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小论文

哈工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小论文
哈工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小论文

大爆炸

——计算简史

物理学家说,在亿万年以前,由一次大爆炸,宇宙诞生于混沌。然后在漫长的岁月后,生命出现,历史开始延伸。从有了人类的那一天起,我们计算影子的移动来勾勒时间的流逝,我们计算土地的长宽来估量粮食的收成,我们计算猪羊的数目来刻画生命的繁衍……加、减、乘、除,计算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如呼吸,如饮水,自发地、普遍的存在着。而从有计算那一刻起,我们便不断地发明着和改进着计算工具。

最初的人类用手指来计算,人有十根手指,十进制自然而然的成了最普适的计数法。因手指的计算范围有限,人们开始探索,就有了“结绳而治”,有了作为计算工具的小石子。“Calculus”的本意,便是用于计算的小石子。探索没有停止过,算筹作为最原始的人造的计算工具,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这样,任意大的自然数便被表示了。

后来,算盘出现了。在计算工具发展史上,迎来了第一次大爆炸。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之前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算盘由算筹演化而来,而直到元代后期,算盘才取代了算筹,这之间,历经了一千多年。珠算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使计算开始变得简便。这之后,1617年,英国人约翰·纳皮尔发明了Napier乘除器,也称Napier算筹。Napier 算筹由十根长条状的木棍组成,每根木棍的表面雕刻着一位数字的乘法表,右边第一根木棍是固定的,其余木棍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进行拼合和调换位置。这种算筹用加法和一位数乘法代替多位数乘法,用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和减法代替多位数除法,从而数值计算过程被大大简化了。1621年,英国人威廉威廉·奥特雷德发明了对数计算尺,对数计算尺在两个圆盘的边缘标注对数刻度,然后让它们相对转动,就可以基于对数原理用加减运算来实现乘除运算。17世纪中期,对数计算尺改进为尺座和在尺座内部移动的滑尺。18世纪末,那个发明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瓦特,独具匠心,在尺座上添置了一个滑标,用来存储计算的中间结果。这样,对数计算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实现了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运

1

算。它一直使用到袖珍电子计算器面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动式计算工具也突破着创造的极限。

帕斯卡加法器的诞生,成为了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大爆炸。

1642年,法国人帕斯卡发明的帕斯卡加法器,由齿轮组成、以发条为动力、通过发条实现加减运算、通过连杆实现进位,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工具。他说,“这种算术机器所进行的工作,比动物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1673年,德国人莱布尼茨改进了加法器,莱布尼茨四则运算器诞生。这是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最后,机械式计算机发展成为不久前还能见到的手摇或电动的台式计算机。1822年,英国人巴贝奇开始研制差分机。这种机器的思想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思维的火花在灵感之上迸溅,机械式计算工具在那个年代,如雨后的新芽,拔节而生。

而后,机电式计算工具诞生。1886年,美国人赫尔曼·霍烈瑞斯借鉴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穿孔卡原理,制造了第一台制表机。他设计的这种在纸板上打空(punched card)的技术,帮助解决了统计局人口统计的难题。霍烈瑞斯于1896年创立了制表机公司,1911年该公司并入CTR(计算制表记录)公司,这就是著名的IBM公司的前身。1938年,德国人朱斯研制出Z-1计算机,这是第一台采用二进制的计算机。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朱斯先后研制出采用继电器的Z-2、Z-3和Z-4。1944年,美国人霍华德·艾肯成功研制了机电式计算机。正如那个时代,电改变了工业、农业和商业,电改变了人的生活,电也改变了计算。

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爆炸,无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爆炸。

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普雷斯帕·埃克特受军部委托,为计算弹道和射击表启动了研制ENIAC的计划。1946年2月15日,这台标志着人类计算工具历史性变革的巨型机器宣告竣工。ENIAC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1946年至今不到7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像最遥远的传说,也是最真实的奇迹,令人瞠目结舌。一场真正的大爆炸,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了。那个发明了加法器的帕斯卡说过,“人的某些思维过程与机械过程没有差别,因此可以设想用机械工具来模拟人的思维活动”。那个年代人们甚至没有学会应用电。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无疑更好地印证着人的思维活动,可以被模拟,而这样的模拟,甚至能超越人的思维。

