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真菌性病害

烟草的真菌性病害
烟草的真菌性病害

烟草真菌性病害

(网上下载自用资料)

1.黑胫病

黑胫病是我国烟草主要病害之一。烟草黑胫病在苗床和大田期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大田烟草。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发生黑斑,或从底叶发病蔓延到茎;特别在苗床湿度大时,黑斑很快向上扩展,布满白毛,迅速传染附近烟苗,往往造成成片死亡。在大田期主要发病部位是茎基部和根部。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茎部变黑褐色。如遇烈日高温,常出现整株叶片凋萎而后枯死。在高温多雨潮湿天气,底部叶片常会出现大块圆形病斑,病斑无明显边缘,发生水浸状、浓淡相间的轮纹。病斑扩展很快,几天内即可通过主脉、叶柄蔓延到茎部,致使整株死亡,俗称“腰烂。”

黑胫病的发病条件主要决定于病菌特性、烟草本身抗性和环境。不同品种的抗性不同。就感病品种来说,因生育期不同抗病力亦有较大的差异。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如雨后相对湿度在80%以上保持3~5天,会出现发病高峰。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黑胫病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抗病品种有G28、G70、G80、NC82、NC89、K326、K394等。

栽培防治,实行合理轮作是最有效的方法,苗床地和烟田一般最好间隔3~4年轮作一次;不能与马铃薯、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换茬。山东烟农有丰富的防病实践经验,“病从水上得,治病先治水”是有科学道理的。整平土地,防止烟田积水,起垄培土、开沟排水,对减少烟株感病有明显效果。

药剂防治,25%甲霜灵,每亩施药25克,兑水50公斤,喷洒烟株茎基部,每株用药液约20~30毫升,每半月喷一次,一般喷两次即可。40%乙磷铝,每亩用药1公斤,兑水50公斤,每株向茎基部喷洒药液20~30毫升,隔10~15天再喷药一次。95%敌可松,每亩用药350克,兑细干土15~20公斤拌匀,移栽封窝前及起垄培土前各施一次,把药土撤在烟株周围,立即覆土。

2.赤星病

赤星病俗称红斑。病斑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致使病斑枯焦脱落。赤星病的发生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烟株底脚叶成熟后,开始进入感病阶段,随着叶片向上逐渐成熟,病斑向上扩展。春烟一般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上、中旬为流行盛期。赤星病的流行程度决定于雨量和空气湿度,如雨量大、雨日多,夜间结露湿度大,有利于赤星病孢子的产生和侵染,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对赤星病目前虽有几个抗病或耐病品种,如净叶黄、中烟86等,但未在生产推广。生产推广的品种除NC89有一定耐病性,其他都属易感病品种。改进栽培措施有一定的防病效果,如在各种栽培因子中,移栽期与病害发生密切关系。适时早栽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与发病程度都有关系。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烟田荫蔽不通风;或氮肥用量过多,烟叶贪青晚熟,都能导致病情严重。

药制防治,50%纹枯利500倍液,一般防治效果在80%以上,是目前药剂防治中效果最好的。50%退菌特500倍液,防治效果可在40~50%。50%多菌灵500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要在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后每隔10~15天再喷一次,一般喷2~3次基本可控制危害。

3.炭疽病

炭疽病在烟草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苗期危害最重。苗期遇到低温多雨或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因管理不善往往造成整畦烟苗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内可扩展成直径2~5毫米的圆斑,中央为灰黄色,边缘明显呈赤褐色。病斑形似雨滴,称为雨斑。发病严重时,烟苗成片枯死。大田期多先从脚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茎上病斑较大,凹陷、黑褐色,叶斑症状基本与苗期相同。

炭疽病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很广,但在25~30℃发病最多。烟苗在多雨、大水漫灌或多雾的条件下易于发病。苗床排水不良,定苗过密时病害加重。

炭疽病的防治应着重苗期,主要措施是合理定苗,减少荫蔽,控制烟畦湿度。苗床施肥应用净粪和氮、磷、钾复合肥。

药剂保护和防治在发病前可喷1∶1∶160~1∶1∶200倍波尔多液。发病后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多氧霉素48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

