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本课作者贾平凹简介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本课作者贾平凹简介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本课作者贾平凹简介新人

教版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黒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施耐庵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等50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法国“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作品被翻译出版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30多个语种,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20余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课30课

24、梅兰芳 教学目的: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板书课题:梅兰芳。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出示自探提示 (1)、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讲述了梅艳芳的什么事迹? (3)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金钱的魅力

第24课金钱的魅力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2.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剖析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及作者写作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加深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畅谈体会

1.静心读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在书上作批注。) 2.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3.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关于“托德”:(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抓住:“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点拨:托德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月迹》教案设计

24*月迹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重视语言训练、关注学法迁移、加强阅读指导。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孩子们寻月为线索,巧妙地描写了不同地方呈现出的月迹形貌,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教学中,紧紧围绕阅读提示,展开学法指导,遵循“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这一教学思路,旨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准备歌曲《月光》的视频。 2.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1.播放歌曲《月光》,教师以歌词引入: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让回家的人有方向,迎着月色洒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轻轻地唱——月亮,一个柔美动人的字眼儿。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足迹吧。 2.板书课题“月迹”,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月亮的足迹、印迹、踪迹)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课文叙述了优美的月色,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默读课文,寻找“月迹” 1.一读课文: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如“袅袅”“嫉妒”以及多音字“悄、累”在词语“悄没声儿”“累累的骨朵儿”中的读音。 要注意“嫉妒”和“妒忌”的区别哟! 2.二读课文:默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线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了?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并动笔画一画。归纳总结出答案。教师相机板书:穿衣镜上(2)→院子里(3)→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0)→小河里(21)→眼睛里(23) (2)感知情感: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足迹,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从而可以看出他们心情怎样? 借助相关词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师相机板书:闷着高兴痒痒的嫉妒大呼小叫 3.三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自主填写学生活动卡并进行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汇报点拨。 ①第2自然段,穿衣镜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从三个“爬”中感受月亮由“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的整个变化的过程,“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②第3自然段,院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抓住“玉玉的、银银的”感悟月色美。 ③第21~24自然段,河边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抓住弟弟妹妹寻月的动作和语言,从每个人的眼睛里看到月亮,体会我们寻月的满足感。 (3)鼓励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寻月”带来的欢愉之感。 设计意图:遵循略读课文的特点,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三读”课文,自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月迹》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羡暮屏气葡萄清清晰晰 B.窗帘踪迹发稍骨朵儿 C.疑心锨刃粗糙无边无际 D.灿烂磁盆沙滩溜进来 二、读句子,用“√”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面对成绩优异的同学,我们要向人家看齐,而不是盲目嫉.(jì jí)妒.(hù dù)。 2.这些都是妈妈日积月累.(lèi lěi)收集来的书籍,经过一天的整理,它们终于整齐地放在了不同的书架上,可妈妈已经累.(lèi lěi)坏了。 3.夕阳西下,袅.(xiāo niǎo)袅炊烟飘荡在房顶上,晚饭后,我们都央求奶奶讲嫦.(cháng chǎng)娥.(é wó)的故事。 三、用“然”字组词填空。(所填词语不能重复) 我正在外面玩,()下起了小雨,()雨不大,但是我早上洗过的衣服还晾在屋外面,于是我立刻骑车往家赶,中途车子()爆胎了,无奈我只好推着车走,刚走没几步,()碰到了好心人,他开车把我和车一块载着走。可谁知快到家时雨 ()停了,我回到家一看晾衣架上的衣服()没收,还

好只是湿了一点。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1)上面句子最主要的特点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玉玉的”“银银的”表现了月亮的,我还能用类似的词语来表现月亮的这一特点。 2.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 ..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1)本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可以看出来。 (2)用上句中加点的词语,描写一处景物的变化过程。 (3)这里写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帘上、穿衣镜上,文中月亮的足迹还出现在哪里? 五、对登月的向往是古今中国人共同的特点,从“嫦娥奔月”到“嫦娥探测器”登月,中国人探寻月亮的脚步从未停止。阅读下面的材料,月全食时月亮的位置在图中()处。(填序号)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4课金钱的魔力课文-精选学习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4课金钱的魔力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4课《金钱的魔力》课文原文 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先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我把它穿上。衣服并不合身,而且一点儿也不好看,但它是新的,我很想把它买下来,便没有挑剔,只是颇为胆怯地说道:“请你们通融通融,让我过几天再来付钱吧。我身边没有带着零钱哩。”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们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他的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们换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那好极了,我向你

道歉。”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喂,怎么回事?出了什么岔子吗?” 我说:“什么岔子也没有。我在等到他找钱。” “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 托德回嘴说:“把钱找给他!说说倒容易,先生,请你自己看看这张钞票吧。”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兴奋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 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哩。请您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精品教案

24《月迹》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袅、嫦”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夜晚你观察过月亮吗?说说你们知道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预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月亮的喜爱,是中国人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月亮有关的。(贾平凹《月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3.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预设: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省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浮躁》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认识生字新词:悄累袅嫦娥嫉妒瓷 (2)比一比:看谁为生字组词最多。 (3)注意读准“悄、累”这两个多音字。