众所周知迄今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大且笨,以电子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而后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进入电子管时代。这期间出现了操作系统,有了FORTRAN为代表的一些

2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此时,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了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再之后,小规模或中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晶体管等分立元件,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器,操作系统变得完备,大量面向用户的软件资源开始涌现。而相应的,计算机的应用也扩展到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1972年以后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到来了。硬件方面,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作为外存储器,并引入了光盘。系统结构上,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快速发展。软件方面,数据库系统、高效可靠的高级语言出现,并逐渐形成了软件产业部门。这一阶段,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标志着计算机迈入了网络时代。

初中政治我们就曾学到过,全球化是不可遏止的趋势。毋容置疑,计算机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计算机诞生至今,发展日新月异,迄今为止,这种发展速度是其他任何行业难以比拟的。计算机的发展依托于其他行业的进步,而与之同时,计算机也快速渗透到其他行业领域,加速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计算机技术仿佛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迄今没有人再敢给这个领域预言一个天花板,我们都不能预言这里到底有多少可能。

很多人说,计算机变得比人更聪明。而溯源,计算机也依托于人。谈到计算机的发展,我们不得不谈几个人。

首先是查尔斯.巴贝奇。巴贝奇于计算机,如普朗克于量子力学。他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现代计算机的中心结构部分恰好包括了巴贝奇的分析机的三个部分,可以说他的分析机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他提出的设计思想和当时的制造工艺相比,提前了一百多年。也许正是因此,巴贝奇坚持了三十多年,直到他闭上眼睛,分析机也未能制造出来。但这位先驱者,在逆境中追逐这梦想,无助过孤独过,未曾放弃过,他是失败的英雄。

第二位是冯.诺依曼。他提出了计算机的经典结构——冯·诺依曼结构。目前各种微型计算机系统,无论是简单的单片机、单板机系统,还是较复杂的个人计算机系统,以至于超级微机和微巨机系统,都应用着这种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冯·诺依曼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大的建树。除了“计算机之父”,的头衔,他也被称为“博弈论之父”。

再有,是阿兰·麦席森·图灵。1966年设立的图灵奖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他建立了图灵机的模型,提出了“图灵测试”的论断,是人工智能之父。

而之后,杰出的天之骄子更是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如洪水般汹涌。我想巴贝奇一定不曾想得出个人计算机的样子,而冯·诺依曼也未曾预料平板电脑的丰富多彩。这个时代拥有着太多奇迹,明天会怎样,我们可以预言,但没有人可以断言。

3

有时候我们会想眷顾传统到底是瑕不掩瑜还是满是诟病。但历史告诉我们,那个曾经有四大发明,曾经有着最繁盛经济的文明古国,也在洋枪洋炮的轰击下没了一点尊严。那些骄傲了千年的龙的传人,他们的子孙也曾沦为东亚病夫。闭关锁国,循规守旧,可以让用千年积累的的繁华在百年间颠覆。

历史告诉我们,时间的年轮累加,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息。商业的世界是最残酷的,棋差一招满盘皆输。那个曾经引领了胶卷时代,统治了影像王国的商业巨头,在2012年1月,萧索地申请了破产保护。柯达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数字相机技术的公司,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数字相机。但柯达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它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因而固步自封。然后数字时代一点一点蚕食着帝国的根基,短短的十几年,胶卷彻底失宠,帝国的大厦轰然坍塌,柯达节节败退,昔日的辉煌仿佛南柯一梦,回忆得到,却在触不到了。

垄断是时代的产物,但垄断不会是时代的统治者,就诚如封建王朝最终走向坟冢。这是开放的时代,开放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的思想与别人共享,但同时也就意味着牺牲一部分利益。然而,开放因此也成为一种境界。