4.白粉病

白粉病对烟苗和大田烟株都可危害,但大量发生在大田期。病症主要表现在叶表面,严重时也会蔓延到茎秆上。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和茎上着生一层白粉。叶片的背面先出现斑块,表面出现褐斑。受害幼苗叶上长满白粉,叶色变黄,逐渐干枯死亡。大田成株发病先从脚叶,由下而上逐渐蔓延。被害叶片表面形成粉状病斑,然后整片叶呈灰白色,严重时全株死亡。白粉病多在温暖、潮湿、日照较少的年度或地区发生。

药剂防治,50%退菌特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80%代森锌500~600倍液喷施,效果均较好。50%托布津、70%甲基托布津或50%苯莱特500倍液,在山东烟区试验有保护和治疗效果。

5.蛙眼病

蛙眼病在黄淮烟区每年7~8月发生,以8月下旬发生严重。苗期、大田期和采收的叶片都有受危害。病斑较小,多为褐色、茶色圆斑,边缘呈狭窄的褐色,形似蛙眼。一般发生在下部叶片,成熟的叶片比幼嫩叶片易感病。接近采收期,上部叶片可突然发生大的坏死斑。蛙眼病多在阴雨连绵、高温多湿时发生。

药剂防治,苗床期定期喷波尔多液或防霉灵500倍液、80%代森锌液效果较好。大田期可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

6.猝倒病

是苗床期的一种主要病害,烟区幼苗往往近土面的部分发生褐色水渍状坏腐,倒卧地上。此病多在苗床排水不良或降雨过多而湿度大时迅速传播。

药剂防治,当苗床上发现少数病苗时,应立即挖除,并在病苗周围喷0.4%的铜铵合剂,防止病害蔓延。铜铵合剂的配制方法:硫酸铜粉2份、硫酸铵15份、硝石灰4份,充分混匀、密闭24小时即成。使

用时取混合药粉1份,溶解在400份水中,喷洒幼苗。

7.根黑腐病

根黑腐病一般发生在苗床。主要发生在烟株根系,病根呈黑色。影响发病程度的主要是温度,发病的适宜温度是17~23℃。

要避免浇水过多,并注意不要在下午浇水,以免夜间降低土温。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进行茎基喷雾或苗床喷雾效果很好。

8.低头黑病

一般多在茎部和叶部发生病斑。在茎的一侧发生圆或椭圆形小黑斑,逐步扩大形成条状,再向上、向下延伸,最后植株变黑枯死。

防治可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抗黑胫病的品种也兼抗低头黑病,推广品种中NC82、NC89都有一定的抗病性。药剂防治可用50%可湿性退菌特500倍液、1∶1∶160倍波尔多液,对苗期防病有良好效果。大田期用5%代森锌5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真菌性皮肤问题和中医药方治疗

真菌性皮肤问题详解和药方 真菌:进化比较高的生物,动物的细胞核、核仁、细胞膜、细胞器,还有人类细胞没有的细胞壁。 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少数是按皮损形态命名,如花斑癣;

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易侵犯免疫力低下者。 中医病因病机 总由生活、起居不慎,感染真菌,复因风、湿、热邪外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 若风热盛,则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若湿热盛,则见渗流滋水,瘙痒结痂;若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所致,则见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风盛则痒剧,湿盛则滋水明显, ,热盛则红斑明显。病久营血不濡,则皮肤肥厚、干燥,毛发干枯失润,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 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鹅口疮。 一、头癣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感染。 由于致病菌种的不同和病情表现的差异,一般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儿童为易感人群,发病与接触患癣的动物有关,患儿的病发、头屑、痂皮中带有大量真菌,易污染床单、枕巾、衣帽,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及家庭中相互传播。理发工具如剃刀、梳子等可作为传播媒介。 黄癣俗称“瘌痢头”。 头皮:黄癣痂,鼠臭味。严重的可累及面、颈及躯干等处。 毛发:早期,病发无光泽,但不折断,干枯。后期,毛囊萎

缩,毛发脱落,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 自觉症状:瘙痒。 预后:常自幼患病,直至成年始逐渐愈合,在头皮上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其上只见少数残留稀疏的头发和黄痂。目前新发病例罕见。 白癣:头癣中最常见, 中医称白秃疮。 头皮: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境界清楚。 毛发:斑内头发略稀疏、无光泽,“高位断发”灰白色菌鞘。 自觉症状:自觉痒感。 预后:损害一般发展至半年后不再扩大增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青春期趋向自愈。青春期后皮脂分泌中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真菌繁殖。若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愈后头发可完全生长。 黑点癣:儿童和成人均可感染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姓名:范恬学号:20113306 专业:生物教育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

