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科学探究]

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页的内容。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1、周期

2.族周期(7 个横

行,7 个周

短周期

______

第1周期(共2 种元素)

_长周期_____

第7周期,目前发现26 种元素

第2周期(共8 种元素)

第3周期(共8 种元素)

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5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6周期(共32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讲解]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

第IA 族:碱金属元素 第VIIA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讲述]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内在联系编排而成,具体形式可多种多样,根据刚才咱们讲述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请同学们分组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其他编排方式。

[探究过程]教师参加,并适时点拨(长 短 螺旋) [交流]各小组交流

[投影展示]几种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 作业:

课下练习绘制元素周期表,并能够将任一核电荷数的元素填到相应位置。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

族( 18 个纵

行,16个

副族( 7个;用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表示 ) 第 Ⅷ 族(1个, 3 列) ___0__族( 1 个, 1 列)

主族( 7 个;用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表示 )

全周期)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课后反思: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和递变规律。

2、掌握卤素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和递变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碱金属元素性质。

2、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素元素性质。

3、自主探究:探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递变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碱金属、卤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多媒体;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 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学生]有关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Li Na K Rb

还原性增加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教师]有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过渡]刚才我们以典型的金属一族为例,下面我们以典型的非金属为例。看看他们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教师]请大家根据教材图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学生总结]

[板书]颜色:浅深

状态:气液固

密度:小大

熔沸点:低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投影]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他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得电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氧化性的强弱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

下面请同学们看表格: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讲解]分析上表可知,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2HX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与我们的推测相符。

[板书]H2+X2=====2HX(X=F、Cl、Br、I)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强弱,通过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比较非金属的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

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 Cl2+2I-=====2Cl-+I2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但一般之中有特殊。由此可见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作业:

习题 1,9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还原性增加

2、卤族元素:F2 Cl2 Br2 I2

颜色:浅深

状态:气液固

密度:小大

熔沸点:低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H2+X2=====2HX(X=F、Cl、Br、I)

Cl2+2NaBr=====2NaCl+Br2 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 Cl2+2I-=====2Cl-+I2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课后反思: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了解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2、了解质量数和原子符号(X A

)的涵义

Z

3、了解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难点:核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探究、比较等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

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及核素、同位素。

[板书]三、核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问]1

1H、3

1

H分别表示什么?

[生]1

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原子;3

1

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

质子数为1的原子。

[问]以上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

[生]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师]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板书]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师]上述1

1H、2

1

H和3

1

H就各为一种核素。

[问]那么,1

1H、2

1

H和3

1

H是否为同一种元素呢?为什么?

[生]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

[师]对。它们都属于氢元素。我们又把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讲解并板书]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师]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如1

1H、2

1

H和3

1

H三种

核素均是氢的同位素。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氕、氘、氚,为了便于区别,又把它们分别记做H、D、T。此处的“同位”是指这几种核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投影练习]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有三种同位素,即有三种氢原子

B.所有元素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总称为元素

D.元素即核素

E.3

1

H是一种同位素

答案:A

2.在6

3Li、14

7

N、23

11

Na、24

12

Mg、7

3

Li、14

6

C几种核素中:

(1) 和互为同位素。

(2) 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 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师]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板书]

[讲述]1.同一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不指具体的原子;

3.符号A

Z

X既表示一个具体的原子,又表示一种核素。

[师]许多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如氧元素有16

8O、17

8

O、18

8

O三种同位素;碳元素

有12

6C、13

6

C和14

6

C等几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

17

Cl、37

17

Cl两种同位素;铀元素有234

92

U、

235 92U、238

92

U等多种同位素。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

有放射性,有的没有放射性。

[板书]O:16

8O、17

8

O、18

8

O Cl:35

17

Cl、37

17

Cl

C:12

6C、13

6

C、14

6

C U:234

92

U、235

92

U、238

92

U

[问]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元素,能不能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原子?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许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即人们知道的原子种类要比元素种类多。

[师]很好!大家能否回答一下,为什么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强调用12C而不说碳原子呢?