IBM何尝不是经历着浮沉。就电子计算机行业而言,IBM是为数不多的先行者。到1964年,IBM以每月1万美元左右的租金在全球范围内出租的5万台计算机为公司带来了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并以70%的占有率近乎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当时,IBM公司高层满足于其巨大的成功,却未意识到危机早已蠢蠢欲动。IBM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短短20年,被竞争对手赶超。时代风云莫测,个人电脑悄然兴起,在IBM还沉醉于其大型计算机的时代时,后起之秀苹果已经站稳了脚跟。好在IBM迅速认清了形势,1986年9月成立相对隔离的个人电脑开发项目小组,摆脱了“惟大型机独尊”、“视个人电脑为玩具”的陈旧观念。这之后,在短短的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地研制出了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IBM PC电脑,并很快成为世界个人电脑的行业标准。遗憾的是好景不长,IBM偏爱16位的中央处理器时,32位已经成为趋势,失了先机便失了优势,IBM迎来了新的低谷。

庆幸的是IBM在今天仍有着一席之地。我想这也归功于IBM曾经“开放”的决定。计算机最终要走进千家万户,这个大趋势注定了PC必将在历史的某一时刻出现。身为产业霸主的蓝色巨人不辱使命,为全世界贡献了这一伟大的革命性产品。IBM PC的开放架构引来了无数的模仿者,产业的腾飞也使PC厂商的竞争从技术层面更多地延展到了商业层面。参与第一台IBM PC开发工作的布拉德利博士说:“模仿是对创造者的最好的称赞。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是一两家公司,而是全社会,造就了PC产业的辉煌。”正是IBM的开放,PC才得以不朽,英雄才得以显得伟大,巨人才得以更加强大。

诚如我们继承着冯·诺依曼的计算机基本结构,但现在计算机的丰富程度,绝非冯·诺依曼时代可以预料的。我们寻觅先人的足迹,我们追溯先人的习惯,但我们的生

4

活,和先人却很不一样了。文化的继承仍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的说法。而科技,取代似乎比继承更频繁。这个时代太快,我们的脚步匆忙。一部中国古代史洋洋洒洒几千年,而近现代史不过百年。回首计算机的发展,也不过六七十年而已。可正是这短短的六七十年,从大而笨的的只用于军用的ENIAC,过渡到了现在我们很多人都离不开的个人电脑。而PC也由九十年代的台式机,到了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平板电脑。我们开始习惯了Win7或是Win8便捷和人性化,慢慢的忘记DOS也曾掀起过狂潮。我们在抱怨笔记本待机时间太短的时候,也是不是还记得最早的计算机只能坚持工作几分钟。三星最近推出的一款笔记本,最厚处仅16.9mm,实现了8s开机,7小时以上待机。似乎每一天,都有新的IT产品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作为消费者,我们似乎永远跟不上IT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如果作为开发者,又是要怎样才能走在最前列呢。

关于历史,有人说它是一个王朝的风起云涌,是一个大人物的尘埃落定。关于历史的含义,有一种诠释是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诚如贝奈戴托·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时代,我们回顾历史,也正创造着愈加丰富的历史。活在历史中的人被时代远远甩开,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不喜欢却也不得不习惯。这是当下的时代,每天都发生着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还是云计算、科幻片中屡屡出现的人工智能,不给思维画圈,属于计算机的革新就没有界限。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大爆炸。