“真菌性”病害的8大症状要点

“真菌性”病害的8大症状要点 一般大家碰到病害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分辨不清楚病害的类型,到底是细菌?真菌?还是病毒?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一般病斑上有霉层或粉层,不同颜色,无臭味。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根据不同真菌侵染表现出的症状类型,常见的有:炭疽、叶斑、锈病、白粉、叶枯、煤烟、霜霉、溃疡、腐烂、猝倒和立枯病等。1.炭疽病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片上,常为害叶缘和叶尖,严重时,使大半叶片枯黑死亡。黄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后期,扩展成深褐色圆形病斑,中央则由灰褐色转为灰白色,而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绿色,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辣椒炭疽病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黏孢子团。严重时一个叶片上有十多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时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病斑可形成穿孔,病叶易脱落。玉米炭疽病发病规律:病原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2°C~27°C,4°C以下不能萌发。病菌生长适温为26℃至

28℃。春秋两季发病较重。老叶从4月初开始发病,5至6月间迅速发展,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染。栽植过密、通风不良、室内花卉放置过密、叶子相互交叉易感病。湿度大、病部湿润、有水滴或水膜是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重要条件,连阴雨季节发病较重。防治药剂:二氰·吡唑酯在苹果树、枣、山药上的应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辣椒、柑橘、西瓜上的应用。2.叶斑类病害01危害症状多为害叶片,叶斑上往往着生着各种粒点或霉层,叶片聚集发生时,可引起叶枯、落叶或穿孔等。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类型有角斑病、黑斑病、圆斑病,轮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发病规律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药剂防治戊唑醇、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丙环·嘧菌酯等。3.锈病类危害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会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

6--真菌性皮肤病

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真菌性皮肤病亦可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医学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真菌的特点: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收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具有甲壳质的微纤维或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 三、真菌的种类:发现近20万种真菌,其中仅有极少数真菌具有相当毒力,能侵袭人体。多数真菌平时无害,只有当宿主免疫受损时它们才具有侵袭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真菌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后者分为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 四、真菌病的分类:共有五种表现形式:侵袭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真菌性变态反应、真菌中毒及真菌致癌; 若按感染部位来分,则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 1.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 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疗效良好; 2.深部真菌病:则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 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大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基础疾患或免疫抑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 第二节浅部真菌病 头癣 一、定义:是一种累及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头癣患者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发外型、发型和黄癣,反映真菌侵入毛干的模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其临床均基本表现为脱发和鳞屑并常伴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头癣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头癣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黑癣、白癣和脓癣4种类型。 ◆黄癣或称黄癣菌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其典型皮损为黄癣痂和黄癣发,前者是黄癣菌孢子在侵入头皮部位的脓疱大量繁殖,形成圆形碟状的黄痂所致,其中央微凹,界限明显,2~5mm直径或更大,中央有一根头发穿过,可融合成片,甚至可覆盖整个头皮,可嗅及一种难闻的鼠臭味。黄癣菌的溶组织作用可破坏毛囊,故黄癣愈后常遗留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 ◆黑癣可见于儿童及成人。皮损初起以丘疹为主,渐向周围蔓延,形成钱币大小的环状皮损,中央有愈合倾向,可见少许鳞屑。随着病程进展,毛发渐失去光泽、弯曲以至折断,在毛囊口形成以断发为标志的所谓“黑点”,镜检可见充满全长病发的发型关节孢子,但也有病发高位折断的情形,即在出头皮2~4mm或更长处折断,片状分布类似白癣,但无菌鞘。 ◆白癣:早期表现为环状体癣样皮损,边缘隆起,为病菌侵入部位形成的丘疹或水疱/脓疱向周围等距离扩散所致,以后演变为以鳞屑为主的斑片,无明显边缘隆起;斑头发大部或全部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绕以灰白色菌鞘;镜检见成堆密集发外小孢子;有时原发斑疹的周边有小的“子斑”,系菌鞘脱落播散传染所致。 ◆脓癣:主要由一些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皮肤癣菌引起,机制为患者对真菌抗原产生迟发性

真菌与细菌病害区别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详细版)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在农作物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种,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由于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确诊断区别两种病害,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其诊断依据主要是两种病害的病症特点: 一、真菌性病害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二、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胞性病害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 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 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喷点维达宁喷剂或者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 一次。皮干后再喷点维达宁喷剂或者药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 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 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 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 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 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 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 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 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兰花常见病害的防治