[生]因为碳原子有3种,若不指明是哪种,所测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就不一样。

[师]十分正确。

同位素不但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用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也能大显身手。

请大家阅读课本P10有关内容,了解同位素的用途。

[学生阅读]

[师]请大家举例说明同位素的用途。

[生]如,可以利用2

1H、3

1

H、制造氢弹;利用235

92

U制造原子弹和作核反应堆的燃

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给金属制品探伤,抑制马铃薯和洋葱等发芽,延长贮存保鲜期。在医疗方面,可以利用某些核素放射出的射线治疗癌肿等。

[师]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或说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过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下面,我们介绍各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平均值的算法。

[板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问]对于具有同位素的元素来讲,应该怎样求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呢?[生]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将原子的真实质量与12

6

C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讲解并板书]A=A1×a1%+A2×a2%+……

A表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为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为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或同位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 [师]下面,我们以氯元素为例,来求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师]在数值上,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我们平常做题时,常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师]在元素周期表上,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08,这个数值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是根据氢的三种同位素1

1H、2

1

H、3

1

H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它们在自然界的原

子百分数算出来的平均值。 [投影练习]

1.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

B.D2与H2

C.CO与CO2

D. 35

17Cl与37

17

Cl

答案:D

2.设某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 ,此原子的质量为(m +n )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答案:A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解了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等知识。 作业: P 11 5

课外作业: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以讨论、演讲、墙报等形式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核素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核素: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O :168O 178O 18

8O C :126C 136C 146C U :23492U 23592U 23892U

Cl:35

17Cl、37

17

Cl

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A1×a1%+A2×a2%+……

A表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为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为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或同位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 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第1章第1节 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 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思考与交流] (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 归纳与整理] 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小结知识】 周期的结构:三短、四长、七横行; 族的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 课堂练习2] 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板书设计】 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2、族: ①族的分类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班级姓名学号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

第一章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 原子对外显中性 2、元素的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自左向右排成横行,每行叫做一个 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等 从上到下行数 名称元素种数原子的电子 层数 同周期内元素原子序数变 化规律 常用名又名 1 第一周期短周期 2 1 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2 第二周期8 2 3 第三周期8 3 4 第四周期长周期18 4 5 第五周期18 5 6 第六周期32 6 7 第七周期7 3、族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共18行 ●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八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叫第Ⅷ族外,其余每个纵行各为 一个族,它们又被划分为十六个族。 ●族分为主族和副族,主族用罗马数字加“A”表示,如ⅠA族;副族用罗马数字加”B” 来表示,如ⅡB。0族和Ⅷ族则不加“A”或“B” 注意:① 1,2行对应为ⅠA,ⅡA;13---17行对应为ⅢA---ⅦA ② 3---7行对应为ⅢB ---ⅦB;11,12行对应为ⅠB,ⅡB。 ③ 8,9,10对应为Ⅷ ④ 18行对应0族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知识回顾:Na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在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包括 ●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R+2H2O====2ROH+H2 4Li+O2====2Li2O 4Na+O2====2Na2O(缓慢氧化) Na+O2==△===Na2O2 2、卤族元素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完整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c =,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 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过程 与 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 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周期: 三短,四长 2. 族: 主族:短周期+长周期 A 副族:完全长周期 B 0族:稀有气体元素 Ⅷ族:8,9,10纵行 3.过渡元素:副族+第Ⅷ族 元素位置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视频]《元素周期表之歌》 [引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元素。早在人们发现元素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索元素的奥秘,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活泼,有的不活泼。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呢?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这得从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说起了 讲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 [讲]门捷列夫总结前人的不足,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将不同种类的元素排入周期表。于是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元素周期表。在这张表里原子核电荷数即为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序数。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即可得到以下的结论。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过渡]今后,我们只需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知道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序了。那我们要想再具体的定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需要更加详尽的表述喽。 [提问]请同学们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 7个横行 [讲]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个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 1.周期: [讲]下面请同学们看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三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然后,在试着数数下面的几个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第一周期2种,第二、三周期8种,第四、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由于分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存在,所以这两个周期应该有32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还有部分元素未发现,所以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26种元素。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较少,我们称之为短周期,其它四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排满,故有时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帮助学生正视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着理念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以第三周期前三种元素:Na、Mg、Al 核外电子排布为例 重点内容 逐层分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学案14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求: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实验、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归纳与整理]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Li+O2 Na+O2 K+O2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Rb+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 2MOH+H2↑碱性: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 课堂练习1: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第一讲 元素周期表 【展示目标 聚焦学习】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 3、碱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4、卤族元素及其性质 【知识精讲 深化思维】 要点一:原子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及其发展 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发展:随着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元素周期表中为未知元素留下空位先后被排满; 成熟: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排列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 为原子的原子序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原子与元素的关系 ①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 ?? ?? ??? ?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中子(不带电)电荷)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质子(原子核(带正电)1