5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辩论文

增加存储器宽度提高主存储器的性能 邹嘉欣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摘要主存是存储层次中紧接着Cache下面的一个层次。主存是数据输入的目的地,也是数据输出的发源地,它既被用来满足Cache的请求,也被用作I/O接口。主存的性能主要用延迟和带宽来衡量。以往,Cache主要关心的是主存的延迟(它影响Cache的失效开销),而I/O则主要关心主存的带宽。随着第二级Cache的广泛使用,主存带宽对于Cache来说也变得重要了,这是因为第二级Cache的块大小较大的缘故。主存的性能指标主要看延迟和带宽。 关健词主存性能延迟带宽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memory is a new idea Zou jiaxin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ftware college) Abstract Memory is the memory hierarchy and a level below Cache. Memory is the destination of data input, i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output data, it can be used to satisfy the request of Cache, also can be used as I/O interface.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mainly used to measure the latency and bandwidth. In the past, Cache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memory latency (failure overhead it affect Cache), while I/O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main memory bandwidth. With the wide use of second Cache, main memory bandwidth for Cach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his is because the second Cache block size larger.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main memory latency and bandwidth. Keywords memor cache delary blandwitch 0 引言 主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主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主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主存如此重要,所以更快的存储速度1. 主存的主要性能指标:延迟和带宽2. 以往:Cache主要关心延迟,I/O主要关心带宽3.现在:Cache关心两者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以处理Cache失效为例来说明各种存储器组织结构的好处。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纯初期(简称内存,港台称之为记忆体)。 内存又称主存,是cpu能直接存执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率快。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就好比在一个书房里,存放书籍的书架和书柜相当于电脑的外存,而我们工作的办公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 电子组装业有铅钎料禁用期限日益临近。行业内包括材料、设备、生产等各环节的厂商都在加快无铅制程导入的步伐。无铅化过程中,表面组装的焊接工艺至为重要,而随着熔点较高的新型钎料陆续应用,焊接过程的冷却速率也逐渐成为被关注点。 无铅钎料熔点较Sn-Pb共晶提高30-40℃,焊接温度相应提高。炉温的提高对元件和电路板构成挑战,焊接出炉温度也相应提高,钎料液相线上时间相对延长。较快的冷速可以控制出炉温度,从而一定程度的控制焊点内部组织以及界面化合物的厚度,提高焊点质量。本文基于实际的回流焊生产工艺,研究冷却速率对无铅焊点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两种无铅焊膏在不同冷速下焊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实测冷速在-4℃/S ~-6.5℃/S之间时形成的无铅焊点具有以下特点:微观组织细化,金属间化合物Ag3Sn和Cu6Sn5呈细颗粒状在钎料中弥散分布,使焊点断裂为韧窝断裂模式,可以起到类似复合材料的原位增强作用。在钎料和Cu盘的界面,化合物厚度较小,且呈大波浪形态,容易缓解应力集中的问题,焊点的力学拉脱载荷最大;当冷速小于-1.5℃/S时,组织粗化。内部Ag3Sn粗大而尖锐,界面的Cu6Sn5呈冰凌状,且厚度较大。焊点在推剪时这成为裂纹萌生点,焊点的力学拉脱载荷最小。 关键词回流焊;冷却速率;拉脱载荷;推剪;焊点质量;

Abstract The legislation to ban the use of Pb-based solders will become effective im-mediately, which provide a driving force for enterprises to accelerate Pb-free process. It’s found that reflow sold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moreover, cooling rate in reflow soldering profil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fter the use of high-melting-point solders. The melting point of Pb-free solders is 30℃~40℃higher than Sn-Pb eutectic solder.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reflower becomes a challenge of Print Circuit Board (PCB) and components. As a result, the Time Above Liquid (TAL) of solder joints becomes longer, therefore, fast cooling in reflow soldering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PCBA temperature , improv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s and de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 consequently, high quality products can be obtained. How cooling rate affects the quality of soldering joints in lead-free proces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were based on practic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it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n cooled at 4~6℃/S, 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s were refined, the IMC of Ag3Sn and Cu6Sn5 phases disperse in eutectic network in joints which present spherical particles. The fracture of these joints after tensile failure presents dimple mode. Furthermore, the thickness of IMC was thin and it present gentle incline morphology. It Keywords Rflow Soldring;Cooling Rate;Pulll;Push;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汇编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 摘要: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故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而空心球制备方法有很多,本文结合传输原理传质部分内容以及柯肯达尔效应进行原理分析,应用举例以及改进方法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空心球柯肯达尔效应扩散 1空心材料优点 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如:中空结构的微/纳米催化剂可以有效增加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位点数;通过改变微/纳米介孔空心结构的组分、形貌、尺寸、壳壁厚度、孔隙率、孔的位置和孔内壁的特性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光、热、电、磁和催化等物化性能的调节;将难溶的功能活性成分担载在介孔空心的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可以提高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将特异性药物担载在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为药物的缓释和可控释放提供了可能;将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作为“纳米反应器”利用其量子限域效应和特殊的反应微环境,能得到特殊的反应结果。因此,具有介孔空心结构的纳米粒子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扩散及柯肯达尔效应简介 空位机制适用于置换式固溶体的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或纯金属)中,由于原子的尺寸相差不大,因此很难进行间隙扩散"晶体中结点并非完全被原子所占据,存在一定的空位"而且空位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应着一定的空位浓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一定浓度空位的晶体才是稳定的"依靠空位的移动而进行的扩散机制称为空位扩散机制"其扩散过程是这样进行的,与空位相邻原子,由于热振动而可能脱离原来位置而到空位中去,占据了点阵中的空位,而原来原子所处位置就成为空位"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就发生了扩散" 在空位扩散时,扩散原子跳入空位,此时所需的能量不大,但每次跳动必须有空位移动与之配合,即原子进入相邻空位实现一次跳动之后,必须等到一个新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主要内容: (一)数据信息的表示 1.数据的表示 2.真值和机器数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 2.3 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2.3.1 浮点数的表示 (1)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可浮动的数据,通常以下式表示: N=M·RE 其中,N为浮点数,M为尾数,E为阶码,R称为“阶的基数(底)”,而且R

