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论语·卫灵公·十五》)15.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16.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里仁·四》)17.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18.子曰:“,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二》) 19.子曰:“,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四》) 20.子曰:“,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十三》 21.曰:“,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十三》 2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损矣。”(《论语·季氏·十六》) 23.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多贤友,益矣。”《论语·季氏》2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25.孟子曰:“。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6.子曰:“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七》) 27.子曰:“岁寒,。”(《论语·子罕·九》) 28.,,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孟子·滕文公下》) 30.困于心,,;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3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32.,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孟子·公孙丑上》) 33.体有贵贱,有小大。,。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告子上》) 34.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六》) 3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论语·宪问·十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