2.近义词辨析。 嫉妒--忌妒 (1)读音不同:嫉妒(jí dù)忌妒(jì dù) (2)词意相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 3.联系生活法:袅(袅袅炊烟) 4.让我们一起来做个钓月亮的游戏吧! (二)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 时间:中秋。 地点:中堂、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件:盼月、寻月、议月。 2.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寻到了月亮? 预设:镜中、院中、杯中、河里、眼中。 三、鉴赏课文 (一)镜中看月。 1.说说你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预设:“新鲜、不满足”表现了孩童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 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为下文写几个孩童追寻月亮预设了心理基础。 2.思考一下: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溜、长了腿、爬”这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把月亮当作一个可爱的孩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在镜子中由缺变圆的过程。 孩子这样的想法合理么? 预设:合理,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二)院中赏月。 1.自读第3-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奶奶说月亮上有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指名回答)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曾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角色。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是一位爱国者,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这样评价他——“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梅兰芳,去领略他令人感动的幕幕往事,细细的体会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请学习小主持登场) 2、学习主持自我介绍。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齐读学习目标。 2、学生自主学习梅兰芳“婉拒播音”的表现。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A、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在读懂的地方做批注。B、先自学再汇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个人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 3、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去美化他们的哪些丑恶行径?(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幌子”“丑恶行径”,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4、观看日军侵华视频,感受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播放视频)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1、出示学习方法及提示:默读3—13自然段,说说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提出自己的疑问。(方法提示:A、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在读懂的地方做批注。 B、小组内交流互学,谈感受。C、先自学再汇报。) 2、学生按照方法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怒拒登台”“避港拒演”的表现时,说说从哪些具体的句子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案)

24*月迹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难点 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2.多媒体课件(内含40分钟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3.解题。 题中“月迹”的“迹”是什么意思?(踪迹、足迹)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音乐声中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从题目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并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生读课文、圈画课文重点情节。 2.师生交流。 明确: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重点——寻月亮 借此明确课文结构、确定教学重点。 三、研读课文。 要求:月亮是什么呢?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月迹》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月迹》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积累)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新奇常常——经常 满足——知足踪迹——痕迹 款款——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 漂亮——美丽羡慕——艳羡 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陈旧疑心——信任漂亮——丑陋争执——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4.月迹(课堂实录)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多媒体图片:深蓝的夜空中一轮明月)同学们,请看,深蓝的天,明亮的月,空旷,宁静,在那浓浓的月光下,有多少精彩的童年故事。你们瞧那──这月,圆吗? 生(齐声说):圆 师:美吗? 生:美。 师:可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不用月圆、月美,却用月── 生:“迹”。(师板书课题:月迹) 师:谁写的? 生:贾平凹(āo) 师(笑答):我们都称他为贾平凹(wā)先生,贾平凹先生为什么写月迹,他是来自童年的回忆。 (播放月夜录像:夜空中一轮明月在云中时隐时现,月下突然传来一个孩子稚嫩的喊声:“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紧接着一群孩子一齐高兴地反复地合着“十五的月亮圆又圆……”,顿时欢笑、嬉闹声不绝于耳。) 师:诶,谁来了? 生:一群的孩子。 师: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在月下干什么? 生1:看月亮。 生2:在月下玩耍。 生3:在高喊月亮很圆。 生4:在寻找月亮。 师:他们在赏月、谈月、寻月,课后也有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亮?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现在请你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孩子们寻月的足迹,先寻到哪儿,再寻到哪儿,又寻到哪儿?(生自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师:读好了吗?现在谁来说说,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 生:中堂 生:院子里。

生:院门外。 师:很好,(师板书:中堂院子里院门外)你们读书很认真,预习也很充分。孩子们就是这样寻找月亮的足迹的。 三、儿化训练,品读悟情,朗读指导 板块一: 师:先请大家看看中堂里寻到的月亮。请一位同学把写中堂里寻到的月的这段课文读一遍。 生读(师边听读边板书学生读不好的字词:屏气儿亏了末了) 师:(师指亏了、末了)这两个词,你刚才怎么读的? 生:亏了,没了(le)。 师:大家听见了吗?对吗? 生:应该读末了(liǎo)。 师:很好,这个“了”字是个多音字,在这读“亏了(le)”,在这读“末了(liǎo)”,“末了”就是最后的意思,全班一起读一遍。(生读) 师:“屏气儿”这个词请你再读一遍。(生读) 师:很好,这段课文里像“屏气儿”这样儿化的词语有几个,你们很快地找找。 生1:竹窗帘儿。 生2:悄没声儿。 生3:竹帘格儿。 …… 师:(读中师纠正并指导)你们注意到“儿化”没有(板书:儿化)?“儿化”就是“儿”这个字只读半音,要读得轻点、可爱点,把它的情趣儿读出来,请同学们接着读。(指导后学生的儿化有了明显进步) 师:作者这么一写,让我们这么一读,是那么亲切、可爱。 板块二: 师:现在请你们再读这段课文(课件出示语片),在孩子们眼里,中堂里的月亮是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的呢?把这些有关的词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师:找好了吗?谁来说说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月亮是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的。 生1: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师:选一个词,月亮是怎么进来的? 生1: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