为一常数,一般为2、8或16。在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数据的R都是相同的,于是不需要在每个数据中表示出来。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浮点数真值:N=M ×2E 浮点数的一般机器格式: 数符阶符阶码值 . 尾数值 1位1位n位m位 ?Ms是尾数的符号位,设置在最高位上。 ?E为阶码,有n+1位,一般为整数,其中有一位符号位EJ,设置在E的最高位上,用来表示正阶或负阶。 ?M为尾数,有m位,为一个定点小数。Ms=0,表示正号,Ms=1,表示负。 ?为了保证数据精度,尾数通常用规格化形式表示:当R=2,且尾数值不为0时,其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对非规格化浮点数,通过将尾数左移或右移,并修改阶码值使之满足规格化要求。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阶码通常为定点整数,补码或移码表示。其位数决定数值范围。阶符表示数的大小。 尾数通常为定点小数,原码或补码表示。其位数决定数的精度。数符表示数的正负。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开发工具:ASP+ ACCESS 本设计包含内容:源代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 文档页数:37页 文档字数:13,608字 摘要:本课题是专门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开发的一个教学网站,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网站的设计模式,并提出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本网站前台采用Dreamweaver进行页面制作,后台由Access数据库支持,通过使用ASP技术实现动态网页的效果。 整个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网站包含课程描述、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在线学习、课程实践、下载频道、公告栏、留言板、和师生论坛九个功能模块,本文主要针对我设计的四个模块,即课程描述、教师队伍、师生论坛、留言板四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论述。 通过使用本网站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可以更方便、更灵活、更有效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是有效使用互联网的一种体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教学网站,计算机组成原理,ASP,Access The Designs And Realizing Of The Teaching Website For The Course of Computer Orgaization Principles Abstract: This subject is a teaching website developed for the course of the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to this characteristic, this text has probed into the design mode of collecting teaching websites and has proposed the solution on technology. This website’s front desk adopts Dreamweaver to carry on the page animation, the backstage is supported by Access database , through using the result of the dynamic webpage of ASP technology , reach the operation to the database in order to the request for the user. Procedure teaching websites of whole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includes nine parts: the course description,teacher ranks, construction of course, the online school, curriculum practice,bulletin board,download channel,web foru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message board.this text is mainly to talk about four parts of them,they are the ourse description,teacher ranks,web foru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message board. Using this website to study the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can grasp some of knowledge, focal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of course of the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more convenient, more flexible and more effectively, it is a kind of embodiment using Internet effectively, have higher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 Teaching websites,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SP, ACCESS