兰花常见病害防治: 、病。炭疽,用扑克拉孟,咪鲜胺,世高来防治; 两腐等土传病害,用恶霉灵,甲霜磷锰锌,五六硝基苯等土壤杀菌剂灌根来防治。 二、虫。红蜘蛛,用阿维菌素,螨危,螺螨脂等杀螨剂 喷淋;蓟马,用啶虫脒。虫害,通用可以选择乐斯本。细菌性病害不多,防治可以用农用链霉素。总体来讲,造成病害是真菌性的多,防治真菌的药也非常多,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世高,亿力,三唑酮,瑞士先正达公司的产品多数是防治真菌性的。目前比较顽固的“菌丝病”没有明确的指导用药,从兰友的经验来看,应该是真菌性的病害,多以碱性肥皂水刷洗,沁泡根茎部,冲洗后再用扑克拉孟,亿力药液沁泡。拜耳公司产品对数是杀虫剂。农药,原理分内吸和保护两方面,也有兼顾的。配制农药一定要称量刻度,按比例做到科学配比,喷施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保护,过虑口罩等。植保,重在预防。 时常有兰友遇到兰花发生病害时不知什么病,用什么 药?其实兰花的很多病也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现转来,供大S 廿豕参考: 防治作物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植物病害可分 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 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如营养物质的缺乏,水分失调,高温和干旱,低温和冻害,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黄瓜沤根、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 非侵染性病害不产生病症,不互相传染,致病因素消失后则不再发展,不需要药剂防治。但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引起植物组织的衰退和死亡,而滋生某些腐生性真菌和细菌,容易被 误认为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其中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里最重要的一类,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灭真菌。 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ld)两大类,前者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的传统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皮肤癣菌病为接触传染,不洁的卫生习惯、多汗浸渍、共用拖鞋、毛巾、梳子及接触患癣的动物是皮肤癣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深部真菌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 头癣 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 发病原因 头癣是真菌感染头皮和头发所引起的疾病。患了头癣,头皮上会出现很多灰白鳞屑或大片的黄痂,还可引起头发折断或脱落。严重者头发参差不齐甚至所剩无几,即人们所说的“癞痢头”。 头癣的发生主要是通过接触头癣患者或有病的动物而被传染的,从自然界中感染来的极罕见。正常人与患头癣者经常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在一起玩耍,头碰头的接触,很容易被传染。还有与有病的动物接触后患病,这都属于直接传染。如果使用头癣患者用过的帽子、头巾、枕头、梳子或理发推子、剪刀等也可被传染,这叫做间接传染。可见头癣是很容易传染的。过去头癣在我国流行很广,医院里常可看到头癣患者。 但是,真菌感染后不一定都引起头癣,这与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大多数成人对真菌抵抗力较强,而儿童较弱,所以头癣多见于儿童。

真菌病害详细大全

真菌病害详细大全! 真菌分类系统演变和比较 1、三纲一类的系统: ①藻状菌纲②子囊菌纲③担子菌纲④半知菌类 2、Ainsworth(1973)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其中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②接合菌亚门③子囊菌亚门④担子菌亚门⑤半知菌亚门。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 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

(1)原生动物界:①粘菌门②根肿菌门 (2)藻界:①丝壶菌门②网粘菌门③卵菌门 (3)真菌界:①壶菌门②接合菌门③子囊菌门④担子菌门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1、鞭毛菌亚门 (1)引起病害 根肿菌属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腐霉属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疫霉属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2)病害特点 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 (1)引起病害 根霉属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 (2)病害特点 该类真菌常引起多种植物果实、块根、球茎等的腐烂病状,在病部表面初期出现疏松灰白色,后转为灰黑色的毛霉状物。

其用药与鞭毛菌用药相同。 3、子囊菌亚门 (1)引起病害 外囊菌属引起桃缩叶病;白粉菌类能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黑腐皮壳属引起苹果树腐烂病;黑星菌属引起梨黑星病;链核盘菌属引起桃褐腐病。另外该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多种果树、花木煤污病,蔬菜菌核病等。 (2)病害特点 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性斑点或少数根部出现腐烂及瘤肿等病状,也有的枝、叶形成丛枝、缩叶。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粒、绵絮状物、菌核等病征。(3)治疗用药 黑星病、白粉病:唑类、多抗霉素等。