在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②元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关系:元素将原子分类,按照质子数是否相同分类,对应的一类原子就是一种元素。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遵循“2n2”的规律:其中“2n2”指的是每一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n”指的是电子层数。 每一层排满是最稳定的结构,每当排下那一层电子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能不能排满,如果不能排满,则以上一层为标准来排,然后依次类推。 (3)编排原则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附1 :随堂检测答案 1 .二、W A ;三、川 A ;四、W A ;五、四 A ;七、H A 2 ? ( D ) 3.( C ) 附2: 周期 -一- - 二 四 五 六 七 兀素个数 2 8 8 18 18 32 26 周期分类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附3: 主族 副族 定义 长短周期共同组 成 仅由长周期组 成 表示 IA IIA …… IB IIB …… 个数 7个 7个 属于主族的一组兀素是( )。 (A ) 14 24 34 (B ) 26 31 35 (C ) 5 15 20 (D ) 11 17 18 ① 考查周期表的特点; ② 通过对局部周期表的判断,考查逻辑 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① 考查原子序数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之间的关系。 ② 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设计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 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 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3)棱柱的分类:按底面的多边形的边数分,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4)棱柱的表示 用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右图的六棱柱可表示为“棱柱''''''F E D C B A ABCDEF ” 思考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3节化学键 2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 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3)棱柱的分类:按底面的多边形的边数分,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4)棱柱的表示 用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右图的六棱柱可表示为“棱柱''''''F E D C B A ABCDEF ” 思考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练习题汇编

《元素周期表》练习题2016.03.01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而成的 B.从第一周期到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价电子数和族数是一致的 C.主族元素中(氢除外)族序数越小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C.NaH D.H2O2 3.如果发现了原子序数为116的元素,对它的正确叙述是下列组合中的() ①位于第七周期;②是非金属元素;③最外电子层含有6个电子;④没有放射性;⑤属 于氧族元素;⑥属于卤素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 16 B 26 C 36 D 46 6.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料K 3C 60 7.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D.该元素位于ⅢA族 8.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 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A、B、C、D、E;B.E、C、D、B、A;C.B、A、D、C、E;D.C、D、A、B、E 9.在短周期元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 金属元素 B 稀有气体元素 C 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 4>H 2 YO 4 >H 3ZO 4 ,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 12.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平均原子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A.39∶61 B.61∶39 C.1∶1 D.39∶11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 [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思考与交流] (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 [归纳与整理]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小结知识】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应该能够利用“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这两大关系,能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者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它的原子结构。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 族的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 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 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 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高一化学必修2 第一章 元素周期表 教案

元素周期表 1. 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 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 理论进行解释 3. 掌握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 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 了解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 变引起质变的辨证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性质、结构、位置三者关系;核素、同位素 讨论、启发 [引入]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投影) 古希腊人——水、土、火、气 四元素 古中国人——金、木、水、火、土 五元素 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 18世纪——30余种 / 19世纪——54种 / 现代——115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之间有联系?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象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既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恰好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 [投影] 元素周期表(还可以有其它的形式,门捷列夫周期表仅是其中的一种) [讲述] 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一系列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一系列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 首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的结构。请数一数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 我们把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先来认识周期。 [板书] 1.周期 [提问] 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周期的依据是什么?(以1——18 号元素为例)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讲述] (1)周期的定义——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 )除第一周期,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 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推荐)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推断专题训练

专项训练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推断题) 1、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 (1)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写出由一种氢化物制取CD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B C D E的原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 F D E的离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最高正价最高的是:族序数最大的是: 2、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反应生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 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_____. (3)仅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X、Y、Z、W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应的E的质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