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论文

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论文 试谈中专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法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该专业的课程 体系中起着打地基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用简单的问题切如枯燥的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学生 讲解来验证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方法来讲解如何教授中专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 关键词问题简单化知识具体化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强调以计算机硬件部件和和整机系统知识为主的同时,还 必需适当兼顾与硬件关系最密切的基础软件知识的学习。那种把计算机组成原理完全作为 纯硬件课来处理,是陈旧的认识和过时的做法,不符合当今计算机研究和教育发展的潮流。学好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学生应能抽象出一个计算机 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专业性很强,很抽象,也很枯燥。而现在的中专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新知识时理解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针对中专学生的这一 特征,提出了怎样教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利用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联系实际 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下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后练习与辅导、教学效果检验 等三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用简单的问题切如枯燥的学习知识 在讲解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相互转换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直接讲转换算法,而 是先提问了一个学生们都认为很简单,但是又回答不正确的问题,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提问的问题是:计算机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对此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并说出你回答的答案的依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计算机用的是交流电。依据是计算 机的电源插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我就告诉学生们你们的答案都是错的,计算机用的是 直流电,学生们很好奇,就急于想听我讲出这个答案的依据,这样我就引进了二进制数的 概念,告诉学生,计算机中所有的数值、文字、符号、语音、图形、图像等等统为称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必须用数字化编码基二码二进制编码的形式被存储、加工和传送。 并且讲解了二进制码的基本点符号0和1。采用0和1的优点是:符号个数最少物理 上容易实现;与二值逻辑的真假两个值的对应简单;用二进制码表示数值数据运算规则简单。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用的数值都是十进制数,那么接着就讲了十进制数如何转换成 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分为整数和小数。对于十进制的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法则是:除以 2取余。对于十进制的小数转换成二进制的法则是:乘以2取整。相反二进制数如何转换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

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课程总学时:80学时 编写时间: 2006年9月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是主干必修课。课程以阐述原理为主,讲述计算机系统及其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逻辑实现,计算机系统及其各功能部件的设计原理以及并行处理技术。设置这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各主要部件的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软硬件的界面,从而对整个计算机系统有完整的了解,为计算机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本课程得主要内容 1、计算机系统概论 2、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3、存储器 4、计算机指令系统 5、控制器 6、总线系统 7、外围设备 8、输入、输出系统 二、本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编码和数据表示 控制器 存储系统 输入输出系统 三、教材选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 四、参考教材: 主要参考书: 1、李亚明.《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江义鹏.《计算机组成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4、胡越明.《计算机组成和系统结构》.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版书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整体安排按信息表示、信息处理、信息输出思路。) 1、计算机系统概论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3、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及其实现 4、计算机的性能评价 5、计算机发展简史 6、计算机的应用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其中硬件部分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五大功能部件构成。通过总线相互连成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软件部分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大部分。通过对计算机层次结构的了解,明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了解计算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性能指标、计算机发展简史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3、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及其实现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系统结构、组成及其实现的关系。明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其它: 4、计算机的性能评价(字长、容量、速度、时间、MIPS) 5、计算机发展简史(ENIAC、冯氏计算机、其它自学) 6、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的区别)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cpu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 CPU运行原理 学生姓名:李维隆 学生学号:200925503223 班级院系: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计093-2 指导老师:潘庆先

中央处理器(英语: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所谓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由集成电路制造的CPU,20世纪70年代以前,本来是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微处理器CPU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这个名称,笼统地说,是对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的描述。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Weik 1961),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戏剧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CPU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量级)。CPU 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港译-电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CPU的主要运作原理,不论其外观,都是执行储存于被称为程序里的一系列指令。在此讨论的是遵循普遍的冯·诺伊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设计的装置。程序以一系列数字储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差不多所有的冯·诺伊曼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解码、执行和写回。 第一阶段,提取,从程序存储器中检索指令(为数值或一系列数值)。由程序计数器指定程序存储器的位置,程序计数器保存供识别目前程序位置的数值。换言之,程序计数器记录了CPU在目前程序里的踪迹。提取指令之后,PC根据指令式长度增加存储器单元[iwordlength]。指令的提取常常必须从相对较慢的存储器查找,导致CPU等候指令的送入。这个问题主要被论及在现代处理器的高速缓存和管线化架构。 CPU根据从存储器提取到的指令来决定其执行行为。在解码阶段,指令被拆解为有意义的片断。根据CPU的指令集架构(ISA)定义将数值解译为指令[isa]。一部分的指令数值为运算码,其指示要进行哪些运算。其它的数值通常供给指令必要的信息,诸如一个加法运算的运算目标。这样的运算目标也许提供一个常数值(即立即值),或是一个空间的寻址值:暂存器或存储器地址,以寻址模式决定。在旧的设计中,CPU里的指令解码部分是无法改变的硬体装置。不过在众多抽象且复杂的CPU和ISA中,一个微程序时常用来帮助转换指令为各种形态的讯号。这些微程序在已成品的CPU中往往可以重写,方便变更解码指令。 在提取和解码阶段之后,接着进入执行阶段。该阶段中,连接到各种能够进行所需运算的CPU部件。例如,要求一个加法运算,算术逻辑单元将会连接到一组输入和一组输出。输入提供了要相加的数值,而且在输出将含有总和结果。ALU内含电路系统,以于输出端完成简单的普通运算和逻辑运算(比如加法和位运算)。如果加法运算产生一个对该CPU处理而言过大的结果,在标志暂存器里,溢出标志可能会被设置。 最终阶段,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极常被写进CPU 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后指令快速访问。在其它案例中,运算结果可能写进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且较便宜的主存。某些类型的指令会操作程序计数器,而不直接产生结果数据。这些一般称作“跳转”并在程序中带来循环行为、条件性执行(透过条件跳转)和函数[jumps]。许多指令也会改变标志暂存器的状态位。这些标志可用来影响程序行为,缘由于它们时常显出各种运算结果。例如,以一个“比较”指令判断两个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在标志暂存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传输原理前五章总结