真菌病害详解

真菌病害详解 先看看真菌的真实面目真菌分类的基本规则(一)分类等级:真菌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二)基本分类单位——种1、形态学种:根据形态特征的不连续性,对真菌个体进行分类而区分的类群。2、生物学种:指原本可以相互交配繁殖,但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彼此没有机会交配的一个自然种群或个体种群3、系统发育种:经过系统发育分析而确定的具有同一个系谱关系的个体类群 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1)三纲一类的系统:①藻状菌纲③担子菌纲②子囊菌纲④半知菌类(2)Ainsworth(1973)的系统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而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②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原生动物界粘菌门根肿菌门藻界丝壶菌门网粘菌门卵菌门真菌界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1、鞭毛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腐霉属(Pythium) 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疫霉属(Phytophthora) 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鞭毛菌亚门所致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治疗: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根霉属(Rhizopus)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该类真菌常引起多种植物果实、块根、球茎等的腐烂病状,在病部表面初期出现疏松灰白色,后转为灰黑色的毛霉状物。其用药与鞭毛菌用药相同。 3、子囊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外囊菌属(Taphrina)引起桃缩叶病。白粉菌类能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黑腐皮壳属(Valsa)引起苹果树腐烂病。黑星菌属(Venturia)引起梨黑星病。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引起桃褐腐病。另外该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多种果树、花木煤污病,蔬菜菌核病等。子囊菌亚门所致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性斑点或少数根部出现腐烂及瘤肿等病状,也有的枝、叶形成丛枝、缩叶。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粒、绵絮状物、菌核等病征。黑星病、白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多见 (一)生物学性状 1.毛癣菌属毛癣菌属的真菌一般可引起人的皮肤、毛发和甲板感染,但各菌的亲嗜性不尽相同。

真菌病害知识大全

真菌病害知识大全! 1、三纲一类的系统: ①藻状菌纲②子囊菌纲③担子菌纲④半知菌类 2、Ainsworth(1973)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其中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②接合菌亚门③子囊菌亚门④担子菌亚门⑤半知菌亚门。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 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 (1)原生动物界:①粘菌门②根肿菌门

(2)藻界:①丝壶菌门②网粘菌门③卵菌门 (3)真菌界:①壶菌门②接合菌门③子囊菌门④担子菌门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1、鞭毛菌亚门 (1)引起病害 根肿菌属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腐霉属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疫霉属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2)病害特点 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3)治疗用药 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 (1)引起病害 根霉属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 (2)病害特点 该类真菌常引起多种植物果实、块根、球茎等的腐烂病状,在病部表面初期出现疏松灰白色,后转为灰黑色的毛霉状物。 (3)治疗用药

其用药与鞭毛菌用药相同。 3、子囊菌亚门 (1)引起病害 外囊菌属引起桃缩叶病;白粉菌类能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黑腐皮壳属引起苹果树腐烂病;黑星菌属引起梨黑星病;链核盘菌属引起桃褐腐病。另外该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多种果树、花木煤污病,蔬菜菌核病等。(2)病害特点 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性斑点或少数根部出现腐烂及瘤肿等病状,也有的枝、叶形成丛枝、缩叶。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粒、绵絮状物、菌核等病征。 (3)治疗用药 黑星病、白粉病:唑类、多抗霉素等。

四大类真菌病害是哪四类 对路农药一览

四大类真菌病害是哪四类对路农药一览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其中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里最重要的一类,种类和数量也最多。只要看准了病,了解了药,就能正确选择对路农药,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植物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不同的病害,所用的药剂和防治方案都不一样,所以,要不花冤枉钱。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

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4、高等、最高等真菌复合型 引起的病害症状类型大多是局部坏死,常见的症状有: (1)叶斑病类型:如豆类叶斑病、甜菜、辣椒褐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马铃薯、番茄早疫病; (2)炭疽病类型:如苹果、桃、豆类、瓜类、葱类、十字花科蔬菜、茄科、棉花炭疽病; (3)疮痂病类型:如葡萄黑痘病和桃疮痂病等; (4)溃疡病类型:如苹果腐烂病等; (5)萎蔫病类型:如棉花的枯、黄萎病、瓜类枯萎病; (6)腐烂病类型:如桃褐腐病、茄褐纹病等。 二、怎样选择对路农药 首先要对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有个了解。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很多:如常用的百菌清、恶霜·锰锌、甲霜·锰锌、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唑醇、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乙膦铝、腐霉利、阿米西达等。 其中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有:恶霜·锰锌、甲霜·锰锌和乙膦铝等;防治高等真菌病害的有:苯醚甲环唑、三唑酮、腈菌唑、戊唑醇、氟硅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青霉病 青霉病也叫蓝绿霉。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症状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不足、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

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清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二)绿霉病 绿霉又名木霉。是食用菌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竞争性杂菌,尤其是困扰香菇菌棒生产的杂菌病害。绿霉的寄主范围很广,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分布范围很大,是世界性的食用菌危害菌;危害期长,食用菌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会受到侵害;危害程度大,严重时可使整批食用菌绝收。 1.症状与危害初期菌丝为白色、细而密,逐渐变为浅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色,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深绿色,严重时使整个菌袋全部变为墨绿色。 2.病原绿霉菌(Trichoderma spp.),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木霉属。对食用菌造成危害的主要有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 oningii)、多孢木霉(T. polysporum)等。木霉最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1疾病简述 1.1概念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甲/趾甲)和深部(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感染两类。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统称为癣,较常见的有:头癣、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等。 1.2病因均因由各类真菌感染引起。 1.3症状 1.3.1头癣发生在头皮,以儿童多见。由于感染真菌的种类不同而分为①黄癣:俗称“瘌痢头”,由许兰黄癣菌引起,典型损害为黄豆大小的硫黄色痂壳,相互融合成大片,重者可覆盖整个头皮,痂下皮肤潮红、湿润。头发稀疏干燥,长短参差不齐逐渐脱落,成年后损害始逐渐愈合,遗留广泛萎缩而光滑的瘢痕,造成永久性秃发;②白癣:由犬小孢子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损害为大片灰白色鳞屑斑,较干燥;其上头发略稀疏,无光泽,有的折断。在残留折断的毛干上有灰白色套状鳞屑包绕,即所谓“菌鞘发”,外观似白毛,故称“白毛癣”。白癣至青春期能自愈,愈后不留瘢痕;③黑点癣:由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引起,损害与白癣类似,但无“菌鞘发”,有的头发长出头皮即折断,留下残根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故名。本病至成年期可自愈,愈后有疤痕。 1.3.2体股癣体癣,俗称“铜钱癣”,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近断。大小如钱币,皮肤出现小丘疹或水疱,逐渐融合成斑片,表面附有细小的鳞屑,以后红斑向周围扩大,损害中心部炎症逐渐减轻或消失,伴色素沉着或脱屑,两边缘则呈环状隆起;股癣,发病部位在腹股沟、大腿内侧、阴囊、会阴及肛门周围的体癣。患处皮肤发红、高出皮面、发痒。由于不断搔抓和反复发作,局部皮肤边厚、粗糙。 1.3.3手足癣手癣,又称“掌风”,多由足癣感染而来。初起为一侧的一个手指发生水疱,干燥后脱屑,逐渐扩展,蔓延至掌心或临近手指,皮肤可增厚、皲裂,失去正常光泽及柔韧性,境界较清;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主要由红色毛癣菌引起,成人的发病率高达50-60%。妊娠、肥胖、糖尿病患者易诱发。病部位主要是脚趾、趾间和脚底。患者感到皮肤潮湿发白,脚痒、刺痛或烧灼,并伴有异味。①水疱型:以水疱为主;②糜烂型:以糜烂为主。③鳞屑角化型:以患鳞屑角质增生为主者。 1.3.4花斑癣俗称“汗斑”,好发于前胸、后背及腋下等多汗的部位,皮损为淡褐色、褐色或浅色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片。表面有细小的糠状鳞屑,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轻度瘙痒,夏季多发。 1.3.5甲真菌病甲真菌病在皮肤癣菌病中约占30%,而手足癣患者中约50%伴有甲真菌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根据真菌侵犯甲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白色浅表型:致病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引起。表现为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规则片状白色浑浊,甲板表面失去光泽或稍有凹凸不平;②远端侧位甲下型: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真菌从一侧甲廓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③近端甲下型:多通过甲小皮而进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④全甲毁损型:是各型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整个甲板被破坏,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物,甲床亦可增厚、脱屑。 本病病程缓慢,若不治疗可迁延终生。—般无自觉症状,甲板增厚或破坏可影响手指精细动作。偶可继发甲沟炎,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 1.4检查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来诊断。 2用药原则 2.1全身治疗抗真菌药。 2.2局部治疗抗真菌药、皮肤科外用药。 2.3中成药(凉血活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