第一章:·流体的定义: 工程上将只能抵抗压力而在一定的切应力作用下会产生连续不断变形(即流动)的物质统称为流体。 ·流体的压缩性:在压力P 的作用下,流体体积特性能改变。流体的压缩特性的大小, 可由体积压缩系数K 表示。 ·流体的热膨胀性: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流体体积变化的特性,其定义为: ·由于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条件不同,可能具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流动状态,即:层流、紊流;决定管道里流体流动状态的是一个称之为雷诺数的无量纲数群,用Re 表示: Re 越大,流动状态越趋向于紊流发展。流体由层流开始向紊流转变的临界Re 数为: Re 临=2100~2300 ·粘度系数表征流体抵抗连续变形的能力。 由 可知, η在数值上表示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产生的粘性切应力,是流体的一个物理参数,决定于流体的物理状态和性质,称为动力粘度系数,在动量传输分析与计算中,常取运动粘度系数 ν: ν = η/ρ ν单位为[m 2/s], η和ν通常是温度的函数,压力对它们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计算中常将动力粘度系数和运动粘度系数取为常数。 这样, 为流动流体的动量密度梯度。 ν可以理解为动量扩散系数。 由此,牛顿粘性定律还有另一层物理意义。即在动量密度梯度下粘性引起流体的粘性动量通量。 由于 梯度方向是y 方向,所以动量通量方向为y 方向,即流体的动量由上部的高动量向下部低动量传输(动量的粘性扩散)。 ·牛顿粘性定律有两层物理意义: ·由于流体粘性,在速度梯度 下产生的粘性切应力,方向为x 方向; ·在动量密度梯度 作用下,产生y 方向的动量传输,传输方向与梯度增加方向相反。 /d v k dp ν=- /t dv v dt β=Re V D VD ρηγ===惯性力粘性力 /(/)yx x dv dy ητ=x yx d F A dy ντη==±()/x d v dy ()x yx d v dy ρτν=-00x n x n x dv dy dv dy dv dy ττη τηττη?=+?? ? ??? ? ? ??? ? ???=+ ????? 宾汉体 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和涨流性流体 =屈服-假塑性体

计算机组成原理样卷及参考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合计 分数 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核心思想是:_____ 。 A 二进制运算 B 有存储信息的功能C运算速度快 D 存储程序控制 2 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执行的只有_____ 。 A 机器语言 B 汇编语言 C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D 各种高级语言 3 零的原码可以用哪个代码来表示:_____ 。 A 11111111 B 10000000 C 01111111 D 1100000 4 某数在计算机中用8421码表示为0111 1000 1001 ,其真值为_____。 A 789 B 789H C 1929 D 11110001001B 5目前在小型和微型计算机里最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是_____。 A BCD码 B 十六进制代码 C AS CⅠⅠ码 D海明码

6 当-1<x<0时,【x】原=:______。 A 1-x B x C 2+x D (2-2-n) -︱x ︳ 7 执行一条一地址的加法指令需要访问主存______次。 A 1 B 2 C 3 D 4 8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中,操作数应在______中。 A 寄存器 B 堆栈栈顶 C 累加器 D 主存单元 9 在串行进位的并行加法器中,影响加法器运算速度的关键因素是:______。 A 门电路的级延迟 B 元器件速度C进位传递延迟 D 各位加法器速度的不同 10 运算器虽由许多部件组成,但核心部件是______。 A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B 多路开关 C 数据总线D累加寄存器 11在浮点数编码表示中______在机器中不出现,是隐含的。 A. 阶码 B.符号 C 尾数 D 基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学校交作业时候可以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 --基于专业规范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 指导教师 XXX 作者X X X 学号 20084XXXXX 院系/年级师范学院2008级XXXX系

基于专业规范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 摘要:以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为指导,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从以专业规范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分析实验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编实验设计,加强实验教学过程指导,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以专业规范为指导,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规范;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及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计算机学科传统的专业优势已经不再存在。社会和应用对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们指出,未来10~15 年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为此,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多类型人才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正视问题,积极思索与变革,重新审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推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作用,最终达到从系统、整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结构与组成,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从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与学,还应当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理念与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前沿知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6 年发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战略报告和专业规范,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探讨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并实践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单元,从宏观层面建立该课程知识体系,使学生准确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全面地构建整机系统,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单位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专业规范》。 教指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专业规范中提出了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将计算机学科分为三种类型四个方向,即:科学型(计算机科学方向CS)、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方向CE 和软件工程方向SE)、应用型(信息技术方向IT)[1]。针对每个类型的每个方向的特点和要求,专业规范从学科方法论、培养目标与规格、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组成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的核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论文范例(英文版)

Decoupling Scheme of Tracking Loop of Seeker Based on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XXXXXX1, XXXXXXX 2, XXXXXXXX 2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XXXXXXX) Abstract:To get line-of-sight rate of high-accuracy for guidance, finishing aerial attack and intercept when the missile is controlled by lateral jets which will cause high frequency disturbance to missile attitude, a new decoupling scheme is proposed based on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in this paper. Decoupling-ability,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noise rejection ability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wo existing method.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eme proposed. Keywords:Guidance; Lateral jets; Line-of-sight rate; Decoupling; high-accuracy; compensation Introduction Contemporary military strategy has developed from underlining quantity advantage to technical quality advantage. Precision guided weapon is the main way of physical killing, and perform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zation local wars [1]-[3]. Precision guidance technology is critical for the precision guided weapon, so it is always studied by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from many countries. Seeker is a kind of measuring component in controlling loop of homing guidance [4]. It is required to output information of line-of-sight (LOS for short) rate for guidance. So the precision of its output, LOS rate, affects controlling precision of terminal guidance directly. While a seeker is in the state of tracking, the antenna on it should track the direction of the target. A seeker works on a moving missile. So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missile body movement mus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ntenna to keep it stable in the inertial space [4]-[5]. The traditional design idea is to use a stabilization loop to attenuate the LOS output caused by body disturbance. We call it traditional multi-loop (TML for short) scheme [4]-[6]. There are also some schemes based on TML scheme, for example, decoupling-loop scheme which changes the position of the loop’s output to improve the decoupling-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some advantages on design of guidance [7]-[8].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ecouple disturbance by using the schemes mentioned above. Line-of-sight reconstruction(LOSR for short) scheme, by F.William and Paul Zarchan, can decouple completely in ideal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receiver and the gyro are both equal to 1 [9]. In fact, these two conditions can’t be satisfied in the presence of high-frequency disturbance. In modern war, missiles need larger maneuverability to intercept aerial target with high speed and large maneuverability. New types of physical actuators bring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to missile movement. The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more effective decoupling method for the seeker. Considering weight and cost, the open-loop gain can’t be too high while the time constant of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gyro fixed on the antenna can’t be too small. These restrictions limit further enhance of decoupling-ability. The existing schemes can only reject disturbance in low frequency segment and very high frequency segment effectively. In the frequency segment which missile moving disturbance can actually reach, decoupling-ability of seekers becomes weaker when missile movement frequency turns high. In fact, missile disturbance is able to be measured. Gyro fixed on missile for guidance and attitu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